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问一下,92年江陵网络海海豚湾卫校毕业的,现在需要报考职业医师,是不是在这里可以开学籍证明呢

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亲子教育必须培养孩子的三项技能发布时间: 点击:1244父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给予孩子自我肯定感。那是一种传达给孩子“爱”的行为。体会到“爱”的孩子,一生都会幸福生活。因为爱自己、肯定自己,所以即使遇到痛苦的事情,也会坚强面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更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好父母要懂得亲子教育,在进行亲子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交给孩子一下三项“技能”!  第一项技能:爱  只有爱才能让人感到自信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感情就是“自我肯定感”。  所谓自我肯定感,就是肯定自己存在的感觉。自己理应在这里,周围的人都为自己的存在而高兴。自己的存在将会给家人带来幸福,很高兴自己能这样存在。就是“我喜欢自己”这种感觉。这种感觉是我们作为自己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东西,是对自己存在的一种自信。  如若不喜欢自己,生存将是一件痛苦的事。如若感觉家人不喜欢自己,日子将会灰暗阴霾。感觉“自己的存在是一种痛苦,不为人所爱”的人也许会想去死,终极的自我否定就是自杀。因为当人完全找不到自我肯定的素材时,就会迷失。这种自我肯定感,会在人生之初,从养育我们的人们的爱中得到。  父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给予孩子自我肯定感。那是一种传达给孩子“爱”的行为。体会到“爱”的孩子,一生都会幸福生活。因为爱自己、肯定自己,所以即使遇到痛苦的事情,也会坚强面对。  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既不会爱自己,也不会爱别人  父母如果不去关爱,只是义务性地接触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敏感地察觉。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存在是绝对性的,若是从最想得到爱的人那里得不到关爱,孩子就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值得爱。这样,就不会产生自我肯定感。如果感觉不到父母爱自己,自己也就难以喜欢上自己。自己身心感受不到爱,也就很难去爱别人,很难友好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怎样向孩子表达爱  有人在回应自己传达的信息,满足自己的要求。这种安心感,正是支撑人一生的“爱”的开端。  经常抱起来接触宝宝的肌肤,经常微笑着眼含爱意地跟宝宝说话,经常陪宝宝一起玩儿。这样把“爱”传递给孩子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总之,就是无条件地宠爱宝宝,大量地肌肤接触,经常把“好可爱”“好喜欢”之类的话挂在嘴边。  也许有人会觉得:那么小的宝宝,跟他说“好可爱,好喜欢”,他也不会明白的。但是事实上,这种感情是能够充分传达给宝宝的。因为当你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话的时候,父母心中的“可爱、喜爱”之情也会满目盈溢。这样的感情是能够传达给宝宝的。  第二项技能:责任  叫孩子起床该是谁的工作?  “早上叫孩子起床的家长请举手?”  这是谈起责任感时,我每次必提的一个问题。通常都有大约八成的家长举手。那么你家里的情况怎样呢?你的孩子每天早上自己起床呢?还是需要有人叫起来呢?  第二个问题是:“那么,早上按时起床,争取上学不迟到,是谁的工作呢?”  是的,早上早起争取上学不要迟到该是孩子自己的工作。然而,父母却从孩子那里夺过来这个工作,去叫孩子起床,因而孩子就变得依赖父母。这样,孩子的自立就受到父母的阻碍。  “不叫孩子就会迟到”,正是源自父母的这种担心的“帮助”行为,结果造成了孩子可以不用自己起床的状态。不是孩子自己起不来,是父母使孩子认为不必自己起来。  想教给孩子的第二个力量就是“责任”了。  没有学会责任的孩子会害怕变化  在教给孩子责任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体会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孩子起晚了迟到,重要的是让他体验迟到的结果:就是要被老师批评而感觉不舒服。这里孩子如果感觉不到这种不爽,他就不会受窘。如果不感觉受窘,他就不会去想办法改变现状。  学习责任的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很多东西。通过反复经历,他们就会知道只要自己去做,就能改变结果,同时,他们的耐性(处理失意情绪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成长起来。正视现实的勇气成长了,积极成长的热情发芽了。相反,学不到责任的孩子,因为欠缺反应能力,就会不善于灵活应变。  第三项技能:助人为乐  给孩子“想做”的主动性  表扬也好,批评也罢,物质奖励也同样,都是来自外界的行为动机,都是从外部诱使孩子去做的做法。真正的行为动机不是来自外界的,真正想做是发自孩子内心深处的一种冲动。这种能喷涌而出的想做的冲动,就是父母能够在孩子的幼儿时期,植入孩子体内的一粒行为动机的种子。  这粒种子就是“助人为乐”。植入这粒行为动机的种子,孩子一生都会保持健全的动力。在这种动机下行动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充实感。  用表扬来支配、教育孩子是很危险的  对父母来说,用表扬作为奖赏来随意支配孩子,确实很方便。跟孩子说“真乖”,实际上就是在暗示孩子:“好好听话,我就会喜欢你。”想让孩子听话时,就拿出表扬这个法宝:“宝贝儿真乖,帮妈妈……好吗?”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对于自我肯定感尚未形成的孩子来说,表扬很快就成了支配孩子行动的语言。父母使用表扬、随心所欲操纵孩子,孩子为了寻求父母的爱、得到表扬而努力变得乖巧,这种亲子关系对父母和孩子都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把表扬作为诱使孩子行动的武器,孩子就会变得为得到表扬而行动,没有人表扬就没有动力。或者,做了好事得不到表扬就会自己受伤,就会丧失前进的气力。  帮孩子建立助人为乐的善意我们经常会教导孩子一些社会礼仪:“给老年人让座”,“同情善待弱者”,这些礼仪的出发点,就是一种想助人为乐的善意。所以,如果能让孩子懂得“助人为乐”,诸多具体礼节就不必逐一相告了。孩子很自然地就会亲切待人。“助人为乐”正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动机催生剂,是一切礼节的出发点。  与此相对,被植入为获得表扬而做的种子的孩子,没有表扬这个回报,是不会行动的。而不想挨批、不想被骂才去做的行为动机,又如何呢?表面看来效果不错,但是从维持亲子之间的长期关系来看,其中的消极因素却实在太多。  与上述两种副作用太多的行为动机的种子相比,“助人为乐”这颗动机种子,就能让孩子积极、肯干。  以“助人为乐”作为自己思想基石的孩子,只会做于人有益的事情,并因此而感到快乐。所以对方不必给予什么回报。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为追求回报而做。这个行为动机没有任何副作用。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2014高考志愿填报:就业率高的冷门专业发布时间: 点击:4461 2014年马上就要到了,在准备高考复习的同时,面对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家长和考生也开始做准备了。中国教育在线频道为大家总结就业领域宽的三大理科专业,指导考生依据职业定位选择专业,填报志愿,仅供参考。特意为广大高考考生和家长整理了就业前景较好的三大冷门专业,希望对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预祝各位考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你知道“听力”专业是学什么的吗?“照明”专业会好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冷门专业”就是没人愿意报考,毕业后也很难找到合适工作的专业。但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非常冷僻的专业,却在如今就业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在就业率上独占鳌头,学生甚至在大三时就被早早“预订”。  99%的学生大三时被预订  冷门专业介绍  听力学是一门与生物科学、电声学与语言学、医学等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学生课程也是复合型的,包括听力学、医学、高数及心理学课程等。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大一到大三期间,学生假期实习占很大比重。  默默无闻的就业“金矿”  听力学专业,虽然大多数人可能闻所未闻,但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金矿”。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副书记滕贺圆介绍,学校开设这个专业以来,毕业生都成了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99%的学生在大三时就被用人单位预订了,考研(微博)、出国的人也不在少数。系里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大四之前就已经明确就业意向。今年暑假,学院接到很多电话—要今年毕业的学生,“但今年毕业的学生老早就没有了,只能向他们推荐明年毕业的学生。”  滕贺圆说,每年一月份时,听力学专业90%的学生就业是没有问题的。到4月份,也就是毕业前两个月,就业率会达到100%(其中包括考研、出国)。学院曾做过统计,刚毕业的学生,平均薪资水平在3500元左右。  9年来仍是全国“独家”  2001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听力学专业学生30人,这是在全国首次开设听力学专业。2004年成立了听力与言语科学系,并于2006年升格为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2005年,听力学专业被学校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2009年,成功申报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专业建设至今已有9年,目前仍是全国唯一的本科专业。  在京尚无招生计划  听力学学制四年,尚未有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每年共招生70人,浙江招生35人,其他招考省市包括山东、湖北、陕西、贵州、安徽、河南等。  目前历届毕业生有265人,连续6年就业率100%。医院及事业单位、国内听力企业、外资企业三类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  学生出镜  工作5个月升任经理  史文迪听力学专业2010届毕业生  实习一个月后即转正,五个月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部门经理,月薪6000元以上,被公司委以重任—在众多毕业生倍感压力的当下,这大概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就业”,史文迪做到了。  他是今年刚毕业的2010届本科生,现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耳聋康复研究所下属的公司工作。史文迪说,其中70%的功劳要归于他的“冷门优势”:听力学。  不打无准备之仗  史文迪是听力学专业的受益者之一。高考时,他的分数只比二本线高几分,只能“在好学校里挑差专业,在差学校里选好专业”。他当时先报了军校,因视力被刷,后来将目标校放在医学上,选择范围包括温州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等,其中也有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浏览专业时,史文迪第一次接触到听力学。  经过一番详尽的资料收集,他了解到,听力学是自二战之后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听觉生理、病理及康复方法,旨在帮助听力损失者恢复听力。在国外,这门学科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培养体系也很完备。而在中国,直到本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听力学本科教育。2001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听力学专业学生30人,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且是国内唯一的听力学本科专业。这些背景一下子吸引住了史文迪,他坚定地选择了听力学专业。  “2006年我报志愿时,国家注册听力师还不到300人”,史文迪说,父母也支持他,他们相信,巨大的人才空缺昭示着未来广阔的就业市场,还愁找不到好工作?  幸运扎根于努力  滕贺圆认为,史文迪是少有的优秀学生之一:他学习能力很强,而且“一点就通、一学就会”,每届毕业生里面只有三四个这样的学生。但史文迪说,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听力学专业的“冷门优势”占到70%,其他30%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  大学期间,除了按照学校规定接受实践锻炼外,史文迪把大把的时间都用在理论学习上。大一大二两年,他看了听力学院图书馆藏书的三分之二,有的书还不止一遍。2000年以后的专业期刊都看过。在校期间,史文迪的专业必修课成绩始终排在班级前三。  如此刻苦的学习劲头和突出的专业知识为老师所赏识,史文迪一路从班长做到院社管中心主任再到院长助理。大学4年,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过论文,参与编写3本专业书,拿过8项奖学金,还到台湾进行过学术交流。  史文迪说,目前公司能够给他高于同龄人的薪资标准,也是因为看中其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他们认为我的学习经历已相当于研究生,所以聘用起点就高了。”他很幸运,但“幸运”扎根于刻苦努力的基础之上。  努力扩大专业影响  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史文迪有个目标:他要和业界同行一起努力,扩大中国每年康复听力患者的数量。但现在,他改变了这个想法。将未来的方向调整为:使每一座县级以上城市都有听力中心,听力专业人员比例占50%以上。  “因为工作几个月后发现,即使我24小时不休息,每天也看不了几个病人,可能都赶不上这个城市新出生的病患数量。”史文迪说。  目前,史文迪还担任着学院实习指导老师、客座讲师的职务,定期回学校指导学弟学妹们。同时,他也积极协助学校推动成人教育,如果顺利,听力学专业的成人教育今年就可以开班授课了。迄今为止,史文迪已接受了数家媒体的采访。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扩大听力学的影响。或许当听力学不再“冷门”时,他离目标就不远了。  交叉学科就业占便宜 全国首创联姻英国名校  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是北京化工大学于2004年新建的专业,也是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批准设立的首个该学科方向的专业,并于200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每年招收学生60人左右,目前在校学生约240人。  据材料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是属于交叉学科性质的研究型专业,为适应生物材料飞速发展的现状而设置。由于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中占六成,又是北化工的强势学科,因此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特色就是突出高分子生物材料。这样,毕业生既可以在高分子材料行业就业,也可以在医用材料及器械行业就业。  据化工大招办主任赵静介绍,目前,我国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产值约占GDP的0.4%,而生物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约4500人,约占在读大学生总数的0.016%,显著低于该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生物材料及医疗器件产业专业人才偏少,有很大现实和潜在人才需求。  自2008年首届学生毕业以来,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约为95%-98%。毕业生中,30%-40%考研(微博)深造,10%出国攻读学位,其余主要进入企事业单位,如P&G公司、比亚迪公司等。  学生出镜  交叉学科优势明显  赵晓飞生物功能材料专业2010届毕业生  赵晓飞目前在中国化工报社理事会秘书处工作。当初高考(微博)填报志愿的时候,这个专业并不是她的首选。“我当时第一志愿填的是制药。”赵晓飞回忆说。因为对生物的钟爱,她所选的专业都与生物相关,“其实当时对这个专业并不怎么了解,就因为专业名有生物两个字就选了。后来因为制药分数太高了,就调剂到了这个专业。”  刚进这个专业时,赵晓飞感觉是误上了贼船,“因为这个专业是刚开设两年的新专业,所以传闻毕业后除了考研就没别的出路了!”后来对这个专业进一步了解之后,就业不利传闻随之不攻自破。赵晓飞介绍,这是一个涉及材料、医药、生物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是材料与生物的兼容性。“比如,原来病人缝合完伤口后还需要拆线,现在不用了。我们研究的就是什么样的材料能和现在的缝合线一样,在植入后能被人体慢慢消化。”  在课程设置上,生物功能材料前两年的实验课与热门专业高分子是一样的,后两年会加入一些生物的部分。在毕业设计上,生材专业的选择更多,赵晓飞说:“我们既可以选择高分子的课题,也能选生物的课题,我的毕业设计选的就是基因克隆方面的课题,高分子的学生就选不了。”  “在就业上,我们也沾了这个交叉学科的光,优势挺明显的。”晓飞说,“我们既能与高分子毕业生一起抢饭碗,应聘各大企业的研发部门,又能走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的路,去医药、化工企业找工作。我们宿舍除了两人考研,其他3个都在P&G等公司的研发部门工作。我也被一家公司的橡胶研发部门录用,但因为工作地点在郊区,就放弃了。”  在应聘化工报的笔试和环节,赵晓飞也占尽优势,“当时考了很多化工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于很多新闻专业出身的应聘者来说,我占了不少便宜。而且我是化工大毕业的,现在化工报工作,也挺对口的”。  九成学生年前定下工作 国内高校“独苗”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听起来似乎很普罗大众,不少大学都设立了这样名字的专业。但是在,这个专业是从光源与照明专业基础上建立的,而且目前也一直在做光源与照明的教学与研究。复旦也是目前国内大学里唯一设有该专业的大学,即使在国际上,同类型细化的专业也非常少。  该系党委书记姚老师介绍,该系是1984年建系的,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一直维持在35到40个人。主要面向民用、工业及特种照明行业培养照明设备设计、生产和应用人才。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协会人才培训中心就设立在此。2003年,教育部批准将“光源与照明专业”拓宽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并保留光源与照明工程研究方向的特色。  专业认可度正在提升  由于该专业比较少见,所以过去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并不多。姚老师表示,过去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调剂才来了这个专业。可是最近,随着城市大发展,节能光源、城市道路桥梁光源都非常需要人才,这个专业也慢慢被重视。姚老师介绍,目前虽然列在第一志愿的还不多,但是基本都是前三志愿的学生,通过调剂的比较少了。  该系成立至今,培养规模一直保持本科生35人左右,研究生在小幅度增加,目前在读55人。姚老师介绍,目前专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是师资,因为必须要博士后,而且要海外(微博)经验,对于这个相对很“窄”的专业来说,师资非常难得。  刚开学就有单位要人  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从事与光源、照明及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信息处理、研制开发、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开发和生产各种光源、灯具,进行各类照明工程和电气工程的设计,光辐射测量和气体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的研究、教育和应用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在飞利浦、通用、欧司朗等外资或合资企业中备受欢迎。  姚老师说,本科毕业生的去向是1/3考研(微博)、1/3出国以及1/3直接就业。目前虽然刚开学,但已经有单位来联系要人。按照往年情况,一般到年前,90%左右的学生就能有就业意向。一般本科生的毕业月薪在元左右。毕业生那么抢手的秘诀就是“独此一家”。  冷门专业介绍  复旦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在光源与照明专业基础上建立)  原名为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设有物理电子学、等离子体物理两个博士点、硕士点。主要专业课程:高等数学、近代物理、外语、计算机基础、气体放电与光源、电器原理与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光电测试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专业课程。  学生出镜  大三暑假获得外企岗位  章雨2009届本科毕业生现就业:飞利浦公司市场部照明方向  章雨是去年在该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当年入学时,对各个专业不太了解,高考(微博)完根据分数,为求稳妥,听从招生办老师的劝告选择了该专业。  章雨现在在飞利浦工作,主要做灯泡照明的市场。虽然现在做的具体业务和专业的关系并不算大,但她认为是大学本科阶段教育给了她敲门砖,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她的工作在很早就有了意向。大三暑假,凭借专业优势和自荐,章雨得到了在飞利浦公司实习的机会,并因为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最终被公司留了下来。不是很费劲地成为跨国大企业的员工,章雨的经历让一些其他专业的同学很羡慕。  章雨说,系里的其他同学也都找到了好的工作,而且不是局限在专业内,有的去了银行,也有的当上了公务员。“过去几年从事对口专业的毕业生更多一些,这两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现在更多的学生愿意给自己更多的出路。”  和其他专业相比,照明专业的实用性很强。章雨介绍,她那些研究生的师兄师姐,在就业更有优势,基本上属于供不应求,而且也多在跨国大企业从事对口的研发工作。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中国每年20万人抑郁自杀 公务员成高危人群发布时间: 点击:2635《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的自杀,令人们再一次惊醒: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以往提起抑郁症,我们就会想到演员张国荣、主持人崔永元、互联网少帅张朝阳等人。而实际上这种情绪障碍疾病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不管是小孩、成人,每个人都可能与抑郁症不期而遇,它只是情绪上的一次感冒。”从事精神疾病治疗的专家表示,抑郁症可以预防,可以治疗,不是无药可医的精神癌症。囚禁于自己的“监牢”半月谈记者在吉林长春市安宁精神康复医院见到25岁的陈爱松时,根本没有看出来她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陈爱松平静而轻柔地向记者讲述她的故事。“我家在农村,17岁就外出打工了。一年后,母亲因脑出血需要大量的钱,我一天打两份工,仍然不够家里用,我当时感觉家里就像一个‘无底洞’,怎么赚也填不满。”陈爱松说,家人没有人关注她,她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偷偷哭。“每天都不开心,觉得自己太没用了,就是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陈爱松最初选择割腕自杀,每次都是偷偷割,割了很多次,也流了很多血,每次割完就用纱布把手腕包起来。“一次比一次割得深,但都没死成。”陈爱松伸出了手腕,记者看到一道道刀割的印痕。“我想割腕不行,那就自焚吧,我把柴禾点着了,结果把自家的房子和左邻右舍的房子都烧毁了,我爸把我救了出来。”长春市安宁精神康复医院院长曹丽辉说,陈爱松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清醒的自知力,来医院后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人交流,也不想见任何人,总想自杀。“现在已经一年了,康复效果非常好。”曹丽辉告诉记者。与陈爱松不同,45岁的白燕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但她没有自杀的行为。她在长春市康宁医院已经断断续续治疗2年了,如今她仍然会连续几个小时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地望着窗外。“我从单位下岗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40岁了还没有孩子,公公婆婆就让丈夫和我离婚。我当时压力极大,常常睡不着觉、吃不进饭,天天以泪洗面。”白燕说,一天公婆逼她去办离婚手续时,她一怒之下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砸了。“娘家人就把我送到医院了。”长春市康宁医院副院长李学松告诉记者,白燕现在与丈夫已经离婚了,由于打不开心结,所以还在医院接受治疗。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以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抑郁症,在精神疾病患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每天在门诊接待的咨询者当中,有2%会是重度抑郁症。”从事精神疾病治疗近20年的李学松说。据介绍,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但不同于精神病。国外抑郁症的患病率最高的可以占到普通人群的10%左右,并且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抑郁症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其中重度抑郁症临床上有悲痛欲绝、自卑抑郁、悲观厌世,尤其有自杀的行为等症状,需要实施药物治疗。“中国现在每年有20多万人因重度抑郁而自杀。”吉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赵会华说。中度抑郁在医学上也称为恶劣心境,是情感性障碍的一个类型。病情在两年以上,情绪低落,自卑自责,认为活着没意思,没有自杀的行为。“他不自杀,就是有时候觉得活着没意思,但也需要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白燕就属于这个类型。”李学松说。“每个人都会有轻度抑郁,实际上就是抑郁情绪。”李学松介绍,轻度抑郁属于正常心理范围,当今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像一时心理失衡,如下岗、失业、离婚、工作压力大等,都会造成情绪低落。“即使再坚强的人也会有‘抑郁缠身’症状,但通常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内外交困得“心病”长春市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燕利娟告诉记者,抑郁症的产生,主要是家族遗传性、生物化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躯体疾病因素导致。吉林省各专科医院抑郁症科重度抑郁症患者收治情况显示,重度患者主要集中在25岁至49岁和50岁至70岁两个年龄段。尤其是25岁至49岁的年龄区间,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强压之下,重型抑郁症患者较多,病人以情绪状况为主,表现为自卑自闭、悲观厌世、认为自己有罪等;而50岁至70岁年龄段患者的情绪状况不突出,主要因躯体症状引起的,如频繁检查身体、闭门不出等。68岁的李阿姨因血管堵塞导致下肢疼痛而引发抑郁。“每当下肢疼痛时,她就不想活了。安眠药都吃两次了,在医院抢救了一周,人事不知,醒过来就怪儿女为何救她。”儿子刘立峰说,“妈妈得病后常常心情不好,整天想自杀。”“把药收起来,她就站在8楼窗台上往下跳,家里9个窗户都安了栏杆,可是看不住她。每次我都哭着喊着甚至跪着求她。”由于雇不到人,45岁的刘立峰如今不得不辞职在家看着妈妈,为了让妈妈分散注意力,调节情绪,他也使出了各种招法陪老人打发时间。“时间长了,我自己感觉都要抑郁了。”燕利娟表示,因躯体症状引发抑郁症患者数量远远小于因社会、家庭、婚姻三种压力引发的抑郁症患者。根据他们医院近几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的情况,排在前三位的人群主要为、白领等群体(职业压力);40岁左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阶段的中年女性(家庭压力);处于婚姻疲劳期的中年男女(婚姻压力)。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三高人群”如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极易产生悲观厌世情绪。除此之外,面临中的学生、50岁左右的更年期女性、从领导职务退休后心理不适应的人群、空巢老人等抑郁情绪和心理问题也较为普遍,如个人不能及时调整减压,就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抑郁症。“现在抑郁症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赵会华带领的团队如今专门为一家“课后学生一对一辅导中心”进行心理疏导。他说,很多中小学生因家长逼着学习想不开就想自杀,甚至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也会因抑郁症出现情绪低落,有的甚至不能上课。“我们的父母对孩子只以学习成绩认英雄,除了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让干,全部包办代替。孩子长大进入社会,遇到挫折就会承受不了,根本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李学松说,中国式的圈养教育让很多年轻人性格变得懦弱、不坚强,不会独立克服困难,也会造成精神抑郁。当成情绪上的“感冒”“事实上,焦虑和抑郁的人群已经相当于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专家介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就像感冒一样普遍。但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抑郁症的害处,而是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燕利娟说,人们在有抑郁情绪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不理智的。“看着谁都不顺眼,做什么都不顺心。很多聪明的咨询者,在做出离婚或离职的决定前,会找心理医生看看是不是自己心理出了状况。我们解决的方式是先访谈,再检测,会给咨询者一些心理指导。”“好多想离职的患者,心里的不安来源于自己的认知,其实工作单位和领导并没有否定他(她),这是工作压力造成的,也是自己的认知造成的。”燕利娟说。专家指出,当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比正常状态低很多,同时感到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甚至是悲观失望,并且持续一周以上无法自身调节时,就应该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调节。“很多人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各项功能器官是否出了问题,大多数是什么都检查不出来的,因为是心理或情绪出了问题,必须找专业医生。”燕利娟建议。“如果这种抑郁情绪长时间得不到调节和关注,就会发展成为中度或重度抑郁症。”曹丽辉所在的康复医院内,很多像陈爱松一样的抑郁症患者,因为开始不被关注而导致病情恶化。曹丽辉建议,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一个人在遇到压力时,应该尽量想办法释放自己的压力,比如找朋友聊聊天,实在觉得压力大,不妨找心理医生倾诉,做一些户外运动或者是做些体育活动。“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心理干预和支撑体系。”燕利娟认为,国有大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有必要给员工制造一些宽松的氛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责任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赵会华表示:“对孩子要从小加强传统人文教育,让他们以自信、平和、开放、自由的心态健康成长,有了良好的心态,长大后才能从容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记者 张颖)(半月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陵网络海海豚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