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新上市的降噪豆可以调节android 音量调节吗?

还没有帐号? 赶紧
用户版块帖子
Sony/索尼 WF-1000X无线蓝牙降噪立体声耳机降噪豆怎么样评测好吗
UID:1927300
在线时间142小时
M币21专家1
&&发表于: 09-13
Sony/索尼 WF-1000X无线蓝牙降噪立体声耳机降噪豆新品预售赠价值380钢笔一支 顺丰发货Sony/索尼 WF-1000X无线蓝牙降噪立体声耳机降噪豆怎么样评测好吗
UID:1927300
在线时间142小时
M币21专家1
&发表于: 09-13
Sony/索尼 WF-1000X无线蓝牙降噪立体声耳机降噪豆怎么样评测好吗参考详细评测点评: =740) window.open('/imgextra/i3//TB2mm8iXjihSKJjy0FfXXbGzFXa_!!.jpg_430x430q90.jpg');" style="max-width:1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740)this.width=740;" title="" alt="">产品参数:产品名称:Sony/索尼 WF-1000X保修期: 24个月兼容平台: ANDROID iOS套餐类型: 官方标配是否线控: 否生产企业: 索尼公司颜色分类: 黑色 香槟金佩戴方式: 入耳式耳机类型: 无线有无麦克风: 带麦耳机售后服务: 全国联保耳机类别: 主动降噪耳机 无线耳机品牌: Sony/索尼型号: WF-1000X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Code by , Time now is:09-19 08:22, Total 0.141729(s) query 6,
Gzip enabled&对标AirPods 索尼发布“降噪豆”WF-1000X
的AirPods面世后可以说是一直在缺货的状态,许多品牌都有无线耳机并且从音质方面并不比AirPods差,为什么AirPods那么受欢迎呢,也许是因为大多数无线耳机都有一根绕在脖子上的绳子,虽然这样的设计对于耳机的安全性有了一定的保障,但这一设计却并没有得到追求不被束缚的用户所接受。看到苹果AirPods这么受欢迎,有着25年耳机经验的大厂也心动了。索尼在9月举办的德国柏林IFA消费电子展上发布了这一款全新的无线降噪耳机WF-1000X。这款耳机设计小巧,采用入耳式设计,造型简约,拥有辅助固定的耳套选择,还提供充电收纳盒,有金色和黑色两种配色可选。功能方面,它依靠蓝牙与其他设备连接,拥有语音助手功能,降噪特性将是它主打卖点。此外,索尼WF-1000X无线降噪耳机内置一个动圈单元,其左右单元各有一颗按键,电池占据腔体较大空间。编辑观点:据悉索尼WF-1000X带盒可以用9小时的续航能力,分体式、环境识别的自动降噪、拥有专属APP,遗憾的是这款无线耳机不支持LDAC。索尼WF-1000X将于17年9月14日发售。
佳友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精彩内容,每日送达!
佳友论坛服务号
扫一扫,佳友论坛手机直通车
09月17日 23:35
09月15日 16:07
09月15日 16:54
09月15日 16:03
09月15日 16:52
09月15日 16:25
09月15日 16:03
09月15日 09:09
09月14日 17:09
09月13日 18:41
09月11日 22:01
09月09日 08:39
09月08日 07:51
08月31日 09:38
08月11日 16:48
07月31日 17:19
07月25日 15:20
07月22日 16:53
07月19日 19:38
07月05日 05:28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主题:关于SONY A7的万言书
泡网分: 37.055
注册: 2000年10月
拿到A7和FE55 1.8已有三周,虽然实际拍摄时间不多,但因为有购买之前的关注、试玩加上之后的操作和研究,对A7这个机器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有些使用体会也想写出来同大家分享。网上关于这两台机器的讨论、专业评测其实很多,我想谈的其实更多是一些使用中体验式的感受和心得,更多的着重于介绍这个机器使用中的亮点以及一些遗憾和不足,这些写出来也难免主观,但于我,它们才是这台相机带给我的真实。先从外型讲起吧。
第一篇& & & & 外观
虽然看过无数开箱评测和对比图,但第一次见到实物时,还是被A7的轻巧所震撼了。除手柄部分,整体机身非常的薄,和RX1差不多,比徕卡M还薄,除取景器之外的高度也和RX1接近,整体高度比徕卡M高1cm多点。可以说,类单反的造型并没有让A7的机身显得很大,和徕卡M放在一起你会觉得A7貌似还更小,而且的确更轻。机身材质大量使用了镁合金,使得在坚固度和轻便方便都有比较好的平衡,拿在手上虽然很轻,但没有那种廉价的塑料感(A7r整体镁合金机身,而A7前面板据说是塑料,但我两台机器都试玩过,没感觉出明显的差异)。按键的布局和手感我很满意,这部分我会在操控篇里详细的讲。
手柄的设计不仅留出了电池仓空间,和防滑橡胶配合让机身拿在手上不易脱手,非常实在。可由于机身较矮,我在握持的时候小拇指有点没着没落的感觉,手大一些的更会觉得机身下部顶在手心位置,手掌对相机的包裹度不够,长期握持反而会累。可以看出SONY为缩小相机体积是花了大功夫的。但我觉得追求小巧的同时,更应该和整体舒适度相匹配。特别是目前全幅镜头体积普遍偏大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一些妥协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SONY如果能把机身部分能做高一点,取景器稍矮点,在保持整体尺寸的前提下,会得到更好的手感。不过这目前只能是YY,为解决现实问题,很多商家和色友做出了一些配件来改善手感,我买了台湾TP半包围的皮套底座,整体加高1cm,手感有明显提升。我一个朋友买了黑檀木雕刻的实木底座,整体加高1.5cm,据说也相当不错,就是稍微贵了点。而那个原厂的竖拍手柄,我试用过一段时间,感觉装上手柄之后,大了重了不说,更无语的是不管直拍横拍,手感都不如不装的好。建议有强烈竖拍需求的朋友一定要装上实物试试再决定是否购买,否则恐怕会后悔。
关于外观,再多说两句。从A7/A7r发布伊始,便有不少评论说A7很丑,也有人称SONY就是借鉴持股的奥林巴斯,在RX1加了个E-M1的取景器和手柄,毫无创新,总之吐槽的不少。但我觉得它虽不惊艳但是却很耐看,没有太多考究的线条,一切以实用为先,用沉稳专业的黑色,透着些许专业范儿和科技感。而且正因为像E-M5,这让换门过来的我觉得更亲切,毫无违和感。
其实我也同意其中的一些观点,就是这次推出的全幅微单外型上略显平庸,毕竟承载了太多的期待和想象,总觉得划时代的产品应该配上革命性的设计。可仔细想想,我觉得正是这份平庸,能让人看清SONY的野心和全幅微单对其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志在长远的系统,借鉴也好,拿来也罢,初代产品用保守实用的设计,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尽快推出并抢占市场,成为一个门派的创始人和定义者,这比耗费精力搞一个更多人点赞的外观意义更为重大。
第二篇& & & & 操控
说完外观,接下来聊聊使用中的实际操控感受。
在按键布局方面,A7很大程度上沿用了RX1。相比之下,多了一组前拨轮和两个自定义按键,加强了AEL键功能,顶部功能布局则是直接照搬。看起来按键很多但并不杂乱,鉴于机身的小巧和液晶屏的所占的面积,SONY A7这次按键布局算是很有效率也相当专业。按键和拨轮的手感不错,反馈明确,响应也非常迅速。
实际操作中发现,除了菜单键外,所有按键和功能选择都由单手即可完成,更强大的是,几乎可以把所有按键的功能都重新定义,结合FN键,完全可以设置出一个符合自己习惯的操控方式。经过一段时间折腾,我设置了一个用下来还挺顺手的自定义按键,图中就是我的设置,给大家做个参考。
菜单界面也比较清晰,所有选项都设置成一页可见,不用来回上下翻,非常便捷。要强调的是,这是我第一次使用SONY的机器,我依稀记得当年从尼康转到佳能时,被无敌兔完全迥异的的操控搞的相当无语。这次从奥巴换到SONY,居然没有什么不适应,很容易上手。
这里有几个小提示。首先,背后转盘默认是ISO调节,本来是很方便的,但是其实这个转盘容易误碰,经常会不经意间改变ISO值,特别是SONY有一个多帧降噪功能,就是在ISO档位的第一项,开启后拍照会有连续快门声。很多网友碰到时以为是相机坏了,其实正是不小心碰到转盘开启了多帧降噪所致。我的建议是把默认未设置任何功能的下键定义为调出ISO菜单,再用转盘进行调整,这样其实并不影响效率,还大大的降低了误操作的几率。
其次视频键(小红点Movie按钮)在菜单中有“总是”和“仅动态影像模式”可选。如果不是随时需要抓怕视频的,建议调整到“仅动态影像模式”,这样平时在拍照中按到也不会启动视频录制。
另外那个单独的曝光补偿拨盘是有最高优先级的。即使你在菜单中开启了转盘EV补偿,只要曝光补偿拨盘不在归零的位置,前后转盘EV补偿功能都是失效的。就算你用转盘调整了补偿值,只要曝光补偿拨盘拨动,最终的补偿值都以曝光补偿拨盘指示位置为准。
236万的EVF和可翻转的92万像素的LCD算是主流水平,色彩还原准确,响应也够快(光线很弱时EVF感觉响应会变慢,但应该是实时取景提亮导致的问题)。EVF的屈光度调整也为眼镜哥提供了方便,而且色温和亮度都可以微调。不过在低温环境下,我遇到过LCD屏幕被冻住出现疑似“漏液”的现象,EVF的响应速度也有所变缓。关键是这低温环境其实也就0度左右,我在论坛和微博上说过此事,发现很多朋友也有遇到,而同等条件下NC的单反表现要好一些,说明SONY在液晶抗冻处理上还有待提高。
除了抗冻不够给力外,要说我对A7最不满意的一个地方,就属液晶屏没有配备触摸功能了,因为这直接使得一些基础操作极不方便。
第一就是回放操作不太便捷,特别是常用的缩放功能。一个缩放动作,在A7上需要先按回放键,然后按C2键启动放大,缩小键或滚轮调整缩放比例,上下左右找放大部位,更要命的是这些键位还都不能自定,回放键和C2键一个在下一个在上,操作的时候手指行程很长,基本要游走于整个操作区,非常不爽。如果有触摸屏,用大家已在手机上习惯的手势来操作缩放、浏览图片,会方便得多。
第二就是不能触摸选择自由焦点。虽然通过快捷键设置可以迅速进入焦点选择界面,但是A7将对焦区域划分为了256个区(中号16*16,大号是16*14,小号是18*16),虽然可以很精确的选择对焦点,但是只能用方向键来操作的时候还真有点蛋疼。极端的时候从左上角把焦点移到右下角,最多需要按32下方向键,即使使用返回中点在移动也需要16下,操作效率非常低下。如果有触摸屏,点哪里就对哪里,一切不是问题。
第三就是让机内APP体验大打折扣,这点我后边再说。
因此增加液晶触控成了我对下代机型的一大期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操控方面能再做如下一些改进。首先就是前拨轮应该同快门键结合并适当调整位置,这是我从E-M5使用过来的习惯,手指行程会更短,更有效率。其次我觉得双拨轮完全能实现曝光的灵活组合,再设置专门的曝光补偿拨盘有些多余。还不如腾出位置改成电源键,再和C1键做个整合,布局会显得更简洁。下图就是我对顶部功能布局的设想。
虽然我觉得A7还有一定的提升和改进空间,但瑕不掩瑜,经过这几年的发展,SONY在相机操控方面的造诣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很好的兼顾易用性和专业性,这不容易。总的来说,A7算是一台操控顺手的好相机,一些瑕疵留着下次改进吧。
第三篇& & & & 拍摄
相机本质上是用来照相的工具,一切外观及操控设计都应以能让使用者顺利拍照为目。基于前两篇的分析,A7在造型、手感、操控方面具备了成为轻便化专业摄影器材的一些条件,但是否最终能被大家接受,还是要看实际拍摄的表现。接下来就谈谈这方面内容。
先罗列一些参数,A7配备了SONY带低通滤镜的2400万像素全画幅Exmor CMOS,16bit BionZ X图像处理器,相位加对比度混合自动对焦系统,其中包括25个反差对焦点和117个相位侦测点,具备人脸识别、笑脸快门、眼控对焦(其实更准确的称谓应该是人眼识别)、DRO动态优化、多帧降噪、HDR、创意风格、全景拍摄、无线控制等众多功能,同时支持机内下载APP程序,实现功能上的后期扩展。
可见A7作为一台7k出头的全幅相机,该有的其实都有了。至于用下来的感受,听我慢慢说。
在对焦方面,相位、反差这些专业的技术分析我就不谈了,只想说我使用下来,觉得对焦表现中规中矩,够用。虽然参照之前的实用感受,A7配合蔡司55 F1.8镜头对焦速度不如E-M5那么快,但也不会觉得慢。光线充足时会很快完成合焦,弱光时会开启红外辅助灯,合焦速度会慢一些,但是没有明显的来回犹豫,对不上焦的情况不多。A7上提供了镜头AF微调功能,不过不知为何FE55不能使用,好在我的FE55的对焦精度很好,没发现跑焦问题。放大显示和峰值对焦使手动对焦更方便和精确,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调整峰值显示的颜色,很人性化。追焦我没怎么用过,暂不发表评论。
要说有什么惊喜,那就是眼控对焦功能。我之前一直觉得这就和笑脸快门一样是个噱头大于实用的功能,但在实际用过发现,此功能对人眼的识别度很高,对焦精度也很不错。要使用这个功能,先要开启人脸识别,另外要单独配置一个功能键(我把眼控AF功能设置在AF/AEL键位上,操作起来比较顺手),对焦时按住分配的功能键不放开始对焦,等人眼部分出现小绿框的合焦提示时按下快门即完成一次拍摄。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功能,习惯以后,在拍人像时可以省很多功夫来重新构图或者调整焦点,提高抓拍成功率。
先表个态,我个人觉得A7的高感表现是非常不错的,完全对得起2400万全幅的称号,于我更是感到惊喜。换句话说,如果从M43换到全幅后,我还会因高感表现不满足的话,那SONY真的可以不用混了。也因为起点低,我的所谓的强大、给力在其它色友眼里可能就会变成垃圾和不可用。所以高感表现我也不想多费笔墨,截几张Dpreview上的评测样张大家自己看。有兴趣的到网上直接下原图对比。
从RAW格式未经机内降噪的各档表现来看,A7的高感表现不输D800、5D3等主流器材,和A7r比差距也在半档以内,算是表现合格的。
通过上图可见,经过机内降噪后,A7高感表现也没有令人失望,即使到6400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涂抹和细节丢失。
值得一提的是SONY有一种智能降噪技术,会在分析画面后进行分区域降噪,使暗部画面更为干净,亮部更少涂抹。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我大胆的开启了自动ISO,上限6400,后期再简单降噪也是觉得OK的。
三、白平衡和宽容度
简而言之,A7的白平衡在室外自然光下表现很好;在卤素灯等暖光源条件下色彩还原也非常准确,准到有时感觉拍出的照片破坏了现场那种暖暖的气氛;而在LED灯光下会有一些偏青的发色。所以建议在非自然光下使用RAW格式,方便后期调整色温。
A7的宽容度也够大,DXO公布的测试成绩是14.2档,非常优秀。特别是开启DRO动态优化补偿后,很少发现死白和死黑,通过RAW格式后期更是有非常大的调整余地。
四、画质解析
其实画质通常这东西其实很不好说,影响画质的除了相机分辨率等自身性能外,还和镜头、拍摄条件等等关系很大。所以除了,高感、色彩、以下这张图使用FE55镜头拍摄,光圈F4,中心点自动对焦,JPG直出。
从100%截图来看,在镜头足够给力的前提下,SONY A7展现了很好的解析力,画面中楼房上涂料的质感、顶楼的草木、甚至各家阳台里挂晒的物件都能清晰还原。
这是A7R在同一场景的100%截图,比A7要大,细节肯定也更好,但我觉得算不上秒杀。
所以我的结论很简单,就是在有了高效精准的对焦系统、给力的高感控噪和基本准确的白平衡还原基础后,配上蔡司这样的高素质牛头, SONY A7的这块2400万像素CMOS是能够保证出色画质的,对我来说完全够用。
五、机内APP
本来这准备放在操控部分的,但我要推荐的APP功能都直接和拍摄有关,就在这里讲吧。
我对机内APP的理念是大赞的。不仅显得相机功能得以扩展,更有一种智能范儿。它将一些附加功能由原来的相机内置变成用户可选,菜单得以简化,也避免出现一些花哨的图形化界面而破坏专业感。
在初始状态下进入到A7的应用程序列表菜单,你会发现里边有PlayMemories Camera Apps(应用商店)、管理应用程序和预装的智能遥控三个图标。进入应用商店可以进行软件下载。这里要说明的是,SONY应用商店是整合到SEN(索尼娱乐网络服务)中的,要下载软件需要SEN账号(这个账号不同于在SONY中国官网上注册延保服务时使用的那个账号,需要到SEN重新申请),SEN服务像苹果商店一样对应着不同地区,每个地区可供下载和购买的软件内容也不同。值得庆幸的是,2013年10月起,SONY终于开放了中国大陆地区的注册(点此可注册SEN账号)。注册后可以下载延时拍摄、照片润饰、照片效果、直接上载、微博插件、中文输入法等程序,智能遥控也可升级。大陆地区商店里的软件都是免费的,但相比起香港地区,少了多重曝光、镜头补偿等几个实用的付费APP。所以建议大家在注册账号时同时注册一个香港账号,如果需要可以在TB充值后登陆购买软件,不过A7在切换不同帐号时需要恢复出厂设置,操作起来还是有些不便捷,而且貌似每个付费软件的安装次数也是有限的,大家使用时应当注意。
试用了大陆商店里所有的应用程序,诸如照片润饰、照片效果等,功能其实还没有美图秀秀强大,通过无线把图片传输到iPad或者iPhone里,会有更多的更好用的修图软件可用,电脑上强大的LR和PS就更不用说了。而发微博就纯粹只能作为炫酷的功能嘚瑟一下,除了需要接入wifi外,非触摸屏操作和恶心的输入法让使用体验大打折扣,所以实用性并不高。
我最终只留下了智能遥控和延时拍摄。A7支持无线设备点对点互联,通过智能手机安装的PlayMempries Mobile软件可以实现照片传输和智能遥控。开启相机智能遥控后,可以在手机或者平板上实现遥控快门、实时取景、触控对焦,还能进行光圈、快门、ISO、白平衡、曝光补偿等调整,功能非常齐全,使用也很直观简便。美中不足的是,每次相机和手机连接速度都比较忙,实时取景有时感觉也会卡顿,据称SONY会在今后固件中修改通讯协议改善这一问题。
延时拍摄LE看名字貌似是个简化版,但试了一下,基本功能都很全。可以设置快门定时间隔拍摄,也能预设总时间和总拍摄张数,并可以自动合成制定帧率的视频,使用还是比较方便的。我看了香港市场这个软件要78港币,目前大陆市场还是免费的,官网上说,这个软件限时下载至2014年3月,大家抓紧安装吧。
机无完机,所以每一篇的最后都必须说说遗憾。
在拍摄方面,最大的遗憾在于机身没有防抖。我听过这样一种观点,说SONY大部分镜头有OSS防抖,又有给力的高感保证,机身防抖是不需要的。我觉得这是不成立的,首先就算很多镜头有防抖,但至少蔡司这几个高品质定焦头就没有防抖,另外A7/A7r号称转接之王,转接的大部分手动镜头也没有防抖。其次自动ISO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快门,但感光度能低一点画质毕竟就会稍好一点,特别是有时我们就是需要慢门拍摄,又不可能随时配备脚架,这时防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体验过奥林巴斯五轴防抖威力的人都知道,在1/10秒能手持拍摄的感觉有多好。特别是A7r有着3600万的高像素,任何一点轻微抖动都会使照片产生模糊,从而无法发挥高像素威力。所以期望下一代机身加入机身防抖功能,至于镜头防抖可以大胆取消,还可以降低成本,更为轻便。
另外我期望能提高连拍速度。A7在速度优先模式下,连拍速度为5张/秒,普通模式下为2.5张/秒。速度优先模式就是按第一张锁定焦点和曝光然后连续拍摄,这在使用上有些局限性,特别是拍运动物体,不能追焦是没啥意义的。而普通模式的2.5张实在是有点少,能提高到5张我就满足了。
第四篇& & & & 绕不开的A7R
上述几部分基本上就是我对SONY A7的大致使用体会,其实鉴于A7和A7R的差别,除了画质外,这些体会大部分都可以套用在A7R上边。而选A7还是选A7R是包括我在内很多色友纠结过的问题。借同时使用两台机器的短暂机会,在这里也谈谈我的建议。
先简要介绍一下A7/A7R的区别:
1、A7R采用去低通滤镜的3600万像素Xmor CMOS,而A7的CMOS是2400万带低通;
2、A7R整体机身框架及功能转盘采用铝镁合金,A7的前面板和功能转盘没有使用铝镁合金,具体材质未知,应该是塑料,据说A7为此在接环部分特别做了加固处理,因此整机比A7R重了10克;
3、A7R对焦系统只有反差对焦,而A7多了相位检测;
4、A7支持电子前帘快门,A7R不支持;
5、A7速度优先连拍5张/秒,普通模式2.5张/秒;A7R速度优先连拍为4张/秒,普通模式1.5张/秒。
虽然可以罗列出以上一些差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机身手感、对焦速度其实并没有多大可感知的区别,连拍的速度只能说A7R比A7更慢而已,都不算快。倒是由于没有电子前帘,A7R的快门声音明显比A7要大,而且声音不干脆,听着不爽。我在想,既然是电子功能,如果SONY能通过后期固件升级使A7R支持电子前帘那就太好了。
所以可以看出,选A7还是A7R其实就是选2400万还是3600万。从现阶段来说,不管从显示设备和大部分出片需求,我们都用不到那么高的像素。首先在主流显示器、投影仪上看全图,2400万和3600万是看不出区别的,就算偶尔要放大100%,但只能说3600万是更好,而2400也绝对不差。
如果有冲印扩片需求,我们也可以做个计算。在A3画幅(32cm*48cm)下,A7能实现310dpi的像素密度,已经接近iPhone的视网膜屏,这时A7R即使有380dpi,我们也是看不出区别的;放大到A1尺寸(60cm*90cm),A7可以到172dpi,而A7R有210dpi(苹果27寸显示器dpi为109),考虑打印精度和正常观片距离,实际效果上的优劣也是不明显的。但如果面积再大,到1m*1.5m的超大画幅,A7还能保持80的dpi,高于常规喷绘的72,说不够用确实有点夸张。当然这时A7R还能保持120dpi精度,基本可以奔着楼宇挂墙海报去了。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除非有超过A1尺寸(85cm*60cm)的大画幅出片需求,否则考虑目前4000左右的价差,应该果断选择A7。特别是初代产品有一定的过渡属性,生命周期不会太长,之前篇幅中说到的一些缺憾也有机会在后续机型中补足,相信那时的高像素旗舰机型会更成熟,到时候再选也不迟,现在省下的钱先配镜头玩两年吧。
第五篇& & & & 镜头
去年底,SONY随A7/A7R一同发布了35/2.8、55/1.8、24-70/4、28-70/3.5-5.6、70-200/4等五支镜头。其中35、55、2470是蔡司ZA镜头,70-200是G系列,变焦都带有OSS防抖,而定焦都不具备防抖功能。可以看出为了尽量缩小镜头尺寸以匹配机身,SONY也只能舍弃一些光学性能,几支镜头光圈设计都偏保守,最大才1.8。而且从售价来看,价格都不低。所以考虑配什么镜头,同样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其实24-70本月底才会上市销售,而70-200还没公布发售日期。目前可以买到的也就28-70、35和55三个镜头。这几个我都用过,简单谈谈感受。
35/2.8非常小巧,中心和边缘画质都很不错,全开可用。可这是一支定价5000多的镜头,最大只有2.8的光圈让性价比大打折扣。如果能做到35/2,我是一定会买的,可如果这样,SONY的RX1又卖给谁呢。所以如果有人想买A7R+35/2.8+55/1.8,那么我会建议买A7+55/1.8+RX1,价格差不了太多的。
这是FE35+A7拍摄
这是FE55+A7R拍摄
55/1.8我买了,确实是好头,虽然也要5000多,但是用下来比35超值得多,标头无弱旅,何况有蔡司的小蓝标。我用55拍过一次人像,基本是用1.8和2.0光圈,焦内非常锐利,焦外虚化也非常漂亮,过度柔和,光斑很圆,没有廉价标头常见的焦外二线性。目前是我的挂机头,推荐购买。上几张FE55拍的,基本都是大光圈。
28-70和几个蔡司放在一起,确实有点狗头相。但这头非常的轻,不到300g,带着不是负担,如果只是应付旅游,收到小光圈拍拍风景,那么也基本是够用的。我想说,如果你没买55和35,而是准备等2470,我会推荐你们买28-70+55的组合,价格相当。
24-70我本来打算一上市就买的,但现在却比较犹豫。没上市我们不谈画质这些。只是觉得这些年我就没用过变焦头,对标变的需求并不强烈,而从拍摄题材来说,我比较喜欢风光和人文,虽然24-70焦段上也能涵盖,但如果能有16-35+55这样的组合,适用性肯定会比24-70要好。从镜头路线图上可以看到,SONY会在2014年发布F4的超广角变焦(希望是16-35),和24-70、70-200组成F4恒定小三元。同期还会有几个未知的大光圈定焦镜头,因此这个阶段我选择观望和等待,先将就用着一机一镜头了。至于70-200/4,等上市后再说吧。
众所周知,A7/A7R的法兰距是相机中最短的,所以理论上具备了转接市面上所有镜头的能力。很有转接党也因这两台机器的上市而兴奋。我不玩转接,所以在这方面没有太多发言权,只是泡论坛时发现,在转接使用中,很多镜头特别是广角都存在边缘画质下降的现象,在A7R上更会有明显的边缘红移(这个意义上,A7更适合玩转接)。这挺无奈,毕竟SONY的CMOS边缘透镜优化等技术应该只针对自己的镜头群,对别厂的就算起反作用也管不了。所以手上有老头的可以借助A7/A7R让其重生,但没有的完全没必要去买些手动头来体验,玩和用是两码事。倒是老A口用户和佳能用户,如果是拿A当备机,那么原厂的LA-EA4接环和天工EF-NEX接环还是可以配一个的,这两个环能使大部分A口和EF镜头实现自动对焦,体验不错。
另外使用E卡口镜头,通过开启机内APS-C或者后期剪裁来使用也是一种玩法,不过这样A7所剩有效像素也就1200万左右,这时A7R高像素经得起剪裁的优势就能发挥了。
第六篇& & & & 结语
本来打算几句话概括的心得,一下子收不住搞出这么多。我发现码字这东西真不容易,花了一整天时间,写了近万字,也只不过简单记录自己一些草草的感受,谈不上深度、全面更不敢称专业。无非图个乐子,希望大家看完对A7的选择及使用能有所帮助。最后简单做个总结。
去年底A7/A7r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相机市场格局,这次SONY不仅实现了可换镜头自动对焦全幅相机(徕卡是手动对焦,RX1/RX1r不可换镜头)的第一次小型化,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SONY出乎意料的把全幅相机的价格拉到了大部分摄影爱好者都能消费得起的地步。不讲徕卡M那动辄好几万的价格,就说尼康D600和佳能6D两款市售最便宜的全幅单反,它们机身行货售价都要万元左右,而A7行货机身目前最低7500就能拿到,A7+28-70套装只要9000出头,算是真正实现了万元以内配全幅,确实厚道。
除了实惠的价格,我个人觉得A7也是一台完全够用的相机。各项指标不输其它万元级的全副单反,加上小巧轻便的机身,确实值得购买。
当然FE卡口镜头群的相对匮乏,机身防抖、触屏功能的缺失也令人遗憾。但就像前边提到的,A7/A7R开创了全画幅微单的时代,SONY这次不再是跟随者,凭借着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我们有理由对这个平台的发展充满期待。
以下内容由 Nikko 于
21:11 补充
其实还有配件可以介绍,慢慢来吧。
这是台湾TP的皮套,比韩国Gariz的便宜不少,装上去握持感更饱满。
以下内容由 Nikko 于
21:16 补充
不想买那种正儿八经的摄影包,比较喜欢休闲风来配A7的随身性,所以上TB淘了个真皮邮差包,用国家地理包的内胆凑合一用。测量尺寸后我已定制了一个能放1机2镜的定制内胆包。不过装上底座的A7放在这个包里有点偏窄,将就吧。
以下内容由 Nikko 于
23:03 补充
感谢@chen6j 和@alexalmar 的指正。补充一下内容:
1.对焦微调功能是为laea4/2转接a卡口镜头准备的,e卡口镜头使用反差对焦和焦平面相位对焦,不存在可以通过微调修正的对焦误差。
2.同一机器的付费app可以装n次,但只能授权10台不同的机器。
另外,我也试了速度优先模式下的连拍,的确是能连续追焦,但是测试下来追焦速度稍微偏慢了点,特此更正。
以下内容由 Nikko 于
23:32 补充
关于APP再补充一点,A7在切换不同帐号时需要恢复出厂设置,之前安装的APP会被删除,所以不可能不同地区两个账号的软件同时安装,也就是说要用大陆免费的延时拍摄,就不可能使用香港的多重曝光(香港也有多重曝光,收费而已),大家使用时应当注意。
以下内容由 Nikko 于
00:25 补充
这里还要赞一下SONY的线下活动。说来惭愧,我用了那么多年相机,这次是第一次买行货,之前不是二手就是港行,从没享受过什么官方待遇。这次买行货注册延保服务时无意发现SONY在全国10多个城市有影像课堂,于是报名参加了一期。后来发现SONY几乎每周都有基础课程和外拍活动,还负责大巴接送和公园门票,MT也是他们请我们拍,基本没有花费,一切相当省心,于是我马上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帖子里的MM就是SONY找的魔豆,表现相当不错。
以下内容由 Nikko 于
07:56 补充
关于配件我最不能忍的是充电器居然就是个电源接头,充电要用数据线连着相机充。SONY真是做手机的啊,我买那么多相机,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看来买个座充还是有必要。
另外就是电池要说一说,目前网购的风险在于水货机买行货价、翻新机、换配件。这次A7和A7r貌似水机没怎么见,行货价也不高,所以大家基本上都买行货了。新上市不会有翻新机,A7那么火很多人要去体验,店家也一般不会卖展示机给你,所以最大的风险在于换电池。买之前看了网络教程,说真假电池从外观、重量还是可以区分的,但是没有假的或另一个真的做对比,外观也不容易看。重量最直接,我家有电子秤,称了一下果然是网传的58g。经SONY维修点检测也是正品。
经简单外拍,发现A7/A7R是耗电大户,就算只是简单的进行相机设置电池百分比也会下降很快。EVF取景,LCD回放,JPG格式,无连拍和长暴,我感觉也就拍个200多张,不到300。电池容量还是小了些,备用电池必不可少。还有,移动电源可给A7充电。
以下内容由 Nikko 于
09:54 补充
看到有些朋友对我给A7R的评价有些误会。补充一下:
貌似我没有说A7R操控不如我想强调的是,A7r高像素和去低通能为其带来更好的画质和细节,高感也更好,这不用怀疑。也因此,想真的发挥A7r的优势,不是买个机身那么简单。搭配高素质镜头、精准对焦、稳定持机缺一不可,否则那极致的细节还原都会打折扣。所以我觉得A7R更适合严谨的拍摄,比如风光大片和商业领域。
而A7相对于A7R来说绝对不是更强大,只是更均衡,整体机能和像素水平更匹配,不输市面主流全副单反,再考虑到其售价,所以更值得推荐。
以下内容由 Nikko 于
22:34 补充
定制内胆包全套上图,尺寸刚刚好。发装载图。
可以放下A7+FE55+FE2870(FE2470或未来的FE1635也没问题,佳能EF1635L也OK的)+iPad Mini+小米电源+钥匙包+备用电池+手机。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65513&&回帖:438 &&
泡网分: 3.449
帖子: 4127
注册: 2011年05月
写得好!才看到!
iPhone5/5s iOS9.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2年05月
真的是太棒了,虽然是a7和a7r,但对我现在选a7m2和a7r2有好大的帮助,有些东西看完豁然开朗了。不过我自己是喜欢折腾的人,喜欢折腾手动头,其实我也知道,未来肯定还是会上sony自己的自动镜头,拍起来方便。我觉得还是A7m2,然后买几个镜头。
泡网分: 14.963
注册: 2007年02月
A7用户支持一下
泡网分: 0.011
注册: 2015年08月
求包和内胆地址,谢谢
泡网分: 1.282
帖子: 1275
注册: 2015年02月
泡网分: 0.011
注册: 2015年03月
邮差包好好看的样子。。能私信个地址吗。。?
泡网分: 13.504
注册: 2006年01月
学习的好帖,楼主辛苦了
泡网分: 9.38
帖子: 2928
注册: 2010年02月
赵肥猪 发表于
感谢楼主的分析,图文并茂。我对A7系列有加强了认识。不知楼主对后来的A7s何评价?
感觉各位同好对包包和妹子的兴趣更大一些。是啊,同样期待楼主对A7S评价。
泡网分: 0.081
注册: 2006年01月
感谢楼主的分析,图文并茂。我对A7系列有加强了认识。不知楼主对后来的A7s何评价?
感觉各位同好对包包和妹子的兴趣更大一些。
泡网分: 9.429
注册: 2008年12月
泡网分: 24.289
注册: 2001年02月
写了这么多,辛苦!
泡网分: 0.006
注册: 2013年02月
楼主,包和相机套能否给个链接?谢谢
泡网分: 0.216
注册: 2014年06月
很好的帖子~学习,谢谢老师。
我买了A7+24--70&&用了一段时间,越来越感觉好使。
泡网分: 37.055
注册: 2000年10月
παsα 发表于
麻烦LZ发个手机遥控app给我吧 谢谢咯上次问要忘了邮箱地址手机端的在APP Store就可以下载啊。相机端的自带,用相机联网以后可以升级
泡网分: 6.148
帖子: 7212
注册: 2014年01月
Nikko 发表于
拿到A7和FE55 1.8已有三周,虽然实际拍摄时间不多,但因为有购买之前的关注、试玩加上之后的操作和研究,对A7这个机器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有些使用体会也想写出来同大家分享。网上关于这两台机器的讨论、专业评测其实很多,我想谈的其实更多是一些使用中体验式的感受和心得,更多的着重于介绍这个机器使用中的亮点以及一些遗憾和不足,这些写出来也难免主观,但于我,它们才是这台相机带给我的真实。先从外型讲起吧。
第一篇& & & & 外观
虽然看过无数开箱评测和对比图,但第一次见到实物时,还是被A7的轻巧所震撼了。除手柄部分,整体机身非常的薄,和RX1差不多,比徕卡M还薄,除取景器之外的高度也和RX1接近,整体高度比徕卡M高1cm多点。可以说,类单反的造型并没有让A7的机身显得很大,和徕卡M放在一起你会觉得A7貌似还更小,而且的确更轻。机身材质大量使用了镁合金,使得在坚固度和轻便方便都有比较好的平衡,拿在手上虽然很轻,但没有那种廉价的塑料感(A7r整体镁合金机身,而A7前面板据说是塑料,但我两台机器都试玩过,没感觉出明显的差异)。按键的布局和手感我很满意,这部分我会在操控篇里详细的讲。
手柄的设计不仅留出了电池仓空间,和防滑橡胶配合让机身拿在手上不易脱手,非常实在。可 ...学习了
泡网分: 0.337
注册: 2014年06月
麻烦LZ发个手机遥控app给我吧 谢谢咯上次问要忘了邮箱地址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8.629
注册: 2002年11月
xingyooo 发表于
请教一下楼主~ 。
我的A7配合FE55.18ZA
为什么说我的eye start af 不支持该镜头 ?EYE START AF仅适用于LAEA转接环接A口镜头,不适用于E口镜头
泡网分: 37.055
注册: 2000年10月
mansonshcn 发表于
包包链接失效了,能个个关键词吗,谢谢我也找不到了,呵呵
泡网分: 37.055
注册: 2000年10月
看到A7 II的发布,我很欣慰,首先加入5轴防抖,以后可以期待提起更小巧的大光圈变焦镜头出现。另外快门位置的改变我和帖子里建议的一致,和前拨轮更加靠近,手指操作行程更短。虽然用A7的我暂时不会因为这些改进而升级,但新购机的朋友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二代,索大好,买买买
泡网分: 2.668
帖子: 2659
注册: 2014年03月
dreamstation 发表于
问下有A7的朋友,A7+24-70,发现曝光很不准确,一下暗一下亮的,大多数时间还偏暗很多,要+0.7EV,怎么回事?机器问题还是镜头问题?问题描述不清楚,开贴上图,几个问题:是否同场景?什么曝光模式?什么测光模式?有没有曝光锁定?拍摄顺序?。。。。
泡网分: 0.087
注册: 2008年07月
强帖必须刘明!
泡网分: 0.072
注册: 2010年03月
请教一下楼主~ 。
我的A7配合FE55.18ZA
为什么说我的eye start af 不支持该镜头 ?
泡网分: 0.337
注册: 2014年06月
LZ 你的这篇文章在我买A7前看了好几遍啦&&现在遥控拍摄APP好像没有下载了&&能麻烦发给我吗 万分感谢
泡网分: 3.864
注册: 2010年09月
好帖子,mark一下,细读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1.206
帖子: 1406
注册: 2006年04月
hero226 发表于
感觉对焦还是偏慢。求PM 包包的链接和定制内胆的链接...对焦有多慢?最近犹豫a6000和a7,下定决心a7后,发现好几贴都是吐槽对焦慢的。。。
本帖由 iPhone 5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26
注册: 2014年04月
Nikko 发表于
其实还有配件可以介绍,慢慢来吧。
这是台湾TP的皮套,比韩国Gariz的便宜不少,装上去握持感更饱满。
您好,本人有意想入手一台,请问LZ除了之前提到的两款转接环外,还有什么性价比好的,尤其对尼克尔镜头支持好的环推荐呢?
另外 35 2.8za 跟 35 1.8oos差距很大吗?后者跟N家的35 2d比如何
泡网分: 21.848
注册: 2004年11月
问下有A7的朋友,A7+24-70,发现曝光很不准确,一下暗一下亮的,大多数时间还偏暗很多,要+0.7EV,怎么回事?机器问题还是镜头问题?
泡网分: 0.027
注册: 2008年02月
Nikko 发表于
每个朋友看后都要包包的地址,在此我统一回复了:
/item.htm?id=
/item.htm?id=&mt=
这个包包装A7+2470+55可以,或者35+55也OK的,70-200装不下。另外包包本身皮质厚实,所以自重有一定分量,不是轻便型的,内部尺寸不算很厚,A7放进去稍微有点鼓,如果是Leica M或者奥巴、富士什么的尺寸会更合适。包包链接失效了,能个个关键词吗,谢谢
泡网分: 12.59
注册: 2002年12月
楼主辛苦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1
注册: 2009年08月
求个邮差包的链接...还有内胆包的链接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irpods调节音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