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不iqc完善改进计划的地方,如何改进

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网 站 导 航
&&&&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
&&发布时间:&|&&浏览次数:
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
2013年12月2日至5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期间专家组按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和要求,深度访谈校领导21人次,走访了全校14个教学单位,访谈教师263人次,走访职能部门24个、深度访谈59人次,召开11个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和校外实习基地3个,听课29节,调阅试卷1107份,调阅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793份。通过上述工作,专家组较为全面地把握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状况。在此基础上,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校几年来取得的办学成绩,一致认为:学校领导班子勇于担当,艰苦创业,威信较高,教职工团结向上;学校定位指向明确;师资队伍发展较快;学科专业布局初步形成,专业特色初步显现;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完善,运行水平较高;学生精神风貌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专家组本着为学校发展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为学校把脉的职责,指出了学校当前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此,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为切实做好整改验收工作,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按照《吉林工商学院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制定《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整改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的有关文件精神,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将整改工作与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逐步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巩固评建成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整改目标
预计通过一年时间的整改,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
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提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整改措施:
1.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就如何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切实解决办学理念问题。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深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的认识,统一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办学实践与办学定位的符合度。
2.制订我校“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并通过政策、制度和措施,全面加以落实。
(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偏少,高学历教师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研促进教学的功能相对较弱。
整改措施:
1.注重人才引进与专业建设的结合。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本着急需优先、宁缺勿滥的原则,制定规划,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2.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形式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学历层次、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引导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3.认真落实《吉林工商学院关于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吉林工商学院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 4.理顺师资培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教学品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本专业领域的教学骨干。
5.在师资培养和引进上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向新建专业倾斜,确保新建专业师资的基本需求。
6.完善管理机制,制定有力措施,增加教科研经费投入,改善研究条件,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教学和学术研究,力争在更多的学科领域承担国家级、省级教科研项目;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横向科学研究,力争取得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与服务功能。
(三)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有效的监控机制。主要体现在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尚待完善,监控范围和力度不够,质量监控队伍整体结构不够优化,专职人员数量不足,监控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整改措施:
1.在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基础上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加强对学校在教学投入、政策以及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毕业生、课程、教学过程、专业、教师)等方面的监控评价。
2.修订、完善学校的各种教学管理文件和教学质量标准,制订完善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及评价机制。
3.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机构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4.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和监控机构的职责分工,明确各自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任务和责任,进一步规范评教、评学、评管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对教学单位的工作评估、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等专项教学评估,建立教学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定期发布制度,制定并落实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四)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思路不够明确,规划、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学科建设对专业的支撑力度不够,优势专业不明显。
整改措施:
1.认真做好专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理清专业建设思路,调整专业结构,确定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专业,尽快使一些专业迅速发展成为优势专业。
2.加强专业建设与管理,按照专业内涵建设要求,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实现过程的研究,按照学科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理顺学院与专业设置的关系,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3.新增专业要进行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做好社会需求、学科基础、师资队伍和专业条件基本要素的建设和积累,避免专业建设的盲目性。
(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整改措施:
1.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找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校的办学定位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
2.注重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广泛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企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充分体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完善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才培养过程的机制。
3.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层次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模拟式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把教、议、写、训有机结合;进一步探索适应教学模式改革的成绩考核改革,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六)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一是教学管理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二是教学管理重心偏高;三是试题、论文等教学环节管理的规范性不够,其中考察应用知识的内容偏少,试卷分析不够深入系统、评分标准不够统一、掌握标准不严;部分毕业论文选题不够合理,选题过大或过窄,论文字数过少,质量偏低。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分层次、系统性地开展校内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重点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创造条件增加教学管理人员进修、培训和交流的机会,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执行力,确保教学管理和运行科学高效。
2.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学校和教学单位的管理职能划分,逐步下放教学管理权限,实现“三级建制、二级管理”,充分调动教学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健全以教学单位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管理目标责任制,出台相应政策,分级、分层次分解目标任务,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运行机制。
3.加强试卷管理与监控。明确试卷出题标准和内容要求,明确试卷分析标准,提高试题和试卷分析质量,严格履行审核手续,严格成绩管理。
4.加强毕业论文管理,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适当调整外聘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比例,制定论文评价标准,保证论文质量。
三、整改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评估办公室负责整改方案落实。
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申奉澈& 杨建东
成员:卢江 宋甲午 陈兰福 齐毅 王菁华
(二)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3年12月中旬,学校评估办公室根据专家反馈意见,研究制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经学校审定,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审核修改确定后上报教育部评估中心。同时,根据整改方案分解、布置下达整改任务,实施全面整改。
第二阶段:2014年1月中旬起,全面落实整改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评估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责整改组织工作,制订整改工作计划上报评估办公室。学校评估办公室按照各单位上报的整改工作计划进行定期检查、验收,以确保整改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根据整改方案确定的目标,全面完成预定工作任务,在全校认真组织验收和总结工作,形成学校整改工作总结报告,上报教育部评估中心。
&二0一三年十二月
无标题文档
吉林工商学院教务处
吉林省长春市皓月大路1606号
2007 JLBTC&NIC
all rights reserved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
新闻网 发布日期:[]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
西安思源学院校长& 翟 轰
1.强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 1.1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世界各国所有大学在新世纪高教改革中共同思考、研究的课题。科学规范严格的教学管理,特别是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有相当一批高等学校尚未形成健全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教学管理经验不足、传统继承研究不够,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而且,教学管理干部交替频繁,管理干部的素质结构和水平、教育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势。
&&&&&&& 1.2 从高校教学和管理队伍的形成、发展历史来看,多数同志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大都是在从事工作后自学自发或通过实际工作不断探索积累形成的一些经验。许多教学管理工作者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和管理技术的支持,需继续学习提高。
&&&&&&& 1.3 从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来看,许多学校尚未把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对待,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并未完全到位,也没有完全形成必要的校内外教育研究信息沟通机制,学校缺乏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缺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研究,对学习、借鉴、继承、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系统的思考和全面的工作安排。
&&&&&& 1.4 教学管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行政管理、学术管理、技术管理、资源管理和人本管理等多重职能的一门科学。教学管理是一门研究教学运行管理的本质、思想、内容、方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学科,是研究&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高水平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科学管理为主线&的教学及其组织管理的客观规律与内在联系的学科。
&&&&&&& 1.5 教学管理应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以及其它有关学科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 1.6 搞好教学管理的前提是对教学管理认识的高度和深度,是对教学管理基本要义的科学界定和基本认识。应当从高等学校的办学功能出发,明确教学工作的基本职能和根本目标及任务,明确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2.教学管理的本质、基本任务、内容和体系
&&&&&&& 2.1 教学管理的地位&& 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知识创新等多种职能,各类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 2.2 教学管理的本质 &&在高等学校这一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中,以教学子系统为研究管理对象,组织和运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安排,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教学工作的最佳效益。
&&&&&&& 2.3 教学管理基本任务&& 遵循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通过对培养、建设、管理和改革的系统规划,借助一定管理手段,对全部教学活动在动态演进中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同时,要发挥管理的协调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保证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各个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人才培养规律和教学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特色。
&&&&&&& 2.4 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管理者应从内涵和操作上深刻了解并掌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应十分清楚地知道应该管什么,重点管什么,怎样才能管好,这是搞好教学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从不同视角看,有不同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 ①从教学管理业务的科学体系或工作体系来说,可概括为四项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教风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 ②从教学管理职能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决策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评估激励和研究创新&; ③ 从教学管理的高度和层次来看,包括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管理。
&&&&&&& 2.5 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重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现代化。
&&&&&&& &2.6 教学管理支持保障系统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障系统、安全保卫系统等。各个部门都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协调配合,认真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 2.7 教学投入和教学条件&& 学校应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中占有合理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随着收费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 2.8 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着眼于更好的调动各种类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发展志趣和特长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
&3.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 3.1 教学工作领导体制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教学工作,教学副校长(或教务长)协助校长主持教学日常工作,并通过职能部门的作用,统一调动学校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信息反馈,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学校有关教学及其管理的指导思想、长远规划、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措施等,应由校务会议或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应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学校教学工作要形成整体一致的目标系统,遵循学校定位和发展建设总体目标,编制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确定各级教学管理目标。
&&&&&&& 3.2 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 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懂得教学工作、有管理专长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研究和决定教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二级学院或系部原则上也应建立教学工作分委员会,是本单位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咨询机构,要定期研究并向院(系)务会议提出有关建议,院(系)务会议讨论决定本单位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
&&&&&&& 3.3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掌握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与技术,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结合工作实际,有组织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考察、交流和研修,以便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
&&&&&&& 3.4 建立两级教学管理机构 &&校级教学管理职能机构应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生处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明确各职能处室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协调好各种工作关系。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教务处的工作状态反映一个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状态。应健全教务处的科室结构,配备较强的管理干部和得力人员,明确组织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责任,保证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运行,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 可建立必要的业务指导机构,如教材建设、外语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基础课教学、思政课教学等委员会,加强单项教学工作的咨询和指导。
&&&&&&& 二级学院及系、部是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基本单位。院长、系部主任全面负责本单位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工作,教学副院长或系部副主任负责主持本单位教学日常工作;院(系、部)可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处理教学日常行政工作并负责教学状态数据、质量信息的经常性搜集整理、上报和管理工作。
&&&&&&& 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基层研究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其它环节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组织学术活动;组织师资的培养提高及提出补充、调整建议,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加强相关实验室、实训设施、资料室的基本建设等。教研室应重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4.教学计划管理&&
&&&&&&&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自主制订。教学计划既要符合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领域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计划已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 4.1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 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目标的确定应努力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
&&&&&&& 4.2 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原则;整体优化,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的原则。
&&&&&&& 4.3 制订教学计划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广泛调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开展市场需求调研;组织校内外专家论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业务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由教务处提出本校制订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要求;由院(系)主持制订教学计划方案,经院(系)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审议,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主管校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教学计划要保持相对稳定,并根据需要,定期进行必要的修订。
&&&&&&& 4.4 教学计划的内容&& 一般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或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必要的说明(含各类课程比例、必修选修安排、学分制或学年制等)。
&&&&&&& 4.5 教学计划的实施&&& 各二级学院(系、部)是教学计划实施的基层责任单位。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由院(系)编制分学年、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教学计划年度或学期运行表),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总体协调意见,落实每学期的课程及其它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室和场所的安排,确定考核方式。
&&&&&&& 根据教务处的总体安排,落实任课教师、编制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计划;在有关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编制单项教学环节组织计划,如实验教学安排、实习计划、军训计划、社会实践计划等。
&&&&&&& 审定后的教学计划所列各门课程、教学环节、学时和学分、授课时间、考核方式、开课单位和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 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严肃认真地监督教学计划的实施。新学期的课程表应在上一学期结束前确定,经主管校长审批后通知到各相关部门、单位和教师;开学前一周,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
&&&&&& 4.6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 4.7 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教学大纲制订时,可参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学校制(修)订教学大纲的原则规定,准确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的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按各自的课程体系结构要求制订有所区别的教学大纲。
&&&&&&& 4.8 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 由院(系、部)组织教师编写,经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审查批准后施行;也可参照使用教育部组织制订的或推荐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包括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课时分配以及必要的说明等部分;随着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课程开发的任务很重。新开发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大纲,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 5.教学运行管理
&&&&&&& 教学运行管理是教学计划实施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活动。整个教学运行管理,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课堂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的组织管理,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二是以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应制订教学工作制度规程,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教学运行管理的基本点是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
&&&&&&& 5.1 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管理活动。基层教学单位实施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选聘有相应学术水平、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非师范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应补好教育基本理论课;新开课和开新课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
&&&&&&& 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符合大纲要求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依据教学大纲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和教案;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听课和自检、自评教学质量的制度;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 5.2 学生的学业考核& &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应积极改革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着重检查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采用试题库或试卷库命题,实行教、考分离。要制定规范严格的考试制度,严肃考试考核纪律,精心安排考务工作。对考试作弊者,应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试卷评阅要认真、公正、客观。教务处要组织对试卷的复核及抽查工作。
&&&&&&& 5.3 学生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学校应制订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建立学籍档案。在日常学籍管理中应重点管好成绩大卡和学籍卡,做到完整、准确、规范、及时。学生注册是学籍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要维护学校注册制度的严肃性,建立严格的学期注册制度。在注册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学年制、学分制的改革。
&&&&&&& 5.4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要手段,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实习)都要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大纲并严格依据计划和大纲要求执行。
&&&&&&& 实验教学必要时可以单独设课,或组成实验课群,也可在相关课程内统一安排;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可能结合实际任务进行,立足于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要保证足够的时间。
&&&&&&& 应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发和优化,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践教学项目,加强现场模拟教学设计、组织和管理,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应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 &应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尽可能建立保证完成各类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任务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 社会实践的组织安排,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也可让学生有选择地自行安排(学校应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5.5 学生课外活动&& 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安排和管理,课外作业的分量要适当,安排辅导答疑要适当,安排非教学活动不得占用教学活动时间。
&&&&&&&&5.6 学生的科技活动&& 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科学研究训练的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要纳入院(系、部)等基层教学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和科技活动,把课内和课外、集中和分散安排结合起来,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支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5.7 日常教学管理& &要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制订并严格执行年度或学期的运行表、课表和考核表,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对这三项重要表格的执行情况要有管理制度和检查办法,执行结果要记录在案。在实施过程中,应经常了解教学信息,严格控制对教学进度和课表变更的审批,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
&&&&&&&&5.8 教学资源管理 &&搞好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各种场馆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和规划建设,并充分加以利用,保证教学需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注意根据需要与可能,改进教室功能,建设必要的多功能教室。
&&&&&&&&5.9 基层单位管理职能&& 要充分发挥院(系、部)和教研室在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职能。教研室应按学期初制订的&教研室工作计划&,组织集体备课、公开教学、教学研究活动和政治与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检查教师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状况。
&&&&&&&&院(系、部)应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状况,总结和交流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召开院(系、部)领导或主管教学负责人的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究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 6.教学档案管理
&&&&& 学校应建立必要的机构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确定各类教学档案内容、保存范围和时限。教学档案的范围包括:
&&&& 6.1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下发的各种文件及有关规定;教学基本建设规划、计划和有关资料。
&&&& 6.2 各种教学文件,包括专业教学计划、年度或学期教学运行表、学期授课计划、教学工作进程表、课程教学大纲、课表、课程教学总结、实习实训总结及各种考核表等;各种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样本、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试卷)库、各种声像资料等。
&&&& 6.3 学生的相关资料,包括试卷及相关分析资料、课程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资料、实践教学相关资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相关资料、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学业成绩、学籍管理及变动情况相关资料、学生座谈会记录及整理分析资料、毕业生跟踪调查资料、毕业资格审核资料等。
&&& &6.4 教学改革资料,包括教学改革相关资料、教学研究相关资料,典型经验材料和教研刊物等。
&&& 6.5 教师业务档案、教务档案、各种成果及相关奖励;教学工作督导和评价材料、教学工作会议记录和纪要等。
&&& 6.6 其它有必要建档、归档的教学文件和资料。
&&& 6.7 教学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编目造册,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
&& 6.8 教学档案的管理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教务处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每年进行档案的分类归档。
&&& 7.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工作评价
&&& 7.1 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不断改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教师、学生、条件、管理等)和外部因素(方针、政策、体制等),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有序的信息反馈网路,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 7.2 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并坚持正确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观点,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的观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观点。
&&& 7.3 认真抓好全过程质量管理。把好招生质量关,做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入学新生注册和全面复查等工作;抓好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要精心设计并不断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精心组织教学计划的实施工作;把好教学过程中所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注重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提供充足的、最新的图书资料,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学、仪器设备、体育场馆、多功能教室的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实行科学化的考试管理,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及试卷分析,认真做好课程教学工作与考试总结;实行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制度。
&&& 7.4 进行教学质量检查。教学管理者和职能部门,要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并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各教学环节的经常性检查,可通过抽查学生作业、分析平时测验及期中考试成绩和试卷、召开座谈会、检查性听课等方式进行。定期的教学检查,一般可安排开学前的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等,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 7.5 实行教学工作督导制。选聘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先进、有丰富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老教师(包括退休教师)和有专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教学工作督导组织,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工作督导,及时提供质量信息。
&&& 7.6 建立听课制度。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二级学院院长及教学副院长、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践教学课),全面了解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
&&& 7.7 教学工作评价是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一般包括:校、院两级总体教学工作评价;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等。
&&& 7.8 开展教学工作评价,要明确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抓好基础、突出重点;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重在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 7.9 坚持教学工作评价经常化、制度化。要把教学工作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作为日常教学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学工作评价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 7.10 教学工作评价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校、院两级可成立教学工作评价领导小组,也可赋予教学工作委员会等组织以相应的职责。
&&& 7.11 教学工作评价要和学校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通过评价调动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对在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者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教学责任事故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并按章处理事故责任者。
&&& 7.12 应重视教学信息的采集、统计和管理。教学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学生学习和考试情况、毕业生质量调查、教师教学情况等,主要教学信息应定期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要发挥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在教学工作评价中的作用。
&&& 8.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 8.1 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 &&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它们是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应以学校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坚持下去。在每项基本建设中都要不断提出改革措施,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
&&& &8.2 学科和专业建设 &&科学规划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体系。拓宽本科专业口径,扩大专业基础,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相同的专业应尽可能合并,增强学生的适应性;稳定和提高基础学科水平,形成基础与应用学科的互补;重视发展应用性学科和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更新传统学科及专业,适度发展新型学科、交叉边缘学科及专业;发挥本校优势,办出特色;注意根据学科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应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申报审批或自主设置。
&&&&&& &8.3 课程建设 &&须进行理论研究,明确总体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制订建设规划,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建设;以建设优秀课程为中心,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重视系列课程建设,改革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
&&&&&&& 8.4 教材建设 &&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视听教材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工作。采用推荐教材或自编教材及其它辅助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要特别注重质量;鼓励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并结合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依据教学大纲抓好讲义或自编教材;应建立规范的自编校本教材及讲义的评价、鉴定和审批制度;要做好教材质量评价和优秀教材的评选奖励,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做好教材的征订、发行管理工作,制订教材征订工作的原则和规范要求,开拓教材发行渠道,改革供应办法,方便学生、教师购书,防止教材积压和浪费。
&&&&&&& 8.5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要制订并不断完善教学基本文件,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的管理制度;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包括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践教学设施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等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及奖励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守则、课堂守则、课外活动规则等学生管理制度。
&&&&&&& 8.6 学风建设 &&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等。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良好学风;坚持重在教育、建管结合、以建为主的原则,坚持&校、院共同抓、教师人人管&的做法,把学风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利用选修课、第二课堂等形式扩展学习领域;要特别重视考风考纪教育,坚决制止作弊行为,纠正不良风气。
&&&&&&& 8.7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验室建设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防止分散配置、分散管理、局部使用、低水平重复的低效益建设方式,防止各专业自成体系,尽量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特别注意集中力量和条件建设好公共基础性实验室;做好实验室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经费管理,改进设备投资办法,提高投资效益、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组织并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各种检查验收;建设校内系列化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要依据所设专业实际需要,全面规划、逐步实施;要突破仅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性技能训练的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使之成为可模拟工业、社会等环境,进行综合教育训练的课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要不断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工作条件;建立健全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优化管理运行机制;重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互利互惠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让学生在实际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
&&&&&& 9.师资队伍管理
&&&&&& 9.1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要着力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学校要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层层落实;注意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包括科技工作)和业务(包括教育科学知识)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也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 &9.2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工作总量和师生总体比例要求,确定学校的教师编制,制定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完成情况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应作为教师聘任、晋级和提级的重要依据。
&&&&&&& 9.3 学校要明确各级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实行聘任制,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定期进行考核,一般每学年考核一次,考核情况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 9.4 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新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鼓励从事工程和职业教育的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学校应十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的选配和培训。
&&&&&&& 9.5 学校应制定各种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设立教师奖励基金,重点向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对于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为人师表以及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
&&&&&&& 10.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搞好教学管理,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及教师的共同任务。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要从中国国情、从教育科学的规律与特性出发,紧密结合教育及教学管理的实际,不断改进研究方法。
&&&&&&& 10.1 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应用型强的工作,要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应做到: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做好长远和近期规划;制订阶段性实施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立项研究;组织校内外、国内外的广泛交流,提高研究水平;发动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教育研究;研究队伍实行专兼结合。
&&&&&&& 10.2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要紧密结合教学改革实际,要随着经济建设及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重视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因材施教;面向21世纪,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深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努力开展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工作。
&&&&&&& 9月21日下午,我校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专题报告会。翟轰校长结合我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做了详细解读,给学院各级领导和教学管理干部做了一次扎实的业务培训。征得翟轰校长同意,我们登载报告文稿,希望各位同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的精神实质,联系本部门的管理工作实际进行对照检查,总结经验,发扬光大;找出差距,积极整改。提升管理水平,把&向管理要质量&、&管理育人&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 翟轰校长的报告内容包括&管理学基本原理&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两大部分,限于篇幅,我们只刊载了报告的第二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艺完善及改进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