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特征的孩子都有哪些变化和特点?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从10岁开始,孩子就开始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成长和心理的变化,各种叛逆和不服气也随之而来。这个时期和父母的关系更趋于紧张,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也受到影响,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特点,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深思。

孩子进入青春期有哪些特征?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趋于完善,他们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他们时常思考自身的优缺点,过于自恋,也为自己的不完美而过多得伤神。自我是孩子青春期最为明显的标志,也正是因为自我,孩子们听不进家长、老师的话,特别喜欢对着干,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

2、以成人”标榜自己,独立性强。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别人的肯定和认可特别在意,希望用自我的独立性摆脱父母的约束和限制,去做自己从没做过的事情,从而成功进而得到肯定的赞美。当孩子叛逆时,听不进家长的劝阻,父母往往又气又急,通过暴力或冷暴力的方式进行处理,只能将孩子更为叛逆助推

3、情感丰富,变化明显

孩子们开始多愁善感且喜怒无常,往往一句话的功夫成了另外一个人,说变就变。感情的复杂和细腻,是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即使没有什么事情,也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多变。这个时候,需要家长更多地给与宽容和包容,能够跟孩子一起面对各种情绪和问题,疏导孩子的心结,对孩子的做法进行肯定和支持

同龄人成为孩子们最为重要的知心伙伴,更多的时候不会跟父母沟通,而是选择自己的好朋友,知心同学。这种社会性的交往,成为友谊的建立的基础,虽然可能友谊不够牢固,但这种交往的行为,成为孩子间极为看重的一点。

5、重新定义与成人世界的关系

孩子的自我情绪和认知在青春期得到的变化。他们不再服从家长、老师的安排,希望有自己的权利和能力去做决定,更会通过顶嘴、反抗来表现自己,彰显自己的权利;同时,这个阶段开始了性意识的萌动,甚至对异性有了更多的兴趣进行了解和探讨,过于在意自己在异性心中的地位和关注度。

对于孩子来说,青春期也是一个懵懂的时期,有着过多的新鲜体验,人生的成功和失败从这一刻有了一定的深意。这个时期,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期,更是充满矛盾的阶段。随着父母和孩子关系的变化,孩子的心理特征我们了解了,那如何做、什么样的沟通技巧才能处理好孩子们敏感、脆弱的心灵呢?

1、了解孩子的青春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和孩子的表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身体发育也越来越趋于低龄化,特别是青春期的阶段,从以前的12岁提早到现在的10岁,已经有不少孩子开始进入了青春期初期。父母的爱应该从照顾转变为尊重和理解

尊重孩子是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最应该重视和做到的。孩子在长大,思想也在向成熟转变,朋友式的相处模式成为最好的模式,而等的尊重,则是朋友间最为可贵和正确的相处模式。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更多的时候不是批评,而是在同一高度进行开导或者沟通,更朋友”。

3、更主动更平等地交心

青春期阶段,孩子很多行为只是为了取得关注,所以,即便再忙,也希望家长能陪一陪孩子,哪怕只是欣赏他们幼稚的理论和炫耀。能够就着自己和孩子谈一谈心,更多的是从孩子关注的内容谈心、聊天,和他们讲述当年的我们又是多么地幼稚、而他们的困惑又是什么?

不管什么情况下,放平心态,对孩子的话好好倾听,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更是对孩子内心的了解。认真倾听的父母也最容易赢得孩子的认可和尊重,少说、多做、多倾听,当听到特别正确的观点、事情、行为,多表扬,少评判,都是和孩子好好相处的办法之一。

孩子进入青春期,更多的是身心的成长,也是不可避免的阶段。父母能够通过对青春期的各种了解来开导、引导孩子情绪稳定;通过倾听、尊重来关注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判,正确看待那个自己都很难控制自己的青春期变化;在更多的沟通中成为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的依赖,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一定能顺利帮孩子度过这个难捱”的阶段。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使很多家长不得其解,明明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孩子突然就“叛逆”起来了。下面我们围绕青春期心理来分析青春期主要的心理矛盾,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我们就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就有章可循。
  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
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十种: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引导孩子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需要教育孩子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父母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家长老师和孩子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一方面要肯定孩子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风云、计算机、市场动态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孩子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八,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九,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化解这一矛盾,要求善于启发诱导,使孩子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中心兴趣。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十,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家长和老师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华萃教育陕西分部:西安市北关正街天宝安远国际1401室

提交问题后,80%的提问可以在15分钟内,100%的题目可以在24小时内获得专业医生回复

每周三下午,邀请广州市三甲医院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在线一小时免费解答网友疑问

已解答网友超过1千万个问题,并有多个医生对同个问题进行不同解答,提供多个解决方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春期生理变化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