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上课怎样集中注意力注意力能维持多少时间?

对“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思考
对“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思考
&&&&&&&&&&&&&&&&&&&&&&&&&&&&&&&&&&&&&&&&&&&&&&&&&&&&&&& 高二化学:王皓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确实,老师作用不容忽视,但如何才能较好地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天职?这就促使成千上万人民教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孜孜以求。其实,只要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将知识装进大脑,那又何必劳神费思、呕心沥血。但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谈何容易。据《解放日报》报道,一项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自去年9月开始进行的调查显示: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受调查者中,在一节课上能坚持30分钟集中听课的比例都在半数上下,八成受调查者承认自己上课“走神”。
的确,当今的学生有其自身特点,比如自我意识增强,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外界因素不断增多,特别是网络,游戏,手机等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如何能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上来,调动他们的情绪,提高他们的兴趣,就成为了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了。对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一点粗浅的想法,以期望能抛砖引玉。
一、要让学生从心理上对所学学科产生认同感。
学生只有认同自己所学的知识,才可以摆脱单一的“为考而学”的束缚。这就要从所教学科特点出发,深入挖掘本学科特色以引起学生兴趣,使之真正成为“为学而学”、学有所用。以我所教的化学学科为例,其特色为实验学科,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如有条件让学生多动手进行分组实验或观看演示实验,除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之外,还可大大增进学习兴趣以致对其注意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我特别发现,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力特别集中,观察反应认真仔细,在总结现象与结论时甚至比教材的描述还要细致入微。再者,可于日常教学之中加入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仅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
比如本学期开学,讲有机化学开篇时,我举了一个刚刚在焦点访谈播道的联建科技公司工作人员中毒事件(使用化学药品正已烷)并以这一报道为反例,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的要性,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为后续教学做了铺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规划并使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课堂45分钟进行设计,以避免满堂讲、只讲不练的问题。应该有意识地在一堂课中规划出复习时间、授课时间和巩固落实时间。从上学期一开学,我就与学生约定,每节课要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当堂落实。这样一来,对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有很大督促。我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注意力集中较差的学生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善于用问题调动学生。
课堂上,学生如果遇到疑难问题,不应急于告诉其答案。可通过引导提问形式,先让学生动脑去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问也能在学生中引起“连锁反应”。调查显示,年龄越大,人就越怕在大众面前提出见解。正由于这样,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可提问该学生,借此提醒他要认真听讲,学生也由此得知老师已经注意他了,为免历史重演,他就会认真听课。而其他开小差的学生也因为这么一提问,知道警报响起,立刻处于“备战状态”了。还有些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热衷于表达意见,如能给予适时的提问,可以很好的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全部精力集中到课堂。
在课堂提问时,我觉得还有必要应注意三个小细节。①先提问,再让学生回答。这样避免定向提问某个学生而造成其他人不参与思考的问题。②所提问题应有让大部分学生思考的余地,既避免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也避免国难学生因无所适从而不愿思考。③所设问题应有梯度。可由简单问题入手,层层追问,递加思考深度,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均有愿意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四、灵活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添课堂魅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适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避免手握一支粉笔讲到底,给学生带来的单调、枯燥感而丧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本学期化学必修5《有机化学基础》一书中,大量涉及到有机反应的机理,如卤代烃、醇的消去反应,醇的催化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学生必须明确反应中的成键断键位置,理解反应实质,而这些恰恰是只通过讲解,很难让学生领会清楚的。学生听不懂,自然也就很难去专心致志。因此在讲解以上内容时,我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运用动画模拟展示的方式将难于理解的微观内容呈现给学生,既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我们新校区的建立及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完备,大大拓展了我们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空间。那我们就应该用好这个有利条件,“声情并茂”的来施展我们的教学才华。
五、留意学生易疲惫的时间段,采取措施调动积极性。
学生普遍较疲惫的时间段,往往出现在下午课或考试复习阶段,此时可通过一些方式,有意识地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如上课起立时可多停留几秒,并告知学生这堂课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精神起来;再如课堂中可在适宜的时候讲个小玩笑,然后迅速引导到课堂上来。有一次下午课,我发现学生精神状态不好,我就跟学生说“下面我讲的这道题太难了,我都不会做,所以我才拿到课上了请教你们。”我这么一说,学生兴趣大增,都抖擞起精神来想看看这道老师不会做的究竟是什么题。有些同学做出来之后还说“这题也不难啊”,于是我就顺势鼓励他们“只要你们集中精神认真对待,你们比老师还要厉害!”听了这话,不少同学为之一振,后面的教学内容进行的相当顺利。
六、保持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
《苟子?劝学篇》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 这也就是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吧。假如说一个老师和学生只是简单的教和学的关系的话,那这个老师肯定是个不成功的老师。课上,一个赞许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微笑都是对学生的肯定,我想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这样和他们有情感交流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上课,还能有谁不愿听呢?
其实不仅仅是在课上,一个老师如果平时能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使学生们感到来自位老师很的关心与呵护,那么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就具有亲和力,师生关系融洽了,上课时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这位老师,更容易积极参与这堂课的教学。在一个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气氛很浓厚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怎会不高度集中呢。
以上就是本人根据自己亲身体会淡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难免谬误之处,还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添加时间:
旅游线路?酒店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版权所有
津教备0058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1) 设线段AB的解析式:
过此函数,&& 则
,线段AB的解析式: y=2x+20(1≤x≤10);& 设双曲线的解析式:
过此函数,&& 则
,双曲线的解析式:
(25≤x≤40) (2)x=5时,y=2x+20=30; x=30时,
(3)能& 理由:y=36,y=2x+20,x=8;当
,y=40;y=36,
& 则当注意力指标数最低达到36的时间段为
分钟&19分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心理学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研究表明: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持续讲课所用的时间.上课开始时,学生兴趣高,接受能力递增,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兴趣不变,接受能力稳定在某个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_百度作业帮
研究表明: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持续讲课所用的时间.上课开始时,学生兴趣高,接受能力递增,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兴趣不变,接受能力稳定在某个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
研究表明: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持续讲课所用的时间.上课开始时,学生兴趣高,接受能力递增,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兴趣不变,接受能力稳定在某个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接受能力下降.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f(x)表示学生的接受能力,x表示老师讲课所用的时间(单位:分),可有以下的关系式:2+2.6x+43,(0<x≤10)59,(10<x≤16)-3x+107,(16<x≤30).(1)开讲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少时间?(2)一个数学难题,需要不低于55的接受能力,上课开始30分钟内,问能达到该接受能力所要求的时间共有多少分钟?
(1)0<x≤10时,有f(x)=-0.1x2+2.6x+43=-0.1(x-13)2+59.9,对称轴x=13在区间(0,10]右边故当0<x≤10时,f(x)递增,最大值为f(10)=-0.1×(-3)2+59.9=59;显然,当16<x≤30时,f(x)递减,f(x)<-3×16+107=59.因此,开讲后10分钟,学生达到最强的接受能力(值为59),并维持6分钟…(6分)(2)依题意,当0<x≤10时,令f(x)≥55,则(x-13)2≤49,∴6≤x≤10;当10<x≤16时,f(x)=59符合要求;当16<x≤30时,令f(x)≥55,则x≤17因此,学生不低于55的接受能力的时间共有17-6=11(分钟)…(13分)
本题考点:
分段函数的应用.
问题解析:
(1)根据已知中的函数解析式,分析出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最大值点,及取最大值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得答案.(2)根据题意,构造不等式f(x)≥55,另外根据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分段讨论后,综合讨论结果可得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课怎样集中注意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