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研究论文

谌业锋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业锋教育在线)
⊙四川凉山教育,谌业锋,特级教师,专家型教师,西昌教育,教育研究,教育教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民族教育,高考,中考,教育,心理,数学,培训,讲座,研究⊙
谌业锋教育教学论文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
中学高级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QQ:<font color="#8990915&
<font color="#8503563
谌业锋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谌业锋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谌业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
谌业锋教育科学研究论文
谌业锋简况
四川省特级教师&⊙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四川省“国培计划”教育教学专家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四川省特级教师,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西昌学院教育心理学和数学教育客座教授,西昌学院民族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研究30多年。中国数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研究项目指导专家,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厅、凉山州教育局组织的全国、省、州等教师培训中担任主讲教师,到全国、省、州内中小学举办专题学术讲座400余次,深受好评。
主研参研国家级省级课题8项,指导学校教育科研课题100余项。有9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50多篇获全国、省州级奖。作为编委参与执笔编写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实验教材》正式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主要有《学校科研指南》、《教师角色的适应与专业发展》和《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训练》。有多项成果获奖。已在中文核心期刊《人民教育》、《上海教育》和《中国民族教育》、《心理与健康》等教育和心理学术刊物发表《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校本教研的三种有效途径》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90余篇
微信号:lsjksyf&&
&扫一扫加我
&&&&&&&&&&&&&
四川省特级教师&⊙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四川省“国培计划”教育教学专家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欢迎访问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微信号:lsjksyf
QQ:<font color="#8990915&
<font color="#8503563
欢迎走进业锋教育在线!主题: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校本教研!
四川?凉山?教育?心理?研究!
&&愿就数学教学、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等问题与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四川省特级教师、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西昌学院客座教授、西昌学院民族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国培计划”教育教学专家谌业锋从事
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研究三十多年,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厅、凉山州教育局等机构组织的全国、省、州级各类教师培训中担任主讲教师,在全国、省、州内中小学举办各类专题学术讲座400余次,效果好、质量高,深受好评。
&&& 四川省特级教师、凉山州专家型教师、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西昌学院客座教授、西昌学院民族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国培计划”教育教学专家谌业锋愿就中小学教育教学、数学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研究、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考中考研究指导、班主任、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等主题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学生等培训进行专题学术讲座。
曾经进行过的专题讲座课件请在下面下载!
QQ:<font color="#8990915&
<font color="#8503563
培训讲座幻灯系列下载(压缩)
培训讲座幻灯PPT下载
&&&&&&&&&&&&&&&&&&&
培训讲座幻灯系列下载(压缩)
培训讲座幻灯PPT下载
&&&&&&&&&&&&&&&&&&&
谌 业 锋 个 人 专 辑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615000& 电话:
&微信号:lsjksyf&
本站正建设中*上站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教师一等奖)
一等奖10篇
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挫折教育
上站小学&&& 程锁平
人生在世,世事复杂多变,必然要遭受或大或小的挫折。可谓“野花不种年年有,挫折无根日日生。”既然不可避免,我们就应该以主动的、勇敢的态度去面对挫折。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不至于走上另一个极端。
我们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三口之家,大人围着“小皇帝”们转,这就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就是中心。因而,他们自私自利,受不得一点委屈,更谈不上接受挫折了。即使遇到挫折,父母和爷爷奶奶也“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了,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健康”“美丽”地成长着。可是“马厩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啊!现实里的风风雨雨,温室里的花又怎能够承受?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人,要面对升学与就业的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要面对各种各样无法预料、无法避免的挫折。所以,从家庭这个角度来讲,很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有一名初三学生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而自杀,这方面的事例也常见其它报端,如此的心理素质,这学生的成绩再好又能怎么样呢?此类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啊!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歌曲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切都说明了应该让孩子经历些风雨,遭受些挫折,然后才能放心的将大任交给他们。
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要让孩子感恩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而不是让他抱怨命运多舛,被挫折打败。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在逆境中调适自我,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百折不挠,这样才能让他把自己从挫折中拯救出来。
  父母要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价值。实际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因为这会让孩子建立自信,掌握应对挫折的办法,具备抗挫折能力,从而学会面对并战胜挫折。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是真正有智慧的爱。相反,如果一味溺爱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软弱,难以与人相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对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孩子的路要靠他自己走,如果真爱孩子,就应该放开他的手,让他走自己的路。
由此,我想到了学生的成长问题。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顺顺利利走好每一步,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对社会有突出的贡献。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社会,没有挫折、一帆风顺的生活之路是没有的。如果学生只有渊博的学识而没有健康的心理是不可能取得生活及事业的成功的。所以,关注学生的挫折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才是更重要的教育主题。
怎样的教育才是挫折教育呢?或许有的父母会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可能还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往往这种强行措施不仅很难生效,而且还会加重孩子们的逆反心理。
其实,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谩骂和严厉的责打或者与孩子对着干。因此,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适度和适量。为孩子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加强鼓励和引导。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3、及时疏导和帮助。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困难的过程。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从而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4、寻求交往和合作。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孩子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在同伴群体中,孩子们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是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耐挫力的。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在认知上,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使孩子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上,让孩子切身体验挫折,消除孩子对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为上,教会孩子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勇敢坚强的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的孩子多经受一些困难和挫折的磨练,相信他们会在成长中变得坚强起来,成为跨世纪竞争挑战中的强者。
错总是有原因的
阳泉市上站小学 荆素华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情绪、情感变化急剧,他们情感丰富,好胜心强,易于激动,容易急噪、重友情,讲义气,好感情用事,所以,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辅导他们学会调空自己的消极情感是很有必要的,这在日常的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当学生发生错误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决不能轻易的去批评或指责犯错的学生,要先了解错的原因,俗话说的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我所教的班中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
翟文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热爱班集体的孩子,可是今天她的行为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尤其是看到她那双愤怒的、倔强的眼睛,更是让我为之一震,难道是我看错了人?看来了解一个孩子只从表面是不够的,要了解一个人,要走进她的内心、她的家庭。
事情要从今天上午的课间操说起,一下课间操同学们排着队回到教室,我随在队尾,等我走进教室,本来安静的教室此时像炸了锅似的,同学们乱糟糟的,我的眉头紧皱,四年级的学生了还没有养成回到教室要保持安静这一习惯吗?我生气的站在讲台上一声不响,此时班里的“热心肠”李明跑来说:“老师,翟文给王棉的课桌上倒水,还踩在王棉的桌子上”怎么回事?翟文可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要强、好胜,关心集体,学习成绩优秀,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今年六一还刚被评为“道德之星”,我气愤地说“翟文你过来!”没想到翟文比我还生气,倔狠狠地走过来,叉着腿、双手叉在胸前、头歪向一边,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学生吗?“这是什么样子,站好!”我用严厉地、带有命令的口气说到。她站好了,身体虽然不能表示她内心的不满了,可是她的眼睛里却充满了愤怒,与平时的翟文简直判若两人,她的表情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气愤,然后问道:“你为什么给王棉的桌子上倒水呢?”翟文是用喊的声音说:“她把我推倒了,没说对不起?”我的目光转向王棉,王棉长得很漂亮,个子高高的、白白净净的,和翟文同是学校舞蹈队的,而且是一对好朋友,此时的王棉双眼含着眼泪说:“我不是故意的,而且向她说对不起了”。此时班里的学习委员王羽千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看见了,王棉确实向翟文说对不起了!”,没等我说话,翟文又说:“她还把我的皇冠卡子弄坏了!”王棉说:“老师,我还了她十块钱!她昨天还把我的稿纸拿小刀都划破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都是已经过去的事,这个孩子不是故意欺负她的朋友吗,这还了得!看样子一会儿半会儿和她说不清楚而且第三节课快上了,我决定了解清楚再来处理这些事情,我就让翟文坐回去,先自己反省一下自己的过错,教室恢复了安静,而我的内心却再也平静不不来了。
坐在办公窒,我回想着整件事,问题到底出现在那里呢?王棉漂亮、文静,从来不与人争吵,但很优秀,翟文长得又黑又瘦,的确不算漂亮,尤其和王棉站到一起更显得不起眼,就像一只“丑小鸭”,但她很上进,课外学着绘画,舞蹈、学习成绩也不错,难道是“嫉妒”,有可能,四年级的女生了,不再是以前无忧无虑的小姑娘了,她们在逐渐成长,“嫉妒心”也在增强,尤其她们同在校舞蹈队,每次排舞,王棉总是领舞,受到老师的重视,在班里同学们也喜欢王棉,而有些东西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翟文就是这样。
我打电话找来了翟文的母亲,她是一个普实的妈妈,说话也很实在,听到孩子在校的表现,吃惊地说:“我总是让她和同学们好好相处,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与孩子母亲谈后,得知,孩子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又上班又照顾家,从来没有和孩子坐下来交流过内心,课余时间孩子也被作业、特长班、辅导班所占、孩子烦恼、成长的困惑,都没有得到心理辅导,她不知该怎么办,于是这种极端的事情也就产生了,了解了孩子的生活环境,还不够,还应走进孩子的内心。
我把孩子叫到一个单独的办公室,便于我们说话,“孩子你怎么了?”我收起了先前的气愤,用和蔼地语气与她谈话,手摸着她的头,她也把一进办公室时那敌视的眼神稍微的收敛了一些,但一声不吭,我决定开展心理战,“你可是这次六一的“道德之星”哪,你觉得这样做对吗,孩子的头低下了,但依然很倔,不说一句话。翟文肯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用更加温和的声音说:“你不是和王棉是好朋友吗?老师认识的翟文也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呀!”这个时候,翟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连哭带大声说:“老师,我再也不想交朋友了,我就一个人学习不行吗?”“一个人,没有朋友多么孤单呀!你真的希望这样吗?让同学、老师都把你当成空气吗?”孩子哭哭泣泣地说:“可是交朋友真的会受到伤害,我不想再受到伤害了!”我知道在我们大人看来无所谓的事,孩子们却看的很重,如果引导的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严重的会形成心理疾病,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语重心长地与翟文说:“孩子,其实事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要学会原谅她人,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斤斤计较,那不是承罚别人,是在承罚自己呀!还记得上学期我班在期未考试,考完数学后,休息时,张启源和张耀宗背着玩时,突然放手,张耀宗摔倒,后脑勺碰破,张耀宗是捂着伤口在卫生室做完的英语卷,去医院缝了三针,到现在他们不依然是好朋友嘛!同学之间玩难免发生口角,要学会原谅,敞开心扉,你收获的不仅是朋友,还有自己快乐的心情。瞧你现在的样子,就很“丑”,开心点,你会更漂亮!”“老师,我不漂亮,我不能当领舞。”真正的问题终于引出来了,我说:“领舞只有一个呀,如果大家都挤到台中那舞蹈还美吗?”她笑了:“不美!”我接着说:“想想,如果舞台上缺少了你的位置,这个舞行吗?”“老师,不行,缺了我的位置,这个舞就不完整了!”“对呀!这不说明你也很重要吗?没有绿叶的江花一点也不漂亮!”翟文毕竟是一个聪明的的孩子,她领会了老师的意思,不再像刚才那样敌视紧张了。我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孩子,要学会欣赏自己,你是一株花,你就一定会开出漂亮的花朵,你是天鹅,就一定会长成天鹅的!”孩子终于笑了,是发自内心地笑了,而我也终于轻松了一些。
我叫来了王棉,说道:“王棉,翟文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了,你愿意接受她的道歉并还和以前一样做她的好朋友吗?”王棉伸出了友谊之手,拉住了翟文说:“我愿意。”翟文也连忙向王棉道歉。在她们走出办公室的时候,翟文返回来走到我的面前,诚恳地说:“谢谢老师!老师,对不起!”我明白她的意思,笑着说:“收到了,回去吧。”
走出办公室,看着校园中活蹦乱跳的孩子们,我心情特别的高兴,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也深深懂得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犯错,但错误的原因却个不相同,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错误背后的原因,不能因为我们的粗心而让学生受到伤害,因为“错总是有原因的”。
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阳泉市地区上站小学&& 吕俊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那么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的成绩时,班主任也不应怨天尤人,而应从自忆的身上找原因,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多年来,我一直在班级中开展的“赏识教育”工作——让每位学生每天得到一次表扬,就是一项促进后进生转变,,建立优良班风、学风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转变后进生的几点作法:
赏识后进生的开始——寻找闪光点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后进生也有闪光之处。当一名教师以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时,他们就会竭力想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就可心以此入手,为后进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因此,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班时,我并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身上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霍康乐作业书写干净、整齐;马一凡爱帮助人……
二、& 赏识后进生的重要手段——谈心
采用赏识教育与后进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纪律和学习的态度。
我们班有一学生是单亲家庭,非常自卑,平时少言寡语,不喜欢和同学多接触,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晚上的家庭作业很少能全部完成过。对于上述问题,我没有对她进行批评,而是主动接近她,帮她整理书包;下雨时,和她同打一把雨伞,共同回家。渐渐的,我发现她开朗起来,课间也常到我办公室门口来。于是,我就把她请到办公室,对她说:“这学期在你身上有了许多优点,你能告诉我吗?”她睁大了疑惑的眼睛说:“我……我没有优点呀”“怎么会呢?我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的,你热爱劳动,从不迟到,还主动借学习用品给你同桌……”。我把开学以来寻找到的闪光点一一讲出来。听着听着,她的眼神多疑惑变为感动,竟然快要流下眼泪。我又趁机鼓励她上课要进一步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完成好作业。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她开始举手了,虽然她的声音小得像从嗓子眼里挤出来的,但我仍然对她进行了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为她鼓掌。慢慢地,她喜欢与人交往了,而且每次上语文都能积极举手、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也逐步提高。
赏识后进生的目的——为后进生重塑形象
要让后进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还必须在班中对他们的每一个优点、每一点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也来帮助、关心、支持他们。以此鼓舞他们能抬起头、挺起胸,树立必胜的信念,摒弃“我学不好,我赶不上”等心理因素,从而扬起希望的风帆。因此,在班级中我有意做到以下几点:1、当着全班同学的肯定后进生。例如:“某某同学虽然成绩不理想,但他很聪明,大有潜力可挖。”2、让学生肯定后进生。如果发现某位后进生有进步,哪怕是偶尔一次按时完成作业时,就特意要求组长对他进行表扬,从而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3、让后进生自我评估。与后进生面对面坐下来,友善的让他回顾总结一下前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分析出得与失。如有进步,就予以肯定,并提出新的努力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的关心、爱护他,而没有把他当成包袱、累赘。4、在班级设置“进步之星”。利用每周的周会课时间,让学生评选本周的“进步之星”。对评上的同学鼓励之外,还送喜报告给家长,让家长也来分享学生的快乐。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下,班级的后进生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除能自觉遵守纪律外,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
多年来,通过赏识教育的运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老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钟爱。在我们的班级工作中,如果班主任学会尊重、赏识自已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育出绚丽的花朵。
关注孩子&&& 呵护心灵
山西省阳泉市上站小学&&&
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的能力内涵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但就是在这日新月异的竞争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感情脆弱,遇到挫折禁不起打击;遇到困难就自暴自弃,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意志薄弱,缺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现象的显现,无一不是在向我们提出警告: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
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青少年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修养的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只要对事物怀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去观察它。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事物在不断出现,青少年兴趣范围越来越广泛,从课内到课外,从生活中到高科技,他们渴望了解一切并积极寻求自己碰到的所有问题的答案。正是广泛的兴趣,扩大了青少年的视野,有助于获得广博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春天,我们组织学生饲养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以及结茧,了解蚕丝的作用;夏天,我们带领学生去室外捕捉多种昆虫喂养、观察;秋天,我们组织学生去植物园收集各种树叶,与父母一起制作贴画;冬天,让学生尝试制作美丽的冰凌花。让学生从不同的季节,从不同的事物角度了解、观察事物的变化,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不少的科学小知识。学生在不断地动口,动眼,动手,动脑,不断地接触新事物的活动中渐渐认识了大自然,兴趣逐步扩大,对生活充满热爱。
为了孩子,请把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自由的飞翔;为了孩子,请让孩子亲密地与大自然相拥,让他们回归自然;为了孩子,请多留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探索;为了孩子,请把选择兴趣的权利还给孩子。
二、锻炼坚强的意志
不论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坎坷与挫折,在不断的竞争中寻求生存。如何面对这些挫折、竞争,社会为我们提出了难题。现在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着、惯着,生怕他们苦着、累着,实行“全包全替”。这不仅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提高的机会,甚至把他们置于一个狭窄的空间,挤掉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他们形成狭隘封闭的性格,导致心理脆弱,身心失衡。比如,有的孩子做事情虎头蛇尾,一开始决心很大,干劲很足,但是三天热乎劲儿,后边就稀松平常了。这种孩子意志品质的优势在确定目标、确定行动阶段,而弱点在于坚持性和自制力上。对待这样的孩子,在确定目标之后,要打预防针,提醒他一旦干起来,就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在行动过程中,则要帮助孩子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加大自我管理的力度,不断地激励他。在接近目标时,尤其要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有几次这样的过程,孩子的薄弱环节就会得到扭转。
再如,有的孩子做一件事开头犹犹豫豫,难下决心,而干起来之后能够较好地坚持。这种孩子的优势在执行计划,而决定计划方面薄弱,内、外因素干扰使他难以果断做出决定。对这样的孩子,就应在一个行动的起始阶段,帮他分析利弊因素,尽快确定目标,培养孩子的果断性。
在青少年身上所体现的问题是与现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是相背离的。竞争的社会要求他们:有顽强的毅力,充满信心地为目标而奋斗,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毅有恒,百折不回;有自我协调能力,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遇到挫折时,要勇于去面对;坚决果断地处理问题;有广博的胸怀,学会宽容、忍让。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要教育孩子学会“跟自己做对”。有志气的孩子,应该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我就不相信我不能改正缺点,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要争取做到。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要让孩子从小事做起,磨炼孩子的意志。”
三、充满爱心,热爱生命
生命之源经大自然所赐,有父母所生,父母以爱心抚育之,没有爱,人就会变得孤独;没有爱,人就会相争相恨。生命有了爱心,才能欣欣向荣。爱自己的生命,就是对大家的爱,因为有了生命能立业;因为有了生命能创造;因为有了生命能,才能欣赏真、善、美。所以要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热爱别人的生命,让世界充满爱心,人的生活就会健康快乐。
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要富有爱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孩子学会移情能力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比如当看到别人生病疼痛时,要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疼痛经验而能感受到并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邻居老人生病,家长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人做事。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平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的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儿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
培养孩子的爱心,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
家长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家乡,爱祖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
以上三点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点。当青少年具备这些内涵时,他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明亮。因此,我们作为青少年的师长,要想方设法从兴趣、坚强品质、爱心方面去培养他们,让孩子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时代的学生。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上站小学&&& 苏芹
“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们的权利。”处于生理及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认识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常常会犯些小错误,如果作为教师能给他们一些特别的爱,对于学生的转化将大有好处。
一、主动接近,多一些偏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曾被人认为不值得一爱的孩子身上确实存在着可爱的因素,存在着可惜的苗头。”一个学生犯了错,有些是有意识的,但大多数是无意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指责谩骂,内向的孩子就会自卑,而外向的孩子更可能逆反。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心理疾病,是我们教育者不愿看到的。
近年来各种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中普遍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并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像疼爱自己的儿女那样,倾其所能,捧出一颗真挚的心去爱他们。主动接近,积极沟通,多给他们一些特别的偏爱。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一旦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道出其中原委,便于老师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二、点滴入手,给一些关爱
批评与惩罚往往是一些教师对待犯错学生最常用的方法。也许,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希望自己的方法能够“立竿见影”,但是有些做法往往是希望学生健康成长而客观上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相反,如果我们教师能从点点滴滴入手,时时处处给学生一些关爱与提醒,学生转化也就会水到渠成了。如:给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减少作业量;通过对课堂上做小动作的学生多加暗示,让他专心听讲的同时多给他发言机会;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让他自己和自己纵向比较,善于发现他的哪怕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将会使他们在教师的爱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增加改错的信心。
曾记得开学初,在课间活动时,一位生性腼腆的女同学在离座时不小心蹭掉了同桌的水杯,由于当时是下课时间,教室里人声嘈杂,她以为别人没有发现,故作镇静地离开了教室。事后一位同学把这事告诉了我,我为了保持她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当晚布置了一篇日记,题目是《老师我想对你说》,果然,她在日记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并写出了自己的苦恼及承认错误的决心。第二天,我发现,她同桌的桌上摆放着一个真心的水杯。这样,没有批评,没有惩罚,一个孩子顺利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三、正确评价,全身心热爱
如果我们只从一件或几件事上来评价一个学生品行的优劣,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我班的李亮是个聪明调皮的学生,经常在上课时出洋相,让各科老师都很头疼。有一次,他在科学课上怪叫,和老师顶撞起来,他不服气跑了。当我和家长费尽周折找到他时,他哭着说:“我是个坏学生,我以为不上学了,老师会很高兴。”可以想象,他当时心里的压力有多大。我摸着他的头,动情地说:“老师从来不认为你是坏学生,你又懂事,能力又强,每天辛辛苦苦开门、锁门,大家离不开你呀!”看得出他很吃惊。但从那以后,他变了,暴躁的性格变温和了,和老师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让我们全身心去热爱那些暂时犯错的学生吧。变“暴风骤雨”为“和风细雨”,变直截了当批评为侧面提出希望,对他们充满信任和鼓励,就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求知欲,让他们抬起头来正视困难,鼓起勇气克服困难,顺利地迎头赶上。
教书育人,教师对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待犯错的学生,如果由于教师不慎重的批评和惩罚而造成比“犯错”本身更大的错误,那就是教育的悲哀了。让我们记住:每位学生都有发自内心的强烈的需要,他们需要教师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助,偶尔犯错误时,特别需要教师的谅解。让我们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去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用爱心唤醒孩子
&阳泉市城区上站小学&
这次三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后,我拿起学生的成绩单仔细地看了起来,惊奇地发现一向成绩差的小杭同学一下子前进了几名,而且破天荒地及格了,我倍感惊喜,也很受鼓舞,说起这个同学,没有一科老师不头疼的。
可以说,这个同学有着很好的家庭,父亲是企业家,自己开着工厂,母亲与我们也是同行,按理说,他是个应该受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可是,父亲虽然有钱,但认为教育并不重要,所以除了自己不管孩子外,也不让家里的其他人管,甚至包括他的母亲,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诸如:典型的不自觉完成作业,上课不听讲,和同学说小话,玩玩具,吃手指,走思。下课后和同学们打闹,劳动时更是“胜利大逃亡”。对老师的教育处分视而不见,毫不奏效。久而久之,成了老师、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其他老师见了,都觉得这个学生无可救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给了这个学生更多的关注。
首先,我发现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第一,自尊自卑,矛盾交织。在家里他有着充分的优越感和占有欲、表现欲,所以有强烈的自尊心。可是一到学校,虽然他也有优点,但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即使他有表现好的地方和时间,也很少得到承认和认可,他觉得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自尊心这时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养成了对学习毫无兴趣的表现。第二,意志薄弱,不愿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上进的愿望,也常常在为此付出努力,但是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反复产生某方面的问题,这部分学生的弱点在于自身的惰性,经不得外界的压力。像小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光啃手指,盯住一个地方走思,不动脑筋去学习。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厌学心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其实这个孩子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首先,他愿意听老师的表扬。于是,我以此为切入点,努力发现其闪光点,进行“密切”接触,唤起他内心的激动与上进心。上课时,我不再给他纠正错误,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只要发现他注意听讲,就过去摸摸他的头说:“看,小杭今天的表现真好,谢谢你能尊重老师的劳动。”“小杭同学回答问题不仅声音宏亮,而且非常准确……”渐渐地,小杭上课时的眼球紧随着我,我经常给以鼓励的、赞许的微笑。他也因此显得神采奕奕,充满了自信。还有,利用班会课,语文课上的随机提问后,我也会经常面对其他同学说:“小杭同学进步真大,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小杭同学的作业能全部完成,而且质量很高”。等等。
就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从小杭同学的进步中尝到了“赏识教育”带来的成功效应。从中我也得到了这样的认识,面对我们的小学生,我们教师的悉心教育和无限关爱,远远比老师有多高的学问要重要的多。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我们更要注意正确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遇到困难时给以热情的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前进。用爱心唤醒孩子,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阳泉市城区上站小学&&
&&& 一、个案背景
唐某,女,11岁,四年级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失。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一提考试就没精神,遇到考试时晚上睡不着,头痛,还伴随着发烧。她这样不仅影响着考试成绩,身体上还经受折磨。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 二、个案分析
&&&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开始定的目标是100分,变成能拿到90分、80分了,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 2.家庭因素
唐某在家里是独生女,她的表姊妹学习特别优秀,家长也期待自己的孩子跟她们一样优秀,总拿优秀的例子跟她说教,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导致孩子肩负重担。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过重的压力在孩子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学困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
&&&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为了去除唐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唐某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唐某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唐某同学……”渐渐的,唐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我给她讲考试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考前复习,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考试时做深呼吸,放松紧张的情绪,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复习了。”“我能行。”等给自己加油。经过调整,害怕考试的症状消失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有一次我把教学内容编成小品,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表演,我为了让唐某参加表演,对全班同学说:“给唐某一个机会好吗?”大家同意了。开始她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行。”最后加上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她走上讲台。表现得还不错,同学给她鼓掌,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以后,有机会就让她在同学面前表现,她变了好多,不在独处,课堂活动时主动参与,学习成绩有了飞跃。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唐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唐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家里有客人,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唐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唐某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各种活动愿意参加,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 五、结论。
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多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唐某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唐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上站小学王萌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人格,讲话艺术和处世本领。”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确的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那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笔者多年来的实践与总结,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千锤万凿出深山”——多提高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质疑的心理问题,即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心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来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二、“千树万树梨花开”——多渠道
1、寓“教育契机”于“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课文。例如:有些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有的是要培养学生有集体荣誉感;有的是与他人和睦相处;也有的是要勇敢、要有毅力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而且现行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不仅是思想性强、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好作品,而且课后都有“感情朗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来落实感情朗读,使每节课用来读书的时间不少于时间总量的二分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段语文教学尤其要以读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行。让学生在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中,受到文中人物品质的熏陶、激情的感染、情感的触动、美感的陶冶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比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法布尔做事认真,热爱昆虫的品格熏陶。我和学生利用师生分角色朗读,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读法布尔找到“歌唱家”部分,请班上的“小歌唱家”来读,也为学生树立了典型的榜样;在读父亲训斥法布尔的句子时,我先创设情景,再让学生自己体验读,接着全班表演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很快就能抓住关键词体会法布尔对昆虫迷恋程度之深,而且理由充分,以至于最后学生在写给法布尔的话时,孩子们的发言相当精彩。我相信孩子们在读中将法布尔的个性品质已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内心深处。
2、寓“人生观、世界观”于“课文内容”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格结构的核心。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了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在读、说中认识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三年级教材“亲情”单元,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到亲情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的给予,还体现在精神方面的关怀,甚至是为亲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在教学《珍珠鸟》一课,通过对文中“我”和“鸟”的感情体会,让学生认识到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在“尊重与平等”单元,课文《元帅的故事》通过两个元帅——彭德怀、朱德,认识到即使是国家干部也不能搞特殊……
3、寓“情感体验”于“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上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在课堂外我们同样可以结合语文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比如北师大教材第六册的第七单元是主题为“特产”的开放单元。我们从课文内外让学生搜集全国各地的特产,培养孩子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物产的丰富,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即对祖国的山水产生了向往之情。我们还可以教导学生从身边入手,去搜集双流的各个镇的特产,把这种对祖国的热爱迁移到眼前,对家乡的热爱。这个活动即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从侧面激发了学生探寻周边生活的好奇心。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各种分工合作、小组交流及在活动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让学生明白了要想小组成功,必须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和要维护集体荣誉感等道理。
4、寓“修身养性”于“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环节。因为表面看写字教学似乎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但如果教师激发得当,也能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在写字教学中我常以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练习毛笔字的故事激励学生坚持不懈,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学生意识到任何事要想成功并不是一日之功。而识字教学中,我巧借识字中课堂生成,进行了有效“点拨”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悟。在教授“射”字时,我让学生观察单独写“身”和这个时候的字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身子的一撇没有穿出,我紧跟着追问为什么在这里这个身字的一撇不穿出呢?学生结合以往的知识答到:这样会撑破格子,这样字太大了不好看。于是我说:“如果你就是这个寸字,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学生很激动地说:“谢谢你!我们永远是好朋友!我永远都会记住你!是你让我们成为了一家人……”我抓住这个时机,总结说:“是啊!两个想要成为一家人的字,为了能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宁可委屈自己,那在我们生活中为了然大家生活的开心和谐,我们又该怎样和我们的同桌、邻居、亲人相处呢?”这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想不用说,孩子们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5、寓“心灵交流”于“习作教学”。
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仍不易解决。如果教师不够细心或了解不够,易使学生走入更深的障碍区。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秘密“知心信箱”,让学生通过写信、写作文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原委,从而做到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起到更好的心理调解作用。学生通过书信传递的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真情流露。这样教师能够更好的捕捉学生的悲哀烦恼或快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为学生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另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如单独谈话、课堂眼神交流等,不仅加深了师生感情,而且促使学生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所以习作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不容小视的一块“战地”。成功的教育者总是善于通过日记或是作文同学生进行心于心的交流与互动。特别是针对后进生、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回忆、挖掘、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事、物、情、理‘幻,在此过程中,受到习作内容的熏陶。如写父母的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观察父母言行、了解父母工作和父母的愿望,并对父母说知心话。在习作准备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体谅、理解父母的情感,懂得要感恩,效果很好。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李镇西老师写给他的学生的诗:名字也许太普通,人格永远不会平凡;生活也许较清贫,是也永远不会黯淡;歌声也许会暂停,旋律永远不会中断;理想也许还遥远,追求永远不会遗憾!试想想如果你是这位收到老师评注在日记本上的诗的学生,您会作何感想呢?我想您肯定也会像这位学生回答的一样:放心吧,李老师!我会用行动回答你对我的期待的。由此可见,通过书信、周记、日记教师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我想这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请利用好习作这块“战地”吧!
6.寓“快乐的心境”于“节日氛围”
孩子们什么时候最快乐?过节时。我们的教学课文中,有许多隐含着不同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文化中蕴含了取之不尽的教育源泉,以极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的节日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他们在快乐的节日气氛中变得更加懂事。如在“母亲节”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赞美母亲的诗,说一句赞美母亲的话,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不仅锻炼了学生,而且增进了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将道德、情感、创新渗透于节日活动中,沁入了学生的心灵,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润物细无声”——多赞美
赞美是一种心灵的雨露。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可以说,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剧作家莎士比亚曾毫不掩饰地说:“赞美,即是我的薪俸。”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作我十天的口粮。”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需要赞美。适时、恰当地赞美,会让孩子受到鼓舞,激发孩子的自尊、自爱、自信。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我觉得赞美应有以下类型:&#9312;教师关注全体学生的赞美。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引领全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信达到一个个教学目标。比如组建学习小组,让每一个人在这个“小集体”中有一定的职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习小组自编自导自演这篇课文,进行小组比赛,只见小组中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忙的不亦乐乎。小组内根据每个人的实力自己分工,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增添进一步学习的动力。除了小组活动,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具有一双洞察秋毫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欣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一言一行,乃至奇思妙想,还要毫不吝啬地向学生表达你由衷的欣赏,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毫不吝啬地表扬勇于发言的学生,当然也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指出他(她)的错误。赞美需要发自内心,而不是为了迎合学生而否认他的所有缺点,矫揉造作的赞美只会令人反感。所以,记住,几句微不足道的赞美,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9313;让学生学会自评和他评,能正确认识自我。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虽然在不断的提高,但他们还不能充分的认识自我,出现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对自己估计过高或处于“不如他人”的过低、自卑的评价。这两种极端倾向都对学生发展不利。此时教师可用正确恰当的评价语,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同时教师应扩大评价范围,利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写作水平、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手抄报办的效果、作业书写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多元评价,特别是自卑的孩子。尤其要树立其学习自信心。过于自大的孩子也要使其正视是自己的不足。教师可利用课文如《冬冬读课文》让学生明白要相信自己,要大胆。《田忌赛马》不仅学到要善于观察、仔细思考、分析,还应受到不要骄傲的道理。
所以让我们做一个永远的欣赏者,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播撒春雨,催发颗颗希望的种子,因为这也是教师工作最大的乐趣。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多拓展
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只是老师在课堂上灌、塞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我认为至关重要的还是要教给学生有章可循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提升出做人的品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有章可循的办法就是——多读,读好句、读好文、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这是高尔基说的。这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要通过学生的读,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不断地修缮。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的书多了,很多道理自然的就明白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向学生拓展更多与主题思想有关的文章或是书籍,以便学生在课外也能不由自主的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实践研究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处着手来引领学生拓展阅读:
(1)挖掘课文人物外的人物
北师大版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入手,整册教材在以丰富多彩的主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幼小纯真的心灵。如第九单元主题是观察与发现,教材为我们介绍了李时珍和法布尔两位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名人,一位是中国的,一位是外国的。当学完这两篇课文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还认识哪些善于观察与发现的中外名人?于是学生纷纷发言:鲁班、爱迪生、莱特兄弟、爱因斯坦……,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你对哪些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名人感兴趣呢?读课外书时找找吧!读读吧!学了《智慧》单元,我们了解了充满智慧的人物:孙膑、怀丙和一位年轻的探险队员,那我们还知道哪些充满智慧的名人呢?也可以和学生讨论,学生读课外书时自会留心去找,当他找到以后会兴高采烈得来告诉你,你顺势可以让他(她)给全班的同学讲,“天天故事会”不是就成立了?学生开了眼界,讲故事的同学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嗅觉灵敏的教师,时刻嗅到能和语文相融合的信息,及时的运用教师的智慧将其展开,就有了精彩纷呈的学生喜欢的活动。
(2)挖掘课文以外的课文
学了《可爱的小生灵》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小虾、松鼠。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如《翠鸟》、《狮子和蚊子》《小山羊和小灰兔》、古诗《鸟》、《惊弓之鸟》等等,可以组织对学生记忆深刻的文章进行比较,有何异同?同时些小动物的文章表达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类文章?你能从课外书上找到你喜欢的文章与你的学习小伙伴交流吗?教师传递了一个信息给学生,就是书不只要读,还要交流,书是有交流讨论之处的。不能读哑书,只进不出。
(3)挖掘课文以外的书籍
其实我们学的很多课文都是节选自某本书的一节或是与某位名人有关一个故事,要想真正走进这些人,从小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崇高的品德,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更多与这篇课文有关或是与这篇课文相似的文章或书籍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他们树立更多精神领袖,同时也向学生有力的推荐出很多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教学《赤壁之战》,我们就向其推荐《三国演义》,学习《猴王出世》,我们就推荐《西游记》,学了《智慧》单元,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大人物小故事》、《100个聪明故事》、《名人故事》等;学了《亲情》这一单元,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感悟母爱》、《感悟父爱》;学了《装满昆虫的口袋》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学了《信》,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在课堂上讲也许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最应做好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语文学科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材料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教师要以善良的心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智去观察、分析、理解、帮助学生,解开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结,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语文学科教育全过程中。&
走进学生心灵& 搭起沟通之桥
上站小学杨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对老师的工作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更是极其复杂,千头万绪,而沟通正是这些工作中重要的一页。常言说的好“路长时间没人走,就会长满野草,心长时间不沟通,就会变得陌生”。沟通能接近心灵的距离,让我们的教育更具智慧。据有关资料统计,有八成以上的学生不愿和老师沟通,这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果没有沟通,就会逐渐拉开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作为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心灵上的阴影,如不能及时消除,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多个渠道主动接近学生,把握沟通技巧,走进他们的心灵,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
(一)&& 沟通的渠道
1,&&& 面对面交流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老师喜欢欣赏自己的,可又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因而他们尽力展现好的一面,这就给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用真诚换取对方的信任,将心比心,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记得五年级下学期初,我因扭伤腿在家休养,班内出现了带手机的现象,常常互发短信,几个“早熟”的学生放学后一起买零食,一起在路上玩,不按时回家,这种早恋的引起班内一阵骚动,放学生,我把这几个同学一一单独留下,进行心理上的长谈,从我以前的学生身受其害谈起,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谈起,从他们家长焦虑地哭诉谈起,从埋怨自己工作的疏忽谈起------一次次心灵的触摸,碰撞,我看到了他们眼角处晶莹的泪花,终于敞开了心扉,与老师,家长的隔阂在真诚的交流中顿时冰消融化了,毕竟还是几个孩子,看到他们带着泪花的笑容,看着他们如临春雨,那一刻,我的心底也流淌出幸福的泪花。
2、悄悄话信箱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不愿意直接沟通,他们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有了自己的一些小秘密,有了自己的自由空间,但他们也会有迷茫,也会有一丝不愉快,也需要倾吐,有些话不能和老师当面讲,而“悄悄话信箱”的设立正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随时写,也可以利用班队会谈谈对班内一些人、事的看法,谈谈对老师的要求,昼上的困惑等。每次,我都会从中发现一些新问题,及时发出,及时沟通,及时解决,记得上个学期,班内出现了抄作业的现象,他们利用早晨,老师还没来,拿上其它同学的作业抄,我根本没有发现,哪一个人也不会在同学面前当叛徒,正是在悄悄话信箱内,我才得知,从而及时扼杀了这股不正之风,使班内风气得以扭转。
3、作业批改
作业批语也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它以其特有的情感交流形式,在独特的两人空间里架起理解的桥梁,它可以悄无声息地拨动一下学生的心弦,让他感受老师的关爱,从而接近心灵的距离,当优生产生骄傲情绪时,当发现差生的闪光点是,当与成功擦肩而过与失败撞了满怀时,我们都可以以作业批语的形式悄悄送去老师的问候与体贴,让他们得以心灵上的滋养,记得班内有个胆小的学生,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而舅舅家的女儿霸道无礼,常常欺侮她,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在学校里胆小怕事,上课也不敢回答问题,和我交流时,从不敢把关看我,我在作业批评中,这样写到:“你的声音很甜,你的眼睛很美,可是我们却欣赏不到”,后来,我发现她常常把关悄悄地看我一眼,又马上低下头去,那一刻,我仿佛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真的是一种享受。
4、集体活动
教师参与集体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当中去,为他们出谋划策,他们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大朋友,有助于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如每次运动会,和同学们一起呐喊,一起加油,一起喝彩,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因意外摔倒了,与第一名失之交臂,她哭了,我知道,这对于一个爱好无能无力的同学内心的伤痛有多大,不知如何安慰他们,递给她几片纸巾,轻轻拍着她的肩膀那一刻,我发现老师和学生的心是那么的近。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其实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是一种无声的微妙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用一颗爱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寻求沟通的最佳时机。
(2)沟通的技巧
1、言语要幽默
幽默是交流的“洗涤剂”,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多了,和学生沟通时,一本正经,他们会听得很烦,时不时插入几句调侃的话,会放松学生的心情,从而找到突破口。
2、适时要沉默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由于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在某种特定的沟通环境中,适时的沉默会体现出一种力量,一种威严,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过程从而反思自己,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心理上的往往更具说服力。
3、学会理解
我们常常告诫学生要学会宽容,而当面对学生的挑战时,我们教师又常常因自己的身份面忘记宽容,记得有一次,我走在两个同学的后面,听到其中一个同学说:“老师生起气来就像个母考老虎”一回头,她看见了我,羞得满面通红,眼神带着惶恐与不安,我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第二天,她主动找到我,忐忑不安地说:“老师,我不该说你的坏话”我看到她诚恳的样子,气也消了,说:“老师发起火来,真得是那么吓人?”她连连摇头,继而看到我认真的样子又连连点头,我笑了,她也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一刻,我明白了宽容的力量。
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也正是老师人格力的所在,丰子恺把老师的人格比做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才和谐统一,才能共同支撑起教师这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的人格!
“我也能行”
——让后进生在少先队体验教育中塑造完美自我
&上站小学&&&&&&
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自信心。后进生由于文化基础差,缺乏起码的自控能力,心理、行为存在偏差,而常常处于被冷落、被遗弃的环境中,他们背着自卑的思想包袱,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加上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使他们对自己丧失自信心,丧失进取的锐气,产生消极的情绪,表现出懒惰、厌学、缺乏竞争意识、自暴自弃等。体验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它突出教育的主体性,重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权,并遵循面向全体、尊重个体的原则,它为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中要为后进生提供锻炼、表现和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体验岗位,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其“自爱、自尊、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集体荣誉感和自强的精神,找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塑造完美自我的有效途径。下面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在体验中激发自爱,重塑自我,培养后进生健全的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嘉纳提出,人共有7种智能: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个人内在智能。面对多元化智能、多样化的个体差异,辅导员应当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而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认识我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长处,清楚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在“认识我自己”的过程中,辅导员可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家长、老师、同学,知道“我”在别人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解家长希望孩子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并通过撰写自我鉴定,充分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在不断的总结、反省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然后对照自己的优、缺点编写自我锻炼方案。在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辅导员应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促使自己不断克服弱点,努力塑造新的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后进生中普遍存在胆小、怯懦、懒惰、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和能力等缺陷。因此,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一个教育环境和氛围,引导他们从“自我”做起,把健康、合格的人格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例如,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做生活的小主人”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整理书包”、“钉纽扣”、“做水果拼盘”的比赛,以及到郊外“野炊”等活动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这些活动中,后进生不仅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艰辛”,自觉地克服骄娇二气和任性的弱点,逐步确立起“人家行,我也行”、“决不向困难低头”的理念,逐步认识到“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培养生存和发展的意识。再如,针对后进生无心向学、依赖性强、自学能力差、实践能力差和缺乏创新精神等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一门或两门特长课参加学习,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和创造潜能,激发起他们的信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此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可组织开展
“双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后进生在学习上、在生活中结对交友,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组织后进生积极参加社区文明服务活动,如义务打扫敬老院、给福利院孤儿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后进生在“交朋友,手拉手”活动中缩小了与优等生的心理差距,在社区文明服务活动中感受到助人的快乐,并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调动起强烈的上进心。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后进生从小学会做人处事,使他们逐步懂得“自爱”,在重塑自我的过程中培养起一定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形成一种鲜明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精神。
二、在体验中激发自尊,拓展自我,培养后进生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学生变后进常常是从缺乏强烈的自尊心开始的。因此,要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就需要激发其“自尊”。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单靠“一对一”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能真正奏效的,它需要通过组建集体并依靠集体活动、集体舆论进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来实现。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不仅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要特征,还应以学生与集体的互助协作和互相约束、共同进步为主要特征。
后进生由于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在学校、社会及家庭里常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因而往往缺乏自尊心,存在着自卑感,经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对教师的教育、家长的劝告和同学的帮助满不在乎。尽管他们的自尊心被自卑感所掩盖,但自尊心并没有消失,在一定时间、一定场合也会“闪光”。因此,辅导员应运用“角色心理教育法”分析学生的长处,在集体中设置“角色岗位”,把每一个后进生都安排在他能“闪光”的岗位,在实践中培养其集体荣誉感。例如,一些后进生有较强的表现欲、领袖欲,在集体中得不到满足时,便想另找机会、场合表现自己,于是就通过组织小团伙与班集体“分庭抗争”,在他们自发的团伙中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威信”。因此可利用后进生的这点“号召力”,再挖掘他的某些优点(劳动积极或体育、艺术方面有特长等),让他担任集体活动中某个项目的主角或组织者,在集体活动开展过程中尊重他的自尊,激发他的兴趣,发挥他的特长,使他主动参加活动,这样“顺着他”同时教育他,使他在活动中逐步树立起“我荣集体也荣”的意识,并心甘情愿受集体组织纪律的约束。此教育过程能使后进生懂得一个人生活在集体和社会中,就应受到集体的约束和社会公德约规范,应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的生活,从而,培养后进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及对他人的合理接纳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活动,使他们懂得该如何克服不良习气,在班里、在校园、在家庭、在社会如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把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同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以至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增强尊章守纪的自觉性,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三、在体验中激发自信,升华自我,培养后进生自强的精神。
成功首先由自信开始。自信,对于后进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辅导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后进生追求成功的欲望、热情和自信心,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
少先队“雏鹰达标争章”活动体现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体的教育目的,同时它又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权,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辅导员在开展这一活动中,应为后进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引导他们自觉地做到“我要争”、“我要体验”,以“我是队活动的主人”的姿态积极投入到争章活动中,不断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获得内心的感悟,实现情感和道德的体验。根据后进生的实际能力与争章活动中各章目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的现状,辅导员除可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和技能训练,激励后进生在生活实践、服务实践、社会实践中进行内心体验外,还可将奖章达标要求适当调低,鼓励后进生努力达标,使其树立信心,并指导其找到发挥自己智能的最佳点,充分发挥潜能,变“后进”为“后劲”,使他们也敢大声地说出:“我也能行!”
这样,后进生以“主人公”的姿态积极地投入活动,从亲身体验中锻炼技能、提高创造力、升华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和形成完美的人格力量,并在此过程中自强自立。
“自强”精神是学生思想心理素质的至高境界。将自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统一起来,融会贯通,让自强意识建立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使自强精神升华为爱国强国的精神,这样,就能使后进生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有了强大的原动力,产生不竭的信心,促使自己不懈地努力,驶向成功的彼岸。
因此,辅导员应抓住教育的有利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后进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懂得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每个人只有从小立下报效祖国的志向,并以此鞭策鼓励自己去努力奋斗,长大了才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例如,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聆听感人的精忠报国史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到家乡著名景观游览,感受家乡的变化,以此增强爱国、爱乡的感情;通过讲名人故事、摘抄名人格言等形式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信心,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把学习升华到“为祖国而学”,从而懂得好好学习也是一种爱国行为,知道报效祖国必须有本领,这就要从小努力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才能实现报国的志愿。
通过活动,把爱国主义精神、自强自立精神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将自信和自强外化成点点滴滴的具体行动,引导和促使后进生在活动中升华自我,找到塑造完美自我的有效途径。从而巩固了教育的成果,使教育活动和后进生得到进一步深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