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药是野生采集的还是人工种植木耳的?

使用合作账号一键登录:
亳州多措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市场监管
  为进一步整治经开区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市场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经开区分局多措并举,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市场监管。
  一是专项检查和监督抽验相结合。针对全区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分局积极开展全区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检查。针对比较容易发生染色增重、掺杂使假、药渣回收的中药材、中药饮片,采取专项检查与监督抽验相结合,有效开展针对性监督抽验。目前,已对发现的12批次可疑中药饮片进行了查封扣押及抽验。
  二是加强对中药材重点村庄监管。组织执法人员对小黄庄等中药材重点村加强重点检查,联合城管执法部门对文采路等中药材晾晒集中路段加强日常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严厉查处。
  三是加强对昌升鲜活中药材市场监管。食药监、工商、城管三部门联合对昌升鲜活中药城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形成报告上报管委会,并对该市场存在的违法经营行为下发整改通知要求尽快整改。
  统筹能破局
  &中医中药不分家,好医要有好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之一的李佃贵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中药材质量问题比较突出,长此以往,中医要毁到中药上。好的中医,应具有军事家的思路,但是没有可靠的武器也不行,中药影响到中医发展,应回归到中医药本质,中医中药统筹管理。
  李佃贵指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际上是&管医不管药,缺少中药管理职能&。中药饮片从种植、加工、到市场,呈现的是政出多门、分散管理,缺乏统筹管理,带来质量监管的不协调不衔接,埋伏下安全隐患。
  中药饮片质量安全重点在源头治理。过去来说,中药材特别讲究道地性,要到深山老林的原生地采集。而现在,90%的中药材来自人工种植。失去野生、原生环境,药材的道地性就大打折扣了。比如大黄,在不同地区生长,则成分也各不相同,疗效就有差异。特别是,中药材种植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滥用化肥、农药,缩减生长期,导致药性改变,不具备药典标准,毒副作用还超标。&生长几年的与几十年的疗效上差得远了&。饮片上游产业领域过度追求产量、效益,其结果就是药材看似形状一样,实际功效降低,同时,也为市场造假行为提供了机会平台。
  李佃贵认为,当前也存在中药材炮制被忽视、弱化的现象。过去中药饮片都有传统的炮制方法,能够确保减毒增效。老中医都是自己上山采药,或者引进原药材加工。我们医院曾经有一个时期,专门从安国聘请了一批老药工从事药材炮制。
  &如今既能识别中药材,也了解传统炮制法的临床医生不多&,他表示,这涉及到中医药教育问题。河北中医学院过去曾经在安国有3000亩药材园,学生参与种植、采收实践就很方便。中医药教育还是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保障中医临床,保障中药疗效。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大家平时在喝牛奶的时候也是要注意一些饮食禁忌的。
女人都渴望拥有完美的身材,如何才能减肥成功呢?
要知道在感冒期间有一些食物是万万不能吃的。多种野生中药材陷入困境 人工种植难解危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多种野生中药材陷入困境 人工种植难解危局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中医药战略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历史、改革开放政策及效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中长期战略管理。2004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医典籍研究及英译工程&秘书长,触及中医药领域。2008年开始任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
  ●中医药为其自身哲学基础、认知路径和行为规则所决定,从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多个方面都具备了成为我国医药战略基石的特性和价值。
  ●在关于中医药&科学&和&文化&属性的争议背后,是医药领域国家间、企业间的经济利益角逐。轻率主张从理论研究到临床实践全面推行以融合为实质的&中西结合&,极有可能对国家、行业和从业者产生三重危害。
  ●以&先治疗、后滋补&、&先国内、后国外&为序,把扶持中医药特色的推广、促进中医药优势的发挥作为中医药工作中心内容和紧迫任务,认真解决中医药机构&不姓中&问题。
  ●中医药的确是我国古代文化和文明各项成就中历史最悠久、系统最完整、应用最普及的,没有中医药的复兴就不可能有中华文化的真正复兴。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方针政策指引下,经过业界努力和各界支持,中医药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准确、充分认识中医药战略特性,有助于把握正确方向,增添克服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勇气,全面、深入、持久地做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工作,使中医药对振兴民族、繁荣国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作用得以更好发挥。
  尽管&战略&通常被理解为和计谋、定位或模式一类概念密切相关,是人类用主观认识和意志赋予客观事物的,然而笔者认为:为事物内在本质和关联环境因素所共同决定的该事物的战略价值,并非人们从主观认识和意志出发,赋予事物和行为的外在特性,而是因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方向性、关键性和全局性本质而客观存在的内在特性。
  正因为中医药具备了此种客观的内在战略特性,从而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就具备了至少以下六个领域的战略价值。  
  医药战略价值
  从最直接的应用领域&&医药卫生来看,结合医改的推进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系与国民健康保障体系,是一项非常必要和极其紧迫的重大国家战略,而唯有中医药才是成功建设这两个体系的战略基石。
  经济分析:承受力约束刚性和效益有利性
  当前,国民医疗保障已成世界性执政难题,关键在于:无论采用何种支付方式,只要无法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吹气泡式的膨胀,现有医保体系的各类支付主体都将难以承受持续增长的医药费用负担,从而迟早引发政治和社会问题。而我国当前以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经济状况都必定无法承受照搬国外所谓&现代先进医药模式&将造成的巨大支付压力。
  数据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居于世界前列,GDP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排名仅位列全球第90位左右,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医药费用支出,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已达5.2%,人均年卫生总费用超过1820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可是美国仅医疗开支就占GDP的18%左右,比我国卫生总费用还高13个百分点。美国人均医疗费用8000美元(超过人民币50000元,其中仅药费就需6000元),是我国的40倍左右。即便如此,这还是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速连续多年超过GDP增速,国家财政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001年到2011年几乎翻倍的结果。如把美国人均医疗开支水平作为&国际先进医疗水平的服务&标准,仅医疗开支一项,2010年我国就需要67万亿元,而该年我国GDP总值只有40.12万亿元。
  因此,以美国为典型的用&尖端的理化检查设备、巨资研发的各类新药和层出不穷的手术新方法&作为技术支撑的高成本的所谓&现代先进医药模式&,绝非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所能承受。我国不应该也没有经济能力来追随、抄袭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将医药垄断企业利益隐身于&高科技&之后的医疗模式。这是经济分析的必然结论。  
  技术分析:有效性和合理性都是硬道理
  1.&中医药自古至今都是养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
  尽管中医药和西医药从哲学基点、方法论到直接目标和手段都存在重大区别,但二者都是人类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有少数人认为:只有现代西方医药知识理论和方法手段能够解释、验证的医药理论和方法才是&科学&,否则就是&伪科学&。这种认识从否定在任何历史发展阶段人的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这一基本事实出发,不但否定了真理的实践性和相对性,而且否定了科学的开放性和渐进性,是一种片面和短视的认识。包容于中医药知识理论中的深邃的中国哲学思想以及广博的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候学、地理学等知识绝不能&依样画葫芦&,简单搬用西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裁定、套改。我们迄今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乃至人体自身功能效用不计其数,但这并不应成为彻底否定其存在的理由,更不应成为我们永无止境地探索真理的羁绊。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用数千年时间和亿万人生命实践不断发现、创造、积累、检验和完善所形成的一个原创、独立、完整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中华民族能五千年来生生不息、日渐强盛,中医药的确功不可没,任何尊重事实的人都无法辩驳。
  非但如此,即便是对各种化学污染造成的生理疾病和因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人际竞争激烈造成的心理疾病此两大类所谓&现代疾病&,如若民众都能理解和把握中医药重视&治未病&,强调&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性命双修、形神共养&的特点,从注重饮食起居和精神调养等方面做起,现代疾病的危害就可能在相当程度上被控制在萌发阶段。传统中医药在当代依然有勃勃生机、依然可以祛病强身、保家卫国的事实,不仅从广东用中医药方法防治SARS、北京用古方研发治疗甲流新药等防治当代重大流行疫病的成果中得到明证,甚至在救灾抢险应急场合运用中医药简易方法有效防治了部队群体伤病的事例也绝非仅有。认定中医药是当代乃至今后人类防治疾病、养护健康的有效手段言之有据。
  2.应用中医药养身健体、防治疾病是人类合理的上佳选择
  对浩瀚宇宙和广袤自然而言,人类是什么角色又应有何种作为?这是决定医药学的哲学基点问题。相对而言,中医药学更多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信守&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无非是自然界中一类生灵,故此应该敬畏天地、顺应自然,与周边环境和其他生灵和谐共生、各得其所。而人自身也是一个各部分间密切关联的&小宇宙&,患病主要是人体功能出现了问题,如阴阳失衡。因此强调养生&&防重于治,强调辨证施治&&着眼整体调整,强调&固本培元&、&扶正祛邪&&&保护和增强患者自身内在的抗病机能。而西医药学是近代工业文化的产物,崇奉人的独立创造能力&&&物我两分&、&人能胜天&,把人看成是万物主宰&&要&人定胜天&。擅长线性的分析还原思考方法,认为人之有病,主要是人体部分物质出现了问题。而医药学就是医者主导,用人造物质和人为手段&努力找病、除恶务尽&。
  世界卫生组织曾将21世纪医学发展方向归纳为八个转变,即: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从重治疗向重预防,从对病原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从生物治疗向身心综合治疗,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对照之下,中西两种医药学究竟谁更符合今后的转变方向,应当不言自明。从更广泛、更长远看,究竟哪种医药学对人类与自然&长相厮守&更有利,同样不言自明。
  对生理上的&弱势群体&,中医药优势更加明显。以我国为例,由于前一时期&以药养医&的过度市场化行为引发了过度医疗的普遍现象,进而生成了一些医源性和药源性问题,其中滥用抗生素尤为突出。如能及早普及中医药服务,婴幼儿就能较少受到抗生素、激素的早期危害,有利于其自身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成长,而老年人也能更多利用生命的&自组织、自演化、自适应、自稳态和自调解&功能,即便是&带病生存&,也总比动辄施行各类外科手术和放化疗更合乎天道人情。对于老年病、慢性病,应用中医药结合中国传统特色食疗、心疗等方法,其优越性更是无与伦比,为有效化解我国老龄化社会医疗保障重大难题提供了&定海神针&。
  以上分析中,如说经济承受能力分析得到的是刚性结论,对技术有效性和合理性的分析得到的就是对刚性结论的刚性支撑。事实上,技术路线和经济成本之间存在非常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决策选择的结果往往是所选技术路线直接决定了经济成本。决策我国医药卫生体系和国民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设方案同样无法回避这一规律。因此,中医药为其自身哲学基础、认知路径和行为规则所决定,从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多个方面都具备了成为我国医药战略基石的特性和价值。
  经济战略
  普及中医药服务可以明显提高医药卫生领域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医药界有不少人士反对把&简便验廉&的&廉&作为中医药特色优势来强调。因为在前一时期医药卫生过度市场化、商业贿赂成为夺占市场份额利器的环境下,中医药的&廉&反而&南辕北撤&地成了从业人员获取合理经济报酬的障碍,不但打击了他们学习传统医药理论和技术的进取心,甚至削弱了他们对医德的固守意愿。但正如甘肃省在决定医改方针时所强调的现实所言:因为甘肃是&穷省&,所以要&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从国别对比来讲也完全情同此理:我国的多数人均指标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是确确实实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还要&言必称希腊&,硬把发达国家已危象丛生的&现代先进医药模式&作为我国的&范本&,至少也是&未富先奢&陋习在医药领域的表现!现实和逻辑告诉我们:&最简单的方法&必然是对日益复杂化、高度商业化的&当代先进、尖端&医药硬件技术依赖最少的方法,而&尽可能少的费用&只有努力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才能实现。
  卫生部门的统计表明:即便是在需求旺盛导致中药材价格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全国平均而言,和以西医药为主体的综合医院相比,中医院的门诊人均次和出院人次的医药费用仍然要低20%左右。由于大力推广中医药服务和惩处过度医疗并举,甘肃省中、西各类医院合计的此两项费用硬是比全国平均要低40%~50%。受公开数据不足约束,笔者只能用两年可获得的数据保守推算,结果是:如果全国除甘肃和西藏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能把此两项费用降低到甘肃已经达到的水平,那么全国一年节约的医药费用很可能达到甚至超过5500亿元。按照2011年推算数据,仅这笔费用就可单独满足5亿户籍人口一年的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用。如果有人质疑:相对低廉的医药费用对甘肃民众的健康是否存在不利影响?国家统计数据是最好回答:在西部十省区中,非但甘肃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并不处于落后位置,而且人均预期寿命排列靠前,从2000年到2010年这一指标的增长幅度更为靠前。
  中医药是我国典型民族传统产业,产业形态完整,对三农经济、边远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拉动明显,且有国际发展前景
  认定中医药是民族传统产业的典型,不仅因其历史悠久、应用普及,具有鲜明人文地域特征,更是因其具备跨接三大产业、多个行业的完整产业链,产业的结构丰富、分布广泛、关联紧密、形态齐全。
  仅从第一产业的中药材野生采集和人工种植来看,全国公认道地药材品种至少有200余种,十几个主产区基本覆盖所有省级行政区划。此外,各省、市的区域性道地药材更多不胜数。以开展中医药工作颇具特色的山西运城为例,调查核实的常用地产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就有557种之多,其中地黄等还出口他国。种植中药材40万亩,年产值近4亿元,对当地经济有较明显拉动作用。全国多数省份,尤其是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都有用中药材种植和粗加工带动三农经济发展的实例。在第二产业内,不但有闻名遐迩的百年老店,还有改革开放后创办的大批中药加工企业,其中不乏独具地区和民族特色的厂家。近年来藏药、蒙药和苗药等兄弟民族传统医药使用范围的扩大就与中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彰显了中医药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至于在第三产业,从药材药品流通到医疗保健服务再到教育科研文化等等领域,中医药相关机构更如满天繁星。虽然统计部门从未发布过三大产业内与中医药相关的就业人数,但粗略估计应在1000万左右,受益人口可能有3000万之众。
  而今,放眼国内,从平面到立体,几乎所有媒体都&傍上了&中医药,涉及内容由表及里、无所不包;中药产业产值2011年达到4178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年均22%的增速,到2015年很有可能达到6000亿元;中医院诊疗人次从进入新世纪以来也以年均约10%的速度增长;不但直接服务于民众身心健康的中医药需求明显旺盛,对食品安全具有明显效果的农用传统中医药(中兽医药等)也呼声渐高;尤为可喜的是,在甘肃,人们看到中医药院校招生久违了数十年的红火局面重现:非但录取分数线达到了文科第一、理科第二,且所录取学子都是第一志愿报考者。中医药&长征接力有来人&的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曙光在前。眺望寰宇,尽管路途依然遥远而艰辛,但&中医药走向世界&正在迈开坚定扎实的步伐,中医药服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越是发达国家的民众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越高,从针灸合法化到中医药合法化的方向渐趋明朗;可以断定,这般万千气象必将孕育出中医药产业经济在国内外发展的更大更好机遇。
  中医药是我国在全球医药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其他经济领域一样,当今医药经济领域同样存在全球化现象,&科学无国界、利益有主体&。在关于中医药&科学&和&文化&属性的争议背后,是医药领域国家间、企业间的经济利益角逐。正因为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从哲学基点、方法论到直接目标和手段都有明显区别甚至某种程度上对立的不同体系,因此,在满足疾患防治需求时就可能形成可选择、可替代关系,进而衍生出相互竞争的关系。
  事实上,暂不论文化多样性和科学民主性的必要,仅从现实情况来看,哪怕是极其直观、感性的艺术领域,真正&中西会通&的人也是凤毛麟角。更何况事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一要务,在各自都是复杂深邃且尚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两个体系面前,轻率主张从理论研究到临床实践全面推行以融合为实质的&中西结合&,极有可能产生三重危害:对国家,消解了因有传统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而在世界医药经济领域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对行业,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在西方医药界已开始认识自身局限,试图通过向传统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学习,寻求出路的关键转折时刻,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重申&中西医并重&、&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大政方针的大好形势下,&事与愿违&地走偏、走错方向、痛失百年不遇的复兴发展时机;对从业者,特别是中青年,把绝大多数人奋斗一生都难以实现的一种愿望和可能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目标,在中西之间&心挂两头、踯躅彷徨&,贻误了有利于&术有专攻&、&业精于勤&的大好青春年华。
  必须高度警觉的是:一方面,当前我国优秀中医人才和优质中药资源都处于紧缺状态,而海量优质中药材被作为植物化学药&提取物&的原料,产品廉价出口,加工附加价值严重流失;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剂和复杂医疗设备器械里,合资和外资企业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销售额已远远超过了半数。如此局面,不容轻描淡写,更不容视若无睹。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以&先治疗、后滋补&、&先国内、后国外&为序,把扶持中医药特色的推广、促进中医药优势的发挥作为中医药工作中心内容和紧迫任务,认真解决中医药机构&不姓中&问题,在做好公益性公共卫生医药服务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从一、二、三产和各相关行业全面推动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不断增强我国在国内、国际两个医药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经济战略特性和战略价值的分析表明:对国民经济整体而言,中医药是一个既有开源之功、又有节流之效的领域;对国际医药经济领域的竞争而言,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文化战略
  中医药既有科学属性,也有文化属性,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
  前些年有关中医药的争议有一现象颇为值得深思:以中医药是文化而不是所谓&科学&为依据,个别人主张将中医药从国家医药卫生体系中开除出去,甚至狂妄声称要废除中医药。而一部分认可中医药的人士也对把中医药说成文化耿耿于怀,认为此说贬低了中医药价值和地位,应该强调中医药的科学性。虽然在此不宜对文化和科学的合理定义做深入探讨,但有一点必须强调:无论科学还是文化,都只是人类认识、应对客观世界的角度和方法,两者间绝无高下对错之分。笔者曾提出:如将政治比喻成把握社会总体的方向舵,经济就是发动机,而科学和文化则是双翼。科学侧重于物质领域,而文化侧重精神领域,一旦两翼失衡必然导致重大社会问题产生。
  对于医学,国内外有识之士都已提出:因其行为主体与客体都是人类,而人类是应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定义结合起来认识的高等生物,因此医学应该属于跨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第三类科学。同理,中医药体系既有科学属性又有文化属性。言其科学,因其揭示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规律,并建立了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和有效的应对方法技能体系;而言其文化,则是因其完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活于炎黄子孙世代相袭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规范当中,带有鲜明的人文特色。
  我国哲学界有学者提出:非但是&医易同源&,中医药与儒、释、道都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同时又有其综合性、独立性的一面。准确讲,中国哲学应是儒、释、道、医&四柱鼎立&的集大成者。从中医药的知识理论到方法技能再到物质手段,内涵和外延都广泛涉及到诸多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从五千年前绵延不绝传承至今,深刻影响了我国民众的信念习俗,很大程度上转变为日常行为的规律和规范。从这个角度看,中医药的确是我国古代文化和文明各项成就中历史最悠久、系统最完整、应用最普及的。没有中医药的复兴就不可能有中华文化的真正复兴,而没有中华文化的真正复兴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文化是国家在当代国际社会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国家竞争软实力的核心构成部分
  如前所述,广义文化是&生存式样系统&。我们不仅要看到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影响,而且要看到它对物质生活的影响。&文革&时期清一色的服饰、流行一时的&迪斯科、洋快餐&,都是文化影响力的表现。医药是人类维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故此医药文化也可说是人的生身立命文化。有什么样的医药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医药行为习惯,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医药产业。
  根据2009年权威科研机构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在世界131个国家中,我国的&文化现代化指数&排在第57位,只达到世界初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文化竞争力指数则排在(120个国家)中的第24位,达到世界中等强国水平;而文化影响力指数排到(130个国家)的第7位,达到世界强国水平。如从数据看,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现代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之间显得很不相称,但这恰恰说明:越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民族特色文化,才越有显著竞争力和强大影响力。如果偏离中医药基本原理,违背其内在发展规律,把跟踪模拟西方医药作为现代化、作为发展中医药的主要手段,结果必然舍本逐末,丢了中医药特色优势不说,还极可能不自觉地为国际医药垄断企业打压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充当开路先锋。&
  经历了400多年发展,意识到过分强调人的独立创造力和过度宽纵对自然的索取、改造行为所带来的严重恶果,西方发达国家中&后工业化&、&后现代化&的思潮和主张在逐渐深化和传播。西方医药界也逐步意识到人工化学合成药物和外科创伤手术的局限性,开始在&替代医学&、&辅助医学&、&自然疗法&等旗号掩饰下转向其他民族的传统医药寻找出路。众多跨国医药大企业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就是这一动向的典型表现。
  在当前形势下,只有真诚面对党和国家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广大民众踊跃学习和应用中医药知识、方法的国内大好形势,清醒认识国际医药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和国外利益集团企图侵占我国巨大医药市场的用意,才能把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建设工作列入优先和重要的工作日程,才能切实培育、大力增强和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内、国际医药利益竞争中的有效作用,让中医药文化这一民族瑰宝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未完待续)
------分隔线----------------------------[ 相关商品 ]
手机分享新闻
【免责声明】上海生意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对生意社上刊登之所有信息,力争可靠、准确及全面,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生意社不承担任何责任。
生意社商品站
微信公众号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45树皮类药材是指高大乔木剥取的药用树皮.可供药用的主要有黄柏、厚朴、杜仲等.另外还有桑白皮、秦皮、合欢皮、椿根皮、棕板、木槿皮等十多种.本文重点就黄柏、肉桂、厚朴、杜仲三种树皮类药材的产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树皮类药材是指高大乔木剥取的药用树皮.可供药用的主要有黄柏、厚朴、杜仲等.另外还有桑白皮、秦皮、合欢皮、椿根皮、棕板、木槿皮等十多种.本文重点就黄柏、肉桂、厚朴、杜仲三种树皮类药材的产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被引量:1来源:百度文库
摘 要:进入盛夏,多数皮类中药材进入采剥尾期,也是新货大虽上市时。两王年米多数药材火幅度涨价,皮类品种涨价之路却是步履维艰,现就部分皮类药材的产销形势探讨一下其后市行情趋势,仅供参考:
摘 要:进入盛夏,多数皮类中药材进入采剥尾期,也是新货大虽上市时。两王年米多数药材火幅度涨价,皮类品种涨价之路却是步履维艰,现就部分皮类药材的产销形势探讨一下其后市行情趋势,仅供参考:
被引量:0来源:维普
摘要:杜仲、厚朴和黄柏是树皮类中药材树种,运用如下方法可使其增加产量。1.刀分树干。在树干离地面30-100厘米处,用刀以横向排列斜砍数刀,深浅以稍伤木质部为度,刀口之间应留有空隙。这样可以使有机养分更多地聚集在树皮上,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此法可以在伐树剥皮前四年间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各进行一次。
摘要:杜仲、厚朴和黄柏是树皮类中药材树种,运用如下方法可使其增加产量。1.刀分树干。在树干离地面30-100厘米处,用刀以横向排列斜砍数刀,深浅以稍伤木质部为度,刀口之间应留有空隙。这样可以使有机养分更多地聚集在树皮上,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此法可以在伐树剥皮前四年间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各进行一次。
被引量:0来源:豆丁网
摘 要:树皮类药材在东北所有的药材品种中所占比例较小,绝大部分为野生资源,少有人工栽培。近些年来,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国内外市场用量的增加,价格稳中有升,后市将持续看好。
摘 要:树皮类药材在东北所有的药材品种中所占比例较小,绝大部分为野生资源,少有人工栽培。近些年来,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国内外市场用量的增加,价格稳中有升,后市将持续看好。
被引量:0来源:维普
采集加工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中药材中树皮类的桂皮、厚朴、杜仲,是经济价值较高,采集加工技术性较强的名贵药材,若加工不得法,必将影响产品质量,降低价值,减少效益。现将其采集加工技术介绍如下:桂皮(又名肉桂)采收季节为3月下旬至4月初。此时气候
采集加工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中药材中树皮类的桂皮、厚朴、杜仲,是经济价值较高,采集加工技术性较强的名贵药材,若加工不得法,必将影响产品质量,降低价值,减少效益。现将其采集加工技术介绍如下:桂皮(又名肉桂)采收季节为3月下旬至4月初。此时气候
被引量:0来源:维普
被引量:0来源:维普
正黄柏皮林区存量较少,国家严禁采剥活树皮,农民自栽黄柏树极少,产量不多,价涨至7~9元/千克。杜仲皮为常用大宗药材,用量大,供应时有中断,价涨至10~11元/千克。
正黄柏皮林区存量较少,国家严禁采剥活树皮,农民自栽黄柏树极少,产量不多,价涨至7~9元/千克。杜仲皮为常用大宗药材,用量大,供应时有中断,价涨至10~11元/千克。
被引量:0来源:知网
目前部分中药材市场上,树皮类药材因收购价偏低,普遍缺货,市场价格上涨。主要有:①紫荆皮。资源稀少,收购价(公斤价,下同)1元左右,采收者不积极,市场售价已由4元~5元涨为10元~12元。②苦楝皮。各地资源丰富,收购价仅为05元,采收者少,市场售价已由1元升为3元~4元。③合?..
目前部分中药材市场上,树皮类药材因收购价偏低,普遍缺货,市场价格上涨。主要有:①紫荆皮。资源稀少,收购价(公斤价,下同)1元左右,采收者不积极,市场售价已由4元~5元涨为10元~12元。②苦楝皮。各地资源丰富,收购价仅为05元,采收者少,市场售价已由1元升为3元~4元。③合?..
被引量:0来源:知网
摘 要:树皮及根皮类中药材常以种子繁殖。秋冬季是这些中药材植物种子成熟季节,要注意及时采种。黄柏又名黄檗、黄菠萝、川黄柏、檗木、元柏等,为常用中药,以树皮供药用。于10—12月份、果实由绿变黄褐而呈黑青色、果壳尚未裂开之前采种。采种后堆放在屋里或放入木桶里,盖上稻草或麻片。经10~15天后当果实完全变黑、腐烂、发臭时,取出用手搓揉出种子、再在清水中漂洗、除去果皮和杂质,
摘 要:树皮及根皮类中药材常以种子繁殖。秋冬季是这些中药材植物种子成熟季节,要注意及时采种。黄柏又名黄檗、黄菠萝、川黄柏、檗木、元柏等,为常用中药,以树皮供药用。于10—12月份、果实由绿变黄褐而呈黑青色、果壳尚未裂开之前采种。采种后堆放在屋里或放入木桶里,盖上稻草或麻片。经10~15天后当果实完全变黑、腐烂、发臭时,取出用手搓揉出种子、再在清水中漂洗、除去果皮和杂质,
被引量:1来源:豆丁网
黄柏又名黄檗、黄菠萝、川黄柏、檗木和元柏等,为常用中药,以树皮供药用。于10-11月份,果实由绿变黄褐色而呈黑青色、果壳尚未裂开之前采种。采种后堆放在屋角或放入木桶里,盖上稻草或麻片,经10 ̄15天后当果实完全变黑、腐烂、发臭时,取出用手搓揉出种子,再在清水中漂洗,除去
黄柏又名黄檗、黄菠萝、川黄柏、檗木和元柏等,为常用中药,以树皮供药用。于10-11月份,果实由绿变黄褐色而呈黑青色、果壳尚未裂开之前采种。采种后堆放在屋角或放入木桶里,盖上稻草或麻片,经10 ̄15天后当果实完全变黑、腐烂、发臭时,取出用手搓揉出种子,再在清水中漂洗,除去
被引量:0来源:知网
京ICP证030173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种植木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