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需要什么养分

土壤养分与合理施肥在水稻田的应用
 类别:技术支持
 更新时间: 17:01:13 
  土壤并非一个匀质体,而是一个时空连续的变异体,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不论在大尺度上还是小尺度上,土壤的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均存在。对土壤特性,尤其是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充分了解是管理好土壤养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
  土壤空间变异性的研究始于70年代,Burgress,Warrick等许多国外土壤学家对土壤物理性质(如水分、透水率、湿度)空间变异性规律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都停留在对土壤空间变异性的定性描述上。到80年代空间变异已经成为土壤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开始由定性描述转向定量研究,还引进了Kriging内插技术,进一步研究了Cokriging内插、puctualKriging内插等技术,并用于土壤制图。此后部分化学性质在空间上的变异性开始进入诸多学者的研究领域。国内对土壤空间变异性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对旱地上土壤的空间变异性、水稻土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90年代,一些学者对土壤的某些化学特性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现在已开始把GIS应用于土壤的空间变异性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多数研究着重讨论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盐分以及旱田土壤养分,重金属的空间变异性,而对于稻田养分空间变异性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鉴于此,本文通过在较小范围内的空间变异研究,旨在了解嘉善县陶庄农场水稻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揭示其空间变异规律,为嘉善县陶庄农场水稻田的精确施肥提供理论基础。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嘉善县陶庄农场内一块5.1hm2的水稻田。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该田块土壤母质为河湖相沉积物,属湖泥土,质地为重壤,pH为6.0.近五年来,该田块每年种植一季中稻,冬季基本抛荒。
  1.2采样和分析将该地块图形输入到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根据预先确定的采样方案确定各采样点的位置及坐标,总共为128个(图1)。用全站仪确定田块四周边的样点后,用皮尺量测确定其它采样点。取0~15cm的表层土壤,每个样点设置4次重复,将4个重复的样品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取大约1kg的土样带回实验室。采样时间为2002年4月。土样经风干、磨碎及过筛后,按南京土壤研究所编著的《土壤理化分析》进行有关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的测定。土壤pH采用1B2.5土水比的悬浊液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开氏法;土壤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土壤全磷采用HClO4)H2SO4法;土壤速效磷采用0.5molL-1NaHCO3提取;土壤速效钾采用1molL-1NH4OAc提取。
  1.3研究方法本研究样点数据经典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地统计分析、半方差函数的拟合及克立格插值采用GS+软件;图形输出采用ESRI的ArcViewGIS软件。
  2 结果与讨论
  2.1土壤养分的统计特征值及分析
  从表1可知,土壤的有机质、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的变异系数在6.3%~35.6%之间,土壤pH的变异系数为最低(5.3%),这与Carter,Bos和Teferi等的土壤特性变异系数研究结果相符。
  其中,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35.6%,因此,在相同精度下,速效磷的采样布点要比其他土壤特性多。
  从土壤养分的统计分布特征(表2)可知,土壤养分含量数据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左偏和右偏。同时它们都呈一定程度的高峰态,其中pH的峰度特别高。经分布检验,全氮、速效钾在95%的置信度下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碱解氮呈正态分布,有机质呈对数正态布,pH、全磷和速效磷不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
  2.2土壤养分的半方差分析
  土壤养分含量的描述统计分析只能说明其含量变化的全貌,而不能反映局部的变化特征,即不能反映土壤养分的结构性和随机性、相关性和独立性,而地统计学却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结构。
  由于半方差函数的计算一般要求数据符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否则可能产生比例效应,从而使实验方差函数产生畸变,抬高基台值和块金值,增加估计误差,方差函数点的波动大,甚至会掩盖其固有的结构,因此只对呈正态或对数正态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进行半方差分析。
  根据式(1)应用GS+软件对上述4个土壤养分的测定值计算半方差,所得各养分的半方差拟合模型及其特征参数见表3.土壤养分的经验半方差图及其拟合模型见图2,图中小实点是土壤属性的半方差图,实线为其理论模型。
  2.3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以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半方差函数的拟合参数,应用点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绘制了它们的插值图,插值结果如图3所示:
  图3表明,4种土壤养分的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机质含量总体分布趋势表现为从东向西逐渐增加。在中北部出现相对高值区。全氮、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与有机质含量有相似之处,即从东向西逐渐增加,中北部或西北部含量相对较高。但全氮、速效钾和碱解氮的空间分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全氮、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差异较大。在田块的中北部或西北部均出现相对高值区,这可能是由于农民利用对面养猪场的猪粪、就近施肥所造成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克立格插值的结果表明,土壤不同养分的空间分布不一致,因此,施肥时应根据其分布情况因地制宜进行。
  3 结论
  通过对嘉善县陶庄农场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土壤养分的特征统计值来看,试验田土壤全氮、速效钾在95%的置信度下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碱解氮呈正态分布,有机质呈对数正态分布,pH、全磷和速效磷不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6.3%~35161%.
  (2)试验田稻田土壤养分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性,全氮和碱解氮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化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有机质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化是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空间相关的极限距离范围为120.6~510.0m.
  (3)利用克立格法对土壤各养分的样点插值并制图,可更加准确和直观地了解嘉善县陶庄农场水稻田各种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对于及时调整施肥和灌水等农业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进行精确施肥研究的基础工作。
上一篇:下一篇: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以及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糙米、谷壳和稻草的干物质量以及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与不施肥(CK)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NPK)糙米、谷壳和稻草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 343、302和2 152kg/hm2,N、P、K总吸收量分别增加51.30、11.59和76.45 kg/hm2。N、P、K含量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也存在差异,N和P含量表现为糙米稻草谷壳,K含量则表现为稻草谷壳糙米。施肥降低了糙米中N、P、K的分配率,而相应提高了稻草中的分配率。除了磷钾配施处理(PK)谷壳中N和P的分配率高于CK处理,其余施肥处理谷壳中N、P、K的分配率均低于CK处理。总体来说,不同肥料配施对水稻不同器官N、P、K吸收分配影响的趋势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通过调整施肥可以改善养分在不同器官的分配,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水稻优质高效生产的目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511【正文快照】:
氮、磷、钾是水稻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三要素。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积累和分配,有助于理解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水稻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关于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养分吸收和分配的研究已有不少。晏娟等[1]运用15N示踪法研究发现增加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仲礼,赵晓红;[J];中国稻米;2005年05期
胡泓,王光火;[J];土壤通报;2003年03期
刘建祥,杨肖娥,吴良欢,杨玉爱;[J];中国水稻科学;2002年01期
张奇春,王光火,方斌;[J];土壤学报;2005年01期
江立庚,甘秀芹,韦善清,徐建云,曹卫星;[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段俊,田长恩,梁承邺;[J];作物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晓冬;[D];扬州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晓燕;袁玲;;[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李孝良,汪建飞;[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李万才,赵庚星;[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唐庆峰,吴振廷,金涛,王学林,吴尚澧;[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梁运江;许广波;;[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段素梅;黄义德;杨安中;朱小茜;郭静;;[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谢嘉霖;刘荣华;叶启芳;曹维凑;徐秋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涂常青;温欣荣;陈桐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周广柱;杨立新;王翊安;;[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赵永厚;王莲;曹培顺;刘树堂;王在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惠娜;;[A];稻米品质测控及美味技术——2006中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张国良;戴其根;王建武;张洪程;霍中洋;凌励;王显;张军;;[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陈胜文;林东教;罗健;刘士哲;;[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吕品;于志民;马献发;;[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王宗抗;张新明;缑武龙;赵兰凤;张志红;李华兴;;[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张晓娟;;[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包秀荣;红梅;李金霞;兴安;敖登高娃;;[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兴安;红梅;李金霞;高娃;包秀荣;;[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张连云;孙智;索全义;岳素清;安靖;;[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德罡;[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马均;[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王为木;[D];浙江大学;2003年
任华中;[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曾昭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杨连新;[D];扬州大学;2002年
王继永;[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张国红;[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黄雅曦;[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刘文科;[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民杰;[D];延边大学;2002年
陈志雄;[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魏立华;[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王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黄国涛;[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2年
吴荣兰;[D];浙江大学;2003年
林仁漳;[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张琴;[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张勇;[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化全县;[D];河南农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科云;[J];草地学报;2002年01期
张振霞,储成才,席嘉宾,陈平;[J];草地学报;2004年04期
辛国荣,杨中艺,徐亚幸,陈三有,郭仁东;[J];草业学报;2000年02期
李国锋,宋平,曹显祖,梁建生,朱庆森;[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魏其克;[J];西北植物学报;1994年03期
杨漫江;胡腾胜;;[J];贵州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陈三有,杨贤智;[J];广东农业科学;1997年06期
周青,潘国庆,施作家,陈风华;[J];耕作与栽培;2001年03期
魏爱丽,王志敏,李战友;[J];华北农学报;2002年02期
鲁剑巍,陈防,刘冬碧,万运帆,曹一平;[J];湖北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连新;[D];扬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荣;苏永中;;[J];中国沙漠;2010年01期
周建军;王蒂;蔺海明;吕兴密;李文东;丁亮;;[J];西北农业学报;2010年02期
裴建文;孙新荣;王鹏;裴国维;赵彦仓;;[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黄立华;沈娟;冯国忠;王志刚;高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02期
何艳琼;堵文丽;朱能宏;;[J];云南农业;2010年03期
杨建军;程卫东;蔺海明;刘学周;胡艳;;[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李文西;鲁剑巍;杨娟;;[J];草业学报;2009年03期
蒋颖;;[J];农技服务;2009年05期
陈海燕;高雪;祝元波;李正红;余卉;王俊;;[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石金芝;;[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莉;[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杨雨华;[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万素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水稻的养分吸收特点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点
&&&&&&&&&&★★★
【字体: 】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点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83&&&&更新时间:&&&&
 1。养分吸收量  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碳、氢、氧、硅、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氯等17种营养元素,供需关系存在较大差别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水稻一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主要是依据收获物中的含量来盘算的。通常每生产稻谷和稻草500kg,要吸收氮素(N)7―16kg,五氧化二磷(P2O5)4―8kg,氧化钾(K2O)10―25kg,N:P2O5:K2O=1:0。5:0。5。应该指出,这些数字未包括根系外渗量和成熟体内营养元素淋失量。所以,水稻吸收总量应高于此值。同一产量程度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差别很大,这与地区、产量程度、水稻品种、栽培程度等因素有关。  2。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  水稻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因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双季稻生育期短,特别是大田营养生长期的缩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移栽后不久就堆叠。即在大田出生分蘖的同时开端穗分化,又在穗分化进程中进入分蘖盛期,因此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突出的吸肥顶峰;单季稻在移栽后2―3周及7―9周形成两个吸肥顶峰。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速度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其后有速度下降的趋向。在各种养分中,以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约20d达到最大值;硅的吸收达到最大值较晚。  对氮、磷、钾的吸收以氮素较早,到穗分化前已达到总吸收量的80%。钾肥以穗分化至出穗开花期吸收最多,约占全量的60%,出穗开花以后停滞吸收。磷的吸收较氮、钾稍晚。  总之,各品种型的水稻,在抽穗前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已占总吸收量的大部分,所以应重视各种肥料的早期供给。  3。水稻的吸肥规律  水稻的吸肥规律与其全部生育期三个生长中心相适应。分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是大批生根、生叶、分蘖,需要较多的氮从来形成氮化物。这段时期的营养生理特点,以氮代谢为主,碳水化合物的积攒较少,对氮的需求量大于磷、钾的吸收量。  从穗开端分化到抽穗期,以茎的伸长、穗的形成为生长发育的中心,此阶段的营养特点是前期碳、氮代谢茂盛,后期碳的代谢逐步占优势,则吸收较多的氮肥长叶、长茎和幼穗分化,又要积攒大批的碳水化合物,供出穗后向穗部转运,所以对氮、磷、钾吸收都较多。  抽穗后,茎叶和根的生长基本停滞,植株生长中心转向籽粒的形成,其营养特点是以碳素代谢为主,制造积攒大批的碳水化合物,向籽粒中转运贮藏,所以对磷钾的吸收较多。(康爱华、李珍英)
文章录入:njnyj&&&&责任编辑:njnyj&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版权归属:南靖县农业局
地址:福建省南靖县山城镇荆江路59号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水稻养分积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水稻养分积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同时探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否减少水稻追肥次数,试验结果如下:
1、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处理中,水稻氮磷钾总积累量所表现的结果均为N22M(施用纯无机氮120kg·hm-2和有机肥300kg·hm-2,追肥一次)N21M(施用纯无机氮120kg·hm-2和有机肥300kg·hm-2,不追肥)N12M(施用纯无机氮80kg·hm-2和有机肥300kg·hm-2,追肥一次)N11M(施用纯无机氮80kg·hm-2和有机肥300kg·hm-2,不追肥),在等氮条件下追肥处理均高于不追肥处理。在七个处理中,N22M的各种养分积累量最大,高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且N22M的抽穗后氮同化贡献率最高。因此,适宜比例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施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
2、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处理中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均高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因此,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提高了氮肥利用率。
3、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处理中的N21M和N22M总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成熟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以及穗重所占比例均高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中N22M茎叶物质贡献率最低,抽穗后物质同化贡献率最高。因此适宜比例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为水稻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处理中,等氮量条件下追肥和不追肥处理间,N12M产量比N11M高10.22%,N22M产量比N21M高14.95%,农民常规施肥处理(N3M0)的产量分别比高氮水平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处理低10kg·hm-2-1260kg·hm-2,且与N22M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适宜比例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5、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中,等氮条件下追肥和不追肥处理间,追肥的处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高于不追肥处理,且N21M和N22M均高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N21M和N22M稻米垩白率低于其它各处理,且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N3M0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但与N21M、N22M差异不显著。N22M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但未超过7%。因此,适宜比例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改善了水稻的品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S511【目录】:
摘要9-10Abstract10-121 引言12-18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2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7
1.2.1 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必要性12-14
1.2.2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14
1.2.3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14-15
1.2.4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15-16
1.2.5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6-17 1.3 课题来源17-182 材料与方法18-21 2.1 试验材料18
2.1.1 试验地点18
2.1.2 供试品种18
2.1.3 供试肥料18
2.1.4 供试土壤18 2.2 试验方法18-20
2.2.1 试验设计18-19
2.2.2 测定项目及方法19-20
2.2.3 计算公式20 2.3 数据分析20-213 结果与分析21-49 3.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叶片SPAD值的影响21-22
3.1.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的影响21-22
3.1.2 叶片SPAD值和茎叶中氮积累量的相关分析22 3.2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运转的影响22-29
3.2.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22-24
3.2.2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氮素积累量的影响24-26
3.2.3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氮素运转的影响26-27
3.2.4 氮素积累运转与蛋白质的关系27-28
3.2.5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28-29 3.3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磷、钾积累的影响29-37
3.3.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29-31
3.3.2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磷积累量的影响31-33
3.3.3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钾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33-35
3.3.4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钾积累量的影响35-37 3.4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37-43
3.4.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37-39
3.4.2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干物质分配的影响39-40
3.4.3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茎叶干物质转运的影响40-41
3.4.4 抽穗后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相关分析41
3.4.5 干物质积累与氮素积累的相关分析41-43 3.5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43-49
3.5.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43-44
3.5.2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44-45
3.5.3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稻米碾磨品质的影响45-46
3.5.4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稻米垩白率的影响46-47
3.5.5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47
3.5.6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47-494 讨论49-51 4.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49 4.2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49-50 4.3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品质的影响50-515 结论51-52 5.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51 5.2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的影响51 5.3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产量的影响51 5.4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品质的影响51-52致谢52-53参考文献53-5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泽胜;[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彭志红;赵志刚;张冠;韩成云;;[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周青;陈风华;张国良;周风明;吕玉亮;滕志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关静;周静;马友华;朱凤连;崔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周卫军,王凯荣,张光远;[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杨振华,庄淑英,刘玉环,梁彦;[J];福建农业科技;1993年01期
王忠,顾蕴洁,陈刚,熊飞,李运祥;[J];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02期
索东让;[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2期
蔡光泽,王志民,郑传刚;[J];耕作与栽培;2003年05期
贲洪东,魏颖,薛鸿雁,矫振勇;[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丽楠;[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益花;[D];扬州大学;2003年
胡星;[D];扬州大学;2008年
李广宇;[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春先,聂俊华,王祥峰;[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隋新霞,樊庆琦,李根英,黄承彦;[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李广贤;姜明松;姚方印;宫德英;袁守江;陈峰;侯恒军;;[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晁赢;李絮花;赵秉强;左余宝;林治安;;[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齐伟;王空军;张吉旺;刘鹏;董树亭;;[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王克安;杨宁;李絮花;郭佩秋;吕晓惠;柴秀乾;;[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张宝良;;[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苏凯;郝玉波;王贵;刘少坤;杨今胜;董树亭;张吉旺;刘鹏;;[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宋朝玉;高峻岭;宋克光;李振清;宫明波;;[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宏祥;马友华;黄界颖;;[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周毅;;[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王道中;张成军;郭熙盛;;[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敏;叶舒娅;刘枫;袁嫚嫚;;[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赵明;蔡葵;赵征宇;王文娇;陈建美;;[A];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小明;;[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武小金;徐秋生;阳和华;廖伏明;龙和平;许可;;[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叶新福;蒋家焕;卢礼斌;何琴;;[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刘淑云;董树亭;胡昌浩;白萍;吕新;;[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包丽华;[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罗新宁;[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吉艳芝;[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党红凯;[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鲁洪娟;[D];浙江大学;2010年
石媛媛;[D];浙江大学;2011年
韩春丽;[D];石河子大学;2010年
李金文;[D];浙江大学;2010年
武深树;[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李锦卫;[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毕磊;[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胡雪;[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闫鸿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夏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亚艺;[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苏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庆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艾青;[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韩自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德芳;车爱萍;马杰;霍现英;;[J];山东农业科学;1993年06期
张本元;[J];安徽农学通报;2001年06期
王守海;;[J];安徽农业科学;1987年01期
王守海;[J];安徽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郭熙盛,张辛未,朱宏斌,叶舒娅;[J];安徽农业科学;1992年03期
温怀楠,赵建平,刘金弟;[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施伏芝,苏泽胜,罗志祥,高峰;[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王守红,张家宏,陈劲松;[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丽华;刘兆辉;张玉兰;张文君;黄春燕;郑东峰;;[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立庚;[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陈娟;[D];扬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军;[D];扬州大学;2002年
郑泽荣;[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黄俏丽;[D];扬州大学;2007年
王利辉;[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刘武;[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井上荣一;三原义秋;坪井八十二;吳尧鵬;;[J];浙江农业科学;1965年12期
吴博良;[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0年01期
吴军;[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1年01期
汲惠吉;[J];新农业;1985年03期
贾玉敏;肖连成;;[J];农村科学实验;2003年08期
池海清;;[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8期
胡兆谦;;[J];生物学通报;1959年02期
杨守仁;;[J];辽宁农业科学;1973年03期
刘健华;[J];新疆农业科学;1979年01期
;[J];陕西农业科学;195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世喜;;[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刘培斌;李志强;于凤泉;常凤云;;[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A];全国非织材料在农业领域应用推广大会论文集[C];2001年
梁永超;胡锋;沈其荣;吕世华;吴良欢;张福锁;;[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韦鸿雁;刘建松;黄迎春;;[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于广星;侯守贵;王友芬;王一凡;;[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汤绍武;;[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吴叔康;吴良欢;;[A];云南省作物学会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邵继勇;;[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进 康炳祥;[N];楚雄日报(汉);2009年
吕晓明;[N];牡丹江日报;2007年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陈伦寿;[N];农资导报;2007年
新华社记者
朱立毅 王春雨;[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易立权 实习生
陈宇;[N];南充日报;2010年
张志春;[N];佳木斯日报;2008年
贺仁;[N];农民日报;2000年
严光彬;[N];吉林农村报;2011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陈伦寿;[N];人民日报;2007年
上技;[N];东方城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建梅;[D];海南大学;2010年
陆孙杰;[D];浙江大学;2012年
陈熙;[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杜红毅;[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石金磊;[D];复旦大学;2011年
刘小燕;[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严定春;[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李静波;[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王栋;[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刘树伟;[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敏;[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丁宁;[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冯洋;[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刘晓月;[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罗聪;[D];浙江大学;2010年
董伟;[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邓胜;[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成雄峰;[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李莉;[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薛丹;[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袁隆平杂交水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