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观察植物细胞胞增殖方式

当前位置:
>>>下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1)与动物细胞..
下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
(1)与动物细胞比较,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和[&&& ]________。(2)在动物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3)参与植物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的细胞器是[&&& ]________。(4)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___。
题型:读图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0111
(1)①叶绿体&&&& ③液泡(2)⑤中心体(3)⑦高尔基体(4)①叶绿体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1)与动物细胞..”主要考查你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2.单层膜结构细胞器——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和溶酶体
3.无膜结构细胞器一一核糖体和中心体
易错点拨:1、在动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2、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3、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4、在动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的细胞,没有中心体的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依据,但可以用作鉴别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5、辨析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例& 下列哪种细胞器不能作为鉴定一个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还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A.核糖体&& B.叶绿体&& C.液泡&&& D.中心体 思路点拨&&& 叶绿体、液泡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核糖体和线粒体则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细胞中。 答案A 知识拓展: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随细胞的新陈代谢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它们的数量会因复制而增多;在代谢减弱的细胞中它们的数量会减少。其数量的增减与细胞的分裂不同步。2、各种细胞器并不是在每个细胞中都同时存在。 ①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或大液泡,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叶绿体和大液泡 ②并非所有动物细胞都有线粒体,如蛔虫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或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或线粒体),如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但无叶绿体和线粒体。 例&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扬所B.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C.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入侵病原体答案B 细胞图像的识别方法 1.细胞的显微镜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1)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不论低倍镜还是高倍镜下能观察到的结构。 ②分析: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为0.2微米。上述结构大小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 (2)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叫做亚显微结构。 ①判断方法:一般来说,图示中呈现出各种细胞器内部结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结构时,该图示判断为亚显微结构。 ②动植物细胞亚显微镜结构模式图
2.原、真核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的判断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1)与动物细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72719132377278929418452691625高一生物下册细胞的增殖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一生物下册细胞的增殖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一生物下册细胞的增殖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第6章& 第1节 细胞的增殖&基础巩固一、1.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期开始(  )A.子细胞形成时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C.染色体出现时D.染色体消失时答案:A解析:此题应根据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析判断。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可见细胞周期的起点应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即子细胞形成时开始。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和分离发生在(  )A.间期和末期& &B.前期和后期C.间期和中期& &D.间期和后期答案:D解析:通常情况下,一个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复制后,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每个姐妹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分子。到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随之分开,即DNA分子发生分离。3.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应该是(  )A.两条染色体B.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一条染色体C.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一条染色体D.各含一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两条染色体答案:B4.染色质是出现在细胞周期的(  )①间期 ②前期 ③中期 ④后期 ⑤末期A.①②③& &&B.③④⑤C.③④& &&D.①⑤答案:D解析:染色质仅出现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和末期。5.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46对,那么该物种染色体数为(  )A.46个& &&B.23个C.82个& &&D.164个答案:A6.与保证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无关的是(  )A.染色体复制B.着丝点分裂C.纺锤体的牵引D.分裂末期染色体变为染色质答案:D7.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关系如图所示,此时细胞所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B.中期和后期C.后期和末期D.间期和末期答案:A解析:图示染色体数与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为1∶2∶2。8.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两组中心粒的行为特点是(  )A.一组位置不变,另一组移向另一极B.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C.由星射线牵动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D.每组的两个中心粒中的一个移向另一极答案:A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后形成两组中心粒,在前期,一组位置不动另一组移向另一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9.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过程中,直接参与活动的细胞器有(  )A.高尔基体和核糖体B.高尔基体C.叶绿体和核糖体D.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答案:A二、非10.下图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运动的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曲线B表示分离的染色体间的距离。试问:&(1)细胞分裂的后期开始于第________分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B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的收缩,使得________移动的结果。(3)第20 min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期,其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0 着丝点分裂后,着丝点与中心粒的距离越来越近 (2)纺锤丝 分离的染色体 (3)末 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两极11.下图示A、B、C三图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___,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A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期是________,该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3)A图细胞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_个,该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有______条。(4)B图细胞处于分裂________期,图中有染色单体________条。该图与它的前一时期相比,相同的是_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5)C图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此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是植物细胞 该图具有细胞壁 该图没有中心体 (2)前期 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仁逐渐消失,核膜逐渐解体,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3)6 12 两 6 (4)后 0 DNA分子数 染色体数 (5)动物 后 着丝点分裂为二,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在星射线牵引下分别向两极移动,使细胞两极各有一套相同的染色体
能力拓展一、选择题1.生化分析得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脱氧核苷酸含量开始很低,不久便急剧增加,以后又逐渐降低到初始水平,随着脱氧核苷酸含量的动态变化,DNA聚合酶的活性也发生变化。这一事实表明(  )A.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B.间期细胞内进行DNA复制C.间期细胞内进行RNA复制D.间期细胞内完成RNA转录答案:B解析:细胞中游离脱氧核苷酸数量规律性动态变化反映了细胞周期的进程,如间期:DNA复制旺盛,因而游离脱氧核苷酸含量降低,此时DNA聚合酶活性增强,促进DNA快速复制。2.春天植物产生幼叶时要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其细胞分裂的方式和DNA复制的情况是(  )A.无丝分裂;DNA不复制B.减数分裂;DNA在细胞核中复制C.有丝分裂;DNA在细胞核中复制D.有丝分裂;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复制答案:D3.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答案:C解析:将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中解离时,细胞已死亡,所以不可能继续分裂。如果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可能是光线太暗。如果视野太暗,可换用大的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4.一个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内平均有50个酵母菌,把此载玻片放在液体培养基中4h后将其稀释10倍,再放到相同条件中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每单位面积内平均有80个酵母菌。则酵母菌分裂一次的平均时间是(  )A.1h& &&&B.2hC.4h& &&&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4 h后酵母菌数量为80×10=800;则800÷50=16,数量比原来增加了16倍;因为24=16,说明每个酵母菌分裂了4次,因此每分裂一次的平均时间为1 h。5.某细胞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a,b,c代表不同的时期。该细胞可能是(  )&A.根尖伸长区细胞& B.叶片表皮细胞C.动物的红骨髓细胞& D.动物的神经细胞答案:C6.下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答案:D7.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答案:A解析:高等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中心体(粒)与细胞分裂有关。菠菜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8.下面甲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量结果,乙图是一组显微镜镜头,目镜标有5×和15×的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的字样,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c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进行60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为(  )&A.(1)和(3);右上方B.(2)和(3);右上方C.(2)和(3);右下方D.(1)和(3);右下方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而物镜则相反,故要放大600倍应选择(2)、(3)进行搭配。甲图中c时期为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丙图右上方的细胞处于该时期,要将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为显微镜成倒像。二、非选择题9.下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1)甲图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段,分别指出乙图中1~5的名称:〔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2)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________,消失于图______。(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_______。(4)乙图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________,引起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此时有染色体_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_条。(5)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甲图中的________段,乙图中的________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________。(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乙图不同处主要表现在图________、图________与图________,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1)gD→n 细胞板 核仁 纺锤丝(体) 染色体 细胞壁(2)CD→ED→DD→AD→BD→F C A(3)6(4)A 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12 12 0(5)dD→e(或kD→1) D 1w2w2(6)C E B、F 动物细胞的间期中心体进行复制,植物细胞没有此现象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6.1 细胞的增殖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教学目标】&
1.从细胞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3.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4.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1.尝试通过模拟实验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运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4.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5.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1.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突破 通过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以随堂训练,攻克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大家看一下教材110页图:象与鼠(投影展示),讨论:象与鼠的形体差距悬殊,象的体细胞是否比鼠的体细胞大?二者形体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评价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2、3,示细胞的大小。动植物细胞的直径大都在20──30微米之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细胞为什么不能一直生长形成大型的单细胞生物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相似,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限制细胞继续增大的因素有哪些呢?
活细胞进行着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那么细胞体积增大对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有什么影响呢?
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看书4分钟)
提问:“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其设计思路是什么?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关系的模拟实验。&
教师对各个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进行评价总结提示:①利用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②利用NaOH遇酚酞呈紫红色的原理,检测NaOH渗入琼脂块的速度和深度;
屏幕播放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方法及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出示幻灯片4)。
倾听、总结学生对结果的讨论,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提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够影响细胞的体积?
提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所控制的范围是一定的,另外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进行着不同的生理活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细胞内的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细胞太大也不利于细胞内各种成分的交流。
请思考:(出示幻灯片5、6,展示思考题)。
教师点评总结。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参加讨论,提出模拟实验的设计思路,并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阅读教材内容,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并仔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到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经过思考,得出结论:细胞的新陈代谢并不只与物质交换速度有关,其内部还需要一些重要而复杂的结构。
经过思考回答:细胞的核质比以及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思考回答。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体细胞的分裂有什么规律?(出示幻灯片8)。
2、什么是细胞周期?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3.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4.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5、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如何划分的,它们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分界?
演示幻灯片,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补充、总结:①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要强调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人为划分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
用课件模拟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 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引导学生分析间期的主要变化及变化的结果。
观察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注意每个时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提问:1、分裂前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提示: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的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染色体在子细胞中的平均分配。)
&& &2、分裂中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什么是赤道板?(提示:赤道板是垂直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
3、分裂后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与分裂前期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实质。&
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增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周期性: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不相同的;细胞周期包括
分裂间期(较长)和分裂期(较短);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时期之间无明显的分界,被人为的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 学生观察、思考并描述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裂前期所发生的最主要的变化出现染色体。
染色体的着丝点被纺锤丝牵引到赤道板上。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被牵向细胞两极。
最主要的是染色体又恢复成染色质的状态。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观察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
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分裂各个时期及特点的理解。&
  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研究的前沿工作,激发兴趣,发展相关情感。
1.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
2.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作用?
3、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有哪些?
4、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画出二者的变化图象。
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推断给药的时间间隔并简述理由。(提示:使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每一个细胞周期,同时对正常骨髓细胞的影响最小)
请思考:(出示幻灯片15、16、17、18,展示思考题)。
教师点评总结。
  学生思考回答:
分别发生在间期和后期。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线粒体(供能)等。
&&& 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给药时间间隔应控制在40~48小时之间。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灵活运用能力。
联系实际,将知识拓展、延伸。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
1.不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不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
3.不利于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课堂练习】(课堂穿插进行)
1、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
A.细胞的体积         B.细胞的表面积&
C.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D.细胞分裂的快慢&
2、细胞不可能无限制的生长,其主要意义不包括( )&
A.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B.有利于细胞内部的物质交流&&
C.有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  D.有利于细胞的分化&&
3、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 )&
A.有丝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增殖  D.细胞分化&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处于( )&
A.前期  B.中期&  C.间期  D.后期
5、在测量琼脂块变色深度的方法中(如下图),正确的测量方法是(虚线表示测量位置)(&& )
6、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表面积公式S=4πr2,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直径(μm)
表面积(μm2)
体积(μm3)
比值(表面积/体积)
7、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对甲、乙、丙、丁进行排序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图。&
(3)染色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
(4)赤道板和细胞板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
【下一篇】细胞增殖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细胞增殖试题
生​物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①该图中,由乙→乙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②从图中可知,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由甲→乙表示分裂期,由乙→甲表示间期。
③从图可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远远长于分裂期。
2.细胞分裂间期
(1)时间划分: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之前的这段时间。
(4)理解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
下图中1和2都称姐妹染色单体,3是着丝点,4称染色体,由于1和2共用一个3,因此它们合起来是一条染色体。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①分列间期:染色质丝复制
②分裂期: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可人为分为四个时期。
(2)利用口诀巧记各时期变化特征?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显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平均移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两消: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两现: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3)准确识别分裂图像?
图像的识别,主要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细胞中的位置来识别。一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中散乱分布的是前期;一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有规律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的是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向两极移动是后期;染色体成为染色质形态,重新出现细胞核是末期。
2.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间期的关系
细胞周期就是细胞有丝分裂周期。细胞分裂周期的起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期称为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就是具有典型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结构状况的时期。这是新细胞周期的开始,这个时期是细胞增殖周期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主要是染色体进行了复制,DNA含量倍增,为分裂期作了充分的物质准备。所以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最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细胞分裂间期可以分为以下三阶段:
(1)DNA合成前期(G1期):此期为DNA复制作准备。细胞较快地生长,体积随着细胞内物质的增多而增大。
(2)DNA合成期(S期):此期特点是DNA复制,使DNA含量倍增(增加一倍);另外还合成一些蛋白质,供组成新的染色质。
(3)DNA合成后期(G2期):此期特点是DNA合成终止,此期还合成一些蛋白质,形成微管蛋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为细胞分裂期作准备。
3.怎样理解在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在无丝分裂中,核仁、核膜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当然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时的规律性变化。实际上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只是整个分裂过程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但是,无丝分裂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比有丝分裂耗能少;分裂迅速并可能同时形成多个核;分裂时细胞核的功能仍可进行;在不利的条件下细胞分裂仍能进行。
(1)乙图所示分裂的时期是______期,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细胞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的是________。
(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___________图。
(4)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变化和活动都是与______相适应的。染色体的活动决定于_________的作用。
解析:本题既考查识图能力,也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因此把握各时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首先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变化特征,确定各个时期及其变化顺序是,乙是前期,甲是中期,丁是后期,丙是末期,然后才能根据图回答问题。
答案:(1)前 染色体含染色单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2)丙、丁 (3)丁(4)染色体及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纺锤丝牵引
错因:如果对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掌握不好,就会对四个图判断出现差错,对四个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的情况没有掌握,也很容易把各个时期判断错。
[例4]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中,每个细胞内的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目不同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中期和末期
D.后期和末期
解析:细胞分裂期DNA和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为:DNA、染色体复制(间期)一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前中期)染色体与DNA是1∶2的关系。
错因:此题考查有丝分裂各分裂期DNA和染色体的变化。需要学生理解DNA与染色体数量变化关系,即一个染色体上
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间期进行DNA复制,因此在间期DNA增加了一倍;前期、中期、后期DNA含量保持不变;在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由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DNA也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每个子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与DNA复制前细胞的DNA含量相同。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过程较长,因而在图中DNA含量的增加是一个逐步增加成为原来两倍的过程。因此,DNA曲线表达方式应是逐渐向上的;而DNA含量减少则是以核膜的形成为界形成两个子细胞。一旦核膜形成,DNA的含量就减半,因而在图中DNA含量的曲线垂直向下。
错因:解答此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各期DNA含量变化。要弄懂图中曲线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即DNA含量成倍的增加和减少。
A.②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⑤④③②
D.①⑤④③②①
解析: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分裂间期,DNA复制以前,染色体呈细长的染色质丝的状态,如图②;复制以后,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仍然细长的染色质丝状态,如图①;前期,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如图⑤;中期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并且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如图③;后期,着丝点分裂为二,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如图③
;末期,染色体又变成细长的染色质丝的状态。
2.如果用某种化学物质强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解析:因为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若抑制DNA分子的复制,细胞分裂会停留在间期。
3.一个含有20条染色体的细胞,在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之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染
解析:考查有丝分裂的特征。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亲代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比为1∶2∶2时所处的分裂期应是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
解析: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分子的变化规律。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进行复制,复制的结果每条染色体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因此在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每一条染色体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含两条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之比为1∶2∶2。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因此后期和末期染色单体的数目变为0,DNA分子的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5.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生发层细胞能进行
A.无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解析:皮肤细胞属于体细胞,它的补充要经过有丝分裂。
6.观察马蛔虫受精卵装片时,辨认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
解析:受精卵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为中期,此期染色体的形态最固定,数目最清晰。
7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B.N/2和Q/2
解析: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因此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N,DNA为Q/2。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和DNA数与正常体细胞相同。
8.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同之处为
①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 ②染色体复制方式不同 ③DNA数量变化规律不同 ④形成子细胞的方式不同
9.下列哪一项叙述足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A.核糖体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能量
C.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
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加
解析: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特有现象,其他选项在别的生命活动中也可能发生。
10.下图是下列哪种细胞处于何时期的分裂图
①肝细胞 ②茎形成层细胞 ③蓝藻 ④有丝分裂前期 ⑤有丝分裂后期 ⑥有丝分裂末期
解析:由细胞图形可知,该图为植物细胞分裂图,从染色体移向两极可知,该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
1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为1∶1的时期是
12.(2000年上海高考题)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数目是
解析:正常体细胞中含一个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心粒已经复制完,分两组移向两极。因此,前期中心粒的数目为4。
13.染色体的复制是指
A.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复制成两个
B.每条染色体形成两条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单体形成两条染色单体
D.每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14.连续分裂的细胞,细胞周期包括
A.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B.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C.分裂间期和分裂前期
D.分裂期和分裂间期
15.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的时期是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中期和后期
D.后期和末期
1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各增加一倍,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①间期 ②前期 ③中期 ④后期 ⑤末期
解析:DNA的加倍发生在间期DNA分子复制完成时,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后。
17.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成为染色体和染色体成为染色质的过程依次发生在
A.间期和末期
B.前期和末期
C.中期和后期
D.前期和后期
18.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所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是
A.出现染色体
B.出现纺锤体
C.核膜解体
D.核仁消失
19.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是在
20.洋葱细胞里有8对染色体,在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分别是
A.8条、16个
B.16条、16个
C.16条、32个
D.32条、32个
21.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解析:考查对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先进行间期,再进行分裂期,且间期远远长于分裂期,因图中为连续的两个细胞周期,因此a和b为一个周期,c和d为另一个周期。由于c长于d,因此c为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DNA含量增加一倍。
22.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恰好相反的两个时期是
A.间期和末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和末期
D.前期和后期
23.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①高尔基体 ②染色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核糖体 ⑥中心体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④⑤⑥
解析:考查低等植物细胞结构及细胞器的功能。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而染色体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结构,但不是细胞器。
24.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
B.无染色体的复制
C.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
D.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
25.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个时此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A.后期、末期、间期
B.间期、前期、中期
D.间期、末期
解析:玉米细胞有20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后每个染色体上含2个单体,一直到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所以在间期、前期、中期染色单体数都为
(1)该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__期,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该生物体细胞应有________条染色体。细胞核中有_______________个DNA分子。
(4)该细胞上一时期有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__个,绘出上一时期图(画在圆圈内)。
(5)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产生____________个子细胞,子细胞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物细胞 有中心体而无细胞壁 (2)后 12 (3)6 6 (4)12
(5)2 &相等的
28.下面A、B是两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图。
(1)A、B图所示的细胞,会不会是同一种生物的细胞?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移向两极的两组染色体是________个染色体的________分裂所形成。
(3)A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一个细胞周期中最_________、数目最___________的时期。这时的着丝点都排列在___________上。
(4)图中的1叫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形成的。
答案:(1)不是。因为染色体数目不同 (2)6 着丝点 (3)粗大 清晰 赤道板
(4)纺锤体 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29.如下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若干曲线变化及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1)图1表示_________________,图2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AB段曲线上升是由于________,此段相当于图2中____________时期(用编号),B→C的变化相当于图2中___________(用编号)。
(3)ab段表示_______复制后,_______产生,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期(用编号);bc________表示_________一分为二,_____数目加倍,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期;cd表示_______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其动态变化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
(4)实线ABCD或虚线abcd表示一个_______。
(5)图2中②中的[4]____________的变化是_______,此时在[4]的周围________的活动明显加强。
(6)此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答案:(1)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虚线)、DNA(实线)的规律性变化 ⑤→①→④→③→②→⑥ (2)染色体复制
⑤ ①→④→③ (3)染色体 染色单体 ⑤→①→④ 着丝点 染色体 ③ 染色体 ③ ② ⑥ (4)细胞周期 (5)细胞板 细胞板在赤道板处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细胞壁& 高尔基体 (6)6
30.下图是生物细胞核中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该图像表示细胞进行______分裂。
(2)线段BC属于______期。
(3)CD段表示________期。
(4)如果细胞继续分裂,下一个细胞周期从哪一点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细胞周期应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填字母)。
(6)BC段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细胞形成是_____________段。
答案:(1)有丝 (2)间 (3)前、中、后 (4)H点 (5)E H (6)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结束。
(2)图A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cd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_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
(3)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发生在_________段,纺锤体出现是在___________段,最易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_________段。
(4)图B表示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A中_________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_______条。
(5)图B可以判断该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6)图B细胞在图A中bc和cd段的时期中含有的DNA量之比为_________,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条。
(7)请在下图所示坐标内绘出a至e时期的细胞中DNA的变化曲线。
2.正常骨髓细胞的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天至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请从理论上推断给药间隔时间并简述理由。
答案:给药时间,2天~10天。理由如下:由于正常骨髓细胞周期短,恢复快,白血病白细胞周期长,在第一次给药后,待骨髓细胞恢复正常而白血病白细胞尚未恢复前给药,从理论上讲可以消灭白血病细胞,所以给药时间应在2天以后10天以内。
【备课资料】
1.细胞分裂中细胞器的分配
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使亲子代体细胞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那么,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的分配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实验证明,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不仅获得了成套染色体,也获得了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子细胞获得的细胞器只能通过原有的细胞分裂增生,它们不能在细胞质中重新产生。
例如,线粒体在细胞分裂时也分裂一次,子细胞就得到一份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是在细胞分裂时,破成碎片或小泡,再分别进入子细胞中。
各种细胞器的增生,都是在细胞分裂之前的间期发生的,细胞器在子细胞中的分配不是平均的。
2.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一种原始的细胞分裂方式。由于分裂过程中不形成染色体,也不形成纺锤体,核膜、核仁都不消失,因此过程简单,周期短暂,耗能较少,在分裂过程中能继续执行细胞功能。因而这种分裂方式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动物的上皮组织,肝细胞和高等植物的薄壁组织,胚乳细胞等,都发现无丝分裂。因此,无丝分裂不但是低等单细胞生物的主要分裂方式,在高等动、植物的一些组织、器官中也普遍存在。
无丝分裂过程中也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但在光学显微镜下没有看到染色体的形成,也看不到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因此对无丝分裂的详细过程还在探索和研究之中。
如需观察植物细胞无丝分裂,可用大蒜苗叶鞘内表皮一小块制装片,用碘化钾溶液染色,先用低倍镜观察,可看见细胞分裂的几种细胞形态。
3.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地长大而要进行分裂呢
这是因为细胞的生长要受到细胞核与细胞质以及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等因素的
(1)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限制
细胞要通过它的表面不断地和周围环境或邻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这样它就必须有足够的表面积,否则它的代谢作用就很难进行。当细胞的体积由于生长而逐步增大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导致相对表面积不够,使细胞内部和外界的物质交换适应不了细胞的需要,这就会引起细胞的分裂,以恢复其原来的表面积与体积的适宜比例。
(2)要维持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之间的平衡状态
细胞质中的生理、生化过程都受到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指引和控制。因此,当细胞质的体积增长太大时,细胞核对这样大范围的细胞质的调控作用就会相对地减少,以致造成核、质的不平衡,从而引起细胞分裂,以恢复其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之间的稳定状态,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当人工培养的变形虫快要分裂的时候,把它的细胞质切去一大块,这个变形虫就不再分裂。等它长大起来又要分裂的时候,再切去一块,它也不再分裂,但如果让其继续生长,体积达到一定大小时,它又会分裂起来。
4.细胞质分裂
广义说来,有丝分裂应该包括细胞质分裂。但是,也可以把细胞质分裂看做是一个单独的阶段。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分裂是与核分裂协调进行的,细胞质分裂起始于中后期。细胞质分裂面一般总是和纺锤体的赤道面一致,其方向约在核分裂中期就已确定。如果在中期时用离心法改变细胞纺锤体的正常位置,细胞质分裂面的方向也就随着发生改变。
动物细胞在进行细胞质分裂时,先是在要形成分裂面处的细胞质收缩,环细胞表面出现一条窄的凹沟,这条沟叫做分裂沟。分裂沟环绕细胞表面一圈,使细胞呈哑铃状。它的形成与细胞膜下方的细胞质微丝有关系。
植物细胞因为有细胞壁,它的分裂方式不同于动物细胞(开花植物的花粉粒的成熟分裂与动物细胞一样,形成分裂沟)。最主要的差别是植物细胞在进行细胞质分裂时,有细胞板形成。细胞板产生于晚后期或早末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察植物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