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日期: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的相关内容日期:从生活细节来判断是否怀孕 “月经突然不来了”,许多女性马上心一悬。众所周知,这是怀孕的信号。实际上,生活中还有一些小变化可以帮助女性做出怀孕判断: ·排卵期性生活史和停经史 夫妻双方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在排卵期前后有正常的性生活史,平时月经日期:怎样判断西药过期失效 过期的药是不能再服用的。但怎样才能知道过没过期呢? 查看有效期或批号 凡经药政机关审核批准生产和销售的药物,在原包装瓶贴上,或盒子标签上都印有生产日期或批号,还有的印有 “有效期”。可根据这...日期:怎样判断西药过期失效 过期的药是不能再服用的。但怎样才能知道过没过期呢? 查看有效期或批号 凡经药政机关审核批准生产和销售的药物,在原包装瓶贴上,或盒子标签上都印有生产日期或批号,还有的印有 “有效期”。可根据这些资料来判断是否过期。识读有效期的方日期:判断婴儿肢端有无问题,可察其活动、感觉 时间:日 14:06-14:06 提问:guest 回答:季纬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副教授,小儿外科专家) guest:我家宝宝在刚出生后,老人给他穿了双袜子,结果袜子口太紧了,把宝宝的脚腕给勒得发紫了,我发现后就日期:淋巴细胞随小孩月龄增加,所占比例会下降 时间:日14:21&# 提问:guest 回答:余志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疾病专家) guest:小孩六个月体检时,查血常规,医生说贫血。但我看上面淋巴细胞比率为78.3%,超出标准值很多,会不会...日期:如何判断新生儿已经吃饱了 从新生儿下咽的声音上判断 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听到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是宝宝吃饱了。如光吸不咽或咽得少,说明奶量不足。 孩子吃奶后应该有满足感 如喂饱后他对你笑,或者不哭了,或马上安静...日期:从婴儿啼哭判断语言天赋 德国科学家发现,每个婴儿哭喊时声调的变化不一样,婴儿啼哭的声调变化越丰富,以后的语言能力就越强。反之,单一的啼哭声则预示着这名婴儿以后学说话会困难大一些。研究证实,新生儿在刚出生一周内啼哭的声调越丰富,他在一岁半时就越能本能地学会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比例复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89.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59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9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备人:丁园使用人:________;课题:信息窗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p35;学习目标:1、知道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一、自主学习(学习前检)(一)回顾比的有关知识;1、什么是比?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一辆汽车5小时行了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3、上面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16:2=32:4像;p35-36;
小学六 年级 数学 导学案主备人:丁园
使用人:________课题:信息窗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p35-36学习目标: 1、知道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成为比例。 学法指导: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 学习流程一、 自主学习(学习前检) (一)回顾比的有关知识。1、什么是比?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一辆汽车5小时行了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3、上面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16:2=32:4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p35-36。 3、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和、差、积、商,初步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二、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在比例16:2 = 32:4 中,两个外项是(
、 ),两个内项是 (
、 )。这个比例还可以写作: ― =―。两个外项是( 、),两个内项是 ( 、 ) 两个外项的乘积是(
)两个内项的乘积是(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 2、如何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看谁想到的办法多?1/3∶ 1/4和12∶9
16∶2和32∶4
7∶4和5∶3
80∶2和200∶5 3、小组内和同伴交流书中难点,并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 三、精讲释疑1、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内交流。 A、 比例的意义。 B、 比例各部分名称。 C、 比例的基本性质。D、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点拨释疑。 后检反馈、当堂达标(1)在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25和4,那么两个外项的积是( )。 (2)a:5=7:b,那么ab=(
)。(3)4:2 =( ):3。(4)(
) 二、课本p38
1、6、10、(在课本上完成) 4、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并对过程评价进行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你在这里面学到什么了,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可以问问小组长,如果实在不明白的,可以单独来问老师。(二)预习课本主备人: 朱蕾鑫 丁园 辅备人:尹燕浩使用人:________课题:信息窗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二课时:解比例p37―39 学习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3.弄清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难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法指导: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流程一、 自主学习(学习前检)1.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4x=120
6x=24×52.回忆: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1.5∶0.2=30∶45、预习课本37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8:5=16:x
7∶x=5∶6总结一下什么叫做解比例:A、小组内订正自主学习内容 B、小组内交流解比例的方法。 C、小组内明确解比例的规范 D、小组内交流解题中的困惑。 三、精讲释疑1、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内交流。 E、 比例的意义。 F、 比例各部分名称。G、 比例的基本性质。 H、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I、 怎样解比例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点拨释疑。 四、后检反馈、当堂达标1.自主练习第11题(独立完成,指名个别学生板书)2.补充练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3.自主练习第12题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主备人: 朱蕾鑫
辅备人: 尹燕浩使用人:________ 课题:信息窗二:成正比例的量p40-44学习目标: 1、学生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2、弄清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3、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难点: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学法指导: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 学习流程一、 自主学习(学习前检)(一)、基础知识回顾我们已学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你还记得吗? 1. 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2.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3.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二)、新知预习:1.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工作总量是怎样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2)写出表中相对应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并求出它们的比值,观察比值有什么特点。表示的(
)。比值一定也就是(
)一定。写出数量关系式是:(
)2.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3.正比例关系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观察课本41页统计图,这是根据40页统计表中的数据,描出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相对应的点,顺次连接后形成的。 观察:(1)说一说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什么样子的。(2)不计算,判断工作时间是5时,工作总量是多少吨? 二、合作探究1、交流自主学习内容2、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请举一个例子用相关联的两个量说明正比例关系。 三、精讲释疑师提示: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两种(
)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
),如果这两种量中(
)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预设: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长方形的宽,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提问:如果有上面这样一种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成正比吗?思考:刚才这句话怎样说才准确呢? 讲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有的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要看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只有比值一定,这两个量才成正比例。四、后检反馈、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1、2、6、7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并对过程评价进行小结。主备人: 朱蕾鑫
辅备人: 尹燕浩使用人:________课题:信息窗三:&&成反比例的量&&p45-46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反比例的意义,弄清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合作,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难点:记住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学习前检)(一)、回顾整理,激活旧知。 1、举例说明正比例的意义。2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3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 4、填空 (1)(
)=路程 (2)(
)=总价(3)每杯果汁质量×( )=果汁总量 (二)、探索新知1、自学P45信息窗内容。(1)观察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B、生产的天数是否随着每天生产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上节内容相比有什么不同? (3 因为啤酒的总吨数一定,所以生产的天数随着每天生产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每天生产的吨数增加,生产的天数反而降低;每天生产的吨数减少,生产的天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是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5、阅读P47“你知道吗?”说说成反比例的量的图像特点。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6自主练习。1、2、 二、合作探究(四)、小组探究,感知内容1、小组内和同伴交流书中难点,并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 2、小组内讨论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3、小组内讨论说说成反比例的量的图像特点。 三、精讲释疑1、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讲解2、组内检查自主练习1、2、4题,提出质疑。并讲解。 3、完成P47页6题。提出质疑。并讲解。 四、后检反馈、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3、4 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小学六 年级 数学 导学案 主备人: 朱蕾鑫
辅备人: 尹燕浩使用人:________课题: &&成反比例的量&&第二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P46-47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2、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记住它们的变化规律。 3、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重点是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难点:难点是能判断正、反比例。 学法指导: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 学习流程一、 自主学习(学习前检)(一)、回顾运用: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二)、探索新知1、观察下表,同时填空。 表1 表2 2、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路程时间=速度(3)路程速度=时间3、说一说:(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4、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1)相同点:(2)不同点:二、合作探究小组探究,感知内容1、小组内和同伴交流难点,并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 说一说怎样想的,2、小组内讨论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1)相同点: (2)不同点: 三、精讲释疑1、交流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2、强化比较(1)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2)不同点:正比例是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四、后检反馈、当堂达标 巩固练习:1、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
比例。被除数―定,
比例。 (2)前项一定,
比例。 (3)后项一定,
比例。(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种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小学六 年级 数学 导学案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59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等内容。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小学六 年级 数学 导学案主备人:丁园 使用人:___ 课题:信息窗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 p35-36 学习...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时间 题目单 元主要教学目标单元知识整体及重难点分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 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材培训讲话稿第四单元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青岛版六年下第三单元《三、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检测试卷(一)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___姓名___得分...  青阳中学 六本学期总第 课题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 环节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三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信 息窗 4:正反比例实际问题(1) ...  青岛版六年下第三单元《三、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检测试卷(一)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___姓名___得分...  青岛版六年下第三单元《三、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检测试卷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___姓名___得分__...  第三单元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比例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 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 教学目标: 1...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1.6:5分之2和12:4 2分之1:5分之1和4分之1:10分之1 0.2:2.5和4:50 15:4和12:5分之16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1.6:5分之2和12:4 2分之1:5分之1和4分之1:10分之1 0.2:2.5和4:50 15:4和12:5分之16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1.6:5分之2和12:4 1.6:2/5=1.6:0.4=4:1; 12:4=3:1; 比例不成立 2分之1:5分之1和4分之1:10分之1: 1/2:1/5=5:2; 1/4:1/10=5:2 比例成立; 0.2:2.5和4:50 : 0.2:2.5=2:25; 4:50=2:25; 比例成立; 15:4和12:5分之16 : 15:4=15:4; 12:16/5=15:4 比例成立
还有一题如果16分之3:x=y:5分之4,那么x*y=(
)(填得数)
x*y=3/16*4/5=3/20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 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难
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Ppt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 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 和 9:15 2:80 和 5:200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 :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 3 和 15,一个内项是 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1 1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 3:9= ,想( ) :15= 3 3 1 (5 比 15 等于 ) ;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 3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 (课件出示) 。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 320 米。我国的旅 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 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 2。 学生读题。 师:1:10 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 320 米。 ) 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 (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 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 x 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 板书: 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 x 米。 x:320=1:10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 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 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 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 知数的等式。 )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 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 32 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 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比例的 意义(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 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 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3、巩固例 2 练习 (1)出示练习题 p44 第 8 题 (2)学生独立完成,二名学生板演讲解分析 (3)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 (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 X) 4、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出示例 3:2 .4 6 = 1 .5 x(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 3, 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 2 有什么不同? (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2) 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 外项、内项 (3)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例 3 5、指导学生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完成 p42“做一做” 。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解决问题:练习八第 9、10、11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 五、布置作业 p44 第 12 题、第 13 题板书设计 解比例 模型高度:原塔高度= 1 : 10 未知项(x) 320 米解:设这座模型高 x 米。 X:320=1:10 10X=320 x 1 X=320÷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 32 米。
《解比例》教学设计―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例的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