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那些大医院小医生招外国人做医生?

卫计委:禁止医院和医生私下为外国人移植器官
公益中国 .cn  时间:   责任编辑: 李想
3月19日,中国首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www.)正式启动,器官捐献志愿者及家属、医生、国家主管官员、世卫组织官员等,以及宣传大使曾志伟参加开通仪式。
    “我国器官移植医院要重新洗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昨天举行的器官捐献国际学术论坛上表示。
    黄洁夫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出台新政,任何一家器官移植医院,如不开展尸体器官(即公民身后捐献的器官)移植项目,将被吊销器官获取和移植资格;私下分配器官的医院,或使用国家器官共享系统以外来源器官开展移植手术的医生,也将被取消移植资格。
    同时,根据中国器官移植的临床需求,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委员会还计划陆续审评增补100家器官移植医院。
    部分医院未自动分配器官
    中国曾出现600多家医院各自为政开展器官移植,争抢器官供体的混乱局面。2005年起,由原国家卫生部主导,中国临床器官移植体系经过几轮清理重塑。目前,全国有169家医院拥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审批认可的器官移植资质。但是,由于器官源短缺,一些器官供体仍来源于私下交易、司法渠道等原因,169家医院并非都开展了公民身后捐献器官的移植工作。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自2011年4月以来的数据追踪分析发现,169家器官移植医院中,只有157家医院的移植中心在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中建立了移植患者等待名单;70家医院使用系统进行获取器官的自动分配,88家医院通过该系统获得了分配的器官。
    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坦言,上述分析数据显示出,有些器官移植医院尚没有参与到公民身后捐献器官的获取、分配和移植工作中。
    禁私下为外国人移植器官
    针对现状,黄洁夫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将出台一系列新政,进一步规范器官捐献、获取、分配和移植工作。
    黄洁夫说,国家卫生计生委即将出台的强制性规定还包括:已拥有移植资质的医院,如果持续未开展尸体器官捐献工作一段时间,将被吊销器官移植资格;同时,器官移植质量差,造成患者移植后死亡的医院;违法买卖器官,私下为外国人移植器官的医生和医院,都将被吊销器官移植资格。
    需求缺口约百家移植医院
    对于全国20万-30万需要器官移植的重症患者,中国能开展器官移植服务的医院和医生还远远不足。黄洁夫预计,还需要逐步增加约100家器官移植医院,才能满足中国器官移植的临床需求。
    不过,黄洁夫同时强调,增补器官移植医院须非常审慎,已申请医院应先从试点做起。
    ■ 焦点
    捐献器官须进电脑自动分配
    去年8月,国家卫计委正式启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并下发文件,要求全国所有器官移植医院都要设立器官获取组织(OPO),并将获取的公民身后捐献器官信息全部放入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分配。但该系统的累计和实时监测显示,仍有部分医院,在获取器官后没有通过系统分配,而是以其他途径分配后,补录了分配去向。同时,自2011年试点至今,约有5.3%的器官在系统中显示已分配但去向不明。
    黄洁夫说,随着器官获取组织联盟的成立和壮大,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再下发强制性政策,要求所有公民身后捐献器官,必须进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自动分配。“如有擅自系统外分配,发现一例,医生吊销执照(指移植资格),医院取消(器官移植)资格,同时问责医院院长”。新京报讯(记者魏铭言)
    ■ 进展
    所有省份强制开展器官捐献
    今年,国家卫计委计划强制要求所有省份都开展器官捐献工作。
    器官捐献工作,包括公民身后自愿无偿捐献器官的宣传动员、器官获取及合理分配和使用。目前,中国已有25省份开展这项工作。
    昨日,国家卫计委、中国红十字会在广州联合通报称,从2010年3月试点开展器官捐献工作到今年2月底,中国累计有1529位公民身后捐献器官4148个。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说,去年3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已全国推开。但因各种原因,仍有部分省份未申请开展这项工作。国家卫计委计划,待年内各地卫生和计生部门重组完成,就下发强制性文件,要求各省级卫计委必须开展器官捐献与公民身后捐献器官的分配和移植工作。“如某个省工作开展不力,将问责卫计委主管副主任”,黄洁夫说。
    来源:新京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陆伟大夫本人发表
居住香港的外国人可以到醫院找陆医生看证吗?
状态:就诊前
应该与内地人一样,都是中国人嘛。谢谢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状态:就诊前
謝謝你. 那你們的手續是怎麼樣? 需要預約嗎? 還是來排隊就可以?
只有星期1 , 5 應診?
您周1下午来吧。谢谢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陆伟大夫的信息
关节镜微创治疗肩、膝等关节的运动创伤
陆伟,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复旦大学骨科学博士, 2011世...
运动医学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山医院
运动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运动医学科
运动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积水潭医院
运动损伤科
副主任医师
运动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山医院
运动医学科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运动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运动医学科
山东省中医院
运动损伤骨科
运动医学科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卫计委:禁止医生和医院私下为外国人移植器官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卫计委:禁止医生和医院私下为外国人移植器官
  3月19日,中国首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www.)正式启动,器官捐献志愿者及家属、医生、国家主管官员、世卫组织官员等,以及宣传大使曾志伟参加开通仪式。邵沛 摄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我国器官移植医院要重新洗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昨天举行的器官捐献国际学术论坛上表示。
  黄洁夫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出台新政,任何一家器官移植医院,如不开展尸体器官(即公民身后捐献的器官)移植项目,将被吊销器官获取和移植资格;私下分配器官的医院,或使用国家器官共享系统以外来源器官开展移植手术的医生,也将被取消移植资格。
  同时,根据中国器官移植的临床需求,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委员会还计划陆续审评增补100家器官移植医院。
  部分医院未自动分配器官
  中国曾出现600多家医院各自为政开展器官移植,争抢器官供体的混乱局面。2005年起,由原国家卫生部主导,中国临床器官移植体系经过几轮清理重塑。目前,全国有169家医院拥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审批认可的器官移植资质。但是,由于器官源短缺,一些器官供体仍来源于私下交易、司法渠道等原因,169家医院并非都开展了公民身后捐献器官的移植工作。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自2011年4月以来的数据追踪分析发现,169家器官移植医院中,只有157家医院的移植中心在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中建立了移植患者等待名单;70家医院使用系统进行获取器官的自动分配,88家医院通过该系统获得了分配的器官。
  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坦言,上述分析数据显示出,有些器官移植医院尚没有参与到公民身后捐献器官的获取、分配和移植工作中。
  禁私下为外国人移植器官
  针对现状,黄洁夫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将出台一系列新政,进一步规范器官捐献、获取、分配和移植工作。
  黄洁夫说,国家卫生计生委即将出台的强制性规定还包括:已拥有移植资质的医院,如果持续未开展尸体器官捐献工作一段时间,将被吊销器官移植资格;同时,器官移植质量差,造成患者移植后死亡的医院;违法买卖器官,私下为外国人移植器官的医生和医院,都将被吊销器官移植资格。
  需求缺口约百家移植医院
  对于全国20万-30万需要器官移植的重症患者,中国能开展器官移植服务的医院和医生还远远不足。黄洁夫预计,还需要逐步增加约100家器官移植医院,才能满足中国器官移植的临床需求。
  不过,黄洁夫同时强调,增补器官移植医院须非常审慎,已申请医院应先从试点做起。
  ■ 焦点
  捐献器官须进电脑自动分配
  去年8月,国家卫计委正式启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并下发文件,要求全国所有器官移植医院都要设立器官获取组织(OPO),并将获取的公民身后捐献器官信息全部放入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分配。但该系统的累计和实时监测显示,仍有部分医院,在获取器官后没有通过系统分配,而是以其他途径分配后,补录了分配去向。同时,自2011年试点至今,约有5.3%的器官在系统中显示已分配但去向不明。
  黄洁夫说,随着器官获取组织联盟的成立和壮大,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再下发强制性政策,要求所有公民身后捐献器官,必须进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自动分配。“如有擅自系统外分配,发现一例,医生吊销执照(指移植资格),医院取消(器官移植)资格,同时问责医院院长”。
  ■ 进展
  所有省份强制开展器官捐献
  今年,国家卫计委计划强制要求所有省份都开展器官捐献工作。
  器官捐献工作,包括公民身后自愿无偿捐献器官的宣传动员、器官获取及合理分配和使用。目前,中国已有25省份开展这项工作。
  昨日,国家卫计委、中国红十字会在广州联合通报称,从2010年3月试点开展器官捐献工作到今年2月底,中国累计有1529位公民身后捐献器官4148个。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说,去年3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已全国推开。但因各种原因,仍有部分省份未申请开展这项工作。国家卫计委计划,待年内各地卫生和计生部门重组完成,就下发强制性文件,要求各省级卫计委必须开展器官捐献与公民身后捐献器官的分配和移植工作。“如某个省工作开展不力,将问责卫计委主管副主任”,黄洁夫说。
  本组稿件/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责编:何起良、庞胡瑞)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在中国工作居住的外国人和港澳台人都是去那些医院看病的?
不会都有私家医生吧
他们一般都是去医院的特需门诊,也就是外宾门诊.那里的医生大部分都会讲简单的英文,态度也很好,就是费用比一般的门急诊贵多了.我一个新加坡朋友去看了一个简单的感冒就花了900多元钱.呵呵.日本医院遭遇医生荒 本国人不愿做外国人不许做-搜狐新闻
--------------- &
日本医院遭遇医生荒 本国人不愿做外国人不许做
时间:日11:39
  日本医院遭遇“医生荒”
  本国人嫌累不愿做 外国人想做不许做
  日本自称拥有世界领先的医疗技术和覆盖全民的医疗福利,但近来,日本多次发生医院拒绝收治导致病人死亡的事件。法新社16日报道说,日本医疗系统已陷入医生奇缺带来的困境,亟待改革。
  人手奇缺
  今年1月,大阪一名中年男子遇车祸后连遭5家医院急诊部拒收,最后因抢救不及时身亡。
  去年12月底,大阪一名89岁女病人在遭29家医院拒收后死亡。当地消防官员说,这名老妇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她的家人拨通急救电话。但急救人员先后联系了30家医院,只有一家愿意接收病人。当病人最终被送到医院时,时间已过去两个小时。
  法新社援引相关数据说,急救人员必须辗转联系多家医院才能找到一家收治病患,这种情况去年仅在大阪就发生约3800次。医院满员、没有床位、缺少医生,是医院拒绝接收病人的理由,也是日本医疗系统如今面临的困境。
  法新社说,问题根源在于日本具备普通急救条件的“二级”医院数量骤减,许多病人不得不被送往“三级”医院,而这类医院通常主要负责救治高危患者,有限的人力、物力显然无法满足大量急救需求。
  兵库县心脑系统疾病治疗中心医生娓谷贞史说,这家日本知名的专科医院过去两年中平均每年至少拒收了100个病人。“现实是,我们不得不适量减少实施急救的次数,因为医生实在太少了,我们无能为力。”
  他说,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加在一起才60人,医院最多只能保证有3名医生全天候值班负责急救,“根本忙不过来”。
  而据日本《每日新闻》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日本近60%“二级”医院只有一名负责急救的值班医生。
  医生诉苦
  按标准,每次急救中病人与医生的比例应为1比3,但由于医生奇缺,日本许多医院在这一点上无法达标。
  同时,高强度的工作使医生自己也成为“受害者”。
  “我们像驮马一样苦干,”娓谷贞史如此形容他不堪重负的工作状态。他在准备下一台手术的短暂休息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法新社记者注意到,他衣着整洁,但仍显得相当疲惫。
  “如今对许多医生而言,连续工作36个小时已成为常态。这让人精疲力尽。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中的一人可能会崩溃,”他说,“长此以往,医生的手术能力将下降,出现医疗事故的风险也可能加大。”
  一些医生说,精力和体能的双重压力致使一些人放弃了医生这个职业,还有医生因过度劳累而死亡或自杀。
  救荒不易
  法新社分析说,工作累使许多日本年轻人如今不愿意当医生,而由于严格的移民规定,日本又不允许外国人在日本从医。这些都是导致日本出现“医荒”的原因。
  为缓解近来遭遇的“医荒”,日本政府最近拨出1500亿日元(约合14亿美元)“救荒”专款。但不少医生认为,这只是杯水车薪,远不足以解决日本医疗系统内的诸多问题。
  日本医疗卫生部门官员田边诚三说,4年前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瓦解了日本的医疗系统”。
  当时,为鼓励更多人从医,日本政府改变由学校为学生指派岗位的传统,允许医学院学生自己选择专业和工作地点。结果,“现在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像眼科这样相对轻松的专业”,选择在更适宜生活的城市工作。
  “学生们现在对他们自己考虑更多,”日本医学校急救与护理学部主席山本安广说,“对于像我这样的老医生而言,首要的不是钱,而是病人的安危。在我看来,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但如今,它成了一个关乎钱财的职业。”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公益展示
&&&&搜狐视觉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医院小医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