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校那家比较好?

崇州有什么职高学校吗?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一共有五个职业学校,分别是四川税务学校,成都北方汽修学校,崇州市职业中专学校,以及四川共青中等职业学校。除了成都北方汽修学校是民办性质之外,其他四所都是公办学校,下面就具体来看一看。

在崇州众多职高学校里面,四川省崇州市职业中专学校是评分最高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无论是从办学质量上来看,还是从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来看,都是非常理想的。因为远超过其他四所职高学校,也是崇州学子都竞争的一所职高学校。

这里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学校都会安排就业,而且这个就业不是由学校一方来决定,而是双向选择的模式。如果能够在成都地区就业,那么每个月的收入是不会少于5000元的。如果在毕业之后就业并未成功,学校会将全部的学费都返还给学生,还是比较人性化。

2、四川共青中等职业学校

崇州有什么职高学校吗?位列第二的就是四川共青中等职业学校,整体实力仅次于崇州职业中专学校。这所职高最大的特色就是办学水平很高,而且地理位置非常出色,无论到哪里都很方便。再加上这所学校对于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是很大的,师资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保障。

学生在这里学习是完全不用担心设备问题的。无论是图书馆还是体育馆,亦或是教学实验基地,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确保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应有的资源,确保学校的人文气息是浓厚的,为有志青年提供求学的理想之地。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两所职高之外,其他学校的评分都是处于中等状态,不好也不坏。学生最终能够读到哪所职高,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选择权,还是要尽可能的去多考一些分数,不要让自己太过于被动。

另外在选择职高的时候,如果能选公办学校,就不要选民办学校。因为公办学校有国家的资金政策来扶持,学生可能在就读期间可以少花费一些费用,给家庭减轻负担。另外就是公办学校一般都是比较正规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可以避免出现被坑的情况。

崇州有什么职高学校吗?以上就是崇州市所有的职高学校,如果想要了解的更全面一些,可以实地考察,再做决定。

     众所周知,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院校选择一个好的专业都尤为重要,毕竟专业对就业的影响非常严重,一个好的专业,不单单在未来更有发展前景,对于自身的优势也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职业学校学什么专业比较好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2021年职业学校十大吃香专业都有哪些吧。
     何为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也就是职业技术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分支。指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为主的学校,是中国特色办学模式的产物。其中包括初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通过技术培训可以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通过技能考核,合格后可以得到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中职毕业证或高职毕业证书,学历为中职、高职。

 那么职业学校学什么专业比较好呢?首先,就是大家都认可的学前教育专业,该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可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像从事幼教行业,幼师、早教老师、幼儿园园长、教师、课程顾问、美食老师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随着国家对三胎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幼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其次,就是室内设计专业,该专业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 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毕业生可从事室内设计、施工图绘图、效果图绘图、装饰工程施工员、装饰工程预算、装饰工程监理、装修项目管理等工作。      

 接下来就是计算机专业,该专业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新意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其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系统各单位、交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部门、各类计算机专业化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公司、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亦或是研发类和测试类,例如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等,从事IT行业、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相关工作。 

 最后就是护理专业,该专业主要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基础医学、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等进行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康复保健等。毕业生可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可以到三甲医院或者是市级医院从事工作,整体工资也是比较可观的,此外,在医院也是有很多升职的机会的,通过考试,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同时也可以评职称等。

2021年职业学校十大吃香专业排行榜  

1: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2月23日,教育部介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明确2022年职业教育重点工作——聚焦两大任务,落实好“三个文件”,突破“五大重点”。针对寒假前社会反映强烈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超时段收费等突出问题,教育部等三部门统一部署,进行专项排查整治,下一步,教育部将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新的工作重点。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企业动态方面,网易有道、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等发布最新财报;正保远程教育布局体育 大力教育推出教师服务平台潭水源;北京多家早教机构关停……更多教育行业新鲜事,详见下文。

  职教 | 教育部:完善职教高考 实行普职分流非常必要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第三场教育新春系列发布会,介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

  力争让更多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全国职教大会后,职业本科教育“是什么”“怎么办”“办成什么样”成为职教战线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教育外部需求和内部需要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既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又是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就业和教育的需求,也是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2022年教育部把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中有进作为职业教育突破重点之一,将重点抓三件事。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指导意见,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办学体制,引导学校在内涵上下功夫,提升办学质量。二是科学设置。完善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专业设置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升级部分专科专业,试办职业本科教育。三是打造示范标杆。以部省合建方式“小切口”“大支持”,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打造标杆、提振信心、改变形象、趟出路子。

  “目前全国专升本的比例已达20%,下一步我们将力争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陈子季说。

  推动中职向“就业与升学并重”转变

  2022年教育部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

  陈子季认为,教育服务产业链全链条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没有哪个国家,没有中职就能发展好高职的。当前,中职教育主要存在办学定位不适配,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办学条件缺口大等问题。”陈子季说,针对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今年将着重抓四件事。

  一是调整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更是产业发展对人才层次高移的现实需要。

  二是优化布局。通过撤销、合并、转型、托管、土地置换、集团办学等措施,整合“空、小、散、弱”学校,优化中职教育的布局结构。

  三是落实达标。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现2023年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四是培育示范。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品牌专业,示范带动中职教育质量总体提升。用3到5年时间,建成1000所左右的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示范带动中职教育整体管理规范、质量合格,引导学生家长理性选择。

  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缓解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

  2022年教育部将完善“职教高考”的顶层设计,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考试招生是牵动职业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是优化类型定位、畅通学生升学通道的关键。自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山东、江苏、江西、四川、重庆、福建、安徽等地已经对“职教高考”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

  陈子季介绍,今年教育部将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完善“职教高考”的顶层设计,更好地发挥“指挥棒”作用,重点做好三件事:

  一是加强考试制度和标准建设,确保考试严谨有序、安全规范、公平公正。二是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结构比例和组织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三是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推动建立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改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非常必要

  发布会上,教育部回应记者提问,表示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非常必要。

  陈子季表示,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做法和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既可以满足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同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所以坚持“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但我们也注意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高质量、普及化的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陈子季表示,教育部将积极推动各地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健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等因素,一方面,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应用型人才发展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要把中职教育自身办好,提升自身的质量,在“普职融通”上下功夫。

  下一步,一是要提升中职办学条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双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

  二是要畅通升学渠道。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三是要优化办学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要按照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定位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职普融通”等多种发展路径。

  “总的来讲,就是要通过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陈子季说。

  如何确保2025年本科职业教育规模将不低于10%?教育部五大举措促职教发展

  发布会上,陈子季就“确保2025年本科职业教育的规模将不低于10%”和“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做出解答。

  据介绍,我国职业本科学校现有32所,在校生12.9万人,2021年招生4.1万人。陈子季表示,为确保“到2025年规模不低于10%”的发展目标,我们需要多措并举。加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要指导现有的32所职业本科学校加强基本办学条件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每年按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指导设置职业本科专业,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专业设置的指导和管理,严格把控专业设置所必需的办学条件,推动职业本科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提升。

  二是推动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的学校及其举办者持续加大投入和办学条件改进力度,进一步优化校内教育教学管理。同时,我们要支持一批国家优质高职专科学校,按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和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的规模。

  三是在2021年3所普通本科学校申请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按照《专业设置办法》申请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按照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育人模式开展人才培养。

  四是要加快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为优质高职专科学校开设职业本科教育专业提供法律依据,支持一批优质高职专科学校的骨干专业申请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五是要加快研制发布职业本科专业简介和专业教学标准,完善职业本科教学的标准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学校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的业务培训。

  双减 | 教育部: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新的工作重点

  2月25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将坚决查处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行为。下一步,教育部将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新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明确标准要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遏制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超时收费等违背公益属性的行为,确保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不打折扣。

  据介绍,针对寒假前社会反映强烈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超时段收费等突出问题,全国各地按照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统一部署,迅速行动、集中整治、立行立改,利用寒假前后一段时间基本完成了非学科类培训收费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各地认真落实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强化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通过明察暗访、问询核查等方式全面排查问题。细化价格标准,依法依规对恶意涨价行为进行界定。畅通监督渠道,拓展问题线索来源,迅速核查处置,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苗头阶段。

  截至2月15日,各地共排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8.48万个次,发现恶意涨价机构52个,相关违规问题已经整改,对相关机构进行了严肃处理,培训费恶意涨价部分已全部退还家长。

  在此前的整改工作中强调,对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培训机构,要坚决关停;对不落实培训预收费监管要求的,要严控资金流向,严防“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对人民群众反映特别强烈、影响比较恶劣的未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要坚决查处。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及时向社会通报整改情况,形成震慑,提升人民群众对“双减”工作的信心和获得感。

  全国寒假出动执法人员39.38万人次 “培训热”不再显现

  为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严防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泛滥,全国各地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全面开展线下排查,深入实施线上巡查专项行动,经各方努力,以往的寒假“培训热”不再显现,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得到有力整治,培训广告基本绝迹,校外培训线下街面清净,线上没有泛滥,总体态势平稳有序。

  据统计,截至2月20日,全国在寒假期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9.38万人次,查处了1.01万个证照不全的机构、918个证照齐全的学科类机构和4218个非学科类机构违规培训行为,并对1042人以“一对一”等方式违规开展培训行为进行了处理。共开展线上巡查15万轮次,查处了违规培训行为503起,通报违规机构两个。

  据了解,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治理,指导各地健全常态检查机制,加强校外培训执法力量建设,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培训,保持高压态势,形成震慑效应。

  截至2021年底学科类培训线下机构压减率91.45%

  2月23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1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情况。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在吹风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底,学科类培训线下与线上机构压减率分别为91.45%和87.07%,培训机构扩张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宋德民介绍,代表委员提出有关“减负”“校外培训治理”的建议提案多达数十件,全国人大将“推动治理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列为重点督办建议,涉及的14件建议中有11件由教育部主办。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严格广告治理、推进减负等建议,教育部将“双减”作为部党组和教育督导“双一号工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牵头建立19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督促各地成立专门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报请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密集出台32个配套文件,及时提供政策供给和操作指导,基本建立起“1+N”政策制度体系。

  三是及时处置暑期培训、隐形变异培训、“暴雷”“冒烟”机构、户外广告等突出问题,全面完成“营转非”“备改审”和出台政府指导价工作,大力推进校内提质减负。

  四是对全国31个省市进行调研指导,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线上培训日常巡查,务求工作实效。

  五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开展宣传工作,深入系统全面做好政策解读,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形成育人合力。

  宋德民表示,2021年8月,教育部就“推动治理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点督办建议召开座谈会,8位人大代表在线参加,12家部委共同汇报了工作进展。截止到2021年底,学科类培训线下与线上机构压减率分别为91.45%和87.07%。据第三方调查显示,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72.7%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专业 | 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新增和撤销本科专业名单

  教育部网站2月24日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劳动教育、美术教育等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了此次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的基本情况。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

  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审批专业188个(含145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43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8个,撤销专业点804个。

  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美术教育、科学史等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点,将列入相关高校2022年本科招生计划。

  据介绍,此次专业增、撤工作共涉及2765个专业布点,占目前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4.6%。支持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急需,设置了储能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密码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养老服务管理、预防医学、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等一批专业布点。

  关于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中的考虑,教育部表示,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文理、理工、医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

  为确保专业设置质量,教育部要求,高校增设专业应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同时,加强了线上评议环节,组织4300余名专家审读专业申报材料,对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高校根据评议意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配备,改进教学和实习实践条件等。

  在突出就业导向方面,教育部要求高校在申报增设专业时,要充分调研社会需求,以详实的人才需求调研数据作为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社会对新设专业的具体要求。

  高校 | 不得给高水平运动员单列推免名额 王希勤任清华校长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高校不得给高水平运动员单列推免名额或制定单独推免办法。

  《意见》指出,教育部门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规划主体,高校是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责任主体,在高水平运动员资格认定、学籍管理、学分认定、训练竞赛、离队伤退、奖励处罚、赛事要求等方面要加强管理,形成入校以后科学有效的管理闭环。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建立淘汰退出机制,确保公平公正。要尊重教育规律。落实科学规范管理要求,深入推进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改革,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探索构建全程育人机制,全面促进高水平运动员成才成长。

  《意见》明确,高水平运动员在校期间,按有关规定和学校要求编入各体育专项运动队,学籍应纳入所在学校学籍系统统一管理。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入学专业,除因学生身体原因不能适应专业学习外不得变更。高水平运动员基本学制与普通学生相同,在校修业年限不得超过本专业学校规定的最大年限。

  《意见》称,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课程”贯穿所有学年,“训练与竞赛课程”可替代体育课程必修与选修部分。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原则上应保持一致。

  在细化运动员的奖励与处罚管理方面,《意见》称,高校可根据学生训练情况和竞赛成绩,给予适当的伙食补助和精神、物质奖励。思想进步、学习优良、竞赛和训练成绩突出、符合学校推免生申请条件的高水平运动员,可按学校推免统一规定和办法申请推免资格。高校不得给高水平运动员单列推免名额或制定单独推免办法。

  《意见》称, 各地各有关高校要把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的重要途径,在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各有关高校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序列,畅通高校优秀运动员进入省队和国家队的通道。

  《意见》明确,要完善高水平运动队竞赛体系,以足球项目为先导,建立健全篮球、排球等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学校的全国及省级联赛制度。建立健全以竞赛成绩为基础的高水平运动队动态管理和退出补充机制,实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资格和竞赛成绩挂钩的末位淘汰制度,对未取得相应成绩的学校予以淘汰退出。

  邱勇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王希勤任清华大学校长

  2月2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清华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邱勇由清华大学校长转任党委书记,王希勤任清华大学校长(副部长级),陈旭不再担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职务。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小新,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梅君出席大会并讲话。

  监督 | 教育部公示100名全国首届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名单

  2月23日,教育部公示了全国首届校外培训社会监督人员拟聘任名单,共100名人员入选,每省3名或4名,公示期为2月22日至3月1日。

  今年1月底,教育部发布通知,为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校外培训治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各地出现的共性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监管,面向各地各行各业选聘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组建公众监督队伍参与校外培训治理。

  据悉,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第一期计划100名,后期视工作需要适当扩大监督队伍规模,主要从熟悉校外培训政策法规,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或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各界社会人士中优选聘请。原则上,同单位相同业务领域社会监督员选荐人数不超过2名。

  选荐的具体条件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热心教育事业,关注教育发展,热爱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工作,受聘时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身体状况能胜任监督员工作的可放宽至70周岁,且本人自愿应聘。

  各省市的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数量为3名或4名,分别来自教育理论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媒体等不同领域。其中,北京市共选荐4名,分别为朝阳区社会力量办学指导评价中心刘笑峰、北京教育研究科学院李曼、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林子尧、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娄雪。

  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的主要任务包括:深入调查了解校外培训治理的实际情况;及时反映校外培训治理中共性的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根据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开展全国性督查调研工作。

  据悉,公示确认后将为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颁发聘书,公布聘任决定,并就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履职和纪律等提出要求。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实行三年一期(第一届任期为2022年1月—2025年1月),一期一聘。实行年度考核及退出机制,对履职不力、违纪违法的监督员予以解聘,所在省份按照1:1的比例补选推荐,补选人员任期接续。

  通知 | 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检测视力 四部门部署新学期食品安全

  教育部等三部门: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

  为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规范校园视力检测和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康和权益,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开展学生近视等常见病监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要对相关检测机构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无资质的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学校开展学生视力监测等工作,应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展。《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近视防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从严查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通知》要求严控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质量。禁止向校园提供未获得相关资质的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采用质量认证手段推动近视防控工作,开展教室照明和读写台灯等健康照明产品、桌椅人体工效学产品、眼视光产品、学习用品、验光配镜服务等认证,提升近视防控产品质量和视觉健康服务水平。健全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次认证采信机制,广泛宣传获得认证的眼视光产品和服务。《通知》要求严格视力监测数据安全管理。监测组织部门、学校和检测机构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应用等全周期安全防护。不得私自对外泄露学生个人和视力等信息,不得与第三方共享用于商业用途,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通知》要求严格视力检测与相关服务督导检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协同配合,对检测人员资质、工作流程和方法、质量控制以及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提供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导,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机构,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四部门发文部署新学期食品安全工作:严把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关

  2月23日获悉,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公布了《关于统筹做好2022年春季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食堂严把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食品原料管理关,完善食品追溯体系。

  《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细化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统筹做好春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

  《通知》明确,要督促指导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食堂严把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食品原料管理关,完善食品追溯体系,查验留存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及消毒证明等,确保证物一致。

  《通知》提出,要落实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主体责任,加强对学校食堂或委托经营者的日常管理,落实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情况、加工制作场所环境和设施清洁消毒情况、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库存等重点检查厘清。开学前全面开展自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同时,《通知》督促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食堂严格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行为,加强对学校反食品浪费教育和管理的督促指导,做到烧熟煮透食品、生熟食品分开存放与加工、彻底清洗消毒餐饮具、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配送食品等,严控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的风险,保障学生饮食安全。

  此外,《通知》明确,严格执行学校周边不得设置售酒网点及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规定,严肃查处面向未成年人营销色情低俗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要督促限期整改到位。

  各地 | 北京发布民办在校生5%限令 江苏严管体育类校外培训

  北京发布民办在校生5%限令,民办教育“瘦身”提速

  日前,北京市政府印发《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今年北京要完成“公参民”学校治理等各项民办中小学治理任务,确保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在5%以内,各区控制在15%以内。

  这是去年国家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政策后,继湖南、江苏、四川、河南等地出台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在5%以内政策后,北京首次明确表态完成时间并公布民办校在校生比例数字。

  随着国家对“公参民”办学行为的规范,各地“公参民”学校迎来命运转折。近日,衡水第一中学更名为衡水泰华中学,与公办高中衡水中学全面脱钩,二者实现公私分离,独立管理、独立招生、独立教学,“衡水第一中学”成为历史。

  此外,《清单》还明确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校长教师区域交流轮岗、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按需轮岗,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展到全市所有区。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对于学前教育,《清单》要求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提升办园质量,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研究完善发放生育津贴等鼓励政策,出台政策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创建示范性托育机构50家。

  此外,《清单》要求持续深化“双减”工作,改进学校考评和学生考核机制,推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课后服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继续为有需求的小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一次性收费不得超3个月或60课时 江苏严管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

  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必须使用监管专户;同一培训时段内,教练员与学员比例控制在1:20之内;在许可核准的培训地点之外,不得擅自设立培训点……2月22日,记者从江苏省体育局官方网站获悉,江苏省体育局于2月21日印发了《江苏省青少年(幼儿)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准入审批、师资队伍、依法收费等方面进行规范。

  《管理办法》明确,办法所称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江苏省行政区域内面向学龄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开展体育类教育培训工作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培训机构。该《管理办法》从2022年3月15日起施行。

  在准入审批方面,《管理办法》指出,申办体育类校外培训的组织和个人须向属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属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符合举办条件的,向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颁发《体育类校外培训许可证》。举办游泳、滑雪(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潜水、攀岩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校外培训,其许可证上须标注该项内容。国家体育总局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如有新增内容和标准,校外培训机构须按照《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重新申请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

  针对师资队伍,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配备与培训项目和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师资队伍。聘任的教练员,应当熟悉体育项目特点和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本项目青少年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能够参照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的《青少年体育教学训练大纲》,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应持有《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工作类居留证件及国际通行的教学资格证等。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含教研人员)兼职。

  值得注意的是,在依法收费方面,根据《管理办法》, 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落实开办资金,并在指定银行开立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风险保证金专用账户,开办资金和风险保证金应符合属地主管部门规定。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必须使用监管专户,不得使用本机构其他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收取培训费用。同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在培训场所醒目位置设立收费公示牌,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文件、收费标准以及退费程序等相关内容,便于学员和家长了解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此外,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使用《体育类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收费时段与培训进度安排要协调一致,一次性收费(含充值、次卡等形式收费)不超过3个月或不超过60课时,并按规定开具发票;鼓励培训机构采取“先培训后收费”、“一课一消”等收费模式;对学员未完成授课的培训课程,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给予退费,合同没有约定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处理。属于培训机构违约造成的,培训机构还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为加强对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管理办法》强调,《体育类校外培训许可证》《营业执照》及批准证书应放置在培训场所的显著位置。举办者、培训场所、培训项目等应与准入许可内容相符。培训机构涉及多个点位的,要做到“一点一证”,在许可核准的培训地点之外,不得擅自设立培训点。同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严禁泄露学员个人信息。

  另外,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在培训场所的醒目位置长期公示教练员信息;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 30;同一培训时段内,教练员与学员比例控制在1:20之内,培训现场每名教练员所带学员不超过20人,超过20人应按比例增加教练员人数。特殊运动项目,可以按规定扩大教练员与学员比例。

  浙江将足球发展纳入政府考核,聚焦“三大球”水平提升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与浙江省政府签署《关于支持浙江省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6个方面、33项内容上加强合作。

  在推动竞技体育突破性发展方面,浙江将足球发展纳入政府考核内容,采取超常规举措,为“三大球”振兴作出浙江贡献。此外,将整合体育、教育和社会资源,聚焦“三大球”等集体球类和田径、游泳、水上等运动项目水平提升,为国家竞技体育提供优秀后备人才。

  此次合作将通过建立会商机制、推进机制和总结合作经验等扎实举措,有力促进双方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浙江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全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浙江案例与样板。

  财报 | 网易有道、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等发布最新财报

  2月24日,智能学习公司网易有道(NYSE:DAO)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财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剔除K9学科培训业务后,网易有道2021年Q4净收入达10.49亿元,同比增长22.6%。

  按细分市场来看,智能硬件的净收入增长较为强劲,第四季度达3.18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3.9%,主要归因于有道词典笔销量大幅增长的推动。

  四季度,网易有道的市场营销费用为4.20亿元,上年同期为5.11亿元。受业务营收增长和市场营销费用大幅下降影响,第四季度,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网易有道净利润0.31亿元,首次实现季度盈利,持续经营业务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达1.42亿元。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网易有道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额为 15.77 亿元。

  新东方2022财年上半年营收19.67亿美元,净亏损8.76亿美元

  2月22日,新东方公布到2021年11月30日为止的六个月财务数据报告。报告期内,新东方实现营收为19.6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8.74亿美元;净亏损为8.76亿美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29亿美元。根据财务数据,新东方当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10.27亿美元。

  新东方就业绩数据进行说明,全国范围内所有学习中心现已停止向幼儿园到九年级的学生提供学科培训服务,该项业务终止对于新东方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六个月内的营收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新东方称,因关闭学习中心终止租赁协议和裁员,使得经营成本和费用有所增加。

  新东方表示,公司已将重点转向与K9学科类培训服务无关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如备考课程、成人语言培训、教学资料,并将基于过去积累的品牌知名度、教育资源以及经营经验持续探索其他商业机会。公司管理团队将继续共同努力,重塑公司业务运营,寻求新的增长点。

  好未来2022财年Q3营收10.21亿美元,同比下降8.8%

  2月21日,好未来发布未经审计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日期截至2021年11月30日。2022财年Q3,好未来净收入10.21亿美元,同比下降8.8%;毛利为5.01亿美元,同比下降16.9%;净亏损为9937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扩大127.9%。

  运营亏损为1.0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27亿美元。费用方面,好未来的运营成本和费用为11.39亿美元,同比下降9.3%。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74亿美元,同比下降35%;一般和行政费用为3亿美元,同比增长5.7%;无形资产和商誉减值损失为462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3570万美元。

  另外,2022财年前三季度,好未来净收入38.5亿美元,同比增长22.9%;毛利为18.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净亏损为10.28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净利润5300万美元。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好未来总资产为66.7亿美元。其中,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为28.37亿美元,相较之下上年同期为59.38亿美元。负债总额为25.51亿美元。

  好未来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已于2021年12月停止K9学科类校外培训业务,预计将对后期收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在截至2021年2月28日的财年中,来自K9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收入占公司当年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因此,截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的财务业绩将不代表公司未来的业绩。

  好未来表示,公司将继续运营和发展除K9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以外的业务,并将探索其他机会以提供符合相关规定的学习解决方案。

  2021年11月13日,好未来创始人、CEO张邦鑫发布内部信披露转型方向,他在内部信中着重提及素质教育、To B以及海外业务的布局,此外还将探索内容出版及托管服务业务。

  素质教育领域,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都将全面转型素质教育,旗下少儿英语品牌“励步英语”也已完成品牌升级,更名为“励步”,主推戏剧、口才、美育、益智等素质教育产品。

  To B业务方面,好未来于2021年12月21日正式官宣推出新品牌“美校”,定位于为教育行业提供完整的直播、教研、AI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直播云、教研云、智学云三大核心业务。

  对于海外业务,张邦鑫在内部信中表示,“将以极大的耐心推进海外业务。”自数年开启国际化进程以来,好未来已先后在美国、英国、新加坡设立海外分校。

  高途2021年Q3净亏损10.45亿元,转型后预计Q4实现盈利

  高途(NYSE:GOTU)发布未经审计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2021年Q3,高途净收入11.15亿元,同比下降43.3%;毛利为4亿元,毛利率由2020年同期的74.4%下降至35.9%;净亏损10.45亿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扩大12%。

  高途表示,公司已于2021年底停止提供K9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并于2022年2月底前停止高中课外学科辅导服务。

  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高途根据新规积极、果断、迅速地进行业务和组织结构调整。公司将利用过去在K12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中积累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将发展重点转向成人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和智能数字产品。

  具体到Q3营收组成上,2021年Q3,来自K12在线课程的收入为9.93亿元,同比下降43.5%;来自外语、成人等及其他服务课程的收入为1.22亿元,同比下降41.7%。

  2021年前三季度,高途净收入为52.88亿元,同比增长7.6%;现金收入为41.78亿元,2020年同期为58.62亿元;净亏损33.9亿元,2020年同期为7.66亿元。

  截至2021年9月30日,高途总资产为52.28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及短期投资合计34.54亿元。负债总额为26.6亿元,递延收入为13.6亿元。

  高途CFO沈楠表示,公司已于2021年第三季度末前基本完成了相关员工遣散成本、暑期退费、以及租赁违约成本等各项费用的支付。

  沈楠表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理财投资足以支持其目前的经营规模和新业务探索。“我们预计于 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和正向经营现金流。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实现健康和可持续的增长。”

  转型 | 正保远程教育布局体育 大力教育推出教师服务平台潭水源

  正保远程教育布局体育,签约多名运动员

  正保教育跑步俱乐部日前在云南昆明举行签约仪式,签约4名教练员、7名运动员,长跑名将、马拉松国家队教练张国伟出任俱乐部总教练。

  正保体育公司总经理何平表示,此次签约标志着正保远程教育“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多领域协同发展战略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

  据悉,正保教育跑步俱乐部致力于塑造“教育+体育”相融合的顶尖职业运动员培养体系,以打造中国一流职业化队伍为目标,不断吸纳跑步人才。目前,俱乐部已拥有顾荣朝、李鸿浩、杨博文等19名自主培养运动员。

  大力教育推出教师服务平台“潭水源”

  日前,大力教育推出教育服务平台“潭水源”,致力于协同多方共建教学教研资源,助推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服务教师的专业成长。

  据悉,“潭水源”平台通过研修课程、培训学习、教学素材、专家引领等多元服务,系统帮助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知识分享交流,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已上线同名App。

  截至目前,字节跳动正在教育辅助工具、家长社区、教师社区、成人职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探索。相关业务也已进入出清阶段,“GOGOKID”、“你拍一”和“清北小班”和“汤圆英语”都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停运公告。

  机构 | 专升本培训品牌筑学教育获融资 北京多家早教机构关停

  专升本考试教育培训品牌“筑学教育”获千万元Pre-A轮融资

  统招专升本考试教育培训品牌“筑学教育”获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霍恩基金。此轮融资将用于复制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投入教学产品研发。

  资料显示,广州筑学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筑学教育”)是一家专注于全国统招专升本考试培训的教育品牌,目前生源已覆盖广东省内近百所高校,在广东各地级市拥有30余家线下分支校区。

  其商业模式是线上线下结合的OMO模式,将线下面授课、集训营等培训方式与线上直播课、“筑学在线”APP等教学方式相结合。

  培训成果方面,筑学教育2021年产出广东省统招专升本超1/3科目类别考试状元,录取率高达85%。市场规划方面,筑学教育将进一步生根广东市场,占据主导性市场份额。

  北京多家早教机构关停 引发了大批家长维权

  春节期间,PlayABC早教机构、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等多家连锁儿童机构相继关停。由此,引发了大批家长维权。

  最近,位于北京合生汇3层的PlayABC早教机构已经关门停业,但门前依然聚集着许多维权的学员家长。

  2月7日,PlayABC早教机构所属公司北京翰渊天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致学员家长书》称,“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随着病毒的变异加之管控措施的变化,导致我们中心的经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公司一直只有成本支出但收入寥寥,已经无力承担日常经营必须支出的房租、人员开支等支出……随着政策对我们培训行业的调整,整个市场也随之发生变化,苦撑了两年的我们,目前已无力承担中心的消防改造等各类费用,加之商场物业也书面向我们发出了不再续租通知,导致我们的经营只能提前停止,我们不得不十分惭愧的做出了北京合生汇成长中心将于2022年2月1日起暂停所有业务的决定。”

  然而,家长们反映,PlayABC早教机构新年之前还在进行促销,结果导致一些家长缴纳了上万元学费,结果孩子一节课没上机构却关停了。据了解,PlayABC早教机构涉及家长超过400人,未耗课金额达到410多万元。

  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的关停则更加令家长气愤。2月17日晚,双井富力广场纽约国际早教客服通知学员家长“暂时闭店”,理由竟是“由于线路老化,电路检修,从2月18日开始不对外开放。”

  同样闭店的还有天通苑华联店。该店给家长们发送的停课通知显示“因防疫和消防检查不合格,暂时无法复课,具体复课时间另行通知”。据称,该店涉及到的预付款家庭约有400个,每个家庭受损金额多在1万至2万元。如此算下来,总金额已高达400万至800万元。

  与PlayABC早教机构如出一辙的是,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这两家店春节前也搞起了大力度促销,2022元可以购买12节课,3033元可以购买24节课。

  不可否认,由于疫情及政策的影响,线下教培机构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各类学科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乃至早幼教培训机构关停已经屡见不鲜。虽然政府部门出台了预收费的相关政策,但一些培训机构显然并未将所收学费纳入指定的账户之中。

  同样,随着关停教培机构数量持续增加,学员的善后工作也形成了套路,即由其它教培机构进行“转学承接”。目前,PlayABC早教机构、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都委托其他机构承接消费者,消化课时。

  不过,对于其它机构的“转学承接”,学员家长们似乎并不买账。一位PlayABC早教机构的学员家长表示,转课机构们都是一些小机构,而且5节体验课折算后高达1000多元。明明二三十元的体验课,兑换时的价格竟然翻了数十倍。

  一位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的学员家长则认为,12节课没上却需要转到三四个其他培训班消化,每个承接机构只能上三四节课,相当于不同机构的试听课,是一种变相的会员拉新。

  如今,新冠疫情再次出现反复,疫情防控措施势必将更加严格,那些存留的线下教培机构仍将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PlayABC早教机构、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门店的关停,尽管存在跑路的嫌疑,但也是一种难以为继的无奈。

  其实,教育主管部门原本就计划压减各类校外培训机构,PlayABC早教机构等的关停算是顺应了政策的形势。同时,也给那些已经报了班,或者计划报班的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职业技术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