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读中国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后的博士吗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点的院校有那些_百度知道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点的院校有那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501 中国语言文学(2009年)
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26个,本次参评23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33个,本次参评10个;还有3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1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47所。具体情况在以下链接:
采纳率:70%
来自团队:
三十三所大学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具体情况在以下链接里,可以看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中国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语言文学类算热门专业么_百度知道
中国语言文学类算热门专业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等等。基本上就业还是比较好就业的,就是待遇普遍不高,当然不是热门,跟历史、哲学比,那当然是很热门的,老师啊,平媒或者网媒的文字编辑啊,出版社啊跟金融、计算机比。中文系就业面很广,基本上是万能专业,起点低,因为只要跟文字沾边的都可以去做。因为中国现在卖文字的都不赚钱,像出版社做编辑,每天累死累活
采纳率:46%
一般情况而已,还算不上是热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中国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考博招生人数-育明考研考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考博招生人数-育明考研考博
总评分0.0|
&&咨询育明教育获取2016北京大学各专业复习资料、历年真题解析、考试信息专业课高分课程。育明教育针对北大各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辅导课程成包括:小班课程、一对一课程、保过班课程、复试保过课程等。历年考入北京大学各专业的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育明相关辅导课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山伯爵)
(路飞海贼王)
(温暖如花)
第三方登录: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1925年在国文部的基础上扩充建立,是下属院系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地区中文研究领域的的顶尖人才培养基地。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符合当时时代的新文化授课而闻名一时,而现代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也不断地在探索者中文文学系的发展方向,并取得很大成果,多次获得各种荣誉。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于1925年秋在国文部的基础上扩充建立,时称中国文学系,归属文学院。上世纪30年代初,中文系已发展完备,颇具规模,课程亦逐渐丰富完善,并趋向系统化,授课名师如云,其中有、、、、应照伦、傅乐华、、、、、、、和叶绍均等。1937年10月,复旦内迁至重庆,部分留沪教师在租界办复旦大学补习部,也设中文科。到1952年9月全国,中国文学系从文学院中独立出来,定名中国语言文学系,同时因、、、、及上海学院等校的中文系师生和设备调整来系,据此,中文系组成新的教学组织格局,1954年,中文系建立起资室。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文系开始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学秩序。1977年,全国统一高考恢复,中文系的教学秩序随之进一步得到恢复、调整和稳定。1981年又增设了外国留学生教学研究室。1989年新成立的台港文学研究所也挂靠在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则设有中国史、现当代文学、语法、、理论语言学和美学六个研究室。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中文系的学制,解放初为4年制本科,设。1955年起,本科改为5年制。1958年起分设语言和文学两个专业。文革期间;学制3年,设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两个专业。 1988年,学校将新闻系书刊编辑专业转入中文系,并增设秘书学和两个专修科。1990年本科设中国文学和学两个专业,同时招收秘书学专业和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的专科生。中文系在文革前已开始招收研究生,文革后国家实行研究生学位制以来,中文系又正式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本系共有硕士点 9个(文艺学、 中国古代文学、 电影学、 民俗学、 汉语文字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博士点 7个( 文艺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中文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也于1995年正式建立。
中文系(含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在编的教职工共80人,其中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 18人),副教授36人。
该系对本科生的培养注重&通才&教育,要求学生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具有良好的,对本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实际应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文字。
该系毕业生除了继续攻读研究生或以外,主要到各大报刊杂志社、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各大出版社、旅游部门、各级党政机关、大型企业、公司的管理机关和宣传部门工作,由于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和素质良好,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该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
该专业培养在中国文学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专业
该专业培养在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强。
主要专业课程:文学概论、写作、中国语言文学史、汉语史、文字史、学、音韵学、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实验室
中国语言文学系语音实验室简介
语音实验室建立于1997年3月,属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为学校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备有各种语音实验和教学的仪器设备,包括KAY公司的 CSL4300B、电腭仪、喉头仪、MS3700及多台多媒体电脑,可进行各项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如:、、、言语矫治、声仪鉴定、、语音合成、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语料库的建设等。具体研究项目有:吴语声调变调实验录、《现代汉语》软件开发、方言词汇接近率的计量研究,儿童语音矫治研究、患者语音康复研究、等。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文系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史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前身是复旦大学国文部,国文部时期,中文如同英语,是全校各系的必修课程,并非专门研究语言文学的科系。 1925年秋,改部为系后中国语言文学系正式诞生。从那时起,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复旦大学一道,共同走过了曲折而又漫长的历史。
1902年春,先生创立的,虽然用外文教学,但对国文也相当重视。1905年 9月,改名。 此时的复旦没有文科,作用为“政法科,商科大学之预备”, 下设伦理、国学、法文、英文、历史、地理、数学、伦理、心理、理财、 法学、簿记学、 体操、音乐、拉丁文等课程。 当时校章规定: “凡投考者, 次中西文俱优为最合格……, 惟中文差者随时屏斥”;“本公学于考取学生时,皆取文笔业已通达者。” 1912年,复旦进入私立公学时期,先生任校长,规定无论大学预科还是中学部,均需修习国文,并另设国文部。当时教授国文的教师有: 蒋兆婴、杨昌、邵闻泰、等》。 1917年.复旦公学开办大学本科,改名复旦大学。复旦进入私立大学时期,李登辉先生仍任校长,学校扩大后,更重视国文教育,这在当时的校章与入学规定中可见一斑。当时校章规定:“其国文一科,以尊重国学,故特设专部教授。”入学规定:“试验作文一篇,以辞句通顺,缀字无讹者为合格。”此时教授国文的老师有:叶楚伦、 于定、 陆冠春、、殷章瑞、何宪琦、葛豫夫、郭祖根、、陈传德、陆曾沂等。1924年夏,前国文部主任邵仲辉先生向本大学行政院提议改国文部为中国文学科。
1925年秋.实行改部为科,中国语言文学系正式产生。当时设系的三个宗旨为:(一)顺时代之趋向,整理研究中国文学。(二)满足青年学生学习文学之需求。1929年,系科改组,文学院成立,原文科外国文学系、史学系、中国文学科的中国文学系、社会学科的社会学系,组成复旦大学文学院,并增设新闻系、教育系。1933年,系大纲规定设系之主要目的为:“以现代眼光,研究历代文学,以世界眼光,创造本国文学”。确立施教方针为。“1、养成学生有探讨整理本国文学之能力。2、能创作本国文艺。3,能理解思潮。”并规定本系的必修课有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文选、诗选、、文字学、、小说原理、、文学批评、文艺思潮、艺术论,本系学生非习完之,不得毕业。可见中文系的课程已形成一个理论性、基础性较强,涉及面亦较广泛的系统。 1935年,复旦诞辰30周年,中文系对十年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此时,本系学科已相当完备,成绩也已十分可观。1937年10月,日寇侵略上海。本校大部分师生内迁于重庆,留在上海的李校长与留沪教师在租界办沪校。1938年6月,沪校改称复旦大学补习部,文科院照常运作。1946年10月,重庆部与上海补习部合并于上海江湾,两部中文系也合并一处,教师阵容得到增强。 1947年元旦,为抗议美国士兵的暴行,本校37位教授联名发表《正告美国政府的意见》,指出美国政府已抛弃了抗战时较为正确的政策,揭露了美国视中国为半殖民地的事实,认为中国,学生的抗暴行动,“按之正义与政治上之需要,均甚正确,应予声援”。这些教授中中文系教授有:、、吴剑岚、、余遂辛、、胡文淑等。 解放前()中文系历任系主任有:叶楚伦(1925)、(1926)、()、(193 1)、()、陈子展()、应功九(上海补习部)、(1949)。
旭日和风 茁壮成长
日,上海解放。此时复旦大学有文、理、法、商。农五院,中国文学系是文学院所属五个系之一。7月,包括陈望道等17人的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8月,同济大学文学院、的有关院系、与复旦大学文学院合并,部分师生转入复旦中文系;中文系开始分为文学组和典籍组。 1951年,中文系成立“文学史”和“语文”两个教学小组,并出版油印刊物——《中文系刊》。 1952年9月,华东地区,取消文学院,中文系成为独立的系科。、等院校的中文系师生调整来系。10月,院系调整工作完成,奠定了中文系的教学格局。同时,中文系建立起教学组织,分设语言、写作实习、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四个教学小组。1953年5月至6月,中文系教务处制定并公布了教务会议条例、系工作条例、教研组条例等,进一步加强系的领导,巩固教学组织。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为:1、培养高校语文系助教和中等学校语文老师;2、培养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和初级科学研究人才;3、培养文化部门工作干部。1954年6月至7月,中文系建立起资料室。改“”的旧名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便在适当时候增设兄弟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左为先生)
身陷浩劫 痴心不改
1955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的批判,复旦中文系与外文系联合座谈批判胡风思想。许多教授被迫撰文批判胡风的时候,与胡风关系密切的教授却挺身而出,对这种批判表示不能接受,5月15日,贾教授被“停职检查,交代问题”,随即送公安局关押。 1957年,招收副博士研究生4人。 1958年,设立文学研究室,并将陈望道校长于1956年创设的语法逻辑研究室改名为语言研究室,同时挂靠在中文系。分设语言和文学两个专业。1959年,举办语文夜大学,将语言、文学两个专业重新改为专门化,取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专门化。确定培养目标为:“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能胜任教学和语文研究的工作者。”1960年,3月底开始新的一轮“大跃进”,在全校文科师生学习中文系三年级的过程中提出搞“”。在此号召下,中文、外文、新闻的部分师生开始批判先生的所谓“美学观”开设干部专修班。1964年,由于“备战”需要,中文系根据学校安排,在青浦县三湾队征地造屋,准备一旦作战,即行搬迁。一、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及部分教师,于1964年至 1966年在该处一边劳动,一边上课。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文革小组”替代学校掌管行政工作,党组织停止领导。中文系学生,教师分别成立“战斗组”,兴起“停课闹革命”和全国性的“革命大串联”,在一片“造反”声中,许多教授学者及少数学生被打成“牛鬼蛇神”,备受折磨,丧失人身自由。停止招生,毕业生暂缓分配。1967年,“军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中文系。日,“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中文系,开始了“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并成立“”,正式替代原有行政单位,并彻底改变原来的教研组织。1969年9月,“五·七”文科试点班开学。1971年,中文系恢复招生。设文学评论专业,学制为三年。原来被停止活动的语言教研室恢复建制,开展科研活动。1972年,中文系增设文艺创作专业。1976年,中文系增设汉语专业开始拨乱反正,“文革”中被取消的文学研究室恢复建制,系资料室也开始正常工作;由学校创设的鲁迅研究室下放挂靠在中文系。 春去春回 再创辉煌
1981年,增设一个外国留学生教学研究和图书资料室。6月中国文学语言研究所成立。1983年,中文系本科中国文学专业和汉语学专业。开始招收秘书干部班,学制二年。
1988年,新闻系书刊编辑专业转入中文系,并增设秘书学和两个专修学科。 1989年,增设比较文学教研室。1990年,中国文学和汉语言学两个专业,同时招收秘书专业和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的专科生。1993年,台港文学研究所挂靠在中文系。这以后中文系继续保持全方位高速发展,不断繁荣壮大。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草创于困境之中,经历了战争炮火,政治风暴的重重考验,终于发展成今天人才辈出,师资雄厚,成果显赫的大系,相信在未知的岁月中,中文系定能长青不衰,为中国语言文学事业撑出一片绿荫!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中文系于 1925年秋在国文部的基础上扩充建立,归属文学院。当时设系的宗旨有三:(一)顺时代之趋向,整理研究中国文学;(二)应青年学生学习文学之要求;(三)使全校学生除学习一般应用课程外,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精修博选的机会,以改进学校国文教学状况。
至30年代初,中文系已发展完备,颇具规模,课程亦逐渐丰富完善,并趋向系统化,授课名师如云,其中有、、、、应照伦、傅乐华、、、、、、、和叶绍等。1937年 10月,复旦内迁至重庆,部分留沪教师在租界办复旦大学补习部,也设中文科。1946年 10月学校复员回沪,补习部中文科回归中文系。1949年8月,同济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文法商学院奉命停办并入复旦,并划归中文系,中文系由此分设文学组和典籍组。至1951年,又改为文学史和语文两个教学小组。1952年9月全国,中文系从文学院中独立出来,同时因沪江、圣约翰、东吴、大同、 诸大学及上海学院等校的中文系师生和设备调整来系,据此,中文系组成新的教学组织格局,即分设若干考古组具体实施教学任务,1954年,中文系建立起资料室。1958年,又设立文学研究室,并将由校长于1956年创设的语法修辞逻辑研究室改名为语言研究室,同时挂靠在中文系。文革初期,中文系曾一度停止招生,至 1971年始有恢复。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文系开始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1977年,全国统一高考恢复,中文系的教学秩序随之进一步得到恢复、调整和稳定。 1981年又增设了外国留学生教学研究室。同年6月,文学、语言两研究室合并扩充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成为与中文系平等的机构,行政上由中文系办公室统一管理。中文系的教学组织调整为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文艺理论、写作、汉语和比较文学等六个教研室,另设语音实验室、研究室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室。 1989年新成立的台港文学研究所也挂靠在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则设有中国文学批评史、现当代文学、语法、吴方言、理论语言学和美学6个研究室。
中文系的学制,解放初为4年制本科,设。1955年起,本科改为5年制。1958年起分设语言和文学两个专业。文革期间;学制3年,设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两个专业。 1988年,学校将新闻系书刊编辑专业转入中文系,并增设秘书学和两个专修科。 1990年本科设中国文学和汉语言学两个专业,同时招收秘书学专业和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的专科生。中文系在文革前已开始招收研究生,文革后国家实行研究生学位制以来,中文系又正式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本系共有硕士点12个(民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电影学),博士点11个(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影视文学),中文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也于 1995年正式建立。复旦大学中文系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曲折前进、不断发展的不寻常历程,已形成专业门类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系科,因此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本科学科点。
中文系(含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在编的教职工共92人,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 27人),副教授31人,副研究员6人。长期以来,中文系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了重大成绩,仅以改革开放以来的近十几年为例,本系教师共获得国家和上海市教学和教材奖16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3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90多项。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文所
的前身为分别由、两位先生领导的语言研究室和文学研究室。一九八一年,经高教部批准,在这两个研究室的基础上,从中文系抽调部分教师,正式扩建成立了研究所,下设吴语方言、语法修辞、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四个研究室,以后又增设了、美学两个研究室。有自己独立的资料室,所内设有《》编辑部。现有研究人员二十余人。
十多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和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大部分为集体科研项目,也有不少个人科研项目。以集体项目为例,有国家重点项目,如《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方言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有上海市重点项目,如《》;有与国外大学合作的项目,如《》。同时,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集,均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除科研工作外,研究所也承担了一定的教学工作,大部分科研人员都招收了研究生,并坚持为本科学生开设一些基础课和选修课,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对兄弟单位发挥了互相支援的作用。
.复旦大学中文语言文学系.[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