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基因认为,政府如果税收钱多,养什么基因不能养一定要为下一代养癌基因

格式:PPT ? 页数:86页 ? 上传日期: 23:30:47 ? 浏览次数:2 ? ? 3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译者 尹晓虹 / 黄秋菊

第一章 八步轻松演化成癌
第二章 你的对手定义了你
第五章 复杂社会中的随性基因
第七章 关键是你怎么用
第八章 剽窃、模仿和创新之源
第九章 阴影下那不為人知的生命
第十章 注定赢不过不劳而获者


源远流长的基因社会和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因社会塑造着你的身体和头脑,影响著你的本能和欲望这一社会引领人类走到现在,但却并不一定掌控着人类的未来若想理解基因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并找寻人性逾越基因之上的方法——你也许会设想,我们得搞清每个基因的作用
但这种方法并不会奏效,因为我们人类并不是基因的单纯加和基因社會中的成员并非独立存在。它们需要协作树敌结友,只有这样基因才能组成人体,用以维持自身长达数十年的生存并在人类中代代楿传。
探秘人类基因组关键就在于掌握这些基因的动向。我们会发现基因组实际上是由复杂的合作网络联结在一起的利己基因集合。

隨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认识到,如果想深入理解各个生物体系和其演化过程那么我们必须用整体的视角看待问题。基因的行为确实称得仩自私但基因和人类一样,并非孤立存在任何基因都不能仅靠自己过活。基因必须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和经营一个又一个的生存机器,才能长久地生存
所有人类基因组都由同样的基因组成,但单个基因在不同个体中的拷贝有可能因为变异而产生差异并且同一基因的鈈同拷贝之间也为了争夺未来几代人类基因组中的最高地位而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由于基因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有着合作和竞争,因此在整本书中我们将所有基因均视为一个社会中的成员。这种“自私的基因”的概念引领着我们取得了21世纪的无数进步如果我们延伸這种概念,将基因的整个“社会”都考虑进来那么接下来将更易取得进展。
我们将在本书中阐释个体基因间关系的总和是如何影响基因組的我们会用全面的生物视角进行观察,对“基因社会”的概念进行详细解读从人体内部某单细胞的演化开始,随后扩展到更宏观的時空尺度直至追溯到生命之初。

癌症并非从身体外部展开攻势也不只是身体内部的重大事故。与之相反癌症正是演化力量的体现。癌症遵循着一种无法摆脱的逻辑即掌控着动植物物种演化的逻辑。
恶性肿瘤是我们身体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因为此才使得防治恶性腫瘤变得如此困难。我们可将人体视为一座建筑这座建筑由数万亿个名为细胞的建筑模块构成。细胞间会交换养分和化学信号每个细胞都类似一间小小的工厂,每种细胞都有自己专门的功能所有细胞共同支撑着整个身体的运作。在癌症患者体内有些细胞和身体其他蔀分停止了合作,转而开始失控地增殖
构建身体的细胞有着自己的家谱。当已有的细胞一分为二时新的细胞便产生了。你身体里所有嘚细胞都处在一个庞大的家谱中这些细胞的源头就是你生命的初始细胞:你母亲体内的受精卵。
一枚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的过程並不需要施工经理或建筑师的参与所有的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都肩负着密切配合的责任,就像是建筑中的每块砖、每条电线、每条管道都對整体结构了然于胸并且和周围的砖块商量自己该安置在哪个位置一样。
癌症是患者的细胞谱系中的一支是患者自身细胞过度繁殖产苼的团块。每种癌症在一开始都是细胞谱系中的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及其后代细胞持续分裂,在本该停止分裂时仍不断继续持续增殖的癌细胞扩散至身体各处,攫取氧气等重要资源最终,癌细胞遍布全身大量消耗体内的资源,于是身体其他部分由于资源匮乏而土崩瓦解我们体内细胞间的分工合作走向灾难性的崩溃。
细胞间通过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进行交流生长因子是一种特定的信使分子(messenger molecules),它在细胞內生成之后通过细胞膜输送出去。只有当一个细胞同时接收到周围多种不同细胞的信号时这个细胞才能进行分裂。这种结合多重信号嘚方式是种保障能够保护身体不受单个细胞的误导。

因为癌细胞有别于其他细胞它们在增殖时不会理会周围细胞的信号。每个细胞的核心——每个生命的核心就是基因组。基因组是一系列名为染色体的脆弱分子构成的每个人体基因组都可视为包含60亿字母的文本,这鈳比莎士比亚作品集总字数多出了上千倍这些字母共分为46卷,每卷就是一个染色体
我们的基因组天生就带着自己的备份拷贝——这46个染色体就是23对几乎两两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唯一的例外就是雄性携带的两个不成对的性染色体名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基因组文本只包含㈣个字母:AT,C和G即四种核酸碱基(nucleobases,或简称碱基)的缩写:A指腺嘌呤(adenine)T指胸腺嘧啶(thymine),C指胞嘧啶(cytosine)G指鸟嘌呤(guanine)。数百万嘚碱基连成一条链形成了一种名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染色体由两条并排且紧密相连的分子链构成。两条分子链互为镜像:每条分子链上的A堿基对着另一条分子链上的T碱基每条分子链上的C碱基对着另一条分子链上的G碱基。若将基因组信息视为一行行的字母那么我们只需观察其中一条分子链,因为我们能够利用互补的镜像规则来轻松重构另一条分子链
任何人类语言的文本都可以划分为若干段落,而每个段落又或多或少有着连贯的思想与此类似,我们可以将基因组划分为连贯信息下的非连贯片段这些片段称为基因。约有20000个人体基因包含著准确的、类似蓝图的说明用以指示生产名为蛋白质的大分子。蛋白质负责着细胞中多数具体功能这些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正是本书的主人公。
这些基因的字母序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蛋白质构成的蓝图部分(编码序列)以及一类作为分子开关的部分。这些开关调節着基因的活性决定着是否复制蓝图部分以作为生产蛋白质的模板,并控制着这种复制的速度大部分基因都具备此类开关。在阅读接丅来的内容时请记得这点:一个基因既包含对于构建蛋白质的指导说明,又包含控制开关控制开关能在不同情况下打开或关闭基因。
隨着我们的细胞分裂并产出更多的细胞对于每个细胞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复制其染色体。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是一种包含了数十个蛋白质的细胞机器它会将DNA双链分开成两条单链,每条单链都是一条用于复制的模板DNA聚合酶会将新生成的互补镜像链组合到每一条模板链上,从而唍成对一个染色体双链DNA分子的复制
正如其他的分子一样,染色体有可能遭到损伤或破坏举个关于铁的简单例子:当氧原子侵入并连入純铁的原子时,它们会生成铁锈分子区分铁锈和纯铁十分容易,并且人们可以用铁锈转化剂通过化学方式将铁锈变为一层化学保护屏障。染色体上发生的多种变化与铁锈发生的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类变化十分容易检测和修复。但修改DNA的方式不止这一种例如,有时某字母会不小心换成了另一字母负责错误校验的蛋白质经常会忽略这类突变,从而也无从修复
人体基因中有整整百分之一是负责校对囷改正染色体的。但即便在校对方面投入了这么多DNA复制却并非毫无瑕疵。每次细胞分裂都有60亿个字母对需要进行复制、检查和改正在這样的一次复制环节中,一个特定的DNA字母对发生突变的可能性(突变率)约为100亿分之一因此,每次进行基因组复制时至少有一对字母發生错误的概率仍有约70%。这是较为乐观的数字因为这是在健康生活方式下估计出的数字。
假如有害化学物质(例如香烟烟雾或烧焦的肉類中的物质)或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来自太阳光辐射或日光浴沙龙)人体基因组将遭到更多的改变。这类突变包括上文例子中的单个芓母的调换但在某些情况下,DNA分子(整条字母链)的部分片段会被删除或者被复制并被插入到基因组的某个看似随机选择的地方。正洇为这些突变的存在我们体内的基因组不只一类,而是有着数十亿相互略有差异的基因组数十亿个细胞就有数十亿个基因组。
每进行┅次基因组复制错误就会积累一次。这类似于中世纪书籍的更迭——那时的书是通过手写进行复制的每抄写一遍书籍,就会意外地引叺一些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积累了下来各种拷贝积累了和原作相异的意义。与此类似基因组经过的复制次数越多,所积累了錯误也就越多更糟糕的是,突变可能会损伤基因进行校对和修复基因组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加速了突变的产生。
大部分的突变并没有任哬明显的影响就像将“王国”中的“国”变为“囯”一样,这并不会让文字变得难以辨读或是让人曲解意思。但有时人类基因的突變会让人眼的虹膜呈现出两种颜色。与此类似几乎每个人都有胎记,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细胞在增殖以形成皮肤的过程中出现了突变
佷多基因组复制的过程是发生在子宫内的,但也有很多细胞在人的一生中持续进行着更新例如,皮肤细胞每月进行一次更新随着我们姩龄的增加,发生能够打乱皮肤色素平衡的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解释了老年斑(age spots)的产生。
癌细胞基因组中的突变所能导致嘚后果远比胎记或双色虹膜要严重得多人们在小鼠细胞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
研究小鼠细胞系的研究人员发现僅仅一种基因突变就能让这些细胞致癌:在一个名为H-Ras 基因的特定部位,G取代了T这就足以让这些细胞在没有生长因子的条件下继续生长。這项发现是非比寻常的它表明,一个突变基因发出的误导指令就足以将所有的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
H-Ras基因上的一个突变会使其编码的蛋皛质长期处于激活状态,这也就意味着细胞将会持续分裂不受临近细胞的信号支配。H-Ras 基因是种具备重要功能的正常基因但仅仅一个突變就能将其变为癌基因。这种基因称之为致癌基因
基因组本身有一些机制能够限制这种脱离生长因子控制的细胞分裂,但这种限制也有鈳能被打破细胞系能够进行无限分裂,它们能够绕开对于细胞分裂的限制这也是仅凭H-Ras 基因中的一个突变就能导致小鼠细胞系致癌的原洇之一。
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着复制计数器使细胞能够大致记录下细胞家谱中完成的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的两个末端称为端粒(来洎希腊语中的“末端”一词)端粒由特定顺序的字母组成:TTAGGG,如此重复数千遍
当染色体复制完成后,这些端粒就会变短每复制一次,就会失去端粒末端的一部分这就像每条染色体都有一张允许多次复制的门票一样,每次染色体进入新细胞时门票都会被撕下一部分經过几十次复制后,门票用完了——端粒全部消耗完了——于是染色体就不能继续复制下去了
根据预设好的程序,失去端粒的人体细胞朂终会自行了结这是件好事——耗尽的端粒预示着失控的增殖,而细胞的自杀行为则是一种自动防故障开关能够保护身体的其他部分。癌细胞则需要躲避此类自杀程序且必须找到能够重建其端粒的方法。癌细胞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它会向一种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的复杂汾子机器寻求帮助端粒酶的专长即为重建端粒。
这乍看之下颇为奇怪——端粒缩短是一种防止细胞分裂失控的机制但基因组中却包含叻一组能够逾越这种保障的基因。为了保证人类下一代出生时具备的是完整长度的端粒端粒酶必须重建这些失掉的端粒部分。因此端粒酶被妥善保管了起来:只有某些拥有特权的“不朽”细胞子群才能够使用端粒酶,例如产生精细胞和卵细胞的母细胞而在其他有可能變为癌细胞的细胞里,端粒酶是没有活性的
但要记得,每个细胞都有着相同的基因组每个细胞中都有端粒酶基因,尽管端粒酶基因在這些细胞中只是被动的旁观者并无活性。癌症若想在端粒缺失之后仍能继续分裂所需的仅仅是TERT 基因起始处特定位置的一个突变。TERT基因負责编码重要的端粒酶亚基组成TERT基因的部分字母为构建端粒酶亚基提供了指导。激活端粒酶的突变所改变的并非这些指示而是改变了叧一部分字母,这部分字母构成的是调控基因的分子开关尽管这些字母的指示规定,只有在精子前体细胞(sperm precursor)等特定细胞中才能激活端粒酶的表达但突变会改变分子开关,使癌细胞得以生产端粒酶端粒酶在90%左右的癌症中都处于激活状态,其余的癌症则借助其他手段保歭端粒的稳定
端粒保护着染色体的末端,否则染色体将黏着在一起当一个细胞发生突变并激活端粒酶的表达时,端粒已经消耗殆尽且染色体会黏粘结团

H-Ras 基因和TERT 基因的端粒酶基因变异只是众多基因突变致癌例证中的两个例子而已。在不同的癌症类型和病患个体中发生嘚突变各不相同,但其影响均呈现出一系列反复出现的特性癌症研究人员道格拉斯·哈纳汗(Douglas Hanahan)和罗伯特·温伯格(Robert Weinberg)在他们的著名论攵中将这些特性称为癌症的基本特征。每种癌症特征都解释了一种基因突变逾越人体防线使细胞失控增殖的方式。

  1. 对抗生长信号充耳不聞

这些癌症的基本特征是逐渐积累的,只有已发展完全的癌症才会表现出以上全部的特征但这些特征是如何积累的呢?小鼠细胞中H-ras基洇中的一项突变就能导致癌症的事实似乎与八项癌症特征有些矛盾;并且癌症病程缓慢其症状经常需要数十年才会出现,这似乎也与这些特征有些矛盾
实验室中使用的细胞很少有普通细胞。为了让细胞能继续在实验皿中生长实验人员需要用特殊的诀窍使细胞变得“不朽”。而这类诀窍总会对基因组造成一些特定的改变比如会阻止端粒缩短。人们后来才明白最初实验中使用的小鼠细胞实际上已经濒臨癌变的边缘:只差一步,即H-ras基因上的那一个突变要使正常的人类细胞完全发展为癌症,导致八种癌症基本特征出现的基因突变需要接連发生

癌症的根源在于,每个细胞基因组中所携带的信息远远超出了细胞发挥其功能所需的信息量这类信息为每个细胞带来的力量将會导致灾难性的故障发生。哪怕基因突变造成的仅仅是基因组信息的些微扭曲都可能会造成细胞违规分裂,其子细胞以及子细胞的子细胞也会继续分裂下去于是身体的平衡就被打乱了。
每种癌症都起始于细微之处在开始时都只是一个受误导的细胞,即罗伯特·温伯格所说的“叛徒细胞”。但真正的叛徒其实是基因组。每个单一细胞的寿命都很短影响力也不大,而细胞的基因却超越了细胞的寿命尽管構成细胞的分子会在一定时间内土崩瓦解,但基因却会继续存在下去
基因的精髓在于其携带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一代细胞传到下一代细胞在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中,基因组上所有基因的命运都是紧密相连的基因们共荣辱,它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基因之间的合作癌变後的基因组中的基因受其中少量突变成员的误导,打破了受控的细胞分裂规律以此寻求不当之利。
与身体中其他进程一样癌症需要基洇组的基因们进行团队合作。致癌八步中的每一步都会逾越机体中某一独立的防御系统
一个基因组同时获得全部的八种突变从而成为成熟癌症的情况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体内单个基因组获得一种突变并仅仅逾越一道身体防线却并不困难
由于我们的身体里有着数万亿类似(却并不相同)的基因组,因此多种突变已然存在平均下来,细胞分裂每秒钟就会为新形成的基因组中引入一种新的突变鉴于存在如此多种突变,在某个基因组的某关键部位发生突变的情况几乎是难免的而细胞也会不可避免地向癌症更近了一步。
最需要理解的是尽管基因组需要集齐全部的癌症基本特征才能形成发展完全的癌症,但仅仅携带一种癌症特征所带来的影响就已然不可小觑由于此类突变嘚产生,仅具备一个此类突变的叛徒基因组的细胞分裂速度就有可能已经比正常细胞快了
正是此类基因组数量的增多使得癌症进一步发展。由于数百万这类叛徒基因组的出现其中某个基因进一步向癌症突变的概率也就增加了。这些数目巨大以百万计的叛徒基因组中有鈳能会产生出携带有八种致癌突变中两种突变的新基因组。出现此种情况后第二道防线也就随之崩溃了。
产生两种癌症特征突变后基洇组自我繁殖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带有双重突变基因组的细胞比携带单一突变基因组的细胞分裂得更快当携带双重突变的细胞产出叻多达数百万的后代细胞后,获得下一步突变的几率也会再次上升这一过程会持续下去,直到机体的所有防线全军覆没
以上内容解释叻癌症发展时间如此之长的原因,也说明了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注意到癌症的征兆——双重突变体、三重突变体或四重突变体,那么很多癌症是可以避免的许多叛徒基因组在人体深处进行增殖,等人们发现时为时已晚但叛徒细胞有时却可以从人体外部观察到。
癌症的逐步发展不过是遵循自然选择法则而已这一法则调整着所有生命体的适应性。正是自然选择创造了生物界所有的奇迹
自然选择是普遍规律,只要群体中的成员在遗传方面各有差异并且这类差异影响到成员传宗接代的概率时,自然选择就会发挥效力这些受到自然选择的個体必须归属于一个群体,或者更准确地说整个种群是共同演化的。种群可以指同种动物的全部个体(在达尔文基因的研究里即是如此)可以指人体中所有细胞(比如患癌症的情况下),或者甚至是试管中能够复制自身的简单分子
达尔文基因提出,要使自然选择作用於某种属性(例如细胞对邻近细胞发出的分裂信号的依赖程度),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包括:(1)该属性在种群中个体间有差异;(2)該属性可遗传;(3)该属性会影响适合度(fitness)。在演化中适合度衡量的是短期内繁殖方面的成功,即该个体产生后代的速度相对于整个種群中后代出生正常速度的比率如果符合以上三个条件,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适合度的细胞(产出后代较平均水平多的细胞)比率將会上升。繁殖能力更强的(即适合度更高的)细胞最终会取代整个种群这也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
在细胞种群中大部分细胞会在周围其他细胞分裂之后再进行分裂,但有一小部分细胞却不会这样我们已经看到,这类差异是由基因编码造成的并可通过H-Ras基因上的突變等途径发生改变。因为携带突变的细胞能产生更多后代因此这类细胞终将控制邻近细胞种群。除非余下的细胞能够找到阻止叛徒细胞繼续分裂的方法例如让医生检查身体并移除叛徒细胞,否则癌症会遵循自然选择法则发展下去
只有当自然选择法则的三个前提条件全蔀被满足时,癌症才能继续发展下去如果所有细胞都是完全相同的,那么种群的构成也不会改变如果细胞增殖的速度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会遗传下来那么分裂更快的细胞则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数不胜数。如果细胞在遗传方面有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适合喥,那么种群构成也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系统的改变
根植在自然选择法则中的细胞竞争当然不利于生物体整体,长期看来也不利於癌细胞——随着生物体的死亡,癌细胞也会灭亡带有新的可致癌突变的基因绝不会进入人类的下一代。此类基因受困于其癌细胞并苴不会进入精细胞或卵细胞(睾丸内可以产生癌症,但促进癌症发展的多种基因突变则让生产正常精子一事变得不可能)
尽管癌细胞在囚体中毫无例外地只能存活不久,但在动物中却出现了罕见的例子即癌细胞在动物体内形成并成功超越了该动物的寿命。在某只首批被馴服的家犬中形成的肿瘤至今仍然存在
在生物学中,判断成功的标尺是长久的存活:那些存在至今并持续复制自身的基因才是成功的基因。照此来看如果将极罕见的可传染肿瘤放在一边不提,癌症的发展对于任何基因的长期发展都是不利的并且突变基因的成就也会茬身体死亡后被骤然打断。
然而自然选择的逻辑却有些目光短浅。既然身体细胞完全满足自然选择的前提条件那么自然选择一定会发苼,癌症的演化也就变成了必然令人不安的事实是:如果人体存活足够长的时间,则人必然会患上癌症
癌症演化和物种演化的类似之處不仅在于自然选择。生物学家杰里·科因(Jerry Coyne)是这样描述生命演化的:“地球上生命的逐步演化起始于一种35亿年前的原始物种——也许昰一个能自我复制的分子;之后该原始物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张,产出许多新的不同的物种;对于大部分(但并非全部)演化中的变囮其机制都是自然选择。”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抓住了演化的五大原理:(1)物种会变化;(2)物种之间互有联系;(3)变化是逐渐发生嘚;(4)许多变化背后的机制是自然选择;(5)并不是所有演化中的变化都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
起初,这些原理是用以描述物种演化的但这些原理也可同样应用于生物体内细胞种群中的癌症演化。在细胞的代代相传中基因上的变化在我们体内的细胞中逐渐累积(原理1:物种会发生变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细胞集落(colony)这些细胞全部源自一个只有一组基因的单细胞——受精卵。在癌症中控制叛徒细胞谱系的基因集(gene set)开始我行我素,放弃了与身体其他部分的合作与非癌症细胞相比,叛徒细胞的这一谱系分支可以视为新“物種”(原理2:共同的血统)但单个基因突变将完全健康的细胞变为癌细胞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而是叛徒基因组一步接一步缓慢地积攒著变化(原理3:演化是逐渐发生的)。即将发生癌变的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得更快由于使分裂加速的基因突变可以遗传,因此由叛徒细胞谱系在身体里占据的比例会发生改变远超它们周围中规中矩的正常细胞(原理4:自然选择)。不过并非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与细胞功能和细胞增殖有关,种群中某些变化的普及仅仅是因为偶然(原理5:存在着随机的变化)

本书经常将基因描述为有目的、有意识的。当嘫客观上基因并非如此。基因只不过是一串串DNA即原子的复杂组合。但当我们研究基因的属性以及作用时似乎基因的一举一动都是为叻保证自身的生存。这是因为基因的演化同其他生命体一样,是由自然选择这种逻辑必然性驱动的拟人修辞便于我们在讨论多种过程時进行简化;尽管这有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自然选择学说,但我们仍要记得简化前的完整描述

父母不会将癌症传给孩子。致癌基因的多種版本会在身体细胞中演化而非精细胞或卵细胞中。后者自身拥有非癌症基因组以保证癌症不会直接从父母转移到孩子身上。但某类細胞中导致细胞向癌症更进一步的基因突变却可以遗传下去
就像是基因组精确设置了恰到好处的八重防线以延缓恶性肿瘤的发展,直到峩们的生育期结束一样这也许就是实情。发展中的癌细胞所要必须克服的八道防线正是我们的祖先经历自然选择后所演化出来的
然而,在工业化之前那时还没有生产出抗生素,几乎无人能活到癌症发展完全的阶段而大部分繁殖工作也在患者去世前就完成了。因此從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并无太多“必要”获得一个比现有抗癌系统更强大的系统也就是说,并没有自然选择的压力来让人类演化出第⑨重防线
演化不只发生在过去,它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即便是在我们体内也发生着演化正因如此,我们难免会患上癌症泹是,我们并不一定会因癌症而离世因为癌症是如此普遍而有威慑力,因此癌症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生命科学中最为先进的研究领域针对特定癌症种类的新治疗方法经常出现。最近的一项发现——免疫疗法甚至有可能成为所有癌症治疗的新突破。该療法利用身体自身的防御系统抗击个体中出现的特定癌细胞谱系可以想象的是,在不远的将来癌症可能会成为一种类似艾滋病的慢性疒。在患者享受先进医疗水平的条件下艾滋病已经不再让人闻风丧胆。免疫系统也许正是强效抗癌疗法的关键

你可以将赌场及其诚实嘚顾客大致视为一个社会;作弊者则要剥削这个社会。将作弊行为挡在门外这归根到底是个设限的问题。为了保护自身不受剥削社会需要区分开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负责保护身体不受病原体(pathogen)侵害的免疫系统也需要分清孰敌孰友很久以前,在自然选择的力量驱使丅免疫系统演化出了分辨敌友的方法。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分辨敌友的方法居然与癌症突破防线得以增殖的方法相同。

在本书中我们認为最好将构成基因组的基因视为一个社会。人类基因组包含20000个基因每个基因都擅长某项或多项工作。基因需要共同合作才能组成并管悝好身体让身体继续复制基因。发挥这些专长需要复杂的组织以及调配得当的分工。但是如果认为基因间的共存就代表着基因的和睦相处,这就错了
尽管每个人类基因组包含着基本相同的一组基因,但这些基因本身却并不相同突变导致基因出现多种版本,术语称其为等位基因(alleles)
一个基因类似于人类社会经济体中的一个特定分支(例如糕饼店、药房、DIY商店)。不同等位基因间存在竞争就像不哃糕饼店在某经济体中进行竞争一样。
基因社会就是所有基因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在一个种群中,这些等位基因会覆盖种群基因组里嘚每一处你自身的基因组有着46条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它们提供了一种方式来汇集一整套构建及管理身体的指令从我们之间的种种差異看来(许多差异都是通过基因遗传下来的),等位基因还有其他无数种构建人体的方式等位基因的当前地位是由其在基因社会中的普忣度而定的:某等位基因在人类基因组中出现得越多,我们就认为这个等位基因越成功
正如汽车制造商需要供应商的稳定供货一样,每個等位基因的存亡也取决于其同辈能否正常工作等位基因所处的竞争环境是由基因社会其他成员控制的。通常的预期是同一基因中的等位基因会相互竞争,而不同基因的等位基因则会彼此合作基因社会成员间的复杂互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生命的理解正是本书的主旨。
通过思考我们体内发生的演化例如癌症(第一章)以及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适应(本章),我们见证了短期的演化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我们了解到基因间重要的功能性关系但我们并未看到基因社会的演化。这是因为我们体内总有新细胞产生这些新细胞复制于已有細胞,完完全全地遗传了母细胞的基因组因此,不同细胞间的等位基因永远不会相遇——细胞社会是静态的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人体並不重要因此,如果想要了解基因社会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就要探究长期的演化过程。
演化就发生在基因社会中个体基因组是匆匆过愙,但正是千秋万代的基因们逐渐积累的成与败体现了演化这一社会遵从的是何规则?等位基因们可不是无私的理想主义者当等位基洇增强其携带者的适合度后,自然选择则会奖励该基因增加它在基因社会中的普及度(即“市场份额”)。因此每个等位基因与其同輩共同合作时,也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这也例证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假说——当利己主义得到合理引导后,也能达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免疫系统崩溃后,我们会受制于敌方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是艾滋病如此危险的原因引起艾滋疒的HIV病毒存活在一类特殊的人体细胞中,这类细胞负责保护身体不受病原体侵害HIV病毒为了一己之私操控着这些免疫细胞,这样一来患鍺的免疫系统不仅无力抵御HIV病毒,也难以像健康人一样抵御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癌症等威胁
所有的病毒,从HIV病毒到普通感冒病毒都┿分擅长在自我复制环节进行作弊。细胞增殖是种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但病毒却走了捷径。病毒缺乏必要的基因难以独立完成复制过程,因此病毒不劳而获,利用其他基因社会得以存活
病毒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例如导致鼻炎的轮状病毒,rotavirus)、飞沫(例如导致普通感冒的鼻病毒rhinovirus)、体液交换(例如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进入人体,使自身附着在某人体细胞上然后将自身的基因组注入细胞内部,劫持細胞的机器转而让其复制入侵的病毒。当复制病毒基因组耗尽了细胞的所有资源后这群新生的病毒则会开始逃窜。这些病毒对自己劫歭的母舰可是毫无感情可言——很多病毒会将感染的细胞打破导致细胞死亡。一部分释放出的病毒找到新细胞进行感染通过这种破坏荇为继续着病毒增殖的循环。
细菌也受困于病毒细菌由单细胞组成的微小生物,因其只有一个细胞因此也只有一种基因组。细菌细胞嘚构造非常接近人体细胞但要小得多,其结构也简单得多可以这样想,每个人体细胞都是一间公寓里面分为不同功能的屋子(厨房、卧室、客厅),而细菌则类似一间狗屋
许多细菌基因组有着一种看似古怪的结构,即大约30个字母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的DNA区域这些区域鈳重复达百遍。这些重复区域占细菌基因组的百分之一并且几乎呈回文结构,即正读和反读的结果几乎一模一样这些基因组重复并非緊紧相连,而是由某种结构间隔开的当初发现这些结构的研究者不屑地称其为“间隔区”(spacer)。与这些重复序列不同间隔区元件的长喥从25个字母到40个字母不等。
过去多年中无人明白这些重复序列-间隔区-重复序列-间隔区-重复序列-间隔区-重复序列……的片段有何用途。但這些片段的存在一定有某种意义因为细菌一般会丢掉那些没用的序列。研究者将这些片段称为CRISPR即成簇的规律性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关于这些不规则区域作用的重大突破并非源于对抢眼的重复序列的理解而是源于对那些看似无用的间隔区的深入研究。间隔区的字毋顺序经常和已知病毒基因组的某些部分一致但为何细菌基因组中会出现零星的病毒信息,并且还如此整齐地排列在重复序列间呢
原來,这些病毒片段实际上是曾入侵过细菌的病毒的存档照片每个细菌细胞中都贴出了这些照片,就像是赌场中贴出的作弊者照片一样細菌利用这些信息来识别、清除长得像之前罪犯的入侵者,从而有效地起到了免疫效果可以防御之前病毒的近亲的攻击。这种细菌针对疒毒的免疫方式显示了基因社会的规则:细菌维护着数据库以作排除之用每当检测出一个未曾谋面的敌人后,便将新的档案照片存入基洇组
多亏了负责将病毒DNA片段嵌入CRISPR结构的基因,这个间隔区才会出现于此但只有少数细菌能够及时完成任务,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细菌仍会被迅速复制的病毒消灭的原因
细菌以对比档案照片的方式来清除潜在威胁,这一方式所应用的原理正是染色体中DNA的两条链能够结匼在一起的原理。
CRISPR系统利用的就是这种镜像吸引原则
CRISPR系统之所以在生命科学中如此著名,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形成细菌的这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当CRISPR系统记下新的病原体时,它会将特定DNA序列插入基因组中某特定区域科研工作者已将这种功能改造为一种对研究极其有用的手段。利用这种原理我们可以编辑一个基因组,例如将某些特定基因从基因组中移除并观察移除这些基因后的变化。
如果CRISPR系统对抗细菌的免疫工作做得滴水不漏那么也就不会存在对细菌不利的病毒了,而这一系统也会被淘汰然而,这场战争还在继续基于细菌的防御工倳,病毒给出了对策从而产生了演化的军备竞赛。
病毒突破细菌免疫系统的方式不止一种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基于这一事实:为了让检測工作更易进行,免疫系统必须在添加新间隔区后丢掉最老的间隔区因此,当某些病毒久久不再露面而细菌又将其“淡忘”后,这些疒毒就会偷偷穿过细菌免疫系统卷土重来。病毒的另外一种策略就是进行“易容”这样便与自己的档案照片无法对应。这种“易容”所需要的只是与细菌间隔区对应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上的一个基因突变改变一个字母即可。针对这种种策略细菌也产生了新的对策以对忼病毒的对策,将更新过的病毒档案照片记入自己的基因组
细菌有时会无意中将自己的DNA片段列为CRISPR间隔区。由于这个意外获得的档案照細菌会将自身DNA误认为侵入者,并将其摧毁进行无意的自杀行动——可以算是细菌的自身免疫疾病。
细菌的基因社会是否面临着让其记录鈈暇的敌人呢有证据显示,细菌生存的地方类似无尽的海洋若想让基因组容纳下所有潜在威胁的记录,代价则过于昂贵而CRISPR系统的效仂也会下降。

如果我们的身体利用类似CRISPR系统的小分队抵御外来入侵者那么某一个身体细胞可能会获得免疫力,但这一细胞却不能将其基洇组内的档案照传入临近细胞中并且,因为只有精细胞和卵细胞的基因组才可能遗传到下一代所以你也不能将侵略者的信息遗传到孩孓体内。
此外尽管档案照资料库可以让你分辨出潜在的再犯者,但这却并不能保护个体不受初次感染的侵犯与构建细菌细胞相比,组織人体则费力多了所以,可不能在新威胁刚冒头时就让身体死亡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对新威胁迅速发起反击,并立即将反击战推向全身嘚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以及所有具备脊椎的动物(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将任务分给了一些特化的细胞正如细菌里的情况一样,免疫系统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识别入侵者人体免疫系统所用的策略类似赌场和细菌的策略,能生产出应对各种不同威胁的分子但储存下每种與潜在入侵者相对应的基因序列是不可能的——这样所需的基因数量将大于人体基因组中的总字母数。与之不同免疫系统拥有一台随机檔案照片生成器。
我们看到细菌利用互补的DNA单链彼此吸引的规律,以此追捕入侵者人体免疫系统利用档案照片——抗体,施展了相似嘚策略但这些抗体并非基于DNA序列,而是基于蛋白质序列
人体中的蛋白质是一个个用20种结构类似的分子构成的“长单词”,这些分子称為氨基酸(amino acid)为了生产出蛋白质,这些氨基酸分子必须首先组合成一条长链之后,新合成的蛋白质折叠成一个三维结构这一结构的形状依照氨基酸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大小、电荷、疏水性)而来。每种形状都是在自然选择法则之下演化而来用以发挥特定功能。因為蛋白质是由20种化学性质类似的分子(字母)组成的而不是像DNA或RNA一样由4种分子组成,因此蛋白质可能的结构类型也就多了许多
细胞若想生产蛋白质,就需要将DNA序列(包含4种字母)翻译为蛋白质序列(包含20种字母)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中,这一翻译过程都遵循着同樣的规则只不过有些许差别。我们之所以认为生命只能在地球上产生一次这也是原因之一。
为了制造蛋白质细胞一步接一步地遵从著生物学里的“中心法则”:信息从DNA传递到RNA,再传递到蛋白质中蛋白质编码基因的DNA序列的平均长度是1000个字母。该序列由我们在第一章中討论过的聚合酶复制到一个RNA信使中然后,该信使RNA进入另一个蛋白质复合物—核糖体(ribosome)RNA序列从核糖体中穿过时,核糖体会将对应每个彡字母密码子的氨基酸添加到延长中的蛋白质上为了能够开始蛋白质的生产,细胞从其母细胞中遗传了一些负责形成聚合酶和核糖体的疍白质拷贝
帮助识别病原体的抗体蛋白质是呈Y形的。每个抗体蛋白质Y形的两个尖端都能与一类来自侵入者蛋白质的特定片段相结合
人體免疫系统生产抗体的方式:免疫细胞不是储存已成型的档案照片,而是用有限的几组零部件组装出多种多样的档案照片
在大部分身体細胞中,基因组中并没有特定的抗体基因至少没有已成型的抗体基因。而当身体生产B细胞时抗体基因将会重新组装至其基因组中。B细胞是免疫系统细胞在身体内巡查抗体,并利用抗体检测入侵者
在你体内的三条染色体中,每条上面都有三个相邻区域分别称为可变區(variable)、多样区(diverse)和连接区(joining),合起来称为VDJ系统类似拼一拼游戏中的头部卡片、躯干卡片、腿部卡片,每个区域都包含抗体某部分嘚多种版本当身体生产B细胞时,该细胞中的蛋白质复合物会从每部分抽出一张“卡片”用以编辑基因组。这三张卡片粘在一起形成叻混编的抗体基因。这就好像其他细胞的基因组有着全套的拼一拼游戏卡片而B细胞则会组装出一个特定的人形,并将其余的卡片丢弃這种行为可不常见——人体内只有B细胞等极少数细胞有权编辑它们自己的基因组。
B细胞抗体要先与身体中的所有产物进行比对后才能被释放出来就像赌场保安一样,他们拿着电脑生成的人脸图像记录首先要过滤掉那些看起来中规中矩的顾客,而免疫系统则要首先过滤掉任何可能会与自身蛋白质结合的抗体
如果不对此类自我结合过程进行审查,B细胞会经常攻击个体自身就像偶尔发生在细菌CRISPR免疫系统中嘚自身免疫反应一样。当B细胞渐渐在骨髓中成熟时那些编码的抗体与自身蛋白质结合的B细胞会自杀。余下的B细胞会被释放到身体中四處寻找入侵者。B细胞发现敌情后会召集吞噬细胞以处死入侵者。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数量有限所以即便理论上VDJ系统可以生产出上万億的抗体,但不可能为每个可能存在的异质蛋白质片段配一个B细胞与之不同,每个B细胞可以与一系列略有差异的蛋白质片段相结合尽管与某些片段的结合作用也许会较弱,但人体免疫系统有办法增强这种结合从而让其防御作用达到最大,并持续发挥下去免疫系统通過两种借助了自然选择之力的绝妙方法,达到了这一效果
首先,其抗体与异质蛋白质片段匹配的B细胞得到了奖励——进行自我增殖的信號从而生产出更多包含成功抗体基因序列的B细胞。巡查身体的这种B细胞数目越多就越有可能识别并清除受到匹配入侵者感染的细胞。
其次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相关,即保证B细胞与入侵者蛋白质片段之间的结合足够紧密以达到清除的目的。
抗体基因有一部分负责编码Y形抗体蛋白质的尖端部分这一程序则特意为这一部分引入了基因突变。这些超突变(hypermutation)的目的在于引入适度的变异:大约在每千次细胞汾裂中引入一个新的基因突变超突变能够创造出种类繁多的B细胞,以不同强度结合侵入者的蛋白质片段请注意,基因突变并非发生在B細胞的整个基因组上而是仅仅发生在基因组上决定结合特异性的部分。这一过程也十分少见——这一区域是人体基因组中唯一一个特意引入突变的区域
经过几轮超突变及接下来的增强版B细胞增殖的过程,免疫系统中会充满能牢固结合入侵者蛋白质的B细胞赢得B细胞之战嘚某些B细胞代表将得以在体内长久生存。它们会变为记忆细胞而记忆细胞则会留在体内,保护身体将来不受同一入侵者的攻击——至此我们就获得了对抗某种疾病的抗体。
满足了自然选择的全部三项要求B细胞适应病原体的过程则是一项逻辑上的必然。
严格来讲由于忼体基因有着不寻常的组装方式,它们并不属于基因社会中的一员抗体基因只是稍纵即逝的组合,每个B细胞的抗体基因均不相同真正屬于基因社会的成员是这一系统中的等位基因,它们相当于含有可变区、多样区和连接区的整套拼一拼游戏套装可变区、多样区和连接區单独出现时并无任何用处,只有通过机器的剪切和粘贴形成一个抗体编码基因后,它们才能保卫身体这种机器本身由其他多个基因編码。同时还有更多基因参与维护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这些基因间的共同协作使得整个基因社会在病原体面前仍能兴旺发展

特创論信仰者通常认为,像人类这样复杂的生命不可能是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确实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突变并不总是偏向于能够增加适合喥的变化。但是自然选择的过程绝非随机。
达尔文基因的演化论(亦译为进化论)十分了不起这一理论逻辑简单,能用于解释生物界嘚很多观察结果达尔文基因并不是第一个思考演化原理的人。早于达尔文基因65年出生的法国博物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MonetChevalier de Lamarck)也十分贊同物种随时间推移而演化并适应新环境的概念。但拉马克所认为的演化原理却十分不同
拉马克认为,生物后天获得的改变会遗传到其後代身上他的想法得到了许多其同辈人的支持。
如果拉马克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后天获得的能力均能遗传到我们的子女身上。这當然有悖常理相比之下,达尔文基因的理论能够解释众多现象因此人们很快抛弃了拉马克的设想。
我们现在深入了解了信息是如何通過基因组代代相传的每部分不连续的遗传信息,即每个等位基因拷贝都只存在于携带它的细胞中。在多细胞生物中例如长颈鹿或人類,任何针对脖子(或其他身体部分)的改变只能影响到这一身体部分的细胞所储存的信息这些信息无法传递到卵巢或睾丸的基因组中,因此也不会遗传下来
拉马克认为,改变不会随机出现而是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出现的,正如长颈鹿的故事一样相比之下,达尔攵基因理论的现代理解为生物基因组和其环境之间有着屏障,从基因到环境的通路是一条单行道基因的产物会由环境来检测其对适合喥的影响,但从环境中学到的经验却从不直接输入到基因组中
细菌的免疫系统的工作方式完全属于拉马克式逻辑,支撑这一系统正常工莋的并非是经环境试炼的随机变异而是从环境(病毒)到基因组的直接方式。
这是否意味着自然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被细菌不同的演化方式取代了呢尽管细菌免疫系统有部分的确遵从着拉马克原理,但与所有生命体一样这一系统得以适应环境的核心还是在于自然选择。細菌免疫系统的运行方式涉及了拉马克的设想但拉马克的设想并不能解释在细菌演化史中这一系统是如何出现的。
尽管我们并不清楚产苼细菌免疫系统的演化步骤但除了遗传性变异和自然选择,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会有其他说法能够解释这一现象
细菌免疫系统找到了将偅要记忆保存到基因组的方式,而这一从环境到基因组的特殊途径是依据自然选择规律演化而来的达尔文基因认为,自然选择能够解释峩们看到的所有生物体中一切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正如细菌的免疫系统一样,我们的免疫系统保留了过去被感染的记忆B细胞基因组反映叻我们一生中进行过的抗争。我们抗争成功的次数越多记忆细胞的种类也会变得越丰富。
遗憾的是我们免疫系统的基因组记忆不能传遞到孩子身上。然而借助一条非基因、类拉马克理论的途径,母辈曾经的感染可以让孩子受益母乳不仅为孩子提供了恰到好处的营养,还包含许多免疫相关的分子例如可以防止有害细菌附着在婴儿肠壁上的特殊糖类。
母乳启动了婴儿的免疫系统减少了感冒、流感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作为哺乳动物的基本属性在与病原体的漫长斗争中,哺乳是对抗病原体的绝佳策略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种生物对叧一种生物的攻击——无论是病毒入侵细菌还是细菌攻击人体——本质上是基因社会间的冲突在冲突中战斗的正是高效且具有献身精神嘚特遣部队。人体免疫系统利用了自然选择的力量从而可以及时对抗敌人。然而从演化的时间尺度来看,我们的身体不过是暂时的组匼罢了基因社会在一代代人类中演化,从一代到下一代的过渡——制约与平衡从中起着作用

有性生殖是推动基因社会演化的一大重要仂量。达尔文基因对基因一无所知但他明白有性生殖的重要性。

性的益处:除了显而易见的好处还有……

从癌症和免疫系统的角度来看,基因社会是在人类个体中演化的人体细胞形成了庞大的种群,这一种群能够根据自然选择法则进行适应但即便进行了适应,这一細胞种群最多在生存几十年后也必然会消失人类基因存活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基因复制品进入下一代也就是说要进行生育。无论是依照哺乳类动物传统的方式怀孕还是借助生殖医学那些不断增加怀孕可能的方式,这对人类基因来说都无所谓我们将采取这一立场,并苴使用“性”一词来表示两个个体的基因相混合以生成新基因组的过程
没有性,也就不会稀释遗传成分
正如这一看法所示,为了让下┅代继承自己的所有等位基因有性生殖个体要生育的孩子数量是利用克隆进行繁殖的个体的两倍。似乎性有着很高代价这一负担称为性的双倍代价。为了偿付这样高的代价必须要有一个相当的好处作为补偿。既然在很多情况下男性贡献的只不过是自己一半的基因组,那么我们应该从基因组中找寻答案
性不会让两个完整的基因组进行合并——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每一代的基因组都会扩大一倍这不符合逻辑。
孩子的基因组只会包含母亲基因组的一半和父亲基因组的一半因此,孩子的智力和长相如何就要看孩子遗传的究竟昰父母哪一方的哪一半基因组了。性对基因社会的影响就在于这等位基因的随机混合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利用性进行繁殖。细菌之间無性至少没有我们所认为的性(之后会有详述)。细菌复制自己的基因组并克隆自身,以此来繁殖后代母细菌和子细菌的基因组是┅模一样的,只是少数偶发突变的情况除外这种情况下没有代价高昂的稀释现象。
正如癌症的演化一般数万亿细菌细胞每进行一次分裂,就有一定可能性将某新型基因突变引入相应基因组数万亿次细胞分裂后,会产生无数各异的基因组偶尔会有少数突变基因组使其攜带者能够进入有抗生素的区域。与癌症同理数量多,则力量大
与癌症一样,细菌会产生多种基因突变每种突变都会帮助它们穿越┅道防线,而这种进程会因为每次突变后的增殖而变得越来越快对抗生素耐药性逐步增强的方式与癌症的发展方式一样骇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病率增长如此之快,超过了制药公司研制新型抗生素的速度
细菌的基因社会回避了性的双倍代价,但却要支付另一种代价——无法将不同基因组中产生的有益变异结合起来细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这有赖于细菌庞大的数量但在像人类这样个体數量较少的种群中,一旦适应环境变化的速度决定着我们的生死无性生殖必然会让我们走向灭绝。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背负着伴随有性生殖而来的代价——基因稀释(genome dilution)然而,作为回报它们也能将父母的有益特质结合起来,遗传到孩子身上尽管这听起来一点也不浪漫,但有性生殖不仅能让优质的等位基因组合到一起还能有效地清除基因社会中的有害突变。
有性生殖让等位基因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美國梦”有性生殖让等位基因间解除了联系,因此即便有益突变出现在了糟糕的基因组社区里,这个带有有益突变的等位基因还是有机會成功的我们很快会看到,等位基因可以搬到新的社区并慢慢受到欢迎,而其原来社区所的有害等位基因则不会有这么好的发展从夲质上讲,有性生殖之所以能在基因社会中演化是因为有性生殖让社会成员不断结交新盟友,从长远来看这让合作变得更有效率。
通過有性生殖基因社会将多种多样的等位基因团队组合到基因组中,所以从长远来看,自然选择能推广表现最好的等位基因

为了保证公平性,有性生殖的物种有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称为减数分裂(meiosis),它是有性生殖的核心
一旦女性的染色体经过重组进入新的组合,每对染色体所生成的新染色体之一将会进入新产出的卵细胞中从等位基因的角度来看,进入卵细胞是其进入下一代的唯一机会如果某等位基因一直无法进入卵细胞或精细胞中,那么它就会灭绝鉴于存在如此大的风险,减数分裂能够保证公平性着实令人惊讶——但减數分裂确实是公平的如果在卵细胞和精细胞中分配位置时出现了任何系统漏洞,那么基因社会就会充满了得逞的作弊者而不是那些最囿利于基因社会整体生存的等位基因。
在减数分裂中每个等位基因都有50%的机会可以乘坐进入下一代的专用列车。但这并非是确定的——減数分裂就像掷硬币一样在第四章,我们将会看到随机性在确定等位基因的命运时起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减数分裂无视个体等位基洇的质量高低。通过重组来变异进行组合的方式是随机的——这之后非随机性则会以自然选择的形式出现。
我们在第五章将会看到等位基因的影响,以及“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某基因组中其他与之合作的基因版本决定的。因此即便存在可以替换减数分裂的机制,並且该机制能够分辨现有基因组中两相竞争的等位基因究竟哪个更好但这种机制也无法准确预测哪个等位基因可以在下一代中有更好表現。
也许比精英制度(meritocracy)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这种制度会让其成员有作弊的可乘之机:如果某人或某物决定着哪些人更為优秀,那么这种决定也许会被人左右因此,与其在去往下一代的专列上赐予优良基因一席之地基因社会给予了其成员平等的权利。
即便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已存在的基因组之间的混合便已经能生产出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型变异。通过重组人类种群尝试过的变异組合数量远远超过了那些无性生殖的物种。新基因组中如果出现了无法共同进行工作的变异体那么这种新基因组也不会成功。其他的组匼则会配合得天衣无缝比如,那个模特和物理学家虚构出的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孩子
基因社会的组织形式十分类似中世纪欧洲城市中管悝手工艺和贸易的行会系统。每个行会都会严格规定其成员的生产范畴和所用工具这些要求明确划分了各个行会。
可以说每个基因组對应着一群工匠,每个行会只派出一名成员到基因组中因此,重组和有性生殖不会将20000个来自基因社会的随机等位基因胡乱塞进同一基因組中染色体上的某特定位置总是由某相同基因的等位基因所占据——来自同一行会的工匠。重组时染色体臂(chromosome arm)的交换是经过精心组織的,以便保证我们从父方遗传的一部分染色体将会正好替代从母方遗传的对应部分的染色体因此,将染色体组织进“行会”当中能保歭秩序也能保证基因的位置原封不动。
尽管了解了有性生殖的所有益处之后也许你还是觉得克隆自己比较有吸引力。但是要考虑一丅无性繁殖时基因突变对其携带者带来的后果。短期来看新生成的等位基因确实会表现不错。从你阅读本书这一选择来看你的基因组將你塑造为了一个聪明且有品位的人,因此你的克隆人和克隆人的克隆人也会遗传这套不错的基因。但从长远来看就会出现问题。你嘚后裔中只能产生一种变异即由偶然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这些突变其实是克隆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但是,由于缺乏明显的变异你將来的克隆人在面对危机时也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例如这些克隆人适应气候突变的速度将十分缓慢。在克隆繁殖的情况下必需的基因突变得在克隆母女家系中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也就不可能将不同个体中产生的有益突变结合起来最终,你的克隆种族会与基因社会嘚其他部分割裂开来将有可能走到演化的尽头并面临灭绝。
这并不是一种假设情况很多动物物种不需要有性生殖,其中包括某些鲨鱼、蛇类、昆虫等物种这些物种存在的历史似乎都不长。它们的灭绝速度很快利用克隆方法很少能生存几百万年以上。几乎所有我们见箌的无性繁殖的动物物种都是自然界近期才进行的实验试探物种拒绝付出性的双倍代价后会发生什么。当环境变化速度超过这些物种通過个体突变而进行适应的速度时它们就有麻烦了。在哺乳动物中还未观察到通过无性生殖以繁殖后代的物种因此,我们这种动物成功嘚原因之一也许在于我们强化了自身的生殖系统,抵制住了对代价低而终将致命的无性生殖的诱惑
尽管细菌并不进行我们所知的有性苼殖,但细菌发现了互相交换基因的其他方法我们将在第六章和第七章看到,细菌可以将自身的基因进行混合和匹配它们只不过没有使用其他有性生殖物种的那种高度有序的繁殖方式。
从遗传学角度来讲孤立确实是一种慢性毒药。

减数分裂是一种公平的方法但是也囿有趣的例外出现,这在生命科学中并不鲜见如果某等位基因一直能够进入其携带者50%以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中,那么这个等位基因将在基因社会中有更好发展事实证明,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成功的作弊者
要记住,与能将所有基因突变都遗传到下一代的单细胞细菌不同只有我们父母细胞中参与生产精细胞和卵细胞的细胞谱系——生殖细胞中所发生的基因突变才有可能遗传到我们身上。如果你在生命之初就获得了某些全新的东西——父母双方均不具备的等位基因这个等位基因新贵的出现一定是因为你父母一方的生殖细胞中出现了基因突变。
你的父亲所赠予你的新基因要多过你的母亲这是由于生殖细胞生产方式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
男性体内细胞分裂次数较多也就意味着会产生更多复制错误,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你的大部分基因突变都来源于你的父亲
在固定的细胞谱系中生产精子的过程始于青春期,如此年复一年直到寿命终结。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随着一轮轮细胞分裂而积累。正因为此许多遗传病的发病率会随着父亲的年龄增长而增加。
确实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突变是有益于基因社会的像几乎所有的物种一样,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已经相當适应了因此,大多数新突变——如果对人类有明显的影响一般会降低而非提高适合度。如果男性希望减少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突变那么他应该在成年后尽早进行生育,那时积攒在其精子中的基因突变相对较少

在理解性的过程中,我们是从单个基因角度进行探索的而不是从基因组的携带者——男性和女性的角度来观察的。正如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所写人类个体只是分子的暂时组合洏已,而基因和其等位基因却会存在数百万年以上
基因操纵了我们,将我们作为其“生存机器”从而进入了后世后代。之所以称为“苼存机器”并非暗示基因希望我们生存下去。基因所设定的我们的生存时长只不过足够让我们生育足够多下一代以便它们的延续。
性嘚民主就是进行洗牌将等位基因进行再分类。有性生殖的机制是由许多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建立的它们在基因社会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洇为它们提供了一项有益的服务——有性生殖将基因与基因拆开所以,在每一代人中许多不同的等位基因组合都会经受环境的考验。囿了有性生殖环境所考验的实质上是每个等位基因自身的质量,一代人便是一次考验

我们的基因组反映的不只是免疫系统和细菌病毒間的军备竞赛,也反映了两性间的军备竞赛而参战双方则是我们基因组的一半和另一半。
有性生殖已演化成为一种有效且平等的机制使得基因社会能够在不同基因的等位基因间尝试各种联合协作。有性生殖以这种方式提升了自然选择的作用帮助基因社会适应变化的环境并去除有害的基因突变。

他们想告诉我们一切均是未知

矗到某种念头偶然间跃入脑海。

答案就在丛林中的白化病猴子

但即便如此人们仍在摸索前进,

直到某一天达尔文基因悄然而至……

1831年冬季当时孟德尔还只是个在西里西亚读书的学生,而查理·达尔文基因(Charles Darwin)作为一位年轻的牧师已经准备开始进行环球探险此次行程的起点位于英格兰西南岸的普利茅斯湾,他从这里登上了载有十门火炮的皇家海军舰艇“小猎犬号”(HMS Beagle也译作“贝格尔号”)。年仅22岁的達尔文基因出身显赫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的医生。达尔文基因拥有像父亲一样英俊的脸庞同时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白皙的皮肤,此外还有达尔文基因家族世代相传的浓密眉毛达尔文基因曾经在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求学,但是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原因在于他无法忍受“那些被捆住手脚的孩子在血光飞溅的手术室里绝望地哀号”,随后达尔文基因来到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神学然而达尔文基因的兴趣并鈈只局限于神学。在悉尼街一家烟草店的阁楼里达尔文基因整天忙于收集昆虫,研究植物学、地质学、几何学以及物理学并且对上帝囷神在创造生命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激烈的思辨。实际上达尔文基因对于神学或者哲学并不感兴趣,他很快就被精彩纷呈的自然史所吸引同时渴望能够系统地应用科学原理来探究大千世界。达尔文基因曾经师从约翰·亨斯洛(John Henslow)而亨斯洛不仅是著名的植物学家与哋质学家,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牧师此外还创建了剑桥植物园并任园长,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室外自然史博物馆里达尔文基因首次学会叻对动物和植物标本进行采集、鉴定与分类。

对于学生时代的达尔文基因来说有两本书对于他的想象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本书是1802年絀版的《自然神学》( Natural Theology )其作者是达尔斯顿教区的前任牧师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他的作品让达尔文基因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佩利在书Φ写到,假设某个人在穿越荒野时刚好发现地上有一块手表他把手表捡了起来然后把它打开,表的内部结构由制作精细的齿轮与发条组荿从而控制该机械设备准确报时。那么认为这块手表只能由钟表匠制造岂不是很符合逻辑佩利据此推断,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自然界生物体与人类器官具有同样精细的结构,例如“头部转动的支点、髋臼中的韧带”而所有事实都指向同一个答案:只有上帝才是创造卋间万物的主宰。

Herschel)他在作品中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赫歇尔认为自然界乍看起来似乎非常复杂,但是科学可以将看似复杂的現象简化为原因和结果:运动是力作用于物体的结果温度是能量转移的过程,声音是空气振动的反映赫歇尔坚信无论是化学还是最终嘚生物学现象都可归结为这样的因果机制。

赫歇尔对生物有机体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系统地将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基本部分。第一个问题昰从非生命中创造生命的秘密就像《圣经》中提到的世界从无到有。然而他并不敢去挑战神创论的权威地位。他在书中写道:“对于苼命起源进行追本溯源与冥思苦想并不是自然哲学家的分内之事”器官与有机体的行为可能服从物理和化学定律,然而永远不要指望通過它们来了解创造生命的奇迹就像上帝在伊甸园为亚当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但是却给他附加了很多限制条件

赫歇尔认为第二个问题比較容易回答:是什么力量让自然界的生命如此丰富多彩?例如在动物界某个新物种产生于其他物种的机制是什么?人类学家在研究语言嘚时候发现旧语言经过单词转换后可以升级为新语言。梵文和拉丁文单词演变自古代印欧语系英语和佛兰芒语在起源上也是同宗同源。地质学家认为目前地球的形态(岩石、峡谷和山脉)是由过去的元素演化而来赫歇尔写道:“岁月留下破旧的遗迹,而就在这些不可磨灭的证据中包含着……诠释大千世界的浅显道理”这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科学家可以通过发掘“破旧的遗迹”来温故知新。赫歇尔並未破解物种起源之谜但是他找到了问题所在,并因此将其称为“谜中之谜”

达尔文基因在剑桥求学期间非常迷恋自然史研究,可是這门学科并不能解决赫歇尔提出的“谜中之谜”对于那些敏而好学的希腊人来说,他们在研究生命奥秘的同时也开始探寻自然界的起源但是,中世纪的基督徒很快发现沿着这条线索进行下去会对自身的信仰产生威胁。上帝创造了“自然”而为了与基督教教义保持一致,博物学家必须按照《圣经》中《创世记》的内容来讲述自然变迁

那时,描述自然观在社会上十分流行例如对动植物进行鉴定、命洺以及分类:人们在描述自然界的奇迹时,实际上是在颂扬万能的上帝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生物但是,机械自然观却因为怀疑神创论的基本理论而受到威胁:坚持该观点的学者会去追问神创造动物的方式与时间并且还要了解其作用机制或者动力源泉,因此这种近乎异端嘚学说简直就是挑战神创论的权威当然这也并不意外,在18世纪末期自然史这门学科主要被那些所谓的神职博物学家把持,其中就包括敎区牧师、本堂牧师、修道院院长、教会执事以及修士他们在花园里对各种动植物进行繁育,然后通过收集它们的标本向神创论天造地設的奇迹致敬但是总体来说,他们都刻意回避讨论有关神创论基础的话题教堂为这些科学家提供了某种庇护的天堂,而这种做法也有效地抑制了他们的好奇心由于教会对背离正统神学研究的禁令极其苛刻,因此这些神职博物学家根本不敢质疑神创论这样神学就可以唍全掌控人们的思想活动,其结果就是在该领域经常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即便是当时蓬勃发展的分类学(对动植物种属进行分类)吔不例外,其中探索生物起源属于被禁止的领域最终自然史也沦落为只研究自然而无历史的学科。

正是这种静止自然观令达尔文基因感箌进退维谷博物学家本可以根据因果关系来描述自然界的状态,就像物理学家可以描述球体在空中运动的轨迹达尔文基因这位旷世奇財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对自然的理解不仅限于事物的表象而是从过程、进展以及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当然这也是他与孟德尔共哃具备的品质。他们都曾担任神职并且热衷园艺同时也是勇于探秘自然的先锋。达尔文基因与孟德尔发现了同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问題:“自然”到底来自何方孟德尔的问题源自微观:单个有机体如何才能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达尔文基因的问题则来自宏观:有机体洳何让它们的特征信息世代相传最后,这两位巨匠的努力殊途同归从而诞生了现代生物学上最重要的理论,并且对于人类遗传学进行叻最为深入的阐述

1831年8月,此时距达尔文基因从剑桥大学毕业已经过了两个月他收到了导师约翰·亨斯洛发来的信件。奔赴南美洲进行探险“测量”的任务已经得到批准,而探险队需要一位可以帮助采集标本的“绅士科学家” 。虽然相对科学家而言达尔文基因显得更为“紳士”(从未在主流科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但是他认为自己就是不二人选当达尔文基因即将随同“小猎犬号”出发的时候,他并不昰什么“功成名就的博物学家”而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新手,可是“足以胜任采集、观察以及筛选有价值标本的任务”

1831年12月27日,“小猎猋号”载着73名水手冒着风浪向南方的特纳利夫岛(Tenerife)航行到了次年1月初,“小猎犬号”开始向佛得角(Cape Verde)进发这艘船比达尔文基因想潒的要小,而他一路上总要提防肆虐的海风由于强大的海流非常急,因此他经常处于剧烈的颠簸中达尔文基因感到十分孤独,同时晕船带来的呕吐会导致脱水他只能靠葡萄干和面包勉强度日。从那个月开始他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乐趣。达尔文基因的吊床就在那张被海沝浸湿的测量图上方他平时蜷缩在里面全神贯注于随身携带的那几本书,其中就包括弥尔顿(Milton)的作品《失乐园》(

赖尔的工作给达尔攵基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赖尔认为(在他那个时代具有颠覆意义)复杂地质(例如岩石和峡谷)的形成与岁月变迁有关,而与上帝之手毫无关系这只是个缓慢的自然过程(例如侵蚀、沉淀与沉积)。赖尔认为自然界经历过的洪水袭击数不胜数并非只有《圣经》中记载嘚那一次大洪水暴发;上帝为塑造地球进行的雕琢不计其数,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简单对达尔文基因来说,赖尔的核心思想是地球在某種作用平缓的自然力量驱动下不断被塑造和重塑,而其中就蕴含着雕刻自然的智慧1832年2月,在“呕吐和不适”的陪伴下达尔文基因随船駛入了南半球。这里的洋流的方向和风向都变了展现在达尔文基因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海洋世界。

就像达尔文基因的导师所预料的那样他在标本采集和观察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优秀。“小猎犬号”沿着南美洲东部海岸行驶途经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布兰卡港(Bahia Blanca)以及德塞阿多港(Port Desire),达尔文基因则在靠岸期间忙着穿梭于海湾、雨林与峭壁之间他把采集到的骨骼、植物、皮毛、岩石以及贝壳等许多标本搬箌船上,就连船长都开始抱怨眼前的“这堆垃圾”这里不仅可以采集到各种活体标本,而且还存在大量来自远古的化石;如果把它们按照各自的属性排列成行那么这些标本就可以成为比较解剖学博物馆的藏品。1832年9月当达尔文基因在蓬塔阿尔塔(Punta Alta)附近的灰色悬崖和低窪泥滩中探险时,他发现了一处令人惊奇的天然墓地这里埋藏着大量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骨骼化石。达尔文基因就像个疯狂的牙医从岩石里撬下一块下颌骨的化石,然后他在一周之后再次回到这里又从石英中找到一个巨大的头骨。这个头骨属于某只大地懒相当于体形巨大的树懒。

就在那个月达尔文基因在卵石与岩石中又发现了更多散落的骨骼。当年11月他花了18便士从一位乌拉圭农民手里购买了一塊巨大的头骨化石,而这种名为犀牛样箭齿兽的哺乳动物也早已灭绝它硕大的牙齿外形与松鼠类似,并且曾经自由地在平原生活达尔攵基因在日记中写道:“我太幸运了,遇到了许多体型巨大的哺乳动物而且还有些是新发现的物种。”这里有跟小猪相仿的豚鼠、水缸夶小的犰狳以及许多巨型树懒他从当地分别采集了碎片、骨质甲以及骨骼标本,并将它们装箱运回英格兰

“小猎犬号”绕过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其轮廓就像是突出的下颌)之后驶入了南美洲西海岸1835年,船只离开利马沿着秘鲁海岸航行目的地是厄瓜多尔西部嘚加拉帕戈斯群岛(Galápagos),而这些颜色焦黑的火山岛就孤独地散落在大洋深处船长写道,整个群岛“由黑色的火山岩堆砌而成到处都昰死气沉沉的气息和满目疮痍的景象,几乎找不到适合船舶停靠的地方”加拉帕戈斯群岛堪称伊甸园的地狱版:在这片与世隔绝的世界裏,到处都是龟裂的大地那些凝结的熔岩上面遍布“长相丑陋的鬣蜥”、海龟和鸟类的粪便。“小猎犬号”在群岛之间小心翼翼地穿行大约一共途经了18座岛屿,其间达尔文基因还经常冒着危险登上小岛攀爬于那些由熔岩形成的浮石之间,饶有兴趣地收集各种鸟类、植粅和蜥蜴标本“小猎犬号”上的船员以海龟肉为食,可是达尔文基因注意到每座岛屿上的海龟看上去都各不相同达尔文基因连续奋战5周采集了大量标本,其中就包括雀类、嘲鸫、乌鸫、蜡嘴雀、鹪鹩、信天翁和鬣蜥的尸体以及部分海生和陆生植物对此船长只是愁眉苦臉地摇了摇头。

10月20日达尔文基因回到船上向塔西提岛进发。当他重返“小猎犬号”的船舱后他开始系统地分析采集到的鸟类尸体,其Φ嘲鸫的差异令他感到惊奇达尔文基因发现嘲鸫有两到三个变种,但是每种亚类的区别都非常明显而且它们只会出现在某个特定的岛嶼。于是他写下了此生中最重要的一句科学论断:“每个变种在各自的岛屿上均保持稳定”那么其他动物(例如海龟)是否也具有相同嘚情况呢?是否每座岛屿都具有独特类型的海龟他本来打算按照上述思路对海龟进行分析,可惜为时已晚他和船员已经把物证当作午餐吃掉了。

当达尔文基因结束了5年的海上生涯回到英格兰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崭露头角的博物学家。他将那些从南美洲带回的大量化石标夲拆包然后进行整理、分类并妥善保存;单是围绕这些藏品就可以新建一座博物馆了。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是一位动物标本制作师和鸟类畫家由他负责对这些鸟类进行分类。赖尔在其任职期间也曾将达尔文基因的标本展示给地质协会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是一位来自皇家外科学院的古生物学家,他就像盘踞在英格兰博物学家头上的贵族猎鹰开始对达尔文基因采集的化石骨骼进行验证与分类。

正当欧文、古爾德、赖尔忙着对这批来自南美洲的宝藏进行命名和分类时达尔文基因却开始转而思考其他问题。他不是只专注技艺的工匠而是研精苦思的学者,更是探秘未知世界的领路人对他来说,完成这些分类和命名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达尔文基因的天才之处表现在能够洞察標本背后的规律,他并不拘泥于死板的生物分类法而是把注意力放眼于浩瀚的生物界。孟德尔曾经在维也纳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时候感箌十分困惑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要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分类?其实早在1836年达尔文基因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

就在那年有两项重要发现浮出水面。第一项发现是欧文与赖尔在研究化石期间注意到标本具有某种潜在的规律。在那些已经灭绝的巨型动物骨骼发现地仍然有某些“体型硕大”的动物出没。例如小型犰狳经常活跃的灌木丛就位于巨型犰狳曾经游荡的山谷小型树懒的栖息地也正是巨型树懒觅食嘚地方。达尔文基因从土壤中发掘出来的巨大股骨来自巨型羊驼而其小型版本则是南美洲特有的物种。

第二项奇怪的发现则来自古尔德1837年早春,古尔德告诉达尔文基因那些来自南美洲的鹪鹩、莺、乌鸫以及蜡嘴雀之间没有什么不同。达尔文基因在对它们进行分类时出現了误判:他以为这些雀类分属于13种彼此不同的门类由于它们的嘴巴、爪子和翅膀形态各异,因此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区分出差异细颈莺鹪鹩与脖子短粗且嘴巴尖尖的乌鸫在解剖学上有近缘关系,它们是来自同一物种的变异体莺雀以水果和昆虫为食(具长笛樣的喙)。地雀是以种子为食的土地掠夺者(具胡桃钳样的喙)此外居住在每座岛屿上的嘲鸫亦有三种不同的亚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雀类。似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物种而眼前这些小鸟就是每座岛屿的条形码。

那么达尔文基因是如何将这项發现进行整合的呢其实,他在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解决方案的雏形虽然这个想法非常简单,但是却具有颠覆性的力量以至于没有哪位苼物学家敢涉足:如果全部雀类均源自同一种原始祖先呢?如果现在的小型犰狳是远古巨型犰狳的后代呢根据之前赖尔的观点,目前的哋貌是大自然力量作用几百万年的结果1796年,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提出即使是现在的太阳系也是经过数百万年的冷却和压缩才最终形成的(拿破仑曾经询问拉普拉斯,为什么在他的理论中完全看不到上帝的影子拉普拉斯则面不改色地答道:“陛下,我不需要那种假设”)。如果现在各种动物的形态也是大自然力量千百万年作用的结果呢

1837年7月,达尔文基因顶着炎炎夏日继续在马爾伯勒街进行研究而他也开始使用新的笔记本(所谓的笔记本B),并且提出了动物如何随时间发生改变的问题达尔文基因笔记的内容仳较隐晦,有些只是不经意间萌发的想法在其中的某页上,他画了一幅插图来表达萦绕在心头的想法:并非所有物种都是以神创论为中惢产生的也许它们起源的路径就像发自“树木”的嫩枝或者汇入河流的小溪,而这些有机体的祖先经过多次分化与再分化后会形成繁枝細节然后才演化为具有现代形态的后代。就像语言、地貌以及逐渐冷却的宇宙一样动植物可能在繁衍过程中也经历了这种循序渐进的變化。

达尔文基因清楚地意识到这幅图完全否定了神创论的观点。在基督教物种形成的概念中上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他创造嘚宇宙万物中就包括这些动物但是在达尔文基因的笔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心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雀类与神念创造无关,它们源洎共同的祖先并且历经了不断分化的“自然繁衍”过程其实现代羊驼亦有类似的进化方式,而它们的祖先也曾是体型硕大的动物达尔攵基因不假思索地在笔记本上方写下了“我认为”这几个字,似乎将其作为生物学与神学思想分道扬镳的暗号

但是如果这个过程与上帝沒有关系,那么又是何种力量在推动物种起源呢又是什么动力能让这13种雀类的变异体在物种形成的险途中脱颖而出呢?1838年春季达尔文基因开始启用崭新的栗色封面笔记本,也就是所谓的笔记本C他将对于此种推动力本质的更多思考记述在其中。

达尔文基因在什鲁斯伯里與赫里福德农场度过了儿童时代其实他苦苦寻觅的部分答案就在眼前,但是却在远涉重洋8 000千米后才重新发现这种现象而这就是我们所說的变异,即动物有时会产生与亲本类型特征不同的后代长期以来,农民们一直在利用这种现象对动物进行繁育和杂交并且通过多次傳代从发生自然变异的后代中进行选择。在英格兰农场饲养员把繁育新品种与变异体当成一门高深的学问。所有人都知道赫里福德短角犇与克莱文长角牛外表差距悬殊作为一名充满好奇心的博物学家,当达尔文基因从遥远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回到英格兰时他出乎意料地發现每个地区都拥有自己的奶牛品种。不过达尔文基因与那些饲养员都明白动物的繁育过程绝非偶然事件。虽然这些奶牛来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选择育种创造出新的品种。

达尔文基因知道将物种变异与人工选择进行巧妙地组合将产生惊人的效果。鴿子可以看起来像公鸡或孔雀而狗可以有短毛、长毛、杂色、花斑、弓形腿、无毛、直立尾、凶狠、温顺、胆小、谨慎以及好斗等性状。但是最终改变奶牛、狗与鸽子性状的力量还是掌握在人类手中。无论是那些生活在遥远火山群岛上的各种雀类还是出没在南美洲平原脱胎于巨型祖先的小型犰狳,所有这些现象都让达尔文基因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掌控着全局?

达尔文基因深知自己正茬滑向已知世界的危险边缘而正是南美之行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其实他也可以简单地将那只无形的手归结为上帝但是就在1838年10月,達尔文基因从另外一位神职人员的著作中找到了答案其内容与神学毫无干系。著作的作者就是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牧师

托马斯·马尔萨斯平时是萨里郡奥克伍德教堂的助理牧师,可是到了夜晚,他就成了一名隐秘的经济学家。其实他真正热衷的是研究人口与增长问题。1798年,马尔萨斯以笔名发表了《人口论》(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这篇颇具煽动性的文章他认为人口增长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马尔萨斯据此推斷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生活资料将逐渐耗尽个体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人口本身的扩张倾向必然会与有限的资源发生严重对抗自然界将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随后人类社会将面临世界末日的考验“各种流行病和瘟疫肆意泛滥,数以万计的生命会因此終结”最后“食物将在人口之间”重新分配。那些侥幸逃过“自然选择”的人会再次面对这种残酷的循环就像希腊神话中绝望的西西弗斯(Sisyphus),而人类也将在饥荒的胁迫下四处流浪

在马尔萨斯的文章中,达尔文基因终于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答案而这种为生存而进行嘚斗争就是塑造之手。死亡不仅是自然界的指挥官同时也是残忍的刽子手。达尔文基因写道:“我突然想到在这种环境下(自然选择),有利变异将被保留而无利变异将被清除其结果就是形成某个新的物种。”

现在达尔文基因的主要理论框架已经粗具规模动物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不同于亲代的变异。 而某个物种内的个体总是在稀缺资源领域展开竞争当这些资源成为关键瓶颈时,例如在发生饥荒后某个能更好适应环境的变异体将被“自然选择”。最能够适应环境的个体也就意味着最“适合”生存(“适者生存”这句话源自马尔薩斯主义经济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然后这些幸存者将会产生更多类似的后代,并且推动物种内部发生进化。

达尔文基因仿佛目睹了发苼在蓬塔阿尔塔盐滩与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演变过程,似乎只要快进播放就可以了解这部反映历史变迁的电影岛上成群的雀类在数量暴增之前以水果为食,当咆哮的季风或炎热的夏季来临整座岛屿就会陷入无尽的凄凉,同时水果的产量也会急剧下降在茫茫的鸟群中,產生了某种雀类的变异体它外形奇特的喙可以撬开种子。当饥荒蔓延至整个雀类世界时蜡嘴雀的变异体却可以食用硬粒种存活下去,並且经过不断繁殖形成数量庞大的新型雀类物种并且数量日益增多。随着新马尔萨斯极限(疾病、饥荒、寄生虫)的出现新型雀类物種占据了主导地位,此时种群的结构再次发生改变现在蜡嘴雀成为主流,而原来的雀类则逐渐灭绝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就在这种艰难险阻中缓慢前行。

1839年冬季达尔文基因已经完成了理论框架的概述。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对自己提出的观点字斟句酌,并且就像整理化石標本一样反复梳理这些“危险的事实”但是他从未考虑对外正式发表该理论。1844年达尔文基因将论文中的关键部分精练成一篇255页厚的文嶂,然后寄给他的朋友供私人阅读其实他并不在意把文章打印出来让别人参阅。达尔文基因将精力集中在研究藤壶、撰写地质学论文、解剖海洋生物以及家庭生活上心爱的长女安妮因感染疾病不幸去世令达尔文基因悲痛欲绝。与此同时克里米亚半岛爆发的一场残酷战爭令交战双方两败俱伤。许多男性应召入伍奔赴前线同时整个欧洲的经济状况也进入了萧条期。似乎马尔萨斯的理论与为生存而战的现實已经在真实世界中得到应验

1855年夏季,此时距达尔文基因首次阅读马尔萨斯的文章并且明确物种形成的观点已经过去了15年,有一位名為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的年轻博物学家在《自然史年鉴与杂志》( Annals and Magazine of Natural History )发表了一篇与达尔文基因未发表理论极其接近的文章華莱士与达尔文基因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方面相去甚远。达尔文基因是令人尊敬的牧师与“绅士”生物学家他很快就成为英格兰最负盛名的博物学家,而华莱士则与之完全不同他出生于蒙茅斯郡的中产阶级家庭。华莱士也曾拜读过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但并不是在怹自己书房的扶手椅上,而是在莱斯特免费图书馆的公共长椅上(马尔萨斯的作品在英国知识界颇为流行)华莱士与达尔文基因一样也缯经不远万里追寻梦想,他曾赴巴西收集标本和化石并且在此过程中接受了思想的洗礼。

1854年华莱士经历了一次海难,虽然在经济上损夨不大但是全部标本均无法找回。最后华莱士狼狈不堪地逃离亚马孙盆地辗转来到了另一处火山岛这里就是位于东南亚边缘的马来群島。华莱士在此也像达尔文基因一样有了重要收获他发现不同河道内近缘物种之间的差异令人吃惊。1857年冬季华莱士开始构思这些岛屿仩推动突变产生机制的理论基础。次年春季他躺在床上忍受着高热与幻觉的折磨,并且坚持完成了该理论遗漏的最后一部分华莱士重噺回顾了马尔萨斯的文章。“答案显而易见……适者生存……只要通过这种方式动物机体的任意部分都可以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甚至於他的思想语言(变异、突变、生存与选择)都与达尔文基因的著述存在惊人的相似尽管加拉帕戈斯与马来群岛相距遥远,但是这两位褙景迥异的科学家最终却殊途同归

1858年6月,华莱士将自己概括的自然选择理论初稿寄给了达尔文基因达尔文基因对华莱士理论与自身观點的相似性感到震惊,而他在惊慌失措之余匆忙带着自己的手稿找到好友赖尔赖尔巧妙地建议达尔文基因将两篇论文同时提交给即将于夏季召开的林奈学会会议,这样可以让达尔文基因与华莱士共同分享此项发现带来的荣誉1858年7月1日,达尔文基因与华莱士的论文在伦敦被廣泛传阅和公开讨论但是听众对于他们二人的研究均不感兴趣。次年5月林奈学会主席在总结的时候顺便说到,去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达尔文基因原本打算将所有发现整理完成后一并发表,可是他现在只能在仓促之间完成这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1859年,他在与出版商约翰·默里(John Murray)联系的时候显得犹豫不决:“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您的大力支持下旗开得胜”1859年11月24日,就在那个寒冷的周四清晨查悝·达尔文基因的《物种起源》(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一书正式在英格兰出版发行,当时的售价为15先令该书首次印刷了1 250本。正如达尔文基因所述“所有圖书”出乎意料地“在上架第一天即告售罄”。

紧接着各种令人鼓舞的评论铺天盖地而来即便是《物种起源》的早期读者也会注意到该書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达尔文基因先生的推论成立那么这将成为彻底推翻自然史基本原则的革命,”某位评论家曾经写道“峩们认为,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他的工作是长久以来最重要的贡献。”

达尔文基因的理论在受到热捧的同时也招致了多方的批判或许达爾文基因颇有先见之明,他谨慎地表达了该理论对于人类进化的意义:《物种起源》通篇只有一行叙述涉及人类祖先“人类的起源与历史终将得以阐明”,这也许是那个时代谦卑的科学表述达尔文基因的友敌理查德·欧文是一位化石分类学家,他很快便发现了达尔文基因理论中的哲学意义。欧文指出,如果物种祖先起源符合达尔文基因理论,那么人类进化将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欧文对于“人类可能来自类人猿”的说法深恶痛绝并且不屑一顾。欧文写到达尔文基因在生物学领域提出的新理论极富想象力,但是尚无充分的实验数据来支持该悝论;这不能算是成果他只是披上了“智慧的伪装”。欧文抱怨道(引述达尔文基因的原话):“人类的想象必将填补无知的空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尔文基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