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水是坚韧不拔的,它们冲破山的重重阻隔,奔向遥远的海洋,或夜不舍,从不返回。 访写

经典文档简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470套总数:4990288套专访:2632部会员:5148846位
当前位置:
& 2013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强化训练: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新人教版选修
2013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强化训练: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新人教版选修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50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53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第六课
马克思 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会晤(wù)  羁(jī)绊   得心应(yīnɡ)手
B.撰(zhuàn)写
归根结蒂(dì)
C.桎梏(ɡào)
囿(yòu)于
恰如其分(fèn)
D.颓(tuī)废
摒(bìn)弃
【答案】 B(A:应:yìnɡ,C梏:ɡù,D颓:tuí,摒:bìnɡ)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C(A藉—籍,B悠—幽,D竞—竟)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贫如洗(形容贫得一无所有)
得心应手(形容运用自如)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B.趁热打铁(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
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C.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
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
开天辟地(从有人类开始)
D.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恰如其分(办事说话正合分寸)
【答案】 C(指宇宙开始)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独卧旅舍,静对孤灯,翻阅着有关王洛宾的资料,________着他甜蜜的歌和他那并不甜蜜的爱情。
②随着恐怖主义、间谍和犯罪活动进入虚无缥缈的计算机网络世界,一个越来越________计算机的社会必将面临一种新的致命挑战。
③中国初步计划在2010年以前向月球________无人探测装置,如月球车,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工作。
【答案】 B(“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揣摩”指反复思考推求,想求得一个结果。“依靠”是指望别的人或物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依赖”指依靠别的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发送”涉及的范围较“发射”广,但是由于这项探测装置是从地球到月球,用“发射”准确。)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依着兄弟,总要好好儿给他一个下马威,有钱也不给他,看他还嚣张。
B.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的责任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也有责任。
D.我的父亲1936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出身不好,便榜上无名,只能成为高等学府的门外汉。
【答案】 D(“门外汉”指某方面知识还未入门的外行)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两千多年来,失意的文人,他们的心灵在庄子那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文人们进则思儒家的治国平天下,退则思道家的归隐自然。
B.陕西是我国民俗的发祥地,布堆画、麻袋画、豆粘画、剪纸、泥塑等民间工艺丰富多彩,巧夺天工,每每被受到外国人的交口称赞。
C.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2006年广告招标活动已尘埃落定,总金额达58亿多元;宝洁公司以3.49亿元蝉联了中央广告标王的宝座。
D.一些城市严禁排气量小于1升的汽车在当地上牌照是错误的,这与国家鼓励小排量汽车、节约能源的政策是相违背的。
【答案】 A(B句式杂糅,删去“被”字,C“蝉联宝座”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在“上牌照”的后面加上“的做法”,在“鼓励”的后面加上“发展”)
7.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简明的一句是(  )
A.十六大报告表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正方兴未艾。
B.王小丫病后复出,主持的《开心辞典》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因为有真实和聪明在里面。
C.面对众多的莘莘学子的求知的目光,谁敢敷衍不认真?
D.这本书是我从南方带回来的,准备送给您的令爱。
【答案】 B(A“正”与“方兴未艾”重复,C“众多”与“莘莘学子”重复,D“您的”与“令爱”重复)
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力
【答案】 B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从“《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到“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原文见课本)
9.《共产党宣言》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在这部文献中,马克思一方面总结了年的斗争经验,批判并粉碎了种种关于共产主义的传奇和空想,宣布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斗争方法、斗争目标。《共产党宣言》成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启明星。
10.《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幽灵”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把共产主义思想喻为像幽灵一样在欧洲悄悄传播,并深入到每个工人的心目中,具有不可阻挡的力量。
11.《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是怎样论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前途与命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马克思通过分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性质,得出结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越来越尖锐,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最终会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
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以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
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12.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闻一多的课堂氛围富有诗意,为了创造意境,他可以把时间改到晚上,映着灯光和月光给学生讲。课堂上的闻一多很有名士风度。
B.闻一多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诗歌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C.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认为这首诗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
D.闻一多也是美术家,他不仅善于鉴赏中外各种风格的画作,而且能将绘画意境和诗歌意境融为一体。
E.闻一多写:“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这句话是在痛苦自己没有迸发出激情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已的力量。
【答案】 BC(B项原文应为“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C项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认为“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还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的是本文作者。)
13.第四段末引用何兆武的评价:“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闻一多对诗歌、绘画等艺术的美的感受贯穿他的一生,在他的课堂讲授、诗歌创作、艺术鉴赏中都体现出对“美”的独特感悟,此人做事也极有风度,无一不美。②闻一多的内心更燃烧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热情更是贯穿他的一生。③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才是人生之大美,他最后也将自己投身此大美之中。(意思对即可)
14.从本文来看,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课堂教学充满诗意。为了创造意境,特地把课程从上午调到灯光昏暗的晚上,在灯光和月光下讲诗,讲授时也极有名士风度;并能引导学生领悟古代神话、楚辞、唐诗的美。②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由于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艺术比较的新境界。③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置生死于度外,最后为国殉身。
15.关于闻一多的牺牲,有人十分敬佩,有人十分惋惜。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十分敬佩。闻一多先生是“民族的脊梁”,是最坚定热忱的爱国者。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有着巨大成就的学者,闻一多没有埋头书斋潜心学问,而是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危难时机敢于挺身而出,承担起一位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民族责任。先生的遇难,就是他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最有力的证明。他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他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②十分惋惜。他的死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更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其实闻一多先生当时完全可以暂避风头。李公朴被杀,说明当时的白色恐怖已经相当严重,闻一多先生可以选择在演讲完毕后撤离本地。既达到目的,又保存了自己。毕竟活着的他可以为国家再做更多的事情,无论是在社会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
四、高考热点
16.按下面的提示答题。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词汇尤其丰富多彩。同样一种现象,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人就会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假如你“说话写文章善于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欣赏这种做法的人会说你精于“引经据典”;觉得你喜爱卖弄文采的读书人会说你“________”;认为你不忘表演,时时显示自己的“新新人类”就会说你“________”。同样,假如“两个人彼此一样,不分上下”,若强调“力量相当”可用“势均力敌”来形容;若用词追求典雅,则可说他们“________”;若用词通俗且带有贬义,则可说他们“________”。
【答案】 掉书袋 作秀 难分伯仲(伯仲之间) 半斤八两
17.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并从后面的选项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入空处。
你看到丑恶,假装没有看到,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______①______。你听到秽闻,仿佛在那一刻患了突发性的耳聋,脸上毫无表情,______②______。你被美丽美好美妙的景色感动,脸上绝不露出少见多怪的惊异,______③______
a.人们就会以为你少年老成,有大谋略大气魄。
b.人们就会送你人情练达的评价。
c.人们就会感觉你老于世故,可以信赖。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③处________
【答案】 ①b②C③a
18.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文章贯通,句式协调。
有人说,水是坚韧的,它们穿破山的重重阻隔,奔向遥远的海洋,或急或缓,昼夜不舍,从不返回;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我们坚韧似水,坚强如山。
【答案】 山是顽强的,它们抵住水的次次侵蚀,插入高阔的天空,或高或低,千年不屈,永不低头。
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风俗,实质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文化是什么?一般说来,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礼仪制度和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其基本的核心是价值观,并表现在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组织群体之中。
继承旧的传统文化,发展新的时代文化。这是时代的呼唤。
请以“身边的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一道好的作文题,应尽可能地彰显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厚的人文性。“身边的文化”这一话题作文,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思索文化与社会、文化与时代、文化与生活等的内在联系,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写作能力。“身边的文化”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文化,为此,在构思选材时,就应着眼于文化来谈,不可偏离了这一“靶心”。什么是文化?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切不可狭隘地将其与“文化知识”等同起来。
在审题立意时,还需注意“身边”这一定语,再结合话题材料“不同的风俗,实质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可知,写作选材应切合自身实际来进行,可将身边熟悉的文化现象,如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等作为切入点,由此导入对文化的理解和阐述。
【佳作赏读】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给我吃果果,夸我是个好娃娃……”哼着歌谣,我不禁又想起了外婆,想到童年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个偏远的小乡村……那时,我常常会在外婆做饭、纳鞋垫时,在与外婆夜晚散步看星星时,哼着这首歌谣。
说起外婆,谈起那个久别的小乡村,心里总是激动不已。外婆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乡下妇女,而她却是我记忆里最博学的人;乡村是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是我心目中最温馨的地方。
“月光光,月华华……”歌谣轻吟,心又飘回到童年的记忆;“斗鸡鸡,斗虫虫……”这种最朴实的文字,又堆垒起了乡村特有的风趣:这些看似毫无寓意的小诗,散发着乡村朴实的土香,折射出乡村人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每逢佳节,剪窗花是必不可少的,外婆总是握着我的小手,然后一朵朵花,一条条鱼,一只只小动物便活灵活现地跳入我的眼中……
我最爱的,还是外婆做的乡村小吃!碗儿糕是家乡最美味的小吃,将豆子磨成浆,拌上面粉、黄果子,洒上盐,在油锅里细细地煎着,再洒上些葱花。吃上一口,淡淡的豆香和着淡淡的油香,软软的,真的是什么劳累、什么烦心事都消失了……
外婆纳的鞋垫,永远是最舒适的,让我走在哪儿,都忘不了家乡。它像一根细线,一头拴着乡村的大树,一头拴着我的心,时时告诫着我:“树再高也忘不了根,人走得再远也不能忘本。”鞋垫上常常会绣上些祈祷、祝福的话语,或是绣上些小花,既好看,又耐用。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间偷偷滑过。不知不觉我已长大,而外婆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乡村,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明时,我又一次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去给外婆扫墓。家乡的变化真大呀!公路修起来了,汽车繁忙地穿梭于县城和乡村之间;公路两边,以前的那些竹林、甘蔗林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小洋楼。晚上,乡村更加热闹了,家家传出电视节目里的喧嚷声。不得不承认,家乡真的变了,人们的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了。而我,却平添了一份感伤,看着已觉得陌生的家乡,怀念着曾经的点点滴滴。
乡村和我一起成长,一起改变。我从乡村走到了城市,开始了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于是,我也开始埋怨生活的烦琐,开始厌倦学业的繁忙,开始抱怨他人的不是……乡村,也追向了城市,步步发展;而乡村的那些最朴实最珍贵的风俗文化,也和我的天真、单纯一样,渐渐远去……生活富裕了,我们的心却更“穷”了吗?那些最美的品质,那些刻在心中的“最大的财富”就要随时代的发展远去了吗?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给我吃果果,夸我是个好娃娃……”又一次哼起这首歌谣,回忆着和外婆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或许,我们真的该做点什么了,为了自己,为了美丽的乡村,为了那最朴实的文化,请留住心中“最大的财富”。
【名师点评】 这篇习作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对话题及材料的理解准确到位,审题立意符合要求。文章以一首童谣贯穿全篇,线索明晰,结构井然。在写法上巧用对比,乡村的今昔迥然不同,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的进步上,还体现在作者心里曾经感到的最朴实的乡村文化的流逝上。而这恰是文章立意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刻。在表达方式上,融抒情、议论于叙述之中,情真意切,让人深思。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仿写练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考​专​题​训​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64.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124. 第七十二章
Z璃恍了神,突然感到一席熟悉感突如其来的袭入自己的心房,似乎在很久以前,在桃花飘落的季节也见过如此让人如浴春风,如此纯净的笑容。
那个男子抬头看了看Z璃,她肌肤胜雪,紫色的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里面还泛着五彩的光,嘴角微微勾起,身上的一番清雅高华的气质,让人为之所摄、自惭形秽、不敢亵渎,泛着淡淡五彩之光的紫色长发披于背心,只用一根粉红的丝带轻轻挽住,一袭白衣,美极了!
那个男子看着Z璃也恍了神,似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在很多年前,她在桃花雨中向着他微微的笑着。
大厅里的人看着两个身着白衣的人眼神交汇,似乎这一眼就是万年,他们是如此般配,他们围绕的气息是如此的缠绵????????
但是就是有不时像的人来捣乱,那个调戏Z璃的男子看着他们说:“对望什么呢!?”
Z璃立刻回过神来,手覆上心口那一刻的熟悉之感又一次的让Z璃感受到了。
那个男人也回过神来,看着那个调戏Z璃的男子说:“滚吧!别在让我看见你!”说完之后,连他自己都疑惑了,因为他从未因为什么骂过脏话,也并未因为什么愤怒过,但是只要牵扯到眼前这个女子,知道这个男子的手就要碰上她的背,心就不由的愤怒起来。
还有就是他从来都不会管闲事的,但是刚刚看见这个女子却冲动的上来救她了,为什么,这男子还在纠结这个问题。
那厢那个调戏Z璃的人已经愤怒了说:“小娘子和我回去,我保证你吃香喝辣!”
Z璃并不理会他,直接叫来了掌柜将他扔了出去。
大厅里的众人看见那个掌柜对Z璃那么恭敬,就不敢在去看Z璃了,立马老老实实的吃饭了。
Z璃请那个男子坐下说:“谢谢你救了我!”
那个男子坐下红了脸说:“没?????没事!”
Z璃看着那个男子如红苹果的脸,恨不得爬上去咬一口,Z璃咽咽口水转移了眼神说:“对了,我叫Z璃,你呢?”
那个手不安的揪着衣襟,Z璃看着那衣襟都觉得揪心,那个男子开口说:“白若水!”
Z璃看着白若水笑了说:“白若水真是好名字!如水般纯净,如水般清澈,如水般轻柔,但是又有属于自己的坚韧!好!好名字!”(为什么说水坚韧呢,它们冲破山的重重阻隔,奔向遥远的海洋,或夜不舍,从不返回!)
白若水又被Z璃的这一番话夸的满脸通红立马站起来说:“后会有期!我就先走了!”说完落荒而逃!
Z璃看着他离开的背影,那熟悉之感又涌上心头来!
&2004- 京ICP证090166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3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强化训练: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
下载积分:599
内容提示:2013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强化训练: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新人教版选修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0:07: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3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强化训练: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DOC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韧不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