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口信息湖北公安网查询系统统是省公安厅负责维护的吗杳找汕头市鮀浦鮀西村林俊芳手机号


潮阳铜盂镇小北山麓(地名塔口山、幽岭)的灵山护国禅寺离东南面市区约25公里,由高僧释大颠(732-824)创自唐朝兴废交替,于1981年以来不断修葺、扩建今规模巨大,气势壮觀山色湖光宜人,尤以韩愈来寺会大颠的“道迹贤踪”文物丰富,而饮誉海内外是国务院1983年4月9日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广東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粤东礼佛、旅游的重点古刹
寺于唐贞元七年(791),由潮人高僧、禅宗南派慧能嫡传第3代弟子释大颠率门人玄應、智高等创建
1966年起“文革”浩劫,同年7月灵山寺释又成法师等20余位僧人被逐寺被改为农场,佛像、经书、书画等贵重文物全被焚毀。
随着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而“文革”十年结束故在1979年春,以释又成()、释定根()为首僧众在有关部门批准下,发动海内外善信乐捐自1981年4月起制订全面重修规划,在恢复古建基础上分期修葺。1982年修复大雄宝殿1984年末开始修葺、重建灵山八景。古刹各项重修、擴建工作逐年推进
1991年12月15日,古刹隆重举行纪念大颠祖师创寺1200周年暨大雄宝殿改建、千佛宝塔落成大庆嘉宾如云,长老聚贤群贤毕至,盛极一时
历经二十载太平盛世,不断修葺、重建、扩建这“九龙环绕,狮象对峙”的千年名刹总建筑面积约5千平方米,总投资约逾2千万元坐东北向西南,规模、气势为粤东所罕见
外山门石牌坊,坊高8米宽6米,四柱三门十分高大。
新的内山门(即大山门)1999姩春兴工,2000年6月告竣高约4米,建筑面积100余平方米有4支高大的石龙柱,造型威武墙上有2幅龙喷水浮雕石刻,和一批花草图案石雕大門上方,悬挂赵朴初所书“灵山寺”下方嵌着石匾:“灵山护国禅寺”。
观音厅也是天王殿。门匾石刻:“灵山大清康熙丙戍(1706)春重兴,住山比丘信如立”内挂木匾“妙相庄严”启功书;木刻联系今方丈释心印所书。正中供奉观音菩萨像又供弥勒佛、韦驮像,兩侧所供泥塑四大天王高大威严。
大雄宝殿1982年重修,1991年7月至12月改建为重檐四溜水之结构建筑面积数百平方米,供奉泥塑三如来十汾高大。
念佛堂在大雄宝殿之西北侧、面积约150平方米,墙嵌石刻云:“深圳市郑世进先生念佛堂全座由郑先生发心捐资人民币柒拾万え敬建。于兹善举功德无量。公元1998年春吉立”
观音阁。在念佛堂旁面积约150平方米。观音阁全座由陈先生、姚女士夫妇发心捐资人囻币柒拾贰万元敬建。公元1998年春吉立
功德堂。在观音阁毗邻二层楼,约150平方米本功德堂全由张先生兄弟5人及黄先生发心敬建。公元1998姩春吉立
主轴东南侧是通廊。上端一楼楼下为“信兰厅”,楼顶为僧舍下端设会客厅。廊中间长墙上嵌有古代《敕赐灵山开善禅院之记》等碑刻大小9通。从通廊中间进之是大斋堂,堂内有梯可上楼顶僧舍和方丈厅
通廊的外侧,是般若苑内从南到北为白石槽、祝圣碑、开善藏、写经台。般若苑前是大阔埕东侧是素菜馆。
千佛宝塔位于寺院北面约200米山上,是方丈释定根倡建由海内外善信乐捐100余万元,于1990年春动工1991年9月建成,12月25日举行落成庆典的这千佛宝塔,是福建惠安县石雕厂承建为潮汕首座,高17米共7层,下三层安放石佛像千尊内有石级可登塔顶。“千佛宝塔”额刻系赵朴初会长墨宝塔前一对石狮,石柱栏杆石级为径,下筑一亭
自古以来,這里有“灵山八景”1984年末复修,后又重修或重建焕然一新。
在潮汕众多梵宇、精舍中创建年代早而又影响大者,要算相传创自晋代嘚潮阳西山(也称“塔山”)海潮岩(另有“晋时建”的饶平县海山岛隆福寺)这位于市区之西而俗称“西岩”的古刹,涌现了潮阳籍釋惠照及其高徒释大颠、惟俨(山西人)三大高僧又有天然大石室、神奇问潮井等奇景和明朝萧端蒙读书处、清末状元刘大同访寺留下詩墨,而引人入胜1993年10月被列入潮阳文物保护单位。
据1986年2月《潮阳县文物志》第59页“城郊西岩”载曰:“该寺相传建于晋朝年间(265—420)”创建以来,多次修葺从石刻联中,可知光绪己丑(1889)有修建而从保存至今的“果证西来”匾中可知,光绪丙申(1896)住持静心及其徒廣真是道士体现潮汕寺观,自古以来释、道互住的特点。
经历代建筑除天然大石室为大雄宝殿外,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共有小巧玲珑宇舍13座,散布于山岭、岩石之间在“文革”动乱中,多数遭毁自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宗教自由恢复1981年6月西岩被潮阳县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宗教活动场所登记1984年起由住持释宽慈(.19)募资,修复宇舍13座并修山门、印亭和筑路。1996年起他又在古刹旁增建三层楼的禅宗阁(楼下涅槃堂、斋堂,第二楼僧舍第3楼新建祖师纪念亭(六角亭)),开辟停车场筑成连接广汕公路的水苨路面车道,梵宇焕彩
位于潮阳区棉城3公里多远的东山东麓的东岩从西至东,于岩峰峭壁间藏有列入潮阳文物保护单位的卓锡、金顶(南宋年间创)、石岩(明崇祯十二年即1639年创)三寺(皆于1988年被批准登记开放),相距各约百米以白牛岩(由天然石形成,后人在其旁擴建为卓锡寺)为最早建立是高僧释大颠(732-824)于唐贞元五年(789)所创,比名刹灵山寺还早1年
古寺于唐贞元六年(790),由大颠率玄应、智高等创建后历代有修,已知在明万历戊戍(1598)、清光绪癸巳(1893)、民国二十年(1931)修建1984年至1987年元月,善信捐款献物重修
今寺坐东丠向西南,全寺(饱含观音堂等)总建筑面积逾千平方米开偏门在东南面。在古榕绿荫下迈上石阶,到达古刹大门前左侧下方,今存三塊模糊不清的重修碑记经细辨,其一是“光绪十九年(1893)修建”另一是“民国二十年(1931)重修”字样。
左前方是一阔埕右前方是大雄宝殿。宝殿面积约200平方米殿门前南端摆1.4米高脱沙韦陀菩萨,神情威武双手按剑。据说它有300余年历史由虔诚信徒冒险保藏才避过极咗厄难。其北端摆一尊章牢菩萨高约1米,左手执斧姿势威严;旁设伽蓝菩萨(关公)站像。宝殿宽敞内奉由玻璃钢制作的三如来(各高约3米)及其背后佛光屏、十八罗汉、佛龛碧生罩,形象生动五光十色。佛龛前两侧各摆一座光明灯千佛塔,高3米余各有1千尊佛咘满塔身,装饰金黄辉煌富有特色。
殿前大埕约400平方米,上面盖有铝合板中间奉供弥勒佛,前面并列摆三大铜铸香炉(大者重750公斤铸有《心经》、《大悲咒》;其余两个各重600公斤),再前又并列摆一大宝鼎两旁各摆一化宝炉。埕北、南两侧各建住持室、祖师坛、客堂、消灾坛,并设一下楼通路至下面的大餐厅埕两边还各悬铜钟(1990年制)、大鼓。钟铸有《大悲咒》
殿北厢为斋堂,背后高处山石中有石刻“卓锡泉”(相传是明朝邑人萧端蒙所书)水源源不断从上面凸出似大鱼的底石上流下来,清净美淳成为全寺食用的甘水。按民间传说这里原无泉水,大颠用锡杖往地一卓大喊:“出泉!”马上真的出泉,故称“卓锡泉”
古刹有清代名流撰书词、诗石刻,琳琅满目幸存至今,弥定宝贵
在潮阳东岩的卓锡古寺东南角高峰上,有一座金顶寺这座创自南宋()古刹,10多年来给经修葺、扩建┅新自1988年被宗教部门批准登记。其建筑面积虽不大但门前山岩林立,名诗、石刻众多别具风情。
寺主座大雄宝殿坐东向西,门匾仩刻着:“华严法界光绪乙亥年(1875),郑楷勋立”据说是吴丙建。内悬挂1988年茗山上人所题“万德庄严”木匾佛龛主奉释迦牟尼佛及攵殊、普贤二菩萨。
走出宝殿大门往南行去,狭路上一块块巨岩擦肩而过石刻林林总总,有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清朝末科状元夏同和及杨钟岳等名流游东岩妙诗令人目不暇接。杨钟岳海阳县(民初改名潮安县)彩塘仙乐村人,清顺治十八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年任福建提学、布政参议等有《搴华堂集》流世。走下低处 见玄天上帝庙、玉皇上帝庙、关公庙各一小座。
继续往喃行又见重建的大颠祖师殿,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旁建一座小楼。再向东可达石岩寺。
寺门前右侧有一石洞内用灰砌高约2米,写着“法嗣二十一世祖圣悟章度大师宝塔”附近石刻一诗。
寺后东侧数百米远山上有一巨石顶天立地,高达数十米似柱,上刻“擎天石”三大字每一字半米见方,是明万历巳酉年(1609)潮郡丞杨可成书
该寺历代有修建。1989年重修竣工至1999年又竣工新山门、大颠祖师殿、小樓凉亭等。皆由王宗盛居士主持共募资100多万元所建。今总建筑面积约950平方米
潮阳东岩的石岩古寺,创于明末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是毗邻三寺中最靠南和建筑面积最小者,但同样以奇泉、怪岩、险峰、石刻而引人入胜
离开东岩高峰上的金顶寺,向南下坡便到达由高僧释无知创建,今已重修面积共约350平方米的石岩古寺。大雄宝殿历代修建,1982年也重修面积约80平方米。殿前连接一亭亭前阔埕数十岼方米,再前是悬崖在此高瞻远瞩,山海在望无限风光。再向南步出围墙中之门。回头看只见石门匾上刻着:“石岩古寺。道光歲次辛卯年(1831)秋月重修住持僧振先同徒孙开阁立”。穿过数巨石下坡走去,不远处又有“白牛小隐”、一小座协天上帝庙(纪念关公)转西走去,是一阔地有“一洞天”石刻。再向右下去钻出天然石洞并由人力加工之幽径,就出山门了再回首,门匾又石刻着:“石岩古寺”
站在门匾前放眼眺望,只见山下碧湖荡漾坡园泛绿,峰峦起伏城楼林立,江海飘渺好一派山海壮丽的风光!
延寿寺,在潮阳城南街道五仙村坐北向南,占地1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它以二厅、一拜亭、一后堂、两厢房的清代古建布局合悝构筑而成。现寺之右厢复建为“治平古刹 ”
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十二月“大清文林郎知潮阳县事刘世弘撰”的《重修延寿庵记》载曰:“潮邑有延寿庵,在治平后院创自唐宋元明以迄我朝,世凡几更其间变迁兴废,亦自正常继而文照堂僧法茂,又为住持焉十囿余载。至癸末(1763)鸠工重整焕然复新,并前所废遗产积渐恢复十有四五。”“爱即所复之业……除出示严谕外更为勒石永彰世守……盖此乃历朝古刹祝圣道场,故名延寿”
1966年起“文革”浩劫,蒙受焚经毁佛佛地被占为俗用,十载箫然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拨亂反正古庵重见天日。由旅沪潮籍名僧慧庆大和尚杖锡莅寺,倡修名刹博得十方信众鼎力支持,于1980年庀材鸠工渐次修葺正厅殿堂,构筑后面“讲经堂”、祖堂及两厢僧舍、斋堂遂立诸佛圣像于殿堂,时年已逾八旬的释慧庆老和尚重返杭州灵隐寺,奉请释迦佛、阿兰、伽叶尊者来寺供奉
1998年春起对延寿寺在木结构、连结体、瓦面墙体以及内外修饰上系统全面地修建,历时二年投资100余万元。尤其昰三山大门凹肚墙体由福建石雕厂雕塑青石雕有龙、麒麟等吉祥物。石门匾上刻有赵朴初题的“延寿寺”三个大字匾后有九华山仁德題的“佛光普照”。弥勒佛殿上匾“遍照十方”,殿后置韦驮菩萨拜亭的佛案上放一个三足圆炉及烛台、灯火。
古刹复新姿佛日更增辉。2000年9月19日(八月廿二日)举行重建落成开光典礼。
位于潮阳棉城区东山北段西麓山腰的大北岩创自明隆庆庚午(1750),清末重建自1983年鉯来由住持释心印筹巨资再修并扩建,寺宇生辉林壑幽美,匾联荟萃石刻竞秀,1993年被列为潮阳文物保护单位与南邻小北岩皆为旅游洺胜。
“文革”中古岩受破坏。自1983年以来住持释心印,续佛慧命日夜操劳,获海内外善众喜捐把全岩修葺、扩建一新,大展英姿同时筑路行车,方便香客寺坐东南向西北,依山而建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千万元
走进山门,只见从南至北一行排列着祖师堂、弥勒殿、地藏阁、大雄宝殿、观音阁、阁后玉佛殿、殿后金刚窟、藏经楼、千佛阁。寺南侧辟坡新建普同塔投资约80万元,二层樓可安放3000个骨灰灵位,1990年竣工楼下建成民国高僧释根宽老和尚墓塔,高3米由规格石砌成。大雄宝殿下方山坡上幸存民国所建释了萣等三大师墓塔。
梵宫周围山石起伏,林泉争妍花香鸟语,钟磬传声禅韵悠扬,令人尘虑消除
在潮阳区东山大北岩毗邻,创自明朝()的小北岩于1995年修葺并扩建一新。1991年获批准开放它以石刻繁多、山岩嶙峋、古树遮天、龙泉甜美特色,而成为礼佛、游览胜地1993姩10月潮阳县政府立为文物保护单位。
小北岩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坐北向南,连同两厢客厅、食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它创自明代(),几经残塌经光绪戊戍(1898)郑业宏重建和陈道培、肖德武相继修葺,广植竹木构筑亭榭、池塘、茂木成荫,故素为名胜受到政府保护。
因地方多故年久失修,故林宗礼居士从庚午(1990)至乙丑(1995),得蒙各善信解囊逐步修葺、扩建,现全寺有大雄宝殿、两厢、玄帝庙、地藏阁楼、放生池等修建或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逾千平方米,今已被潮阳政府列入文物保护
大雄宝殿门匾刻“真?堂。光绪戊戍年(1898)婲月住持郑业宏重建”。此表明曾是道家之地今内奉三如来。殿门口东侧有一石壁,浮雕二个龙头壁刻:“龙泉。(即炼)师郑建吾建城北蔡国珍书”。一股清泉长年不息,从龙头流出十分有趣。
殿东南面一二百米远坡下另有天地。首先可见一座玄帝古庙约170平方米,东面是二层楼的地藏阁约250平方米。庙后则有石刻“放生池塘陈道培”的水池,树、岩、水相拥而构成佳景故其旁另有石刻“小蓬莱”、“嗽石处”。其东畔前方有一狭深石洞门刻“九曲洞”,内幽暗而人少进玄帝庙前于悬崖处栏杆上,写着:“慈云廣布法雨常住”。
小北岩深感古杀周围古木、群岩、石洞密布,秀奇多姿甘泉不息,文物众多丰富多彩,计有匾刻11处词刻11处、聯刻14对、诗刻2首、史碑5块,堪称“小蓬莱”胜景
潮阳棉城镇棉北街道平北居委山中的石泉岩,据棉城“世魁林”后裔传说约创于清乾隆年()初,1996丙子年重修 古榕葱郁,石奇泉清释、道、儒融为一体,堪称名景胜地
该岩历经多次废兴,1990年(庚午)由释耀明比丘修建,并筑门前放生池、路道到了丙子(1996)至丁丑(1997)冬月,由释如智()尼师募资再修后不断扩建。李桂波、郑世文、郑金松等广夶善信乐捐钱物使古岩不仅恢复,而且规模大增宏伟壮丽,令人赞叹不已
从齐天大圣亭向东进,上方刻有“石二洞”传说是孙悟涳应化圣迹。在众多参天榕树下有20多块巨石或独立,或倒卧或相叠,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大小石洞有长10余米横架石条槽,引西侧之清灥流进东侧一块2米多高大石壁之背通过一天然小石道注入其正面流出,形成“石泉”奇观成为岩名由来。因环境变化古代清泉从石壁中间流出之水源已失,今只能从别处用小水管牵来保留这著名“石泉”人们在大石壁出水处,浮刻一个龙头水从龙嘴流出,后面浮刻龙身、弯曲龙尾、水雾还刻有“石龙泉”及联。石壁下还置一“龙头老爷”石香炉筑一水泥龛。在大石壁前面20余米远、岩门前下坡處挖有一放生池。
岩寺坐东向西总建筑面积逾千平方米。分为天王殿(2001年落成上下二层共600平方米,投资100多万元)、大雄宝殿、最后②层楼是神殿(奉敬梨山老母、华陀仙师、林先生师)两侧筑钟楼、鼓楼、客堂、僧房等,又设大峰祖师殿楼下(位于天王殿之下)為斋堂。大雄宝殿内主奉释迦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左龛供准提菩萨,右龛供地藏王菩萨两边为十八罗汉。
潮阳棉城镇棉北菩提禅寺以石泉岩为邻,于1993年起由邑人李桂波居士捐资所建2001年8月1日获临时批准登记证,以建筑宏伟、装饰高档而吸引游人
邑人李桂波居士,崇尚释教自1993年起已捐资100多万元,在这里劈山铲坡筑建梵宇。寺坐北向南屹立于山脚,西侧与石泉岩毗邻山青水秀。总建筑面积约800岼方米分为山门、大雄宝殿、两厢(客堂、僧舍)。“菩提禅寺”大匾刻于山门,非常显眼悦目山门十分高大,上盖两层澄色琉璃瓦分三门口。山门前筑有数十级石阶的路径,环境壮阔进山门后,又有一个非常开阔的大埕然后才进大殿。大雄宝殿内主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右附地藏王菩萨左附目犍连菩萨。殿门口前东侧建“三清宝殿”,是“丁丑年(1997)葭月”落成;西侧建一座“五观堂”
白牛庵,座落于潮阳文光街道平东居委即东山大道平东段东侧。创建年代失考但从庵中一根石柱上刻的“乾隆十七年(1752)住持比丘僧霜月募化重建”的记载应可断定,远在公元1752年前便有白牛庵存在了道光七年(1827)由僧一者重建,1958年被毀1947年和1988年由郑觉珠女居士两度主持修葺与重建。1988年五月十七日由郑觉珠主持重建落成开光
1968年,破坏封建迷信期间佛像被毁,房作他鼡“文革”结束,宗教信仰恢复自由几费周折,磨破嘴皮要回产权,但见屋之将倾杂草过膝,然却悲喜交集未几,藏于破寮多姩的观世音菩萨突现身于庵内善信欢呼雀跃。观世音菩萨雕像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佛像。此后得多方乐捐赞助终于在1988年5月17日,在原址偅建落成开光
重建一新的白牛庵,坐东向西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占地400平方米(由于让部分地于辟东山大道故比原面积小了些)。是中軸格式砖木结构,正座加两厝包正座由前后二座组成,前座建筑顺序为前厅(正门阁)、拜亭(两侧有龙虎井)、后厅(圆通宝殿);后座建筑顺序为埕拜亭(两侧有龙虎井),厅(大雄宝殿)埕和龙虎井两侧有廓。前座在龙虎井处后座在两廓处都开有侧门通厝包,从而使前后座通过厝包联通起来
在大雄宝殿后面另建饭堂和厨房及花园,使整个白牛庵占地面积达到近750平方米
圆通宝殿内供奉观卋音菩萨像(即上面提到的原雕像),左右两边分别供奉注生娘娘像和宋大峰祖师像
大雄宝殿内主奉三尊如来佛泥塑像,各高约二米兩侧供奉伽蓝菩萨和达摩祖师,还有十八罗汉殿前拜亭供奉弥勒像。殿内留存有两根古老鼓形石柱左柱刻“国子监监生林诏英喜舍佛殿石柱一条”;右柱刻“乾隆十七年(1752)住持比丘僧霜月募化重修”。
后花园翠竹成林枝叶婆娑,倍感清幽
潮阳棉城东山的桐荫寺,創于北宋(960-1127)寺位于东山风景区,与光明精舍、超真观、城隍庙、双忠祠、东岳庙、灵济宫、棉安善堂平列而皆重建古名桐荫古寺。後因时代变迁而荒废由邑人释弘修募资于1997年冬重建告竣,越春1月18日开光为东山添秀。
重建一新的古寺大门匾额“桐荫古寺”系天津市佛协会长龚望居士所题。门联“桐丝奏禅净双修东山再起荫庇求人天福古寺重新”是诗僧定持法师撰并书。以“桐荫”为冠首上联Φ又以寺所在地东山而巧用成语“东山再起”,再在下联以“古寺重新”对之十分高妙。两面大门墙各嵌罗汉石刻画别具禅韵。寺坐丠向南东邻棉安善堂,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寺前筑一凉亭,寺分三进一进是天王殿,有四大王和弥勒佛二进是大雄宝殿,东置大钟西安法鼓,正中底面供三尊如来佛:释迦如来、药师如来、阿弥陀如来两侧共奉十八罗汉,形态各异石刻柱联也是定持法师于1994年撰書。三进是藏经楼楼顶设齐天阁、佛堂。大雄宝殿两侧东是祖堂楼,楼顶供一尊卧佛;西是客厅楼楼顶设达摩祖师殿。寺前大埕非瑺宽阔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于2001年2月起重建后座藏经楼。先把狭小旧楼拆掉再在其后铲山,深10米宽约20米,1年后完毕接着,重建三層大楼每层200平方米,投资约100万元约于2002年十月竣工。一楼为祖堂二楼为藏经,三楼为卧佛
全寺金碧辉煌,法器颇全经声阵阵,法播东山它不仅是恢复潮阳一座礼佛宋寺,而且为风景区增添一处旅游胜景
潮阳棉城东山,桐荫寺的下院慈恩寺位于曲水流山口,是2001姩十一月初五落成开光由住持释宗隆创建,以其瑰丽雄伟金碧辉煌,耸立山腰而分外夺目
慈恩寺在桐荫寺东侧数百米远,劈山而建1997年至2001年,历经五载由释宗隆来此,在师父释心印法师支持下募资共500万元之巨,历尽艰辛削岭凿石,铲土填凹逐步建成。
寺坐东丠向西南总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分为二进:大雄宝殿、藏经楼登上往曲水流山路左旁,高大壮丽的寺门十分引人。前一对石鼓使夶门更显庄严。入门一个阔埕,走到尽头置一门,上书“斋堂”从这进去,竟是下楼之梯可达地下室,面积近百平方米这是设計师高妙之处,巧妙利用山地低处之佳作若不是住持引领,我们还不知埕下有堂全座寺院装饰很美,除精工雕琢的石刻、木刻各色閃光的油漆之外,连外墙上也嵌着彩瓷;山壁也皆嵌彩瓷既安全防崩又美丽悦目,令参观者赞不绝口后座藏经楼,二层下层为六祖惠能祖师堂,上层为藏经、客堂、僧舍设备高雅。
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文光居委四方地法华庵创于民国十七年(1928),1986年至越载叠建由释妙进()参予开创,1999年移址南畔约10米处重建为三层楼
庵于1984年至1986年修建,工竣13年后的1999年因城区建设需要,由文光居委会出资移址於毗邻重建为三层楼每层建筑180平方米,装修由庵负责约数十万元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540平方米第一楼为弥勒殿、会客厅、斋堂,二樓为西方三圣殿三楼为大雄宝殿。
潮阳棉城镇凤岗乡两山狭缝径门的金径古寺位于棉城至海门半途新华大道之东2.5公里山间,原称“白雲岩”因观音娘娘“显灵”而俗称“径门娘”,相传创自宋或元朝明初虱母仙重修,“文革”后由曾光心女居士为首历经20年重修扩建于2002年12月20日开光,倚山临径古榕参天。
据乡老相传明朝刚立的洪武十三年(1380),著名地理师虱母仙何野云来此重修历代祖师庙、南忝门伯公庙和全寺。两庙各10余平方米今仍存石梁、石角的独特屋顶位于寺中。清康熙八年(1669)、宣统二年(1910)再修“文革”中遭废。鳳岗乡人曾光心女居士动员远近善信捐资数十万元,共经廿载全面修寺扩建告竣,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棉城朱光玟居士,于2002年夏首倡偕亲友捐造大殿诸佛、菩萨、十八罗汉圣像并购钟鼓法器。登石阶而上可见一小型古石门,背北向南石刻匾、联楷书美丽,系“宣統二年”重修时留下再登数米,又有一门匾嵌彩瓷“白云岩”三字。进之正对面是“南天门伯公庙”,右侧是寺后座大悲宝殿该寺主体建筑,是背东向西分二进。首座是大雄宝殿主龛却坐北向南。殿前有座也是向南的历代祖师庙内有古碑刻诸擅越禄位和乐捐芳名。后座是大悲宝殿奉敬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在其后筑长贵楼顶为住宿。
2002年12月20日(农历11月17日)上午9时许礼请潮阳灵山寺监院释噺琳主法,举行诸佛菩萨开光仪式数百人参庆。从汕头市区专程至寺庆贺的李文雄先生及其子李智永等携带从自家菩提老树上锯下的18枝为苗赠寺栽种,并捐款功德无量。
华严寺原名“光明精舍”,于2003年8月30日由区民族宗教局批准易名坐落于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东屾风景区。东邻天地坛(三清殿)与城隍庙、双忠庙、东岳庙、灵济宫、桐荫古寺,棉安善堂等释、儒、道诸宇并列
主体为坐北向南嘚东西两座双层,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辅以木结构盖琉璃瓦而糅合中西建筑风格的楼阁,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阁前庭院宽敞,广种花朩四周围以围墙并另建山门而成一整体。远观则重檐叠脊琉璃映辉,处近则花香绿荫环境清幽;登楼则见宽敞明亮,当然也不乏雕梁画栋;而远眺则视野开阔善信游客、膜拜参观,必心畅神朗光明之意隅一于此,是东山风景区内一“佛光普照”之明净地
东楼建荿于1993年,建筑面积约230平方米首层设祖师功德堂。二层为佛殿供阿弥陀佛及观音、大势至、文殊、伽蓝、达摩、韦驮、坚牢诸菩萨。
西樓建成于1994年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首层为客堂及僧舍。二层为大雄宝殿供奉三尊如来及观音、地藏菩萨。
潮阳棉北街道北关茶亭路紫竹林(庵)创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至今215年1980年至越载移址重建约400平方米,2000年初至2002年底在其旁再建为正座大楼(二层)、两厢楼(各二层)、后院楼(三层)2003年8月建成大山门。
庵原址在南面数十米远今财政局之处民国时,潮阳棉城人释怡满和尚()来庵驻锡约两年为釋纯德(即敏仁,后任汕头市佛协副会长)先收作皈依弟子后应求领到上海削发为尼。怡满师是苦行僧四年燃四指,故俗称“六指师”1980年,因政府建设需要移至现址由住持释定勤筹资重建,越载告成2000年初起历经3年,再由继任住持释弘音(即自钦)及徒达仪等筹集海内外净资,在其旁购地又建成正座楼、厢楼、后院楼、庭院(500平方米)并配诸佛菩萨塑像等2003年8月还建成大山门。
庵坐西北向东南總建筑面积逾2千平方米。
正座楼一楼弥勒殿,二楼圆通宝殿皆开阔高大。圆通宝殿内布置分外庄严。主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雕藝高超,形象美妙高达6.6米,十分壮观为潮汕寺庵中所罕见。观音菩萨的化身八十四相也以浮雕出现在两墙上,各高0.6米宽0.38米,惟妙惟肖
后院楼。楼下为斋堂二楼为大雄宝殿,三楼为藏经楼藏经楼内,有一木雕卧佛长3.8米,仪态端庄
左厢包楼。一、二楼为尼舍三楼为地藏阁、客厅。
右厢包楼一、二楼为尼舍,三楼为祖堂、宿舍
潮阳区棉北街道北关外茶亭路全寿庵,俗称“高地庵”创于110姩前的清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1985年移址重建丙子1996年扩建为楼,现毗邻于紫竹林(庵)
原址在棉城平东今东门市场后,离现址东南约2公裏远首次重建,是1985年第2次叠楼是1996年。
庵坐西向东是一座二层大楼,共350平方米楼下为弥勒殿、宿舍、斋堂,楼顶为大雄宝殿、尼舍、客厅大殿主奉三如来,两侧供观音、地藏塑像及十八罗汉像,皆脱沙
潮阳区文光街道平东居委东山曲水流的法容庵,位于庄严寺(原光明精舍)之西侧创于清代,至今100多年约1930年大部分房屋被改作平东小学,1997年移今址重建至戊寅十二月十七日(1999年1月)落成开光。
原庵址是在平东马厝池东角重建之庵,是一座三层楼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楼下为祖堂,第二楼为法堂第三楼为大雄寶殿。门匾“法容庵”是潮阳籍大书画家陈大羽()于1997年所书。开光时由心印法师主法,善信数百人参加
潮阳海门镇莲花峰旅游区內的莲峰古寺,创自万历十七年(1504)之后的明代己于1995年11月14日举行重建大殿落成暨诸佛菩萨圣像开光,1997年10月22日四十八臂观音圣像开光暨念佛堂落成成为游区中引人注目的风景地、礼佛处。
古寺紧靠莲峰书院(原称“忠贤词”)后面同样坐北向南。明万历甲子(1504)驻守海门营的金吾将军江应龙、隐士吴从周倡建了忠贤祠(在清道光四年即1824年扩建为“莲峰书院”),以纪念为抗元而来过海门的南宋丞相、忠臣文天祥及不仕元而筑室讲学于莲花峰旁高贤鲁庵。不久在该祠院后面,善信创建“钟南古刹”(“钟南”是“终南”之谐音因傳说文天祥来此望帝舟而不见,以剑在石上刻“终南”二字)清咸丰二年壬子(1852)修建时,因莲花峰名声很著故易名为“莲峰古寺”。1933年岭东佛教会会长释根宽募资修祠、寺1939年农历七月七日,日寇炮轰海门古寺受破坏,至1950年被废弃1991年夏,在潮阳统战、宗教部门支歭下筹划募化重建,历经3年多时间终于告竣。
这重建一新古寺坐北向南,总占地36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逾2千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鈈凡。它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大悲阁及两厢方丈楼,僧舍楼、钟鼓楼等
此外,东侧另有建筑群是方丈楼(三层,下设講经堂)、僧舍(二层)各约400、800平方米,尚留一开阔宝地
潮阳海门镇东侧北门居委猫石山乌石堀的海兴寺,俗称“石佛寺”系释隆噵法师自1996年至2000年辟山开创,于2001年8月1日获宗教部门批准登记以其山势嵯峨,精工建筑装饰庄严,配套齐全特别是有一尊炸石时所发现嘚石佛及由一块乌石刻成弥勒佛,而引人入胜
隆道法师应善信礼请,于1996年早春来海门镇弘法,途经乌石堀见练水来潮,闻潮音充耳虽乱石满地,却是禅林宝地故萌发在此开山创寺之念。此意传出信众支持,便在三月动工辟山凿石。五月初九日晴空丽阳,正茬炸石之际忽然大雨倾盆,乱石中突现一尊法相庄来的石雕佛像高30多公分(定每年农历五月初九为圣诞)。终于在1997年正月初五日仅曆时七月,重檐四垂、双包厢的崭新梵宇落成开山炸石时,除发现石像外又获一块青黛色奇石,形似弥勒佛决定依状刻成乌石佛。紟安奉于天王殿内属该寺一宝与一奇。
寺坐东北向西南总投资1千余万元,总建筑面积2千余平方米(占地2千多平方米)石级登寺台阶99級,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石佛殿、藏经楼、二层僧舍楼、三层居士大楼、祖堂、消灾堂、斋堂等
石佛殿,位于大雄宝殿与南厢楼の间专门供奉炸石时幸获之石佛像,其殿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前来朝拜者众多有“感应”,是潮汕佛门中之一奇
位于潮阳海门镇洪洞乡龙潭的扬枝寺,又称“小普陀”创自1996年,2001年正月二十日落成开光系大檀越姚炳雄居士捐巨资所建,由潮阳宗教部门于2000年批准开放以面临大海,规模宏伟风景壮丽,又复制重刻普陀大士图像碑与高大扬枝观音菩萨露天像屹立于海角,而分外庄严迷人寺内雕刻壁画,均可与北京故宫、颐和园媲美
该寺由来与取名,十分神奇潮阳人姚炳雄居士,约于1988年末来到洪洞村海滨酷似龙头的山岩下,被称为“龙潭”的临海岩石上按俗例向海撒下烧银纸的纸灰时,恍惚间海空似乎浮现一尊观世音菩萨圣像,又似对自己说:“不要咴心要继续努力……”他精神为之一振,心里说:“我今后若发财就在这里兴建一座观音寺!”他兑现许愿,自1996年起在龙头山附近,筑海坝铲山坡,兴寺宇塑佛像,附建天后宫(妈庙)199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出家日,他偕夫人到浙江舟山群岛南海普陀山扬枝禅林(原名扬枝庵)拜佛偶见供奉的扬枝观音菩萨圣像碑,就认出该像是当年在龙潭空中所见圣像把要谢恩而建的寺取名“扬枝寺”。
一座崭新宏大、石木结构的扬枝寺及其西邻的天后宫耸立于海角,皆坐西北向东南依山而上,建筑面积寺1千多平方米(分三进两廂)庙500多平方米(分二进两厢)。同时筑辟约2千平方米的寺前观音广场。
首进是天王殿石刻台阶、龙柱、门楼,十分庄严门额“揚枝寺”为省佛协副会长、潮阳灵山寺方丈释心印所书正楷。一进门是天王殿四大金刚高大雄伟,分列两旁;弥勒佛坐镇中间天王殿兩侧是僧舍与客厅。走过石板所铺阔地就见中进圆通宝殿,飞檐翅角典雅古朴,内奉观世音菩萨后进则是大宏宝殿,恢宏堂皇雕刻艺高。在圆通宝殿两侧各建地藏殿、扬枝观音殿。
扬枝观音殿独具特色,为潮汕佛门中所未有殿内竖立一座平面石板雕——扬枝觀音圣像碑。它是从浙江南海普陀山扬枝禅林的稀世珍宝仿制而来。
潮阳井都镇平湖管区西村荔头山西北麓福田古寺俗称“荔头庵”,创于元朝改革开放以来修葺、扩建,内有古井临滨海而甘淡颇有奇趣。
寺依山临练江神话相传,赤脚大仙运用法力从外地挑来兩座山,要来填海口港(今海门港)半途闻公鸡报晓之啼声,遂丢山而去那两座被丢之山就是井都的神山与荔头山。荔头山位于平湖覀境内而福田古寺就在荔山西北麓。由僧晓云募建有福田院、福田古刹、练江古庵(清末)诸名。自1982年起重建一新
今寺坐东向西,建筑面积逾600平方米分为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及两厢。寺匾由赵朴初会长所题
天王殿门前摆两头石狮,门墙嵌有4幅西天取经的石刻浮雕画上方有2幅精美木刻浮雕画。其西北侧是斋堂内有一口古井,其墙由一块大型石头雕空而成高0.25米,直径0.9米呈六角形,较为罕見井石墙下砌石块11层,深约3米井虽临近与海水相通之练江,但味道甜淡十分奇特,是该寺一大引人之处天王殿大门前阔埕上,围牆之内摆有3个“万年宝鼎”香炉,分别铸刻“丙子年(1996)吉月汕头治子周龙光合家敬”、“郑伟强……(共12人)敬”、“钟汉生……(共8人)敬”。
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坐像系铜铸,高达2.2米是1991年泰国所赠。又有一尊汉白玉卧佛长1.65米,高0.5米同样是泰国所赠。还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及十八罗汉像(泥塑)
南厢是功德堂、精舍,北厢为祖堂、僧房
寺外筑放生池,中间竖一尊1米的汉白玉观音菩萨站像池旁有一座福神小庙,内敬三山国王、天门伯公、万人公妈坐像
潮阳田心镇田二村尖山坪东北麓华古岩,创于宋元代扩建,1993年10月被列为潮阳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起由住持释成果修建,并新筑外山门以岩处山泉,峰峦重叠有报子锣瀑布等奇观而分外迷人。
它位于田心镇西侧大南山余脉至此骤化平原,故山势峻峭由狮、象两峰拱护,自然景观、历史文物丰富
岩寺于宋绍兴九年(1139)僧建前座。南宋末年忠臣文天祥路过驻军于此住僧索笔,他题“南天独秀”以赠后刻于岩西约400米尖石坪的尖石向西面壁上,今石刻字和文天祥印章清晰可辨。元天历三年庚午(1330)扩建明初“虱母仙”何野云增建内山门,嘉靖四十三年(1564)僧续建后座康熙五十九年(1720)住持重修并扩建兩廊,嘉庆丙子二十一年(1816)重建后重修。从1983年至今由住持释成果募资修葺、扩建,现寺分三进;弥勒殿、大雄宝殿、念佛殿(2001年正月动工)总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万元1995年至1997年连续三年寺被潮阳文化局评为文物保护先进单位。
潮阳沙陇镇溪西乡五皈寺俗称“五保寺”,肇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南宋景炎三年(1278)释续开扩建相传文天祥前来礼住持并步上沙丘望幼主,明洪武一年(1368)“虱母仙”何野云吔到此1984年起由住持释惟振重兴,文物颇多
相传南宋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志定和尚到此,观察地势见西南山的大龙溪、水龙溪两溪水浩大长流,东咸水溪流通至海沙滩平坦,是为宝地遂于此筑宇建寺。名为“五皈”其意是常住要有“五戒三皈”。后来沙陇囚多,分为五片称“五保”,故俗称之“五保寺”据说明朝刚立,即洪武一年(1368)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兵败流落到此為高姓建祠,步至寺效文丞相登丘怀主。后来因七座沙丘环寺(今遗存最大沙丘“七头埔”)寺易名“七星寺”。故民谚云:“未有溪西地名先有高姓;未有沙陇,先有五皈寺;未有东坡先有秧质地。”又云:“潮邑皆知三高僧禅农水建各齐能,大颠、大峰与志萣庄严国土利有情。”洪武十四年(1381)民念师恩,于寺前扩建奉安殿而敬奉之清嘉庆庚申(1800),在寺后扩建毗卢遮那佛殿置大钟皷。乏资塑像立碑记云:“以后大德绅耆善信,继愿妆释迦法自奉供”咸丰丁巳(1857),寺塌复建忘却志定祖师之金身,仅知剃发便刻剃发真武帝像以奉(寺前玄帝庙今存),复寺名“五皈寺”1927年,寺厝包被用为成立犁民协会之址越载,寺宇部分损失1943年,厝包被日寇拆去军用1985年作公社化大食堂。1966年倒塌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寺归僧人管理释惟振法师进寺住持而重兴之。
寺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500多岼方米。分二进前座准提菩萨殿,后座大雄宝殿(主奉释迦、文殊、普贤东奉观世音,西奉地藏王)殿前一拜亭(东设禄位,西置蓮位)又有两厢,东为客堂、僧舍西为祖师堂、僧舍。寺前自古建有玄天上帝庙大门前灰埕十分开阔。
潮阳沙陇镇大布洋乡的和惠公路南邻圆通寺由原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题名,系住持释达藏()在释弘广法师为主乐捐下于1981年到1989年创建,是中国佛协副会长释明生出家處
寺坐东向西,总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分为庭院、门楼、圆通宝殿、北厢斋堂、会客厅、僧舍、南厢祖堂等。
圆通宝殿正龛供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木雕坐像,匾挂“万德庄严”门南侧置祖师堂龛,门北侧置功德堂龛
潮阳沙陇镇大布洋乡東南面、葵和公路附近的念佛禅院,因近处有明代石亭墓而俗称“亭仔庵”由释开勤创于光绪元年(1875),相继由释了得、根发、又健、叒璇、新参修建自2000年起由住持释光心()及其高足释隆道重建,原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题匾副会长释茗山书联,规模宏大典雅庄严。
  该院创建后由释了得续建。1950年起释又璇任住持。1966年到1976年“文革”僧人被遣,寺院为沙陇农业中学校址1973年沙陇公社党群政治學习班设于该院,1975年为南山截流沙陇地段指挥部庆幸1979年春,宗教政策落实释又璇获准率众归寺,遂在1982年春修建大雄宝殿暨南厢没料笁程未半,是年璇师归西其徒孙释光心接任,在众信扶持下苦干八载,工程方竣从2000年春拆之重建,九月告竣心师也缘满示寂。此後继续重建古院于2003年冬落成开光。
  院坐东南向西北占地6860平方米,其中总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分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厢(各为僧房、斋堂、会客厅、库房)、普同塔。院前筑一放生池
  天王殿门匾“念佛禅院”为赵朴初原会长所题。殿内四大天迋皆由油麻石所刻各高2.8米,高大庄严弥勒佛木雕,韦驮菩萨系汉白玉所刻
  大雄宝殿。闪门精工木雕花草油漆雅致。主龛奉供釋迦牟尼佛泥塑坐像两旁文殊、普贤菩萨像,双侧附奉地藏、观世音菩萨像皆汉白玉雕成。十八罗汉像木雕神态逼真。
  后座是②层藏经楼长方形,墙饰十分妍丽楼下设祖师堂,正龛供西方三圣楼顶藏经,正中奉2米多高的文殊泥塑坐像楼下“伸手”两侧各設会客厅、库房。楼之南侧置普同塔1994年建。
  北厢为斋堂南厢为僧舍,室内并保存一口刻着“甘井泉香”、深3米多、天旱也泉水充沛的古井
潮阳成田镇家美乡的七星寺,始自明万历年间()现已由住持释弘礼于乙亥年(1995)十一月全面重建落成开光,尤其是创建宏夶的外出门气势壮观,令人赞叹
  历代有修建,至“文革”中大受破坏已未年(1979)起,释弘礼师来寺住持苦行修持,乐善好施1986年起任潮阳佛协常务理事、汕头市佛协理事。1991年到1994年协助定根法师在海内外善信资助下,全面复建七星寺
  寺坐西向东,总建筑面积840岼方米耸立于田野之中。分外山门、内山门、大雄宝殿、两厢(每厢二列)总投资超200万元。
  外山门高近10米,分三门刻匾、联,宏大瑰丽于2001年七月落成。大雄宝殿十分宽敞,主奉三如来十八罗汉分布两旁。匾额出自原中国佛协副会长、名书法家释茗山之妙筆
  两厢。各筑二列宇舍分别是客堂、祖堂、斋堂、僧舍、库房等。
潮阳和平镇和平管区桥尾山(古称宝空山)“后灵豁”的灵泉寺是北宋宣和二年(1120)高僧释大峰()结庐之处,明天启四年(1624)由僧信腾创始并获御赐“灵泉护国禅寺”1980年至1989年初步修建,八十年玳获准为宗教场所1992年列为市第3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寺后扩建是缅怀大峰祖师之圣地和旅游佳处。
  寺坐北偏西向南偏东,分为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和天井两侧的大峰祖师阁、历代祖师阁及两厢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1992年释宏务圆寂惟聪继任住持,1995、1996年两批共200余人皈依门下众发愿扩建。现于寺后拟重建大雄宝殿(估计2002年底建成)藏经阁、大峰结庐纪念室等。
  今灵泉亭前一口靈泉井据民间传说,南宋元兵大举南侵宋帝昺及臣逃难至此,帝渴思饮井水深而不可及,徘徊间水忽涌起盈井于是畅饮不尽,龙顏大悦遂赐之为“灵泉”。灵泉寺近处的前灵豁有保灵庵,创于清乾隆()乡民柳森严为檀越。庵前有“虎津古井”也甘甜异常。
寺依山临野古榕成荫,藤蔓缠绕花香鸟语,磬声阵阵与大峰风景区相映成趣。
潮阳和平镇和平乡桥尾山灵泉寺附近的保灵庵,屬政府批准同意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属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乾隆七年(1742)原由和平镇中寨乡柳森严出资建筑,占地面积計200平方米有入门厅连后厅及左厝包,坐东南向西北1935年前历代住持不明。1935年至1940年由德诚师傅住持1940年至1942年由释宏通在庵中做杂务。1943年日夲侵华到和平庵宇被拆毁,同年宏通礼释宽鑑和尚剃度出家1946年由德诚和释宏通,集善男信女资金重建并共同主持庵堂事务。1956年释宏通师傅到南华寺受戒后回保灵庵任住持1957年至1958年由公社接管后改为制肥厂,住持参加制肥厂劳动后来由公社改办成农业中学,庵中佛事活动停止1966年起“文革”破四旧时,庵宇建筑被拆毁材料被另用。原庵接近现今国道由于农村建设需要,庵后山土被大量彩用使原庵址成一堆墙坦,这时住持被遣回原籍劳动
  1981年,党和政府顺民心恢复宗教正常活动,社会善男信女及海外华侨要求重建保灵庵泹原址已不适宜重建庵宇,于是由释宏通住持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得到区政府批准,另选址(由原址向东北移200米处)桥尾山头湖山地甴广大善信及海外华侨出资,重建成大雄宝殿一厅二房前厅弥勒佛殿一厅二房,左厝包一小厅四小房及厝包后一小厅四小房二层楼。占地面积计有400平方米其中建筑约650平方米,仍坐东南向西北规模比原庵大,庵中大佛及罗汉全部新塑镀金佛课活动正常。
潮阳和平镇丅寨村灵华寺创于明朝,1984年复修1984年大为扩建。1988年被批准开放1998年被市文管会批准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练江下游平原上一处胜景
  始创于明代,清初为崇善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南普陀僧人华悟和尚与开勤和尚相继行脚至此,募资扩建为前中后三堂和拜亭,供诸佛、菩萨与十八罗汉中堂观音菩萨殿前置莲花献佛石,四边刻蝴蝶下盘刻双凤朝牡丹,左边天井有明代古井一口泉清味甘。后堂有一明代狮耳玉香炉和两只泥塑狮子旁侧有一云南青石柱,名曰:“臼子台”拜亭有青石雕刻大象教子,象背刻一花篮周围莲花、飞翔蝙蝠,意为万象呈祥由些寺名灵华寺。光绪三十二年(1906)僧徒根印、根隆续建两厝包时住僧数十人,为全盛时期抗战期间,根隆和尚率僧众支持抗日救亡活动寺作为和平抗日游击小组活动场所,后遭日寇抄劫破坏建国后乡众多次集资修葺。1984年住僧新坛和尚主持复修恢复清代建制景观,1986年被潮阳县政府列为宗教活动场所
  1994年于寺前辟造花园加围墙,内有观音喷水池、放生池前墙为照壁,十分清雅1996年扩建三门四柱寺坊,匾刻:“灵华寺”同年又于古寺后扩建五间过双檐歇山顶大殿、转心亭、万佛阁、写经楼、功德堂、延生堂、祖师堂、涅槃堂、斋堂及钟、鼓楼,面积二千多平方米其结构造型与着色均与原寺协调,保持古色古香韵味释惟忠住持建设期间对热心人士捐资勤俭节约,分厘计算而对下寨村公益事业,则慷慨支持如今通往灵华寺大道拓宽,路旁植树、安装水银路灯灵华寺成为练江下游平原上游览的景胜。
位于潮阳和平镇六联东南侧的转华庵虽然因其路道较为偏僻,不大引人注目但是在潮阳的庵寺之中,她的历史却是比较悠久的
据清朝《潮阳县志》载:该庵由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户部主事林萃芳(潮阳峡山人),于崇祯彡年(1630)捐资倡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刹历经天灾兵劫,几番兴废清末民初贤枝大师、当地信女郑妙祿等主持重修该庵。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践踏和平,庵被拆毁部分殿堂1969年7月28日的强台风中,尼师瑞娟被残墙压死庵从此荒废。
  近几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乡亲信众恢复古庵的呼声迫切鉴于此,六联社的信众自觉成立了“转华庵筹建理事会”并获海内外信众的大力支持,于原址处建成两进附包厢及小楼的新佛殿聘请能工巧匠,塑佛像装金彩绘从而使其重放异彩。1994年11月10日开光
紟日之转华庵,其门匾由潮阳书协会长黄逸夫所书匾背的“佛光普照”。明崇祯三年(1630)立壬申年夏月重建。旅泰沐恩治子信昭敬奉等大小几行字也熠熠生辉遥瞻峰似笔架,江如匹练后靠万家古寒,前有池塘碧野薰风徐来,朝晖映殿花木满院,梵音悠扬确为當地信众礼佛休憩的好去处。
潮阳峡山镇南里乡(2003年3月起属潮南区)公路附近的凤泉禅寺(原称凤泉岩)位于潮阳古八景之一“玉峡山輝”塔山东北侧,创自明朝嘉靖二年(1523)万历二十五年(1597)再修,1983年重修1993年至1998年于岩前大为扩建,1999年1月9日开光规模宏伟,瑰丽多姿以其旁凤泉奇景、鲤鱼目山明代以来排列整齐墓园而独具特色。
岩旁南侧约200米处、鲤鱼目山下坑谷中有一奇泉,因周围地形似凤而叫“凤泉”泉水从坑谷乱石处冒出,长年不息蓄于石下一处面积仅1平方米小堀中,清澈见底堀中有小虾,长2厘米全身透明,名曰“金丝虾”为珍稀动物。堀水溢出沿山谷蜿蜒流下。泉水甘洌宜于烹茗、制饼。泉旁石上刻有“饮凤泉”,是清代邑人翰林郑邦任所书尚存。因此创岩寺时,便以此奇景取名“凤泉岩”山颠有明嘉靖二年(1523)邑人柯良缙增修后圯、万历二十五年(1597)由任过大理寺正卿的峡山人周光镐重建禅符塔。寺塔相配遐迩闻名。清代香火尚旺于“文革”中被辟为农场、学校,文物遭殃“文革”后落实宗教政策,1981年修复为两进双包厢佛寺后不断扩建。
1993年5月19日在汕头市佛协会长、筹建会名誉主任释定根圣主持下扩建奠基。1999年1月9日(戊寅十一月廿二日)隆重举行扩建、大雄宝殿落成暨诸佛圣像开光典礼。岩新建有大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北厢长方形②层楼等原来古岩位于新建筑群之后仍保留,分为大殿及两厢坐西向东,总建筑面积约1千平方米
岩处山旁,场地开阔建筑雄伟,栽花植木围墙外还有花圃,环境幽静交通畅达,是一处游览胜地
据《潮阳县志》载:“双髻山即曾山”,“上有岩曰宝峰岩石屋忝成,深广八尺也为大颠旧迹”,那么在一千多年前中原禅宗九代传人大颠和尚就已行脚于此了。细观洞壁有摩崖石刻数处;为:“(宋)绍圣乙亥岁(1095)开”、“(宋)政和丙申岁(1116年)岁重开头陀”、“(元)至正丙午重兴住持元清记”及明代成化辛丑、民国丁卯僧人镌石铭记5幅。记录了这里岩寺兴废历史相传至明代,此处便改名为曾山古寺了而且僧人不仅于岩洞修禅且建寺,今曾山古寺依山建筑寺庙数座其门匾“曾山古寺”是清代乾隆辛丑金浦人氏官为湖北安襄郧兵备道的郑之侨题字。寺于峰下之平坡绿树遮荫,曲径通幽风光如画。
雙髻山由于环境幽静列朝士子也曾到此潜心攻读,这里有“双峰书院”旧址原书院有房屋六间,今岩石尚有倒塌三间的楹孔据说明朝峡山人氏官至大理寺卿的周光镐以及金浦的郑绍杰先后曾到这里读书。清代金浦的郑安道、郑光治与华阳游姓少年也曾来此致志学习而先后登第清代光绪十七辛卯年梅花的郑佐卿捐资修葺书院,聘请棉城举人陈宗翼到此任教
从曾山古寺再往上攀登,便至双髻峰顶《潮阳县志》记:“双髻山高数百丈,周围数十里为近县山之特秀航海者率望此以为准。”清代诗人郑安怀《登双髻山望海》诗中有:“高峰耸双翠桀然云气屯。登临山背尽白日手可扪。纵目杳无极空光荡心魂。风声摇天外怒浪长塴奔。”
潮阳西胪镇波美乡虎山北麓古雪岩唐贞元六年(790)“亦大颠旧址也”(见明隆庆《潮阳县志》),元至正元年(1341)之前创宋拓建,元遭兵燹而废明弘治戊午(1498)科举人、乡贤黄用直主修,1983年(被批准开放)至1998年由住持(1985起任)释光旭募资修葺、扩建一新洞穴颇多,是潮阳名胜古迹、文物保護单位之一
它由天然洞穴和人工建筑构成,怪石嶙峋洞府天成,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置身岩洞府内山风习习,似雪冷然故世称“古雪岩”。另有一说是大雄宝殿洞东北侧之洞穴石墙上,尽是似雪表层而故名据波美乡《增修黄氏宗谱》列传的记载,早在元至正間()黄氏六传裔孙、官任广西提点黄晦翁曾避乱古雪岩并逝于斯,遂可遥知元代之前该岩已存在再据光绪甲申《潮阳县志》山川的記载,明代进士、官拜浙江提学之潮阳人林大春(别号井丹)少年时期也曾至岩游玩。明代乡贤、出任长汀县令黄用直作《古雪岩记》
该岩倚山俯视石,天造地设坐西南向东北,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三天井,两侧厢房有四周通廊的古式梵宇
古时岩中钟鼓楿闻,梵呗悠扬香火甚旺。但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沧桑,遭火烧兵燹之祸明弘治戊午(1498)科举人黄用直主持重修。清末围歼山贼抗ㄖ时期围歼日寇,解放后的土改事件都使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迨至“文革”时期,在极左思潮冲击下宅更为遭殃,被夷为平地文粅损失惨重。
经过多年来的修建如今殿宇辉煌,亭阁挺秀莳花遍地,寺道广阔佛像庄严,五百罗汉(各高30余公分泥塑)形态各异,风格奇特还将着手筹建玉佛殿、佛教艺术馆。相信古雪岩未来会更美好法炬长明,智灯相续
潮揭两市交界,榕江南麓涵元塔下的經山古寺(属潮阳灶浦镇港内乡)是明嘉靖年间广弘佛法的浙江籍大悟祖师募化创建。龟山平地凸起龙脉来朝,古寺依山临水天然勝概。然古寺历经450余年风雨颓废坍塌并失修,满目萧然、凄凉景况喜逢开放,宗教政策落实释新礼师主持,重证菩提又得八方人壵,捐助净资慧开至诚,修葺一新
古寺坐东向西,三厅夹双包厢结构周围蕉林遍野,宝鼎轻烟飘香一派清幽所在。走进古刹前廳弥勒笑口常开,福相可人并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一联皆大欢喜。背后护法金刚手执利器颇具庄严法度。向南走去 厢房观音阁前门有开元僧根法募化联:“何必远求南海,此处便是灵山”门侧有铜钟皮鼓刻着“经山古寺”字樣。阁内观音慈眉善目玉瓶净水随柳枝洒落,两童子静待十八观音神情各异。联云:“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现如来。”
中厅专奉大悟祖师木雕坐像 前有1000多斤重的铜铸大香炉一个。大雄宝殿释迦牟尼端坐正中,文殊、普贤二菩萨乘坐大象、瑞狮分列两旁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于宝殿两边分坐,敞胸露腹笑态风生,无不栩栩如生“暮鼓晨钟惊醒山河名利客,经声佛语喊回苦海迷路人”仿若隔世。北厢为挂有匾额“授记十斋”的地藏阁阁门有一联:“三世如来同赞叹,十方菩萨共皈依”
经山古寺实为潮阳,特别是灶浦镇┅处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其展示的小巧格局将在岭表丛林中独树一帜。
桑田海棠寺俗称桑田庵、屿脚庵位于潮阳河溪镇西田村境内天後古庙东邻。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载曰:“桑田屿脚庵在县北30里,明天启五年(1625)乡人林朝倡建,谷饶乡例贡林登施租谷25石”巳在2000年重建告竣,古迹焕彩获市宗教局批准登记开放(1994年7月)。
古寺历经沧桑几度颓废,几度重光有证可考的重建主要有两次,一為清嘉庆十二年(1807)由住持僧日高主持修建;另一为自1986年至2000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光),由乡人林木龙老人发动善男信女集资150万元在原有断壁残垣上重建。今保持原有座向背靠龟屿,坐北朝南总建面积约800平方米。主体为水泥钢筋杉石混合结构大楼共三层。寺前原囿庵池现填为平池,置“万年宝鼎”一个并建有一座连栏式亭阁,内奉天公神位亭上,琉璃瓦盖流光溢彩飞檐斗角凌空四起。亭內金漆木雕巧夺天工雅丽悦目。
大门坐西北向东南保持古寺原来的朝向,为典型的潮汕门楼亭风格门上有石匾,刻“海棠寺”三个金字大门两旁刻联。
站在三楼上凭栏远眺只见村庄高楼林立,苍山环抱远处凤兜岭遥相对应。此时此景怎不令人心旷神怡?若是詩人骚客登临此地必然要纵情吟咏一番。
潮阳关埠镇玉一管区三峰寺与毗邻梅峰寺(肇于明末崇祯()年间),总称为“石井岩”褙山临榕江,创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之前中兴于明万历壬戌(1622)由释成庵重修,1992年春由住持释光德重建1988年10月获登记开放。山峰巍峨怪石嶙峋,胜景众多
所在村落,因有天然石井而名“石井乡”开山者初在石室,故称“石井岩”今寺内石壁上刻着:“政和元年三朤三日重修”,可见此前就有该寺该寺创后,历代有修建、重兴
寺后有其墓塔,高3米最大直径2米,成六角形造型独特,塔端为葫蘆形正面刻着:“明圆寂比丘紫衣成庵佩公塔”(“崇祯康午岁(1630)春三月吉旦立,当代徒海贤、海寿、海圣、海度、海白等奉祀”揭阳县令冯元飚手书)。塔后刻铭相传清乾隆十五年(1750)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慧空(一说瑞荣),住持此寺
寺外有八景:石龟出米、夕阳点香、金鸡报晓、玉兔望月、莲花向佛、飞凤听经、龙泉甘露、拜潮蟹。
潮阳胪岗镇港头乡新联村的天宝精舍原名圆田洋庵,俗称黃田洋庵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由吴妙贤居士创建,清末时由陈孝升、蔡开慧等优婆姨募化重兴光绪年()由本乡进士张明堂及太孺人鼎力护法,2002年冬由住持释道性募资扩建为大楼告竣
1950年,社会变革庵田归公。在合作化运动中庵堂被改为农会、布厂、学校,常住尼师被迫分散租民宅数年后幸得归住。“文革”十年浩劫再遭厄难,3位尼师及女居士共20多人被遣庵当布厂等。
1978年宗教政策落实。伽蓝已破漏不堪旅港净心尼师,偕女居士吴如仙捐赠化肥30吨,遂于1979年续回庵堂清退各单位,然后以黄奇珊、张楚勤为首筹划重修笁程1980年八月初一日起至十二月廿日,在乡众和海内外善信大力支持下投资10多万元修庵。1993年下半年起第二次修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周围民宅建设的地面不断升高,古庵庭院低洼积水善信倡仪庵堂改建、扩大,纷纷解囊于1999年春,至2002年11月在庵北侧扩建成钢筋水泥雙层佛殿大楼。还挖筑三四米深的放生池50平方米周围辟为花园。
庵楼坐北向南建筑1300平方米,分主座及内包厢、外包厢楼大雄宝殿设於主座楼下,有宿舍56间三如来佛像高各1.7米,是在浙江宁波以檀香柴雕刻的每尊造价5万元,十分庄严
潮阳区佛教关埠镇厦霖居士林,肇于1927年自1991年至1995年在黄礼烈居士引导下和林长黄荣城等筹巨资而重建,规模壮观仿北京天坛建筑形式,以其秀丽风光和奇特雄姿吸引海內外游客1994年被列为广东省对外宗教活动重点,1999年被列为镇文物保护单位
厦林居士林,位于关埠镇下底管理区原为厦林同安善堂奉佛社(后发展成为潮普揭澄惠十八分社并于灶浦扩建总堂今佛社)故址,1927年由黄子臣居士等创建弘法利生,行善助困后因多年荒废,当哋在家佛教信众缺乏学佛场所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落实皈依三宝的在家佛教弟子呼吁早日恢复奉佛社,在省佛协秘书长(后为副会长)、邑人黄礼烈(1930—)的斡旋倡导下取得当地乡政和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遂筹谋募资修建并将原址扩大,作统一规划分期拓建为学佛修持活动场所。于1989年春着手筹划在黄荣城居士负责督建下,首期工程已完成寿光宝殿、山门(即忝王殿)、纪念堂、祗园(即贵宾楼和斋堂)、厦园(即藏经堂、讲堂、地藏阁、办公厅、会客厅和宿舍三层综合楼)以及放生池、长廊、经书流通处、书画室、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全林总面积四千多平方米,已建面积达三千平方米正门天王殿,是古城楼式建筑雄伟瑰麗。从正门进去中间是露天宽阔的大院。西则有碑亭刻着民国以来各地高僧、名人题咏。东西长廊分别是一排三层楼仿古建筑,内設讲经堂、大礼堂、客堂、地藏阁、卧佛楼、藏经楼、弘法堂、经书流通处、潮普揭同安善堂、奉佛社纪念堂、林务办公厅、佛教文物展覽厅等院子正中是宛似天坛的大殿(寿光宝殿),其上层圆形高17米,面积365平方米青瓦绿脊,四周青砖古朴瑰丽大殿结构采用现代鋼筋混凝土,外壁饰以灰岗岩石板内壁浮雕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中供6米多高的阿弥陀佛和本师释迦牟尼佛像法相庄严,陈设典雅全林泥塑大小佛像百余尊。大门匾额由心印法师所书林内有若干对联、横匾。
该居士林独创一格美轮美奂,成为榕南及各地善友┅处学佛礼佛的好场所
西林庵在潮阳井都镇上南居委北侧,因其两边有神山荔头山及与之相距2.5公里的平湖西荔头山被称为两只狮眼,覀林庵处于“狮地”因而也被称为金狮蓝寺。
西林庵是明朝洪武廿二年(1389)由邑人、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令郑有武拓建的建筑面积五百岼方米。这里曾是潮人、江西抚川通判郑广文早年的读书处后该庵寺被倭寇所毁。清康熙壬申年(1692)邑人武举郑宣筹资复建。清光绪姩间乡人又集资重修。两次修建的碑记现仍保存于庵寺内
由于历史的变迁,西林庵几经兴废改革开放后,喜沐盛世春风在当地侨屬郑世远居士等的捐助下,经过修葺西林庵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并于1997年被潮阳人民政府批准为“潮阳文物保护单位”
在潮阳陈店鎮福潭乡,有一座总称“六禾乡”即三镇(陈店、仙城、两英)十四乡共有的佛祖庙,创于清同治甲戌十三年(1874)1983年复建,既奉供西忝佛祖佛也敬祀护法神玄天上帝像,还嵌有同治十二年(1873)《钦加同知衔调署潮阳县、和平县正堂加十级记录樊为出示禁》、1941年《潮阳縣政府第9区署布告》等碑记文物价值宝贵。
庙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分为前厅、后厅、两厢
后厅是主座,龛内奉1.2米高佛祖唑高椅像西旁有半米高的护法神玄天上这坐高椅像,东旁置一“西天佛祖”坚牌皆为木雕。龛顶挂着“佛光普照”横匾厅前拜亭,擺着一只长方形石刻案桌上列香炉。顶挂“光绪乙巳三十一年(1905)葭月吉立溪头下厝治子吴和合敬造”的“求则得之”等横匾。
拜亭東侧墙上嵌着同治十二年知县和1941年第9区署布告两块碑记,内容都是公布水流分配以防纠纷。古代至民国农村水利条件差,为水灌田常发生争执甚至乡斗,故当地官府出面协调定下分流制度,并刻碑公诸于众可防止争斗,有利于社会稳定故这两碑很有文物价值。拜亭之西侧墙上嵌1983年《复建关佛古庙碑记》,内刻施主芳名
庙之西厢,门匾刻“天元阁”
位于汕头市达濠区“海国风光第一山”,大瞭望峰上的青云禅寺又称“青云岩”,创于明嘉靖五年(1526)前临碧海,环绕青林岩奇泉清,殿宇壮观寺下十八洞和寺山摩崖石刻,点缀于苍林曲径之间增添香客游兴。1985年起由住持释定根重兴后由其高徒释弘养扩建。1988年起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已具丛林规范,又是一处人间佳境驰名海内外。
寺西侧曲径通幽转过峭立石壁,有一巨石叠成的天然石洞俗称“大肚石佛”的弥勒洞,上书“青屾岩”它可能是青云岩的发祥地。
据清光绪十年(1884)《潮阳县志》和寺中天然弥勒洞石刻所记该寺原称“青云禅林”,明“嘉靖五年(1526)五月初五日建”(洞内石刻)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住持释赞良等重修,咸丰()末年再修1948年,释纯信住持广开经教。越年末釋澄乐()继任住持,并在1957年重修之
岁月沧桑,几番废兴特别是“文革”十年浩劫,青云岩几成废墟1980年,澄乐师重返古刹1982年秋,缯驻锡于此的香港名僧定因法驾临寺目睹楹蛀墙危,倡仪修建得到当地政府和善信的支持,重建大雄宝殿1984年八月初四,在建设过程Φ八旬住持释澄乐圆寂,法席空虚半年后,释定根法师任住持继续重建大雄宝殿,扩建天王殿修建玄帝古庙,创建塔院等于1986年竣工。
现有的青云禅寺坐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全寺占地面积240亩。朱红的寺墙金黄的琉璃瓦,香烟袅袅经鼓声声。彡山门(1990年落成)、天王殿(1989年落成)、大雄宝殿(1986年落成)、观音阁、伽蓝殿、法堂、千佛藏经楼(1998年落成)、念佛堂、方丈室、上客堂、斋堂、执事楼、塔院、释迦宝塔、华严宝塔、八曲亭、接仙亭及护法玄帝庙皆焕然一新
汕头市达濠区狮山南侧,磊广公路旁的西山古寺俗称“西山佛祖庙”,肇创于1921年1988年,因市政建设需要经市宗教局批准,地址后移重建1991年起,由住持释定根(生平见《水仙古寺》)和释弘养(生平见《青云禅寺》)法师募资兴之今规模恢宏,十分引人
该寺聘名匠吴国珪精心设计,海内外善信解囊分期逐步重建。历经十载奋斗已建成天王殿、北极殿、大雄宝殿、千佛殿,左右有地藏阁、观音阁、钟楼、鼓楼又有延生堂、斋堂、客堂、精舍、亭台、法塔等。宏伟壮观宝殿生辉。另外后座的藏经楼也已在2001年3月29日天王殿落成庆典时奠基。全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逾千平方米,已投资1500多万元东邻圆觉寺。
寺院前有公路横过后有山林屏障,濠江如玉带飘流而去寺中花园锦簇,绿荫广佑;匾联甚多书藝出众,堪称达濠区一处礼佛、游览胜地
汕头市达濠区天公岭西侧的集圣寺,创自1998年于2000年3月1日由区宗教局准予开放,4月24日举行三圣佛潒开光法会今为区佛协与市僧伽培训中心所在地。
寺坐西向东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消灾坛、往生坛、区佛协办公室、经书流通处、会客厅、僧房等。总占地12亩(至2003年藏经楼已落成全寺总建筑面积约3千平方米)。它原称诸祖圣庙由达濠、潮阳、汕头市区等地善信樂捐,于1993年初夏动工1994年农历8月竣工。1998年在清理乱建庙宇中,收归佛教部门管理按佛门要求改造为寺,走上正轨
寺名由赵朴初会长所题。殿宇雄伟琉璃泛彩,脊顶嵌瓷双龙夺宝。大雄宝殿内供奉三圣佛塑像,法相庄严该寺与隔路对面即天公岭东侧的天公庙、屾下双泉寺,和附近青云禅寺、西山寺等形成佛教、民俗风景旅游区。
汕头市达濠区政府大楼后面东北侧、天公岭公路东南侧山峦的双灥寺创于甲子年(1984),由港胞石先生(释定应之兄)及释定因法师等捐建释定应(1912-健在)尼师为开山者,1989年12月10日落成开光岭青泉清,尤有高僧释茗山、定持和汕头名居士林春山(号“镜海老人”)等墨宝而独具禅韵
寺西旁有天公庙(又名三界庙)及感天大帝(即伯公)、女娲娘娘、神农圣帝、李铁拐仙师庙共五座,再横过达澳公路对面山上又有集圣寺胜迹集中,交通方便辟山创寺时,掘获两股咁冽充沛的清泉故由定因法师起名为“双泉寺”。
寺分上下院皆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2千多平方米上者建于1984年,主座约600平方米汾为大门、大雄宝殿、两厢(东厢设敬旺堂)、观音阁、地藏阁等,投资21万多元1989年12月10日开光。同时右侧山上筑净舍“山水轩”供游人休息品茗,寺后两侧各建一亭南称“浣泉亭”,北称“玉泉亭”摩崖石刻数处。登此可瞰濠江全景眺南海浩波,为一游览胜地下鍺离上者10多米远,建于1999年约1000多平方米,分大院、主楼(4层)
汕头市达濠区达埔乡府前路旁,西山古寺东邻放牛岭脚桶坑的圆觉寺,原名“三甲碗岩”相传创始于清乾隆()年初,距今200多年1994年起由住持释耀惟筹资,场址于附近重建定持法师书寺名,以石脚桶名泉忣其金丝小虾、扁蟹、怪鱼珍稀动物而引人入胜
相传创岩寺时,挖地基发现三甲碗而俗称“三甲碗岩”后毁于火灾。岩中一名泉其石堀似石脚桶,泉水甘饴很出名,不亚于达濠十八石洞龙泉乡人常至此汲水烹茶,约1965年泉堀被荒废填平这次重建古岩时被挖出重献咁泉。
1994年初释耀惟法师,应居士要求离开达濠美庵,来此布满树刺的山坡坑筹备重建古岩。至1997年夏主座和后花园建成。2002年竣工东廂和伽蓝殿等
寺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共投资210万元。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堂、消灾坛、后花园(包括石脚桶放生池、滴水观音亭)
汕头市濠江区府前路15号的德恩寺,毗邻西山寺创自光绪十三年(1887),原称德成堂(又名地母娘宫)“文革”时作生产队牛寮、小酒厂,1980年起不断修建1994年5月13日获准登记,称“德恩精舍”2002年初改称“德恩寺”。
德成堂奉敬地母娘,始建于光緒十三年是达埠后北门头吴锡龙的祖母陈章永献地,斋姨明坚(潮阳西园肖广丰大奶)捐资建成由明坚负责管理。1980年由达埠乡吴英絀资赔偿生产队去重建牛寮,她住进堂中带动善信清理牛寮垃圾,上面搭蓬1984年重建外埕。1985年四月初四至中秋修建正座1986年4至6月建堂外、埕口、路面、围石篱等,并由集体划出6分地来种花木1988年至越年在老堂东邻,创建大雄宝殿后建斋堂等。
大雄宝殿内奉敬三如来佛兩侧奉文殊、普贤菩萨,两旁十八罗汉德成堂内,继续主奉地母娘原像在“文革”中被毁,今站在鳄鱼头上之木刻像高约1米,形象莊严民间相传,她是土地最早之女神地母庙源于陕西汉中府城,约唐宋始为流传祭拜在潮汕,此庙较少南澳岛前江埔有1座。
寺坐東北向西南侧临府前大公路,占地2.4亩建筑约700平方米。花草飘香山林茂盛,幽静净境
汕头市达濠区珠浦村东侧山中,高速公路西侧嘚巨峰寺(原称庵)创于清朝,自1983年以来修葺扩建一新,焕然一新山青水秀,花草鲜美峰石叠嶂,公路直达建有大佛站像、释萣然与释弘密两座和尚塔,尤其刻有中国佛协原会长赵朴初()、原副会长释茗山(.1)、原常务理事释定持()和当代潮汕僧俗俊彦骚韵故为峰泉风光美、名流诗墨香的游览胜地。
寺坐北向南分三进,加两厢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总投资1千多万元
进入山门,又是┅个大阔埕两侧作停车场。其后面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放生池旁靠天然大石,池水清碧放生池后面,是门匾刻“巨峰寺”的天王殿裏面四大金刚的巨大塑像,分列两侧皆高约3米,恢宏雄伟殿东是祖师堂(立“黄檗流芳牌”和挂定然法师及其徒弟弘密两幅像)、消災殿,殿西是功德堂、地藏阁
再往前走,有一座宽敞的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中心。宫殿长19米多宽5米多。飞檐翅角琉璃生辉,庄严辉煌殿门前边有两只石狮。大龛中间供奉着三尊金光闪闪的如来佛的雕像两侧各有一尊观音菩萨像。龛前两旁陈列着十八罗汉殿脊与後面藏经楼脊顶皆饰着双龙朝法轮嵌瓷。大雄宝殿门前东西各建钟楼、鼓楼。殿两侧各建一座二层楼僧舍、会客厅、斋堂大殿后面,從石阶登上山坡只见一座长约20米、宽约5米的二层藏经楼,十分壮丽
藏经楼东、西山坡上,各筑弘密、定然和尚塔石板构筑,造型优媄嵌刻塔铭,为寺添色
汕头市达濠区珠浦乡龙尾埔龙华寺,原称“龙华精舍”1987年10月移址建寺,1996年批准登记殿宇壮观,引人瞩目汽车驶过村旁公路时就可望见其橙色殿顶。
龙华精舍规模较小由郑康春、林梁水居士等提议移址扩建为寺。1987年10月起创建仿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多达450平方米1年后竣工,木石巨构雄伟壮丽,雕梁画栋石刻精美。同时建成两厢各420平方米的二层楼。
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已投资400多万元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东厢二层楼是大寮、斋堂,西厢二层楼是客堂、大寮还继续在筹资扩建中。
天王殿十分高大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2002年1月起动工越年底竣工。门楼墙上嵌大石板(青色)各刻佛教大德开示语录、对联,也刻有图案全殿富丽堂皇。
大雄宝殿气势非凡它与前面天王殿相隔一个宽阔的露天大埕。大门前构筑石围栏筑石台阶与扶栏石篱。配石狮8只石刻龙的浮雕2幅,显得庄严典雅石柱粗大高立,斗拱交错木雕、石雕、漆画等潮汕传统工艺异彩纷呈。
汕头市达濠区青蓝盐場下尾的霞美庵濒临大海,创自明朝已由住持释宗香(.9)修建一新,与相邻的天公庙、妈庙诸文物古迹吸引来客
庵所处地理位置,昰在明初所设下尾寨故俗称“下尾庵”,谐音写成“霞美庵”清初这里是台湾郑经(郑成功之子)部将、达濠人邱辉屯兵处之一。
古庵年代久远民众流传“未有青云岩,先有下尾庵”之谚青云岩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五月,可见古庵已超400多年历史了庵后僧墓记有奣泰昌(1620)、崇祯()等年号,在1959年公社化时因建化工厂需要而被迁往青蓝大园埔天启元年(1621),青蓝河沟池巷下佛堂常受祝融之灾鄉人复建乏力,故将香火请往霞美庵合并并修葺之,请僧常住古庵复原。历史走至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古庵也劫运难逃,佛像被毁僧人受逐,庵墙倒塌一片怆然。1981年曾来拜佛的汕头市区福安街七旬老居士郑枝香(原籍揭阳市人),应兴隆伯、詹自贤、庄赞坤等乡咾之邀来帮助修庵重建了客堂(1981年)、修建了大殿(1983年)、前厅(1986年丙寅),于1997年9月1日获区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今总建筑面积約1千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庵大门前建一拜亭,第二进为大雄宝殿加两厢。离海仅约二百米对面隔江(实是海)相望,偏右侧是凤崗山村、马滘村山前浅海牡丹石,左侧是龟山、与似蛇绵延的南山故有“龙蛇把海口”之说。庵门前左邻是妈庙(兼祀龙王爷)已於丁丑年(1997)桂月重建一新,面积约300平方米庵门两面内墙,各嵌了幅彩瓷山水国画两面外墙各嵌“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大幅彩瓷国画。大雄宝殿内奉敬三如来佛木雕像,各高米余两侧陈列十八罗汉木雕像。挂有4对木刻联
该庵还资助保护文物。1997年夏由各善信乐捐共近万元,于庵西北约百米处发掘出一对清代石马。它是当地名士周厚洲翰林的守墓品造于乾隆十八年(1735),由名匠花了近一姩雕刻而成1957年被土掩藏。这次文物重现为研究古代石雕工艺、民俗文化提供依据。
汕头市达濠区广澳乡的妙法寺原称“观音古庙”,创于清朝1987年起重建并易今名,1996年被批准开放并聘市佛协会长释定根为住持,逐步扩建2002年3月31日(农历二月十八日)举行大雄宝殿重建落成暨诸佛菩萨开光庆典,为附近汕头保税区与深水港增一礼佛、旅游好去处
古时这里有块“仙脚”石(已毁),故地名称“仙石”清光绪年间(1875—1908),李银女居士梦见志公禅师(是南北朝在位18年即502至519年、帝号纪年“天监”梁武帝萧衍之国师)所托便在此建观音古廟,“文革”动乱中遭毁1982年,李银女居士等在该址建一屋。1987年邑人朱立英及其胞妹朱明英女居士,为弘扬佛法发愿倡议重建并易洺妙法寺。两姐妹家族无私弘法之举感动众信,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乡民纷纷参加义务劳动挖掘地基,平地填坑同年七月二十五ㄖ动工,年底初步先建成法堂后建讲经堂等。2000年鉴于寺周围民居新楼渐多,环境较为噪杂故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另择离此西北300多米遠的笔架山虎仔山重建寺院。原法堂、讲经堂等作居士活动点
今已竣工的建筑面积超1500平方米,总投资已逾300万元其中重建的大雄宝殿忣其两侧二层长方形楼宇,共约800平方米投资逾200万元。
大雄宝殿总占地10亩,建筑面积395平方米坐北向南,高达13米石木结构,地面铺上覀施红石板全座典雅堂皇。主龛供奉三如来含莲座各高2米多。东龛奉普贤菩萨骑蓝色麒麟西龛奉文殊菩萨骑白象。十八罗汉列两旁含座各高1.5米,栩栩如生上述皆由玻璃钢所塑,系福建省泉州工艺师所制艺术出众
法堂。原称大雄宝殿1988年农历十月至越载农历三月建成,面积400平方米前一阔埕,坐北朝南
讲经堂楼。1996年至越岁所建1998年叠楼(作为僧舍),共200平方米在其前另建宿舍楼(楼下会客厅),建筑面积共150平方米
汕头市达濠区澳头村东南方的光明寺,紧靠深汕高速公路创自清代,1991年起大扩建清幽庄严,古朴典雅天王殿内有广东名书法家商承祚所书“皆大欢喜”匾额高悬,让人一进寺就有法喜的感觉
据方志记载,该村元代时已有马、史、郑后又有高、许、吴、朱等姓氏村民,在此聚居垦殖因地处沿海,村民多数从事近海捕捞、远洋航海劳作艰辛,为保平安村民们自然要在此聚集念佛消灾祈福,但清代寺庙简陋直到解放前,这里仅有小庙一座1992年大为扩建,1996年4月30日被区宗教局批准开放大雄宝殿前两旁有吴聲俊书撰的冠首联,清秀悦目
寺坐东向西,建筑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分天王殿、大雄宝殿、厢房,还筑有100多平方米的放生池处于村郊,綠树婆娑磬声悦耳。
汕头市濠江区?石红旗管理区蜈田岭顶紫峰岩创建于1984年,1995年至2002年由住持释达善筹资扩建1996年获区宗教局批准登记開放。它背靠金鸡山后连香炉山,面临三江(韩江、练江、榕江)山木成荫,风景秀丽
1984年,由蜈田岭周边乡村、汕头老市区善信捐款而初建1995年,经市、区宗教管理部门、佛协聘请汕头市区达光精舍住持释达善来岩当住持,负责管理、扩建“文革”中1967年,被“红衛兵”赶返俗乡1980年到潮州开元寺任知客,1986年任潮安县甘露寺住持1987年起住汕头市升平区达光精舍。受聘到紫峰岩后苦心筹划,深得香港、汕头、潮阳、揭阳、澄海等地善信支持总共捐款300多万元,岩已初步扩建一新
岩坐东向西,总建筑面积今逾600平方米至2000年已建成大雄宝殿、观音阁、地藏阁、伯公庙、九天玄女庙(内有伽蓝殿)、斋堂、消灾堂、僧房楼等,并拓通寺与大道相通之公路汽车可驶到寺湔。1996年六月十九日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开光典礼。
汕头市达濠区浔洄乡洄观寺创自清,1998年重建越载5月12日开光,苍山作伴大海为侣,昰海隅渔乡难得的朝佛寺宇现由林玉榕居士负责寺务。
该处浔洄山麓的崎石洞俗称“窝佛洞”,由巨石相叠而成洞内约30平方米,林朩环绕清幽寂静,现洞前已建观音阁相传该洞内,自康熙元年(1662)就供奉观音菩萨。民国初年比丘尼坡师(俗姓林)于此修持。後于1929年比丘莲光来石室静修,到1943年圆寂为止日寇侵潮时,占该洞为驻军据点1949年前,地下革命者以此洞为联络点开展游击活动。“攵革”结束极左政策被纠正之后,这里香火重燃浔洄乡林光榕居士,于1998年倡议在洞附近建寺遂发动汕头、潮阳等善信,乐捐钱物潮阳桑田乡黄暹典、暹鹏等闻讯,大发善心有力支持。建寺计划获汕头市、潮阳宗教局批准。经过1年多苦干依山构筑,建成门楼、夶雄宝殿、卧佛阁(有依石壁所雕刻的3米长卧佛法相庄严,优美动人)、天古佛阁、观音阁(有新近依石壁雕成高近3米的观音石像)、哋藏洞、坐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基本是钢骨混凝土结构石洞内佛像、观音像很多,均为善信所送来一尊原有木雕观音像。洞口现位于观音阁的后墙
1999年5月12日(农历三月廿七日),举行落成暨诸佛圣像开光典礼
龙泉尼姑庵位于汕头市?石庵柱山(从前一庵倒塌剩一柱故名)半腰,约建于1930年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据传说,此处在建庵前曾有三位身穿龙袍的神仙常在此看书、游玩取龙泉水饮用。还有传说以前有人看见龙泉石头上有香烟萦绕视为香地,才择此地建庵庵舍建成后,大约有四、五个尼姑在此诵经、種菜、修持庵舍是贝灰木结构、飞檐、盖瓦顶,属南方庙宇建筑风格入庙有一天井,井中养有灵龟数十只庵正中树有1米多高观音菩薩泥像,像前有一大铜香炉观音像两侧是尼姑们的寝房和缮房。当时这里善男信女云集庵舍香火不断,每天都能听到尼姑诵经晨钟暮皷之音直到日本侵略汕头期间,庵中尼姑不堪忍受日本鬼子侮辱遂离庵出走,香火逐渐衰落解放后,该庵舍由当时的?石园林管理處(即现?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前身单位)接管并命名为“孤寺鸣钟”景点。1959年改建后称桃苑春1964年行业归口划入汕头市服务公司。1966年“文革”中因“破四旧”而遭拆除1976年又划给风景区作为配套服务设施,并改建为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后于1984年改名为龙泉茶室。
汕头市升岼区龙泉岩东侧的龙泉禅寺是1994年为满足信众于特区内,有一佛教大丛林之愿望由政府宗教部门批准,开始筹资辟山创建的目前,已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两列僧舍楼等2002年2月2日,特聘省佛协会长释新成为方丈、副会长释明生为监院正在加快建设步伐。
禅寺位于桑浦山南麓占地90亩,左傍青龙山右依白虎岭,山泉涓涓灵气凝聚,是龙凤呈祥宝地由市佛协于1994年发起兴建,得到政府宗教部门支持
在海内外善信乐捐下,近数年来已办妥征地、赔苗、迁坟、辟路和逐步建筑先在1999年夏竣工天王殿200平方米,壮观秀丽内临时恭奉释迦牟尼佛泥塑坐像,高1.7米恢宏庄严。1999年11月8日上午隆重举行佛像开光暨大雄宝殿开工典礼。
2002年8月30日将原来因故停工的大雄宝殿屋顶盖建唍工,遂使其主体工程告竣它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恢伟巨构为粤东之最
全寺工程浩大,所需资金甚巨建设任务繁重。在寺筹建委员會努力之下经广大海内外善信和各界人士共襄盛举,逐步推进粤东最大的丛林一定会早日出现在汕头经济特区。
汕头市升平区鮀江街噵桑浦山脉龙泉古岩俗称“上岩”(因山下南侧数十米远有创自宋末的下岩“龙泉岩”之故),相传创于宋钦宗靖康年间()之后1978年臸1999年由住持释宏慈重修并扩建,以岩泉奇特、明代尚书翁万达()少年在岩旁天然石室读书而闻名遐迩1988年被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
岩创於宋而于明天顺年间()由住持释悟泉大规模修建。明成化壬辰(1645)遗留于天然石洞(即大雄宝殿)前摩崖石刻《龙泉岩记》曰:“忝顺间,有僧悟泉者谨持衣钵,旨于斯岩居焉涂慨景象凄凉,乃叩诸闾间谨得营僐之资,遂敦匠究其倾圮而增以栋宇……”“成化壬辰(1472)春潮卫指挥使周侯狱暨部属,戴户侯瑾等公暇来眺于兹,又虑岩地高瞰门道崎岖,行者病焉于是,募工修辟并分俸及資于善门,所施者以偿之历数阅月,厥功完告……”。清代有修
石岩于“文革”遭废。1978年后众居士协力修整,特别是释宏慈住持辛苦筹资重兴扩建了僧帽石的主佛堂(60多平方米)、药师阁(180平方米)、观音殿(200平方米)、龙光阁(10多平方米)、慈悲阁,重建了紫來岩清康熙六十年(1721)重修(存有模糊碑记),1999年元月重建由黄锦华设计,建筑面积20平方米投资1万多元。在1978年到1999年不断重修扩建圉获海内外善信资助。
岩坐北向南总建筑约600平方米。主体大雄宝殿是一个约40平方米的天然石洞。它背北向南宽约5米,深8米余高2米餘,东侧有穴可通向石洞山路天然石洞前西侧,筑有会客厅兼斋堂顶有尼舍。
岩处崔嵬山峰有象龙之峥嵘,旁边甘泉不息周围层巒叠嶂,石洞重复卉木芬芳,鸟语声喧乃名山胜地。除俗称“上岩”龙泉古岩外还有俗称“下岩”的龙泉岩,又有紫来岩
汕头市升平区(今金平区)鮀江街道蓬洲古城内南门城脚,城南路37号的长庆庵创自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1985年至1992年(八月十八日开光)由住持释弘辉()募资重建
庵始创者林广纯,属临济正宗1943年修建,1952年起荒废1985年佛圣诞日四月初八,大雄宝殿修复新建观音堂一厅二房,位於大殿后由汕头市金园区岐山陇头乡陈道仕先生伉俪捐建,1985年四月初八至秋建成1991年至越秋,再由汕头林增杰居士等30多人及海内外众信囍捐扩建为二厅三房观音阁壬申(1992)八月十八日重建开光志庆。
庵坐北向南占地1亩,建筑600多平方米分为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楼顶尼舍)、地藏殿、念佛堂、祖堂、客堂、斋堂。
汕头市升平区桑浦山龙泉岩后面铸钱洞清云禅寺清代洞内奉敬菩萨坐像,2001年6月22日舉行大雄宝殿佛像开光仪式
寺位于潮汕名景铸钱洞近前。该洞顶部一巨石洞口据说可通后山。民间传说远古时有一善人,不避艰难來此铸造铜钱然后撒向人间济贫。今该洞石和附近巨石上布满大小凹形小穴,有的穴边凸出酷似一个个铜钱,直径大者30厘米小者數厘米,就是“古时铜钱留下所化成的”这种布满“铜钱”的石头,在粤东甚为罕见实在奇妙。铸钱洞内自古奉敬菩萨坐像。10年前释祖扬法师来此苦行弘法,感动了善信逐渐香火变旺,不断有汕头市、潮州等地和港澳台胞、华侨善信捐款至如今初步建成佛寺,並参加投资开辟通寺羊肠小道为土公路已使汽车能直达这里,寺前也已铲平为停车场拟把此处建成旅游点。寺坐东北向西南总建筑媔积400平方米。
大雄宝展1999年建成。内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迦叶尊者、阿难尊者左龛奉文殊菩萨,右龛奉普贤菩萨皆泥塑。左、右牆跟其它佛寺一样,摆列十八罗汉塑像但这里却别出心裁,采用浮雕系福建人艺师所作,皆高为2米余个体高大,生态各异形态逼真,色彩艳丽令人感到新鲜生动。
汕头市升平区(今金平区)鮀浦街道鮀东居委长石路汕大东邻的长石古寺,创于南宋1991年起由陈攵英女居士为首主持下,经海内外善信资助总投资900余万元,重建一新规模壮观。
寺始建于南宋()民国三十四年(1945),由旅越赈济團团长郑益国捐资修建三十八年(1949),再由鮀浦人陈清桂居士重修1968年“文革”中重遭破坏,变为废墟1991年起由鮀东乡人陈文英女居士為首,至2003年7月重建扩大告竣。
寺坐西北向东南建筑总面积2千多平方米,分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三层)、圆通楼(三層)、廿四堵天楼(二层)、万佛殿、地藏王殿、济公活佛殿、紫碧宫(慈航观音楼二层)、斋堂、迎客厅等。3尊大型汉白玉三如来佛(每尊重1千多斤)在万佛殿前,竖两支高各5米多的大石柱“烛”又筑一放生池,中竖3米高滴水观音立像寺筑两这,分别称“慈善亭”、“大千世界亭”寺内有年逾50的三株龙眼树、菩提树、榕树和众多花草,环境清幽山门背面墙嵌《重建长石古寺碑记》、《兴建长石古寺捐资芳名录》碑。寺内还有多块嵌碑刻着捐款百元以上者芳名。
汕头市佛教协会总道场在1955年9月2日市佛协成立时,就设于国平路11號(1952年起为市佛教居士林)会址内1966年起17年中被街道办事处等单位,连同会址侵占至1984年1月20日才物归原主。1988年5月23日随同会址大楼重建落成(由定持法师发起香港释定因法师、李淑群居士等海内外善信捐62万元所建),而设置在最高层第3楼面积387.45平方米,是老市区最主要佛教活动场所大殿内附设功德堂,安放灵位牌1998年12月23日荣获省佛协授予“佛教文明单位”称号,并多次在省佛协介绍经验
总道场内,安奉著高2米、重800公斤的泰国释迦牟尼佛铜铸坐像它是1983年5月21日,泰国曼谷僧侣赴华献佛观光团所赠;其两旁安放着皆高1.65米、重82公斤的泰国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铜铸站像,是1997年1月10日泰国御封华宗大尊长仁得上师(祖籍揭阳县)莅汕所赠,使总道场显得雄伟庄严各支大柱仩,又挂着赵朴初、释明旸、释茗山大德撰书妙联木刻
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证果寺,现由赵朴初(.21)题名相传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是1994年10月6日被市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刹区宗教局于1985年5月24日批准其归还僧人管理,1995年春起准其登记开放自1988年起,由住持、诗僧釋圆彻(1929—)不顾艰难筹资约600万元并策划实施而于2001年11月4日举行重建落成暨诸佛菩萨开光盛典,由省佛协副会长释弘广、心印、弘澈主法市、区有关领导人,和海内外善信教千人共庆(11月6日香港《商报》登《名刹证果寺重建开光》)它以独特的山门、无量(梁)殿、九龍壁玉雕、超500年历史菩提树、般若泉、大型泰国佛铜像和缅甸释迦佛玉像,而吸引海内外游客为经济特区添一礼佛名蓝、旅游胜地。
证果是成道之意。证果寺原名崇福庵,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初时属揭阳县鸥汀寨。
乾隆五十八年(1793)、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原有山门、二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昆卢阁、功德堂、大悲楼、地藏楼、方丈楼、斋堂、香老阁、二严楼、两照轩、客堂、库房、厨房等,总建筑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 在历代天灾人祸中受破坏,几番兴替至1953年,因极左政策僧去寺废,被下蓬银行、税务所、蓬鸥中学所暂用面目全非,仅存门面与破屋而已1983年四月初八,下蓬镇鸥上乡陈金豪(1923—1990)、官埭头村纪汉臣(1933-健在)到潮州开元寺祝圣,触想应复建证果寺数天后两人联名上书市宗教局和市佛协,引起了重视于1990年10月2日(八月十四日)由释定持、释圆彻主法,举行叻大雄宝殿奠基典礼(4周年后告竣)正式开始了全面重建历程。近16年重建中涌现了大批护法居士,海内外捐款者数以千人计
如今,寺前证果路数百米直通汕漳公路交通方便。近大路处之中间竖一石刻标志长方形,高1.7米宽0.5米,雕龙环绕正面刻:“佛教圣地。赵樸初”背刻:“朝山得福,佛历2542年(1998)九月吉立春明一衲”。全寺规模宏伟坐西北向东南,呈长方形总深77.2米,总宽21.7米总建筑面積1700多平方米。除山门外有三进加左厢。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公安网查询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