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承: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公益之举?

她叫SUFE,我们会经常开这个名字的玩笑,但是当这个词汇被注入了太多的回忆后,念起来,我们想到的是被一条武川马路隔开的三个校区,可热闹可僻静的绿叶步行街和一只只以这里为家的猫,以及我们的大学点滴。

一个朋友曾把大学的选择标准分为三类:地域(实习机会),资源(学院connection),同学(大牛氛围)。是站在商科的角度。

就按照这一划分来聊聊SUFE。正值高考志愿季,写一篇很硬的软广。

上海,这是一座美妙的城市。环境优雅,市中心就不必多说,有小资有情调,有历史有人文,即便是郊区,也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这里生活方便,几乎遍地都是全家、好德和其他各种便利店,当你半夜流落街头,也不怕饿着或没地方呆。这里商业氛围浓烈,即便你不是学商的,也可能因为各种公司来招人而开始另一种职业生涯,我随便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牌子的名字,欧莱雅,保洁,联合利华……都驻扎在上海高校变成了俱乐部。

而上财,安静的呆在五角场的商圈旁,和复旦隔着一条极其梦幻的大学路,离同济也不远,离陆家嘴、南京路都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有时候,实习比上课的早上还能多睡一会。所以小点就小点吧,位置还是很好的,而远在闵行的某校就稍显可怜了,每次要跋山涉水去找同学。但其实我们一点也不嫌SUFE小,喊她小破财,只是因为这个名字很可爱。

先来说说地域之于实习。

很多人进大学之前,并没有想好将来想做什么。读理科的,可能想着先学好数理化,将来要么做研究要么转专业;读工科的,可能想着深造或者直接就业;读商科的,一部分选择了直接就业,也有些人因为没有想清楚做什么而选择了继续深造。当然,很多人也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或者已经想清楚了深造的目的而深造。这么多的没想清楚,实习就是帮助你早点想清楚的最佳途径之一。毕竟,就业是大部分人离开校园的下一站。

有些人可能开始置疑,大学不应该踏踏实实学知识、做学问么?我举双手双脚赞同,学知识在大学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而且功利点来看,如果绩点(大学成绩的叫法)不好,哪条路都走的不顺。但实习和学习并不绝对矛盾。这么多的暑假寒假,课稍少的大三大四,都是可以拿来实习的。没有peer pressure与氛围,要靠自己走出这样的舒适区确实不易。当然,假期可以用来读书充电,可以用来游学,选择很多。在此只讨论实习。

从我一进大一就听说了传说中的“四大”,当然作为金融学院的我,到大二才弄清楚是哪四大。就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我们笑称毕业相聚的地方。大一时,为了外联任务的大家开始了西装革履,到了大二,面试实习已经驾轻就熟,大三了,坐拥几份不错实习后已经明确了未来方向。当然,也有一些就业氛围更浓或者自身规划做得更早的人,大一时就开始忙活实习。站在大三看以前,确实很多实习既不能写进简历,也似乎学不到什么东西,但积累起来的经验,前辈传授的业内知识,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里的实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询问、了解、尝试,先认准几个可能感兴趣的方向。比如银行、事务所企业,想办法亲自去体验,在实习中和在职人士交谈,去感受每一份工作的工作状态。当然,这一阶段也可以用多和学长学姐、在职人士交谈,参加各个公司的workshop、招聘会替代,这一阶段后,一般可以锁定一到两个目标。第二阶段就是通过高质量的以及长期的实习,为了进这一行业或某家公司做准备。虽然最后可能去一个新的行业,但每一个结果都源自之前的积累,与对自我的进一步了解。

五角场三校都处在很好的地段,这些唾手可得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大面积的信息集,从而更快速的成长。很多时候,信息的掌握,决定了谁能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学生阶段,几乎每两个月,我就会冒出不同的想法和规划,很大程度缘于所接触到的信息集在不断更新。

地域之于实习之外,还有社交与眼界。

上文提到的五角场三校,是我财,旦旦,同济。参加协会办的联谊会,不需要像闵行某校,换三班地铁两班公交才能来与我们汇合,只用过几个马路,三校舞会便可随意参加。嫌弃我们的男女比,隔壁就是同济帮你中和。

上海有跨校辅修,可以周末去旦旦学新闻,也可以去同济玩珠宝鉴赏,我财拿出的经济实用的王牌会计专业。

当然,地域只是一个外部因素。就算没有便利条件,人们也可以凭借自身努力,早起倒无数趟地铁,或者去别的城市寻找机会。这种毅力值得赞赏。只是,顽强的毅力是种奢侈品。大多数人,只不过是被裹挟向前的一粒粒尘土。可以细想一下,自己如今的成就有多少来自环境的塑造,也许你很优秀,那很可能是你把环境赋予的所有运用到了极致。

很多人说,想以出国深造为目的的就别来上财了,因为我们名气不够大。这也是所有非综合性大学的劣势。先承认这一点,再来说,我财已经努力在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最好的学院connection。

我们金融学院的院长王能老师是哥大金融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老师师从诺奖得主,也是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信息学院新引进的老师葛冬冬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博士,这些只是我所知道的几个比较知名的院长,也是我想针对出国这个话题刻意提及的简介。

上财本身就小,样本量不大,所以我们出国深造的成绩若和综合性大学相比,定会显得逊色。但若你是优秀的,学院、老师有很多途径帮助你与国外名校搭建联系,为你背书。学院和老师也会很尽心地帮你。我自己不是出国党,但看到的学长学姐的出国成绩都很不错,我们同届中也不乏申请到世界顶尖项目、或顶尖学府、或全额奖学金的同学。

下面吹一吹我们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带外地同学在财大食堂吃饭,大部分给我的反馈都是你们食堂怎么装修得跟餐厅一样。我一般都会说,哦,这不是装修最好的(hhh)。诚然,我们埋怨过每个假期都翻修食堂,但不管怎样,最后呈现的门面工程还是很好的。

我自己住在皇后楼,三人间但实际上是两人住,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每层都有好几间浴室。宿舍门口就是最大的食堂,地下一层还有新入驻的全家,24小时营业,什么时候都不用担心饿肚子,讨论、刷夜(并不鼓励)也有了新选择。

教学设施方面,学校也是不断翻新。图书馆很漂亮,自修教室都是根据同学需要开放,就算供不应求,食堂、全家、寝室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信息化,食堂自助结账、图书馆自助选座位、官方线上平台,一切努力都使得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为什么要强调硬件设施呢,学生不是应该吃苦耐劳一点吗?但这至少说明我财对学生的重视。

再多提一点对民主的感受。大学三年以来,学生的声音得到重视的现象都令我印象深刻。举个例子,有一次大学英语A班选课,因为教学改革导致A班同学选课的优先级受限制,有同学联合反映了这个问题,并通过在朋友圈转发的方式,最终教务处和校领导开会与我们面对面洽谈来寻求解决方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说这个不是为了说明民主的好坏,只是想说明,我财把学生的诉求当一回事,把我们当作“顾客”对待。

而软件设施方面,我提几个老师。

在财大三年,遇到过好老师,遇到过“坏”老师。既然是广告,我还是在此向一些我接触到的上财公认的好老师表示敬意。

大一的数学分析课,我们无比幸运的遇到了可爱傲娇的王琪老师。他对学生的要求之严,会让你感觉到要把大一过成高三还不够,但在这样的“关切”之下,你会发现考试起来也确实会更轻松。我曾经在办公室被王老师训哭过(黑历史……),但他也是一个能在办公室等你去问他问题、找他办事一直等到过了饭点的老师(可以看出来吃饭对他很重要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拖堂到12:30)。把学生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样的老师,我们怎能不爱。

刘新老师,记得课评里说,来财大就要上一上他的课。刘老师是教人文政治方面的,他会把所有的积累都融会贯通在课堂里。刘老师很具个性,他在鞭挞一些不良现象与风气的时候,既风趣幽默,又“苦口婆心”,用尽一切办法想把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所具有的经验更多地传达给我们。而对待最后的课程论文,他会先花时间与你沟通,最后会精心评改。又是一个肯花时间给学生的老师。

我很幸运,信息学院赵龙强老师的课我选过两门。这是在大学唯一一个让我可以只需上课,无需再花过多时间费力自学的老师。这里补充一点,我们都被高中老师惯坏了,习惯所有学习材料被放到面前,到了大学,这样的老师几乎没有,可赵龙强老师是一个。讲课上面的生动幽默我就不多说,除了教学任务,赵老师也会经常向我们普及,学什么内容对以后的工作深造有什么样的帮助。我记得,因为他太受同学喜爱,他为课程文件设的密码被大家记在心里,因为那是他的生日,0529。

还有太多太多好老师,愿意帮我去我没有权限的数据库查资料,愿意跟我课下聊天专门来为我指出合适的道路,愿意打电话来告知我讲义里某处纠正……太多太多,好到内牛满面,不胜枚举。

而暑期课程也是我们学校、学院花重金打造的,邀请的老师都是国际顶尖教授,授课方式是国际化教学,教授的课程也都是实用与情怀并存。有南大的同学看到我们的暑期课程宣传,还专门计划过来蹭课。

资源的最后一方面,我想比较一下上海和北京。

尽管是给我财打广告,但最终是希冀每一位高考考生都能选择最适合自己或者最对得起高考分数的学校。现实来看,会看到我财的考生,一般是在上财、央财、对外经贸这三所大学之间徘徊,因为类型相似,分数线在很多省份也相似。除去对上海或北京这两座城市的特殊感情,说说上财这方面的优势。

在北京,央财、对外经贸本身就形成竞争关系,且还有清北人在;在上海,更优的选择只有复交,同济对上财不构成直接竞争。竞争什么呢?教育资源、实习机会、就业机会、政策扶持……还有归属感。陆家嘴那么多机构里,我财各种形式的校友,无处不在。北京的实习工作机会虽然比上海多,但在如此多的直接竞争下,在上海,在上财,你能更多体会到学校带给你的便利与荣誉感。

走到哪里,我最感激的,都是那个地方让我结识的人。

我是一个拖延症极其严重的人,考试前一天还有可能在神游,但这时一刷胖圈,就会被刺激得神游不下去,乖乖滚去复习。因为可以看到大家都在知识的海洋里挣扎扑腾。

我在上文已经提到过环境的重要性。就算你再贪玩,当兄弟姐妹们都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你还忍得下心去毫无节制的放纵吗?这才是真正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毕竟离了父母老师监督的我们,进入大学,自控力突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你的同学,此刻就是你最大的帮手。

因为小破财的迷你,你可以很方便的认识各个专业的同学。而各个专业最后可能走的路也都是串联的。这可以为你消除一个担心,那就是即便录取时调剂了专业,你也可以较为方便的走自己想走的路。

我认识的外语学院的学姐,从大一开始规划金融的路,如今走的风生水起,毕竟学校专业高度集中。如果你真的立志于商业金融,上财会是很好的选择。当然我们有非综合性大学的劣势,也似乎少了一点人文情怀。但旁边就是复旦,你可以凭需自取。

之所以要为上财打广告,因为我爱这里,也希望更多和财大有缘分的优秀人才能来这里。人才之于大学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而当我们可以走出更多的优秀精英,拥有了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又可以继续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良性循环。希望我们永远以上财为荣,也能让上财以我们为傲。

欢迎报考上海财经大学。

她叫SUFE,我们会经常开这个名字的玩笑,但是当这个词汇被注入了太多的回忆后,念起来,我们想到的是被一条武川马路隔开的三个校区,可热闹可僻静的绿叶步行街和一只只以这里为家的猫,以及我们的大学点滴。

一个朋友曾把大学的选择标准分为三类:地域(实习机会),资源(学院connection),同学(大牛氛围)。是站在商科的角度。

就按照这一划分来聊聊SUFE。正值高考志愿季,写一篇很硬的软广。

上海,这是一座美妙的城市。环境优雅,市中心就不必多说,有小资有情调,有历史有人文,即便是郊区,也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这里生活方便,几乎遍地都是全家、好德和其他各种便利店,当你半夜流落街头,也不怕饿着或没地方呆。这里商业氛围浓烈,即便你不是学商的,也可能因为各种公司来招人而开始另一种职业生涯,我随便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牌子的名字,欧莱雅,保洁,联合利华……都驻扎在上海高校变成了俱乐部。

而上财,安静的呆在五角场的商圈旁,和复旦隔着一条极其梦幻的大学路,离同济也不远,离陆家嘴、南京路都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有时候,实习比上课的早上还能多睡一会。所以小点就小点吧,位置还是很好的,而远在闵行的某校就稍显可怜了,每次要跋山涉水去找同学。但其实我们一点也不嫌SUFE小,喊她小破财,只是因为这个名字很可爱。

先来说说地域之于实习。

很多人进大学之前,并没有想好将来想做什么。读理科的,可能想着先学好数理化,将来要么做研究要么转专业;读工科的,可能想着深造或者直接就业;读商科的,一部分选择了直接就业,也有些人因为没有想清楚做什么而选择了继续深造。当然,很多人也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或者已经想清楚了深造的目的而深造。这么多的没想清楚,实习就是帮助你早点想清楚的最佳途径之一。毕竟,就业是大部分人离开校园的下一站。

有些人可能开始置疑,大学不应该踏踏实实学知识、做学问么?我举双手双脚赞同,学知识在大学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而且功利点来看,如果绩点(大学成绩的叫法)不好,哪条路都走的不顺。但实习和学习并不绝对矛盾。这么多的暑假寒假,课稍少的大三大四,都是可以拿来实习的。没有peer pressure与氛围,要靠自己走出这样的舒适区确实不易。当然,假期可以用来读书充电,可以用来游学,选择很多。在此只讨论实习。

从我一进大一就听说了传说中的“四大”,当然作为金融学院的我,到大二才弄清楚是哪四大。就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我们笑称毕业相聚的地方。大一时,为了外联任务的大家开始了西装革履,到了大二,面试实习已经驾轻就熟,大三了,坐拥几份不错实习后已经明确了未来方向。当然,也有一些就业氛围更浓或者自身规划做得更早的人,大一时就开始忙活实习。站在大三看以前,确实很多实习既不能写进简历,也似乎学不到什么东西,但积累起来的经验,前辈传授的业内知识,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里的实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询问、了解、尝试,先认准几个可能感兴趣的方向。比如银行、事务所企业,想办法亲自去体验,在实习中和在职人士交谈,去感受每一份工作的工作状态。当然,这一阶段也可以用多和学长学姐、在职人士交谈,参加各个公司的workshop、招聘会替代,这一阶段后,一般可以锁定一到两个目标。第二阶段就是通过高质量的以及长期的实习,为了进这一行业或某家公司做准备。虽然最后可能去一个新的行业,但每一个结果都源自之前的积累,与对自我的进一步了解。

五角场三校都处在很好的地段,这些唾手可得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大面积的信息集,从而更快速的成长。很多时候,信息的掌握,决定了谁能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学生阶段,几乎每两个月,我就会冒出不同的想法和规划,很大程度缘于所接触到的信息集在不断更新。

地域之于实习之外,还有社交与眼界。

上文提到的五角场三校,是我财,旦旦,同济。参加协会办的联谊会,不需要像闵行某校,换三班地铁两班公交才能来与我们汇合,只用过几个马路,三校舞会便可随意参加。嫌弃我们的男女比,隔壁就是同济帮你中和。

上海有跨校辅修,可以周末去旦旦学新闻,也可以去同济玩珠宝鉴赏,我财拿出的经济实用的王牌会计专业。

当然,地域只是一个外部因素。就算没有便利条件,人们也可以凭借自身努力,早起倒无数趟地铁,或者去别的城市寻找机会。这种毅力值得赞赏。只是,顽强的毅力是种奢侈品。大多数人,只不过是被裹挟向前的一粒粒尘土。可以细想一下,自己如今的成就有多少来自环境的塑造,也许你很优秀,那很可能是你把环境赋予的所有运用到了极致。

很多人说,想以出国深造为目的的就别来上财了,因为我们名气不够大。这也是所有非综合性大学的劣势。先承认这一点,再来说,我财已经努力在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最好的学院connection。

我们金融学院的院长王能老师是哥大金融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老师师从诺奖得主,也是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信息学院新引进的老师葛冬冬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博士,这些只是我所知道的几个比较知名的院长,也是我想针对出国这个话题刻意提及的简介。

上财本身就小,样本量不大,所以我们出国深造的成绩若和综合性大学相比,定会显得逊色。但若你是优秀的,学院、老师有很多途径帮助你与国外名校搭建联系,为你背书。学院和老师也会很尽心地帮你。我自己不是出国党,但看到的学长学姐的出国成绩都很不错,我们同届中也不乏申请到世界顶尖项目、或顶尖学府、或全额奖学金的同学。

下面吹一吹我们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带外地同学在财大食堂吃饭,大部分给我的反馈都是你们食堂怎么装修得跟餐厅一样。我一般都会说,哦,这不是装修最好的(hhh)。诚然,我们埋怨过每个假期都翻修食堂,但不管怎样,最后呈现的门面工程还是很好的。

我自己住在皇后楼,三人间但实际上是两人住,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每层都有好几间浴室。宿舍门口就是最大的食堂,地下一层还有新入驻的全家,24小时营业,什么时候都不用担心饿肚子,讨论、刷夜(并不鼓励)也有了新选择。

教学设施方面,学校也是不断翻新。图书馆很漂亮,自修教室都是根据同学需要开放,就算供不应求,食堂、全家、寝室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信息化,食堂自助结账、图书馆自助选座位、官方线上平台,一切努力都使得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为什么要强调硬件设施呢,学生不是应该吃苦耐劳一点吗?但这至少说明我财对学生的重视。

再多提一点对民主的感受。大学三年以来,学生的声音得到重视的现象都令我印象深刻。举个例子,有一次大学英语A班选课,因为教学改革导致A班同学选课的优先级受限制,有同学联合反映了这个问题,并通过在朋友圈转发的方式,最终教务处和校领导开会与我们面对面洽谈来寻求解决方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说这个不是为了说明民主的好坏,只是想说明,我财把学生的诉求当一回事,把我们当作“顾客”对待。

而软件设施方面,我提几个老师。

在财大三年,遇到过好老师,遇到过“坏”老师。既然是广告,我还是在此向一些我接触到的上财公认的好老师表示敬意。

大一的数学分析课,我们无比幸运的遇到了可爱傲娇的王琪老师。他对学生的要求之严,会让你感觉到要把大一过成高三还不够,但在这样的“关切”之下,你会发现考试起来也确实会更轻松。我曾经在办公室被王老师训哭过(黑历史……),但他也是一个能在办公室等你去问他问题、找他办事一直等到过了饭点的老师(可以看出来吃饭对他很重要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拖堂到12:30)。把学生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样的老师,我们怎能不爱。

刘新老师,记得课评里说,来财大就要上一上他的课。刘老师是教人文政治方面的,他会把所有的积累都融会贯通在课堂里。刘老师很具个性,他在鞭挞一些不良现象与风气的时候,既风趣幽默,又“苦口婆心”,用尽一切办法想把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所具有的经验更多地传达给我们。而对待最后的课程论文,他会先花时间与你沟通,最后会精心评改。又是一个肯花时间给学生的老师。

我很幸运,信息学院赵龙强老师的课我选过两门。这是在大学唯一一个让我可以只需上课,无需再花过多时间费力自学的老师。这里补充一点,我们都被高中老师惯坏了,习惯所有学习材料被放到面前,到了大学,这样的老师几乎没有,可赵龙强老师是一个。讲课上面的生动幽默我就不多说,除了教学任务,赵老师也会经常向我们普及,学什么内容对以后的工作深造有什么样的帮助。我记得,因为他太受同学喜爱,他为课程文件设的密码被大家记在心里,因为那是他的生日,0529。

还有太多太多好老师,愿意帮我去我没有权限的数据库查资料,愿意跟我课下聊天专门来为我指出合适的道路,愿意打电话来告知我讲义里某处纠正……太多太多,好到内牛满面,不胜枚举。

而暑期课程也是我们学校、学院花重金打造的,邀请的老师都是国际顶尖教授,授课方式是国际化教学,教授的课程也都是实用与情怀并存。有南大的同学看到我们的暑期课程宣传,还专门计划过来蹭课。

资源的最后一方面,我想比较一下上海和北京。

尽管是给我财打广告,但最终是希冀每一位高考考生都能选择最适合自己或者最对得起高考分数的学校。现实来看,会看到我财的考生,一般是在上财、央财、对外经贸这三所大学之间徘徊,因为类型相似,分数线在很多省份也相似。除去对上海或北京这两座城市的特殊感情,说说上财这方面的优势。

在北京,央财、对外经贸本身就形成竞争关系,且还有清北人在;在上海,更优的选择只有复交,同济对上财不构成直接竞争。竞争什么呢?教育资源、实习机会、就业机会、政策扶持……还有归属感。陆家嘴那么多机构里,我财各种形式的校友,无处不在。北京的实习工作机会虽然比上海多,但在如此多的直接竞争下,在上海,在上财,你能更多体会到学校带给你的便利与荣誉感。

走到哪里,我最感激的,都是那个地方让我结识的人。

我是一个拖延症极其严重的人,考试前一天还有可能在神游,但这时一刷胖圈,就会被刺激得神游不下去,乖乖滚去复习。因为可以看到大家都在知识的海洋里挣扎扑腾。

我在上文已经提到过环境的重要性。就算你再贪玩,当兄弟姐妹们都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你还忍得下心去毫无节制的放纵吗?这才是真正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毕竟离了父母老师监督的我们,进入大学,自控力突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你的同学,此刻就是你最大的帮手。

因为小破财的迷你,你可以很方便的认识各个专业的同学。而各个专业最后可能走的路也都是串联的。这可以为你消除一个担心,那就是即便录取时调剂了专业,你也可以较为方便的走自己想走的路。

我认识的外语学院的学姐,从大一开始规划金融的路,如今走的风生水起,毕竟学校专业高度集中。如果你真的立志于商业金融,上财会是很好的选择。当然我们有非综合性大学的劣势,也似乎少了一点人文情怀。但旁边就是复旦,你可以凭需自取。

之所以要为上财打广告,因为我爱这里,也希望更多和财大有缘分的优秀人才能来这里。人才之于大学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而当我们可以走出更多的优秀精英,拥有了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又可以继续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良性循环。希望我们永远以上财为荣,也能让上财以我们为傲。

欢迎报考上海财经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