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将封细雪要多少蜜蜡上了十一,用腊封多少钱,划算吗

DNF用秘蜡重新封装+10细雪需要几个蜜蜡 划算吗?_百度知道
DNF用秘蜡重新封装+10细雪需要几个蜜蜡 划算吗?
DNF用秘蜡重新封装+10细雪需要几个蜜蜡 划算吗?那位大侠知道告诉小弟一下 谢谢了···
提问者采纳
细雪是45及紫色武器, 大概需要 15个左右15个蜜蜡要 60RMB 也就是 1000W左右,个人推荐别封绝对划不来,+11细雪才差不多呵呵O(∩_∩)O希望能帮到你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15个 一个蜜蜡6RMB 自己去算 如果要封细雪旳话昰非常不核算旳 +10旳细雪根本卖不了你买蜜蜡旳钱 - -
粉色的装备20个腊
紫色的15个 楼上+11的细雪也不要封 得不偿失俄 TX就是骗钱的 看起来很好 暗地里被XX了还不知道
SS,称号,任务物品不能封蜡烛,蜡烛封的最高次数是7次,7次后就不能在封
装备封装次数最高数为7次,强化不影响蜡烛数量
第一次封装需要8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9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10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11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12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13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14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2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13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14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16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17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18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20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21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22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23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24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25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2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20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21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22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23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24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25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2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20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21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22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23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24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25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26个蜡烛
每多封一次就多要1根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3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9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9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
SS,称号,任务物品不能封蜡烛,蜡烛封的最高次数是7次,7次后就不能在封
装备封装次数最高数为7次,强化不影响蜡烛数量
第一次封装需要8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9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10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11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12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13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14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2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13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14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16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17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18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20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21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22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23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24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25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2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20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21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22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23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24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25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2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20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21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22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23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24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25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26个蜡烛
每多封一次就多要1根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3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9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9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 个人原创请勿转载
SS,称号,任务物品不能封蜡烛,蜡烛封的最高次数是7次,7次后就不能在封
装备封装次数最高数为7次,强化不影响蜡烛数量
第一次封装需要12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13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14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16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17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18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20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21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22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23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24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25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2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20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21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22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23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24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25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2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20个蜡烛
第二次封装需要21个蜡烛
第三次封装需要22个蜡烛
第四次封装需要23个蜡烛
第五次封装需要24个蜡烛
第六次封装需要25个蜡烛
第七次封装需要26个蜡烛
每多封一次就多要1根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3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6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9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9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 个人原创请勿转载...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dnf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3细雪之舞封起来要蜜蜡多少?RMB多少?_百度知道
+13细雪之舞封起来要蜜蜡多少?RMB多少?
那封了一次在封呢
提问者采纳
11粉第一次封装需要8个蜡烛(风衣是40块)20粉第一次封装需要个12蜡烛30粉第一次封装需要个20蜡烛(灵犀100块)40粉第一次封装需要个20蜡烛(骨戒也是100块)50粉第一次封装需要个20蜡烛(流星 黑光等等以及55粉都是需要100块)55粉第一次封装需要个20蜡烛3级紫第一次封装需要3个蜡烛
10级紫第一次封装需要6个蜡烛
15级紫第一次封装需要6个蜡烛
20级紫第一次封装需要9个蜡烛
25级紫第一次封装需要9个蜡烛
30级紫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35级紫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
40级紫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45级紫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50级紫第一次封装需要15个蜡烛这是需要的蜜蜡个数
用几个是看装备级数 加0的细雪和13的细雪都要用15个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12000点券&#47,2500点券&#47..;30个要是封就得 2500点券买5个 再4500点券 买10个15一封 70块钱,就用15个蜡打着70Q吧 蜜蜡600点券&#47,4500点券/10个;个;5个跟强化等级没关系只跟装备的等级和品种有关系粉要的是最多的其次是紫45的细雪
看看你的区价钱 要看45级加13的一定是鬼剑的我看过很多是400~450我也建议你卖这个价
蜜蜡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晴 29℃~42℃
78人去过这里, 6条目的地点评
还有一些指南信息,等待你来补充~
巴格达啊,萨达姆曾经的领土都被我踩踏
很多军用悍马和12.7毫米机枪,机场有5道卡,很多英美人。
巴格达热门目的地
同等级酒店中评价No.1
价格比同星级平均水平低42%, 评分比同星级平均水平高12%
价格比同星级平均水平低17%, 评分比同星级平均水平高10%
同等级酒店中评价No.3
同等级酒店中评价No.4
价格比同星级平均水平低38%
同等级酒店中评价No.1
价格比同星级平均水平低18%
同等级酒店中评价No.4
巴格达推荐行程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巴格达交流区
热门最新精华
这个城市暂时还没有高质量游记,来做第一位贡献者吧~
“邪恶国家”任我行
之三 闯进叙利亚
前言 凡是“邪恶”的都是好地方
“邪恶”,是打了引号的,2002年初布什总统国情咨文里“赞助恐怖主义的邪恶轴心”,包括伊朗,伊拉克,北朝鲜,外围的“邪恶”还有叙利亚,利比亚,和古巴。我呢,则是借用这个名词,来写一些被西方大国目为“邪恶”的国度,组成一个很特别的游记系列,这个“邪恶系列”将包括七篇游记:北朝鲜,伊朗,叙利亚,缅甸,古巴,伊拉克,利比亚。走的国家多了,越来越觉得,那些被认为“邪恶”的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都是好地方:外来游客少,物价便宜,人民纯朴热情,又能满足你好奇探险的心理。
其实,你想想,“邪恶国家”这个标签从来不是小布什的发明,我们小时候就宣传有邪恶的国家,一曰苏修,一曰美帝。也有邪恶的边缘,那时候叫做“腐朽没落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比如英国,法国。对于很多穆斯林国家而言,“邪恶”国家,自然非以色列莫属。我呢,从小到大都不信“邪”。从那时的苏修美帝,到今天的邪恶轴心,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
----凡是被贴上“邪恶”标签的,全都是好地方!
顾剑纵横天下,
“邪恶”何惧之有?
1. 闯进叙利亚
其实我胆子很小的,既怕高,也怕虫子,更怕热,怕脏乱的环境,怕和人吵架打架,更怕在市场上讨价还价----天知道我怎么会成了走遍天下的“大侠”!
所谓“战略上的大胆”,绝对不是玩命,而是“冒有算计的风险”,这是我十年前的旧作《二战名将中最佩服和不佩服的三个半》里面,品评名将军事指挥艺术的最高标准。2011年4月我下决心闯叙利亚,其实具体行程还是做了很大的调整,以策万全。我在黎巴嫩的时候注意过电视新闻,骚乱集中在南部的达拉,北部Homs等几个城市,首都大马士革本身,除了星期五有示威,应该还算平静。那么,首先,我决定以大马士革为中心活动,原定行程中,北部古城阿勒颇,只好忍痛割爱。其次,大马士革到骑士城堡Crac des Chevaliers和古罗马遗迹帕尔米拉Palmyra之间的公共交通,要经过Homs中转。我原定坐bus去这两处,每处住一晚,现在改为,从大马士革包车,直接去景点,当天往返,这样就走高速直接绕过Homs这个当时有骚乱的城市。至于两大景点,都是荒野之处,谁去那里示威啊?我敢肯定是安全的。这样安排的缺点是单人包车多花钱,而且看不到两处古代遗迹的日升日沉,少了很多怀古的情调。但是花钱买平安,我认为值得。而“怀古的情调”?我能够成行就很不容易了,又何必事事求全呢?第三,我离开叙利亚飞往伊朗的那天是星期五傍晚。周五是穆斯林的祈祷日和休息日,最容易发生示威游行。我那天不安排活动,中午直接坐出租去机场,宁可在机场闲坐一个下午。大多数穆斯林祈祷结束大约是下午1到2点,机场离开市中心30多公里,他们上街的时候,我会远远呆在安全的地方。
从贝鲁特的Charles Helou长途汽车站坐公交赶往大马士革,崭新干净的中巴,只有这么一个公司,开价很实在,不需要讨价还价,竟然和Lonely Planet上面说的价钱一模一样,还是1万7千黎巴嫩镑(约合12美元),要知道,我的Lonely Planet是2008版,作者调查的时候距今将近4年,居然还没有涨价!车上总共只有三位乘客,我,一个在香港教英文的澳大利亚旅行者,一位春假返校途中的土耳其大学生。黎巴嫩进入叙利亚的陆地边境,中国护照是否可以在关口临时申请签证,网上经常有讨论,我之前看过不少,好像曾经可以,但是最近一年刁难得厉害,基本不可能了。我自己绝对不会去碰运气,早在一月份就在美国拿好叙利亚个人旅游签证,其他两位乘客也都事先办好签证,所以车子在过境大厅只呆了5分钟,什么话也没有废,什么队也没有排,每人护照上一个印章,盖完走人,干脆利落。
黎叙边关的叙利亚过境大厅,真能看得出骚乱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偌大的厅堂,平日熙熙攘攘,现在过客寥寥,总共只有我们三个游客入境,开着的窗口比我们入境的人还多。
行程总共约4小时,巴士终点站在大马士革城西数公里,好像是Samariyeh车站,那里有公共汽车进城,但是我们初来乍到不熟悉公车线路,就打了辆车。这里出租车很多,不打表,但也并不乱开价,200叙利亚镑,还是和Lonely Planet2008版上相同(约合4美元),我早对价格心中有数,听他开价200叙镑,根本不需要还价或者让他打表,坐上车走人。这两次坐车的经验,让我对叙利亚人产生好感:他们做游客生意成熟,不像阿拉伯世界其他国家那些到处漫天要价。
我这次在大马士革住过4个晚上的Al Majed Hotel值得推荐。Lonely Planet上面有它,网址是,三星,一般情况下单人间是40美元,我去的时候因为是特殊时期,全城的旅游业都非常萧条,前台居然给了我每晚20美元,绝对是物超所值!这里坐落在大马士革新城的中心地带,尤素福-阿兹麦赫广场Yousef al-Azmeh旁边,但是地处一条窄巷的尽头,所以闹中取静,一点不吵。这是旅馆的门口的水车装饰。
从这里步行到老城大约15分钟,到新城的国家博物馆也差不多距离。广场周围是购物街,旅馆出来隔着5月20日大道对面的小街上,有本地人给我推荐的据说“全城最好喝的果汁摊”。
在叙利亚换钱要注意两点:第一,我们知道,用自己的银行卡直接从ATM机上取当地现钞,汇率最划算。叙利亚满大街都是ATM机,最多的是国家银行“叙利亚工商银行”的ATM机,但是叙利亚政府的银行被美国和西方抵制,美国欧洲的银行卡取不出钱来。这一点一定要小心。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叙利亚有私人银行,还有很多国际银行,最多的来自黎巴嫩(比如audi bank)。所有这些银行都和西方银行界有往来,找私人或者外国银行的ATM机取款,绝对没有问题。第二,仔细估量你需要多少叙镑,别取多,因为在大马士革机场离境的时候,你剩下的叙镑,无法在机场银行和兑换点换回美元。我在伊朗和东非都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这次在叙利亚和阿尔及利亚两个国家碰到了,所幸剩的不多,约合十来美元,在机场购物花掉了。好消息是,在叙利亚住旅馆和旅游包车,如果叙镑不够,你都可以用美元,所以手边不需要保留太多叙镑。
我这次为了安全起见,长程交通都是用的出租车。如果以后社会环境许可,再去的朋友,其实可以考虑坐公交车往返机场和市中心之间。我这次确实打听过,去机场的公交车,就在大马士革新城,国家博物馆再往西南不远处,大马士革大学的正门口,我某天傍晚还亲自去看过地形。从这里到新城市中心(旧城西门附近的Maytyr广场),还有2公里的距离,如果行李不多,可以步行。
2。旧城精华:倭马亚清真寺,萨拉丁墓
大马士革是数千年的古都,公元前3千年就已经是城市,公元前2千5百年(我们的三皇五帝时代),这座城市就已经叫做大马士革(拼法稍有不同,那时候是Dimashqa),征服中东的历代大帝国,象什么古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直到罗马帝国都统治过大马士革。这期间大马士革一般都是一个重要的地区中心,省会城市。它作为显赫的帝国都城,那是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之后。先知默罕默德身后,争议较小地继承了五代,称哈里发。然后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第六代哈里发曾经和第四代哈里发阿里争夺帝位,穆阿维叶死后,他的儿子雅济德Yazid,又与第四代哈里发阿里的儿子侯赛因争夺帝位,雅济德胜出,这就是穆斯林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分际,也是阿拉伯帝国第一个王朝,倭马亚王朝的开始。以上渊源,在我的“邪恶系列”上一篇,伊朗游记里面,有更详细的交代。(Umayyad,也有书上音译成伍麦叶王朝,可能忌讳倭字意思不好,其实只是拟音而已,不必在意,而我从小看的书都用倭马亚的音译,所以仍从旧译)。
因为穆阿维叶是叙利亚总督,所以倭马亚王朝把帝国首都从阿拉伯半岛迁到大马士革。王朝持续90年(661-750),被阿巴斯王朝推翻,帝都也移到了巴格达。因为阿拉伯帝国勃兴初期,它征服了萨珊波斯帝国,而波斯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文化,都比阿拉伯本土更强大,阿巴斯王朝,就是以波斯为权力基础的一批贵族,夺了倭马亚朝哈里发的权,从此,帝国中心向东迁移,帝国西面,自新征服的最远的西班牙半岛开始,朝廷鞭长莫及,渐渐地各地军阀都事实独立了,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对帝国的控制力越来越弱。首先是被阿巴斯王朝屠杀的倭马亚家族硕果仅存的一位王子,亡命西班牙,在西班牙扯起造反的大旗,先是自称埃米尔,过了几代事实独立的日子,干脆自称哈里发,和巴格达哈里发分庭抗礼。
这,就是西班牙科尔多瓦哈里发王朝的兴起,也是西班牙中古时代文化上的鼎盛时期。今天我们去西班牙的科尔多瓦,还能看见伊斯兰风格的大清真寺,那是科尔多瓦最主要的名胜古迹,只不过后来改成了教堂。
不过“哈里发”Caliph毕竟是政教合一的领袖,从道统来说,哈里发宣称直接继承自先知,因了这层宗教关系,各地事实独立的伊斯兰君主,最多自称“埃米尔”,或者“苏丹”,敢直接把自己叫做“哈里发”的,绝对不多。阿巴斯王朝期间,西班牙,摩洛哥,北非,小亚细亚半岛,甚至叙利亚这些地方,相继事实独立,军阀混战,中东最强有力的势力,一是从中亚大草原迁移来的突厥游牧部落,就是塞尔柱突厥王朝,Celjuk,二是欧洲十字军反攻中东。1099年的第一次十字军最成功,拿下了圣城耶路撒冷,在叙利亚附近这块地方,建立了好几个基督教诸侯国家。
塞尔柱突厥王朝,名义上服从阿巴斯王朝哈里发。可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也并非没有其他哈里发。公元900多年的时候,北非摩洛哥境内的什叶派穆斯林兴起,征服整个北非,建都埃及开罗。这是法蒂玛王朝哈里发(中国史书上叫“绿衣大食”)。阿拉伯世界的君主,一般不敢自称哈里发,这里面有宗教意义。在那个时期,阿拉伯世界的三个哈里发,各自有自己继承道统的说法: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哈里发王朝,那是倭马亚王朝的遗孤建立的,不承认篡权的阿巴斯王朝。无论倭马亚还是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都是逊尼派穆斯林。北非的法蒂玛王朝,是什叶派,根本就不承认从倭马亚朝祖先,穆阿维叶开始的合法性,只承认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才是合法继承人,所以自己也称哈里发。
但是开罗的法蒂玛王朝延续得没有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久,不到3百年,它在1171年,被大臣萨拉丁所灭。
公元12世纪,大马士革城迎来了第二个鼎盛时期,这次它的君主,是位不世出的传奇大英雄,萨拉丁Saladin。萨拉丁是库尔德人,逊尼派穆斯林,灭掉北非的法蒂玛王朝(什叶派哈里发)之后,他自己不能称哈里发,只称苏丹,名义上服从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哈里发,这就是阿尤布王朝Ayyoubid。如果从阿拉伯哈里发的角度来说(尽管当时巴格达的哈里发已经和周朝天子的实力地位差不多了),萨拉丁也是一个地方诸侯(大致相当于春秋五霸,或者战国后期的秦王吧)。他从埃及兴起,向北打进叙利亚,整合中东的伊斯兰势力,和欧洲十字军斗。他的传奇故事,我们后面说萨拉丁墓的时候再讲。
萨拉丁建立了整合叙利亚和埃及的阿尤布王朝Ayyoubid,以大马士革为都城。直到百五十年后,蒙古兴起,大军西征,灭国无数,不但阿尤布王朝灭亡,就连阿拉伯世界的哈里发,那个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也被蒙古旭烈兀汗灭掉了。蒙古占领巴格达和大马士革。
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Mamluks向蒙古反攻,收复大马士革,然后成吉思汗的一个支裔,瘸子帖木儿建立的帖木儿帝国又横扫中东,再占叙利亚(大约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明初,其实帖木儿当时准备远征明朝,途中暴毙)。帖木儿暴毙之后,马木鲁克王朝再从埃及打回来。
你方唱罢我登场,来回拉锯的结果,最后是北面,从小亚细亚半岛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终结了这一切。整个中东北非,尽被土耳其帝国收入囊中,直到现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至于哈里发,大多数人在蒙古灭亡阿巴斯王朝之后,再没有听说。其实在宗教意义上,“先知的继承人,阿拉伯世界的精神领袖”,还是有的:蒙古人被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击退,马木鲁克们,拥立阿巴斯王朝后裔作傀儡哈里发近两百年,史称“影子哈里发时代”。到1517年,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也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土耳其苏丹,继任哈里发。大家一般只知道土耳其皇帝称苏丹,他们自己也习惯这么称呼,其实从道统上来说,土耳其苏丹,同时也是阿拉伯世界的哈里发。
又过5百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国父凯末尔建立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宪法正式规定,阿拉伯哈里发这个职位不复存在,哈里发所拥有的职权,转归土耳其议会行使。这才是历史上阿拉伯哈里发正式结束的时间。
(未完待续)
前言 凡是“邪恶”的都是好地方
“邪恶”,是打了引号的,2002年初布什总统国情咨文里“赞助恐怖主义的邪恶轴心”,包括伊朗,伊拉克,北朝鲜,外围的“邪恶”还有叙利亚,利比亚,和古巴。我呢,则是借用这个名词,来写一些被西方大国目为“邪恶”的国度,组成一个很特别的游记系列,这个“邪恶系列”将包括七篇游记:北朝鲜,伊朗,叙利亚,缅甸,古巴,伊拉克,利比亚。走的国家多了,越来越觉得,那些被认为“邪恶”的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都是好地方:外来游客少,物价便宜,人民纯朴热情,又能满足你好奇探险的心理。
其实,你想想,“邪恶国家”这个标签从来不是小布什的发明,我们小时候就宣传有邪恶的国家,一曰苏修,一曰美帝。也有邪恶的边缘,那时候叫做“腐朽没落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比如英国,法国。对于很多穆斯林国家而言,“邪恶”国家,自然非以色列莫属。我呢,从小到大都不信“邪”。从那时的苏修美帝,到今天的邪恶轴心,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
----凡是被贴上“邪恶”标签的,全都是好地方!
知道我要去伊拉克的时候,所有的同事和身边的朋友,一致的反应就是两个问题:
----“伊拉克安全吗?”
当然不安全
----“怎么可能去伊拉克那么危险的国家旅游呢?”
说容易也容易,跟旅行团,重兵保护呗。
即便再惊讶的朋友,也没人会问我“为什么是伊拉克”。那太明显了。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对于我这种历史文明的爱好者, ”祭司,神殿,战争,弓箭,是谁的从前“,真正的问题,或许该问:
What takes you so long?
So,here I am.
还有个国内的朋友,问的问题比较牛:“伊拉克怎么办个人签证,能背包自由行吗?”
答案是:呵呵。。。做梦吧你。
伊拉克并不安全,2011年底美军撤离,2014年夏天起伊斯兰国肆虐。我去的时候在2014年3月,伊斯兰国还没闹大,炸弹和绑架事件仍然时有所闻。来伊拉克的游客大致分两类:大批伊朗,叙利亚等国的什叶派穆斯林,拿朝圣签证来伊拉克境内什叶派的几处圣地朝拜;西方游客,每年只有两百名上下,只能跟团,而且组团的旅行社每次都要和伊拉克政府打好招呼,派保镖全程跟随,签证由旅行社在伊拉克旅游和文化部备案,事先批准,游客到达之后报自己的名字,有部里的官员来接你,伊拉克边检按事先申报的名单对号入座。伊拉克根本没有“个人旅游签证”这个门类,想要背包自由行?要么朝圣,要么你是战地记者。至于商务签证或者外交签证?在那边住了两年三年的加拿大使馆工作人员,都没有去过哪怕巴格达近郊的任何一处古迹,他们的生活范围仅只局限在巴格达的国际安全区Green Zone里面。前两年有个电影叫Green Zone,就是讲的那里。我们到达伊拉克的第一天晚上,旅行社的英国老板兼领队应邀出席加拿大使馆的酒会,回来和我们说的:外来车辆一律不许入内,外来宾客必须在入口处由安全区里面的人亲自领进去。至于我们这些游客,根本进不去安全区。
1。开启探险之旅
伊拉克是我去旅游的第100个国家----七年之内的第100个。在所有这些国家里,我一向尽量避免跟团,只有非洲大草原Safari,委内瑞拉丛林的天下最高瀑布,这些地方自己很难搞定交通,我才会破例。伊拉克,当然是破例的情况。也好,省得我自己做吃住行的旅行安排了,少有的省力省心,----就是费钱呗。我走的还真不是高端团,9天路线,包括吃住行,不包括机票签证和小费,团费将近2100英镑(旅行社是英国的,所以用英镑交团费),两人合住的两星旅馆,单人房差另加收350镑。包早餐,然后每天只包括一顿正餐,标准是25美元每人。另一顿饭一般是在路上简单买点吃的自理。不过凭良心说,吃的还真不错,尤其是量特别大,我在最饿的时候也从来没能吃完一半----25美元在伊拉克能买好多吃的了。
可以看出,伊拉克旅行是为的探险,生活条件大致相当于国内的经济团,并不艰苦,但是跟“豪华舒适”也毫不沾边。我估计,大部分团费,都要用在保安方面了。据我所知,国内和美国都没有做伊拉克业务的旅行社,英法俄国才有。一个旅行社每年也就去两到三个团,每个团少的8,9个人,多的有20人,绝大部分团都在十人以下,这样算下来,近几年伊拉克的国际游客(朝圣者除外),也就是每年一两百人的规模。
我是2011年在文学城论坛旅游版上,听LVfan说去了伊拉克,这才知道伊拉克也可以旅游。我用的和她是同一家英国的旅行社,Hinterland Travel,网址是,他们不仅有伊拉克线路,还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土耳其东部等线路。老板Geoff Hahn是指南书Iraq: Now and Then的作者,早年就是自驾游爱好者,早在70年代就开车带着老婆孩子一路穿越叙利亚,伊朗,伊拉克,苏联的中亚部分,阿富汗,巴基斯坦这样横贯欧亚大陆。他是1937年生人,现在每年还亲自带伊拉克的团,人很风趣幽默,关键是他能和伊拉克的导游跟官员据理力争,替我们游客争取看到更多的景点。----这就要联系到伊拉克的特殊旅游环境了:
一般的旅行团,行程单上告诉你去哪些景点,就一定要去到,否则会退费。但任何去伊拉克的团,行程单上写得好好的,几乎全伊拉克所有的著名历史遗迹都能到,其实能去哪里不能去哪里,旅行社完全无法控制,有时候某处爆炸一颗炸弹,或者有发生骚乱的迹象,政府当局就禁止外国旅游团接近这整座城市。你想,每年不到200人的国际游客,我们的珍贵程度都快赶上大熊猫了!随团的保镖,是佩枪的现役警官,那都不能叫保镖了,应该算安全官:人家是部里派来随团的现役警官,他的职责就是保证游客安全,我们去玩的地方多,他没有好处,我们出了事,他吃不了兜着走。所以随团的安全官和伊拉克导游,是尽量想方设法能让我们少去几个地方。我们这些随团游客,无法和他们争论,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听我们的。这就要靠我们的领队英国老头,出面和他们据理力争了。伊拉克国内各地的安全形势变化多端,很多地方即便列在行程表中,也很可能临时无法前往,Geoff老头为了让我们多去几个地方,有时候真能跟安全官和导游翻脸,争得面红耳赤的。很多地方实在去不了,也就只能如此,谈不上赔偿退费的事情。伊拉克的情况太特殊,我想,国内有些因为飞机晚点,就能占领飞机大闹机场要求赔偿的游客,在伊拉克可能要抓狂了,你要是质问“我花了钱的,怎么就不能保证我的权益?”,那答案也很简单:“没人请你花钱来伊拉克啊”。伊拉克这种地方,你不花大价钱肯定是来不了,但花了大价钱,也有可能什么也看不到,端的是要看你的运气了。拼RP的事情啊。
以下是我原订的9天行程,括号内是经过临时改变,实际实现的行程
第一天:抵达巴格达,下午傍晚游览shichang ,Khadimain 清真寺,住巴格达
第二天:巴格达市内,主要是国家博物馆,几个市场,Mustansiriya神学院,Mirjan清真寺,Tel Harmal,住巴格达
第三天:开车出巴格达,到萨马拉Samarra清真寺与螺旋形宣礼塔,参观阿巴斯王宫(阿巴斯王宫上个月刚挨了伊斯兰国一颗炸弹,我们被政府禁止去那里,转而去了一个规模较小的王宫,但是中午在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市中心吃午饭,路上看到了他的宫殿。我们走后,提克里特一度被伊斯兰国占领,上个月政府军收复提克里特,发掘出2014年6月伊斯兰国所屠杀的1千7百多具尸体,距离我们走后3个月),傍晚住宿于库尔德地区首府伊尔比德Erbil
第四天:从伊尔比德出发参观Der Mar Benham和Der Mar Matti两个基督教修道院,亚述古都Nimrud,晚上回城游伊尔比德(三个景点都去了,但是因为导游丢了通行证,出发和回来都耽误了一个半小时以上,伊尔比德的游览推迟到明天)
第五天:离开伊尔比德,参观亚述古都尼尼微Nineveh,亚述城Assur,帕提亚帝国首都Hatra,萨达姆的提克里特宫殿(提克里特宫殿来的路上看过了,早晨出发前参观了伊尔比德城,但是主要的尼尼微,亚述城,Hatra都在摩苏尔附近,由于恐怖组织武装猖獗,这三个重量级景观都不能去,而且最近几年都没有团去过)
第六天:巴格达近郊的帕提亚帝国首都泰西封Ctesiphon遗址,Argagouf古城,回巴格达城内参观几个景点(Argagouf城由于安全形势没有去,城内的几个景点都参观了,还外加了2003年被推倒的萨达姆巨型铜像的基座)
第七天:去巴比伦,Borsippa,古城基什Kish,住宿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Kerbala。(完全实现了)
第八天:参观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Kerbala,库法Kufa,和纳杰夫Najaf的清真寺(由于我们团友的意外捣乱,被当局禁止接近卡尔巴拉清真寺附近范围,库法和纳杰夫还是去了。详细情况我会在后面“我们团的奇葩们”那节讲述)。回巴格达住宿
第九天:9天团的我,上飞机离开伊拉克,同团16天路线的,昨天晚上不回巴格达,继续奔赴南方,参观苏美尔古城乌尔Ur,乌鲁克Uruk,拉萨Larsa,巴士拉Basra,两河入海口沼泽地等等,我就不知道他们实现了多少预定的行程了。
带的东西:不用带任何食品,伊拉克的饭很好,而且量特别大,我基本上一顿正餐吃不了一半就饱了。也不用带驱蚊剂,至少我们这一路,没有感觉有蚊子。消毒湿巾在饭前饭后很有用。鞋子一定要易穿易脱,因为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在两河流域,日光强烈,防晒霜必不可少。虽说旅行社事先发的材料上面建议你自己带一些厕纸,和自己的毛巾,我发现这并非绝对必要。我们所住的旅馆,卫生间还是有厕纸的,也提供洗澡毛巾,还挺干净。不需要带任何个人检疫证明。入境的时候要交82美元签证费,属于落地签证,所以旅行社不会预收的,你一定要准备好美元零钱,尤其是那两块钱。去清真寺的时候,即便你是男士,都一定要穿长裤和长袖衣服。而女士,进入清真寺的时候,一定要穿得象沙特阿拉伯妇女那样,全身黑袍,和蒙住脸的黑色头巾,只露出眼睛。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衣服,清真寺门口会借给你。如果你不愿意穿公共的衣服,最好还是自己买一身带在车上。如果不穿成这样也可以,你就不要进清真寺了。平时在景点和街上,作为游客,其实女士倒不需要戴头巾,穿成什么样都可以,毕竟你是外国游客。只是不要热裤吊带这样暴露,你会给自己惹来麻烦的。(说句实话,在那里再爱美的MM也不会吊带热裤,那种热带艳阳下,很快会晒脱皮,多高SPF的防晒霜也不成)。其实,即便你如此从头裹到脚,你也只是能进几个小的清真寺。真正作为什叶派圣地的几个大清真寺,如果你不是穆斯林,不能进入寺内,只能进入大门和院子,从开着的门向内望望。
还有,带美元即可,西方主要货币在伊拉克均可兑换,但是汇率不同,美元的汇率最划算。因为你的团费里面包含了吃住行,基本不需要换伊拉克第纳尔。如果你想在市场买些东西,或者平时喝喝茶,买点零食,确实需要换钱,不能直接用美元,可以问领队,英国老先生会帮你找地方换些小钱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去银行换一大笔第纳尔。
前言 凡是“邪恶”的都是好地方
“邪恶”,是打了引号的,语出2002年初布什总统国情咨文里“赞助恐怖主义的邪恶轴心”,当时包括伊朗,伊拉克,北朝鲜,外围的“邪恶”还有叙利亚,利比亚,和古巴。我呢,则是借用这个名词,来写一些被西方大国目为“邪恶”的国度,组成一个很特别的游记系列,在这个系列里,不仅要写自然风景和文化历史,更要写我去这些地方和当地人的接触,对他们生活状态,世界观,政治体系的感知,尝试像新闻记者一样写一个系列的深度报导。这些年走的地方多了,越来越觉得,那些被认为“邪恶”的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都是好地方:你想,外来游客少,物价便宜,人民纯朴热情,你又能满足自己好奇探险的心理,去人所不能去,这辈子都有吹牛的资本了,是不是?
其实,你想想,“邪恶国家”这个标签从来不是小布什的发明,我们小时候就宣传有邪恶的国家,一曰苏修,一曰美帝。也有邪恶的边缘,那时候叫做“腐朽没落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比如英国,法国。对于很多穆斯林国家而言,“邪恶”国家,自然非以色列莫属。我呢,从小到大都不信“邪”。从那时的苏修美帝,到今天的邪恶轴心,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凡是被贴上“邪恶”标签的,全都是好地方!
2009年我去过第一个“邪恶国家”北朝鲜,当时贴出过详细的游记,就作为这个“邪恶系列”的第一篇。第二篇是伊朗,第三篇叙利亚。第四篇是缅甸,因为它的军政府被西方社会所抵制。当然最近出现了根本转折,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对世界开放旅游,那就更有必要详细写写这个引人入胜的佛教国度了。虽然有法律麻烦,我还是有不久的将来去古巴的想法,可以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五篇。伊拉克和利比亚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但最近几年时机并不成熟,就作为将来第六篇和第七篇的规划。所以,这个“邪恶系列”将包括七篇游记:北朝鲜,伊朗,叙利亚,缅甸,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则不在规划之内。
----顾剑纵横天下,
“邪恶”何惧之有?
1。伊朗-波斯的历史文化背景
要了解西方文化,必须首先了解其两大渊源:希腊罗马的历史传承,和基督教的宗教传统,而这两者之间经常并不兼容,所以才有“黑暗时期”和“文艺复兴”么。要懂得伊朗人的民族性,一样要了解两大要素:对古波斯文明历史的自豪感,和什叶派伊斯兰的宗教心理。这两者也经常并不兼容。
先说波斯民族:千万记住,伊朗人绝对不是阿拉伯人!我们一般人总想把中东北非那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统称阿拉伯人,这在北非基本正确,因为阿拉伯人在历史上通过移民,征服和教化,把原住的古埃及人,柏柏尔人等等民族,不是杀绝就是同化了,所以今天北非的主体民族确实是阿拉伯人。但土耳其就是突厥人,并非阿拉伯民族。而在伊朗高原,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建立的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跨越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就是“阿赫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它和古希腊争霸,打希波战争,最终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平灭的时候,阿拉伯民族还处于蛮荒状态呢。对于自豪的波斯人来说,北面亚洲草原上的突厥-蒙古各部,南面沙漠里的阿拉伯民族,那时都是野蛮民族,只有希腊和后来的罗马帝国,才是势均力敌的文明对手。
第一波斯帝国灭亡之后,从两河流域到北印度的广阔地区,因为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有一段“希腊化时期”,虽然马其顿帝国本身,随着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很快分崩离析,但“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影响持续了很久。后来在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兴起帕提亚帝国,和强盛的罗马相抗衡。帕提亚帝国在3世纪分解,被伊朗高原新兴的又一个波斯帝国所取代,这就是“萨珊波斯”,或者叫第二波斯帝国。萨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几百年不分胜负,打得天昏地暗,在公元7世纪,被南面沙漠里新兴的阿拉伯帝国渔翁得利。阿拉伯人灭亡了萨珊波斯,同时也极大削弱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所以,把伊朗人叫做阿拉伯人,他们肯定会不高兴,对于一些民族自豪感特别强的伊朗人来说,阿拉伯人的征服,甚至历史上波斯皈依伊斯兰教,都被看作是异族的征服和文化侵略!
再有就是什叶派穆斯林,和主流逊尼派穆斯林在宗教心理和感情上很不相同,给我强烈的感觉就是,什叶派有着极为浓重的悲情心理,因为他们历史上长期处于被迫害被屠杀的境地。我曾经在土耳其,埃及,北非各国的清真寺见过很多次宗教仪式,第一次接触什叶派的祈祷,是来伊朗之前一站,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一座伊朗人出资重建的清真寺。什叶派祈祷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不是慷慨激昂,就是默默流泪,逊尼派主流的祈祷从来不会如此。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伊斯兰教分裂的历史背景,否则很多古迹和文化现象,后面都说不清楚。
先知默罕默德创教,他本身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领袖。他身后,没有一个儿子活到成年,于是由他的亲属和亲密助手通过选举来继承大位,哈里发Caliph,既是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又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精神领袖,哈里发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继承者”。默罕默德之后的头六任哈里发,都由选举产生,还没有形成父死子继的王朝,头四位持续了三十年,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是默罕默德的表弟同时也是女婿,无论后来的逊尼或者什叶派,都承认其地位。可阿里之后就乱了:
阿里当初登上哈里发大位的时候,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Muawiyah 就不服,双方打了一仗不分胜负,穆阿维叶表面上臣服于阿里。仅仅5年之后,阿里遇刺身亡。阿里的长子哈桑继位,很快和穆阿维叶签订协议,自愿让位给穆阿维叶,自己回麦地那隐居,没几年就被毒死了。穆阿维叶因为是以叙利亚总督身份登基哈里发大位,他的宫廷就在大马士革,统治了近20年。到此为止,阿里长子哈桑,和穆阿维叶的交接都还和平,所以后世(起码逊尼派)对这第五第六位哈里发的合法地位也没多大争议。
穆阿维叶死后,他的儿子雅济德Yazid登位,阿里的小儿子,哈桑的弟弟,同时也是先知默罕默德的外孙(别忘了阿里是默罕默德的女婿),侯赛因Husain前来争夺。公元680年卡尔巴拉战役Battle of Karbala,阿里的儿子侯赛因战败被杀,穆阿维叶的儿子雅济德Yazid坐稳哈里发的宝座。因为雅济德Yazid是父亲穆阿维叶指定的继承人,不是选举出来的,这就是阿拉伯帝国第一个王朝,倭马亚王朝的开端 Umayyad Dynasty。后来侯赛因的所有兄弟和儿子全都一一被倭马亚王朝追捕屠杀净尽。
后世承认倭马亚王朝正统的是穆斯林主流,就是逊尼派Suni。而不承认倭马亚王朝哈里发,而承认阿里及其子孙为默罕默德继承人的少数派,就是什叶派穆斯林。传统上,什叶派一直处于被屠杀被迫害的境地。所以他们的祈祷,包括哀悼被屠杀的侯赛因和他的后代,也就比逊尼派悲伤得多。什叶派承认阿里的秘密继承人,叫做伊玛姆 Imam,总共有十二代伊玛姆。现在的所谓伊玛姆,比如伊玛姆-霍梅尼,伊玛姆-哈梅内伊这些,都是对什叶派宗教领袖的尊称,并不是阿里正统继承人的那“十二伊玛姆”。
俗话说,“剃人头者,人恒剃其头”,倭马亚王朝的结果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阿拉伯帝国起于今天沙特半岛的沙漠当中,一个封闭落后的文化,一路向北征服了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拉克),再征服波斯(伊朗),而当时波斯的文明程度高于阿拉伯甚多,不可避免地,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就会北移。仅仅70年之后,公元750年,以伊拉克和波斯为中心的阿巴斯王朝Abassid灭亡了倭马亚王朝,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也由大马士革,迁往巴格达。(中国史书中,大马士革的倭马亚王朝,叫做白衣大食,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叫做黑衣大食)。倭马亚朝的皇室子孙也一个个被赶尽杀绝,只剩下一位王子,只身由北非逃亡西班牙,在科尔多瓦独立,建立科尔多瓦的倭马亚王朝。这就是今天西班牙南部城市科尔多瓦Cordoba,那座大清真寺的由来。
花这么长篇幅写清楚历史背景,后面伊朗和叙利亚的很多古迹和寺庙,就容易讲解了,也更容易理解当地人对宗教,对历史,对目前的政权和这个世界,是怎么看的。
(未完待续)
2014年初游历伊朗和土耳其,完整游记在伊朗论坛
但因为实在喜欢伊斯坦布尔和以弗所,很希望把所见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引起更多穷游伙伴的兴趣,去看看土耳其这个古老迷人的国家
Day 8德黑兰--&安卡拉--&伊兹密尔Izmi--&塞尔丘克Selcuk
德黑兰霍梅尼机场,要等到清晨才能check in,只好找地儿坐等,给手机充电,发呆,打盹儿。。。天蒙蒙亮,Iran Air,伊朗这个国家总令人感觉无限神秘
德黑兰--安卡拉,最美的飞行经历,前所未见的美丽。万里晴空下一望无垠的雪山,令人迷醉的蓝色。那一大片蓝色是个湖(还是内陆海),伊朗乘客告诉我名字,但我听不懂
不毛之地也有另类的美
安卡拉去中部卡帕多西亚转机较方便,只是卡帕多西亚最好玩三天,而我又不想压缩伊斯坦布尔的时间,只好取道西南伊兹密尔去塞尔丘克,去参观始建于公元前10世纪的古城以弗所古城遗址。从安卡拉到伊兹密尔搭乘Pegasus,是出国前在官网订的
在安卡拉机场换了10美金,够买张火车票就行,等着去塞尔丘克再换。汇率2.1609,扣除手续费,到手20.71里拉。与德黑兰机场相比,安卡拉机场宽敞时尚很多,不过干等三小时也是很无聊的。又想到伊朗的陈旧萧瑟,2500年前曾是世界第一个地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啊。。。BUT!我很八卦地查了一下,按照201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排名,伊朗人均GDP 16,165 Int$,名列第71。中国11,868 Int$,名列第89,所以身处魔都的人很容易产生幻觉,其实所谓国际大都市的繁华跟老百姓真的没有几毛钱关系。。
伊兹密尔机场边上就有火车站,现买票很方便,13:51-14:43,4.5里拉,没有座位号,上车找座儿。虽然人很多,但总是能找到位置的。三程飞机,一程火车,辗转20小时,到达塞尔丘克火车站,已经不成人形了
BOOKING订的Hotel Artemis,可预约旅馆主人来接站,并未提前买票因此无法预约,店老板说没事儿他每天要跑好几次和火车站,所以没问题。果然到车站没走几步路就看到一个男人来接几个日本妹子,一问果然是Hotel Artemis,从火车站走到旅馆最多5分钟。到了旅馆,老板热情地请我们先餐厅去喝杯苹果茶,顺便介绍一下周围环境,再顺便介绍一下去棉花堡的行程,我们估计这是他的主要目的。。。
在这个银行(离旅馆很近)换了些钱,大堂经理很又好,带我们到外面用柜员机换钱,否则在柜台换需要支付手续费。具体汇率不记得了。
银行周围基本都是步行街,有饭馆,还有。。。牌局!问大叔们我能拍照吗,大叔们豪爽地叽哩咕噜说了一大通,想必是准了,哈哈?
漫步去汽车站,路遇桃花。车站有几个巴士公司的售票处,价钱差不多,随便挑了一家,买次日去伊斯坦布尔的夜车车票,也是付现金的。也可在此购买去棉花堡的车票。
Day 9 塞尔丘克 --&
清晨,还睡着,被悠长的诵经声从梦乡中拽出来。。。。透过大喇叭扩散,唤醒沉睡的城市和人们
Hotel Artemis混合宿舍一个床位11欧元含早,聊胜于无
塞尔丘克是个只有两万三千人的小城,因为邻近的古城以弗所遗址和玛利亚之屋而成为旅游胜地。清晨的塞尔丘克,街道上冷冷清清的没什么人。这个不知是城门还是引水渠,仿佛时空错位,矗立在21世纪的城市里。
随处可见这样的小旅馆
山丘上的圣约翰教堂和城堡,我出来得实在太早,教堂还没开门,门楣石缝间衰草丛生,建筑抵抗不过岁月的侵蚀,但野草生生不息
不想在城里消磨时间,去汽车站搭乘中巴去以弗所。旅馆老板推荐去以弗所和附近的圣母玛利亚之屋的班车,我宁可自己搭车。以弗所Ephesus古城遗址位于爱琴海沿岸,在公元前10世纪由雅典殖民者建立,是地中海东岸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也是早期基督教的中心。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人攻占,公元前3世纪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公元前129年并入罗马帝国版图之后日渐繁荣,据估计在罗马帝国时期以弗所有33,600~56,000名居民,成为罗马帝国亚细亚行政省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萨迪斯Sardis和亚历山德里亚特洛阿 Alexandria Troas。近年来曾有个说法,即罗马帝国时期的以弗所拥有22万人口,不过学者认为此种推论并不现实,这样的人口规模必须具有现代都市才有的人居密度,或者在城外有广阔的聚居地,但以弗所城外环绕着海岸线、山脉和采石场,因此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皇帝后将以弗所定为亚细亚省的首都,从而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是总督驻地,也成为主要的商业中心。希腊历史学家斯特雷波认为,它在规模和重要性上仅次于罗马。在《启示录》里,基督指示约翰:“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等七个教会。”约翰福音书可能也著于以弗所。 拜占庭帝国时期的以弗所在五世纪和六世纪的重要性仅次于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一世重修了这座城市,并修建了一个公共浴场。建成于公元前550年的Artemis阿忒弥斯神庙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毁于公元268年的哥特人入侵,至于后来是否修复或重建,尚无史实证明。阿忒弥斯是希腊众神中最受膜拜的神袛之一,据说是宙斯和暗夜女神勒托的女儿,阿波罗的孪生妹妹,主管狩猎、野生动物、生产、童贞一大摊事儿,并且是少女的保护神,经常被描绘为带着弓箭的形象。但是在以弗所她被刻画成浑身长着一百多个乳房状突起物,相当的刺激邪典。以弗所在公元614年的地震中部分损毁,后来因为凯斯特河的逐渐淤积而失去进入爱琴海得港口,从而其作为商业中心城市的重要性也就不复存在了。居民离开城市低洼地带,迁往周围的高地,神庙废墟被用来建造新的家园,大理石雕塑被粉碎成粉末制作石灰石膏。阿拉伯人在七世纪和八世纪先后三次劫掠了以弗所,加速了它的衰落。当塞尔柱土耳其人在1090年攻陷以弗所时,它只是一个小村庄了。
古城遗址Ephesus Archaeological Site门票25里拉。进门没走多远,看到一群猫守候在一座小屋子门口,我饶有兴致地驻足观望,一个男人走拿着猫食走出来,然后猫咪们就围在矮墙上安静地进食。
第一眼的古城,就是这些石棺。以弗所曾是这种有环状花饰的半成品石棺的主要产地。
THE ARCADIANE 这条500米长、11米宽的街道连接着港口和大剧院,街道成形于皇帝阿卡迪乌斯Arcadius统治时期,即公元 395年-408年。
The Great Theatre大剧院始建于希腊化时期the Hellenistic period(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大规模扩建,据说可容纳两万五千人。用作演出、集会、和角斗。七世纪前剧院整合成为拜占庭城墙的一部分。照片的右上方可以看到The Arcadiane大街。我实在太喜欢这里,在台阶最高处坐了好久,看风景也看世界各地的游客,有一位兴之所致还站在舞台上高歌一曲。
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市场Tetragonos Agora – The Commercial Market,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扩建成边长154米的四方形广场式建筑,内部的中央庭院边长112米,四边都是两条走廊、两层高的大厅,用于商业交易和市场管理。现在仅存这些柱子了。
换一个角度看,映衬着小山丘的背景,再运用基本的空间想象力,不难揣摩出当时的壮观吧。
大理石大街 The Marble Street,建于公元1世纪,连接了塞尔瑟斯图书馆和大剧院。没往里走,所以漏掉了一个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广告的石刻。
Library of Celsus塞尔瑟斯图书馆 – 以弗所古城遗址中最壮丽的地标建筑。参议员塞尔瑟斯的儿子为了纪念他的父亲于公元2世纪所建,老塞尔瑟斯就埋葬在图书馆之下。这个图书馆收藏了一万两千卷卷轴,据推测262年的地震摧毁了图书馆内部。外墙于10世纪或11世纪毁于地震成为废墟,直到上世纪70年代被重新修复。
站在图书馆门廊下抬头仰望,有崇敬和颤栗的感觉。在蓝天的映衬下,两千年前的雕刻依然如蕾丝般富丽精致,时光的痕迹为它增添了特别的美丽
外墙下层有四个女神像。上层的雕塑已不见踪影。这座美德女神Arete阿雷特最完整,但在奥林匹斯多如牛毛的众神中,几乎没有阿雷特的神话传说,往往只作为美德的拟人化特征
这座女神像虽然没有头,但我感觉在身体和服饰方面的塑造却是四尊像中最美丽最自然真实的。
又见猫咪,古城中四处可见它们,完全不怕人,在遗迹之中逡巡、打盹儿,似乎它们才是以弗所真正的居民。
广场南门 THE SOUTH GATE OF THE AGORA紧挨着图书馆,自由民Mazaeus和Mithridates在公元前2世纪出资建造。
The Curetes Street,从图书馆延伸到赫拉克勒斯门The Heracles Gate。希腊神话里Curetes并非一个、而是一群女神。暗夜女神勒托受孕于宙斯生下了双胞胎阿忒弥斯和阿波罗,在分娩的时候,Curetes用武器发出噪音扰乱天后赫拉的注意力,因此无法发现双生子的降生。Curetes大街是以弗所当年的繁华富庶的最好证明之一,道路两边镶嵌的马赛克惊人的美丽,花纹复杂各异,一点都不枯燥。
The Curetes Street上的一个独立展馆2号阶梯屋The Terrace Houses,门票15里拉。这里又被称为“富人之家”The Houses of Rich,面积达4000平方米,虽然只剩下残迹,依然能让我们一窥罗马帝国时期的豪门生活。三层阶梯平台上有六户住宅,最古老的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一直居住到公元七世纪。看看整体规模。
公元275年罗马总督居住的大理石大厅正在修复中,面积达350平方米的墙壁破碎成约12万片碎片,这项修复工作被称为“世界最大拼图”,想象一下这个工作的复杂枯燥程度。。。
这里可是有供暖系统的哦!地板下、墙壁后都有粘土制成的管道,可以输送热空气。还有冷热水供应系统。但是没有窗子,只能依靠来自于开放式大厅的光线,因此大多数房间都比较阴暗。好多房间的地板上都拼贴着马赛克,从简单的几何图案到复杂的神话人物都有。
签证:
马汉航空提供机票和伊朗签证套餐6,699。至于土耳其签证,当时如果持有有效申根签证和OECD国家签证可以在申请电子签证。领事馆不接受个人旅游签证申请,所以在淘宝找旅行社代办,费用966。现在据说电子签证放开了,不再需要前面提到的先决条件。伊朗签证,贴在朋友圈引来一群人啧啧称奇,人家用波斯历呢!
2.
行程
伊朗三个城市: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土耳其本来想安排卡帕多西亚、塞尔丘克(以弗所)和伊斯坦布尔,但算来算去时间太紧,我不想在伊斯坦布尔走马观花,所以放弃去卡帕多西亚的念头。
2014年
01/30上海–德黑兰(马汉航空套餐内),1/31抵达
02/01 德黑兰–伊斯法罕(大巴夜车IRANPEYMA)
02/03 伊斯法罕–设拉子(大巴夜车)
02/05 设拉子–德黑兰(KISH AIR,在设拉子KISH AIR售票处现款购买)
02/06 德黑兰–安卡拉(马汉航空套餐内)
02/06 安卡拉-伊兹密尔(PEGASUS,官网购买, )
02/06 伊兹密尔-塞尔丘克(火车,车站购票)
02/07 塞尔丘克-伊斯坦布尔(大巴夜车 PAMUKKALE)
02/12 伊斯坦布尔– 德黑兰–上海(马汉航空套餐内),13日抵沪
住宿,以下为一晚费用
德黑兰 Escan Hotel,95美金含早(官网预定)
伊斯法罕 Abbasi Hotel,2,660,000里亚尔含早,大约折合580人民币(官网预定没反应,打电话才确定)
设拉子Sasan Hotel,25美元含早(邮件预定)
塞尔丘克 Hotel Artemis,混合四人间一个床位,11欧含早(BOOKING)
伊斯坦布尔 Deluxe Golden Horn Sultanahmet Hotel 萨尔塔那姆特金角湾豪华酒店,81欧含早(BOOKING,预付)
4.穷游锦囊帮了大忙,特别是去伊朗这样的国家。其他欧美国家我也会下载锦囊,但还会上城市管网去搜寻景点。而伊朗,根本无从查起。
两个国家均现金支付。伊朗用美金换里亚尔。土耳其用欧元兑换土耳其里拉。
Day 1 上海 – 德黑兰
浦东机场大雾,出家门还有微弱的阳光,结果约往浦东方向越是浓雾重重,N架到港航班改降虹桥,包括加航。幸亏马汉飞机早就到了,但是晚点是逃不了的。Check in后又换了登机口,一直在D65附近的登机口等,为了图清静。后来意识到不对头,狂乱中抓到一个工作人员才知道马汉在楼下的D228,绝对没有听到机场广播!几乎跑掉半条命,幸亏晚点,才没误机,上了飞机继续等。撑着在机场撑饱的胃,塞下一顿乱七八糟的饭,方才意识到是在浦东机场停机坪上跨年了。扒拉着那几片不知是牛肉还是羊肉的肉片,想着到伊朗的伙食,愁了。
Day 2原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 --&Golestan Palace 古勒斯坦宫 --& National Museum of Iran伊朗国家博物馆 --&Tehran Grand Bazaar德黑兰大巴扎
到德黑兰降落,在机舱里就掏出围巾裹好。在机场先换汇。一层找到MONEY EXCHANGE,但感觉汇率不合算,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楼上的兑换点汇率比较高,伊朗人民真是好实诚啊!换好钱找出租,门口有好多出租车等生意,有个貌似头儿的人帮我们找了一辆车,进城40万里亚尔(一年前的游记,记忆可能有差错哦)。前往市区的路上,雪山被初升的朝阳点亮。 有钱就能坐地铁了,真的有women only的车厢
1700年前的盐人Salt Man,因在盐矿中发现而得名
Day 3 Sa'd Abad Museum萨德阿巴德宫--&The National Jewelry Treasury 伊朗国家珍宝馆
坐地铁到TAJRISHI站,然后打车去巴列维国王的夏宫萨德阿巴德宫。在伊朗打的要和司机讲价钱,能听懂最基本的数字。还没下出租车,就被一群热情过度的女学生团团围住,手机相机齐上,纷纷要求合影,我们在她们眼里就是老外了,估计也稀罕。天上飘起了细雪,冬天的夏宫看起来别有一番味道。面积很大,散布着20个左右博物馆,分别售票。
白宫是典型的欧式宫殿,很多家具是从法国意大利进口的,门厅展示着巴列维皇后的服装。
Master Behzad Museum专门展出细密画大师Hossain Behzad的作品,不能拍照,而且照相机要留在门口,而且我走到哪个房间工作人员就跟到哪个房间。。。当时只有我一个游客。
离开夏宫回到地铁站附近的巴扎兜兜转转,吃了顿奇怪的午餐 坐夜大巴去伊斯法罕,在车站等车,晚上冻得很,瞎逛,店都打烊了。豪华车,空间很大,真心舒服啊,还发饮料点心,六小时,车费不到40人民币。
在德黑兰某地铁站候车穷游伊朗,在德黑兰坐地铁,在伊斯法罕用交通卡及请求门票优惠的例子2013年4月刚游过伊朗,1美刀=34500瑞尔(平均)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的到达大厅在一楼半,下到一楼地面就可打的或坐巴士进城(Bus Station To Tehran city Metro Shahed Station Azadi Sq.Mehrabad Airport)我们遵先行同学信息从机场大厅的底楼再坐滚梯(自动楼梯)上到出发大厅二楼,在3号门附近(离滚梯口约30米)有茶色玻璃围起的换钱处,4月12日1刀=34600瑞尔,我们是在出发大厅的门口打的到旅馆35万瑞尔。德黑兰大部份景点可坐地铁到达:
到萨宫(萨德阿巴德王宫)一号红线北行到终点站Tajrish 要坐五道滚梯到地面,小巴1万瑞尔/人,打的2万瑞尔/人(不建议步行 ,萨宫占地较大,游园要耗体力)达萨宫大门。
(地铁票价:单程3500瑞尔/人,兰色票;往返5500瑞尔/人,橙色票,不限距离,随意换乘) 到格宫(格雷斯坦宫)一号红线Panzdah-e-khordad 站出东行约50米左拐走到头是格宫,右转即巴扎入口。
到珍宝博物馆,一号红线Saadi站出西行走到第二个交叉口南行不到100米。
到原米国大使馆,一号红线Taleghani站出西行就是。
到国家博物馆,二号兰线Hasan Abad 站下往东走150米。
到古地毯博物馆一号红线与三号黄线交汇 Darvazeh Dolat站,不出站往西换三号线第一站是换汇处站名Ferdosi,第三站出北行800米是现代艺术博物馆,再走100米是古地毯博物馆,门口较隐蔽。到奥朝迪独立自由塔,三号黄线Darvazeh Dolat站西行第十一站出来可见,比二号兰线方便 ,三号黄线有个Azadi站,此站往西第三站才是自由塔。【到“阿根廷”长途站,一号红线Mosalla站往西。】【到德黑兰长途汽车南站,一号红线Terminal-e-jonoob站出往东。】【到霍梅尼陵一号红线Haram-e-Motahar站 】【到烈士陵园一号红线南向终站】【一号红线Shohada站有巴士到霍梅尼机场;一号红线南行地铁有的车次到此返回】注:【】内仅是楼主行前的功课,并无实践,仅供参考,地铁换乘最好带个指北针,辩清方向,省时。在德黑兰城内大街上,看到高高的山就是北。在上下班时男同学如有女伴可坐女士车厢。在伊斯法罕买交通卡每卡二万瑞尔,可多人使用一卡,一人次2500瑞尔,如不买卡一人次4000瑞尔。# 到乔尔发区可坐102路。# 有多路车到33孔桥,有多路车到Kave Terminal 长途站(同一大道的南端,北端)# 坐巴士到摇晃塔最上算在主街 Chahar Bagh St. 与 Saremiyeh St. 丁字交叉处坐车.关于换汇; 在德黑兰国际机场出发大厅4月24日余下瑞尔换美刀,欧元无,只能换澳元。设拉子换汇处在主街Karim khan-e Zand blvd 有一过街天桥,上下天桥有滚梯,在天桥的北边。1:34500伊斯法罕换汇处在Sepah St. 在40柱宫入口北边约50米 进入店内店名Naghshe jahan,4月21日1:34800;亚兹德换汇处在拜火教庙门口对面二楼,开门时间在10:00后;汇率 1:34300 在伊朗遇到热情友善的人:从卡尚坐长途车回德黑兰,做功课知中途可在霍梅尼国际机场下车,司机在交叉路口放我们下车,从下车处走到机场出发大厅有1000米(或更远),当我们推着行李箱向出发大厅慢慢走去,一伊朗青年人驾车停在我们边上,请上车,行李较大放在后座,直达出发大厅。在卡尚游完费恩花园,遇一对年轻夫妇主动送我们回城中心的旅馆附近在卡尚第二次游余下的古宅,迷路问人,他请我们上车送达(第一天我们可是没迷路)在伊斯法罕,对图指33孔桥示巴士司机,上车,无需买票。(我们随身的小礼品:小折扇5-15元/把,小熊猫吊坠5元/只,幸运结2元/只)景点观感:设拉子:光明王之陵,在粉红清真寺西约600米,圣殿内全是镜子贴面,堪比格宫的镜厅和萨宫的绿宫,宣礼塔上部镀金,院子很大很大,在院子东南端有一个圣殿,殿内镜子装璜有的呈金色,女同学进门参观会借给你“恰兜儿”惜相机要寄存,免费。圣嗣清真寺,在城河北近河,离哈菲兹陵较近,寺内也是镜子装潢,我们在此拍了照片与视频,免费。粉红清真寺以一大排彩色玻璃门窗出名,门票3万瑞尔(有的同学称莫克清真寺);摄政王清真寺(瓦基尔清真寺)门票1.5万瑞尔,内里冬季礼拜大殿48根螺旋形花纹大柱拍片光影好,在清真寺外面对大门左手边是有名的瓦基尔巴扎,右手边是个腊像馆;哈菲兹陵公园门票15万瑞尔,晚上也开放,萨迪陵离哈菲兹陵约3500米,没去。帕萨尔迦德(居鲁士大帝陵,古都)波斯波里斯,纳克歇洛斯塔姆岩壁门票都是15万瑞尔,包车前往,上午8:30-下午4:30回到旅馆在古兰经城门停留拍拍片,全程价90万瑞尔,不管司机午餐,帕萨尔迦德有十个游览点,我们在陵墓,居鲁士大帝私人宫殿遗址(30根柱子今尚存十几根)大帝觐见厅(剩一根象烟囱的高柱和几个门洞,一个高大的城门,小山坡上的城堡式建筑(传称所罗门母亲王宫)停车参观(停四个点)纳克歇洛斯塔姆岩壁我们没进去原来的门票才5000瑞尔,波斯波里斯的万国之门旁有两个小凉棚,可在此吃点东东,若能爬上阿塔薛西斯二世陵所在的小山上看全景,震撼。我所理解的景点名:
Bazar-e vakil 瓦基尔巴扎,摄政者巴扎;Bazar-e nou 新巴扎 Bazar-e Vakil(north) 主街北的瓦基尔巴扎;
Aramgah-e shah-e cheragh 光明王陵(供奉第七任伊玛目之子,第八任伊玛目之兄Seyed mir Ahmad 公元835年伊斯兰先知Imam Reza 的兄弟Ahmad 的陵Aramgah-e Hafez (开放时间8:00am-9:30pm)哈菲兹陵
Aramgah-e Saadi (开放时间7:30am-8:30pm) 萨迪陵Imamzadeh ye Ali Ebn_e Hamze 圣嗣清真寺
Masjed-e Nasir al molk 粉红清真寺Bagh-e eram(音:包格 艾拉姆-天堂之意) 天堂花园兴建于不同时期的当政者在此居住并扩建。(12:00-14:00休息) Bagh-e Naranjestan (音:纳楞杰斯坦 ) 伽瓦姆柑橘园,在粉红清真寺东边不远,在恺加王朝时期是政府机构所用,后交由设拉子大学亚洲研究所管理,其中一个厅是博物馆,庭园门道上有彩釉砖,建筑内天花板好看。 Vakils C Arg e Karim khan 摄政者城堡,卡里姆汗城堡 ,入城堡门票15万瑞尔
Bagh-e Nazar&Pars Museum 在城堡的南面的花园内,据说有居鲁士,大流士,哈菲兹,萨迪的古人物腊像,还有两个波斯硬币展览区。
自伊拉克回多伦多已经一个多月,50多摄氏度的晒伤基本都褪去了。伊拉克是丝路中我一直缺失的最后一个环节,终于在今年补上。于是那几天,巴格达的街头上有个一个满头大汗的年轻人,在高温下大口的呼吸,体验伊拉克独一无二的感受。
该贴已经同步到 ]
2014天下任行:16个国家,97个城市的旅行随笔
又到一年回顾时。这世上我还没有去过的国家,真的不多了,今年去过的正好过百。国家的数字,向来从未成为过我追求的目标:很多年前,我有一个想去看的国家和城市的名单,所开列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我想去看一看的原因,我从没注意过总数有多少----大概有92,93个国家的样子吧。其中有些国家,比如德国,要去40多个城市,有些国家只有一处而已。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没把国家的数量放在心上(否则一个德国要去那么多地方,不是浪费了吗?)。在我看来,走满100个国家也就是完成这个名单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
2013年底和14年初的寒假旅行,应该是我最后一次旋风式地造访好几国,同时也是重复访问,“查漏补缺”的开始,就在这一次,我开始一个一个造访想去的德国中小城市。
年初冬季旅行,从暖和的阿拉伯半岛开始,我知道国内很多朋友对迪拜趋之若鹜,但是阿联酋才是我到访的第95个国家,因为我总觉得阿拉伯半岛那些石油国家,太过有钱也太过浮夸,石油美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论起厚重的历史积淀,远不如埃及波斯;论起对历史原貌的保留,亦远不如摩洛哥。至于购物----呵呵,我没钱!所以,我曾称其为“有钱的鬼地方”,有点酸葡萄的感觉。
石油美元有石油美元的好处,谁也不会和钱结仇,我还真不是伪装有多清高的主,虽然自己没钱购物,但我肯定会为现代的工程奇迹惊叹。天下第一高楼,哈里发塔,在汤姆·克鲁斯的《Mission Impossible 4》里仰慕已久,我恐高,看着电影里的镜头就吓的手心出汗两腿发软,世上最高的建筑物瞭望台,怎么可能不登临呢?
哈里发塔下面的音乐喷泉每小时表演一次,我看到的那次,恰好伴奏乐曲是中国的《梁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信夫!中国人玩西洋古典乐,不可能企及德意志的贝多芬莫扎特这些古圣先贤,可是我们本土的民族音乐,却轻轻易易能为这世界添一异彩。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电影,文学,建筑这些艺术形式如此,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泛而论之,难道不能共通此理?
说到底,这是个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的问题。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决不会妄自菲薄。
在阿拉伯半岛的石油国家,我最喜欢看那些现代建筑。迪拜是真有钱,在这里,你能看见任何“拿来主义”世界建筑仿制品,而且比原件更高,更新。比如这座伦敦威斯敏斯特议会,大本钟
这座台北101
这座瑞典马尔默的90度扭转楼
怎么样,比原件更高更新更好吧?可是你再青出于蓝,也不是原创!
我也为现代科技的奇迹激动;我也为财富创造的文明鼓掌。可是在激动和鼓掌之余,是否有人想到,建筑艺术史上提到扭转楼的时候,肯定只写瑞典马尔默,不会提到迪拜;写到新哥特风格的时候,只会写伦敦大本钟和塔桥,不会提到迪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还有人记得吗?
这个方面,卡塔尔做得比阿联酋的迪拜要好。可能因为卡塔尔发达早于阿联酋的缘故吧,这里的绿地比迪拜多,博物馆比迪拜好,旧城虽然也是翻新的假古董,却也比迪拜的更像古董!
巴林呢,两点比阿联酋更可看:其一是买珍珠。海湾阿拉伯国家,在世界史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海水珍珠产地,后来日本人发明了养殖珍珠,养殖珍珠不但价格便宜,而且比天然珍珠圆润,品相更好。现在据说只有巴林还在坚持国内立法禁止销售养殖珍珠。所以现在在巴林所有的商店买珍珠,还都是传统的天然珍珠。其二是现代建筑。历史上不会书写迪拜的仿造扭转楼和台北101,但在写到节能型现代建筑的时候,却一定会写这栋双子楼
巴林世界贸易中心,不算高,240米,50层楼,2007年竣工,两座对称的阿拉伯帆样式的高塔,中间三个巨大的风车,直径29米,真的能发电哦,每年1300千瓦的风能发电量,供给大厦自身15%的能源。为什么历史会为它留上一笔?因为是原创。这个设计很巧妙,大家都知道现代都市的高楼之间会有很强的穿堂风,那为什么不利用它,变废为宝呢?
科威特水塔,也是现代建筑史上留名的杰作,尤其在1990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这两座建于70年代由瑞典事务所设计的地标建筑,成了科威特国家独立的象征。
阿曼也是石油国家,相比阿联酋,卡塔尔和科威特而言,看上去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也就更为传统和自然。我住在首都马斯喀特Muscat海边,旅馆就在海滩尽头。
海里的船是传统的阿拉伯商船,就算它原始,返璞归真,其实马斯喀特还是能见到一些新奇的现代建筑,比如说这个建在山顶上的不知道什么东西,象不象飞碟?
我并没有把沙特算作我曾经去过的一个国家,沙特没有个人旅游签证,只有朝圣签证,我又不是穆斯林,也不想为了猎奇,冒充穆斯林去看圣城麦加和麦地那(那里只准信徒进入),我这次在麦加附近的杰达机场Jeddah转机呆了16个小时过夜,但是没有走出机场,没有实际游览,所以沙特不算我真正去过的一个国家。类似情况还有埃塞俄比亚。2010年我从肯尼亚飞南非,中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转机,出了机场,入境在城里的旅馆住过一夜,第二天继续飞往南非。不过我没有真正在亚的斯亚贝巴玩过,所以埃塞俄比亚也不能算是我到过的国家之一。
暂时没有关于这个城市的问题,提出你的问题,在这里让我们大家帮助大家~
暂时没有穷游er结伴去这里,发帖找个旅伴吧~
暂时没有好友点评过这里,去关注更多点评达人吧~
巴格达点评TOP5
去过这里的穷游er还去过
热门旅游目的地
相关旅游目的地
/link?url=KnteJjXZ9JarAurq2MAtfZGZ2GwqnLMnyO770OxNMEGbCeboAPlUV-ee6UmXN8Z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细雪要多少蜜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