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习惯的研究可以从泰国有哪些风俗习惯方面切入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中期总结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中期总结报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回顾反思习惯的培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回顾反思习惯的培养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捕捉切入点,促进小学二年级进行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研究 - 捕捉切入点,促进小学中年级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捕捉切入点,促进小学中年级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捕捉切入点,促进小学二年级进行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研究
11:38:51 | By: TS14李雪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课题的提出: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着自己的年龄特征,识字量不大,语言文字积累还不多,看待事物深度也不够。这就意味着在要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为说话、为写话做好准备。而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写话提出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针对这种情况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如何真正落实读写结合?我认为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特点,寻找到有效地切入点去训练学生,提高写话能力。特提出本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核心概念: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切入点:通俗地说就是解决某个问题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本课题中,就是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也就是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这样学生在写作时言之有物。
★所要解决的问题:
1.二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现状调查,并进行分析。
2.解读二年级语文教材,哪些课文,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3.围绕切入点,如何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与过程?
4.怎样指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5.探索出提高本班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寻找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效方法、措施、步骤。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读是写的前提,是写的准备过程;写是读的深化,是读的结果。读写两者相辅相成。读是理解和吸收,写是表达和运用。本课题,希望能够结合二年级的语文教材,捕捉教材中的读写结合训练的切入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1.二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现状调查,并进行分析。
2.解读教材,寻找二年级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切入点。
3.围绕切入点,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与过程。
4.精心指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5.探索出提高本班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寻找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效方法、措施、步骤。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索引法:充分利用经典理论文献、网络、报刊等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现状,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收集研究资料,积累“读写有效结合,重视综合能力培养”研究中的一课一得,撰写“案例报告”。
4.行动研究法:实行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5.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课题研究选读书目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1.搜集国内外有关“读写结合”理论的相关资料;
2.完成课题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5月)
1.通过问卷的调查与分析、学生访谈等了解学生的写话现状,分析他们害怕写话的心理,思考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不怕写话,愿意写话,甚至是喜欢上写话,并自觉想写写话。完成《二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现状调查》调查报告。
2.阅读借鉴他人提高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经验、方法、理论,结合本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解决的方案
3.实施方案,做好记录与分析。探索出促进学生读写结合提高写话能力的有效方法措施、步骤。
4.上课题研讨课,完成课例分析。
5.参与课题研究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用以指导调整自己的课题实践。
6.定期开展诊断性学习与反思性学习,不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
7.及时收集、整理实验资料,不断补充、完善信息资料库,及时上传研究资料,经营好课题研究博客。
8.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5年5月——6月)
1.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把研究的结果以研究报告或者论文的形式出现。
2.准备相关结题工作,争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成果推广。
★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
1.阅读2013版《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月)
2.徐州市《“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月)
3.阅读《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丁有宽&山东教育出版社)(完成时间:2014年10月—2015年2月)
4.阅读《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完成时间:2015.3)
5.及时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教学杂志,做好摘抄及体会,上传博客
6.即时浏览网上关于读写结合教学研究的新成果
完成读书心得与案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每周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完成一篇读后反思。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完成读书笔记不少于3万字。建立课题博客,定期登录,及时发布学习心得以及学习体会。
2.积极撰写调查报告《二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现状调查》。(完成时间:2014年10月底)
3.论文:《捕捉切入点,提高小学二年级进行读写结合能力的方法策略》(完成时间:2015年4月底)
4.案例:及时进行案例撰写,最后编辑《二年级读写结合精彩片花》(完成时间:2015年4月)
5.论文:《提高二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谈》(完成时间:2015年5月)
6.完成结题报告。(2015年6月)
阅读全文(481) |
标签: 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芬兰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从小就被教导要...”,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芬兰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从小就被教导要吃健康饮食,如低脂或健康脂肪(不饱和脂肪),包括鱼类、花生、豆类和植物油的孩子,在成人后比那些饮食不受限制的人的胆固醇水平低。而低胆固醇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可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这意味着,从小管好孩子的饮食,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将让人受益终身。这项研究的对象是1062名儿童,从7个月起就对他们进行生活习惯和饮食的调查,并对他们的饮食作出指导。大约一半的儿童和其家庭得到研究人员的指导,从吃动物性饱和脂肪转向吃更为健康的不饱和脂肪。而另一半孩子和家庭没有获得特别的饮食指导。在这些儿童长到14岁少年期时比较他们的健康状况。芬兰图尔库大学的哈里·尼尼可斯基博士是这项研究的主持者。他从这个研究结果认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越早形成越好。他们的研究还指出,担心饱和脂肪摄入减少会影响儿童生长和大脑发育是没有根据的。在14岁时,吃饱和脂肪和吃不饱和脂肪的两组儿童在身高、体重上没有任何差异。在5岁时,这些儿童的大脑发育也没有任何差别。指导饮食组孩子的家庭会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从孩子1岁起就开始使用脱脂奶,保持每日摄入胆固醇低于200mg,而且让他们的每日膳食中的总脂肪摄入量只占总热量的30%~35%。到了孩子 7岁时,对家庭指导的重心就转移到孩子身上,直接指导孩子选择食物。每年专业人员要花好几天的时间监测孩子的饮食。最后,指导组的孩子比对照组孩子具有总脂肪低、低饱和脂肪和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尽管受到饮食指导的孩子比未受指导的孩子成长后血液中胆固醇较低,但只在男孩中有统计学意义,在女孩子中却不具有。男孩的胆固醇差异约为5%,而女孩的胆固醇差异则依据年龄的不同为2%-4%。男孩的指导组和对照组与女孩指导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这种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激素差异或锻炼习惯有联系。对大量人群的研究发现,胆固醇即使增高一点点,也会导致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病死亡比率的极大增加。40至50岁的人在患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病死亡之前一般都不知道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小养成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胆固醇增多,成为各种心、脑血管病的诱因,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卒中等。早期干预是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在人出生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得越早,就越有可能成功地形成一个人终身的健康生活方式。因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饮食,只要从小养成孩子的健康饮食习惯,就不仅可以在四五十岁心脑血管病高发期之时避免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惠及生命的后半段,延年益寿。对此,传统的中餐比西长更有健康的优势。而那些总脂肪和饱和脂肪量高的洋快餐,如肯德基、麦肯鸡、汉堡等是最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也是从小就要避免孩子们接触的垃圾食品。(选自《百科知识》)1.下列对哈里·尼尼可斯基博士主持的这项研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对象是1062名出生七个月左右的儿童,研究时间是奖金14年。B.研究方法是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指导组吃不饱和脂肪,对照组吃饱和脂肪。C.对于指导组,前七年以指导孩子的家长为主,后七年以指导孩子选择饮食为主。D.研究结果表明,那些从小就被教导要吃低脂或不饱和脂肪的孩子,在成年后比那些饮食不受限制的人的胆固醇水平低。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孩子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得越早,成功地形成终身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越大。B.胆固醇即使增高一点点,也会极大地提高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即使胆固醇有一丁点减少,也会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C.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吃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总脂肪低、低饱和脂肪和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D.激素差异或锻炼习惯的不同,导致了男孩子的指导组和对照组胆固醇的差异高于女孩子。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哈里·尼尼可斯基博士主持的这项研究,如果能持续50年,那么结论将更有说服力。B.传统的中餐比西餐更有健康优势,因此,中国人应该比欧美人更健康更长寿。C.和对照组相比,指导组血液中胆固醇较低只在男孩中有统计学意义,据此可以推断,“低脂肪的摄入有益健康“的说法不适合于女性。D.由哈里?尼尼可斯基博士主持的这项研究结论可知,饱和脂肪对身高、体重和大奥的发育没有任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科学家发现“健康智商”张振东随着健康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在同样的健康教育环境下,有些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十分在意,也有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漠不关心。除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外,是否有些天生的因素在影响人们对健康状况的意识呢?英国科学家最近所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意识之所以不同与负责控制这部分功能的大脑区域的活动能力以及大小有关。这说明,每个人的“健康智商”因其该区域的发育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健康智商”有利于人们及时察觉体内的不正常情况。但是如果太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容易使人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之中,并产生对自己不满的情绪,从而引起相反的效果。研究人员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38位志愿者大脑对健康意识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受试者日常的焦虑程度以及其他有关症状进行了询问,以便了解这些人对自己身体的关注是否影响到其情绪波动。研究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十分关注自己身体所出现的各种反应时,其大脑里有一个叫做右前脑岛皮质区的区域会出现大量的活动。这种大脑活动能导致人产生焦虑和其他一些负面情绪。研究还首次发现,那些对自己身体状况十分敏感的人,其右前脑岛皮质区也较其他人要大。研究人员介绍说,右前脑岛皮质区负责控制人对情绪的意识。无论是功能神经成像技术,还是对右前脑岛皮质区大小的测量结果都证实,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可以影响到主观情绪。当人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意识处于正常范围时,这种如同高智商的意识水平有利于人们对自己的健康问题保持一定的关注。研究人员表示,人们常认为焦虑是一种不良情绪,因为焦虑会影响人的判断力。但他们的研究表明,焦虑是人脑的一种常态反应功能。有些大脑受损而丧失情绪反应能力的病人正好需要这种焦虑反应。这种病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意识十分低下,情绪冷漠,对社会交往也不感兴趣。因此,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意识强的人具有“健康高智商”的优点。但是,这种“健康智商”超出正常范围时,就肯可能出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躁动和负面情绪,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选自《北京青年报》)1.下列对“健康智商”定义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健康智商是指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意识和健康能力
B.健康智商是指人大脑的生理功能对健康状况关注的意识水平
C.健康智商指的是负责控制情绪意识功能的右脑岛皮质区
D.健康智商指的是人们对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的控制意识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右前脑岛皮质区比较大,活动比较频,人的健康智商就高,反之,则低。
B.人们对待自己健康的关注程度和健康智商有关,也和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有关。
C.丧失情绪反应能力的病人需要有焦虑反应,是因为焦虑能影响人的判断能力。
D.每个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注意识是有差别的,这和大脑右前脑岛皮质区的活动有关。3.阅读原文,分条分析了解“健康智商”的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舌尖上的基因①世界上哪种食品最好吃?这个问题貌似是无解的,因为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很难达成共识。再问一个问题:一个人对某种食品的喜好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上一个问题的变体。
②可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对食品的喜好并不完全是后天培养的,而是和他的基因型有很大的关系。更准确地说,不同人种“舌尖上的基因”是不同的,这才是不同地区有不同食品的一个重要原因。③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案例了。最有名的例子是香菜,喜欢的人把香菜的味道描述成“清新的嫩芽味”,讨厌的人则认为香菜的味道和肥皂没有区别。2012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统计了不同地区的人对香菜的好恶,发现讨厌香菜的人在不同人种之间的比例是有差别的,其中东亚人最高,有21%的人讨厌香菜,拉丁裔和中东地区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的人讨厌香菜。进一步研究发现,一个人对香菜的好恶和11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位点有关,如果某人在这个位置上携带的是一个突变体,那么他肯定会讨厌香菜。④当然,香菜的味道太特殊了,只能算是一个特例。已知人的舌头可以辨别5种基本的味道,对这五味的敏感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对食物的口感到底是怎样的。研究表明,对这5种味道的感受分别由一组基因负责控制,其中科学家对苦味的控制基因研究得最为透彻,已经找到了一个名为TAS2R38的基因突变与此有关,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对苦味更加敏感。⑤为了彻底揭开人类对食品的偏好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启动了一个“马可·波罗计划”,打算沿着古丝绸之路,对至今仍然生活在那里的古老部落居民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之所以选择古丝绸之路,是因为这条路上生活着的人种异常复杂,文化多样性很丰富,而且自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这条路就被世人遗忘了,很多古代部落从此与世隔绝,很少和外界发生基因交流,特别适合用来研究基因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⑥该计划的负责人是里雅斯特大学遗传学系的教授保罗·加斯帕里尼,他和同事们已经找到了1500个志愿者,采集了他们的DNA样本,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他们对不同食品色香味的偏好,甚至还包括对食品的声音和质感的偏爱。⑦通过对这批数据进行的初步研究,加斯帕里尼教授再次证明一个人对食物的喜好和基因关系密切。比如,一个人是否喜欢喝酒,尤其是伏特加和白葡萄酒,与一种名为TAS1R2的基因密切相关。⑧但是,这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证明了一个人对食品的偏好不光和他对味道的敏感度有关,还和这种食品(包括色香味,以及其他各种性状)所刺激的神经回路有联系。换句话说,一个人也许对甜味很敏感,但他如果不喜欢甜味的话,还是不会喜欢甜食。但是,如果甜味能够直接刺激他神经中枢中的奖励回路,让他产生愉悦的心情,那他就会对甜食毫无抵抗力。⑨“事实上,本次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对食品偏好的基因中只有一小部分和味觉有关。”加斯帕里尼教授对记者表示,“另有一部分基因和嗅觉有关,但大部分此类基因都是直接作用于神经回路的,负责调节一个人的高兴程度。”⑩这项研究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关系极大,但很多人意志力薄弱,没法控制自己对某些不健康食品的食欲,比如那些见了甜食就不要命的人。另有一些人则对某些味道过于敏感,比如有些人受不了苦味,像花椰菜这样的健康食品在他们嘴里如同毒药。如果能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事先知道这些人的弱点在哪里,就有可能针对他们的口味,制定出相应的菜谱,帮助他们战胜自己的口味偏见,健康而又快乐地生活下去。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12期1.第②段中“舌尖上的基因”在文中的意思是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①段方框中,语义连贯的一项是(
)①假如一个人对食品的喜好是后天培养的②第一个问题就有正确答案了③所有人都能随意地吃到全世界所有种类的食品④那么如果将来有一天世界大同了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 ①④③②
D. ③④①②3.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问题切入,不仅能引发读者的思考,而且还引起读者的兴趣。B.只有甜味可以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中的奖励回路,让人产生愉悦心情。C.作为科普小品文,本文受众大多是普通读者,故语言表达通俗易懂。D.基因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可能有助于意志薄弱者战胜口味偏见。5.补充“马可·波罗”研究计划的相关内容。
揭开人类对食品偏好形成的原因
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遗传学系教授保罗·加斯帕里尼
采集DNA样本;
一个人对食物的喜好和基因关系密切;一个人对食品的偏好和他对味道的敏感度有关;
6.简析本文行文思路和特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国有哪些风俗习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