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杨廷和 杨一清清资料

明朝杨一清资料
明朝杨一清资料
这个网址较全面
&&杨一清,景泰三年(1452年)诞生于化州州署,化州城人。嘉靖五年五月至七月(1526年)及嘉靖六年二月至八年九月(1527年-1529年)两度任当朝首辅。明景泰年间,一清父杨景任化州同知,杨景致仕后居州城。一清幼聪颖,7岁能文,以奇童蜚声四乡。11岁随父迁居巴陵,14岁乡试中解元,18岁中进士。一清历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左柱国,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两次入阁预机务,后为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杨一清为明朝名臣,多有建树。弘治间督理陕西马政,力矫积弊。禁止不法商人垄断茶马交易,改由官方专管茶马贸易,确保军需民用.称为善政。他巡抚陕西,选卒练兵,加强边防。在陕8年.实地考察山川形势,悉心研究边防。向朝廷奏陈边防方略,建议在延绥、宁夏、甘肃三镇设一指挥机构,总制三镇军务,沿边筑城墙、墩台,设卫所,募守军。朝廷采其议。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建设边防。正德五年,安化王真反叛,一清总制军务,很快平定叛乱。在平乱中,一清劝宦官、监军张永剪除大权奸刘瑾,张永从一清计,乘献俘奏功之机,向武宗揭发刘瑾不法罪行。刘瑾因此被诛,朝野额手称庆。正德六年一清任吏部尚书,凡为刘瑾构陷者,均予以平反复职。“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起用一清为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故相行边,自一清始”。一清曾三次总制军务,主管三边防务,边境安定。世宗比之唐朝大将郭子仪。嘉靖八年,因与内阁重臣张璁政见分歧,受攻讦排挤,被勒命致仕。翌年受诬陷,削职,一清病卒。《明史》称杨一清“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羽书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机宜。”“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杨一清晚居丹徒。一清死后数年,世宗追复其官,赠太保,谥文襄。国人纪其功德,将他在镇江南山寺旁欣赏过,并撰文赞颂过的13棵古松,称为太傅松。化州人尊他为文襄公、景邃公,并于州署建景邃台,以志景仰。
其他回答 (1)
杨一清()明镇江丹徒人,字应宁,成化进士,弘治末巡抚陕西,选卒练兵,加强戒备,武宗立,受命总治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进右都御史。以不附刘瑾,得罪去官,后劝宦官张永揭发刘瑾罪恶,瑾因此被杀。旋任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后因江彬等擅权,辞官去。嘉靖初,再起总制陕西诸地军务,又召回京,加华盖店大学士,为首辅,被人功奸去官,著有关中奏议,石淙类稿。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西征日录(明朝杨一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0页¥0.1062页免费30页免费6页¥2.004页¥2.00 4页¥2.0075页免费16页免费5页免费8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页免费7页免费3页免费30页免费32页免费
西征日录(明朝杨一清)|古​代​文​献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8.3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张永[明朝八虎之一] - 简介
明武宗 成化十一年(1475年),张永被选入宫,在乾清宫侍候,当时他年仅十岁。后被升为右监丞。 弘治九年(1495年),张永被调到东宫侍候太子朱厚照。 正德元年(1506年),太子朱厚照即帝位,是为。张永与同在东宫侍候武宗的、、、、、、都受到宠幸,在宫中势力很大,人们把他们统称为“八虎”。武宗先后赐给张永蟒衣、玉带,准许在宫中骑马、乘轿,每年给禄米十二石,并命督显武营兵马。 正德元年十月,张永受命督管十二团营兼总神机营。其后又与边将江彬共同掌管四卫勇士。在宫内则掌管、御用监诸事,兼提督尚膳、尚衣、司设、内官诸监,整容、礼仪、甜食诸房及豹房、浣衣局、、南海子事,成了兼职最多的内臣。 正德三年,当时由于弘治以来的关税都是折银收入的,所以钱钞缺乏,不足供给。张永提出发天财库及户部布政司库钱,关给征收,并再次宣布禁止私铸钱,意见被采纳。
正德五年,安化王反叛,明武宗派杨一清总督、,由张永任杨一清监军。不久朱寘鐇被杨一清俘获,张永趁献俘时向武宗告发刘瑾罪状,明武宗命令张永带领禁军捉拿刘瑾。最后刘瑾被杀。张永因此两立大功,屡受奖赏,提升为,掌司礼监事。 正德七年(1512年),丘聚揭发了张永指挥库官吴纪偷出银七千余两,抬入私宅,制造玩好诸物的事,张永被免职闲住。九年,因为遭了火灾,这才起用御用监掌印太监,总管营建工程,同时兼督京营事务。 正德九年,蒙古小王子部进犯宣府、大同。武宗命都督白玉充总兵官,张永提督宣府、大同、延绥等处军务,帅京营兵前往。十一年,小王子部分道入侵,张永在老营坡与之相遇。十二年,张永又和彭泽西征。 正德十四年,宁王谋反,明武宗亲征,命张永率边兵两千人为前锋。王守仁将朱宸濠俘虏,交付张永。江彬欲诬王守仁谋反,被张永救解得免。 正德十五年,江彬手握边镇重兵,驻于通州,把武宗留在那里四十多天,召文武百官前往会集;又假传圣旨,改团练营为威武团练营,由自己提督。于是谣言四起,群臣都担心江彬谋反。 正德十六年,武宗病逝时,由张永提督京师九门,防止发生变乱。大学士遵照遗诏,解散威武团练营,遣还各边镇的军队。又征得太后同意,作好缜密的安排,借安装兽吻的机会,命江彬与李入宫祭祀。祭毕,江彬要出宫,张永留他们吃饭,太后便下旨立即逮捕了江彬。 明世宗即位后,萧淮奏谷大用等党恶为奸,牵涉到张永,于是诏令张永闲住。后来等又弹劾张永在江西违法乱纪,于是降为奏御,发到孝陵司香。但实际上张永在江西并无大的违法行为。 嘉靖五年(1527年),出任首辅,为张永平了反,又肯定了他在诛杀刘瑾过程中的功劳,因此张永得以官复原职,在家养病。 嘉靖六年(1528年),明世宗召见张永,仍命他掌御用监印;提督神机营并十二团营兵马;供事乾清宫;岁增禄米三十六石。第二年冬天,张永死于任上。
张永[明朝八虎之一] - 事迹
刘瑾 参与诛杀刘瑾计划 张永原来是刘瑾的党羽,后来不满刘瑾的所作所为,有了矛盾。刘瑾亦发觉张永越来越不归附自己,于是在武宗面前挑唆,要把张永赶到南京,而且要连夜起程,不准再入宫。 张永知道后,对武宗诉说刘瑾陷害自己,武宗召他们二人对质。争辩中,张永拳击刘瑾。武宗命谷大用摆酒为他们调解,这样,由于皇帝的干预,一场风波算是过去了,但两人的矛盾实际上在加速发展。
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朱寘鐇在出告示,以讨刘瑾为名,起兵谋反,杀了巡抚都御史安惟学。 明武宗下诏起用致仕居江南的右都御史杨一清总制陕西各路军务、兼提督西征师旅,与总兵官神英前往讨伐;命张军,统京营兵三万暨各镇军马前往。张永出征时,武宗戎服到送行。按惯例,文武官员领敕行事,都是发给铜印,而总督军务太监并无印,但这次武宗却赐给张永特铸的金印,并配以金瓜、钢剑,以壮行色,还许便宜行事。 朱寘鐇谋反仅十八天,便被宁夏守臣平定了。张永将京营兵等遣返,自己带五百骑前往安抚。当时宁夏人心惶乱,一些胁从者更是心怀疑惧,四散逃跑,官府无法控制。会同杨一清出榜安民,谕官、兵、农、贾各安职业。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积怨甚深,意欲除掉刘瑾,于是借机为之献策,促成他除去刘瑾的决心和行动。 张永报捷的奏疏到,准备在八月十五日献俘,但刘瑾让他缓期。当时纷纷传言,说刘瑾将于八月十五日,借百官给其兄都督同知送葬的机会作乱,并逮捕张永。张永恐怕真发生变故,便提前献俘。献俘后,武宗置酒慰劳张永,刘瑾等都在一旁侍候。等刘瑾走后,张永抓紧时机拿出已准备好的奏疏,奏刘瑾忘恩负义,并列举了他十七条大罪。又拿出上面开列着刘瑾罪行的朱讨刘瑾的檄文,说宁夏官员曾将此上报,但被刘瑾扣下了。 “八虎”中一些与刘瑾有矛盾的人也在一旁附和,明武宗于是立即命逮捕刘瑾,把他关在菜厂,并分别派遣官校查封他在宫内外的住宅。次日,武宗把张永的奏疏出示内阁,下令降刘瑾为,发放到凤阳。 刘瑾力图挽回败局,于是给武宗上白帖,哀诉自己赤身被绑,乞赐给一二件敝衣盖体。武宗一时心软,下令给刘瑾百件旧衣服。此事被张永知道后,他便极力怂恿武宗亲自去抄刘瑾的家。在刘瑾家,武宗亲见搜出的皇帝印、穿宫牌、龙袍及衣甲武器等等违禁品,还发现刘瑾常拿在手的扇里,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武宗见状立刻下令把刘瑾关到了。各有关部门会审刘瑾后,将之凌迟处死。而经刘瑾改变了的法制,被全部恢复过来。 王守仁 为王守仁辩护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谋反,武宗亲征,命张永率边兵两千人为前锋。但大军未到,而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的副都御史王守仁已经擒获朱宸濠,正把他押送京师。 张永为了讨武宗的欢心,所以在途中拦住了王守仁,让他把朱宸濠放到,等武宗来和他交战。 王守仁不答应,亲自到见张永,表示:江西已经遭战乱,大部队到来,恐怕会另生事变。接着又让出军功,把囚着朱宸濠的槛车给了张永,并和同返回江西。 这时太监等已经到了,正在以追查朱宸濠余党为名,大肆骚扰地方。张永到后安抚了地方,盘查了仓库,搜得了朱宸濠和吏部尚书陆完勾结的罪证,并催张忠和自己一同回京,江西这才免了一场灾难。张忠等人曾屡次诬告王守仁,亦多亏张永辩护化解,王守仁才得以免遭陷害。
张永[明朝八虎之一] - 个人荣誉
张永死后,谕祭三坛,予棺椁,由有关部门办理丧事,建造享堂。大学士杨一清为他撰。其后又追录遗功,升其弟锦衣千户容为指挥佥事,本卫堂上管事;其兄富为锦衣副千户。
张永[明朝八虎之一] - 参考资料
[1] 搜狐网 http://lz./chapter-.html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23:48:4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明朝正德年间的祥细资料_百度知道
明朝正德年间的祥细资料
有明以来,最任性,最喜欢表现自己,也最不顾皇帝尊严的“搞笑皇帝”恐怕要数正德。 万历与这位叔祖中间隔了两代皇帝,一个是万历的亲爷爷嘉靖皇帝;御宇45年,澳门就是在他当政第14年租借去的,历史上的海瑞骂皇帝就是骂的他。他喜欢炼丹服丹做道场,最终死于丹毒。嘉靖之后是万历父亲,只当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 [ 转自铁血社区
]正德的庙号是“武宗”,这跟他动不动就封自己为大将军,命自己率军远征有很大关系 。说起来,这位“武宗”,正德皇帝,从小就很有点“平民作风”他一点也不喜欢宫中的那些繁文缛节,总爱跟身边的小太监,贴身保镖一块儿吃喝玩耍,根本就不讲大小尊卑,他还别出心裁自己给自己设计建造一所以练格斗和玩耍为中心的“豹房”作为自己的“别宫”,其实,他自己就是一头豹子,野性十足,儒家礼法的缰绳根本就奈何不了他,这一点,万历是难的望其项背的! 正德继位于1505年,当时他还不满14岁,但是他一上台就惊得朝臣满地摸自己的眼珠子!这个正德皇帝朱厚照胆子太大,可以说,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儒家礼法、成训、祖制的反动!再加上他的奇特而丰富的想像力,永不满足的好奇心,认准的事非干到底不可的牛脾气,他在位的16年,大明朝野就没敢消停过,谁也料不到这只从豹房里窜出来的“豹子”又要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来!而且谁也拦不住,那些饱学之士滔滔不绝的道理、压倒一切的礼法道法,对于他无异于对“豹”弹琴,一旦惹得他豹性大发,伤着谁谁活该倒霉。 紫禁城的清规戒律显然是难以约束这位少年天子的,正德登基不到两年他就不堪忍受了,他在皇城一处园林中自建的一幢别宫取名“豹房”,平常的时光大多在此消磨,在他的别宫中喇嘛、倡伏、江湖术士、民间武林高手和宦官都可以与他平起平坐,嬉戏作乐乃至通霄达旦地开情畅饮而毫无拘束,而正德对这样的生活也乐此不疲,临朝接见大臣,或到御书房听听老先生们讲经史反倒成了他游戏生活中的一个点缀。这位少年天子最喜欢的是富有剌激性的活动,狩猎自然是其中首选。有一回他还异想天开去尝试训练老虎,结果被虎抓伤。若不是他的得力心腹江彬眼明手快及时出手,正德险些丧命。 江彬是一名年轻的下级军官,勇敢机智。一经引见,少年天子立即被这位勇士从面颊到耳根的伤疤所吸引,据说是箭伤,身上还有两处,都是随军与鞑靼作战时留下的。当着少年天子的面露个几手武功后,江彬即被留在了正德的身边,协助少年天子指挥演练军阵,教练士兵武艺。经过江彬一段时间的训练指导,正德懂得了不少实践经验。平素演练时皇帝所率领的一营人马列主要是由宦官组成,而江彬率领的一宫人马则是从边镇中挑选出来的精兵,经过一次次对抗演习,正德对领兵打仗更是着迷了。江彬的本事还不止于此,吃喝玩乐的点子也让正德眼界大开,于是白天习武,晚些时候正德就和江彬领进豹房的各色人等宴享娱乐,当然也有女人,因此骸饥囤臼塬铰剁歇筏忙朝臣们对江彬恨之入骨,等正德一死立马就将江彬处以凌迟的酷刑,家产被没收,家人全被充为官奴役。罪状的核心当然是教唆皇帝干坏事,此是后话。 正德活着的时候自然谁也不敢动江彬一根汗毛,江彬是正德皇帝一切奇思异想的得力支持者和行动组织者。 正德年间,塞外地的鞑靼屡屡入侵,烧杀抢掠,有许多次竟深入到山西大同一线。正德12年,即公元1517年,鞑靼小王子竟统兵五万骑兵入境,而且将大明的一支人数不多的队伍围困住了。 [ 转自铁血社区
]正德终于等来了一个御驾亲征的好机会! 但是,满朝文武官员在这个问题上出人意科的团结一致辞,朝臣们坚决反对皇帝御驾亲正,理由非常充分而且上皇帝无可辩驳,正德就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率军出征,一位管理长城关隘的御史不准他这个“威武大将军”出关,他马上以皇帝的身份下令撤掉这御史的职,指定身边的一个宦官代替御史。出关的后正德以同样的办法撤掉一个个阻止他亲征的地方官员,并下令不许放一个朝庭文官出关,以免烦他,如此一来,朝庭和正德皇帝的一切联络几近断绝,正德的亲征活动搞了四个多月,朝庭内阁派出专使有办法送出文件却没办法拿回御笔批示过的奏章。而且由于“威武大将军”就是皇帝一路上所到之处,官民都不堪其扰。 1517年正德御驾亲征所取得的辉煌胜利是以伤亡600多名士兵的代价打死了16名鞑靼军人。满朝文武官员没人肯承认皇上御驾亲征的胜利,而认为皇上此举本身就是大朝皇朝的耻辱,不成体统,因而对皇上摆在宫门口展览的战利品不屑一顾,宫中金银器皿作坊特制的纪念性银牌在群臣中闪烁的不过是皇上一厢情愿的得意。内阁大臣更是一致辞诋毁皇上此举的意义,不肯向皇上表示半点祝贺之意。正德尽管年轻但并不缺心眼,他非常明白朝臣们,尤其是翰林院的大臣们一心逼他就范,好上他们用一根名叫君臣礼法的绳子牵着他这个皇帝走! 事实上,史载1517年之役使得鞑靼小王子拍彦蒙可在正德当朝期间,再也没敢入犯。 靠儒家礼法吃饭的内阁大臣根本无心研究这点影响在他们的眼是心中只有君臣礼法,皇上这样做简直尤如礼崩乐坏,当臣子的都没脸再混下去。为此,有官员递上了辞呈。于是,到了第二年秋,亦即1518年秋,正德皇帝又命内阁的大学士起草诏书,再次命令“威武大将军朱厚照(字寿)”“出师西北巡视边靖”时,几个大学士表示绝对无法从命。一位臣泪流满面,趴在地上乞请一死也不愿做对朝庭、对皇上如此不忠不义的事情。这样的诤谏当然毫无作用,正德皇帝照样领着队伍开拔。 对统帅兵马耀武超额边塞驰骋疆场,封候拜将的“游戏”,正德玩兴正浓。这一回,还没到目的地,正德就忙着下旨封自己做“镇国公”,“岁克俸米五千石”到了西北,在四处搜寻敌寇以求一战的无聊日子,正德再一次下旨封自己为太师,位居内阁大学士之首。如此一来,他就成了他自己手下最具武功的王公和最具权威的文官。这简直就是一个人两只手玩的布袋戏。消息传到京城,朝臣们哭笑不得。等皇帝逛了一大圈回到京城,已是历时9个月之后的1519年春。皇上这回出师没有找到敌人,据说敌人都因为怕他躲起来了。 [ 转自铁血社区
]不过,在塞外的风雪中面对无垠旷野,皇上横枪立马,威风凛凛的感觉实在是好极了。朝臣们却气急败坏,先是几十个朝臣上书,后来发展到好几百臣子上书,一致辞遣责他们的“当今皇上”破坏祖制礼法,无视大明皇朝安危,置九五之尊于儿戏,气疯了的一位朝臣甚至质问:“到底世上有没有“威武大将军朱寿”这个人他到底在哪里”?!另有一位朝臣甚至想以毒攻毒将皇上逼到墙旯旮就范:皇上是九五之尊的天子,却降尊纾贵封自己去当什么公候,太师,那列祖列宗岂不是也得受贬蒙受羞?! 任朝臣们涕泗满面,满地打滚,正德权当在观赏娱乐节目。 1519年夏季将临的时候,正德皇帝又准备命令自己以“威武大将军”之名巡幸南方各省,这下朝庭真的炸了锅。从朝臣的角度讲,他们已是忍无可忍了,先是负责监察朝庭礼仪的御史大夫们上奏书,其言辞之激烈火尖刻足见这些饱学之士用心之良苦,但偏偏于皇帝而言,不过是针尖麦芒想碰他的甲胄,见皇帝不作任何答复,他们就整整齐齐跪在午门外,颇有一点以死相谏的味道,正德依然不理,这就大大地激起了其他更多的京城官员的“道德良知”——不仅联名上书,而且不约而同地跪到午门“跪谏”,皇上让身边的人去劝说这些人各自回家,不听,皇上这下子龙颜震怒,不过他没骂这些个臣子们是“跪着暴动”,只在亲信江彬建议下将跪劝不去的146名官员每人赏梃杖30下,其中11人当场伤杖毙(有的是被家人领回家后伤发而亡)。此事一发生,全体内阁大学士引咎辞职但不被批准。而南方之行也因这场风波延宕了几个月之久。 正德皇帝的南巡于1519年秋得以实现,江南的美景和气候给喜欢纵情游乐的正德添加了兴奋剂,正德只要兴之所至,可以说无所不为,要命的是在一叶扁舟去撒网捕鱼节目中,正德的小船翻了。落入水中的正德虽然很快被救了上来,但从此龙体染恙,一直不见康复,他1520年底回到北京后,1521年初就在他的豹房殡天了。享年不满30岁。 用“好人”“坏人”,“好皇帝”“坏皇帝”这种极端绝对的划分来给正德定位显然是令人尴尬的事。 年轻的正德皇帝不愿遵守祖宗成制,不愿意被内阁大学士们用礼法的绳子牵着他走,而且更无心使自己的天子之尊神秘化,他喜欢皇城内外更为广阔的天地,并且也想在其中大有作为,就在他那个时代也很难就此指斥他为昏君,因为在其有生之年他并未误国。即便有史家指责他外出期间只要他看上的女人,不管她是否娼妓,是否婚嫁,是否已有身孕,他统统不管,是为扰民,似乎也仅此而已。应该看到,在正史中记载的正德的身上其平民化倾向似乎更为当代人看重。正德平素很喜欢跟手下人一甚身份十分卑下的人搅和在一块,在一块吃喝玩乐,根本不讲尊卑,外出打仗、巡幸,他经常放着皇帝的銮舆不坐而跑到后面的大马车上和侍士军士们挤成堆说笑。 [ 转自铁血社区
]有一回在地方长官为之而设的宴席上因为正德皇帝不按尊卑长幼的席位乱坐,以致于开宴了,他的坐位上竟没有筷子,吓得地方长官和一些臣僚不知所措,而他却不当回事,认为不过无意间出了个笑话。即便是当朝风气普遍看重的各种大典,正德也表现出超凡脱俗的通达——他的祖母去世,在举行表礼的时候天正好下雨,正德见满地泥水,不忍心让朝臣们个个滚一身一脸烂泥巴,下令免除跪拜磕头。这对于正好借机会表示忠孝之心的朝臣们来说当然是忤逆之罪,根本违背了孔孟之道,于是有人慷慨陈情,遣责正德皇帝。因此一举成为朝野称颂的名人,被载入史册,由此可见,在要求泯灭个性、天性、人性的封建专制帝国,正德这一现象的出现,纯属偶然,封建礼法制度绝不会让正德式的君主“长命不衰”,即使他没英年早逝,维持帝国运行的礼法制度也绝不允许他在张扬个性的路上走得更远。果然正德皇帝去世后,以后的皇帝也没法象他那样为所欲为令朝野惊诧莫名了! 正德皇帝的帝位在他一次次的远征,巡视活动期间开始动摇。早在他第二次亲征时,就有大学士凯切陈情:京城无主,变乱随时可能发生。正德没有理,反而将几个老喜欢当面让他难堪的大臣调到偏远地区任职去了。正德只管耳根清静,根本不管现实中确曾有过的危机,他自有他自己掌握的情报系统、特务机构。正德御宇期间有过两起亲王起兵造反的大事件,而且对方的理由也很充分:当今临朝者乖戾无道,行状污秽,令宗室蒙受羞,天下不安……。 但两次起事都没成功。 探究其失败的原因,造反者过份沉迷于他们基于道德、法统的义愤而缺少充分的军事准备和舆论鼓动这是其一;其二,造反者对正德作所为造成直恶劣的影响也估计过高。但不管怎么说,正德无视封建君主的权威构架,蔑视法统所造成的朝野不安,已是不争的事实,倘若上苍假以天年,任他偏离当时的皇朝运行轨道“胡作非为”去,很难说他不会身首异处,死于反叛者的诛杀。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详细的百度百科上有! 我帮你复制过来反而显得我们良心,没道德,没水准总体归纳:孝宗朱佑樘(正德皇帝的老子,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因为只有一个老婆,所以只有两个儿子,还死了一个,于是只能传位给朱厚照)
武宗朱厚照(嗜玩如命,就TM不是当皇帝的料)
八虎(刘瑾张永为首,刘瑾无限坏,张永稍微有点良心,八个死太监)
豹房(朱兄收罗女人,玩野兽,玩乐的地方,动物基本都被他玩残了,而且朱兄比较心里变态,喜欢找有夫之妇或者孕妇)
江彬,钱宁(两混球,武官出身,一个是救过朱兄的命,一个是投其所好,总之两个混球,仗着朱厚照宠着飞扬跋扈,其中江彬和朱兄的死有着紧密相连,另外江彬是总督兵马副将军,大将军是朱厚照自己给自己封的---朱寿)
王守仁(正德年间的无敌心学创始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罕见的全能大儒,宁王叛乱的平叛者)
刘大夏,王恕,马文升,谢迁,刘健,杨一清,李东阳,杨廷和(正德年间的风云臣子,除杨廷和是小辈,其他全是朱兄他老爹励精图治的旧臣和能臣,全被朱兄炒了鱿鱼。只有李东阳,杨一清忍辱负重,最后和张永联手一起除掉了刘瑾)
宁王(宁王叛乱,根据地是南昌,鄱阳湖被王守仁活捉)
唐伯虎(朱兄的老爹年间因作弊永不被录用,于是开始逛妓院,后来被宁王弄去,准备拿唐兄当狗头军师,唐兄装疯跑掉了)
李时珍(地球人都知道)
小王子(鞑靼当时的老大,经常闹明朝的边界,曾经和朱兄在关外打过一仗,朱兄亲自带的兵,而且朱兄赢了)
正德年间重要人物大致如此...详情百度百科!
宁王朱宸濠。他在正德初统治初年就已经在觊觎皇位。
第一代宁王是大明王朝创建者的第十七个儿子,因为在天顺年间被牵扯进一桩谋反案,被剥夺了维持一支卫队的权力,后来也一直没有被恢复。
朱宸濠做好了夺位最初的策划以后,虽然并不是想依靠武力来完成,但是却还是需要一些武力的支持,于是他最先想到的是恢复宁王府的王府卫队。但是宁王恢复卫队的过程却很曲折,从1507年开始找关系反反复复一直到1514年才终于获得批准。在1514年6月宁王的卫队正式到手后,他的举动也越来也张扬,甚至期间已经称自己为君主,并代替皇帝发号施令。但由于种种原因皇帝却没有对他产生怀疑(当时皇帝就没有听大臣的建议执意恢复了宁王的卫队)。
然而当然会有一些人能看出来宁王是想做什么,边有人三番五次地上书说宁王要造反。宁王也开始忐忑不安,毕竟他不知道这件事还能瞒多久。其实宁王迟迟还没有叛乱的而原因还有一个,就是皇帝不碰后宫的妃子,所以大家都认为皇帝不会有子嗣诞生,而宁王则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封为太子得到皇位,自然到时就是合法继承,不会有什么篡位的臭名声了。
但后来在1519年皇帝最后终于对宁王产生了怀疑。一直到后来1519年7月份宁王在生日宴会上收到密报以为自己的篡位计谋泄露,他终于有所动作。他在第二天官员们来答谢他的宴会时对官员们说他们已经被他的兵包围。而当年弘治皇帝被太监欺骗,所以其实现今的皇帝其实并不是皇家的血脉,而是一个平民。自己也接到皇后诏书说要惩罚那个“假皇帝”。他逼迫官员们跟随他,不从则杀。
但后来当时江西南部巡抚王守仁得知了叛乱的消息后,用计谋拖延了宁王军队的进程,并同时组建军队与宁王军队交战。终于在1519年的8月宁王军队疲惫不堪全军崩溃,宁王被俘,叛乱持续了43天。
正德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廷和 杨一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