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液检查痛苦吗对照表

超高倍显微镜与培养法检测支原体结果对照分析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超高倍显微镜与培养法检测支原体结果对照分析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收​集​门​诊​非​淋​菌​性​前​列​腺​炎​,​尿​道​炎​,​阴​道​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精​液​、​尿​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直​接​涂​片​,​在​超​高​倍​微​镜​下​直​接​进​行​支​原​体​活​体​观​察​,​以​形​态​学​为​基​础​,​对​已​确​定​有​原​体​感​染​存​在​的3​份​标​本​,​同​时​用​培​养​法​进​行​检​测​对​照​,3​份​标​本​中​培​养​法​检​出​解​脲​支​原​体​有0​份​,​结​果​显​示​两​法​相​符​率​在2​%​以​上​。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医学检验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前列腺炎是一种男性常见病,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前列腺炎是一种急慢性炎症,主要是由前列腺特异性和非特异感染所致而引发的&
以上内容没帮助?你可以:前泌通片对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IL-8、TNF-a的影响--《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前泌通片对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IL-8、TNF-a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前泌通片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理。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即前泌通片治疗组、前列通瘀胶囊对照组,以下分别简称为治疗组、对照组。经1个疗程(4周)治疗后,观察各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中医症状评分、前列腺触诊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卵磷脂小体、白细胞水平)及前列腺液中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a的变化。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治愈率22.2%,显效33.3%,有效27.8%,无效16.7%,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1.1%,治愈13.5%,显效35.1%,有效为32.4%,无效18.9%),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NIH-CPSI、中医症状评分、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及前列腺液中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a的变化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降低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TNF-a、IL-8)水平的表达方面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前泌通片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有效,疗效等同于前列通瘀胶囊,能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对疼痛症状的改善尤为明显,并能提高卵磷脂小体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TNF-a、IL-8)水平的表达,可作为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一种良好选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277.5【目录】:
中文摘要3-4Abstract4-8缩略词表8-91. 引言9-102. 临床研究10-30 2.1 试验目的10 2.2 试验方法10-14
2.2.1 试验设计10
2.2.1.1 采取区组随机、对照设计10
2.2.2 随机化设计10
2.2.3 研究对象10-12
2.2.3.1 诊断标准10-11
2.2.3.2 入选病例标准11
2.2.3.3 排除病例标准11-12
2.2.3.4 剔除病例标准12
2.2.3.5 脱落病例标准12
2.2.4 治疗方法12-13
2.2.4.1 治疗组12
2.2.4.2 对照组12-13
2.2.5 疗效评价指标与标准13
2.2.5.1 疗效评价指标13
2.2.5.2 症候疗效判定标准13
2.2.6 安全性评价13-14
2.2.7 质量控制与保证14
2.2.7.1 研究者的培训14
2.2.7.2 提高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14 2.3 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a检测14-17
2.3.1 关键技术问题14
2.3.2 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14-17
2.3.2.1. 实验材料14-15
2.3.2.2. 实验条件15
2.3.2.3. 实验方法15-17 2.4. 统计分析17-18
2.4.1 统计分析数据的选择17
2.4.2 统计分析内容17
2.4.3 统计分析方法17-18 2.5 试验结果分析18-30
2.5.1 受试人群分析18-22
2.5.1.1 受试者入选情况18
2.5.1.2 可比性分析18-22
2.5.2 结果分析22-30
2.5.2.1 总疗效分析22-23
2.5.2.2 NIH-CPSI评分:见表18,1923-24
2.5.2.3 中医症状积分:见表20、2124
2.5.2.4 中医症状比较24-30讨论30-52 1.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炎的认识30-40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31-37
1.1.1 物理与学化因素31-32
1.1.1.1 物理因素31
1.1.1.2 化学因素31-32
1.1.2 病原体感染32
1.1.3 免疫学因素32-34
1.1.3.1 体液免疫33
1.1.3.2 细胞免疫33-34
1.1.5 氧化应激作用增强34
1.1.6 神经内分泌因素34-35
1.1.7 精神心理因素35-36
1.1.8 其它因素36-37
1.1.8.1 与锌的关系36
1.1.8.2 与社会经济状况及职业因素36-37
1.2 诊断37-38
1.3 治疗38-40
1.3.1 一般治疗38-39
1.3.2 药物治疗39
1.3.3 其他治疗39-40 2.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40-43 3. 本课题对照组药物选择的原因43 4. 有关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效应指标的探讨43-44 5. IL-8、TNF-a的选择依据44-45 6. 前泌通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机理探讨45-47
6.1 气滞血瘀治法的学术思想45-46
6.2 前泌通片的方药分析46-47
6.3 前泌通片的疗效分析及可能机理探讨47 7. 前泌通片对排尿症状的影响47-48 8. 前泌通片对疼痛症状的影响48-49 9. 前泌通片对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的影响49-50 10. 前泌通片对IL-8、TNF-a影响的可能机理50-51 11.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失效的原因51-52结论52-53问题与展望53-54致谢54-55参考文献55-62附件1 文献综述62-80 参考文献77-80附件2 随机化设计方案80-84附件3 症状积分表84-87附件4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87-88附件5 申明8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侯四川;冯元法;王春玲;;[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金东明;陈玲;韩富强;;[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李海松;韩富强;李曰庆;;[J];北京中医药;2008年06期
张亚强,刘猷枋;[J];中国医药学报;1996年05期
魏武然,张唯力;[J];重庆医学;2005年11期
刘桂霞;杨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郑东利;裴海涛;孟伟;孙雪惠;;[J];光明中医;2009年02期
袁少英;;[J];光明中医;2009年05期
王志平;王波;;[J];光明中医;2009年10期
韩金虎;;[J];甘肃中医;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洪海;[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1期
许增宝;杨玉英;邱鑫水;庄连奎;杨浩;;[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3期
李大伟;戴宁;;[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郑彩霞;王洪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0期
柳文;;[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潘佑找;何晓衡;杨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冯国宣;[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冯国宣;;[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曹杰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田春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弢;刘福官;张治军;蒋梦穗;夏萍;;[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罗赣;李飞;;[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金保方;孙大林;张新东;高永金;夏国守;徐福松;;[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孙大林;高永金;金保方;薛宇阳;叶佳;;[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刘培;黄卫东;;[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白文俊;邓春华;李铮;刘继红;商学军;王怀鹏;肖云翔;张凯;;[A];贵州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乔孝伟;庞俊典;;[A];三门峡市第四届自然科学论文集()[C];2004年
张霞;卓忠雄;王晓燕;宋阳;;[A];2008’促进中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李锡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杜丹;张炎;刘俊宏;王亚丹;庾石山;;[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萍;[D];苏州大学;2010年
李丽;[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黄吉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罗云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燕虹;[D];武汉大学;2009年
米华;[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白剑;[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宋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郑佑君;[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陈其华;[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素霞;[D];郑州大学;2010年
李金奎;[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林红;[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朱敬杰;[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希;[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傅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董荣莹;[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莫家舜;[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炳同;[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东慧;[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海波,周岩冰,张建立,李世宽,牛兆建,孙振青,杨传永;[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汪岩,赵忠文,王立波;[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谭光忠,扬波;[J];重庆医学;2003年11期
董军梅;杨珂;;[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杨永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周丽君,张振,苏丽,王勐,李韶,孙长凯;[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程军平,戴景兴,刘永谦,洪辉文,张秀练,张美容,叶秋月;[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王彦昌,葛太国,冯培青;[J];临床医学;1997年09期
孙自学;[J];光明中医;1997年03期
龙全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顾大勇,李艳,陈莉,马布仁,杨季云,曾祥元;[J];中国微循环;2003年04期
孙江;刘琼;章锦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张蜀;孙常丽;曹钰;;[J];西部医学;2009年02期
黄志洪;袁少英;覃湛;李慎果;张兆磊;;[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14期
符起亚;邓芳成;张治汉;钱士匀;吴文川;;[J];重庆医学;2009年14期
顾文莉;杨佳佳;;[J];上海口腔医学;2011年01期
陈维飞;;[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5期
刘继明,张毅,朱华亭,邱玉华,王江方,冯丽瑾,张学光;[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年06期
陈哲;[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黄程辉,石林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乐中;李俊纬;黄克勤;钱拉拉;;[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黄志洪;袁少英;覃湛;李慎果;张兆磊;;[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刘清平;陈纪藩;林昌松;徐强;关彤;陈光星;刘丽娟;刘琼;田黎;余晓芬;;[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庞伟;兰晓梅;王成彬;;[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张铭;陈怀生;杨大春;曾智;余敏;;[A];全国第九届心脏学会第十二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曾祥元;顾大勇;李洁廉;廉维;陈莉;刘金标;;[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郭文昀;宋耀明;黄岚;苏华科;董红梅;党涛;;[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杨婷;廖曾林;文富强;;[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常德贵;李广森;张培海;吴天浪;蒋建春;尤耀东;;[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提高班论文汇编及讲义[C];2011年
常德贵;李广森;张培海;吴天浪;蒋建春;尤耀东;;[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尚芝群;[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杨阳;[D];中南大学;2012年
陈亚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辛辉;[D];山东大学;2010年
王笑丹;[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黄燕;[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肖虎;[D];山东大学;2005年
关泉林;[D];四川大学;2005年
侯庆香;[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谭琥;[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云凤;[D];暨南大学;2010年
徐磊;[D];郑州大学;2010年
徐韶连;[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武会敏;[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左英;[D];吉林大学;2004年
仇雅芬;[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李勇;[D];泸州医学院;2010年
冯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霖;[D];吉林大学;2006年
李赟;[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网站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通前络汤治疗60例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文章导读: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前列腺液(EPS)常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及中医临床症状表现,筛选出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6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6例)。治疗组服用通前络汤免煎颗粒,早晚各1袋,温水冲服,疗程4周。对照组口服前列欣胶囊,6粒/次,每天3次,疗程4周。所有患者均行入组时、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8周访视并行NIH-CPSI评分。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8.47%),显效19例(32.20%),有效28(47.46%)总有效率88.14%。对照组痊愈3例(5.56%),显效13例(24.07%),有效22例(40.74%),总有效率70.37%。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的自身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第4周和第8周NIH-CPSI总分、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发病率高,35%~50%的男性在一生中某个时候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本病属于中医“精浊”、“劳淋”、“白淫”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尤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的药物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疗效。因此,李曰庆教授以活血通络法拟定了通前络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客观评价通前络汤的有效性,我们对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到东直门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就诊的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辨证属于气滞血瘀证。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1.2 诊断及辨证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学》(2004年):①症状:分为两类。一为下尿路刺激症状,二为炎性反应或反射性疼痛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尿道灼热,于晨起、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偶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流出,会阴部、外生殖器区、下腹部、耻骨上区、腰骶及肛门周围坠胀、疼痛。②前列腺触诊:质地:腺体饱满,或软硬不均,或有炎性结节,或质地较韧。压痛:可有局限性压痛。大小:可增大、正常或缩小。③前列腺液(EPS)镜检:WBC≥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④前列腺液(EPS)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阴性者。⑤超声波检查:超声图象明显异常:表现为前列腺大小正常或缩小,内部回声强弱不匀,可见增强的光斑及结节回声,被膜回声增强、增厚、粗糙。声像图轻度异常:表现为前列腺大小正常或稍增大,内部回声稍强或稍弱,被膜回声欠清晰。⑥其他:根据情况可选作精液培养、尿四杯细菌培养、阴囊超声检查、腹部平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具备①、②、③项即可诊断,④~⑥项需要时可选做。
  1.2.2 气滞血瘀证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特异性)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4年)。主症:会阴部,外生殖器区、下腹部、耻骨上区、腰骶及肛门周围坠胀,或以上部位疼痛。次症:尿后滴沥,尿刺痛,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具备主症1项及次症2项者即辨证成立。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西医诊断标准者;(2)符合气滞血瘀证辨证者;(3)病程超过3个月者;(4)18岁≤年龄≥50岁;(5)就诊前已经进行治疗者至少停药2周后方可纳入研究。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神经管能症、尿道狭窄、前列腺肿瘤者;(2)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3)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神经病患者;(4)合并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等疾病者。
  2 方法
  2.1 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配。治疗组年龄(32.9±7.6)岁,对照组年龄(31.6±7.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药物及使用方法
  治疗组:口服“通前络汤”免煎颗粒(由丹参20g、蜈蚣3g、水蛭10g、王不留行20g、桃仁12g、红花10g、赤芍30g、白芍30g、甘草10g、元胡15g、黄芪20g、生白术15g组成,免煎颗粒由北京康仁堂制剂有限公司用同一批号的颗粒统一制备提供,用防潮免煎袋包装,备用)。服用方法:每次用40℃温开水200mL冲服,2次/d,早晚饭前40min服用。治疗疗程4周。
  对照组:口服前列欣胶囊(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规格0.6g×54粒)。服用方法:6粒/次,3次/d,治疗疗程4周。
  2.3 观察指标
  疗效指标:分别于入组前、治疗后第2、4、8周记录NIH-CPSI评分。
  按目前世界公认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标准(NIH-CPSI)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分,计算出症状疗效指数。(1)治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2)显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60%,&90%。(3)有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60%。(4)无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5)总有效:治愈、显效和有效的和。
  注:症状程度积分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配对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 CMH法。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入选病例总数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因失访脱落1例,共完成59例;对照组因失访脱落6例,共完成54例。
  3.2 两组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痊愈5例(8.47%),显效19例(32.20%),有效28(47.46%),无效7例(11.86%),总有效率88.14%。对照组痊愈3例(5.56%),显效13例(24.07%),有效22例(40.74%),无效16例(29.63%),总有效率70.3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 两组患者NIH-CPSI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与组内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组内第4周与第2周比较疼痛不适、生活质量和HIN-CPSI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组内第4周与第2周比较疼痛不适、排尿状况、生活质量和HIN-CPSI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内第4周和第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第4周和第8周NIH-CPSI总分、疼痛不适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4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症状繁多,疗效欠佳,困扰着广大患者和泌尿男科医生。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概念,认为本病是一种具有不同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疾病进程且对治疗反应不一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也从抗感染为主转变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但疗效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精浊”、“劳淋”、“白淫”等范畴。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湿热瘀结是本病主要病因,气滞血瘀贯穿本病始终,久治不愈则气虚血瘀。湿热、瘀血、肾虚是前列腺炎三大主因,湿热内蕴、瘀血内阻及肾虚大病理变化往往互为因果,使前列腺炎病情缠绵难愈。所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瘀滞为变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病机。而我们对918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显示,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所有证型中,气滞血瘀证最多,占89.76%。继而提出了慢性前列腺炎“从瘀论治”学说。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演变、转归与瘀血密切相关,瘀血既是慢性前列腺炎病理产物,又是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瘀滞贯穿于慢性前列腺炎疾病的始终,所以在治疗上要注意辨证分型、审因论治,尤其是要注意活血化瘀的应用。而我们在临床上使用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较之单纯活血化瘀法取得了更好的疗效,联想到中医的“络病理论”,发现慢性前列腺炎与络病理论有很多相同之处。络病临床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而疼痛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症状。慢性前列腺炎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也符合“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理论。因此李曰庆教授等又提出来慢性前列腺炎“从络论治”,并拟定通前络汤,在临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课题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我们的临床经验转化成了科学证据,证实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较之单纯活血化瘀可取得更佳的疗效。
  通前络汤由丹参、蜈蚣、水蛭、王不留行、桃仁、红花、赤芍、白芍、甘草、元胡、黄芪、生白术组成。主要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临床以前列腺周围区域疼痛症状为主的患者。方中丹参、王不留行活血调经,通经止痛;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止痛;芍药、甘草配伍,为《伤寒论》之经方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镇痛消炎作用;元胡活血行气止痛,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止痛之圣药;黄芪、生白术益气健脾,培补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水蛭、蜈蚣均为虫类药,具有较强的活血通络,破血逐瘀之功,可显著增强化瘀止痛之效。方中诸药配伍,共奏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功。该方在活血化瘀止痛的基础上配以水蛭、蜈蚣两味药,可有效提高缓解前列腺周围区域疼痛的程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药物中均有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王不留行等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参可改善微循环,使血流速增快,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RBC2,3-DPG)增高,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血小板释放,改善微循环(包括心肌的微循环)作用;通过增加cAMP水平、抑制TXB2合成、影响血小板能量代谢等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作用以及通过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而产生抗血栓作用;红花黄色素对内原性和外原性凝血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对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粘附、血栓形成、纤维蛋白交胶等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因此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功效,对于缓解慢性前列腺炎的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治疗组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水蛭和蜈蚣两味具有通络破瘀作用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水蛭中的水蛭素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特异性凝血酶抑制剂,通过和凝血酶的直接结合而发挥抗凝作用,最终达到抗凝、抗栓、纤溶的目的。蜈蚣具有调节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及保护心肌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这些药理研究为中医认为其具有较强的活血通络、破血逐瘀的功效提供了依据。因此,水蛭和蜈蚣是通前络汤的核心药物,即君药,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活血之功,并增加通络逐瘀之功,从而使得通前络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了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通络法是如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列腺液检查报告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