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论文网好不好,找人写论文档案不知道在哪里哪里的好

河南大学2014年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格式及要求
自学考试本科论文写作要求
河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 & & 在我校主考的自学考试专业中,部分本科专业要求考生撰写。现就毕业论文写作提出以下要求,请考生认真执行。
& & & 一、资格
& & & 凡我校主考专业的自学考试本科考生,必须完成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主干课程后方能报名撰写毕业论文。
& & & 二、论文上交时间及地点
& & & 凡撰写毕业论文的考生,每年的3月1日&10日、9月1&10日为上交论文的时间,逾期不再受理。
& & & 上交地点:报名学校或机构
& & & 三、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 & & (一)选题
& & & 考生论文选题时,可以在网上查询自学考试办公室(http://zxks./);也可以和各主考学院联系。
& & & (二)文体
& & & 1.& 鼓励写作&工作研究型&毕业论文,即运用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或本人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应侧重于理论应用的类型。
& & & 2.& 如有研究条件,所选题目确有价值,毕业论文也可以写成&理论研究型&,即对有一定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的探讨、质疑、释疑、论证等侧重于学术研究的类型。
& & & 3.& 不提倡毕业论文写成&调查报告型&、&工作总结型&等仅反映实际问题,缺乏理论深度,且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等类型。
& & & (三)文风
& & & 1.& 态度严肃。论证主题应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不可过于肤浅,不可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
& & & 2.& 思维严谨。立论应正确,论据应充实可靠,结构层次应清晰合理,推理论证应讲究逻辑。
& & & 3.& 语言朴实。注意学习使用科研论文特有的科学语言,行文应简练,文字应朴实,不可过于繁琐。不可使用过分夸张虚饰、感情色彩过分浓重的文学语言,也不可使用过分直白、庸俗的市井语言。
& & & 四、格式
& & & 1.& 毕业论文应使用统一制定的论文格式。
& & & 2.& 论文格式包括论文封面(题目、作者、专业、准考证号、成绩,见《毕业论文封面格式》)、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 & & 3.& 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8000---10000字左右,
& & & 4. 毕业论文正文段落层次划分标准:
    &&& 一、(用于论文小标题)
    & (一)(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
     && 1.(用于要点的排列)
    && (1)(用于特征的排列)
   &&&  ①(用于分特征的排列)
& & & 5.& 对所引用的他人观点,应在参考文献说明,并清楚地注明作者、书籍名称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等,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 & & 6.& 参考书目规格为:
& & & (著作)作者:《书名》,XX出版社XXXX年第X版,第XX页。
& & &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杂志名称》XXXX年第X期,第XX页。
& & & 7.& 打印格式
& & & (1)页面设置:纸张A4,一式两份。
& & & (2)论文封面:见《毕业论文封面格式》
& & & (3)摘要及正文、作者简介:宋体四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加阴影外,不得再使用其他任何样式;单倍行距,段落间距都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
& & & (4)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
& & & 五、论文指导及修改
& & & 所有参加毕业论文撰写的考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和我校有关主考学院联系,由学院根据考生情况,指定指导教师。考生论文的指导与修改由考生与指导教师联系进行。
& & & 六、成绩
& & & (一)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 & & (二)毕业论文成绩及格以上(含及格)者,由我校上报省自考办。
& & & (三)毕业论文须独立完成。如有抄袭、代写等作弊行为,一经发现,所写毕业论文无效并不准补写。正在撰写者,取消毕业论文写作资格;已评定成绩者,取消成绩;
& & & 附2:毕业论文评定成绩参考标准
& & & 1. 优秀
& & & (1)观点正确,证据有力,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比较深入,理论紧密结合实际。
& & & (2) 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无错别字。
& & & (3) 在某些方面确有一定的突破与创新,回答与解决了较 为重要的理论或实际问题,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 & & 2.良好
& & & (1) 观点正确,论据有力,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比较深入,理论结合实际较好。
& & & (2) 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无错别字。
& & & (3) 论证主题有一定价值。
& & & 3. 及格
& & & (1)基本观点正确,论据较有力,论证较充分,资料较充实,理论分析不够深入,理论结合实际较差。
& & & (2)结构尚合理,层次尚清楚,文字尚通顺,无错别字。
& & & 4. 不及格
& & & (1)抄袭或由他人代写。
& & & (2)基本观点有误,论据无力,缺乏论证,资料贫乏,分析肤浅,理论脱离实际。
& & & (3)结构混乱,层次不清,文字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题目
一、自考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一)美学
&&&&1、论自然美
&&&&2、生活丑与艺术美关系研究
&&&&3、论优美
&&&&4、论崇高
&&&&5、悲剧理论研究
&&&&6、市场经济与美学研究
&&&&7、文学作品美学风格研究
&&&&8、丑的美学意义研究
&&&&9、应用美学研究,如园林美学、书法美学、服饰美学、广告美学等
&&&&10、中国古代美学专题研究,如古代美学思相家,美学范畴注变,某一美学著作等
&&&&11、西方美学专题研究
&&&&12、喜剧性研究
&&&&1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关系研究
&&&&14、审美时尚研究
&&&&15、审美趣味的个性化研究
&&&&16、审美教育与完美人格培养的研究
&&&&17、美的民族性研究
&&&&18、美的历史发展性研究
&&&&19、中西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如人物比较、范畴比较等
&&&&20、中国当代美学思想的研究
&&&(二)文学理论
&&&&1、市场经济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研究
&&&&2、文艺政策研究
&&&&3、文艺与现实生活关系研究
&&&&4、文学语言研究
&&&&5、文学风格研究
&&&&6、文学欣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7、艺术灵感研究
&&&&8、论艺术欣赏的主体性
&&&&9、文学作品的理论反向
&&&&10、中国文化专题研究
&&&&11、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影响研究
&&&&12、中西文论比较研究,如文论家、理论
&&&&13、艺术真实性问题研究
&&&&14、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15、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化关系研究
&&&&16、文学作品与宗教关系研究
&&&&17、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
&&&&18、关于文学与人生的研究
&&&&19、文学社会效果研究
&&&&20、目前文学理论热点研究
二、外国文学论文选题范围&
&&&&1、荷马史诗研究
&&&&2、古希腊戏剧研究
&&&&3、古希腊文学对后代文学的影响研究
&&&&4、但丁研究
&&&&5、莎士比亚喜剧研究
&&&&6、莎士比亚悲剧研究
&&&&7、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思潮研究
&&&&8、弥尔顿诗歌研究
&&&&9、古典主义戏剧研究
&&&&10、歌德研究
&&&&11、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12、拜伦研究
&&&&13、雨果研究
&&&&14、普希金研究
&&&&15、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16、《红与黑》研究
&&&&17、《人间喜剧》研究
&&&&18、狄更斯研究
&&&&19、果理研究
&&&&20、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
&&&&21、易卜生研究
&&&&22、托尔斯泰研究
&&&&23、海明威研究
&&&&2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25、卡夫卡研究
&&&&26、圣经文学研究
&&&&27、《沙慕达罗》研究
&&&&28、《一千零一夜》研究
&&&&29、《源氏物语》研究
&&&&30、泰戈尔研究
&&&&31、川端康成研究
&&&&32、大江健三郎研究
三、现当代文学选题目录&
&&&&1、鸳鸯蝴蝶派再认识
&&&&2、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
&&&&3、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
&&&&4、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
&&&&5、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
&&&&6、《啼笑因缘》与《秋海棠》比较研究
&&&&7、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
&&&&8、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论
&&&&9、王度庐&鹤一铁&系列武侠小说
&&&&10、金庸武侠小说简评
&&&&11、回顾与瞻望:新派武侠小说的过去与未来
&&&&12、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
&&&&13、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14、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
&&&&15、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16、《伤逝》再解读
&&&&17、《孔乙己》的叙事艺术
&&&&18、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
&&&&19、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
&&&&20、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
&&&&21、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2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2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24、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
&&&&25、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
&&&&26、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
&&&&27、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
&&&&28、郁达夫小说艺术论
&&&&29、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
&&&&30、废名小说艺术论
&&&&31、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32、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的运用
&&&&33、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
&&&&34、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
&&&&35、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
&&&&36、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
&&&&37、《围城》新论
&&&&38、孤独与梦想&&重读《边城》
&&&&39、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40、《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
&&&&41、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
&&&&42、周作人散文艺术论
&&&&43、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
&&&&44、冰心&小诗&简论
&&&&45、徐志摩散文艺术论
&&&&46、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
&&&&47、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
&&&&48、卞之琳诗歌&非个人化&倾向论
&&&&49、穆旦诗歌中的&自我&
&&&&50、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
&&&&51、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
&&&&52、《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
&&&&53、巴金《寒夜》新论
&&&&54、郭小川诗歌论
&&&&55、贺敬之诗歌论
&&&&56、李瑛诗歌论
&&&&57、论闻捷的爱情诗
&&&&58、论李季的诗歌
&&&&59、公刘诗歌论
&&&&60、艾青新时期诗歌论
&&&&61、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歌
&&&&62、论艾青的创作道路
&&&&63、论舒婷的诗歌
&&&&64、顾城诗歌论
&&&&65、论&朦胧诗&的产生
&&&&66、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67、&第三代&诗人论
&&&&68、论&朦胧诗&与&第三代&的区别
&&&&69、论赵树理的《三里湾》
&&&&70、论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
&&&&71、信纸柳青的小说创作
&&&&72、论柳青的《创业史》
&&&&73、《创业史》艺术论
&&&&74、论建国后战争题材的小说
&&&&75、茹志鹃的小说创作论
&&&&76、论吴强的《红日》
&&&&77、论《保卫延安》的思想与艺术
&&&&78、论王蒙的小说
&&&&79、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80、蒋子龙小说创作论
&&&&81、高晓声小说创作论
&&&&82、张洁小说创作论
&&&&83、论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
&&&&84、贾平凹小说论
&&&&85、张炜小说论
&&&&86、论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
&&&&87、论杨朔的散文艺术
&&&&88、论刘白羽的散文艺术
&&&&89、论秦牧的散文艺术
&&&&90、论新时期的文化散文
四、古代汉语论文题目&
&&&&1、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
&&&&2、《论语》句法研究
&&&&3、《孟子》中的&之&字
&&&&4、《孟子》中的&其&字
&&&&5、《左传》被动句研究
&&&&6、先秦&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7、《韩非子》中的被动句
&&&&8、先秦双宾语句的类型
&&&&9、&被&字的词义演变
&&&&10、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
&&&&11、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
&&&&12、《苟子》副词研究
&&&&13、先秦修辞方式研究
&&&&14、《战国策》中的&是&字
&&&&15、《国语》中的判断句
&&&&16、《国语》中的被动句
&&&&17、试论词义的演变类型
&&&&18、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
&&&&19、试论汉字形体演变对字形结构分析的影响
&&&&20、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
&&&&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2、《诗经》燕乡食诗的场面描写
&&&&3、《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4、《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5、《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6、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7、《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8、《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9、《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10、宗玉赋试论
&&&&11、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12、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
&&&&1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14、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15、论蔡邕的碑体文
&&&&16、曹植诗风的衍变
&&&&17、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18、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9、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20、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21、《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22、《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23、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24、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25、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26、谢灵适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2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2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29、论《子夜歌》
&&&&3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31、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32、王维诗中的禅趣
&&&&33、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
&&&&34、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
&&&&3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36、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37、岑参边塞诗初探
&&&&38、论李白的梦诗
&&&&3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40、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
&&&&41、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
&&&&42、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
&&&&43、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
&&&&44、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
&&&&45、苏轼黄州诗试论
&&&&46、论陆游的爱国诗
&&&&47、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48、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
&&&&49、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50、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51、贺铸词的艺术个性
&&&&52、论诚斋体
&&&&53、宋末逸民诗初探
&&&&54、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
&&&&55、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56、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57、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58、《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
&&&&59、《水浒传》的忠义观
&&&&60、《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61、猪八戒形象分析
&&&&62、&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描写
&&&&63、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
&&&&64、《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
&&&&65、《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
&&&&66、《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
&&&&67、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
&&&&68、元代散曲的情感企向
&&&&69、宋江形象分析
&&&&70、《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71、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72、&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
&&&&73、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74、论《西游记》的谐趣
&&&&75、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
&&&&76、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77、《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78、《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79、大观园的文化意义
&&&&80、《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
&&&&81、《长生殿》的爱情观
&&&&82、狐鬼花妖尽世情
&&&&83、《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
&&&&84、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85、论林黛玉
&&&&86、论桐城义法
&&&&87、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88、花间词的艺术成就
&&&&89、《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
&&&&90、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
&&&&91、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92、《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93、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
&&&&94、江西诗派宗杜论
&&&&95、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96、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97、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变
&&&&98、《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
&&&&99、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
&&&&100、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专业《计算机实践》课程考试大纲
一 考试目的
& & & 《 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检验考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操作系统、字表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能够设计、制作和使用电子演示文稿,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能够熟练使用电子邮件。对于上述技能的掌握要求能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 考试要求
& & & 《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基本要求在于:要求学生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简单应用。
三 考试内容
& & &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 & & 考核考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检验考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 & & 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数制的概念,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西文字符与ASCII码,汉字及其编码(国标码)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安全操作和病毒的防治。
基本能力要求:计算机的启动、关机、中英文输入法的使用。
& & &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 & 考核考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掌握,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初步知识。
& & &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 & & 考核考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认识和对Windows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 & &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DOS、Windows、Unix、Linux)。
& & &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
& & &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 & & (1)、Windows概述、特点和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
& & & (2)、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的使用。
& & & (3)、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 & & (4)、掌握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删除、更名、查找、打印和属性的设置。
& & & (5)、软盘的格式化和整盘复制,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
& & & (6)、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 & & (7)、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中文DOS方式。
& & & (8)、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 & & (四)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 & & 考核考生对字表处理软件的认识和对中文Word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文档的创建、打开和基本编辑操作,文本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文档的保存、保护、复制、删除、插入和打印。字体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文档排版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Word的图形功能,图形编辑器及其使用。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表格创建,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 & & (五)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 & & 考核考生对电子表格软件的认识和对中文Excel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内容包括: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和保护等基本操作。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数据清单的概念,记录单的使用,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图表的创建和格式设置。
& & & (六)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 & & 考核考生对电子演示文稿软件的认识和对中文PowerPoint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用。幻灯片的插入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多媒体对象的插入,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 & & (七)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和应用
& & & 考核考生对因特网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因特网(Inertnet)的基本概念和接入方式。因特网(Inertnet)的简单应用:连接、浏览器(IE)的使用、电子邮件(E-mail)收发和搜索引擎的使用。
四 考试方法
& & & (一)口试:10分钟。
& & & 由主考教师指定或由考生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准备后进行回答,考题限于《考试内容》部分所列七项内容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 & & (二)上机操作:90分钟。
& & & 在指定时间内,使用计算机完成下列各项操作:
& & & (1)、汉字录入能力测试(录入200&&300个汉字,限时30分钟)。
& & & (2)、操作系统Windows的使用。主要考核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删除、更名、查找等。
& & & (3)、字表软件Word的操作。文档的创建、打开、编辑,文本的查找、替换、复制、删除、插入,字体格式、段落格式、页面格式等文档排版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Word的图形编辑器及其使用,Word的表格创建,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等。
& & & (4)、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操作。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单元格的操作,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图表的创建等。
& & & (5)、演示文稿PowerPoint的操作。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用,幻灯片的插入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多媒体对象的插入等。
& & & (6)、Inertnet的连接、浏览器(IE)的简单使用、搜索引擎使用、电子邮件(E-mail)收发等。
------分隔线----------------------------
剑圣友情链接:
http://www.0376.in/news/
http://www.0376.in/news/
http://www.0376.in/news/
http://www.0376.in/news/
http://www.0376.in/news/
http://www.0376.in/news/
http://www.0376.in/news/Sina Visitor System论《饲育》中大江健三郎对人性的思考--《吉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饲育》中大江健三郎对人性的思考
【摘要】:
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于1994年成为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饲育》是其初期的中短篇小说,当时获第39届芥川文学奖。一经发表,便受到诸如“高艺术水平的杰作”“精美的文体”等好评。
拙论在迄今为止的国内外先行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作者在作品中对人性思考的这一角度展开研究。首先,考察作者为何会对人性进行思考。其次,逐一分析文本,探究作者通过怎样的人物来暴露人性的异化,祈盼人性回归,而后渐渐倾向于人道主义思想的。最后,试析作者对人性思考的意义。也就是说,审视大江中后期所走的救济之路。
首先,笔者要分析作者为何会对人性进行思考。分析原因之前,先对人性的概念做界定。广辞苑中是如下定义的:“作为人的本性。”而文本中作者对人性的界定是:和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人际关系,绝不允许暴力。作者对人性进行思考的原因有三。其一,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受过的教育。1941年,大江入小学时,恰逢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学校受的是国粹主义教育,但1945年战败后开始接受民主主义教育,所以民主主义思想在大江心里生根发芽。这种以尊重人为主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大江对人性进行思考的根本原因。其二,结识恩师渡边一夫。蒙受恩师最大的影响就是人道主义思想。所谓人道主义思想就是尊重人个性的发展以及人性。人道主义思想可谓大江早期接受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延续。《饲育》中所体现的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与渡边老师的人道主义思想紧密相连。并且,大江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也与恩师有很大关联。其三,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大江非常倾慕萨特,深受其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并结合日本的实际将其变成大江式存在主义。其精髓是重视对人性的尊重。所以他对人性的思考也与存在主义思想密不可分。
其次,分析《饲育》中作者是如何展开并深化对人性的思考的。笔者认为作者采取的思考方式是暴露人性的异化。第一,分析人性异化的原因。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因中,黑人士兵和书记起决定作用。战争末期,随着黑人士兵的出现,村庄一贯的封闭状态被打破。最初被当做动物对待的黑人士兵在村子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开始与村子里人有了交流。并且建立了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连带关系。并且他像人一样为书记修理假肢,在铁匠铺观看分离作业。但是当县里下达命令将他上交时,他把通风报信的我当作人质,瞬间失去了人性。黑人士兵在由动物性转向“人性”,又由“人性”变回动物性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结果村里人使用暴力将他打死,那一瞬间人性异化了。换言之,就是在黑人士兵渐渐渗透的过程中,人性逐渐异化的。另外,黑人士兵也可以说是战争的象征。也就是说是战争异化了人性。而书记,由于他是文本中唯一的政府官僚,所以也可以说是权威的象征。他支配着村里的一切,控制着村里人的思想,甚至背叛类似朋友的人,是人性异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书记才是导致村里使用暴力的元凶,书记间接地异化了人性。最终作者在文本中“杀”死了书记,笔者认为作者要通过这一设定来呼吁政府,祈盼被压抑的人性的回归。内因中,村里人责无旁贷。一是对日本政府也就是对权威的代表——书记的妥协性。文本中描述了权威的强大和普通人力量的弱小。而村里人本身就是易于妥协的。二是对美国强烈的自卑感。第二,在这场人性的异化过程中,作者多次描述“我”的恐怖感。并且我的恐怖感并非始终如一,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最初作者巧妙勾勒出我对死亡的恐怖,后来对村子里出现的怪物似的黑人士兵感到恐怖,接着在和黑人士兵相处期间仿佛忘却了那种恐怖感,但当我被当作人质的那一瞬间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怖,黑人士兵被活活打死,我昏厥了。这表明最令我恐怖的不是死亡,也不是黑人士兵,而是村里大人们的暴力,是异化了的人性。由此来暗示对人性异化的恐惧以及对人性复归的渴望。另外,通过考察主人公“我”扭曲的成长历程,批判人性异化,提倡人道主义思想。
最后,论述作者在《饲育》中对人性进行思考的意义。大江的中后期作品表明,他走的是自我救济、人类救济和灵魂救济之路。救济之路也可以说是对人性思考的升华。第一,自我救济之路。这一时期,作者在对人性的思考上有所进步。初期作品《饲育》仅仅是强烈批判善良、朴素的人性转变成残忍的动物性,呼吁人性的复归。而中期作品《个人的体验》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鸟”的两面性(即人性异化的鸟和人性复归的鸟)来赞美人性的复归。第二,人类救济之路。作者以访问广岛为契机,创作了大量核武器题材的作品。核武器给人类以致命打击,人们不畏其毁灭性顽强抵抗。作者批判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同时赞美人性的力量。很显然,这是对人性思考进一步的升华。第三,灵魂救济之路。人类精神方面的缺失导致人性的丧失,只有追本溯源——探索灵魂的救济,才能拯救人类。
综上所述,笔者从作者在《饲育》中对人性的思考这一角度入手,追溯其思考的原因,逐一分析文本,探究作者通过怎样的人物来暴露人性的异化,祈盼人性回归,而后渐渐倾向于人道主义思想的。另外,通过对其中后期作品的考察,论述了对人性思考的意义。对《饲育》的粗浅思考,尚有许多论述不充分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教。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I313.074【目录】:
論文の要旨4-7
はじめに7-11
1、大江健三郎と『飼育』7-8
2、国内外の研究現状8-9
3、研究方法と研究目的9-11
一、人間性への思考とその根源11-17
1、時代背景と教育12-13
2、恩師渡辺一夫との出会い13-14
3、サルトルとその実存主義14-17
二、人間性への思考の展開と深化17-28
1、外部的要素17-23
(1) 黒人兵の役割17-21
(2) 書記の役割21-23
2、内部的要素23-25
3、主人公「僕」の「恐怖」と「成長」25-28
三、人間性への思考の意義――救済の道へ28-34
1、自己救済――障害児との共生28-31
2、人類救済――人類の共存31-32
3、魂の救済32-34
おわりに34-35
参考文献38-41
中文摘要42-45
論文の概要45-49
导师及作者简介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宝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新新;李亚男;;[J];东北亚论坛;2006年02期
向忆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王琢;[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沈慧君;[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王淼;[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董静;;[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陈云辉;[J];唐都学刊;2005年05期
关立丹;[J];日本学论坛;1999年04期
胡志明;[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王新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炳范;[D];吉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左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王川;刘晓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徐婷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徐凤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聂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方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王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孙水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贺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蒋永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光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舜立;[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刘佳;[D];南开大学;2010年
饶建华;[D];西南大学;2011年
孙宁宁;[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郑龙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兰立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王天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肖国栋;[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鲍同;[D];吉林大学;2012年
王璐;[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雨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赵述晓;[D];江南大学;2010年
林佳;[D];江南大学;2010年
罗丽文;[D];南昌大学;2010年
刘政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张焕香;[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婷;[D];吉林大学;2011年
杨涛;[D];吉林大学;2011年
解礼业;[D];吉林大学;2011年
唐赫;[D];吉林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志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向忆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刘立善;[J];日本研究;1995年01期
于进江;[J];山东外语教学;1995年04期
胡志明;[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新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渠海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乌彦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向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王向远;[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王向远;[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徐冰;[J];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03期
王新新;李亚男;;[J];东北亚论坛;2006年02期
徐东日,李玉珍;[J];东疆学刊;1997年04期
王成;[J];读书;2005年03期
符夏鹭;[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高宁,韩小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成同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世龙;[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1期
于长敏;[J];日本学刊;1995年01期
朱红素;[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向忆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王新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王奕红;[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于进江;[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王新新;[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王川;;[J];文教资料;2009年03期
兰立亮;;[J];日本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亮;;[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于进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余治平;;[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余治平;;[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李文成;;[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李大鹏;;[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周怡;;[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黎佳;;[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叶文;薛熙明;;[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王琢;;[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黑龙江日报;2000年
昌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吴晶、张舵;[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吴晶;[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许金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车前子;[N];大众科技报;2000年
本报特约记者戴铮;[N];中华读书报;2011年
茅卫东;[N];中国教师报;2006年
刘亚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徐晓;[N];中国文化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兰立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王新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王琢;[D];暨南大学;2002年
刘炳范;[D];吉林大学;2008年
吴岚;[D];复旦大学;2010年
孙立春;[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尚一鸥;[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周耿;[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芳;[D];吉林大学;2009年
刘政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刘江清;[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陈宝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兰岚;[D];黑龙江大学;2011年
安徽;[D];吉林大学;2004年
彭巧艳;[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杨振喜;[D];吉林大学;2004年
董晓娟;[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陈敏;[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档案不知道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