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作文高考作文阅卷时间能用么?阅卷老师会看么?

高考阅卷老师喜欢什么样的作文?
&在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过程中误判率很高,但是这些误判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高考作文的阅卷过程中,根本不给阅卷老师思考时间,阅卷老师只能凭借多年的经验进行评分。
&作文的阅卷评分通常在一到三分钟之内完成,并且每篇作文都有两个老师共同浏览,为了保持阅卷的同步,两位阅卷老师不可能在每篇文章的停留时间过多,所以,为了写好高考作文,同学们必须研究阅卷老师快速浏览的心理,要同时抓住两位老师的眼球。
&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阅卷老师一般喜欢什么样的作文呢?
&阅卷教师的心理趋向:
1.书写漂亮,工整干净,没有错别字。
&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一步。在每天高度紧张的阅卷状态下,阅卷老师早已经麻木了,如果卷面不整洁,必然会使阅卷老师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感。所以,卷面整洁是关键。
&2.拟一个好题,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二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重点,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提供给阅卷老师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话题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和话题,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可能是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3.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三步。
&800字的文章,不容许考生转弯抹角。
&90秒的时间,老师最喜欢一眼见“底”。
&4.有深度,有广度。
&深度,是指作文的思想性和思辨性。
&广度,是指作文的所体现的知识面。
&5.自然为文,突出“三真”。
&——真实的情感流露;抒情自然,流露自然。爱和恨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有积累的过程的。符合学生阶段的情感实际。如学生喜欢的是超级女声,很少喜欢京剧(也有例外)。
&——真实的经历呈现;学生自己的经历,符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人生经历。
&——真实的思维展示;体现思辨性。哲学方法分析问题。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注意的观点。
&6.要让你的文章与众不同。
&写作形式的独特,会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另类作文搅动高考·重庆晨报数字报
第009版:今日要闻
甲骨文低分 古诗得满分
另类作文搅动高考
  今年高考,四川、湖北出现了3篇被网友热议的另类作文:四川一位考生用包括甲骨文等古文字写成的作文,得低分;湖北出现一篇古体长诗,一篇荒诞的黑色幽默小说,均获高分。  评分:  湖北省一考生今年高考写出一篇“奇文”,引来争议,文章几经辗转,最后得到50余分的较高分数(属优秀作文)。  这篇作文题为《站在我家的门口》,写的是“在我家的门口”依次出现的流浪土狗、猪和“我”的形象。评分时,按照湖北省高考阅卷规则,一篇作文同时由两名教师评分,结果一名教师被文章折服,给出了60分的满分,而另一名教师“读不懂”,给出了20分的最低档。  由于两者评分值差高于9分“误差值”,文章被自动提交到第三名阅卷教师处,结果,评分与前两位教师均相差9分以上……最终,该作文被提交到阅卷点专家组讨论。几经争议后,这篇文章得到了50余分,属于优秀作文。  作文摘录:  接着,来了一位猪,站在我家门口。  ……  我家不养猪,我很好奇这头猪是如何逃离猪圈,逃离农村,来到城市,来到我家门口。  这肯定是一位英雄的猪,为表示尊敬,我用上了“位”,而不是其他的量词。有了前一位狗先生的教诲,我开始想猪先生是不是向我求助的,然而猪先生啊!如你所见,我不过是个弱小到不能再弱小的人,你是一个英雄的猪,你能冲破牢笼,冲破命运,奔向自由,而我却要受种种枷锁,背负种种负担,应当是您来拯救我啊!  可惜,显然猪先生并没有为我的话所动。那充满智慧的小眼只是盯看虚空的某一处,沉思着,沉思着。  评语:  阅卷专家组给出的评语是:“作者以荒诞的黑色幽默小说写法,来拷问眼下的‘人性’。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受到各种欲望的挤压,人丧失了本应属于‘我’的所有东西,如‘忠诚’,‘勇敢’,如‘冲破牢笼,奔向自由’,如‘智慧’,以至想要请狗‘来帮’,请猪‘来拯救’。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关切与思考。也可理解为是作者本人的生活自述和反思,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构思有特点,描述生动形象,语言有意蕴,表达很有个性色彩。”  本组稿件据楚天都市报、据楚天金报、成都商报  1  荒诞小说  两名老师评分相差40  古体长诗  获得满分  评分:  记者22日采访高考阅卷情况时,湖北多位作文阅卷老师一致介绍,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被他们评为今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  该作文共1080字(含标点符号),诗歌共51行102句。  作文摘录: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评语:  “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武汉某省级示范高中阅卷老师介绍,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是采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另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  2  甲骨文作文  文不对题得低分  评分:  连日来,“四川高考作文中有考生用甲骨文写作”的消息备受社会关注。21日,记者从部分语文阅卷老师处证实:阅卷组组长通报了有关这篇高考作文的评分情况,专家发现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因为偏题,它得分偏低。  成都中心城区一位阅卷老师告诉记者,在阅卷组的总结会上,阅卷组组长说:“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都看了,通过翻译后,他们发现这篇作文虽然是以《熟悉》为题,但内容却离题很远,完全文不对题,让人看不懂。”最终,专家们给出的分数并不高,“大概就只有几分”———但具体多少分会上没有通报,作文内容到底写了什么也未公开。  这篇“古文字高考作文”还引出了一个问题———高考作文是否能用古文字,高考阅卷规则里是不是应该加上“必须使用简体字”。  评语: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何崝表示:“现在学古文字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这个学生或许是一个学习古文字的好材料,适合做研究。”  “高考作文的关键是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是考文字学,判定标准还是要看文章本身的架构和表现力。”一位作文阅卷老师表示。  3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越来越神奇的高考作文
第15版:高考
&&&&&&&&&&
越来越神奇的高考作文
  自从200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让人们意外惊喜以来,近年来,在高考作文当中,复古之风日盛。用文言文、古诗等来写作者越来越多,而且往往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今年更有考生在字体上作文章,用甲骨文来写高考作文,以求改卷者多看一眼。  强 湖北考生古体长诗得满分  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被评为今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该作文共1080字(含标点符号),文首是一段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绍了诗歌的写作背景——2008年作者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百感并至,赋诗一首。”全诗共51行102句,每句七言;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  武汉某阅卷老师介绍,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另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  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从遣词造句来看,该作文还是有一点古文字功底,套用化用不少前人诗句为己增色。如果是在考试时限内仓促成篇,那也称得上难能可贵了,但据报道,该考生是把自己以前的一篇作文誊写在考卷上而已。那么这篇古体诗曾是否得到过其中文教师或其他人的指导呢?再者,把事先写好的一篇文章拿来考试,给它满分又是否公平呢?  退回文本来看,这首诗实在算不上合格的古体诗。首先平仄韵错押,其次某些韵脚通篇重复押了几次。至于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古体诗向来不那么严谨,暂时忽略不论了。再看字句——开篇“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前句是化用毛泽东“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后句气势顿弱,“何人见”、“有谁怜”等语,辞落下乘近白话,立意也不能起到铺陈弥漫或转折引起的作用。结尾“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更类打油诗、顺口溜,如果翻译成白话,阅卷老师还会给满分吗?要我看给个中上分数比较合适。  叹&&“甲骨文作文”跑题得低分  今年四川省的语文高考题作文为《熟悉》,但有一位考生却用大多数人都极不熟悉的古汉字写了一篇作文。这篇作文主要用了甲骨文、青铜铭文、大篆等古文字字体,书写十分工整,字体非常标准。这件事在语文阅卷组引起不小的震动,请来四川大学的古文字专家将这篇作文的文字翻译成简体字。  通过翻译后,专家委员会发现这篇作文虽然是以《熟悉》为题,但内容却离题很远。最终,专家们给出的分数并不高,“大概就只有几分”。  有专家针对此事提出,简体字写作文应纳入评分标准。“高考作文的关键是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是考文字学,判定标准还是要看文章本身的架构和表现力。”一位作文阅卷老师称。但虽然如此,考虑到甲骨文只有1000多个字,而且现代汉语里很多字都没办法在甲骨文中找到对应的——以作文题目《熟悉》为例,“熟”还能勉强用“孰”字来代替,但“悉”字就是甲骨文中没有的——在短短的考试时间内,用甲骨文(以及其它上古文字)表达现代的语言,那难度可想而知,或许会出现一些辞不达意的情况,这似乎也应予以理解。  毕竟,识用甲骨文可不是能作假的真功夫,没有对古文字学真挚的爱,一个中学生怎么可能掌握大量的古文字呢?  “最牛高考满分作文”究竟牛在何处?&&  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被众多阅卷老师评为今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  消息甫出,舆论一片哗然。有网友认为,一个小时内能作这么长的一首古诗,真有点空前绝后了,可以和曹植的七步五绝匹敌了。于是认定为这是“考前准备好的”。笔者仔细品读了这首长诗,虽然有些诗句援引它处之外(如“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出自谭嗣同的原著),就凭着这名考生能在考场上,挥洒自如地将七律跃然于考卷,不得不让人佩服。&  就算这首诗并非考场上随意挥就,能将平时的知识积累娴熟地运用到考场上,这本身就不容易。如果文学基础和文字功底不扎实,恐怕在短暂的考试时间限制内是作不出来。反观当今社会,研习文学尤其是文言文之类的态度充满了浮躁,不少年轻人沉迷网络,话语间处处彰显时髦,不再温文尔雅,而是一种前卫到让人不堪理解的语言境界。在审美疲劳的慨叹之下,“最牛满分作文”以一种另类的复古文体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给了他们全新的视觉盛宴,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化起到了“桥梁效应”,这或许正是阅卷老师给出满分的缘由所在。&  “最牛满分作文”之所以引来某些人的歪批,这应验了“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该考生的一首古体长诗,正是给了某些人“说葡萄酸”的味觉。对待这样一篇满分作文,笔者认为不必要过于纠缠于细节的硬伤,毕竟现场的应试作文尤难规避这一瑕疵。“最牛满分作文”之所以“牛”,牛就牛在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反思教材,即平时要多写多创作,考时方可做到得心应手。这篇满分作文尽管还不够唯美,胜在考生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并能较好地在考场上得以展现,这不是在紧张的高考时间内可以复制出来的,而是平时知识积淀的一种测评和拷问。&  值得一提的是,“最牛满分作文”的考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能把题意巧妙地隐藏在古典诗句中,构思独具匠心,颇为难得。曾几何时,作文教学受到高考话题作文命题的引导,往往囿于封闭单调的局面,还远远未能到达多元化、个性化的境界,更谈不到唯美了。能用文言写作达到满分的,《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可谓堪称一绝。&  考生用文言文作文,虽然并非“辟新路”之举,也谈不上什么“领异标新”,但能让阅卷老师欣喜地看到,文言体式的佳作华章恰如姹紫嫣红的“六月花”般怒放花丛,且令人悦目赏心,于是乎,即便不给满分,我相信离满分也仅是细微之别。最牛满分作文“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予以满分,不必老是一副有色眼镜待之。&&&&&&&&&&&&&&&  (黄云香)  高考满分作文背后的公平思考  近日,两篇新奇的高考满分作文:新概念作文——《站在我家的门口》、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都成为网络热点话题。&  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带给我们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显然,涉嫌抄袭作文,无论是从灵感方面来说,还是从段落中的遣词造句和语言修辞来说,都不是自己的,至少不完全是自己的,而是临考前的意外收获——看到了同题作文,并把它记下来,“剽窃”在了考卷上而已。古体诗作文虽然是考生自己的灵感和作品,但是,该考生同样占了投机取巧的便宜,把自己的以前的一篇作文誊写在考卷上而已。&  那么,这又说明什么呢?笔者认为,不论是涉嫌抄袭作文,还是古体长诗,都说明同一个问题:这些作文都不是临场发挥写出来的作品,而是考前准备好的作文。换言之,看似非常公平的高考,实则有漏洞,有空子可钻,即存在不公平的地方。&  显然,涉嫌抄袭作文的考生并没有注重练作文功底和写作水平,而是为捞一张“大学入场券”,陷入了应对高考背范文的猜题泥潭。&  话再说远一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高考的人大抵都清楚,高考猜题是很多高级中学在努力教学之余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猜中了一题,就会给一部分考生带来无限“升”机,更别说猜中了作文题目了。&  当然,也许古体诗并非猜中了题目,或许是一种巧合,是必然中的偶然。但是,有一种现象是值得深究细考的——抽调哪所学校的哪些教师出题,对该校的学生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一个出题人会出什么题目,与其个性和教学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语境下,熟知出题人个性和教学风格的人必然要占便宜。这又触及到高考公平问题。  一方面,一部分高中生因拿不到相应的高分,无法享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又“鼓励”一部分人投机取巧考上大学,同时,更多地促使一部分人进了大学后偷懒,混文凭。因此,笔者认为,两篇高考满分作文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改革现行高考制度、大学教学与管理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每年高考,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作文环节,不但语文考试当天所有媒体都要找各种文化人来写一写今年的作文题目,而且评卷结束后各个考区的“满分作文”、“零分作文”也会引起公众的关心。当然,循规蹈矩的满分作文只有中学语文老师和下一届考生自己才会关心,普通读者想看的,是那些天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作文阅卷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