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大量什么是皮下结节节伴发热浮肿多考虑什么病

|/|/|/|/|/|
//|//|//|//|//|
【病例讨论】发热,肝脾肿大,三系减少
患儿男性,4个月,因发热6天入院。
入院前6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波动38.5-39.7度。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头孢菌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患儿发热不退,故转来我院。
患儿于出生后曾因顽固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在外院行胰岛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胰岛母细胞增生症。术后血糖控制较好,住院时有输丙球史,输丙球前肝炎全套阴性。患儿有一姐姐在一岁时因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三系减低抢救无效死亡。具体病因不清。父母体健。入院查体:T:39.5°C, 精神稍差,反应尚好。全身无出血点及瘀斑,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面色稍苍白。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律齐,心率100次/分,无杂音。腹软,肝肋下5厘米,质中边锐,脾肋下6厘米,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88 g/L,白细胞2.6×109/L,中性0.8,血小板50×109/L,网织红细胞5.5%,末梢血涂片中可见到晚幼红细胞。
血生化:钾3.2 mmol/L,钠127 mmol/L,氯84 mmol/L,二氧化碳结合率18 mmol/L,血糖正常,总胆红素33.2 μmol/L,直接胆红素26 μmol/L,总蛋白58 g/L,白蛋白34 g/L,甘油三脂2.6mmol/L,乳酸脱氢酶870 IU/L,谷丙转氨酶230 mmol/L。免疫球蛋白正常,CRP轻度增高。血沉42 mm/1hr。凝血全套APTT稍延长。血清铁蛋白750(明显增高)
骨髓像:增生极度活跃,淋巴系形态未见异常;红系增生活跃,中晚幼红居多,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巨核细胞不减少,血小板散在;粒系增生活跃,部分细胞可见中毒颗粒,铁利用障碍。未见噬血细胞。丙肝抗体阳性,丙肝RNA8.41×104.TORCH(-),EBV抗体(-),血培养(-)痰培养(-)
K。腹部CT:肝脾肿大,胸、腹腔少量积液。胰腺显示不清。X线胸片:右中、下肺感染。
治疗经过 先后经头孢哌酮、美平抗炎,病毒唑,干扰素抗病毒,丙球400mg/d×5d,后予2.5g/d,对症支持治疗,第4天开始给予地米10 mg/m2d治疗及保肝护肝治疗,患儿仍有反复发热,肝脾继续增大,黄疸加重,三系逐渐减少,后出现中毒性肠麻痹,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于病程第20天开始,患儿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三系有所恢复,肝脾有所缩小。体温正常3天后,患儿又复高热,肝脾再度增大,三系又逐渐减少,凝血指标APTT延长11秒。肺CT:右中肺有实变影,停美平,加大扶康静点抗霉菌。血浆,红细胞、丙球支持,复查骨髓无特殊发现,仍未见噬血细胞。患儿高热不退。诊断:噬血综合症(家族性)?
败血症(临床诊断)
丙肝求助诊断及治疗是要考虑家族性噬血综合症,有时候骨髓象难找到噬血细胞,多查骨髓象的片末,或送有过这方面看片经验的医院.我们就有过此教训.但要排除HIV感染,家族史问仔细点.再查细胞免疫功能和HIV筛查.总结本例特点:患儿为4个月,男性,病程近1个月,反复发热,肝脾肿大,黄疸,胸腹少量积液,血三系降低,肝功能不全,治疗:给予头孢哌酮、美平、病毒唑、干扰素、大扶康无效,予保肝、丙球、小剂量地米及输血等支持治疗,发热曾有所下降、三系有所恢复、肝脾有所小,但反复出现并逐渐加重,且凝血指标KPTT较前延长。
对其病因考虑如下:一感染性疾病: 以病毒感染最常见,如肝炎病毒、EBV、CMV等。肝炎病毒性肝炎时肝、脾肿大和发热程度如此之重实属罕见,且肝酶上升幅度与肝肿大程度不符, 另外EB病毒抗体(-),TORCH(-),予病毒唑,干扰素治疗无效;均不支持。细菌: 细菌感染所致长期发热常见于伤寒,布氏杆菌病、结核等。本例患儿血培养阴性, 抗菌素治疗无效,故不支持伤寒,但应予血肥达氏反应检查。布氏杆菌病除发热、肝脾肿大外,还常伴有多汗、关节痛、疾病过程缓慢、肝脾肿大出现缓慢,故也不支持该病。结核病中肝脾如此肿大者实属罕见,黑热病疾病过程较缓慢,多呈双峰热型,发热持续1个月左右消退,间隔数周后体温再次上升,如此反复,脾肿大较明显;疟疾发热特点为突然寒战,面色苍白,口周发绀,短时间内体温逐渐上升至40度,伴有头痛,肌肉酸痛,2~6h后体温恢复正常,伴大汗淋漓;衣原体感染较局限,良性过程,自限,极少致肝脾大。总之感染不能解释本病全貌。建议查支原体抗体,PPD,TB-Ab,二非感染性疾病 1肿瘤: 患者发热,肝脾肿大,外周血三系减少,多器官多系统功能损害, 血LDH明显高于正常,应重点考虑血液系统肿瘤: (1)淋巴瘤: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首发和主要表现,发热、肝脾肿大也常见,晚期有恶病质、贫血等,血沉增快。恶性程度不一,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有肿瘤浸润、压迫或破坏局部器官或组织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诊断本病的决定性依据是骨髓涂片发现典型R-S 细胞。(2)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 :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和进行性衰竭为特征,淋巴结肿大不如肝脾肿大常见,出现也较晚,血液和骨髓涂片、淋巴结活检可发现恶性组织细胞。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必须提高对该病的警惕。不排除上述二种血液病可能,建议反复多部位骨髓穿刺,行肝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注意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若有一并活检。2免疫系统疾病
以发热、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免疫性疾病中, 可见于: ①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病的全身型又称为Still病,除高热、肝脾肿大外,尚有皮疹、关节肿痛、血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本例患儿无皮疹、关节肿痛和白细胞增多,肝脾肿大程度如此严重者实属罕见, 故不符合; ②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如SLE、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血管炎等,在这一类疾病中, 弥漫性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常见于干燥综合征, 但该患儿缺乏本病的典型表现如眼干、口干等, 故不符合; 血管炎疾病中本例无大动脉受累的表现, 故不符合大动脉炎;无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肾小球肾炎和累及其他器官的血管炎的三联征表现,也不符合Wegner氏肉芽肿。③结节性脂膜炎:可有发热、肝脾肿大, 但无皮下结节,本例患儿不符合。④下腔静脉异常: 例如白塞病患者可因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肿大, 但本患儿无皮肤粘膜损害,目前尚无明确的下腔静脉异常的辅助检查依据,故不支持本病。总之,目前免疫性疾病证据不足,但应予抗核抗体等相关检查,以排除之。
您的位置: &&发热二天,发现皮下结节一天
查看: 4934|
评论: |原作者: 谷维素
摘要: 发热二天,发现皮下结节一天
患者,女,40岁,哺乳期,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伴双眼结膜充血,体温最高38.5°c 无咳嗽,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在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后第二天发现双下肢皮下肿块,触痛明显 ...
发热二天,发现皮下结节一天患者,女,40岁,哺乳期,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伴双眼结膜充血,体温最高38.5°c 无咳嗽,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在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后第二天发现双下肢皮下肿块,触痛明显,无瘙痒,上臂可见散在斑丘疹,轻度瘙痒。体温仍38°c。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来诊。建议其上级医院详细检查,检查后返回。既往史无特殊查体:T 38.5°c&&P 89次/分 BP120/70mmHg双眼结膜充血明显,黄色脓性分泌物,咽红充血,扁桃体一度肿大,无脓点,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上臂可见散在斑丘疹,高出皮肤,压之褪色,双下肢多个皮下结节肿块,触痛明显,部分肿块呈紫色。双下肢无静脉曲张。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10.5×10 9中性粒细胞比率 85%血沉 85mm/H小便常规:蛋白(+)潜血(-)问题:1、该患者的诊断及发病原因、诊断依据?2、鉴别诊断?3、治疗原则?双下肢结节有照片,稍后上传!
.jpg (120.91 KB, 下载次数: 0)
结节性红斑
12:26 上传
.jpg (114.27 KB, 下载次数: 0)
结节性红斑
12:26 上传
.jpg (91.46 KB, 下载次数: 0)
结节性红斑-上臂
12:26 上传
手把手教你配制腹泻贴和灌肠方法手足口病专题顽固荨麻疹一例说说几种皮肤病小孩静脉输液真方便
5333322111
5013 4031 4020 2404 3387 3374 3180 3152 1794 2203
Powered by疑难病例:反复全身皮疹2月,发热6天、双下肢浮肿半天
【一般资料】
患儿女2岁3个月,湖南怀化人
主要以反复全身皮疹2月,发热6天、双下肢浮肿半天于入院
患儿2月前开始出现全身皮疹,皮疹颜色呈谈红色,骚痒,曾在在三甲医院门诊诊治诊断为荨麻疹,曾给予口服西替利秦及输钙剂治疗,患儿皮疹好转,但停用药物后又会出现,同时有时会出现关节疼痛、间断发热,一般体温38.0℃,患儿精神可,曾在家反复口服药物,一直未重视,近6天来,皮疹明显增多,体温明显升高,最高可达39.0℃。曾到另一家大医院(三甲)医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请皮肤科会诊:为慢性过性变态反应性皮炎。给予先舒及炎琥炎、钙剂输液治疗6天,患儿皮疹仍易反复出现、及发热。皮疹与发热的关系是(发热会出现皮疹,皮疹不一定出现发热)。曾在门诊血常规示:WBC:12.6X10^9,RBC:4.30x10^12,HGB:112G/L;PLT:327X10^9 N:0.75;L:0.25。故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
【入院时查】
T:38.5℃,R:32次/分,HR:156次/分,WT:12KG神清,精神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家属诉六天前患儿左侧下颌淋巴可有一个肿大,大约为蚕豆大,压痛、给予输消炎药后现在不肿大,无压痛)全身皮肤可见散在谈红色皮疹,隐约高处皮肤表面,压退色。口唇红,无干裂。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肺无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56次/分,无杂音,腹平坦,肝脾无肿大,肠鸣音可,肛周无红肿,脱皮。双上肢手背稍肿胀,压痛,皮温稍高,双下肢足背肿痛,皮温稍高,足背动脉可触及,无病理症。
【初步诊断】
考虑1、过敏性皮炎、2、肾炎、3、风显热、4、败血症、5、川畸病。
给予钙剂、及扑尔敏,西米替丁,及头孢他定和青霉素治疗5天患儿皮疹明显好转,但仍反复发热最高可达40.2℃。现化验结果都出来了,但现在还未知道是什么病。请大家来讨论。我院化验结果是:血沉:49MM/H,心脏彩超:心内结构正常,主动脉、肺动脉未见异常。RF(——)抗O阴性。小便正常。大便正常。心肌酶正常。肝功能:AST:112u/L;ALT:108U/L,LDH:263U/L,余正常,胸片示:正常。血常规示:12.8X10^9,RBC:4.25x10^12,HGB:108G/L;PLT:456X10^9
日乙肝抗体阳性余阴性。昨晚又出现全身大量淡红色皮疹并骚痒明显今又给予钙剂,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MG
【病例讨论】
还应靠考虑: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Still 病。 建议完善外周血涂片检查。Still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热型成驰张热,可自行缓解,易复发。发热期常伴一过性多形性皮疹,随体温的升降而时隐时现,中毒症状不明显,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或解热镇痛药治疗有效。Still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必须排除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才能最后做出诊断。
急性皮肌炎?请再做肌电图和肌肉活检.
wanxiaolin 于 13:05:40 发表
我见过川崎病,不能除外
刘培正 于 15:06:58 发表
帮忙顶起来,期待爱友分析
rqwxw 于 15:40:15 发表
目前考虑如下。
1。类风关?
2。血液系肿瘤?
进一步检查。
1。免疫全套检查。
2。骨穿检查。
我心飞扬 于 15:55:10 发表
谢谢以上爱友的分析,我今给予家属做工作,建议给患儿做骨穿检查。
刘源源 于 19:05:26 发表
非常感谢您提供的病例!很有意义,但我觉得能不能按主诉、现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的顺利列出来一下,这样看着真的挺累的,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其实我说这个诊断没有太多的依据。
浪漫纷飞 于 21:07:42 发表
不典型川崎病,应用丙球。
平爱迪 于 21:13:20 发表
不除外川崎病。
suyan 于 22:50:11 发表
除上面考虑的疾病,我认为还应靠考虑: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Still 病。 建议完善外周血涂片检查。Still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热型成驰张热,可自行缓解,易复发。发热期常伴一过性多形性皮疹,随体温的升降而时隐时现,中毒症状不明显,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或解热镇痛药治疗有效。Still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必须排除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才能最后做出诊断。
华珍888 于 20:44:32 发表
川崎病主要症状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发热不久(约1~4日)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但无疱疹及结痂,约一周左右消退。
  其它症状往往出现心脏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患者脉搏加速,听诊时可闻心动过速、奔马律、心音低钝。收缩期杂音也较常有。可发生瓣膜关闭不全及心力衰竭。作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可查见多数患者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偶见关节疼痛或肿胀、咳嗽、流涕、腹痛、轻度黄疸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急性期约20%病例出现会阴部、肛周皮肤潮红和脱屑并于1~3年前接种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现红斑或结痂。恢复期指甲可见横沟纺。
  长短不一。病程的第一期为急性发热期,一般病程为1~11天,主要症状于发热后即陆续出现,可发生严重心肌炎。进入第二期为亚急性期,一般为病程11~21天,多数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重症病例仍可持续发热。发生冠状动脉瘤,可导致心肌梗塞、动脉瘤破裂。大多数病人在第4周进入第三期即恢复期,一般为病程21~60天,临床症状消退,如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即逐渐恢复;有冠状动脉瘤则仍可持续发展,可发生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脏病。少数严重冠状动脉瘤患者进入慢性期,可迁延数年,遗留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可因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日本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研究委员会(1984年)提出此病诊断标准应在下述六条主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五条才能确定:①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②双侧结膜充血;③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⑤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⑥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cm或更大。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四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报道不完全性或不典型病例增多,约为10%~20%。仅具有2~3条主要症状,但有典型的冠状动脉病变。多发生于婴儿。典型病例与不典型病例的冠状动脉瘤发生率相近。一旦疑为川崎病时,应尽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百分数增高,核左移。过半数病人可见轻度贫血。血沉明显增快,第1小时可达100mm以上。血清蛋白民泳显示球蛋白升高,尤以α2球蛋白增多显著。白蛋白减少。IgG、IgA、IgA增高。血小板在第2周开始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正常。类风湿因子和抗核体均为阴性。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补体正常或稍高。尿沉渣可见白细胞增多和/或蛋白尿。心电图可见多种改变,以ST段和T波波异常多见,也可显示P-R、Q-R间期延长,异常Q波及心律紊乱。二维超声心动图适用于心脏检查及长期随访在半数病中可发现各种心血管病变如心包积液、左室扩大、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冠状动脉扩张或形成动脉瘤。最好能在病程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每周检查1次,是监测冠状动脉瘤的最可靠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在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可高达50~70/mm3。有些病例可见血清鉴别诊断
  应与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结炎、类风湿病以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炎心脏炎互相鉴别。
  本症与猩红热不同之点为:①皮疹在发病后第3天才开始;②皮疹形态接近麻疹和多形红斑;③好发年龄是婴幼儿及较小儿童时期;④青霉素无疗效。
  本症与幼年类风湿病不同之处为:①发热期较短,皮疹较短暂;②手足硬肿,显示常跖潮红;③类风湿因子阴性。
  与渗出性多形红斑不同之点为:①眼、唇、无脓性分泌物及假膜形成;②皮疹不包括水疱和结痂。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之处为:①皮疹在面部不显著;②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一般升高;③抗核抗体阴性。④好发年龄是婴幼儿及男孩多见。
  与婴儿型结节性多动脉类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发病率较多,病程产短,预后较好。这两种病的相互关系尚待研究。
  与出疹性病毒感染的不同点为:①唇潮红、干裂、出血,呈杨梅舌;②手足硬肿,常跖潮红及后期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③眼结膜无水肿或分泌物;④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伴核左移;⑥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高。
  与急性淋巴结炎不同之点为:①颈淋巴结肿大及压痛较轻,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无红肿;②无化脓病灶。
  与病毒性心肌炎不同之处为:①冠状动脉病变突出;②特征性手足改变;③高热持续不退。
  与风湿性心脏炎不同之处为:①冠状动脉病变突出;②无有意义的心脏杂音;③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胆红素或谷丙转氨稍高。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均为阴性结果。
急性期治疗
  1.丙种球蛋白研究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用法为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闰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日本医生倾向于用小剂量,其依据是在是在川崎病急性期服大剂量者认为急性患者对阿司匹林吸收减低和清除增加,用大剂量才能达到抗炎效果。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丰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一向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缓解症状,但以后发现皮质激素易致血栓形成,并妨碍冠状动脉病变修复,促进动脉瘤形成,故不宜单用强地松等皮质激素治疗。除非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重症病例,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恢复期及随后治疗
  1.抗凝治疗恢复期病例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此后6个月、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随访。有小的单发冠状动脉瘤病人,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5mg/kg·d,直到动脉瘤消退。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潘生丁每日3~6mg/kg,分2~3次服。每年心脏情况。如超声心动图,临床资料或运动试验提示心肌缺血,应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有多发或较大的冠脉瘤,应长期口服造影。患者有多发或较大的冠脉瘤,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潘生丁。有巨瘤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用口服法华令抗凝剂。这些病人应限制活动,不参加体育运动。每3~6月检查心脏情况,如有心肌缺血表现或运动试验阳性,应作冠状动脉造影,了解狭窄病变进展情况。患有1支或多支主要冠状动脉闭塞的病人,应长期接受抗凝治疗,反复检查心脏情况,包括心肌扫描、运动试验、冠状血管造影等,并考虑外科治疗。
  2.溶栓治疗对心有梗塞及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静脉或导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给药,促使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20000u/kg,继之以每小时u/kg输入。冠状动脉给药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1000u/kg。也可用链激酶,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链激酶10000u/kg,半小时后可再用1次。以上药物快速溶解纤维蛋白,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
  3.冠状动脉成形术应用气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进行扩张,已获成功。
  4.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证为:①左主干高度闭塞;②多枝高度闭塞;③左前降支近高度闭塞。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内科治疗无效,可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日本报道接受冠状动脉分流术的62例川崎病患者,其中7例同时做二尖瓣手术。术前70%病人有心绞痛、心力衰竭或其他症状。术后4年存活率87%,10年存活率45%,大多数死于后期心肌梗塞或猝死。
  发生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应予相应治疗。
印山 于 21:23:07 发表
今日血IgA:0.63稍增高,Igm和IgG正常。c-反应蛋白:56mg/L 明显增高,我科病历讨论为STILL病可能性大。最后诊断,尽请等候。
刘源源 于 22:38:39 发表
是在正规的大医院做的检查吗?
junyangyang 于 22:48:12 发表
路过,会不会是什么传染病呀
落叶 于 19:30:25 发表
过敏性紫殿?
李友明 于 20:22:37 发表
我院现在是二甲医院。
刘源源 于 23:40:47 发表
网友热读文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医院点评
·(评:3.2)
·(评:4.7)
·(评:3.3)
·(评:3.8)
·(评:4.7)
·(评:4.2)
·(评:3.8)
·(评:3.1)
·(评:4.7)
·(评:4.7)
·(评:4.5)
·(评:3.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病例推荐
功能主治:清肺泻热。本品用于小儿外感热证,症见:发热﹑头痛﹑咽赤肿痛﹑...
参考价格:¥70
功能主治:清热祛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参考价格:¥4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皮下结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