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才会既让学生负一减负一,也不会改老师增负?

我的更多文章
同时转发到微博“禁补令”惹不满部分学生家长求“增负”&学生减负为何阻碍重重--黑龙江频道--人民网
“禁补令”惹不满部分学生家长求“增负”&学生减负为何阻碍重重
&&&&来源:&&&&&
  进入2014年,教育部连续发布改革要求,剑指学生课业负担,黑龙江省各级教育部门坚决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减负新政,在坚决打击在职教师补课、清理不符合要求的民营补习机构的同时,又提出禁止中学超时上晚自习,这些做法得到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可。然而,连日来,黑龙江省部分中学生家长却情绪激烈地要求恢复学校统一补课和加长晚自习时间。
  在全社会呐喊减负的当下,为何部分家长却要给自己的孩子“加负”?而且成群结队地到有关部门“理论”,提出匪夷所思的“加负”要求?为解开疑惑,记者分别深入学校和家庭、学生和家长中间,听各方声音,寻根问底。期间,黑龙江省一位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工作的专家的话,给记者以深刻印象:“提意见的家长并非不知道教育部门推动减负的良苦用心,只不过是‘你的柔情我假装不懂’。”
  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哈尔滨市学生小袁,由于课业压力过重,长期睡眠不足,常常刚吃过早饭就会吐,他曾背着父母去看心理医生,因为经常会幻想一些血腥的画面。
  小袁是哈尔滨市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现在他每天放学后晚7点多就到家了,虽然晚饭后还有很多作业和习题要做,不过他仍然感觉十分“幸福”。
  “以前学校有统一的晚自习,每天晚上9点多才能放学回家。”小袁解释说:“虽说是晚自习,但经常会有老师进来答疑辅导,能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回家之后还要写作业,基本每天晚上都要过12点才能睡觉。”
  从今年3月末开始,在省教育厅的推动下,黑龙江省的减负工作有了新规定:初四和高三毕业班也不再允许统一补课、超时上晚自习。
  哈尔滨市文政街上的一所中学,刚过晚7时,整个校园就已经一片漆黑。家住附近的黄玉娟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这所学校晚上8点半还会有很多家长在门口等待接孩子回家,现在基本上6点多就都放学了。”
  近日,记者连续在晚6时至8时在哈尔滨市多所初、高中进行采访时发现,所有的中学都会在晚6时30分之前放学。对此,大部分学生,尤其是高二、高三的学生表示十分合理。
  “不过我爸妈对这样的安排相当不满,还想和其他家长一起向学校和教育部门提意见,要求恢复晚自习,可我觉得这样很好。”小袁对记者说:“每天早点回家,我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还能每晚多睡一会。”
  去年进入高三后,小袁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常常刚吃过早饭就会吐。“虽然我妈也心疼,但她最常说的话就是‘再坚持一下!’这让我心里有些难过。”小袁无奈地说。
  小袁告诉记者,其实他曾背着父母看过心理医生,由于压力过大和休息时间不足,让他总是幻想一些很暴力、很血腥的画面,这让他感到很不安。
  在征得小袁的同意后,记者将这个细节告诉他的父母,小袁妈妈立刻表现出担忧,而转念又向记者抛出一句:“等你当了父母就会明白,与其让孩子上高中时不那么累,不如逼着他上好大学,让他后半辈子有保障。”
  “一个孩子从初中到高考的六七年里,早晨六点多离开家,晚上十点多回去,绝大部分时间见不到父母,见到了就为几张卷、考几分儿闹得面红耳赤,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起来该有多难啊!”
  六点放学了,天也越来越暖和,吃完晚饭打打球,散散步不好吗?
  六点放学了,看点闲书,看场电影不好吗?
  六点放学了,和三五好友谈谈理想,谈谈人生或者侃侃大山不好吗?
  六点放学了,在家里听听老爹吹嘘当年是怎样把老妈追到手,或因代沟大吵一架,然后再相互原谅不好吗?
  提及家长上访请愿的事情,哈尔滨市某高中教师一连用了四个“不好吗?”表达心中的大惑不解。
  他说:“这些,在今天似乎还是痴人说梦,家长们大多会认为,应以高考大局为重,保证学生六点放学后到十点或十一点或更晚都要享有‘充分’的受教育的权利。”
  随后,该教师向记者讲述了最近自己的亲身经历。“前几天到一个单位办事,里面的工作人员是个高一学生的家长,她正在义愤填膺地和旁边的一名同事控诉,‘那么早就放学了,这以后不就是不管了吗?’她看到我的材料上的单位一栏,很热情地问,‘您是x中的老师啊,太好了,您说孩子现在是不是得补课?’当时,我尴尬地讲了句废话,‘高一还不着急,也得看孩子的具体情况’。”
  该教师说,他早就猜到减负取消晚自习会引起一部分家长的恐慌,但没想到就这么真切地出现在他面前。“这以后不就是不管了吗?那我们不妨回首一下这过去的十几年里,学校和老师们都管了什么呢?你八点半放学,好,我九点,你九点半,我十点,我就成了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先锋。”该教师接着说:“一个孩子从初中到高考的六七年里,早晨六点多离开家,晚上十点多回去,青春期的孩子绝大部分时间见不到父母,见到了就为几张卷、考几分儿闹得面红耳赤,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让孩子们阳光地健康成长起来该有多难啊!”
  “孩子一回家,我们管不了啊,这大概是不少家长最担心的问题。”该教师心直口快:“十六七岁时爹妈还管不了的孩子,别人基本管不了了,放在集中营一般的学校里管理,把几十个十六七岁的生命关在一间空间狭小,空气不良的教室里,只能把一代人的青春葬送在教室。”
  “而如今,很多学生已被心甘情愿地同化,他们认为,虽然这种生活很苦,但是这是为自己的前途在拼搏,他们也会偷懒,但偷懒时会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道德谴责……”该教师显得十分无奈。
  “统一补习和统一晚自习,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提高,也是为了‘盯’死其他的孩子。”
  “停上晚自习,不准统一补课,是否会起到减负作用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一定会让教育更加不公平!”曾先后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要恢复晚自习和统一补课的高三学生家长李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停上晚自习和禁止统一补课,难道真的会使教育不公平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禁止超时上晚自习的规定涉及全省,目前的高考制度是,高校在一个省的录取名额是一定的,黑龙江省学生并不牵涉和外省学生竞争的问题,即便全省学生因为不能上晚自习而使黑龙江省高考成绩整体下降,也只会造成各高校在黑龙江省的录取分数降低而已,因此,如果所有的学校都坚决执行同样的要求,并不会造成不公平。
  当记者用上述观点与李女士交流时,却只得到对方的两个字作答:“幼稚!”
  究竟为什么会认为“不公平”呢?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李女士最终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们家是一个普通家庭,全家的月收入大概只有6000元,也没有什么过硬的社会关系。”她说:“因而我们没有经济实力可以让孩子能够上‘天价’补习班,也找不到好老师给孩子‘一对一’的补课,我们夫妻俩又没有给孩子讲解习题的能力,所以只能指望着学校统一补课和统一自习答疑。”
  可是,如果所有学生都不上晚自习,还不是相对公平的吗?记者仍然不解“不公平”到底在哪里。
  “如果统一补课和统一上晚自习,所有的学生都在一起学,条件都一样,学得好坏全看自己,但是现在,提早放学了,很多有钱或者有关系的家长就可以在放学后找更好的补习班或老师给孩子进行辅导。”李女士认为,如果能找到一个好老师,几个月内孩子的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升,这样,就会使像她这样家庭条件的孩子在高考时“失利”。
  “因此,统一补习和统一晚自习,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提高,也是为了‘盯’死其他的孩子。”李女士说这段话时竟然流下了眼泪,她说:“你还没当父母,不会懂得父母的压力,如果因为孩子笨,考不好也就算了,但是因为我们父母能力不够,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条件而让他们中、高考失利,这辈子我们都会很内疚的。”
  李女士表示,抱有她这样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虽然有些“用心险恶”,但在她们看来,能为孩子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为他们打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她同时希望孩子永远不要知道父母是这样的一个人。
  “课外补习时间越长的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越高。”“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孩子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会大打折扣,十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不让统一补课,不让上晚自习,到头来都便宜了这些补习机构。”哈尔滨市道里区一所重点高中门前,高二学生家长王女士一边查看补习班的广告一边抱怨道。
  在学校实行提前放学后,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寻找其它方式的“补习”。记者发现,每到放学时,哈尔滨市很多中学门前都会有人散发补课班的小广告,在一个补习班的传单上赫然写着:让我们将孩子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在学校,老师看着学;放学后,家长赶着学。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几乎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大多处于‘去人性化’状态。”对此,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庞爱莲教授说出自己的观点:“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自制力,自制力是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如果家长总是一味地看管孩子,用强迫的方式让其学习,那么孩子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十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庞教授说:“中学阶段,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而青春期是一个人对自我重新审视的过程,家长们不该把全部经历只放在学习上,应多多关注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这个过程。”
  江苏省的一份调查报告曾显示:全国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3%,其中,课外补习时间越长的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越高。
  “过长的学习时间,会导致青少年身体过度疲劳、睡眠严重不足,进而体质下降,容易患上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甚至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扭曲的心理状态中,容易产生自闭、消极、抑郁、暴躁等多种负面情绪。”哈尔滨市某医院精神科医生、心理专家王华英告诉记者,近年来,来医院就诊的初、高中学生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学习压力所致,她接触过最极端的病例是一个高二男生因为压力过大而患上了强迫症。
  “学生的学习作息时间表成了家庭的生活节奏;学生学业的成败成为整个家庭成员情绪好坏的重要因素;学生的课业压力成了家庭的压力。”王华英说:“为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很多家长甚至选择超前的教育消费,让家庭经济压力加大、生活水平下降、生活节奏紧张,直接导致家庭的幸福指数大幅降低,使全家人的心理健康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记者 韩雪 衣春翔)
(责编:张喜艳、丁洋)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网易】日本教改增负恢复六天上课 十年前为小学生减负_日本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5,220贴子:
【网易】日本教改增负恢复六天上课 十年前为小学生减负收藏
近来,中日之间因为钓鱼岛问题的争端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有一条新闻其实也相当重要,那就是日本要实施的教育改革。日本小学生要恢复每周上六天课?这不是传言,作为安倍内阁的一项重要举措,日本新一届政府设置了“教育再生会议”这一机构,安倍晋三称其目的和功能为“本届内阁最重要的课题重建日本教育”。恢复小学每周上课六日只是其中一个议题,其他议题还包括了大学教育整改、禁止体罚对策、6334学制改革等等。当然,最引起关注的就是小学生上课日的变化,这意味着延续日本低龄教育10年来的减压教改宣告失败。日本要为小学生增压,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增强日本小孩的竞争力,将来能够有效地参与全球竞争,特别是其声称的要与中韩学生进行竞争。10年教改,180度转弯日本文科省自2002年4月起,开始施行公立中小学在周六和周日休息的“五天上学制”。在各发达国家中,日本是最晚减除周六这一上课日的。伴随着这一改革,日本小学全面向美国式教育学习,推行“无压力教育”。所谓的无压力教育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大量删除课本教育。实行教改后的日本小学,基本上是只上半天课,学生下午在校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外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如学习手工制作、学围棋、乐器及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从教改的初衷来看,减轻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培育孩子身体素质和科学文艺素质全面发展,这本身并没有问题。然而很快日本教育界就发现,原本学业能力位居亚洲前列的日本学生,在10年来的学业国际排名中,逐渐落后于韩国和中国香港等。比如说,在名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测试中,这项由国际经合组织进行的调查发现,在3-15岁的儿童学习表现上,韩国一直位居首位,而日本则在阅读素养、信息检索、社会沟通和互联性思考等方面落后很多,数学一项从2000年的榜首跌到2006年的第10。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项测试中,中国上海和浙江等一些地区的评价却在日益上升,2009年首次参加此项测试的上海学生即获得世界第一名,引起国际教育界的轰动,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日本教育界的危机感。日本教育质量下降的另一种迹象是,日本赴海外留学生也在逐年减少。有日本官员曾忧虑地表示,“像我们这样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果连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没有了竞争力,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很多父母也对公立学校的办学方针表示质疑。比较主流的意见是,“我们小时候学的东西,跟现在的孩子课本比起来,简直难得太多了,这不是在退步吗? ”据东京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家长都认为周六上课很有必要。作为一种对策,很多中产阶级都宁可承担昂贵学费,也要把孩子送到私立小学,以寻求更优质和严格的学习环境。文部科学省认为,学校没有把一些基础知识教给学生,是日本学生学业成绩下降的一个原因。举例来说,到了初中阶段,日本学生从课本上只学到两三个国家,内容只涉及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的文化与工业。因此从2007年开始,日本就重新纠正过于宽松的低龄教育,采取了增加课时和强调基础知识以及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措施。文部科学省重新为每个年级制定了教学目标,并将重点放在这些目标的实现上。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增加教学时间的科目是日语、算术和体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日语、算术两科新增的教学时间将主要用于日本汉字和计算的反复训练。三四年级的科学教学时间也增加,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新增的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观察和实验。在学生的理解能力开始分化的五六年级,算术和科学两科进一步加强,培养用图表和图形来解释理论的能力。根据课程大纲的修订方案,小学生必须识记的地理和历史知识也增多了。安倍内阁在竞选之初,就把结束宽松教改作为主要竞选主张,并写入政权公约,就是看准了日本国民其实对“宽松教育”不买账。上台之后立刻紧锣密鼓地推行 “教育再生”,实质上就是终结“一味宽松”的10年教改。
10年教改最幸福的是孩子回头看日本的10年教改,其实并非没有成果。正是由于过去日本传统教育过于严苛,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压力很大,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也不断出现。 10年教改,营造了一个快乐小学的环境,至少在大部分公立小学,孩子们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在上午的课堂学习之后,小学生们就可以展开自主学习,跟着老师去野外考察、做实验、从事手工和体育活动。各种测验和考试大大减少,形式也不再是问卷式,而更多采用调查报告、小作文、小论文等灵活的评价方法。当然,这也跟整个日本社会的开放化与少子化有关。由于日本连年生育率走低,日本小学的入学新生越来越少。在东京的一所普通小学内,全校学生100多个,一个年级也只有十几个学生已经很平常。报考高校的录取率早就超过百分百,不存在高考压力。所以学校也有条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宽松管理。在日本小学里,每学年一开始,学校就把本年度身体健康检查的项目、要求、时间以重要通知的形式告知家长并要求配合。每个月都会将每天午餐的菜谱告知家长,以保证学生食物的营养和便于家长的监督。小学里都有完备的体育设施,包括200米跑道以上的操场、游泳池和室内体育馆。还有专门的学生苗圃,供各年级学生种植花草树木。 2年级学生就要求必须能跑1000米长跑。由于少子化,孩子被家庭和社会视为重要财富。在日本东京,每个小学生的胸前都佩戴一个类似手机的“传呼机”,直通**署和父母的手机。为了防御地震,每个学生还都有一个棉质安全帽,每天上学都必须带着,以备地震时保护头部。所有通往学校的道路都有“通学路”的明显标志,让过往车辆小心行驶。在早上学生上学时间,有些路段还有车辆禁行的规定。有一些身佩绶带的老年志愿者,在孩子们上学的路口,自动值班,担任交通协理,认真维护交通秩序。而且日本公立小学完全实行就近入学,教学质量高度一致,家长如果让孩子上公立小学,就完全没必要去择校。所以说这10年是日本小学生最开心的时期,我们所见的小学生们,总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背的书包也很轻。在自我管理、体育锻炼和兴趣培养上,日本小学生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这在PISA冠军的上海是很难看到的。因此也有美国学者建议,日本教育界不必太敏感于PISA此类排名,毕竟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这些排名上也不怎么突出,并不能完全代表国家教育的竞争力。“六天制”最大阻力来自教师恢复六天制上课,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教师群体。日本教师最有影响力的工会组织日本教职员组合是六天制上课的反对主力。正是由于这个组织的抗议,在民主党执政时期,搁置了这一提案。上智大学的资深教授加藤幸次就表示:“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教学时间仍然很长。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同时也需要好好玩。提高教学质量不是更重要吗? ”另一方面,由于五天上课已经形成惯例,恢复周六上课也会对地方上以及关联产业形成冲击。学校活动以及地方少年体育项目、体验学习等,甚至周六的业余补课学校都会受到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作为一般社会工作人员已经普遍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如果让教师重新恢复每周六天上班,势必造成勤务时间大大延长,跟现行日本法律每周40小时工作制相违背。周六上课一旦实行,就必须增加雇佣教师。不过,从文部科学省现在的表态来看,认为学校学生数量并不多,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资源调配来实现轮岗。财务省也不愿意增加这一方面的开支。日本的基层教师日子并不好过。虽然被称为“先生”,可是工作环境近年愈来愈差,甚至成为被投诉及控诉最多的职业之一。由于连年教改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除了课本教学工作外,日本老师还要负责筹办大量的课外活动。他们也身兼社会工作者,对学生的家庭及社交生活也要关注。学生有事,老师要随传随到。地方教育委员会及校方的政治取向(如教科书的选取)及繁文缛节(如禁止老师开车往返学校)也让教师喘不过气。日本平均每个家庭只有1.26个孩子,大家庭时代的严父厉母早已消失,代之以百般溺爱,产生一大批以监督子女教育为己任的 “教育妈妈”及“教育家长”。日本小学的家委会主要是全职太太的妈妈们组成,因为白天没事做,所以关注子女教育几乎成了她们的本职工作,其影响力之大让中国人难以想象,对学校教师来说几乎可以说是生杀予夺。更有所谓的 “马鹿”家长动不动就要因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向校方、地方教育委员会及政府投诉老师失当,甚至动辄诉诸法律。例如曾有老师提醒某女学生要换夏季校裙,被家长向法务局投诉“性骚扰”;有顽劣学生被老师指责,被控 “儿童虐待”;有老师与学生闲谈间询问其家长的职业,被投诉“侵犯隐私”。当校方接到投诉,往往希望息事宁人,多要求老师不论有理无理先要道歉。当家长提出法律诉讼时,校方一般都不会伸出援手。胡乱投诉及诉讼对教师造成极大的精神及财政压力。日本教师们为求自保,纷纷购买各大保险公司为他们度身订造的 “诉讼保险”,只要月付200至1000日元,一旦面对法律诉讼,可获300万至5000万日元的保险金支持。因被家长无理控诉的教师日益增多,全日本已有约三分之一的中小学教师购买“诉讼保险”以防万一,这真是不可思议。在教师群体各项负担已经很沉重的背景下,进一步压缩他们的休息时间,显然难以获得支持。安倍政府希望恢复国民对公办教育的信心,在教育上捞取政治资本,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基层教师积极配合。因为不管一周上几天课,最终还是要靠教师去完成。想要不扩大财政开支来实现这一目的,无异于水中捞月。在安倍的强压之下,日本央行少不得要开动印钞机,为安倍政策买单。 怪不得说日本人亚历山大
这叫什么改革··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正文   
学生减负禁留作业 青岛老师家长不领情
  小学不留作业,你怎么看?昨天,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消息公布后,引来岛城小学老师和家长们的极大关注,对这一减负新政,他们表达的更多是担忧:不留作业只靠课堂上学能记住吗?小学不留作业上初中怎么办?更有人担心出现学校减负、家庭增负,学校减负、社会增负的情况。
  现状:
  小学生书包10斤沉
  “我女儿的书包平时就得有10斤沉吧。”昨日,市民李女士说,女儿甜甜就读于市南一所小学,开学上5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每门课就至少有三本书,课本、配套练习、课堂同步,每门课还有三四本作业本,再加上音乐美术等课本,还要背着新华字典,加起来书包鼓鼓囊囊的,平时我拿着都嫌沉。”李女士说,她家离学校近还好说,背着书包走几分钟就到了,还有住得离学校远的同学,有的就干脆用上了拉杆箱一样的书包。
  市民陈女士在家里称过儿子小明的书包,每天根据不同的情况,都在八九斤左右。陈女士的家离学校走路要10分钟左右,有时心疼孩子,送孩子上学时会帮孩子背着书包。
  家长:
  减负让家长很纠结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一出,家长们有的赞同有的却有些担心。李女士一直希望减少孩子的作业量甚至没有作业,“就算要布置作业,也要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那些要抄写死记硬背的少点,就算抄写也可以抄一些优秀作文。”李女士说,她同意没有书面作业,而是布置一些能让孩子动手动脑的作业,比如独立设计完成一些手抄报,甚至像国外一样,让孩子做一些小调查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调查的能力。
  而在教育行业工作的陈女士则对不留书面作业持担心的态度,“不留课后作业也行,但是这样就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是一种考验。”陈女士说,有些知识确实是不练习就掌握不了的,这样就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老师课件的准备、课堂上的节奏。所以,陈女士还是希望能够留点作业,“要是孩子一点作业都没有,回家也没有同龄人一起玩,在家还能干点什么?”陈女士说,就算没有作业,家长也不会让孩子闲着,说不定就会报一些英语班、乐器班之类的兴趣班让孩子去上。“不留作业也可能让孩子有时间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陈女士有些纠结。
  老师:
  不留作业难保教学质量
  对于教育部拟出台的小学阶段不留作业的规定,太平路小学教导主任孙敏表示,教育部给小学生减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整个小学阶段都不留作业未必是件好事。俗话说“不动笔不读书”,就是说明在学习过程中记录、书写的重要性,孙敏认为适量的作业不仅可以起到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对白天在校期间的学习也是一个延续。
  孙敏表示,应该取消的是机械性抄写的作业,而不是所有的书面作业。她以小学3年级语文为例,每篇课文里的生字有十个左右,如果只靠在课堂上的学习,学生肯定记不住,回家写一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也是一个练习汉字的过程。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校长高青松同样持担忧的态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这个我很赞同,但如果三到六年级一点作业不留就不行了。”高青松认为,到了小学高年级,如果不留书面作业,后续的教学质量堪忧。“我感觉这件事不能一刀切,与其规定不留作业,不如实行弹性作业制度。”高青松建议,学校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分层次,对已经把知识掌握得很扎实的学生可以不留书面作业,或者用一些探究性、延展性的作业代替;知识掌握不是很扎实的话则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巩固复习。
  高青松和孙敏都表示,教育是有固定规律的,记忆同样有规律,不管什么政策都要符合教育规律。高青松说,今年年初的时候教育局已经出台了学生减负规定,各学校不仅要每天在网络上公开各个年级的作业明细,同时每个年级的作业量都要控制在教育局规定的时间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负担已经明显减轻了。
  担心:
  防止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现在教育部只是在征求意见,还没有正式的政策出台,如果真规定小学阶段不留作业,那学校也只能执行。”高青松表示,教育部下达的规定,学校肯定要执行,但执行之后的效果难以保证。
  首先,如果学校不留作业最先着急的肯定是家长,“现在一二年级不留作业,就有不少家长找老师咨询‘不布置作业能行吗’。”高青松说,现在就有不少家长给孩子买课余练习册、报各种辅导班,就怕孩子少学了知识,如果真不留作业了,家长们肯定会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或者买更多的课外练习题让学生做,甚至是给孩子报更多的课外辅导班,这样一来学校减负了,但家庭又给他们增加了新的负担,真正的减负效果并没有实现。
  另外,高青松认为不留作业之后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以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有的家长可能会合理规划学生的课余时间,给他们安排丰富的文体活动、实践活动;但肯定也会有家长因为工作太忙,让孩子自己安排,玩电脑、打游戏、看电视将成为放学后的主旋律,这种减负对孩子不仅无利还有弊。
  高青松建议不留作业规定要与社会教育资源的调配结合起来,让不用写作业的孩子在放学后、周末和假期里有地方可去,比如图书馆、比如社区活动中心等等。“教育需要场所,不仅是校园,还有各种场所,如果不配套,减负后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记者看到,教育部在规定不留作业的同时,也同时规定学校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学校应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
  新华视点
  关键还是转变育人观念和考核机制
  “如果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不把升学率作为政绩,作为指挥棒,不在任何会议上进行比较、攀比,如果我们的低年级教师没有学生成绩、班级排名等考核压力,教学质量监测真正不只看分数,减负就有希望。”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建议,从教育行政部门到校长、普通教师统一认识,严格执行出台后的措施,是减负的关键。他还表示,家长和社会要支持学校的改变,要通过各种手段加以监督。
  “真正落实减负的规定,关键还是育人观念和教育考核机制的转变。”上海外国语大学静安附属小学校长张敏说。
  “现在课外教育畸形发展,许多孩子上一个好的初中、高中,要奥数、作文等好几个证书当敲门砖,这样简单规定学校不留作业、不考试,没有充分对症下药。”复旦大学教授任远表示,只有从根子上改革当前的招生、评价制度,减负才能命中靶心。
  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原所长傅禄建认为,除了简单地通过行政指令来规定不得做哪些外,学校更应该从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上加以改变,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多用快乐、健康的内容来充实课堂;不是简单不留作业不考试,而是留怎样的作业、怎样合理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据新华社
08-24·
08-08·
07-27·
07-27·
07-11·
07-10·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减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