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征和成因

请分析一下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的典型水文特征 并说明原因
请分析一下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的典型水文特征 并说明原因 10
青尼罗河:1,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径流最大!因为青尼罗河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和高山高压气候区,夏季大量的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2,河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与高山冰雪融水。白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小!原因:河段都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但有一部分位于南半球,使冬季河水也有较大的补给,所以全年变化小!(因为本题是说典型的水文特征,所以像含沙量,结冰期等都没必要答)
麻烦再回答下含沙量结这些么?
1,含沙量较大!因为该地植被破坏较严重。2,无结冰期。因为河段位于热带地区!
其他回答 (1)
上面答的不错了
等待您来回答
地球科学领域专家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尼罗河水文特征 赞比西河水文特征 墨累河水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从高考试题谈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
&&&&&&&同类信息&&&&&&&&&&&&&&&&
&&&&&&从高考试题谈区域地理...
&&&&&&开发课程资源
&&&&&&基于思想政治课教学“...
&&&&&&运用历史图片,活现历...
&&&&&&玉中风采---陈雪英
&&&&&&浅谈传统教学中实施新...
&&&&&&教改方案在哪里??
&&&&&&参考一篮子货币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教研组文化创建的七大...
&&&&&&会员登录
帐&&&&名:
密&&&&码:
&&&&&&&整站搜索
从高考试题谈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政史地组&&&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时间:&&&来源:本站资料&&&点击:1021 次&
从高考试题谈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
浙江省玉环县玉城中学& 何必相(317600)
【摘要】近几年文综高考地理试题中区域地理所占比重较大,是高考重点要考查的内容。本文以近三年浙江文综地理试题为例,简析新课程高考中区域地理试题的几个突出特点及对区域考察内容的启示,并由此提出高考区域地理几点复习策略。
【关键词】区域地理&&& 复习策略&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当中,有较多试题尤其是综合题都是以某一区域为背景作为命题的材料和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基于区域地理知识在高考命题中的重要作用,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区域地理在高考复习中的教学对策。本文笔者以近三年浙江文综卷地理试题为例,简析新课程高考中区域地理试题的几个突出特点及对区域考察内容的启示,并由此浅谈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一、从高考试题看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内容是近几年来地理高考组卷的重要素材,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较多的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
1、浙江高考近三年区域地理统计
09年浙江卷
气候类型分布及判断
西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类型与成因、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聚落与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
“退田还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
10年浙江卷
气温影响因素及板块运动与地形关系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
世界主要河流
世界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农业地域类型
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因素、湿地分布成因、生态破坏和城市区位因素
东、中、西部的工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11年浙江卷
城市化水平、区域人口分布
农业地域类型特征及环境问题
杭州四季天气特征
河流流量变化因素及水文特征、影响气候的因素、小麦出口港的区位条件;
自然环境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环境治理
地质构造及工业结构
2、高考区域地理部分试题特点分析
从近3年浙江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看,尤其综合题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形式,36题侧重自然地理,以世界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为主要载体;37题侧重人文地理,以中国区域人文地理要素为主要载体。高考综合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如湖泊、河流等)及注记的地图、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一般来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大多遵循以下思路:
(1)区域的认定。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图表、文字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区域的认定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2)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试题以区域地图、示意图、图表、统计资料、文字等方式提供各种信息,要求考生能运用试题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会分析、比较区域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事象成因等。
&&&&&&&&&&& &图1
(3)区域地理问题的探讨。探讨区域问题是指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要求学生在认识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会分析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能对区域的资源利用状况和生产活动进行评价,反思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并提出解决区域问题的对策和对区域发展前景的展望。
【例】:2010年浙江文综卷36题图1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3)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综合性强,意在考查学生提取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纬网对区域位置的判定入手,调动学生已掌握的该区域相关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知识,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比较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剖析地理成因等,如第(2)题比较分析②③两地湿地分布成因;第(4)题比较分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区位因素。在了解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探讨该区域人地关系,如第(1)题航天发射基地的建设,其实是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题分析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3、高考地理试题对区域考察内容的启示
纵观近年来浙江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尤其是综合题离不开区域,即区域作为试题背景,提供问题素材(经纬度位置、地形、河流等)和知识载体,作为思考的对象。2011年《浙江高考命题解析》再次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高考试题不是因区域来设题,而是以题选区域。换而言之,区域并不作为问题本身,即不考区域的具体地理事实知识,而是考查区域地理事实、现象背后所隐含的系统地理原理、规律,考查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运用知识原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09年浙江文综36题,试题并没有考查北欧局部地区的地理事实知识,而是以北欧局部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极夜极昼现象、气候的成因、外力作用、区域生产生活等经济活动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经纬度、海陆分布、水系、交通线、聚落、地表形态等地图信息的获取能力。
由此可见,高考区域地理逐渐淡化记忆知识的考查,更突出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特征的描述、综合分析、论证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区域地理的复习应弱化区域地理特征中记忆性的知识,更不用什么都讲,而应根据高考命题特点和能力考核走向,在复习中要帮助学生突破区域空间思维的构建和区域特征分析,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1、加强区域定位训练,培养区域空间定位能力
区域定位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也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区域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区域图的比例尺有逐渐放大的趋势。如2010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5-6题(图2),此题组以经纬度及河流形态,对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进行考查,如果不能够准确地判读4地的区域位置,那么就很难调用当地农业地理特征的知识来分析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类型。为使学生能越过这个门槛,在平时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运用地图认识区域,通过读、填、绘图等训练,把“建立空间概念”作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最基本的意识,紧紧抓住区域地图这一龙头,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落实地理位置,强化空间定位能力:
(1)通过填图、描图和画图,强化空间位置的记忆,解决“在哪里”的问题。初涉区域时,可让学生通过填图方式来掌握重要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所在的空间位置。同时教师也可多布置描摹各个区域的轮廓,注上能够判断其分布的关键性的经度和纬度,并要把各种重要的地理事物(地形、气候、河流等)具体分布落实在区域图上,使其空间分布更加明晰。到一定阶段,教师可让学生默画区域轮廓简图,并标注经纬度及区域中重要地理事物,通过绘制区域轮廓简图及经纬度,进一步加深印象,强化空间记忆。
(2)选取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上的重要经纬线进行重点训练,将各个分区(各大洲、大洋及重要地理事物)串联起来,以实现构建世界和中国“心理地图”。对世界区域而言,首先要重点构建如图3(8纵4横)的地球表面经纬网络图。要经常性让学生在空白世界
地图上,用红颜色的笔画经纬网格并定“点”,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并想象其自转起来,将这些重要的经纬线与其穿过各大洲重要的地形区、气候区,和大洋的位置对应起来。对中国区域而言,重点要构建如图4的经纬网络图和典型的地形区进行记忆。要经常性的让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轮廓图上默画出如图4中的10线、重要山脉(共16座,可用粗直线代替)及重要地形区,有时也可让学生在空白纸上画(见图5)。
通过这些方式反复交替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明确各地形区及山脉所在的经纬度范围。如中国的东北平原大概位于40°N以北,120°E以东;云贵高原大概位于100°E- 110°E之间,27°N以南;江南丘陵大概位110°E以东,30°N以南等等。只要学生能记住各区域的大概经纬度位置,就能基本判断给出的区域大概在哪里及主要地形。
(3)选用高考试题及各地区模拟试题中涉及的区域地图训练区域定位。因为这些试题是地理试题中的经典,代表着高考试题的走向,能全面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在高三复习中每节课前3-5分钟,教师可选取历年高考和各地区模拟题中涉及到的区域地图1-2幅进行区域定位训练,让学生说图,即让学生把定位的思维过程说出来,从而教师可适时指导或纠正学生区域定位方法。通过这种经常性的定位训练,学生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此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与周围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就区域定位相互问答,相互测试。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反复训练,学生必然进人“心中有图”的境界,能快迅准确地判断出区域位置。&&&&&&&&&&&&
2、掌握区域学习方法,学会在区域基础上的综合分析
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多且繁杂,在复习教学中要特别把握好复习的“度”。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的两句话“掌握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对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中我们可知区域地理复习教学的重点是要抓住区域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即掌握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中各大要素特征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经济特征,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一般学习方法,形成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模型(见图6)。这就要求学生能根据试题中的区域地图或表格等提供的信息提炼出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尤其地形和气候)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区域内部的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在区域基础上的综合分析,形成解题能力。这种通过理解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助于掌握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也可避免学生单纯的死记硬背区域地理知识,如图7岛国日本。其方法一般为:
&&&&&&&&&&&&&&&& 图7
(1)通过对区域地图中经纬度或轮廓的判读,确定区域位置,结合所学知识,或对区域地图中提供的等高线,水系特征(流向、形状、流程等)等的判读,获取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通过区域图中提供的经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结合气候分布一般规律,或根据提供的降水和气温柱状图等判断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3)在前面了解到的区域地形、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的基础上,从而推断该区域的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流向、水位变化、汛期、有无结冰期、含沙量等)、土壤类型、典型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4)通过对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了解,进一步推断工、农业生产特点及交通、人口、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及形成这些特征的自然条件等。
3、抓区域主干知识,构建答题模式,描述、分析区域特征
地理要素的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是区域地理的主干知识。学生在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对区域地理要素具有什么特征,是如何形成的,怎么去描述和分析它,往往会感到极大的困惑。用构建答题模式的方式来描述和分析地理要素的特征和成因是个很好的复习策
描述的基本内容
降水特征和流域的大小
高低和季节变化
河流补给类型尤其降水特征
无明显汛期或汛期集中在夏季等
流域的降水特征
流域内的植被覆盖情况
有无或长短
最冷月月均温
流速快(缓慢),水能丰富程度
流域内的气候和地形特征
略,例如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与分析(表1)。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学生解答试题时思路会比较清晰,如果是比较容易的题目,学生容易得分,其答案会比较全面;而一旦遇见较难的题目,学生也不至于束手无策,而是有章可循。如2011高考浙江试卷36(1)题其中一问“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此题就可以根据表1的答题模式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来作解答:根据图中所示水面高程76m和7m,可以得出河段①落差大,流速较②快;根据图中可知两河段都位于美国东岸400N以北地区,因此都有结冰期,但河段①纬度低,故结冰期较②短;又有图中可知河段①在上游,且在河段①②之间又有一条大的支流汇入,故河段①的流量较②小。虽然水文特征有6个要素组成,但针对具体问题时不一定全部分析,如这个问题中的含沙量就没有必要阐述了,①、②河段两岸植被覆盖率都比较好,没有差异。类似的答题模式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如描述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特征成因分析等。因此,教师在区域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试题类型帮助学生归纳和整理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建构各类题型答题思维模式和方法,可将比较分散的地理知识系统化,使问题解答更全面更完整,并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应用和掌握各种答题模式。区域地理复习教学中通过实施建模教学,培养建模思维,有利于对某一类问题解答过程的模式化,格式化,不仅降低了题目难度,还提高解题过程的准确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题效果,大大提高了区域地理复习教学的实效。
4、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区域地理知识容量大,内容复杂,而且各地的区域特征既有相似、又有差别,容易混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从相似当中去找差别,从不同当中去找相似,比较相同点或类似的区域,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在区域复习中,笔者往往将同类的地理事物(如岛屿、水系、国家、气候等)通过区域地图呈现,让学生从区域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等)及成因上分析相同点和差异,进行区域比较复习。如欧洲西部和北美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差异上的对比;非洲气候(干早地区面积广大)与南美洲气候(湿、热)差异性的比较;纬度大致相同的西澳大利亚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特点及成因的比较;非洲的刚果河与尼罗河水文特征的比较;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河流与欧洲西部河流航运价值的比较;南北纬300一400的大陆东西岸气候及其特征比较分析等等。这种通过比较的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掌握不同区域地理要素特征的共性和差异,进一步巩固理解各区域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提高复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区域定位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比较对相似的区域可举一反三,如学习我国西北地区的有关知识,可以联想中亚的知识,发现基本特征极为相似,分析中可以参照。运用比较法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比较的过程实际就是对地理事象的本质进行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整合过程,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5、抓住两题训练,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做题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解题能力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才会得到提高。通过一定数量、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敏感性,增&& 强“题感”,从而在面对“立意深刻、情境新颖、设问灵活”的高考试题时,能快速作出反应,快速解答问题。因此,复习完每个区域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及时选择典型试题。注意题要精编,要突出以能力培养为线索,抓区域主干知识,如区域定位的方法、某区域重要的地理事物特征及成因分析等。在复习中,笔者特别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为例,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①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解题思路(答题模式)是什么?③题目材料中都隐含了哪些解题条件以及这些解题条件是如何分析出来?④解题过程中所运用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又有哪些?⑤解题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练习后的反思与总结,掌握类似题目的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一步提高做题的质量和复习效率。
&&&&总之,近几年文综高考地理试题中区域地理所占比重较大,是高考重点要考查的内容。但由于区域地理内容多,范围广,学生难以掌握和消化,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复习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区域学习方法,学会描述和分析区域特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才能高效地复习掌握好区域地理的知识,从容应对高考试题。
〖参考文献〗
[1] 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 刘继忠.《地理解题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和专题复习建议》《中国考试》2007年高考专刊
[3] 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 《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文科综合》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0年
[4] 代泽斌.《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 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教育.2008(1)
(2012年市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
相关信息:上一篇:&&下一篇:&&【】 【】&&&
地址:中国.浙江省玉环县玉城中学&&&&邮编:317600&&&&电话:
版权所有&&&2010&&&&&&&&&技术支持:&&&&世界及中国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描述 精心收集的各类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世界及中国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描述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A.含沙量大B.流量少C.有冰..
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流量少 C.有冰期 D.水能丰富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山东省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A.含沙量大B.流量少C.有冰..”主要考查你对&&长江,黄河&&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长江: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古代文献中,“江”特指长江。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经三级阶梯,自西向东注入东海。长江支流众多,长江流域东西宽约3,219公里,南北宽约966公里,长江全长6397千米,流域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5。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黄金水道的特点:
&长江的防洪与灌溉:
&长江流域图:长江流域水电分布图:长江三峡: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长二百零四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重庆瞿塘峡、重庆巫峡和湖北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利资源极为丰富。长江三峡,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三峡全长193公里(千米),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乘舟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令人难以忘却。长江三峡不但有已经建成的葛洲坝,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三峡工程。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 2010年7月,三峡电站机组实现了电站1820万千瓦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日发电量可突破4.3亿度电!占全国日发电量的5%左右)。1949年,中国总发电量仅为43亿度。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在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是大亚湾核电站的5倍,是葛洲坝水电站的10倍,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占全国水力发电的20%。黄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黄河的优势:
根治黄河的主要方法:1.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2.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3.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黄河流域图:黄河流域主要水电站: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投入使用。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大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98年投入使用。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公伯峡水电站:青海循化,2006年投入使用。拉西瓦水电站:青海贵德、贵南两县交界处,尚在建设之中,是黄河干流最大的水电站。
发现相似题
与“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A.含沙量大B.流量少C.有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096811330830151613101261381453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