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挺微信是什么么意思

查看: 269|回复: 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90积分200370精华0帖子
200370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003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99629 积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蜀川在线网。 &&已有账号? 关闭
《北平无战事》正在热播,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演员王劲松在剧中饰演的王蒲忱,是一位保密局北平站长,国民党铁血救国会的成员。王劲松凭借在《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中的反一号蝎子被人熟知,除此之外,他还出演过哪些电视剧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演员王劲松的个人资料和演过的电视剧吧!
11:34 上传
& & & &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王劲松饰演的王蒲忱剧照
& & & & 王劲松个人资料:
& & & & 姓名:王劲松
& & & & 民族:汉族
& & & & 身高:179厘米
& & & & 血型:O
& & & & 星座:天蝎座
& & & &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市
& & & & 出生日期:日
& & & & 职业:演员
& & & & 工作单位:南京市话剧团
& & & & 代表作品:《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借枪》、《金色黄昏》、《江湖正道》
& & & & 演过的电视剧
& & & & 30集《弹孔》又名《带弹孔的勋章》饰演反一:
& & & & 46集《大明王朝1566》饰演杨金水
& & & & 30集《借枪》 饰演: 于挺 合作演员:张嘉译
& & & & 30集《现场铁证》(《案发现场3》)饰演男一:陈元
& & & & 25集《我是特种兵》(原名:《子弹上膛》) 饰演: 雷克鸣
& & & & 30集《越境》饰演反一: 野村
& & & & 34集《我是老板》 饰演:马一平
& & & & 33集《血色湘西》 饰演 瞿先生
& & & & 24集《恰同学少年》饰演:汤芗茗
& & & & 45集《东方朔》 饰演:县官以纵
& & & & 30集《边城春秋》 饰演反一:池田 合作演员:谭凯,程昱
& & & & 电影《红星闪耀》饰演反一:赵赣生
& & & & 25集《兄弟海》饰演:方隆昌
& & & & 30集《桃花深处》(《哑妹》)饰演: 姜云阳
& & & & 30集《金色黄昏》 饰演:马亦光
& & & & 33集《锦衣卫》 饰演:信王朱由检
& & & & 30集《李白》饰演反一: 张垍
& & & & 36集《大嫂》 饰演:范志远
& & & & 20集《大清御史之甘肃米案》 饰演反一: 和珅
& & & & 20集《迷茫》 饰演 反一:夏洋
& & & & 22集《大哥》 饰演陈文宝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四四论坛上面看到的,谢谢!
Copyright &
(http://www.shuchuan.net/) 版权所有 Reserved
Powered by
信息产业部备案/经营许可证编号"王劲松"相关资料
最新"王劲松"新闻资讯
由香港著名导演马玉辉执导的功夫武侠巨制《少林藏经阁》将于11月18日登陆山东、云南两大卫视黄金档。王劲松在谈到该角色和以往饰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的时候表示,之前全是的角色表演风格都是比较正,严肃,的角色,比如之前播出的《北平无战事》完全是一个表演风格比较严肃,比较正的一个角色。
摘要:刘和平再次率领金牌制作团队打造了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创下中国电视剧之历史剧的高峰之作后,刘和平再次率领金牌制作团队打造了电视剧《北平无战事》。
腾讯娱乐讯 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创下中国电视剧之历史剧的高峰之作后,刘和平再次率领金牌制作团队打造了电视剧《北平无战事》  而在这部剧中更是汇集了众多实力派的演员。
8月21日消息,演员王劲松昨晚通过其认证微博发布消息称,其82岁高龄的母亲为了18年前的2000元定活两便存款存单,跑了三趟中行仍未能兑付成功,并对中行员工的职业道德提出质疑。王劲松还表示,为了这2000元存单,82岁的母亲乘公交跑了三趟,亲属为此也去了几趟,但目前钱仍然没有取出来。
中国银行不到12小时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让他感叹微博的公信力和舆论力量的同时,也怀疑中国银行的服务态度。有网友表示,这不是舆论的力量,而是公众人物的力量,如果知道伯母的儿子是明星,早就屁颠的把钱送来了。
中国银行不到12小时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让他感叹微博的公信力和舆论力量的同时,也怀疑中国银行的服务态度。有网友表示,这不是舆论的力量,而是公众人物的力量,如果知道伯母的儿子是明星,早就屁颠的把钱送来了。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教授,日前揭秘了那些笼罩在老师与毕业生之间不吐不快的秘密。近日,同样身为北影老师的黄磊正带着女儿黄多多拍摄第二季《爸爸去哪儿》,事实上王劲松对黄磊的了解始于学生时代。
票价降下来总有个理由:7月底8月初在上海话剧中心演出的,都是人艺最近几年的小剧场戏,比起《喜剧的忧伤》、《原野》、《窝头会馆》这些镶满了腕儿的豪华大戏,成本低了,自然票价可以松松口。参演“人艺精品剧目邀请展”的8部剧中,论性价比,肯定是《雷雨》最高。
日前,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教授,披露了该院老师与毕业生之间不吐不快的秘密。”  王劲松爆料黄磊学生时代就一直做着“老大哥”的事情,他下意识就爱收拾打扫,我们就“勾引”他做这些事情,他也有虚荣心,喜欢别人叫他爸爸,我们就叫他爸爸,黄磊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全世界人民的爸爸。
由导演崔卫东执导,邱编剧,谭凯、蒋欣、王劲松等实力派演员主演的抗战题材电视剧《边城》近日在央视八套收官。在被问及为什么不找人配日语对白时,王劲松答道:“找人配音固然可以,但是人物的情感语气是很难找回来的。
爱国抗战大剧《边城》目前正在央视八套热播,该剧由《中国远征军》原班人马打造,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带领观众一起感受热血爱国志士的英勇与顽强。
由崔卫东、白涛执导,邱编剧的大型抗战题材电视剧《边城》日前正在央视八套播出,这部汇集了谭凯、蒋欣、王劲松等演员的佳作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令观众们看得非常过瘾。
伊秀娱乐讯 由崔卫东导演,邱编剧的大型抗战题材电视剧《边城》将于今晚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在这部剧中,王劲松饰演了诡计多端的日军长官池田少佐,他与谭凯饰演的中共地下党特工梁文权斗智斗勇,呈现了“正邪双雄”的故事格局。
王劲松到人艺演戏,剧组上上下下都对他赞不绝口。”  虽然也曾扮演过不少反派角色,但王劲松说:“你看,反派其实经常是好人演的,陈强、葛存壮、刘江……都是生活中的大好人。
4日,人艺新推的小剧场戏剧《燃烧的梵高》开放排练,从配角转而出演主角的演员王劲松,借梵高这个角色展示了他出色的舞台爆发力,也“燃烧”了一回。“排练场就是一个实验室”,这是《燃烧的梵高》导演任鸣在排练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王劲松,男,著名影视演员,艺名“气壳”,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9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94年7月毕业,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1999年正式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任教至今。曾出演多部话剧,电影以及电视剧。
北京电影学院2013年招生考试复试名单昨天公布。北电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接受记者采访,细解初试考核标准,并直言像黄渤、王宝强这样有“镜头感和形象感”的学生是老师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杨庆生执导,童瑶、窦骁、刘冠成、洪剑涛、王劲松主演的微电影《下半场》昨日正式上线。影片中,童瑶饰演清纯失忆女,作为中国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的资深演员王劲松率领爱徒窦骁、刘冠成同台飙戏。
《我是特种兵》的姊妹篇《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十一由江苏卫视独家献映。片中“蝎子”将由《我是特种兵》中成功塑造“雷克明”的优秀青年演员王劲松饰演,是一个百战余生且富有丰富战斗经验,机智狡猾、凶狠的敌人。王劲松在剧中饰演的角色原名叫阮文雄,因为生性狡猾凶狠,被战友们称为“蝎子”。
剧中聚集了两岸三地的实力派影星,包括罗嘉良、焦恩俊、王劲松、鲍国安、陈小春、寇振海、庹宗华、句号等人。据悉,该片改编自同名红色革命题材的小说,情节极富有传奇性:1937年7月,为了抗战需要,党中央派地下组织通过秘密交通线越境到苏联,取回一部密码本。
Copyright &
YX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伊秀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号-4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绩效考评031C11122王林于庭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绩效考评调研报告(个人报告)。 。题
目 上海华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的绩效考评调研报告 学院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031C 王林 于挺 专
业 班级学号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5:52:08|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绩效考评031C11122王林于庭.DOC《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中医学与辩证法》杂志(以下简称《中辩》,为半年刊)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并全部由在校优秀大学生组成的编委会承办编辑的,首开全国中医院校先河并唯一坚持办刊达29年之久的著名大学生自办学术刊物。《中辩》不仅有著名专家学者校友的文章,而且更多的是反映中医院校在校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思想火花及新思想、新见解等,具有学生刊物的显著特点:一是“新”,二是“博”,三是“活”。因其“勇于创新,生气勃勃”而具有独特的魅力。《中辩》自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全国各界尤其是中医界的许多专家、教授的称道,如中国中医研究院傅景华教授就曾盛赞本刊“思想活跃,敢于创新,一扫中医期刊千篇一律,陈词旧论之陈雾,堪为发扬歧黄精蕴之先驱”。更有包括钱学森教授在内的一些专家学者还亲自为本刊撰稿、题词。简&&&&称中辩主办方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
我国自然科学泰斗钱学森致函说本刊是他“学习的好资料”。“《中医学与辩证法》是一学术思想活跃的好读物。犹如思想的夜空,众星闪烁。集众思、广众意,唯物从知,师古不泥古,汇乎新知,工似穿井,为传统医学彪炳历史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陈可冀教授如是说。中国中医研究院傅景华教授也曾盛赞我刊“思想活跃,敢于创新,一扫中医期刊千篇一律,陈词旧论之尘雾,堪为发扬岐黄精蕴之先驱”。
《中辩》编委会成立于1981年,创刊于1982年;1985年,我刊被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批准为内部学术刊物;1992年,我刊又被指定为第六版中医院校教材参考书目之一;1999年11月,还对我刊进行了专访;四川省卫生厅申报2005年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工作开始后,省卫生厅职称改革规定,《中医学与辩证法》为学术论文B类期刊,显示了医疗行业对杂志的认可;同年四川教育导报还受省教育厅委托对本刊进行一系列采访。2009年被评为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十佳社团”。《中医学与辩证法》还受到各类专业杂志的重视,与《现代中医药》、《实用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16个杂志社,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定期的刊物交换。
创刊20多年来,我刊已出版杂志56期,刊载论文1300余篇,共计460余万字。一直受到全国各界尤其是中医界许多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与积极支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陈可冀院士、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傅景华教授、香港大学心理系主任高尚仁教授、著名中医教育家侯占元研究员、日本中医学院院长西烟帮夫等纷纷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赞扬本刊。
现在本刊已经被北京图书馆、国家版本图书馆、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的高级图书机构正式收入。1992年,本刊还被指定为第六版中医院校教材参考书目之一。而且通过《中辩》锻炼的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成为各自单位的学术骨干和优秀人才,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我校构建的“一刊两赛”的校园科技学术活动平台中,“一刊”即我《中医学与辩证法》刊物;“两会”中的校级大学生学术交流会即由我刊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26届。由我刊组织的讲座、文摘讨论、论文讨论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校园里的学术气氛更加浓厚。
我校的学术气氛也随着《中辩》的创办不断高涨,不仅丰富了“第二课堂”,让许多同学得到锻炼;而且提高了学校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于1999年11月对本刊进行了专访,并对我们所施行的素质教育的方式给予了肯定。
这里,有名师的指点;这里,有学长的激励;这里,还有同学们的交流互助……这里,是我们的天地和舞台,一批又一批的《中辩》人在这里受益匪浅。
《中辩》组织的学术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既承办了学校的学术讲座,又有同学的学术及编辑业务活动,跟师侍诊等。
“培养新世纪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和学术骨干”是我们的办刊宗旨,我们愿与全体中医人一起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不息!《中医学与辩证法》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成为一个在全国中医院校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团体,所主办和承办的活动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在《中辩》的组织下,我校大学生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开始举行,再次成为全国中医院校的“第一”,至今已经举办了二十六届。每届交流会所选出的稿件都代表了当年我校学生的最高学术水平,因为这些稿件都是从各个院部的百余篇来稿中脱颖而出,每一篇都经过了《中辩》编委的层层挑选及《中辩》几位编审老师的严格审阅。老师们常感叹文章质量很高,令他们爱不释手。交流会由参赛者现场宣读论文,演示手段由过去的草图、幻灯发展到今天的多媒体,并由学校一流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组对参加交流的论文进行评阅打分,且采用答辩的形式,由评委对选手的论文进行针对性的提问,选手现场回答,由各位选手最后的得分来决定名次。评委们对这些获奖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很多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些获奖论文经学校的推荐,每年在四川省大学生科技比赛中都获得较高的奖级,以及在全国“”赛上亦获得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虽然进入决赛的选手只有几个人,但其影响力波及到了学校的每个同学,在《中辩》的影响下,各学院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学术交流会。《中医学与辩证法》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普及,2004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中医药知识竞赛”。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其中不乏非医学专业,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了解中医药知识,使他们带着中医药知识走向社会而使中医药的群众基础更加广阔,我们举办了第一届中医药知识竞赛,选手面向各个学院,公平公正,有意向的同学均可报名参加,经历了激烈的而残酷的初赛,每个学院的前三名选手进逐决赛。
决赛不仅仅考察选手的知识积累还有临场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台下有几百名观众还有我校著名中医学家担当评委,对每一位选手都是一次难得锻炼机会和严峻的考验,台下观众在观看激烈的角逐的同时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一举两得。每一位选手面对各种难题应变自如,尽显中医学子的智慧和风范,舞台的灯光和观众的呐喊没能打扰他们的思维,这正是成为优秀中医所应具备的素质。
转眼之间,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医药知识竞赛,其中不乏艰辛的汗水,但更多的是欢欣鼓舞,我们的努力使得中医药的种子播撒开来,相信杏林也必将枝繁叶茂!!!为提高我校同学对中医药的认识,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每学期都举办了“岐黄索骥”系列学术讲座。继承和宏样扬祖国医学的重担已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是新一代的岐黄之子,所以我们的讲座冠以“岐黄”二字。
每学期我们都保证在十二桥校区和温江校区分别举办至少三场讲座,会邀请我校及校外著名学者,比如著名外科专家钟以泽教授、著名儿科专家常克教授、著名糖尿病专家亓鲁光教授、著名推拿学专家廖品东教授等为同学们做讲座。每次讲座同学都踊跃参加,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讲座之后均设有同学提问环节。
截至今年,《中辩》编委会已成功为全校同学开办了260余场,8万人次的讲座,现列举近几年部分讲座老师如下:
杨介宾教授:已故,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被、人事部遴选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
郭子光教授:现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带徒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四川省政府首批确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顾问、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顾问。
邹学熹教授:易学大师,1991被国家人事部、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张廷模教授:博士生导师,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该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新药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翟慕东教授:历任伤寒金匮教研室主任、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任、伤寒教研室主任、四川省中医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贾 波教授:方剂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学会方剂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思考在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此,我们每两周组织一次学术讨论,讨论题目均是同学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每次学术讨论均是由一组同学作为发言人,各自先在下面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思考所得,然后在正式讨论时充分交流和论辩。在此过程中大家学习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从中辩走出去的同学不仅学术水平极强,而且组织管理能力和交往表达能力也很强。
在确定新通讯员的一周内,我们会安排一次全体培训,其主要内容是教给大家怎样查资料,怎样写文摘,怎样写读书心得,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常用工具书籍名录和常用网站地址,同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文摘讨论主要是以老带新,进一步与新通讯员交流学习,每周订有一个讨论题目,讨论中新通讯员可根据所做文摘为大家陈述内容,分享文摘,发表观点,其他同学可提问讨论。讨论中有时几问一答,有时会因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讨论气氛活跃,学术味道浓厚。常常讨论到教学楼关门仍未尽兴,还要在回寝室的路上继续战斗,有这样高的热情和专注,一个团队才有生命力才会生生不息。在查资料做文摘讲文摘的过程中,通讯员的学习能力以及口才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中辩》秉承着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不仅倾其所有尽可能的给予通讯员最多的收获,也热情的欢迎每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其他同学参加讨论。我们将每期各部即将讨论的题目、时间、地点向全校同学公开,期待每一个同学参加。《中辩》逐渐成为同学们心中专业水平高、亲和力强的优秀团队,为立志于中医药事业的广大同学打造了拓展思维、增长能力的历练舞台。《中辩》的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对《中辩》的同学都乐于奉献,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无偿带高年级的同学到临床见习,这让同学们在增长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临床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通讯员学习与理解中医知识。为了更广范的宣传中医药,加大师生对《中辩》的了解,为了检验和提高通讯员的文摘水平,也为了让通讯员在中医药知识的学习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融入师生日常生活,《中辩》推出面向大众,展示自我风采的《中辩大家看》系列活动.
《中辩大家看》每月一期,通过负责人和编委的层层把关,从新通讯员的文摘中选出富有思想,文笔新颖,构思巧妙,有独到见解的文摘,以粘贴展板的直观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既能起到肯定和鞭策通讯员,提高文摘水平的作用,又能达到引起广大同学学习思考,接受诸位同学的检验的目的;既可杜绝闭门造车的现象,又体现了《中辩》不搞小团体,旨在弘扬中医药知识的目的。
《中辩大家看》自推出以来,为了让大家看到最新、最好、最棒的文摘,通讯员不断努力学习、自省、提高自身水平,编委及各部负责人严格把关;宣传部同学亦不辞辛苦,日夜赶板,争取早日让同学们一睹为快。
在众人的努力下《中辩大家看》接连推出,给本已春意盎然的校园又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而大家对《中辩大家看》的诸多意见又促进我们走得更远,更好。(播放中医经典、基础知识培训等)
1)播放中医经典
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中医经典视频,每周日晚教室播放。
2)基础知识培训
对中辩的同学进行系统的编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并举办了著作权法等有关出版法律法规的共同学习等,每期杂志的论文都会组织同学进行阅读和编辑,以使同学的语文和编辑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组织同学改稿并最终完成校稿的过程中,事无巨细,反复核对尽量做到完善。每周日各组负责同学要举行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并安排新的工作,整个进程有条不紊,保证了《中辩》健康有序的发展。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中医学与辩证法》走过了辉煌的二十九年,培养了无数名热爱中医,献身医学的莘莘学子。
通过《中辩》锻炼的部分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和优秀人才,为中医药的发展作出贡献,是我校“素质教育”顺利开展并卓有成效的体现,使我校的学术氛围、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为此,中央教育电视台于1999年11月对本刊进行了专访并予播放,《教育导报》分别于日和19日在第二版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本杂志所孕育的……”为题、尤其是《中国青年报》于日以“学生刊物何以博得名家青睐”为题对本刊予以专题报道,对我们所施行的素质教育方式给予充分肯定,使我校的声誉、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中辩》组织的学术活动也十分丰富,既承办了学术讲座和我校的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又有同学的学术及编辑业务活动、跟师侍诊……。在《中辩》的承办下,我校大学生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开始举行,再次成为全国高等院校的“第一”,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6届。大会的获奖文章得到评委专家的很高评价,一些获奖论文经编审老师及学校推荐,每年在四川省大学生科技比赛中都获得颇高的奖励,在全国“挑战杯”赛上亦获得很好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在2006年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以《中辩》为核心的“一刊、、两赛”作为我校办学特色项目之一,受到评估专家高度评价,为教学评估工作做出独特贡献,再次为学校争得荣誉。
在《中辩》这片沃土里,有名师的指点,有学长的激励,还有同学们的交流互助……这里,是同学们的天地,一批又一批的中医药学子在这里受益匪浅。邓铁涛,名锡才,广东开平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日(农历)生,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7年毕业。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导主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广东省、市科委顾问等职。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名誉理事,疑难病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荣誉博士。
1962年、1979年两次授予邓铁涛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中共广东省委高校工委等五个部门授予他“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邓铁涛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荣誉证书。公开出版学术专著五部近百万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9篇,主编教材七部,参与编写的大型工具书七部.
陈可冀,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54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初期奉调来京;曾随名医冉雪峰、岳美中、赵锡武系统学习中医和临证多年,学而有成,融为一体;曾获北京市在职西医学习中医一等奖,为我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专家。
陈可冀院士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医学研究工作,擅长心血管及老年病专业,1955年至1964年先后两次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进修心脏内科专业,现任及老年医学研究所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位、专家委员会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及生物学部常委;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国科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长;为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郭子光,男,1932年生,原籍重庆市荣昌县。早年秉承家学,悬壶乡里。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留校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987年晋升教授。现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带徒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四川省政府首批确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顾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顾问。
陈潮祖,男,1929年生,四川省宜宾市人。因母亲宿疾久困,遂矢志岐黄,以济世活人。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梓,医誉鹊起。195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1987年晋升教授。方剂学硕士导师。曾任方剂教研室主任,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选定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
傅元谋,男,1943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历任基础部主任兼医史博物馆馆长、教务处长、校党委委员、研究生处处长、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等职。兼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伤寒学》编委会委员、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组秘书、学术委员会中医学科组成员、校教学督导专家、基础医学院教学督导专家、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设工作督导组组长、《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指导老师、《中医学与辩证法》杂志编审、大学学生科协指导老师、学生社团指导老师。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傅元谋教授曾担任过全国中医教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学会仲景学说研究会委员。
彭成,男,1964年生,四川省南部县人。1999年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任科技处处长,2006年任药学院院长。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十一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财政部农业产业化项目评审专家,新药评审咨询专家,中医药科技咨询与评审专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四川)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成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药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动物》杂志副主编,《Asian Journal of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kinetics》《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谢克庆,男,1945年生,河南省滑县人,家世代从教业医。曾祖、祖父俱以慈幼惠众名闻乡里。少承庭训,耳濡目染,有济世活人之志。1964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攻读中医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师事郑孝昌、陆干甫、文琢之、王静安诸先生,学习古文、医学与书法,颇得其传。1987年评为副教授,1997年擢升教授,后又担任中医医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历任教务处副处长、医学系副主任、针灸系主任、学校副校长等职。兼任成都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贾波,女,1958年生,祖籍河北仓县。198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留校工作。年攻读硕士学位。现任方剂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学会方剂学专委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95年被省教委评为“四川省中青年学术骨干”、2002年被省人事厅定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二十九年的风风雨雨,《中医学与辩证法》能有今天的成功,除了一届又一届编委会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专家和领导的关心。不仅是学校领导老师重视,校外的中医大家也时刻关注着中辩,如邓铁涛教授、陈可冀院士每五年都会给中辩发来题词。首届主编余朋千,副主任医师。男,1947年11月出生,重庆人。现任全国中医药科普学会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针灸学会专家门诊部主任,重庆市医科学会联合办公室副主任。
1989年主编:颜世富,四川人,1965年出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中医学与辩证法》除与《现代中医药》、《实用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16个杂志社,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定期的刊物交换外,还与多所高校建立定期交流交换刊物。
已有《中辩》的学校:
云南中医药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辽宁中医学院
湖南中医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
北京中国中央党校
乐山卫生学校
万县中医学校
达川中医学校
内江中医学校
峨眉山中医学校
重庆中医学校
巴中市卫生学校
绵阳中医学校
将有《中辩》的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铁道学院
重庆邮电学院
第三军医大学
西交(乐山分校)
山东石油大学
绍兴中医院
第二外国语大学出版杂志是我们编委会每年的工作重点,杂志是我校大学生学术水平和学术活动的一面镜子,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每年我们都按时保质保量出版两期杂志。我们每期杂志都向全国部分兄弟院校图书馆,国家图书收藏机构,中医药杂志社以及著名中医药专家赠送,其中与二十余家中医药杂志社建立了互换杂志关系。每期我们都收到很多投稿,保证了杂志的生命力。
附:已刊杂志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2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3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3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4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4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5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5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6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6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7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7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8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9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9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0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1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1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2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2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3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3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4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4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5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5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6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6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7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7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8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8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9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9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0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0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1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1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2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2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3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3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4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4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5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5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6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6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7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7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8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8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9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9年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10年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医学与辩证法》(2010年2)
附:出版的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1998年第十四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00年第十六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01年第十七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02年第十八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03年第十九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04年第二十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05年第二十一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中辩大家看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03-06年大学生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06年第二十二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07年第二十三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08年第二十四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09年第二十五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2010年第二十六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