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简介怎样高风亮节?

两位开国中将遗孀主动腾退原有住房 被赞高风亮节
1987年成钧中将和夫人周月茜在北京301医院留影 。
来源:东方宽频
11月5日的《解放军报》在2版头条位置刊文《开国中将遗孀主动腾退原有住房》,副标题是“牛秀珍周月茜两位老大姐坚守共产党员精神高地令人肃然起敬”。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两位让《解放军报》致以崇高敬意的老人,分别是空军原顾问邝任农和空军原副司令员成钧的遗孀。根据该报道,两位老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自觉配合空军开展的“三清”工作,主动腾退原有住房,为广大党员干部严格落实整改措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树立了榜样。在文章的编者按中,军报号召学习两位老人的高风亮节,自觉弘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把听招呼、守纪律化为自身具体行动,积极投身强军兴军实践。清房清车清人“三清”工作,指的是清房清车清人。根据新华网此前的报道,今年以来,解放军四总部和军内各大单位党委认真贯彻习主席和军委决策指示,把清理违规住房、用车和超占人员作为深化整改的重要任务紧抓不放。之所以要进行“三清”工作,据《科技日报》今年2月报道,目前,军队空余房地产开展租赁活动和市政建设占用军用土地的现象越来越多,但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准确认知,造成军事价值弱化、军队利益受损的现象,甚至有的还会出现暗箱操作等违规违纪行为。据《》报道,这几乎是全军普遍的难题,部队宿舍被违规占用,而符合分房条件的官兵却难以申请到住房,只能自己买房或在外租房居住。针对此现象,日,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军委纪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单位“清房、清车、清人”。今年7月,四总部、军委纪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违规住房、用车问题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刚性措施清理离退休干部违规住房。对于逾期拒不腾退的,按同地段商品房市场租金最高价格计收房租,由财务部门从本人工资中直接扣除;暂停各种服务保障,中止福利发放;对拒不腾退住房的遗孀和子女,向当事人所在单位通报情况,必要时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予以清退。此次“三清”不同于以往单独进行的清房、清车、清人,其要求之高、标准之严、力度之大为历次清理工作之罕见。按照军委部署要求,“三清”工作定下了“严卡标准不降格,强势推进不松劲,坚守成果不退让,从严执纪不手软,确保清房清车清人工作清退务尽、不留死角”的具体要求。不过,在“三清”工作的进行中,尽管工作进行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但还是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根据《南方周末》今年8月的一篇报道,“清房”之所以棘手,正是因为复杂的裙带关系,违规占房者要么是“关系户”,后台很硬不好碰;要么则蛮横无理,惹不起;也有部分经济和生活困难户,不忍心“赶”。《南方周末》的报道还提到,为了切实执行“三清”任务,一些部队成立了“清房办”,对一些拒不执行的个人采取措施。据《解放军报》报道,今年9月底,全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通报了第一批活动单位清房清车清人情况。通报指出,5月以来,对军级以上党委机关的“三清”工作力度加大,但与军委要求和官兵期盼相比还有差距。报道中未提及所涉及的住房、车辆以及人员的数量。老同志起到很好带头作用在“三清”工作中,一些老同志和他们的遗孀、子女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解放军报》报道中提到的邝任农同志,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正大军区职待遇,解放战争时期,邝任农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解放济南的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邝任农历任华东军区党委常委,华东军区后勤部党委书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196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民航总局局长,交通部副部长,后任空军顾问。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成钧同志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正大军区职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钧历任第十兵团副司令员、华东防空部队司令员、中央军委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华北防空部队司令员、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防空副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技术部部长、空军党委副书记。红军时期,成钧是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团长,当时的团政委是后来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余秋里。1936年4月,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进军至贵州乌蒙山的一次战斗中,余秋里为了保护成钧不幸负伤,由于缺医少药,余秋里负伤的左臂,伤口严重感染,不得不断臂保身,成了独臂将军。“我是1968年搬进空军大院的,整整住了46年,那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寄托着我们全家的情感,真是不舍得离开啊。”86岁的牛秀珍老人在接受《解放军报》采访时说。在她的新家里,老人嘱咐腾出一块地方,按照原来住房客厅的格局,摆放各种老旧家具和沙发。老人动情地说:“睹物思人,就是图个念想。”82岁老人周月茜新住房的客厅里悬挂着原住房的全景照片,老人推着轮椅,指着照片向记者介绍原来院落里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景,“在那里生活了53年,屋里的电器开关,我闭着眼也能摸到,院落里的花草果树,是我一手栽种的,太有感情了。”在这种屋瓦难舍、情感难断的眷恋中,牛秀珍、周月茜老人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一部署,在空军开展的“三清”工作中,积极配合,主动克服困难,于10月上旬搬离了居住多年的空军大院,入住空军北京闵庄路干休所。搬迁后,两位老人又专门致信空军领导,表示:“清理违规住房、用车,是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持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力举措。我们都是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应该具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觉悟,按要求腾退住房,不给空军抹黑。”两位开国中将遗孀主动腾退住房在空军党委、机关和部队引起强烈反响。空军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对两位老人的高风亮节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空军广大官兵纷纷表示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他们家人的崇高风范,自觉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把听招呼、守纪律化为实际行动。
事实+有消息称彭丽媛曾上交分配房抗美援朝战史学者、军史作家,是解放军已故将领蔡长元之子。他此前在微博上发布彭丽媛主动上交房产的消息,令海内外关注。蔡小心表示,他从多个不同渠道得知,时任总政歌舞团团长的彭丽媛,几年前曾将她位於北京西三环某军队家属院内的房产上交。房子是按照师级干部旧标准分配的,仅有不到100平米。蔡小心说,2010年下半年彭丽媛调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2012年上半年升任军艺院长,期间依规分配有一套军级房产。中共十八大後,彭丽媛又主动将这套房产上交。熟悉解放军内部事务的蔡小心说,军中有夫妻两人任职,只能一人分房的规定。虽然近年来不少人未能遵守这一规定,但彭丽媛仍严格依规上交了房产。(腾讯新闻综合文汇报等报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bushidolu]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正文
汪德富:闻一多在抗战中的故事(组图)
作者:闻一多红烛书画院 汪德富
浏览次数:
&&& 闻一多()浠水县巴河镇人,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是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于一身的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卓越的科学文化战士。
&&&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郑重提出:“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日,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列举62位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中,将闻一多与邹韬奋、郭沫若、茅盾、李四光等一同列入卓越的科学文化战士行列;日,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赞扬“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号召中国大学生学习闻一多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把自己煅炼成为一个有志和有为的青年;2009年在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评选的“双百人物”活动中,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1年4月,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 “几本破书算得了什么”
&&& 1937年,正是闻一多在清华任教满五年之时,按清华大学制度,教授任职满五年就有一年的休假,这一年可以出国,经费由清华提供;也可以在国内做研究,薪水照发。如果没有战争,正应该是闻一多生活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但抗战的爆发,打破了闻一多在清华大学平静而安详的生活。卢沟桥事变前一个月,闻一多妻子先行带着两个大点的孩子回浠水省亲,家中留下了三个不懂事的小孩,孩子的吵闹让一向不理家务的闻一多焦头烂额,加之随后传来的战争的消息,平静生活的安排被战争打破,所有的一切都让闻一多焦躁不安,闻一多在给妻子高孝贞的信中诉苦道:“这一星期内,可真难为了我!在家里做老爷,又做太太,做父亲,还要做母亲。小弟闭口不言,只时来我身边亲亲,大妹就毫不客气,心直口快,小小妹到夜里就发脾气,你知道她心里有事,只口不会说罢了!家里既然如此,再加上耳边时来一阵炮声、飞机声,提醒你多少你不敢想的事,令你做文章没有心思,看书也没有心思,拔草也没有心思。”
&&& 事变伊始,闻一多并没有想到离开北平。“卢沟桥事变”最初,清华的许多知识分子并没有感觉出它在中国历史天平上的沉重份量,大家都以为这和近年来中日间经常发生的冲突一样,用不了多久就会通过谈判签约得到解决。闻一多尽管有担忧,但他同样有着这样的心理。事变发生后,直到7月15日,闻一多还在给妻子的信中说:“好了,现在计划是有了,要走,三天内一定动身,再过四五天就可到家。不过,最好时局能好转,你们能短期内回北平。万一时局二天之内更恶化了,那就根本走不动。不过照目下情势看来,多半不至如此。”跟大多数人一样,此时的闻一多感受更多的是中日战争爆发的紧张和愤慨,而没有想到这个事件将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闻一多回忆说:“大体上说,那时教授们和一般人一样只有着战事刚爆发时的紧张和愤慨,没有人想到战争是否可以胜利。既然我们被迫得不能不打,只好打了再说。”“记得教授们每天吃完晚饭,大家都聚在一间房子里,一边吃着茶,抽着烟,一边看着报纸,研究着地图,谈论着战事和各种问题。”
&&& 7月16日,形势进一步恶化,日本拒绝了英国驻华大使的调停。清华园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紧张,离开北平南行的人越来越多。7月19日,闻一多带着三个孩子和保姆赵妈,离开北平南下。闻一多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这场战争会延续八年,他总觉得这场战事一个月总能见分晓,所以离开北平时他只是携带了随身的衣物以及《三代吉金文存》和《殷墟书契前编》两部书,其馀贵重钱财以及妻子陪嫁的首饰,他统统留在清华园委托司厨赵秀亭(保姆赵妈的丈夫)照应。此时的闻一多也绝对没有想到,此次匆匆离别,竟是他与北平这座古城的永诀。在逃出北平的途中,在天津乘车时闻一多遇到了自己的学生臧克家。臧克家看到闻一多只是携带着家眷和一点随身的东西,很疑惑地问:“闻先生那些书籍呢?”闻一多随口回答:“只带了一点重要稿件。国家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的丢掉,几本破书算得了什么?”臧克家回忆两人此时见面的情况说:“很感慨,我很难过。”
&&& 闻一多步行入滇
&&& 日,长沙临时大学的师生,在韭菜园圣经书院临时大学召开出发誓师大会,会后即告别了三湘大地。临时大学师生入滇的路线有三条:大多数教师、家眷及部分女同学从长沙乘火车到香港,然后由香港渡海到越南海防,乘火车入滇;经济条件较好的男同学和少数女同学,由长沙乘火车到广西桂林,再由桂林乘汽车途经柳州、南宁、镇南关进入越南,转乘火车入滇--这一路人数最多;而最艰苦的一路,便是由湖南出发,徒步行走到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团”了。旅行团由267名家庭贫困的男同学和11位中青年教师组成,配有4名军事教官及队医等。他们将跨越湘、黔、滇三省,翻过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步行3000多里。
&&& 出发之前,每人发给军装一套,绑腿、草鞋各一双,油布伞一把,限带行李八公斤--主要是路上必须的生活用品。步行团的最高军事领导,是由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推荐的原东北军少将师长黄师岳。闻一多、曾昭抡、李继侗、袁复礼四位教授与学校派出的指导员黄钰生共同组成辅导委员会。
&&& 初春阴雨绵绵,二百多名中国学子,脚踏草鞋,行进在泥泞的湘北大地。在这二百多人的行军队伍中,闻一多始终是极其独特的一员--他不穿军装,不穿短袄,一路上总是套着那件灰布长衫。无论队伍走到什么地方,人们始终看得见后头跟着一位穿长衫的教书先生。
&&& 这年闻一多刚好四十岁。他的经历,在他那个岁数的知识分子中间,是很有代表性的。“五四”时期他是清华的学生领袖之一,1922年赴美国留学,回国后成了著名的"新月诗人"和大学教授。这次参加旅行团,是他自己要求的。有学生问他:“闻先生,像您这样的大教授,怎么放着火车、轮船不坐,和我们一起受这份罪?”闻一多笑笑说:“火车我坐过了,轮船我也坐过了。但对于中国的认识,其实很肤浅。今天,我要用我的脚板,去抚摸祖先经历的沧桑。国难当头,我们这些掉书袋的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了!”
&&& 湘西是土匪出没之地,团长黄师岳为此着实焦虑过一阵。他一个劲儿往前冲,然而学生究竟和当兵的不同,怎么也跟不上;跟在后头的那些教授们,则照样有人在踱方步,他们根本没把土匪当回事。其实,沈从文按张治中的布置,事先已经和湘西的各方势力打过招呼。土匪们听说是从敌后逃难来的穷学生,才没有为难他们。沈从文一直把队伍送到湘黔交界的晃县,这才回沅陵去了。过了湘西,队伍开始稀拉下来,首尾相距竟有十多公里。为了照顾那些掉了队的人,一般每天下午五点以后,他们就开始找地方宿营,饭做好后,把所有的碗集中起来,以每人盛一碗为限,先到者先吃。晚上九点以后,各队队长清点饭碗,只要碗都空了,就说明人员全部齐了。而每天最后一个到的总是曾昭抡。这位曾国藩的后人,后来成为和闻一多一样的民主战士,并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
&&& 然而对旅行团的二百多名师生来说,赶路并不是他们这次行动的全部内容,而是被当作一个教学任务。到达昆明以后,学生每人要写出千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在行军两个月期间,中文系学生根据路上所见所闻,写成了《西南采风录》一书;学美术出身的闻一多先生沿途作了五十多幅写生画;生物系的李继侗、吴征镒先生,带领学生采集了许多动植物标本,其中许多植物标本是过去三个学校从未收藏过的。经过矿区的时候,曾昭抡和理工学院的同学,指导了当地的矿工冶炼;地质学家袁复礼则几乎一路都在不停地敲石头,向学生讲述地质地貌。师生们沿途还收集了二百多首民歌民谣。这种跨学科的社会实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在这二百多名穿着草鞋走中国的学子当中,就有后来著名的量子化学专家唐敖庆和航天工业的巨匠屠守锷等人。
&&& 闻一多挂牌治印
&&& 在西南联大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闻一多虽是一名教授,所拿薪水却无法养活家人,不得不挂牌治印补贴家用。
&&& 1944年4月,昆明的报纸上登出了一则为闻一多治印写的广告:《闻一多金石润例》,推荐闻一多挂牌治印。这则广告写得典雅,骈四骊六,绝妙无伦。全文如下:
&&& 秦玺汉印,雕金刻玉之流长,殷契周铭,古文奇字之渊远。自非博雅君子,难率尔以操觚,傥有稽古宏才,偶涉笔以成趣。|<<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loading...评论加载中...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怎样用鞠躬尽瘁.兢兢业业.高风亮节.名垂千古造句_百度作业帮
怎样用鞠躬尽瘁.兢兢业业.高风亮节.名垂千古造句
怎样用鞠躬尽瘁.兢兢业业.高风亮节.名垂千古造句
都是形容词,除了兢兢业业可以作副词.找个这样的人,比如诸葛亮,他是……的人.而兢兢业业,还可以这样造句——诸葛亮兢兢业业地工作.
周总理为了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他的高风亮节,名垂千古.
高风亮节的周总理,在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他是一位名垂千古的伟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当前位置:>>>>>>>>>>>>>>
一、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领悟文意,熏陶情感。
2.品味文章中生动的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剪裁材料的方法。
3.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重点】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教学方法】
语感品读法、研讨探究法、参与竞赛法、查阅资料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因特网、书籍等查找资料,了解关于闻一多的事迹及臧克家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显示“闻一多画像”。(课本前彩图插页)
提问:同学们,看到眼前这位人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清瘦、目光坚定、神情刚毅、目光深邃、饱经沧桑、饱学诗书、疾恶如仇……
2.师: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其原因。(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一齐来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这的确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你对文中的哪些语句印象比较深?
请给大家读一读,再谈一谈你的感想吧!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对开头两句印象比较深:“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全篇文章都显示了闻先生的这种品质。而且在结构上,这两句也起到了总起下文的作用。
生2:如果单从结构上说,我觉得第七、八自然段写得特别好,即承接上文照应开头又开启下文。使全文连缀紧密,过渡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两方面的特点用极其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3:我对描写闻先生撰写《唐诗杂论》的那一部分印象特别深刻,尤其是细节描写,“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深宵灯火”“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等语句,令人非常感动,这才是真正的学者精神。
生4:我觉得描写闻先生参加游行的那一段给人印象特别深:“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行,彰显了他的爱国之心。
生5:我感觉文中的肖像描写写得特别好,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把一位风度翩翩、精神矍铄的老学者形象描写得十分传神。
师:同学们都谈到闻一多先生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那么,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可以用课文原句填空,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填空。)
填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从可以看出。
讨论交流:
生1: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爱国学者,“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从他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不畏艰辛,潜心学术、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事迹上可以看出。
生2: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敢说敢做、有无私无畏斗争精神的人。从他敢于在李公朴先生被害后,警报迭起的危急情况下,在群众大会上痛斥国民党特务的无耻行径并参加游行示威的事迹中可以看出。
生3: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勤奋刻苦、成就斐然的大学者,从他锲而不舍潜心钻研的学术活动中、从他一部部令人惊叹、赞美的著作中可以看出。
教师总结: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也是一位言行一致、执著救国、无私无畏的民主战士。他的确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是个大写的“人”!
(三)合作探究
师:闻一多先生既是诗人、学者,又是民主战士,文章从这两个方面写他的“说”和“做”。讨论文章围绕这两方面各自写了哪几件事?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分成小组,选一个方向进行研讨。
(再读课文,分组讨论,概括总结。)
讨论交流:
组1:我们选的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这方面主要写了他写三本书的著述过程,他的“说”和“做”表现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从课文第三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宝藏。……”到第四段“……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这些语句详写了写作《唐诗杂论》的过程;课文第六段略写了《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他用“十年艰辛”写《楚辞校补》,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主人,才写成《古典新义》。他是行动的巨人!
组2:我们选的是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这方面主要写了他参加民主运动的三件事,他的“说”和“做”表现为“说了就做”。他“说”了,“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呼吁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又说:“此生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于是他“做”: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他做到了言行一致。
组3:我们选的也是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我们再补充一点,闻一多先生的“说”还表现在:他在群众大会上痛斥特务,他说:“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于是他“做”:走在游行示威的前头,他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践行了他的“说”。……
板书显示如下: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不过要是以故事的形式演讲出来就更好了,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材料组织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演讲稿,以“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口头演讲呢?
(可以讲一个故事也可选几个故事,要讲得有激情。分组准备,学生选代表自由演讲,其余同学评价。最后评选出演讲得最棒的给予奖励。)
教师总述:同学们的讲演都很有激情也很精彩,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个故事,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高风亮节。闻一多先生不愧是我国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的宝贵生命去“做”,践行了他的“言”,是真正的言行一致!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讲话中对闻一多先生的赞扬,闻先生当之无愧!
(四)拓展迁移
1.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着补充一两个你知道的事例。
事例: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人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2.试着描绘班上一个同学的外貌和动作,要抓住主要特征。
1.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有些描写细腻感人,试着找出来。
2.片断练习:试着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描绘你熟悉的一个人,要抓住主要特征。
(六)板书设计
二、教学反思
设计这一课,从教学理念上,是本着力图实现新课改的新理念这一出发点的,因而,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能力就成为一个基本方向。我感觉这一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当然也有不足需进一步思考。我作了以下总结:
1.教学环节简捷又能紧扣教学重点。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学重点进行编排,前后衔接比较好,又能层层深入。各环节的设题精少,也注意到了给学生留出思考表达的空间。这一点较成功。
2.课堂活动的开展与教学内容的协调程度不够好。课堂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容易把握,如果放得太开,学生会脱离主题;如时间过短,则可能还没深入到课文的关键。如何把握火候,须在教学设计时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情。
3.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衔接得不够好。只是让学生从课本出发去理解人物,这样的做法似乎有点“强按头”。如何让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把课文中提倡的精神移入平常生活让学生乐于学,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
三、案例点评
本课教学案例的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设计者从内容、结构及写作特点入手准确把握教材。其感知呈现了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归整体的思路,突出了主人公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和民主战士的崇高品质。这样的把握具有宏观有数,微观清晰的特点,这是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案的前提。
(二)注重挖掘课文的多元价值。课文是学生学习积累语文知识、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品质的材料。设计者对这一点的考虑是充分的,其注意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等。
(三)设计者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始终把学生的活动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探究能力的关注。
(四)注意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交流是需要,也是能力。把自己所感所思表达出来,与别人进行交流,既体现了思维的流程,也表现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及表达的效果。设计者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闻一多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