求武汉理工大学考研资料 轮机自动化资料

扫码下载官方APP
轮机自动化
轮机自动化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主要讲述现代船舶机舱常见自动控制仪表和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科学管理方法。重点在于自动化仪表、机舱反馈控制系统、船舶主机遥控系统、机舱常用传感器和监测报警系统。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系统掌握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船舶动力设备和辅助设备各种控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参数调整和维护保养;了解轮机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与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实际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受到学生欢迎和重视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全面了解组成反馈控制系统的变送器、调节器等自动化仪表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和基本结构;
2.系统掌握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船舶设备各种控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参数调整和维护保养的专业知识;
3.全面掌握机舱中辅助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知识;
4.学习主机遥控系统工作原理分析,掌握典型主机遥控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各参数调整和维护管理的基本方法;
5.了解轮机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名称轮机自动化/Marine machinery Automation 课程编号学分3.5总学时56(含 6 学时课内试验)适用专业轮机工程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轮机自动化基础、轮机自动化系统微机应用&执笔:汤旭晶 & & & & & & & & & & & &日期:2016.09.审阅:毛小兵 & & & & & & & & & & & &日期:2016.09.审定:杨志勇 & & & & & & & & & & & &日期:2016.09.&一、课程简介与特色课程简介:轮机自动化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主要讲述现代船舶机舱常见自动控制仪表和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科学管理方法。重点在于自动化仪表、机舱反馈控制系统、船舶主机遥控系统、机舱常用传感器和监测报警系统。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系统掌握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船舶动力设备和辅助设备各种控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参数调整和维护保养;了解轮机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与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实际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受到学生欢迎和重视的课程。课程特色:轮机自动化课程理论和实验内容按国际海事组织STCW78/10公约要求,国家海事局轮机员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设计,课程知识结构合理,是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专业课。课程教学以具体机舱设备控制系统的典型产品为对象,以案例教学的模式,介绍系统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在指导学生对实际对象应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理论、培养创新思维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其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全面了解组成反馈控制系统的变送器、调节器等自动化仪表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和基本结构;2.系统掌握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船舶设备各种控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参数调整和维护保养的专业知识; 3.全面掌握机舱中辅助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知识;4.学习主机遥控系统工作原理分析,掌握典型主机遥控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各参数调整和维护管理的基本方法;5.了解轮机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表1 课程教学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教学目标123456.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7.具有从事轮机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8.掌握扎实的轮机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0.具有操纵和维修船舶动力装置和对船舶监修、监造的初步能力。√√√√&三、教学内容1.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内容有: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调节器及其调节作用规律,传感器与变送器,执行机构,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调整;2.船舶机舱辅助控制系统内容有: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燃油供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燃油净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自清洗滤器的自动控制,阀门遥控及液舱遥测系统;3.船舶蒸汽锅炉的自动控制内容有:船舶蒸汽锅炉自动控制的基本内容,锅炉水位的自动控制,蒸汽压力的自动控制,燃烧时序控制;4.主机遥控系统内容有:主机遥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主要类型,主机遥控系统的气源及主要气动元部件,车钟系统及操纵部位的转换,主机遥控系统的逻辑控制,主机遥控系统的电/气转换装置及执行机构,主机典型气动操纵系统(以MAN
B&W机型为例),微机控制的主机遥控系统(以AUTOCHIEF-Ⅳ型遥控系统为例),现场总线型主机遥控系统(以AC C20型遥控系统为例),电喷柴油机控制系统; &5.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内容有: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基础知识,单元组合式监测与报警系统,网络型监测与报警系统(以DC
C20/K-Chief500型系统为例),曲轴箱油雾浓度监视报警系统;6.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内容有: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类别及基本功能,火灾探测方法及探测器,火灾探测器的故障分析,干货舱自动探火及报警系统,易燃气体探测系统。&&&&&实验内容和要求表2 实验内容和要求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气动差压变送器、调节器实验掌握气动差压变送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熟悉比例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调整。必做气动差压变送器、调节器2套主机遥控系统实验掌握微机式主机遥控、主机安保系统和车钟记录仪的组成及原理,掌握加速速率和程序负荷限制、临界转速、换向转速,应急换向转速、发火转速、最低稳定转速和轮机长限制等参数的调整方法;验证理解启动逻辑、换向及制动逻辑、转速与负荷控制逻辑动作过程;了解正常操作,应急操作、取消限制,控制站转换,增压空气压力限制负荷及转矩限制、临界转速回避等功能;能分析常见故障并排除。必做主柴油机遥控装置、SB-YK500-D-I、1套;主机安保报警装置、SB-3000、1套机舱监测与警报系统实验了解现场总线型机舱监测与警报系统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机舱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开关量报警方式和上、下限参数调整,模拟量报警方式和报警参数值设置方法;掌握机舱监测与警报系统装置常见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必做机舱监测与报警装置、SB-2001、1套注:实验要求:选修、必修、其他四、学时分配表3-1课程学时分配表&&讲授其他(习题)实践(实验)小计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9&211第二章船舶机舱辅助控制系统8&&8第三章船舶蒸汽锅炉的自动控制6&&6第四章船舶主机遥控系统22&224第五章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5&27合计50&656&&表3-2 实验学时分配表序号实&验&项 目 名&称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类别实验类型1气动差压变送器、调节器实验218专业课演示、验证2主机遥控系统实验218专业课综合性3机舱监测与警报实验218专业课综合性注: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其他实验类型:演示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研究性、其他五、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与措施本门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布置课堂作业,巩固课程基本内容;结合先修的《PLC原理及应用》和《轮机自动化系统微机应用》两门课程,布置难易适度课外大作业,通过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讨论,在教师答疑帮助下完成。提升专业能力,达成课程目标。六、考核方式闭卷考试(50%),实验(10%),作业及考勤(40%)。七、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船舶电气与自动化》,主编:中国海事服务中心,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轮机自动化》,主编:满一新,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1参考书:《轮机自动化》,主编:喻方平,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Control System》,主编 :Naresh K.sinha.八、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支撑的达成度评价方法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值班规则》相关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操作、管理维护要求,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轮机员适任考试——船舶电气自动化科目的实操评估考试。&
教材:《船舶电气与自动化》,主编:中国海事服务中心,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轮机自动化》,主编:满一新,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1参考书:《轮机自动化》,主编:喻方平,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Control System》,主编 :Naresh K.sinha.
由高教社联手网易推出,让每一个有提升愿望的用户能够学到中国知名高校的课程,并获得认证。
| 京ICP备号-2 |
(C) icourse163.org资源下载第一章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武汉理工大大学,轮机工程,汤旭晶)
您目前的身份是:游客,无法下载此资源,请先登录。
合作网站账号一键登录
注意事项《轮机自动化》考试必备重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轮机自动化》考试必备重点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简介_高考网
关注高考帮公众号
(www_gaokao_com)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每晚名师在线答疑
面包校园APP
大学生必备APP
&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工程、生物材料学、光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8个博士点和8个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学科设置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特聘教授岗位,材料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试验基地、材料研究与测试国家级检测实验室、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作为科研支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162人,双聘院士1人,教授4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等81人,在校博士研究生197人,硕士研究生798人,全日制本科生 3200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项2项、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项、省部级项目150余项,横向科技开发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5项。
  为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国外教学资源,学院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工程学院签署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协议,同时正在积极争取与国外其他大学以多种方式合作办学。为此,每年在武汉理工大学全国计划招收的本科生中,采取自愿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选拔约35名学生组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班。该试点班将加大开放式教学力度,引进国外教学资源,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意识和能力。根据不同的合作途径,将分批选派学生在大学第三年赴国外大学学习,并获得双方学校的文凭;或在本校毕业后,直接推荐到国外大学继续深造。
  咨询电话:027-(教学办)&&& 027-7-(学工办)
  学院网址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基础宽厚、适应面广、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新材料开发研究人员,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学科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掌握材料学科必要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具备材料的研究、测试和开发能力,并受到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训练。自2006年起,本专业设一个材料类教学改革试点班,另设金属材料与工程方向若干班级。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机械设计基础B、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冶金、交通、化工、电子、航空航天、信息、国防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开发、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试点班部分学生将在大学三年级前往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或其他海外大学学习,并获得相关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学位。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2%。
  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水泥与胶凝材料及其制品、玻璃与非晶态材料、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工艺过程设计与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机械设计基础B、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水泥与胶凝材料、玻璃与非晶态材料、结构陶瓷等科研与生产企业从事的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路桥、基础设施、水利等工程的材料试验和检测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成型以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工基础、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及工艺、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材料、化工、轻工、电子、信息等行业及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高新技术领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8%。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复合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科学研究、材料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和原理,并具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性能测试以及开发新型复合材料及产品的能力。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工程力学、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化工基础、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材、化工防腐、电机、电子、石油、通信、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业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
  材料物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材料的基础理论、材料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试及材料应用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从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管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制备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具备运用物理学、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本领。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B、理论力学、理论物理、近代光学、电磁场理论、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材料物理(Ⅱ)、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应用、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结构缺陷、材料合成与加工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能源、生物、国防、航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8%。
  材料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及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熟悉材料制备、合成与加工原理和技术,能够从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相关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及材料制备、改性的最新技术,掌握材料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具备运用化学、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本领。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计算化学、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原理及应用、材料物理(Ⅰ)、材料合成与加工、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材料腐蚀与防护、表面与界面化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电子、建材、生物、航空航天、能源、信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材料科学、机电工程、计算机应用及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与交叉,主要研究材料成型技术、模具技术、成型机械及成型过程的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设计与开发、教学与科研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程材料、CAD/CAM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企事业单位、公司或大专院校从事研究、开发、教学、管理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4%。
  交通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67人,其中教师123人,含教授35人,副教授39人,讲师43人。有1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担任ISSC专家委员会委员。
  所设专业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4个一级学科,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工程结构分析以及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5个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海洋工程结构、水上运动装备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结构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物流管理、智能交通工程等13个博士点和硕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和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中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拥有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围绕交通领域的水陆并举、软硬结合、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多学科发展格局。
  咨询电话:027-(学工办) 027-(教学办)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对象,培养具有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设计、制造的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研究、设计、制造、检验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原理、船舶设计原理、船舶建造工艺学、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图形学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在大专院校、设计研究院所从事教学、研究设计工作,以及在造船、船舶检验、海事管理、航运企事业单位、船舶贸易、海洋开发应用等行业部门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建造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我国将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交通运输专业
  本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商务管理、网络信息管理技能,具有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科学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航运管理、运输经济学、国际航运经济、港口企业管理、现代物流学、港口装卸工艺与设计、财务管理、英语函电、运输企业管理、口岸管理学、运输经济地理、运输船舶代理、外轮代理与外轮理货、水运商务、国际航运业务、公路运输组织、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海运保险法规与实务、交通运输设备概论、运输市场学、数据库应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C语言、港口模拟、货运技术、交通运输安全、电子商务等。
  本专业分为国际航运与现代港口管理、现代物流以及运输代理三个方向。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在上海、广州、深圳、大连、青岛、天津、宁波等沿海港口、国际航运企业、外轮代理公司、物流企业等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运输与物流组织、管理、决策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和研究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
  交通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交通工程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工程学、交通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对他们在制图、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等方面进行训练,要求掌握系统工程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系统控制的基本技术,具备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系统管理、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控制系统开发能力,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交通工程特别是智能交通的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运筹学、交通运输技术经济学、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运输设备、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交通港站与枢纽、轨道交通、城市客运交通、交通运输法规、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与控制、高速公路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在国家和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道路施工管理部门、物流企业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道路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5%。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测量学、基础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舟桥工程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能在道路、桥梁、隧道、渡河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工程管理、投资及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工程结构分析专业
  本专业不仅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实验及计算机的基础训练,而且着重培养学生有关结构工程的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使他们成为以应用与发展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构设计与分析为专长的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桥梁工程结构、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结构动力学、工程结构规范分析、结构实验技术、结构振动与控制、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在各种领域(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等工程技术部门从事研究、设计、管理等技术工作。
  本专业是工程力学专业的拓展,培养具有适应面更广的专业人才,工程力学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5%。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原管理工程专业始建于1964年,是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起步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教授46人(工程院院士1人,博导26人),副教授8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占80%。学院现设有7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创新工程与管理、金融工程与管理、工程与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7个博士学位点: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与管理、创新工程与管理、工程与项目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近10年来,学院已培养博士毕业生100余名、硕士毕业生近2000名、MBA毕业生2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8000余名。并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完成和在研的各类科研项目共6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霍英东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共计20余项,有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奖。
  学院始终不渝坚持狠抓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获奖,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达85%以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毕业生总体素质较高,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咨询电话:027-(学工办)&&& 027-(教学办)
  学院网址:
  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校品牌专业,拥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教授。本专业以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市场经济理论,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主要方向包括经营与策划、现代生产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物流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经济法、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经济学、质量管理学、企业诊断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大公司、企业和各类咨询机构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2.5%以上。
  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商品流通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基础,良好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与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和企业营销实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国内外各类工商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企业市场营销及其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商品流通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学、营销管理与策划、消费者行为学、物流学、市场预测与决策、广告策划与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和财务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各类公司、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机构从事经营管理特别是营销管理的工作,也可在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论的信息管理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生产与运作管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MIS硬件原理、应用数据结构、MIS系统软件、企业网络工程、MIS数据库原理、企业数据库应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设计、电子商务、信息存储与检索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组织与管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公司、制造企业、服务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亦可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或信息系统应用企业承担程序员,系统分析员,网络管理员以及数据库管理员等工作,也可在学校及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2%。
  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会计学理论及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财政、金融、管理、法律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法、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计算机会计、财务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公司、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也可在大、中专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5%。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能在政府的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社会保障厅(局)、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实际工作和政策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坚实宽广的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发达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人口学、社会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学与行政法、财政管理、金融管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劳工关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薪酬管理、发展与就业、社会政策、专业外语、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
  本专业是从2001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政府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金融性公司、保险公司、公共经济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部门工作。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5%。
  财务管理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未来多变的经济环境,精通各类理财知识,掌握现代理财技术,具有专业理财技能的高级专门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投资学、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跨国公司财务、项目评估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于在各类公司、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经济管理部门及科研、院校等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咨询决策及教学和研究等工作。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地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甄选、培训与技能开发、素质测评、工作分析和评价、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工作,并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商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绩效考核与薪酬原理、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管理沟通、劳动法学、人力资源会计、战略管理、劳动经济学等。
  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政府人事与法规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部门工作。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的主导学科&&机械工程是武汉理工大学三大优势学科之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多年来,我院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形成了机、光、电结合、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特点。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84人,其中教授35人(含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78人。教师中有部级以上专家15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4人。全院现有本科生2781人,硕士研究生(含留学生)495人,博士生58人。
  学院目前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5个硕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工业工程;5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包装工程、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为部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当前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措施之一,我们期待着年轻的一代为之努力奋斗,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咨询电话:027-(教学办)&& 027-(学工办)
  学院网址: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装备设计、制造、自动化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企业或科研单位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计算机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设计部门、技术公司、工业企业从事机械装备和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及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主要在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湖北等沿海省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主要行业分布为汽车、机械、建材、交通及计算机、家电、通讯等产品的制造业,也有部分毕业生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35%。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本专业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学科,经过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实用技能的严格训练,培养可从事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精密机电工程、测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仪器仪表零件及机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仪器光学基础、仪器制造工艺学、计算机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虚拟仪器、智能仪器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汽车、航空、石油化工、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质检部门、海关、外企等部门就业,近几年,在沿海的江苏、浙江、广东以及山东等发达地区的传统行业和新兴的电子设备设计制造、质量检验等行业也受到广泛欢迎。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95%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机械设计及制造、计算机控制及应用、过程工业装备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获得机电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从事机电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业成套装备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及工业生产过程技术管理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流体机械与液压传动、工业设备设计与控制、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粉体力学与设备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机械制造、新型材料、建材、汽车、环保、电子、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研究设计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机关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技术、管理和教学工作。毕业生在各地就业后受到良好的评价。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38%。
  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是美国七大工程学科之一,它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从系统的角度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规划、运作管理等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是一门以提升系统效率与实现系统优化为目标的工程学科。
  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运筹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微处理器的工业应用、工程项目管理学、设施规划、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统计质量控制、物流工程学等等。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拥有一支精干的高素质教职员工队伍,70%有高级职称,50%拥有博士学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需求日益旺盛,已毕业的几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其中,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31%。我校工业工程方向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届毕业生中1/6考上本校或其它重点高校的研究生。
  包装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包装系统设计、生产管理和研究开发包装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商品生产和流通部门,包装企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技术基础、包装印刷概论、包装机械概论、包装材料学、包装自动控制、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测试技术、包装CAD、运输包装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商检、外贸、海关、技术监督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从事产品的包装、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武汉、厦门和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53%。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设有动力工程系、船舶机械运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系、轮机工程系和热能工程系等4个系和系统仿真及控制研究中心。
  学院有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轮机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3个本科专业;有轮机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电力推进与自动化技术5个博士、硕士点;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轮机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已基本构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学院拥有多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富有成果的中青年科研骨干,现有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33人,其中国家级专家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省部级专家1人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聘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3人。2006年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860人,硕士研究生160人,博士研究生62人和工程硕士生37人。
  咨询电话:027-(教学办),027-(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sep.
  轮机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符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STCW78/95)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基本具备A类船舶二管轮任职资格,并能在海洋运输各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修、监造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3.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履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4.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5.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等。
  主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舶电气设备、船舶管理。
  特色课程: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舶电气设备。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远洋运输行业,也可以选择到航海类高职院校任教或者地方海事局、船舶检验局工作,还可以考取国家海事局或海关公务员,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选择考研究生或者到船厂、船舶设计院工作。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100%。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使用、安装、维修、管理、试验研究、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获得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等。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自控原理与应用、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内燃机学、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汽车发动机设计、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动力机械制造与维修等。
  特色课程:内燃机学、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船厂、柴油机厂、船舶设计院工作;好可以到中国船级社各大分社、地方海事局从事船舶入级与正常检验工作;也可以到汽车行业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选择考研究生或者到空调与制冷行业工作。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100%。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油气储运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油气质量检测、油气储运设备的防腐与安全保障技术;3.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输管理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关于油气储运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
  主干学科: 工程流体力学、油气储运工程学。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物理化学、泵与压缩机、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最优化、技术经济学、燃气输配、油气运输船舶等。
  特色课程: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燃气输配、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运输船舶。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中石化、中石油、油港码头、各大油田、天然气公司、设计院等从事设计或者管理工作。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98%。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市政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现有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9个硕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2个工程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智能结构及其系统信息化;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2个研究中心:土木工程创新技术研究中心、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建有三个实验中心:市政工程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建筑学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67人,其中专业教师140人、教辅人员14人、管理人员13人。专业教师中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57人。目前我院在编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60人。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应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
  目前,我院共有在读本科生1818人、研究生59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96人,博士研究生96人,本科生与研究生之比约为3.3∶1。
  学院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多层次、多方位的科研布局,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和各种横向项目共4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发表论文900多篇,出版教材及学术著作30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 &九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高新科学技术&863&项目2项和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
  咨询电话:027-(教学办)& 027-(学工办)
  学院网址:
  土木工程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够胜任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岗位技术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与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地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建筑项目策划与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遍布全国各地的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设计、施工、监理和教育、科研单位。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34%。
  建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理工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的知识背景,具有&建筑、城市、园林&三位一体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在设计、科研、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建筑技术设计、建筑相关科学研究、建筑相关管理及建筑教育等方面工作,&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筑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新生入学后需加试美术,成绩不合格者调整到其它专业学习。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初步、美术、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设计原理、外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原理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地为全国各大城市,就业主要面向建筑设计及相关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部门。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76%。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能在城市给水、城市排水、建筑给排水等领域,从事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测量、水处理生物学、水力学、工程力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处理与污水处理、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普通化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市政与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科研单位,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自来水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部门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61%。
  工程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的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本专业目前设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三个方向。
  主要课程:工程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应用统计学、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经济法、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工程咨询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等部门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44%。
  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是我国较早设立汽车专业的高校之一,汽车工程学院设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具有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四个学科点,均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以汽车为特色、相互依托的学科群。汽车工程学院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特色学院,汽车学科是&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9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讲师25人、助教3人,在校本科生1760多人,硕士研究生276人,博士研究生36人。汽车综合实验中心面积7100 m2,设备资产达人民币1800万元。
  学院根据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要求,开展汽车技术研究,重点在电动汽车、汽车设计与结构分析、汽车电子与现代测控技术、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开发、汽车排放及污染控制技术、汽车发动机性能及电控技术、汽车营销与物流等研究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十五&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及省市重点科技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取得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同时,汽车工程学院重视与汽车行业的合作,由一汽、东风、上汽集团等六十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我校汽车行业董事会为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支持汽车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汽车工程学院将立足于为汽车行业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服务,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汽车行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以坚持特色、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促进汽车学科群与全校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推进汽车学科和学校相关学科的共同发展。
  咨询电话:027-(学工办)&&& 027-(教学办)
  学院网址:
  车辆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从事汽车设计、试验、研究、制造和运用等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主要专业方向有:汽车整车、汽车电子,汽车车身、电动汽车、专用汽车。
  主要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测试技术、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汽车企业、研究院所从事汽车设计、新产品研究开发、试验检测、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从事汽车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汽车工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全国的重点城市,经济效益良好,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1%。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以传统车用动力(如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及其能源利用、新型动力机械(如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将燃料的化学能安全、高效、低污染地转换成机械能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本专业以工程热物理为主要理论基础,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专业和学科相互交融,密切相关。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自控原理与应用、发动机构造、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汽车动力装置匹配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汽车发动机设计、摩托车发动机设计等。
  本专业依托汽车和交通行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近三年该专业学生的供需比达1∶8。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汽车、发动机、摩托车、空调的设计、制造与研究单位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还可以到科研院所及教育部门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5.74 %。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知识和技术理论基础,必要的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能够适应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金融服务、汽车运输服务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B、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维修工程、物流工程、交通运输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B、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2003年首次批准的专业,在全国是第一家。该专业延伸和扩展了我校过去的汽车运用工程、交通运输(汽车)的专业方向,更适应于逐渐兴起和发展的汽车服务市场的人才需求。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28%。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现有资源开发工程系、矿物加工与材料工程系、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系、区域规划与管理系等四个系,设有矿物资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有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5个硕士点;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和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全院现有本科生1486人,硕士研究生240人,博士研究生34人。学院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与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大学、德国的纽亭根科技大学、艾斯根科技大学、期图加特科技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学院现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学术造诣深、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22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5人,教师中博士比例达35%。学院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很好的学风,本科生中有一大批学生毕业后进入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深造。
  资源与环境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在&九&五&、&十&五&期间进行了重点建设,新增设备固定资产总值2400多万元;现拥有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中心、MAPGIS工程中心实验室、武汉市水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分中心等各类实验室和研究中心25个,实验室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及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3年来,学院的教师共完成各类科研任务300余项;出版各类学术专著、教材、词典、手册和译著数十部;发表各类论文800余篇,其中被国外三大检索系统收录逾百篇,主办有国内爆破界重要刊物----《爆破》。近年来,学院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九&五&攻关、&十&五&攻关、国家&863&、&973&、军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一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咨询电话:027-(教学办)&& 027-(学工办)
  学院网址: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矿物加工、矿物材料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要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矿物加工、矿物材料加工、改性、制品、二次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使学生受到文献检索、规划设计、科学试验与研究、工程实践及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训练。
  主要课程:矿石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矿物加工工艺学、矿物材料工艺学、试验研究方法、无机化学、流体力学、矿物加工工艺学、矿物加工工艺设计、工业技术经济与生产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规划与设计、生产管理、进出口贸易、投资、教育和科研等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
  本专业涵盖两个培养方向:矿物资源开发工程和安全工程
  矿物资源开发工程方向培养从事矿物资源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在矿物资源开发、工程设计、企业生产与经营、技术与行政管理、安全技术及监督、科学研究与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可在矿物资源开发、岩土工程、爆破工程、隧道桥梁工程等多个方向发展,并受到文献检索、规划设计、科学试验与研究、工程实践及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训练。
  主要专业课程:测量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岩体力学、爆破工程、岩土工程、矿物资源开发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资源信息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规划设计、生产经营、投资、管理、教育与科研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毕业生主要工作地域为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广东、四川等省市。在铁路、公路、化工、建材等行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安全工程方向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安全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通风与安全工程、爆破安全技术、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安全检测技术、防火防爆工程、职业安全与卫生学、安全心理学、交通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经济学等。
  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环境工程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污染控制及现代环境分析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环境规划、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环境检测和工艺研究的基本手段,具备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外语、计算机、制图等方面的能力,并了解相关的经济、法律、管理等人文知识。
  主要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环境流体力学、水处理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环境规划、&三废&处理、工程设计、工艺研究、产品开发、环境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2%。
  环境科学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环境污染机理研究、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高层次研究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生态学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6%。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诞生的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地图学、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数字地球&的核心信息技术,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城市信息系统、区域信息系统、资源信息系统、环境信息系统等)研究、软件设计及开发方面的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遥感(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空间数据库原理、数字矿山、城市规划管理及技术、数字地形模型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于&数字地球&信息技术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规划及管理的基本技能,熟悉和掌握进行资源、环境管理的信息技术软硬件。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地质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环境化学、区域规划、数字矿山、区域资源与环境实时监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监测、评价、治理等现代空间技术的应用、规划、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3%。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及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4个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现有本科生26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余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副教授68名,博士生导师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4人。
  学院拥有&光纤传感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国内高校一流的光纤传感实验室、嵌入式系统与网络安全实验室、卫星船舶地球站,还有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等13个专业实验室。有一批长期从事电子与通信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出版统编教材20余部,近五年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信号与系统》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湖北省优质课程。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历年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
  信息工程学院在现代通信技术、非线性系统理论、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光通信器件与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系统与网络通信、计算机智能测控与仿真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已形成特色与优势。目前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预研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教育部、交通部及湖北省等重大科技攻关和基金项目共30余项。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十余项,申报发明专利2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技会议论文索引(ISTP)》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
  学院与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近年来有近20名教师先后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讲学和作为访问学者,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对外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咨询电话:027-(学工办)&&& 027-(教学办)
  学院网址: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和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方向:物理电子和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限招色盲和色弱。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光电子技术、量子力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固体物理、光电测试技术、光纤技术与应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光电子信息的传输、储存、接收和处理、光电子系统的设计、电子材料及其元器件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生产设计、应用开发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亦能从事集成电路与光电子集成方面的设计、应用开发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在大中等城市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业。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能从事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交换、再现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设计、分析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科研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理论与编码、现代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自动控制理论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信息产业、电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电子技术应用与开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开发、通信与电子系统等广泛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分析等工作, 也能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在大中等城市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业。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2%。
  通信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原理与设计方法,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和科研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自动控制理论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也能在信息产业、电信部门、广播电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开发、研究、应用管理、设备调测与维护以及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在大中等城市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业。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6%。
  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电气与信息类宽口径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利用等方面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测试等方面训练的信息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信息理论与编码、计算机软件基础、感测技术、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信息产业、电信部门、广播电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电子信息的检测、获取、传递及处理、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工作,亦能从事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在大中等城市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业。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国内计算机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计算机学科高级技术人才。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两个系、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四个研究所和两个实验中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两个硕士点,拥有计算机应用博士点。该院计算机应用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59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导师6人,副教授5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45人。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700余名,研究生近800人,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5000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千余台套。
  学院与日本神奈川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昂热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往来关系,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两院院士作兼职教授和学术顾问,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学院快速发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设施良好,学术环境宽松,工作氛围和谐。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5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课题项目、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横向科技服务项目100余项,部分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咨询电话:027-536497(学工办);027-(教学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与应用高级人才。本专业培养计划与国际接轨,通过培养计划实施及理论、抽象、设计实验等教育过程,使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适应本学科飞速发展、涉足广泛学科领域的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与方法,通信原理概论,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Internet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教育、企业、事业及信息产业部门的教学、管理、研究与开发工作,或在本学科、相关学科及国外继续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深受企业、事业单位欢迎,历年来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软件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与应用高级人才。本专业培养计划与国际接轨,通过培养计划实施及理论、抽象、设计实验等教育过程,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技术,具备从事大型软件工程组织、管理、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与方法,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Internet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JAVA语言程序设计,XML技术,软件工程计量学,软件质量控制,软件工具与环境,软件体系结构,CMM与ISO9000,软件过程,电子商务等。
  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教育、企业、事业及软件产业部门的教学、管理、研究与开发工作,或在本学科、相关学科及国外继续深造。本专业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学院设有控制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有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有教职工142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副研究员63人,讲师、实验师、助理研究员50人。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有1820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85人。
  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等40项,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10项。
  2005年11月,学院承办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11届年会&(CAAI-11)、&IEEE国际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工程会议&、&ISHS拟人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吴启迪副部长、李衍达院士、李德毅院士、熊有伦院士等4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与会。
  按照学校&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特色取胜,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学院围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狠抓本科教学质量与师德师风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效。《基于网络的自动化专业远程实验教学》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电工学》《自动控制原理》获省级精品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获得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获校级优质课程。
  学院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依托建材、交通与汽车三大行业,形成了:建材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港口船舶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与电动汽车控制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
  学院创办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电子设计竞赛基地&,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大赛中,获得67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12个代表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79人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
  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扎实、软硬件应用能力强、适应面宽、深受各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
  咨询电话:027-(教学办)& 027-(学工办)
  学院网址:
  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扎实,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电机与拖动基础、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通信原理、数据库技术、系统工程导论、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电力电子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网络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调节仪表与过程控制、控制系统建模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科研院所、技术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控制与应用、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网络通信与监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电子技术应用、管理与决策系统的科研开发与设计生产工作,可继续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以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硬软件和网络技术、电力工程和电气信息技术等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扎实,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配电网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数据库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检测与传感技术、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科研院所、技术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及自动化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电力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与监控、电力电子与电器产品的科研开发与设计生产工作,可继续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
  航运学院
  航运学院下设航海技术系、海事管理系、航海仿真与实验中心、水上交通安全与环境研究中心、船员培训中心。学院拥有航海技术和海事管理2个本科专业,主要从事航海类专业教育与培训。学院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现有齐全的航海教育与培训设备与设施,包括全任务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航海雷达模拟器、GMDSS实验室、船用雷达、电航仪器、航海气象、海图作业和船艺等实验室和水上专业训练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学院拥有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专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船舶与海洋环境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36人;专业教师50人,持有高级船长和船长适任证书11人,大副适任证书9人;学院有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多人,本科生1083人,专科生90人,在读网络专升本学生300人,承担湖北省扶贫项目两年制等效培训300多人。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工项目和众多的横向科研项目,近三年,院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学院在水上安全环境研究、内河航运技术研究和航海仿真技术研究方面占有国内重要地位。
  咨询电话:027-(教学办)&& 027-(学工办)
  学院网址:
  航海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STCW78/95国际公约的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掌握现代航海驾驶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级航海技术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航海力学、船舶原理、计算机技术基础、航海学、船舶操纵、船舶值班与避碰、航海仪器、船用雷达与ARPA、海上货物运输、船舶结构与设备、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远洋运输业务、船舶安全管理、内河引航、航海英语、GMDSS 通信设备与业务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国际、国内海洋船舶运输、内河船舶及江海直达船舶运输,同时也能适应船舶引航、海事管理及航运企业管理、航海院校教学与科研、边防、海关等单位工作。可直接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就业。国内的分配去向以沿海、沿江大中城市为主。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
  报考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应是热爱我国航海事业,思想、身体素质好,组织性纪律性强,身高1.65米以上,四肢健全、五官端正,无口吃,无色盲(色弱),双眼裸眼视力5.0以上,听力正常、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为阴性,以英语为外语的学生。航海技术专业与军事院校同批次提前录取,考生将志愿填报在提前录取的院校栏内。
  海事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海事管理理论与技术、航运业务和海事法律,适应涉外运输业务、涉外海商法律事务、海事管理,从事国际、国内海洋船舶运输、内河船舶及江海直达船舶运输管理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现代物流管理、国际航运管理、行政法学、民法学、海商法、船舶代理与货运代理、船舶原理、船舶结构与设备、航海学、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船舶防污染技术与监督管理、船舶安全管理体系(SMS)、海事管理信息系统、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船载航行设备、船舶碰撞法、船舶操纵与水上搜救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海事管理机构、对外贸易企业、海事法律、航运企事业单位、货运代理与船舶代理、船舶运输、海事院校科研教学等单位就业。
  报考海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是热爱我国航运事业,思想、身体素质好,组织性纪律性强,有较强的管理与协调能力,以英语为外语的学生。
  文法学院
  文法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经济法学、民商法学、伦理学、中国近现代史、传播学、国防教育学(学位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法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教育技术学4个本科专业,并承担我校(本部)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
  文法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5人、副教授52人、硕士生导师23名、博士生导师8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名、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在读博士28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5名,占教师总数的67%。目前,学院在校研究生342人,本科生1096人。
  学院设有法学系、新闻传播系、教育系、政治系四个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软科学研究中心、WTO与自主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企业文化咨询与策划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科技法研究所、澳门研究所、现代传播研究所等业务单位,并挂靠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
  2001年以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多个,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1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总经费75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11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60多部,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85人次,省部级科研获奖项目15项;各类教研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国家精品课程一项,省部级教学成果5项。此外,学院还聘请法国佩匹里昂大学校长FRANCOIS FERAL教授、美国John Peck教授为客座教授。
  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提高,设有中心实验室,微机室、电脑广告设计室、影视制作实验室、广告司法摄影实验室、多媒体制作实验室、编辑出版系统实验室、模拟法庭和学术报告厅;还设有图书馆文法分馆,藏书5万2千册,报刊杂志364种,外文版书籍500册,外文期刊18种。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两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科研为主导,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坚持应用办文、特色办文、交叉办文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渗透与综合发展,努力实现学院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着力做大、做强、做好文法学院。
  咨询电话:027-(教学办)& 027-(学工办)
  学院网址:
  文法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经济法学、民商法学、伦理学、中国近现代史、传播学、国防教育学(学位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法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教育技术学4个本科专业,并承担我校(本部)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
  文法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5人、副教授52人、硕士生导师23名、博士生导师8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名、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在读博士28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5名,占教师总数的67%。目前,学院在校研究生342人,本科生1096人。
  学院设有法学系、新闻传播系、教育系、政治系四个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软科学研究中心、WTO与自主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企业文化咨询与策划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科技法研究所、澳门研究所、现代传播研究所等业务单位,并挂靠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
  2001年以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多个,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1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总经费75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11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60多部,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85人次,省部级科研获奖项目15项;各类教研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国家精品课程一项,省部级教学成果5项。此外,学院还聘请法国佩匹里昂大学校长FRANCOIS FERAL教授、美国John Peck教授为客座教授。
  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提高,设有中心实验室,微机室、电脑广告设计室、影视制作实验室、广告司法摄影实验室、多媒体制作实验室、编辑出版系统实验室、模拟法庭和学术报告厅;还设有图书馆文法分馆,藏书5万2千册,报刊杂志364种,外文版书籍500册,外文期刊18种。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两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科研为主导,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坚持应用办文、特色办文、交叉办文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渗透与综合发展,努力实现学院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着力做大、做强、做好文法学院。
  咨询电话:027-(教学办)& 027-(学工办)
  学院网址: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物权法、侵权行为法、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科技法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北京、上海、杭州、宁波、武汉等全国大中城市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国家行政机关及各类教育机构、大型国有企业的相关部门等。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7%。
  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广告学理论与实践技能,能在广告公司、企业广告部门、媒体广告部门、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调研与策划、创意与制作、经营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广告经营管理、市场调查与分析、市场营销学、传播学概论、广告心理学、广告文案、广告策划、广告电脑平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电波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摄影、广告设计基础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上海、北京、武汉、南昌等地广告公司或企业营销部门。本专业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5%。
  编辑出版学专业
  编辑出版学专业着力培养熟练掌握各种出版物编辑出版技能、图书市场拓展技能、文化产业操作技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理工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