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数字化智能家居系统控制系统

基于手机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中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基于手机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生活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如今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与嵌入式技术的生活化,出现了可以在下班途中提前煮饭的厨房系统等智能家居产品。这些产品在方便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幸福。
本文是基于手机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根据目前国内外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现状,着重研究了一款通过GSM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和WIFI无线网络技术为通信手段的中央主控制器。中央主控制器以S3C2440微处理的ARM开发板为硬件平台,外扩需要的硬件功能模块,采用嵌入式Limix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建立了交叉开发环境,移植Bootloader引导程序,配置、编译和移植Limix内核,制作文件系统并将文件系统进行移植到开发板。选用了跨平台的Qt编程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可以传输数据完成各模块的功能,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实现了手机控制端到家庭环境的远程控制,组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
最后,经过对平台的搭建及对系统的测试,中央主控制器能够与手机控制端和智能家居系统控制终端的连通及控制信号的接收与发送,基本实现了既定的目标要求。本文设计的使用手机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具有低成本、用户使用网络灵活的优点,为今后的家庭信息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TN929.53;TP273.5【目录】:
摘要4-5ABSTRACT5-91 绪论9-15 1.1 引言9-10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1.3.1 国外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状况10-11
1.3.2 国内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状况11-12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12-13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13-15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实现技术15-31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15-16 2.2 GSM 网络技术16-19
2.2.1 短消息 AT 命令集16-17
2.2.2 短消息发送协议17-18
2.2.3 PDU 结构18-19 2.3 Wi-Fi 网络技术19-25
2.3.1 Wi-Fi 技术介绍20-22
2.3.2 WLAN 网络协议22-25
2.3.3 Wi-Fi 网络工作原理25 2.4 嵌入式系统开发介绍25-29
2.4.1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结构26-27
2.4.2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模式及流程27-29 2.5 系统开发的平台选择29-313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31-47 3.1 系统的硬件电路组成31-32 3.2 功能模块的实现32-47
3.2.1 ARM 微处理器概述32-34
3.2.2 ARM 微处理器架构34-36
3.2.3 主处理器模块36-38
3.2.4 存储器模块38-40
3.2.5 串口模块40-42
3.2.6 USB 接口42
3.2.7 GSM 模块42-44
3.2.8 WiFi 模块44-45
3.2.9 LCD 接口电路45
3.2.10 GPIO 接口45
3.2.11 分控制器模块45-46
3.2.12 电源模块46-474 操作系统的实现与移植47-65 4.1 嵌入式 Linux 环境的建立47-53
4.1.1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48-49
4.1.2 配置 TFTP 和 NFS 服务器49-52
4.1.3 minicom 的配置52-53 4.2 系统引导程序 Bootloader 的移植53-56
4.2.1 Bootloader 概念53
4.2.2 Bootloader 的启动53-54
4.2.3 Bootloader 移植的实现54-56 4.3 Linux 内核移植56-58
4.3.1 Linux 内核介绍56
4.3.2 Linux 内核的移植过程56-58 4.4 Linux 根文件系统的移植58-65
4.4.1 根文件系统概述58-59
4.4.2 根文件系统的选择59-60
4.4.3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60-655 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65-83 5.1 GSM 模块功能的实现65-70
5.1.1 模块初始化65-68
5.1.2 短消息的通信68-70 5.2 WIFI 模块功能的实现70-75
5.2.1 Linux 下的 Socket 编程原理71-73
5.2.2 传输程序的编程实现73-75 5.3 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75-79
5.3.1 Qt 简介75
5.3.2 Qt 开发环境的搭建75-77
5.3.3 Qt 的移植77-79 5.4 嵌入式 Linux 的 NRF24L01 无线模块驱动79-81 5.5 智能家居系统控制终端的实现81-836 系统性能测试83-89 6.1 系统硬件模块测试84-87 6.2 系统测试结果87-89总结与展望89-91参考文献91-9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94-95致谢9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苗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18期
王国伟,宋铁成,陈正石;[J];计算机工程;2005年22期
司徒忠,李哲峰,朱雪东,李扬;[J];机电工程技术;2005年06期
宋威;黄进;尹航;庞志远;梁鹏程;;[J];信息通信;2013年01期
宋威;孙运强;黄进;尹航;庞志远;;[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01期
贺涌;;[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22期
屈立成;王俊;段玲;李鹏;;[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芳华;[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靳江伟;[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胡葛军;[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杨通成;[D];新疆大学;2008年
刘艳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里;唐伦;陈前斌;;[J];安防科技;2009年12期
田书成;程永强;黄英男;;[J];安防科技;2010年02期
梅灿华;周国良;李明;;[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秦晓茜;;[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张斌;范青;;[J];兵工自动化;2009年08期
张斌;;[J];兵工自动化;2009年09期
张斌;;[J];兵工自动化;2009年10期
任慧;郭振华;董保华;林倩;;[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陈锐;侯义斌;黄樟钦;李辉;王书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张彦艳;高丕基;;[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剑锋;房宗良;周宦银;马桂珍;文其林;杨攀;;[A];第七届全国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五届核反应堆用核仪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赵德志;章勇;廖书红;;[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田亚南;李宇成;;[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陈亮;郝卫东;龙飞;;[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兵;[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邓耀华;[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立飞;[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鹏;[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武兴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殿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朱若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陈巍;[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程艳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宇迪;[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于乐淼;[D];苏州大学;2010年
陈方县;[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辛建光,潘孟春,陈棣湘,蒋巧文;[J];兵工自动化;2005年01期
王孝洪,游林儒,毕淑娥;[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4年02期
钱毋荒;[J];电讯技术;1999年01期
倪冰;;[J];当代通信;2006年15期
段军棋,蒋丹;[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范莹,郭成安;[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冯丽芳;孙俊;周俊华;陈为军;;[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10期
陈瑾;叶桦;;[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杨士元;[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1年12期
何立民;[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娄嘉骏;[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杰;[D];江苏大学;2010年
刘芳华;[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曹景胜;[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王岩;[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刘欣;[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韩沛沛;[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范双成;[D];长安大学;2001年
李雅惠;[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吴红莲;[D];浙江大学;2006年
刘金炎;[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韦波;;[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8年04期
;[J];IB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年10期
李文明;;[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0年09期
陈长友;朱礼智;马晓军;王洪庭;;[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6年04期
;[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年08期
陈鹏;;[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8年12期
本刊编辑部;;[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年11期
;[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0年Z1期
夏霆;;[J];广东建材;2010年08期
刘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颖丽;彭亦功;;[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周余;刘渊;杨万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孙福禄;高文元;;[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机械装备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石小兰;韩江洪;魏振春;;[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杨利平;龚卫国;李伟红;王华华;周留洋;;[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袁宏攀;赵建军;印盼;杨涛;;[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张嘉凯;阎硕;赵成林;周正;;[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康淮湘;何川;徐一川;;[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朱国正;侯整风;;[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贾志洋;王勇刚;崔博文;杨玉婷;;[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万红金 陈锡明;[N];深圳商报;2009年
钟华;[N];中华建筑报;2007年
吴挺;[N];计算机世界;2009年
萧遥;[N];中华建筑报;2006年
杨艳;[N];北京商报;2006年
梁新;[N];中国建材报;2008年
李静华;[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本报记者  黄鑫;[N];经济日报;2006年
蔡伟?实习生
李海佳;[N];南方日报;2008年
李静华;[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晓;[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柏建军;[D];浙江大学;2012年
李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武传宇;[D];浙江大学;2002年
郭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赵慧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3年
李晓毅;[D];重庆大学;2004年
李明铎;[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史鸿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吴峰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敬琼;[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满莎;[D];湘潭大学;2010年
柯国琴;[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马跃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秦茂盛;[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张银君;[D];广西工学院;2011年
李永;[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沈淀;[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潘承锦;[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苗瑞瑞;[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智能家居布线方式(电力载波、总线、无线)_物联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574贴子:
智能家居布线方式(电力载波、总线、无线)收藏
智能家居布线方式(电力载波、总线、无线)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在国外常用SmartHome表示。与智能家居含义近似的有家庭自动化(HomeAutomation)、电子家庭(ElectricHome、E-home)数字家园(DigitalFamily)、家庭网络(HomeNet/NetworksforHome)、网络家居(NetworkHome)、智能家庭(IntelligentHome),在我国港台地区,还有数码家庭、数码家居等称谓。
智能住宅或智慧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依照人体工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对家居生活进行网络化的综合智能管理,实现更舒适、更安全、更便捷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智能住宅对中国市民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1年就有媒体报道,上海智能化住宅已经达到400幢,但严格说来,他们只是在原来可视对讲的基础上,增设了几种简单的系统(比如基本的安防控制和三表远程抄送等),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住宅截止目前并不多见。智能小区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仅仅提供安全保障的智能小区系统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于安全、方便、智能化等方面的需要。因此,智能家居必将成为一个新的市场热点。
智能家居系统的内涵,主要由家居综合布线系统、家居安全防范系统、家居电器自动控制系统和家居背景音响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结构为家庭信息控制、家庭通信网络和控制总线、家庭网关。国际厂商如德国西门子、日本松下等,国内厂商如联想、海尔、TCL纷纷推出产品。
目前,智能家居系统种类繁多,主要有基于楼宇对讲系统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家庭自动化系统和基于智能手机的智能家居系统三大类。
由于楼宇保安对讲系统产业化成熟,并使单纯的楼宇对讲系统向家庭自动化系统过渡顺藤摸瓜,以基于楼宇对讲系统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居多。这类产品基于楼宇对讲系统技术(系统结构和传输系统),在各户室内分机增添功能终端设备(防盗、防火、照明、家用电器等)。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技术含量高、功能强,实施容易,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基于智能手机的智能家居系统属新兴产业技术,本文简要阐述。
在满足系统功能设计要求情况下,不同产品可能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其核心技术——通讯网络架构和控制器。
目前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通讯网络架构技术总体上可以归为三大类:总线技术、无线技术、电力载波技术。
控制器方式主要有拼凑型控制系统、主机式集中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中心。
2.通讯网络架构
目前实现智能家居控制的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总体上可以归为三大类:总线技术、无线技术、电力载波技术。
2.1电力线载波技术
电力线载波技术起源于美国,X-10通信协议适用于X-10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以家庭内的电力线缆为通信媒体,用于家庭安全监控、电器控制等家庭自动化系统。X-10缺点在于许多设备间进行单向通信,没有反馈机制,因为其控制元素是不完善的,通信媒体单一,通信速率较低。
荷兰PLC-Bus技术,是一种高稳定性及较高价格性能比的双向电力线通信总线技术,而其他的电力线控制技术在系统功能、可靠和成本上均无法与之比拟。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发射器、接收器和系统配套设备。该系统对弱电布线的唯一要求是每个开关盒里都必须有零线和火线。电力线的HomePlug也绽露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引入PLC-Bus技术的主要有索博智能家居系统,济南中讯高科电子科技公司的同类产品。还有(佛山)自主开发基于电力线载波技术的智能墙壁开关产品。
2.2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主要有802.11b,Bluetooth(蓝牙)和HomeRF三种方案。
802.11b技术,是IEEE的无线局域网标准。无线宽带,目前802.11g也运行在2.4GHz频段,达到54M宽带,更高宽带(100M以上)的802.11n和UWB也开始崭露头角。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系统,具有免布线、安装简单的优点,但目前多数此类产品都是单向通信方式,各个开关之间也无法建立联动关系,对于某些要求220V交流电的火线和零线均连接到控制节点上的产品必须重新布线。
蓝牙技术是一种廉价的、低功能的无线网络技术,用户可以控制10m之内的蓝牙设备。工作在2.4GHz频段,数据速率为1Mbps。国内推出基于蓝牙技术的松本智能全无线家居智能系统;澳门科技大学智能家居系统(MUSTSmartHomeSystem)由PRO2主处理器、蓝牙控制系统(BluetoothControlSystem,简称BCS),手机电脑连接系统(MotiletoPCSystem,简称MPS)组成。
HomeRF技术。主要为家庭网络设计,工作在2.4GHz频段,它采用了数字跳频扩频技术,HomeRF2.x中,跳频速率增加到75跳/S,其数据峰值也高达10Mbps,它能根据传输速率动态调整跳频宽带。
遥控器系统采用射频遥控的方式,主机通过射频的方式遥控现场的控制模块,安装与使用简单,但遥控器和中央监控的设备,受无线信号传输距离的限制,控制规模小。
3.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是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场总线技术是近十年中蓬勃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体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控制网必将沿着现场总线方向发展,现场总线技术也必将是控制网技术的核心,每个现场控制单元具有数字处理和双向高速通讯的能力,分散控制,网络规模大且具有高质的稳定性。
目前世界上现场总线的标准有200多个,有很多应用于建筑物的总线技术,它们中大多数是某个具体应用的解决方案。当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有FF总线、PROFI总线、LON总线、BACnet、CAN总线、INTER总线和CCLink总线等。
以双绞线为基础的家居控制总线,以此通信介质的主要有CEBUS消费电子总线、LonWorks总线、APBus总线、RS-485总线、EIB电气安装总线。就总线本身而言,这几种总线的拓扑结构基本是相同的。
3.1RS-485总线
其网络特性使用差分电压传输方式;一般采用总线型网络结构,总线节点数有限,使用标准485收发器时,单条通道的最大节点数为32个,传输距离较近(约1.2km),传输速率低(300~9.6kbps);传输可靠性较差,对于单个节点,电路成本较低,设计容易,实现方便,维护费用较低。
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总线技术标准,仅仅定义为物理层和链路层的通信标准,许多厂商采用其技术全新定义了自己的总线技术标准,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Honeywell的C-Bus总线技术。另外在RS-485技术基础上应用较多的是MODBus标准。
3.2CEBus总线
CEBus(ConsumerElectronicsBus)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为消费电子产品制定的一种通信和产品和操作性的标准,是家用电器之间通信所使用的五种类型的介质(电力线、无线频率、红外、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中信号的传输标准。信号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分别是10kbps和4G。
3.3APBus总线
APBus总线是目前唯一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总线技术。它是一种针对家庭的、全分布式的智能控制网络技术,这一点与LonWorks技术相似。产品具有双向通信能力以及互操作性和互换性,其控制部件都可以编程。信号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则与CEBus一样,分别是10kbps和4G。
3.4CAN总线
CAN总线(ControllerAreaNetwork),它是一种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对等式现场总线网络。其网络特性使用差分电压传输方式;总线节点数有限,使用标准CAN收发器时,单条通道的最大节点数为110个,它的传输速率范围是5kbps至1Mbps,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和光纤等,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距离可达10km。
对于单个节点,电路成本高于RS-485,设计时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传输可靠性较高,界定故障节点十分方便,维护费用较低。在目前已有的几种现场总线方式中,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3.5LonWorks总线
根据ISO/OSI7层模型标准,采用三层网络结构:域、子网和节点;使用48位ID神经元芯片,节点数量没有限制,传输距离较远(约2.7km),传输速率快(300~1.25Mbps);传输可靠性较高,对于单个节点,电路成本很高,设计难度较大,维护费用较高。
我国智能建筑界对其中的LONWORKS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与国外大公司对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基本上是同步的,现已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系列。如中国台湾尼科(NICO)的LonWorks系统,它采用触摸玻璃面板,美观大方。
基于IEEE802.3规范,采用CSMA/CD技术的网络结构。节点数量没有限制,传输可靠性较高,对于单个节点,成本很高,软硬件设计、维护费用均较高。信息网络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100M以太网。
3.7LCN总线
局部控制网络LCN(LocalControlNetwork)现场总线,作为自动化控制通用技术,本身已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扩展性。高智能和高灵活性,为智能家居用户提供丰富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LCN模块标准配置2个执行器,其他扩展执行器和感应器均通过3个多用途接口T,I,P扩展连接而成。为了节省安装空间,所有系统的功能被集成在几个总线模块之中,安装者可按实际需要,使用其部分功能。
LCN具备布线简便和参数设置简单的优点,它提供了种类不多,但功能全面的总线模块和多级的报文反馈系统,所以它被欧洲很多人认为是目前最先进的总线技术。
3.8CC-Link总线
《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Control&CommunicationLink)于2005年9月取得中国国家标准,进入中国市场。这是由日本三菱电机推出的,中国市场又多了一种总线技术的选择。值得关注这一总线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在中国智能建筑工程项目。
3.9其他总线
双绞线系统中常见有ABB、Siemens等欧洲厂商的EIB系统,美国立维腾(LEVITON)智能照明系统和奇胜C-Bus系统;还有TP-Bus总线和Q-BUS总线等。
3.9.1TP-Bus总线
TP-Bus是一种电源/信号混合传输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家庭自动化网络总线技术,该总线技术主要用于网络化控制,如智能家居网络等。该总线技术采用24V直流电源,信号传输速率为10kbps,以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体,容易实现。总线的网络结构使网络既可作数据传输,也可以作为电能的供应。TP-Bus是一种多能控制总线,该系统采用总线式结构,主要由电源供应器、双绞线和功能模块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在欧洲标准EIB总线及LonWorks总线技术上作了改进,其防通信冲撞协议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总线上各节点收发指令的冲撞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通信效率和稳定性。在安全方面,它采用的是24V直流供电。系统可以通过修改软件改变,而不需要像传统方式那样重新连接。
3.9.2Q-BUS总线
以解决低速控制信号为主要目的、并与高带宽功能实现无缝连接的应用控制平台总线系统——Q-BUS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居低速控制总线系统。
Q-BUS总线基于差分电压传输方式利用CSMA/CD技术原理实现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数据可靠、高效的中长距离传输。
在家居内,往往只需要极少的数据就能满足控制要求,直接用高带宽实现的话,会造成资源的及大浪费,而对于语音和视频数据配合专用网络来实现,这样无论经济性,还是可靠性都是最合理的选择。
家庭内部Q-BUS总线连接了家庭内部的智能、安防设备,完成家庭内部独立自主的智能生活,不受外界干扰;通过以太网转换器,只要将家用服务器连接入Internet,就可以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外界数据通过家用服务器后,高流量数据通过家庭内部的高速网传输,而低流量则通过Q-BUS总线的网络平台传输,实现的两者的完美统一。
智能家居中心主机通过楼道内Q-BUS总线连接至小区的智能化平台,构成了家庭内部与小区平台数据交换的桥梁,不但可以实现最直接的数据沟通,而且实时性得到了保证。
整个系统中有两条分离的Q-BUS总线,一条是家庭内部总线;另一条则由家庭内部连到户外,它与很多户家庭相连,同时连接整个小区的智能系统。
4.基于智能手机家庭自动化系统
GPRS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了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它充分利用现有GSM网络资源,具有不受通信线路及地区限制、保密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灵活等优点,为远程家电控制和安防监测系统设备间的通信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持。
智能手机基本上都具有GPRS功能。它采用开放式操作系统,第三方可根据操作系统提供的API为智能手机开发各种扩展应用和提供各种扩展硬件。利用智能手机这一特性再加上智能手机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强大的数据、声音、图像处理能力,可轻松开发出用于远程家电控制和安防监测的应用软件,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家电控制及安防监测系统利用人们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与中央控制器进行会话,并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相应的硬件和执行机构,实现对家电的远程控制和家庭内部状况的实时监测。
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智能手机、中央控制器、热释电人体红外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烟感探测器、燃气泄漏探测器、摄像头、家电设备、Internet和GPRS网络组成。
其主要功能如下:智能手机经由GPRS网、Internet与中央控制器进行通信。用智能手机发送家电控制消息到中央控制器时,若所要控制的家电为红外设备,中央控制器驱动红外收发器向该设备发送相应红外控制信号进行控制;若是普通设备,中央控制器驱动开关控制器对该设备进行控制。当热释电人体红外探测器检测到有人非法进入室内时,中央控制器启动摄像头拍摄入侵者照片,并发送非法入侵报警消息和入侵者照片到智能手机。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温度过高,并且烟雾探测器同时探测到烟雾超标时,中央控制器将火灾报警消息发送到智能手机;当燃气泄漏探测器探测到煤气等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时,中央控制器发送气体泄漏报警消息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接收到相应的报警消息后,播放报警音,并显示盗窃者照片或其他报警信息。
5.控制器方式
控制器是可编程家居自动化控制处理器,它具有信息接收、贮存、发送、管理和通信的功能。可以自动执行各种预设的控制程序,具有电话、网络、短信、总线、无线多种通信接口,可实现设备的远程操作控制。
前面已述,控制器方式主要有拼凑型控制系统、主机式集中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中心。
5.1常用的控制器
拼凑型(功能间无关联的孤立)控制系统,各个功能子系统独立设计、自主工作,互不相连和交换数据。其集成方式多数体现为多个独立系统互相拼合,其系统集成性、稳定性、扩展性必然下降。
主机式集中控制系统,它可以是一个普通计算机、嵌入式或者单片机系统,系统的逻辑关系固定在主控制器上,有的可以通过软件修改。添加新设备需要修改主控制器。分级集中控制系统是前一种类型的扩展。如果现场采集量较大,通常在中央控制单元和现场设备之间加入现场级的控制单元(PLC,单片机等),现场控制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之间使用RS-232。
常用的控制器,采用普通计算机、嵌入式或者单片机系统。如V-Z8101B智能控制器,采用嵌入式结构设计,32位ARM9微处理器,8MSDRAM,8MFLASH存储器,可扩展到64M,可外接SD卡,RS232×1,RS485×1,PUT×1,USB2.0×1通讯端口。实现最大控制距离1200米,最大控制区域256个,最大控制设备种类256个,最大控制对象65536个。
5.2智能家居电视遥控中心
这是一种新型开放式家居自动化控制平台,它是一种可视、简单的家庭自动化控制新技术。它把家用电器的所处位置和状态信号用电视机屏幕显示出来,用电视机的遥控器在电视屏幕上选择电器进行遥控操作的家庭自动控制系统。
它由“智能家居电视遥控中心”和配套的功能模块组成。它使用一个标准电视遥控器,实现电视机收看功能和家用电器控制功能,在观看电视的同时可以进行电器控制而不影响电视节目收看。图形化的控制界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5.3用于会议系统的中控产品
在目前高档别墅住宅中,内容和功能相对比较完整的家居智能化系统,其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主要采用用于会议系统的中控产品,如快思聪MC2W内置完整的单向无线射频接受器的控制主机、AMX……
5.4家庭网关
高端应用中常采用家庭网关。家庭网关(HomeGateway)是户内控制和网络协议转换的中心,利用家庭网关(HomeGateway)使所有可能的设备信息互通,实现环境自动控制、就地集中监控、网络远程监控。
霍尼韦尔HS-5000系统完全基于TCP/IP协议和以太网平台运行,所有的音频、视频、控制、监视、状态等信息全部数字化传输。家庭网关通过唯一的RJ-45接口连接到小区局域网,成为以太网上的一个普通节点,进而路由到Internet,网络成为全部信息流的通道。在户内,家庭网关将所用可能的设备整合为一个系统,成为就地集中控制和WAP/WEB和电话远程控制的基础。家庭网关支持户内多系统多协议接入,如霍尼韦尔灯控系统以H-BUS总线接入,各分机以RS-485形式接入,信息家电通过PLC或RS-485总线接入,安防探头直接接入防区扩展模块,等等,把各种设备和功能无缝整合一个家庭网络系统,为未来业主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高舒适度的智慧家居。
新一代智能家居系统——数字家庭。家庭网络以iHome为例,家庭服务网关有四个数据接口,即WAN、LAN、COM1和COM2。家庭网络通过主网关实现家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互联,通过子网关实现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互联。在实际应用上,主网关和子网关通常在物理上是合为一体的,多协议的网关具有外部网络接口、内部局域网接口、控制网接口。家庭服务网络整合了APBus和QBus两种控制总线、有线和无线局域网、固定和移动互联网。
5.5PLC控制器
ASE控制系统是一款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通过指令表中设置控制指令的方式,完成编程设计的一款多用途控制器。同时具备与短信收发设备的通讯功能,通过普通手机短信远程控制系统和报告系统状态。其功能:
16个数字量输入点,16个数字量输出点,共32个端口。
内部共6个指令表,共6×8×2=96个控制指令行。
每个指令行均可调用系统任意一个功能,例如:发送短信、控制继电器操作、延时计时等。
8个独立手机号码设置
8个独立远程控制指令行
8条警示短信设置
系统启动初始化设置
防断电记忆设置
其技术优势:
强抗干扰设计,与强电设备安装在同一个配电箱中。
将可编程控制器与手机短信收发机集成起来,特别是支持中英文短信的自动双向收发功能,拓宽了编程器的远程控制能力,在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上,相对于目前市场上以电话语音报警和控制的方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在编程方面突破传统的工业PLC编程方式,对编程员的要求很低,不需要掌握任何编程经验和语言基础,有利于产品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全中文编程界面,编程极其简单方便。
定位于建筑电气控制领域,根据这个领域的要求而设计的专业控制系统。
6.个人技术见解
6.1智能家居系统技术多元化
由于智能家居宏大产业发展和市场井喷,商家和媒体过分渲染,智能家居系统技术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大有后者迅速淘汰前者之势。
其实不然,如无线技术,最典型的无线射频或红外技术,它的特点是无须布设任何线路,安装方便,信号可能会受到墙体和障碍物的阻碍,因为无线射频信号一般只能穿透两层左右的墙体,则容易出现控制“死角”。电力载波可以用在光环境的控制、多媒体信息传输与三表远抄等方面,电力线的布线方便,但价格较高,受电力线上电器的干扰较大。这三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都有它最适合的应用环境。可能谁也无法完全替代谁,只是不同技术在各种场合的适应性不同。各种技术的发展不是适用所有的应用,而是根据内容和环境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网络。
也可以将不同技术交叉应用,这主要应用的是先进的无线技术与电力载波技术,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协调。利用电力载波技术来弥补无线技术的缺陷,应用在无线网关控制、智能安防、环境温湿度自控制与多媒体中心等,而最终有一个总的控制平台,对各智能家居系统进行统筹参观、协调工作。
6.2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据悉,美国ABB、GE,德国莫顿,美国Honeywell,澳洲奇胜,一般别墅配置价基本最少10万元、舒适型一般都需要几十万元,这些产品目前主要是为国内顶级富翁服务。国内目标消费者主要为:有权有势和有钱人占70%,白领级技术爱好者占20%,相对富裕的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占10%左右,目标主要锁定富人群族。如果定位于大众消费,必然会遇到市场阻力甚至市场投资风险。因此,我认为国内目标应主要定位于大众消费,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价格比成为“重中之重”。
同一功能实现可有不同的技术手段,如几种远程报警和控制实现方式如下表所示:
在智能小区的实际应用中,在完全整合多个系统的全带宽解决方案中,多数将多媒体信号与控制信号的传输集成在一起,在高速带宽中传输低速的控制信号,不但是对网络资源的浪费,其成本也较高。因此,该解决方案的性能价格比低。
以总线而言,比起成本相对较低的RS-485总线,CAN总线虽然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但价格偏高,而且与RS-485总线一样网络结构较单一;LonWorks总线、以太网等方式的网络平台虽然有很高的带宽,具有较完善的拓扑性能,但是在目前小区采用这样高带宽的平台显然有高速公路上跑马车的感觉;现在小区局域网虽已成为智能化配套设施,但由于其网络设备的产权属性,使得这样的网络平台很难为智能化系统平台所用。因此,TP-Bus总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PBus总线和Q-BUS总线的性能价格比较高,后者能够实现低速控制与高带宽用户的无缝连接,即在具备低速控制系统为主的智能小区内,家庭用户可以随时扩展高带宽的应用,并能和小区控制中心无缝连接,就既能满足全带宽用户的需求,也能满足智能小区对成本控制的要求,值得推荐。
同样,工业领域的PLC控制技术基本上都是95%以上国外进口,操作复杂,价格高昂。由于建筑领域和工业领域要求和目标不同,况且从工业领域上简单移植到建筑领域,工业PLC系统既不可避免存在功能上的冗余,又不能实现建筑领域的监控需要。而定位于建筑电气控制领域并根据这个领域的要求而设计的专业PLC控制系统,使本来担任现场级控制单元角色的PLC,充分发挥潜能,担纲重任升格为主控制器,系统性能价格比则必然提高;笔者曾有将工业领域的PLC移植到建筑领域的单项尝试实践,有所体验。深知既要精通PLC控制系统,又要通晓建筑领域现场需求,方能实现跨学科的移植,其技术含量之高不言而喻。因其技术优势见长和性能价格比较高,自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化智能家居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