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万能句子提问,速度求解,修改句子

写的英语句子不知道有没有什么问题,求修改~一定要改得正确没有语法、拼写等错误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futher attion must be paid to problem of jobs for graduates.In other woreds,now people in growing numbers are begining to realize that it is di_百度作业帮
写的英语句子不知道有没有什么问题,求修改~一定要改得正确没有语法、拼写等错误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futher attion must be paid to problem of jobs for graduates.In other woreds,now people in growing numbers are begining to realize that it is di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futher attion must be paid to problem of jobs for graduates.In other woreds,now people in growing numbers are begining to realize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find a job .First,there are too many graduates to get a job.Second,some young men dont want to work after graduat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more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issue of employment for graduates.In other words,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now realizing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graduates to find jobs.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is situation:firstly,the number of graduates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nu secondly,some graduates do not want to work immediately after graduation.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一路的英语渣走的我很硌脚,想彻底改变这身丑陋的行头,求帮助,真心想改变
按投票排序
133 个回答
这个问题我在大学里被问过很多次,但是每次我都会觉得答案很简单,只是要看个人能否坚持去做了。先说下我的英语学习经历,很简单很枯燥,我甚至很少看美剧来练习听力。我的英语是在大学四年期间突飞猛进的,到最后, 连英语系的老师都承认我说得比绝大部分英语系的学生都好,外国老师都问我是不是在英国上学的。我做了这几件事情,因为我进大学已经是11年前的事情了, 我下面列的一些教材也许有点过时, 但是我说的方法, 我觉得现在依然适用。1) 大学里, 我每天都坚持早上6点30分起床,读两个小时英语,即使我大四的时候去香港科技大学做交换, 我还是保留了这个习惯。我为什么强调是6点30分,是因为早上在校园里读英语干扰最少。一开始我的英语不好, 读出来的发音不准,怕被别人笑话, 只敢早上读,久而久之养成习惯。 我还记得当年我读英语的那个地方,原来只有我一个人在读得,后来被我带起风气, 最后成为整个校区大家一起读英语的地方。那么我读什么呢?怎么读? 我从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一直读到第四册,每一篇课文都是先听MP3,然后跟读, 然后大声朗读很多遍,直到能够背诵。我要求自己每篇课文都要背诵,背诵的好处是一些句子印在脑子里后形成语感,我都不需要分析一个句子的语法, 就知道该怎么说。其实背诵到后面, 我自己也是乐在其中, 新概念英语4里的一些课文非常经典优美, 我记得有篇文章叫 YOUTH, 我真是读多少遍都读不厌。2)到读英语的后期阶段,为了练习自己的口语和英语逻辑,我开始“自言自语”。怎么做呢? 我随便给自己找个TOPIC,比如:“What's your career goal?” 我要求自己围绕这个TOPIC说30分钟,就像我在和一个外国朋友探讨这个话题一样。很多人发音还不错,但是一到让他与外国人谈话就卡壳了,那么我的这个办法, 是可以解决上面说的那个问题的。当然这个方法一开始难度比较高, 需要你有相当的词汇量,较好地语法。也许一开始你只能评论个两三句, 但是久而久之,也就能越说越多了。我当时考BEC(剑桥商务英语)高级的时候, 口语阶段的考试,就是针对一个TOPIC谈你自己的看法, 3分钟。这个当时很多人准备很痛苦的,对我来说小菜一碟呵呵。3)最后一点,就是通过参加英语考试,在高阶阶段提升英语,同时也形成求职竞争力。我当时读得是商学院,英语好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所以有不少人会考证书。我大三那年,考过了两个证书,一个是英语高级口译证书, 还有一个是BEC高级证书,这两个证书在当年能同时通过的人不多,我看到不少英语系的学生考高级口译口试两三次都没有过的。通过这两个考试,我纠正了自己的一些惯性错误,同时也是系统性得整理英语知识。以上是我大学四年提高英语的经验。 我本身不是英语大牛,高中时候英语也比较一般。完全通过自学苦练得来水平提高,没有上过任何英语补习班。大学最后一份兼职是新东方的高级口译老师。
其实,这么多年来,国人学英语一直都是有误区的,学习方式没掌握好才导致大家一直很刻苦的学习但还是一直学不好的原因。大多数人学英语的方式都是通过课本教学,一句英语配上一句中文翻译,然后才能懂得这句话的意思,继而来学英语,其实这种方式是反人性的,想想我们为啥把汉语学的那么好,第一是小时候听大人一直说,有氛围学得快,第二是咱们学汉语就是直接通过真实情景来诉说,根本不需要中间的翻译神马的。人类的天性是看图学习,而不是通过中间的语言来转译,这是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我们要用学习母语的方式学英语这样才能快速提升英语水平。接下来我给几点建议: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何妨?)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的到)。顺便说一句,以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出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一点不会混淆。为了“看图识音”,需要准备相当多的照片。要自己准备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之前用的是一款国外的一款收费软件,学习模式就是用学习母语的方式学英语,效果奇好, 该体系的设计原理就是典型的“看图识音”,当然远不止“看图识音”这么简单就能概括它。目前已经有几十个语言的学习系统了。它的使用过程是:  1.程序会每次给四个不同的画面,大家猜测听到的“声音”可能是哪个画面。如果是真是零基础,有75%可能会猜错。但没关系,猜错了也是猜了,系统会给你一个回馈,让你知道是否对。正确的反馈声音美妙,同时出现一个小笑脸符号以鼓励;错误的话“嘣”的一声很难听,再给个小哭脸。猜错了换,最多四次,总会对嘛。大家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准备随时接受鼓励。  2.第二轮四个图像出现,会包含前一轮的一两个图像。因为你刚猜对过,所以有印像,用排除法,很容易猜到新声音对应的画面,然后进下一轮。  3.该程序会自动按一个科学的重复和替换次序,不断重复,变换和推出新图片。你会越猜越快,越来越会猜。关键点就是随时观察图像,把它和听到的声音一起印在大脑中。最近在国内发现了一款软件叫爽哥英语,同样的方式,还是免费的,推荐给大家,下载链接:
我就是一个从英语学渣变学霸的典型,转变花了整整一年半时间。不妨听听我的故事,有点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正文---------------------那年我小学刚刚毕业,凭借数学上的天赋顺利进入了本市最好初中的最好班级。我的语文烂的一塌糊涂,连拼音都认不全(本来以为其他同学也是如此,后来发现只有我这么不开窍)。由于严重缺少“语言天赋”,小升初那个暑假几乎每天都在补习,补习什么?提前学习初中英文。我爸不放心其他人,专门安排我表姐(现在是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当时还在上大学)每天辅导我英语。记得那个暑假快结束了,表姐跟我爸说,他语言天赋真不行。年纪还小,当时也没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迷迷糊糊上了初中,班主任即英语老师,据说是当时本市最德高望重的英语老师(后来没几年就退休了)。尽管我爸多次给老师打招呼多多关照我,但大半年下来,我的英语不但垫底全班,而且因为有几次测验连续全班第一被举报抄袭答案,名声不但跌到谷底,而且很多同学跑来跟我要测试题答案。抄袭确有其事,当时因为我成绩差,我爸问他在教育局的朋友要了一整套英语测试题,结果这套测试题跟我们平时测试用的题一模一样,而且还附带答案。当时每天是这样度过的:早自习要听写单词,老师一进教室就感觉世界末日来了。听写单词总会有一多半写不出来,就算左顾右看也会因为时间不够有很多单词写不出。于是晚上回去罚抄单词就成了常事,次数多了就得请家长,当时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想找个洞钻进去。做测试题也是备受煎熬,不写完中午就没法去吃饭,晚上成绩出来就感觉没脸在同学面前抬起头。那些日子,天真是阴郁到了极点,路上碰到英语老师都不敢抬头走。还好有父母每天起得比我早,睡得比我晚,陪着我呵护着我。后来几次测验,自尊心驱使我前一天晚上背诵答案,取得了几次不错的成绩。老师为了表扬我的进步,把班级成绩排名贴到教室门口,说是号召大家向我学习。结果同学没有一个相信我有这么厉害,下课都围过来。从来不说谎的我憋红了脸承认自己有答案。后来传到老师那里了没有,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却很清楚,自己在这个班级待不下去了。初一下半年我换到了另一个重点班,班里的同学也是个个牛气冲天。后来才慢慢发现这个班的班主任也是英语老师,而且是我爸的朋友。这是个女老师,有个比我们小六七岁的儿子,刚刚因为能力强从另外一个中学调过来。这个老师黑黑的,其貌不扬,不过平时蛮注意自己的形象,打扮得还算干净,早上总会跑步过来上班。出乎我意料之外,这个老师并没有因为我爸跟她打过招呼而把我叫到办公室单聊。第一次上早自习也没有刻意过来给我打招呼或跟我眼神交流。好了,废话说到这,故事也该有点进展了,下面姑且称呼她为Y老师。情景一(找个动机让自己愿意多花时间):刚进新班级的时候,墙上贴了大家上学期成绩排名。总共五六十人的班级,我勉强排在了前二十名。虽然英语不行,但数学还是无敌的,语文还凑合。我下意识去搜索英语成绩最好的同学(虽然我英语成绩差,但上进心还是很强的),后来发现是一个长得清秀白皙的可爱女生。我当时心想,要是我能跟她同桌该多好,不但有助于提高英语,还能跟自己暗恋的女生朝夕相处(那时很单纯,长得好看加上成绩好就会喜欢的不行)。没想到Y老师还真把我和这个女生安排同桌了,吃惊之余也欣喜不已,阴暗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些许盼望。后来Y老师回忆道,并非巧合,而是有意为之。原因一,因为我和那个女生都很好看,郎才女貌,原因二,因为我数学好,那个女生英语好,正好互相学习。哎妈呀,居然有这么懂人心的萌老师。当然这是后话了,而当时的事实是,我确实为了跟心上人套近乎,每天总是没完没了向她请教英语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多了起来,慢慢不那么恐惧了。犯花痴的力量?情景二(鼓励的力量):记得那是第一个上讲台听写单词的早自习。因为之前一个学期的痛苦经历,我对听写单词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惧,特别是上讲台在全班同学面前听写单词。当时每个小组要点一个同学上台听写,我当时埋着头一动不敢动,生怕一动就叫了自己的名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往往最担心发生的事总是在自己最不愿它发生的时候发生,发生得那么突然,让人有种堕落地狱的眩晕感。听到我的名字被大声叫出来,我憋红了脸慢吞吞站起来,驮着个背拖着飘忽的脚步来到黑板前,不敢回头看台下的同学。“数学竞赛大牛还害怕听写单词啊,大家有谁愿意跟他挑战,举手?”Y老师冲着台下的同学吼道。同学们纷纷举手挑战我,一共四位同学,我得了倒数第二,二十个单词有六个没写出来,结果完全在我意料之中。不同的是,这次我的心态完完全全发生了变化。之前,失败了总是接受现实,认为自己确实英语比不了别人;这次,却生平第一次有了不服的感觉,下了讲台心里咬咬牙默念道:下次一定超过你们所有人!这种变化源自什么?源自Y老师对我的鼓励。首先,Y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夸我数学很厉害,让我对自己重拾了信心。其次,她号召全班同学跟我挑战听写单词,言外之意就是我的单词一点不弱,你们谁想跟高手过过招。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这两句话在我心中的分量,这种鼓励式的肯定让我开始转变态度,从逃避害怕转向迎难而上。我转变态度,是为了对得起Y老师对我的肯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对我的肯定。我不能让她失望!情景三 (维护已得荣誉)还是初一下学期的时候,Y老师每周要求写一篇英语作文。第一周的主题是写公园见闻,已经记不清自己具体写了什么,那个时候估计也写不出什么能读的玩意。结果第一周Y老师出人意料地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向全班同学念了一遍,应该说是念一句分析一句,大体是说为什么好。即使时隔十多年,依然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Y老师开口的第一句:“XXX同学开头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排比,意境简单而美妙,让清晨公园的美景跃然纸上”。我当时原文是“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The bird is singing.”。以“大人”的眼光来看,Y老师对我作文的评价矫情而夸大其实。但当时的我却生平第一次在英语课上感觉到了一种被肯定的喜悦,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之前积压许久的对英语的恐惧感瞬间消失了。之后每周写作文之前,我总会为了能继续被选作范文而翻遍各类作文书和资料书。后来我的作文又多次被当作范文来念,自信心于是越来越强。纠结我当时的作文是否达到范文的要求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我那段时间慢慢开始坚信(而且信以为真),我的英语作文是班上写的最好的之一。 更重要的是,坚持了几个月之后,我的词汇量,句式多样性,语感都不知不觉有了很大提高。回首这段,我觉得是Y老师找了一个切入点(作文)赋予我一种荣誉感,我为了维护这种荣誉变得愿意花更多时间去经营。情景四 (奖励的魔力)那时我们每周会有两次英语测验,一次是市教委出的题,一次是英语周报里的题。当时我的英语应试能力已经可以跃居全班前十名了,偶尔还能考个前三名。我的成绩并不拔尖,也不稳定,不过相比一年前的自己好了不少,至少已经赢得了其他人的尊重和自己内心的安稳。当时班上确实有几个同学成绩一直排前几,我心里只是想他们确实比我优秀啊,不服不行。学期刚过一个月,Y老师宣布了一个奖励政策,就是每次测验的前三名每人可以得到一个笔记本,最高分另加一个笔记本,如果是满分就可以得到三个。自从Y老师宣布了这个政策,我变得更加用心了,每次测验完后不懂或做错的地方马上去请教那些做对的同学。没过多久,我开始持续稳坐全班第一的宝座,最差没低于第二,有两次拿了满分。记得有一次因为一道题去请教一个同学,他忿忿地说“你丫拿笔记本都拿到手软了,还来问我们”。记得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箱子里有不少于二十个笔记本。后来我几乎成了班级第一的代名词,同学们有问题都来问我。其实我并不在意物质本身(笔记本),而是那种对荣誉的渴望让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去钻研自己不懂的。情景五 (第一次走出舒适区)虽然我的英语应试能力有了很大改观,但总的来说当时的我非常内向,从来没有在公共场合讲过话,更别提在公共场合讲英文。那时我们才初一下学期,词汇量还非常非常有限。我们学校初一下学期开始有外教教学。尽管学校给外教配了翻译,Y老师也偶尔客串翻译,但翻译的事还是经常捉襟见肘。当时Y老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直接推荐我当翻译,作为外教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我的天呐,我自己都没开口说过几次英文,在课堂上用英语回答问题都结结巴巴的,关键是从来没有跟外国人那么近距离交谈过,想想都觉得恐怖啊,杀了我吧。我因此好几天睡不好觉。后来事实证明,我虽然跟外教没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外教好像也没有把我吃掉的意思。令我惊讶的是,原来外教给人感觉好亲切耶!不但请我去她的公寓玩,还请我吃冰淇淋,时间一久也就开始放开胆说话,虽然自己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简单句子,还硬是装作很专业的样子。跟外教熟了,在她课上就非常肆无忌惮,每次到了演讲环节冷场的时候,我就上去解围。为此,我没有少课前精心准备演讲稿(虽然还是狗屁不通),但是那段经历确实让我积累了不少词汇和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句子。最最重要的是,我面对生人,面对公众不再有之前那种放不开。迈开了第一步,剩下的工作竟然显得那么容易!情景六 (参与的力量)初一下学期期末,学校筹划了一场双语汇报演出,将在全市范围内公演。下学期期中,外教就开始规划节目,挑选演员。Y老师在推荐演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她的得意门生。论综合实力,当时有两个同学排在我前面,但是前两个同学都以耽误学习为由拒绝了Y老师的邀请。我其实没什么主见,看到排在自己前面的同学不去演出,我也潜意识拒绝了Y老师的好意。心想:耽误了学习,岂不跟前面的两位越拉越远。后来Y老师另辟蹊径,从我父母那里入手,轻易说服了随波逐流的我去参加演出。当时其实我是不想去的,生怕耽误了学习,跟大家拉开了距离,而且还得牺牲周末补课的时间去剧院排演,心底里我是不想去的,对非常规的事物有种抗拒。由于父母的支持,我还是去了。回首那段时光,可以说是我在中学阶段做过最明智的决定,或者说是我父母联合Y老师帮我做的最明智的决定。我当时学会了唱几乎所有的奥斯卡名曲会告诉你吗?还有迈克杰克逊和甲壳虫,会告诉你吗?我当时能把《白雪公主》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会告诉你吗?还有,还有,我在最后演出的话剧里面亲吻了“白雪公主”会告诉你吗?丢脸的是,当初挑选白马王子演员的时候,我并不知道“Prince”是王子的意思,外教当时坚持让我演,我就同意了,结果厚着脸皮当了一回白马王子,在全市父老乡亲面前。不得不说,这次参与演出我牺牲了正经的学习,但收获了眼界,经历,和自信。书本上的东西随时可以学,但这些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的。情景七 (面对机会的动力)初中毕业的时候,优秀的学生可以全奖留学新加坡,这是我们学校的传统。记得初二的某一天,Y老师给我单独讲了去留学的好处。我听得热血澎湃,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更是让我好几天兴奋得睡不着。我当时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去新加坡。毕业的时候排名全校前几十名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现在关键是口语面试这一关。从那一刻起,我几乎每天坚持听《疯狂英语》(那时李阳还没什么负面新闻),坚持和我表姐模拟面试可能问到的东西,坚持找机会和外教交流,更让人吃惊的是,我居然会用ICQ去找老外网友搭讪。真是为了达到出国目的,我可以“不择手段”地去提高自己的英语啊。也许不自知,但我感觉自己的口语就是在那个时候提高和收获信心的。PS: 虽然后来有机会去新加坡,父母经过再三考虑,以年龄太小没吃过苦为由拒绝了我。情景八 (给予信任)你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景吗?一个英语老师把整整一个章节的内容交给一个初二的学生来面向全班教授,而且自己不参与备课讲课的任何一个环节。当时Y老师给我提这个的时候,我竟然没有一丝推辞,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已经具备足够知识和能力备好讲好这章的课。我夜以继日,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做了比足够更足够的准备。还很清楚记得当时上讲台的情形,自己已经自信到闲庭信步,笑容收放自如的地步。我当时的目标就是,趣味性第一,争取让害怕英语的同学爱上英语,参与性第二,争取让平时不敢在英语课上发言的同学走出舒适区,知识性虽然很重要,我还是把它放在了最后,因为我当时已经深深意识到前两点才是关键。课堂反响也如预期一样,看到平时不参与的同学参与进来,每个人都能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平时不服我的同学也工工整整做好笔记,我心里有种成就感,之前从未有过。如果说这个经历给我什么提高,那就是让我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角度高了,需要学习和准备的知识自然要多很多,看底下的问题也就容易很多。情景九(以身作则)记得上初二那会黎姿版的《倚天屠龙记》正在热播,作为一个青春期少年,对赵敏的喜爱根本无法克制。每次下晚自习回到家总是忍不住打开看一集。那时正好赶上备考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于是Y老师提议几个入围决赛的同学去她家做模拟试卷。当时在Y老师家里,我差点就没忍住去开电视机看赵敏,我知道这也是其他几个男同学的强烈愿望。Y老师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看看当时热播的韩剧,但她没有。记得当时她趁我们做题,忍不住打开了电视,后来看我们分心了马上决绝地关了电视。我当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在竞赛之前再也没有提过赵敏的事。情景十 (封神)到了初二期末,中考来了。我们初二也跟着一起参加了当年的中考,提前体验一下实战的感觉。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我作为一个初二的学生拿了150分(满分),当年参加中考的最高分也不过146分。当中还有一段趣事:听Y老师说,我起初只有148分,于是我作为最高分的试卷引起了阅卷组的注意。按照“标准答案”,我错了一道完形填空题,后来大家研究了一下那道题,竟然多数老师认为标准答案有误,我的答案才是对的。后来,虽然中考最后分数无法更改,但还是明确了标准答案的错误。没错,我是满分,全市唯一的满分,而且是初二。后来我的事迹被英语教研室的老师传开了,有时走在校园里都会有陌生同学跟我搭讪。当时真的有同学把我当作神,但我自己很清楚,自己最多只是一个考试机器而已,平时比别人多付出了一点而已。悲哀的是,人们一般不看你的付出,只是津津乐道于你所行的“神迹”。--------------------蛇尾---------------------学好英语本身可能根本不值一提,只是这段经历给了我自信,无与伦比的自信,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我深深地懂得,只要我肯付出,无论我有多笨,我依然可能成功,依然可以做得比任何人都好。雄鹰可以到达金字塔顶端,蜗牛也可以。由于这段特殊的经历,我有幸和以后的每一任英语老师关系紧密;由于这段特殊的经历,我可以在英语演讲辩论中丝毫不输那些训练有素的同学;由于这段特殊的经历,我可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考托福出国。影响是深远的,远远不止这些。我感谢在自己还没有主见的年纪,拥有这样一个好老师,让我一小步一小步建立了自信,让我相信我很笨,但我仍然能做好事情,只要肯付出。不公平我的故事可能比较特殊,Y老师对我照顾有加,这个对其他同学确实不公平。我的初中同学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对这个耿耿于怀。如果忽略这点,我的故事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语言天赋我的英语好,我爸妈就理所当然认为我有语言天赋。事实证明,这个命题并不正确。我语文一直很差。我大学一年级选修俄语,目前为止是我得分最低的一门课:六十分。日语是软件工程必修课,我坚持过,还是放弃了。法语是加拿大官方语言,我执着过,也放弃了。我对语言的兴趣并不大。我想表达的是,我英语好跟我有语言天赋没有半毛钱关系。---------------------总结----------------------我能走到现在,可以说是个奇迹。如果我没有遇到Y老师,我真的不敢想象自己会在哪里。我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一个观点,虽然父母为了我付出了很多别人父母都做不到的东西,但要说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Y老师。父母经常会给我表扬或批评,但他们很少给我鼓励。鼓励,我认为是Y老师给我最大的财富。这是一个差生向优生转变的关键。再者,就是不要一口气给自己设一个大目标,比如说我要一年精通法语这样的大目标。最好是设定一个一个小目标,然后各个击破,慢慢积累,有一天你会不经意发现你的法语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从一个差生到一个优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过程中Y老师为我设定了一个一个小的目标(一个情景即一个目标)。面对大目标,你可能会觉得害怕或不知所措;但面对一个一个小目标,你很容易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攻克所有小目标,大目标自然就实现了。征服一座山峰可能看起来没那么容易,但是征服一个一个小山丘还是胸有成竹的。越过了一个一个小山丘,你自然来到了山峰的另一边。还有很重要一点,Y老师总是能让我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我是英语天才,在英语方面我就该是所有同学中最优秀那个,唯一的霸主。乔布斯说过,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足以改变世界的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理应是某个领域的霸主,你才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霸主。忘了说一件事,Y老师的儿子去年刚刚上大学,据说跟我当年一样优秀,至少在英语方面也封神了。事有巧合,还是Y老师的育人方法是可以复制的?
下面是我这几年走弯路总结下来的:一、英语老师是硬伤国内靠英语吃饭的基本三类人,翻译,研究跟培训。研究跟培训的合体叫做大学英语老师。这三个方向除了英语到一定水平外还有其他的要求。比如翻译(感兴趣关注微博翻译老顽童),开头五秒钟的语气沉稳自信程度就知道你什么货色,心理素质,知识面拓展和速记能力培养时学习翻译很重要的环节。那么作为英语老师该具备哪些素质?今天我们不讨论传道,只讲授业。英语老师要做的:1、提供一种素材让学生去学习 2、用逻辑自洽的体系说服学生去实践 3、让学生坚持学下去。第一条,提供素材。这就要求老师去了解多种英语学习的材料(大学里是规定的教材),绝大多数估计也就推荐新概念,VOA,Friends之类。一般如果选了这些,下面两条执行起来难度陡增。当然绝大多数英语老师上课就对着教材讲讲单词什么意思。一句话,想学的人你不说人家也会去查,不想学的逼着也没用,特别是在网络化的今天。提醒大学老师一下,没办法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话,就不干预学霸的自习,不影响学渣的睡眠。二、多问几个为什么我的经历中鸡血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作用。这个问题涉及到对成功学的批判,今天把问题缩小,简单谈谈英语学习鸡血帖里存在的问题。其实说到底都是脑子不好使给害的。1、别人行我就行。为什么?学过概率论的的都知道什么是小概率事件。你投飞镖只瞄准一个点理论上讲是有可能射中那个点的,但事实上不可能。当成功概率极小时,你有什么理由坚信成功一定属于你?当一种方法具有极强操作性并且进步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量化,那我当然会去相信。但如果理论上不行,那什么钟道隆逆向听力法,什么新概念背诵法,请给出一个足够大的样本容量,从曾经有过冲动去尝试的到最后用了那些方法成功的都给予一定量化的标准,各种参数说明成材率不是小概率事件,那也值得相信。看鸡血帖的时候坚信,一将功成万古枯!执行鸡血帖里个人经验之前还是先洗洗睡了。2、听写能成事。这是为什么呢?(自行参考小沈阳语气)听不懂写什么!小时候语文课有听写词语。那时候你是听不懂老师说的词?你是不会写那个字呀(这是象形文字跟拼音文字一个极大地差别,发音跟字形本身没有关系)!所以你差不多就在练拼写而已。听不懂的时候就去弄懂,可以看原文,然后查字典,而不是傻乎乎地听无数遍。那是噪音!补充一下,我背新概念的时候尝试过一次听写。我没去了解过那些听写大神们是怎么个听写节奏?是听一小句停下来写一写;是听全句写一点再听一遍补充还是听一遍速记下来?如果是第三种的话还训练单词搭配句型掌握输入的作用,但仍远远不及大量输入来得快速!如果你专心地听一个材料还是觉得云里雾里,你需要做的绝不是听很多遍去听写,而是换一个难度低一点的素材。建议你看完我后面关于内核的模型后再来看听写有用论背后的机理。3、已经有好多人通过这个提高英文了,那总说明有效吧?这里就撇开成材率的问题。你通过听写提高了英语是不是就说明听写是最好的方法,有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好,是什么导致听写有效的?听写最大的意义在于强迫你听懂每个语流(注意不是单词,拼音文字的爆破弱读连读对汉语母语者几乎没概念)。那么有没有比这个听写更好地强迫自己听出每个语流的方法呢。自然就想到了跟读。就对着文本跟读,爆破弱读连读的地方就很清楚了。3、4遍之后就脱稿跟读好了。一句话,听写不如跟读(建立在你音标和单词发音基本过关的基础上)。其实这个问题跟争论中药好不好很像!中药的组成包括世间万物,对于一种病只要能靠药物治疗就一定能在一种材料上找到那种成分。那么问题简单了,如果能提取出这些成分剔除掉没用的和有害的是不是就完美了。答案是肯定的。(中药和中医顽固派争论根本不是用道理可以说服的。针对这个问题亮明立场后不再争论,但只要把西药这两个字改成中药超级变幻形态就不会戳到他们爱国主义的G点,也就没那么兴奋了)。在知乎日报上黑我的基本有这三种情况:你竟敢说中药中医不好,答主是傻逼;你这文章结构的逻辑和句子逻辑狗屁不通,答主是傻逼;唉唉唉唉太长了,答主是傻逼。如果你真心觉得我写的不错,以后在择偶时把这篇答案给你对象看看,如果他(她)有上述三点之一,你们可能不会幸福的,望三思。当然双方都持上述黑我的三点之一,或更多者,祝你们幸福。还有很多这种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把工作量极大简化的例子。以后有空再聊。其实说到底,应试教育留给中国人最大的后遗症是把不问为什么训练成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简单地说,都变成接受的机器。三、靠谱的英语学习方法论听说读写很大程度是相通的。很多觉得自己阅读好其他差的同学(包括我之前)不知道的是,你的阅读真的好?你认为阅读好很可能从这里来判断的:考六级阅读,7、8分钟看400字的文章做几个选择题能全对!六级阅读的内容和题目都是初中水平(跟中文母语阅读比较)。也就是说,六级正儿八经那个阅读从题目设置到内容深度都是中文快速阅读水平。好了,你花7、8分钟快速阅读初中深度中文能读多少字?速度慢的背后是单词句子结构反应慢和重复阅读。现行阅读考试机制给了你阅读好的幻觉,你反应慢和回看句子的缺陷放在听力中就会被无限放大。所以两者一样烂!你真要测自己阅读水平可以从原版英文报纸那里得到灵感。如果要从做题角度来衡量你的阅读水平,建议你感受LSAT阅读。跟他相比,GRE阅读的题目都是小儿科。好了,我的观点抛出了,英语听说读写基本一体的。汉语永远不可能一体,中国的文盲(单纯地不识字)有点类似于跟英语国家里的失读症患者,从这个角度讲华盛顿丘吉尔乔老大都近似文盲。语言的掌握先要建立一个内核,也可以理解成一个数据库。当他具有一定规模后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你听一个句子时,它的几个关键字对应的搭配和使用会在这个数据库里迅速匹配,最后得出一个符合语境的意思。换句话说,你在听的时候根本不是一个一个单词完全听懂然后搭配对语法的理解最后得出意思。这一点大脑研究早就有结论,自己感兴趣可以去了解。比较直观地一个例子就是,我说了一个比较长的句子,你能理解但不能复述出来!再比如,印度英语往往让非母语者听起来云里雾里而母语者虽然感觉怪怪但不影响理解。因为他们是把多个词在数据库里检索得到符合语境的意思,相比我们一个一个单词去理解出现错误的概率要低很多。你对话的时候,那是绝壁不可能有时间去组织语言结构的。你做的几乎就是把你数据库里的固定搭配(这是很广泛的一个概念甚至包括语法,不仅仅是以前了解的词组搭配)加上符合这个语境的单词然后说出来。当你在没经过训练就去做演讲会很不流畅,除去心理紧张和内容太深跟不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说所在的数据库支撑不了演讲情况下遣词造句的要求。绝大多数人受的理念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在你发音还很horrible的时候脑子里空空如也然后强迫自己你去练习,这本身就是反情绪的!大家总是喜欢把痛苦跟效率直接挂钩,觉得自己很痛苦得在学做一件事就天然在道德上占据了优势,我只想说,在那山的一边海的一边有一群小逗比!读的机理和听的就很接近了,不赘述。举个例子。妈妈叫我去饭吃,但是我经已吃过了。看到这个梗了吗?熟练后你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去读去理解,学到熟练了之后受到语言的羁绊就越来越少,只有思想在心中流淌。写的过程那肯定会和说有相似之处。关于写作我想说两点:(1)你写的好不好不在于你用了什么词,而是你的内容。特别当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多只会接触到议论文时,写作优秀就是在合适的语境用合适的词而已,不求神来之词。这一点对于要考GRE和雅思的同学是很有提醒意义的。你读中文绝对不会因为一个词很好然后说这篇文章很好。当然也有特例,那叫做高考满分作文。(2)我们很少有机会去读普通英美人士写的东西。华盛顿日报跟经济学人那都是要拿出来给本国人瞻仰的,一篇文章要憋一星期才出来。所以建议大家刷刷知乎的前辈Quora。(如家创始人季琦说,只要看美国创业版表现好的,中国没有的公司和模式搬过来适当本土化就赚大了。百度,淘宝,当当,知乎等等,几乎中国所有新的所谓有颠覆性的公司都是这么借鉴过来的,当然你得有资金技术条件然后下手早。)Quora上很大一部分人都在美国top20的大学受过良好教育,跟facebook图片视频为主,教育层次杂乱相比,仅仅从语言习得的角度Quora优秀地多。对Quora新用户推荐关注这些人,暂且不论内容跟风格,他们至少不会对你学习英语产生反作用(不要认为是个美国人就会写作)。然后你会看到,他们的答案往往都是很平实的单词加上一下部分你没见过的搭配,这才是你的目标。听说读写对你数据库里的固定搭配的熟悉程度的要求各不相同。总体上说写输出型的要求高,听读输入型的要求较低。这也就客观上会产生一些的确阅读比听说要好的人,具体例子见50岁的理工科国产教授(毫无贬低的意思)。当你听的过程中遇到的搭配和语流超出你数据库很多时,那时候你听的就是噪音了。关于考试有点建议。任何考试都分内力和招式两部分。GRE考试就要求你内力(阅读写作)提升到接近母语水平,然后是针对这么考试特点的训练。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就能得到高分。托福在你英语能力提升后也需要针对他的特点进行强化训练。然后问题出来了,这个观点很多人都赞同,但他们怎么做的呢?题海战术!托福的听力考试就只听TPO,GRE阅读就只练笔考时代留下来的题。在提升语言能力这一块上,上面说的素材可以为所有英语考试的考生所借鉴。它几乎是最不会引起你反感又最有层次化的材料。当然EnglishPod在提高你阅读能力上可能的确会效果偏弱,我有空写一篇较系统的关于阅读的答案来辅助EnglishPod的学习。看不懂现在这篇文章逻辑和语言风格不适的逗比们可千万别看,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这篇词汇的文章希望能帮到你。然后关于寻找更好的方法论多说一句:方法论可能能把5000公里缩短到2000公里,但绝不是把5000公里缩到1公里,英语学习路上口号型的捷径差不多都是陷阱。看了这个帖子之后也不需要再去纠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它可能只是把2000公里缩到1900而已,大方向确定后最重要就是看你行动。
开篇名义:英语学习没有捷径,不走弯路就是捷径。1. 要有计划。想想我高中三年,每天早上都大声朗读,但最后高考只考了130。我看很多大牛,也是每天早上大声朗读,但他们最后高考成绩非常好,140+。(传送门之一:)差距就差在我们的区别上,大牛基本上是系统的、有计划地背诵。而我就是看着哪篇读哪篇,而且没有背诵。目标的清晰性和计划的可执行性非常重要! {,《人生大敌》一文}我当时就没有计划,只想成为一个英语很牛的人,就这么模糊的一个概念。读的很乱,不系统。而且读的内容大多没有挑战性。碰着哪篇读哪篇。有50字左右的,有100字左右的。只有那些有挑战性的东西才能帮助你提高。当然,挑战范围是指跳一跳能够得着,也就是维果斯基说的“最近发展区”。2. 听说先行,阅读后起。“听”非常重要。相对来讲,“听”又先于“说”。不是纯粹的先后关系,可交叉进行。我从小学开始学英文,但一直不重视听力,当时觉得英语对我来说就是考试,初中也没有听过,虽然中考考英语听力,但因为占比重小,也不听。重点来了,这9年,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积重难返”,高中每天晚上学校都会放半个小时听力,对我来说就是浪费时间,因为:我!一!个!都!听!不!出!来!后来直接对听力恐惧。之前我自己英语学习的规划就是“先背诵”,然后“说出去”。后来发现,自己“说出去”的都是一个个的单词往外蹦,不要说没有语调,连语音都不准。后来,无意中知道“哑巴不一定是聋子,但聋子一定是哑巴”,由此,你就知道“听”有多重要了。这时,我又犯了一个极端的错误,就是天天盲目听。既想听懂发音,又想听懂意思。后来意识到,除非你是英语大牛,要不然,听语义和听语音是要分开练习的。欲速则不达。听语音的时候不要想语义,听语义的时候不要想把每个音都听出来。听语音的过程中,要听调辨调,听音辨音,听熟之后,再跟读。3. 先“精”后“博”。我考研最后大小作文,只背了10篇往年高分作文。我有同学,背了一本书。我背的算很少的,但是我达到了滚瓜烂熟,脱口而出的程度。最后考研作文28/30。反观,很多同学背了很多篇,每一篇都卡壳,背的不熟。大家有没有想过背诵是为了什么?起码,目的之一。是为了自己写作文时,能根据情况,灵活改变。通过换主语,换宾语,替换谓语,或者副词等等,来写出自己的句子。而这必然建立在自己熟练的基础上。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文正公嘉言钞》 举例来说,就是你挖了10次,挖的都不深,都没有出水,这就相当于你凿了10个坑。你只深挖了1次,出水了,这就是一口井!很多事都是这样,都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数量。用在英语上,就是你背了很多篇,但是都没背熟,不如背了10篇,但背的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因为前者,你背不熟,用的时候你照样想不出来,相当于“坑”。4. 默写。我现在在背新四,我基本上是精听+精读+背诵+默写,这个模式。以前我是没有“默写”这一步的。后来发现,很多背诵的东西犹如空中楼阁,是没有根基的。只有写下来,你会发现,你背的很多地方不扎实,不确定。而且在写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和强化“英语思维”。刚开始“默写”会感觉很痛苦,习惯之后就好了。为什么感觉痛苦呢?因为你发现原来自己背的这么不扎实。5. 方法在坚持面前是无力的。每种方法,各有优劣。没有万无一失的完美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规避掉这种方法的不足,同时,通过坚持将这种方法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我背单词就是“情境记忆法”就是做阅读,把不认识的查一遍,然后在文中翻译一遍,第二天再看一遍。这样三遍,基本记熟了。然后就这样日积月累,我单词量也是可以的。我们研究所里一个大牛老师,他当年学英语就是每天背词典,背12小时,背了一年。老师单词量很牛逼。就我而言,我佩服老师的毅力,但我觉得这种方法,性价比太低。效率太低。当然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6. 少则得,多则惑。知道那么几个方法,然后去用就可以了。别看方法的时间比用方法的时间都多。现在就练起来吧!7.用VS学。英语的本质是“技能”而非“知识”。我们学汉语,你会天天“学”吗?是在用的过程中进步的,英语也是一样,多用。“学”了一点就“用“出去。”用“的越多进步越大、越快。不要怕人笑话。那些笑话你的人永远学不好,等你英文好了,他们又会来跪舔你。
我来讲讲我自己的吧。初中时候得罪了英语老师,初中英语就成了个渣渣,高一的时候,做完形填空,一看全部傻眼,因为单词都不会,然后拿着一本字典,所有不会的单词全部查出来,心里想只要所有单词的中文意思我都知道的话,那我肯定做对,但是,悲剧的是依旧错了10多个,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高二的时候用死记硬背法,狂背单词,英语从70上升了到差一点及格(满分150)到了高考的时候考了100。后来到了大一,以为不用学英语了,又丢下了,直到大一下学期老师让我听听力,讲出大意,完全不懂,上英语课也是全英语,完全不懂在说什么!直到遇到奶爸,才发现方法有问题,坚持学习了一段时间,现在已经做到了ESL第二本书,也开始看原著小说,目前已经看了第四本了,做六级题目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恐惧感了,做六级题目很轻松,还提前做完了!之前一次六级考试连题目都没看完,阅读看不懂。现在阅读理解看了两遍,时间还有余。虽然还是很多单词不会……当然和别人比自然比不过,但是和自己相比,英语水平进步是非常大的。至少从一个个单词不会,到现在看英语小说无压力,这个进步很大了。奶爸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最近考试太忙,只能等考完再加油了╮(╯_╰)╭ 感谢奶爸的那本书呀(感觉在给奶爸写软文了……)
英语特别糟糕的人来无耻答题!!看了上面的大多数答案,大牛的经历感觉真心难以复制,对我等懒人来说越看越对人生失去信心。我觉得真心有必要分享一下懒人学渣学英语的心得。关于切身体会,我就说两点!就两点!一、有说英语的环境答主有个尼泊尔室友,英语还不错,也没有什么印度那边的口音,感觉自从他搬进来口语就突飞猛进,平时闲的没事就各种话题各种侃大山,聊经济文化历史军事风土人情之余,也天天听他吐槽印度阿三外加吹自己以前在加德满都混的多牛逼。。。最近世界杯看球更是玩的飞起,无奈男人们凑在一起难免恶俗,眼里都是球场上看台上大小不等的球,嘴里都是各种F**K的配搭,实在是有违答主在汉语环境下的小清新风格。。。。。其实这都是废话。。。谁不知道英语环境重要啊~!答主之前准备雅思的时候,便试天下秘籍不爽,什么背新概念,听写,看美剧,看电影,读英文小说,所有加起来真的都不如用英语和老外侃大山。二、跟读一部自己特别喜欢的美剧或者电影这里的跟读是指,看了一遍知道剧情的基础上,重新一段一段对话的重复叙述,遇到跟不上的地方要暂停下,理解这个句子,理解当时的语境,然后手舞足蹈的跟着复述几遍,然后退回之前的起点,继续跟读,往返数次。答主用这个方法复述了《纸牌屋》第二季大约5遍以上,用了一个学期的课余时间。我想说挑选美剧有一定讲究,首先要自己特别喜欢,跟读的时候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其次一定要有长篇的正常对话,你一定不想以后说出的英语里各种“boom!” "F**K"的吧。《纸牌屋》特别符合我的要求,首先个人超级热爱这部剧和Frank这个形象以及凯文史派西这个演员,然后里面的对话会涉及到很多经济文化政治用语,难度比《老友记》等美剧较高又不十分晦涩,很多里面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用语雅思考试的口语和写作上。经过了这一个学期的跟读,答主发现相比从前,表达更加多样化了,而且学会了用一些不太日常的词和俚语。重点是,这个过程中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痛苦,都是在学习累了或者无所事事的时候跟读一段剧情,其实这也是一种为自己营造英语环境的方式。不知道题主提高英语的初衷是什么,如果想短期内提高考试成绩那么可以去逛逛论坛看看大神们的经验技巧,然后短期内努力练习以求突破,我始终觉得雅思托福等考试技巧占了很大成分。如果想把提高英语作为一件长期的事情,我觉得首先不要把学英语当成需要极大意志去应对的痛苦,相信我,普通人永远占大多数,没必要轻易去考验自己的意志,只需要不知不觉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就好。
转载,原作者是豆瓣上的Emma艾小玛,不知道能否帮到你原文见:【我的托福学习】前几天收到一封豆油。大概是吐槽准备托福过程的艰难,培训班老师讲的渣,自学又拖延症发作,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我只能说,第一次备考出国考试,都是这样的~习惯习惯就好了~我的托福课是跟着上的1对1。Tina教的很好,她以前在美国的时候念的心理学,教学中强调“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能力才能真正地提高成绩”。对于这样一个特别、有女王气质的老师,我仍然记忆深刻。她的作文课是讲的很好,很干货,完全改变了我对英文写作的看法。如果问我跟随Tina学会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仅仅专注于技巧本身是耍流氓,只有专注于技巧背后的哲学才是有意义的。看起来美好的捷径未必是靠谱的道路,而有一些看似无趣的行为却可以让你真正学会英语。【背单词】但是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提高英语能力,迅速地战胜考试,那你就要猛刷单词,迅速地把词汇量突破到1W左右。词汇量是听说读写的基础。背单词的方法在此不多说了,市面上的书和软件都很多,我个人对于背单词只有3个心得:- 大量&多次!一次要背100~200左右,单词书要反复刷多次- 背单词的时候要保持阅读的状态!背完第一遍托福单词,背第二遍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题、阅读了,通过阅读,增加对词汇的理解- 买红宝书&用背单词软件&听百词斩的单词电台!单词书选一本靠谱的,踏踏实实地学明白~【阅读】刚开始接触托福阅读的时候,我也觉得非常的崩溃。有一些词别说英文了……换成中文也不晓得神马意思好么。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翻开TPO,我就…….&_&不过读了几篇以后,开始对题目有一些理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能把阅读当成任务来看,你要把题目当成《十万个为什么》或科普读物来读。好奇心是一种重要的东西,它会让一切都变得愉快起来。当你一旦拥有了探索的欲望,学习的过程就会变成一场愉快的冒险记。对于要不要跳读之类的问题,我的观点是——随便,选一个你合适的。本人是不跳读党;如果你觉得跳读对你有用,那就跳。前提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阅读技巧不是时髦玩意儿,跟风毫无意义,它必须为有效的阅读而服务。阅读水平的提高,关键是要读到一定的量。如果你平时不爱读书,以后也不打算爱读书,那估计你的英语水平这辈子应该就这样了吧……总而言之,除了做题以外,要多读英文书。平时爱看小言味精汤,就把中文换成英文好了;喜欢关注各种大事件的就看《经济学人》……把你部分的中文读物换成英文,跟随自己的喜好,没必要都去读Jane Austen,不过,还真喜欢也可以读。我最近读了George Orwell写的书,还挺推荐的,句子很好,内容也颇有趣味。【听力】身为资深强迫症爱好者,听写是我最爱的消遣活动。把你听到的每个单词在A4纸上,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它带来的满足感,比在大热天吃COLD STONE还舒畅啊。问题是,这个习惯对于做题没啥帮助。所以,这个习惯遭到了Tina的吐槽……并且……被要求不许听写,要写听——判断意思——再决定记什么笔记。我被迫按照的她的方法做,效果有提高,但是,这个并不妨碍我想锤死她。我的听力心得是,平时要多听单词。做听力题要能抓住重点,别陷入太琐碎的细节里。在这里特别推荐《高分120》,各位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刷真题啊,最后真题答案都记住了,就没有题可以做了……【写作&口语】我见过最自恋的托福老师,他让我们去背诵他写的范文……第二天,我果断退课了。要写好托福作文,核心不是背范文,而是改变思考方式!比如说,我们的中学作文,很多老师都喜欢做作的大词汇,堆砌出空洞但是看起来不明觉厉的作文,但是如果你这么去考托福,恭喜你!你一定拿不到高分!托福作为很强调逻辑、推论、细节。它需要你发表观点,推论证据,一步一步地展现细节,完成整篇作文。练习的时候可以先不写英文,先用中文来写,把自己的论点、观点弄清楚。等把自己的逻辑顺清楚以后,再开始写成英文。我个人觉得,应该先关注“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然后再纠结词句的问题。口语和作文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你想说什么,你打算怎么表达一件事情,然后再是怎么说。对待口语唯一的方法,就是大量的练习&大量的模仿&大量的听别人怎么说的。量变最终会引发质变,要推动自己的脑子转的快一点。【托福考试之我见】如果说托福是很难的考试,绝对不是,比起GMAT,LSAT之类的,它就是一个战五渣。如果说它很容易,它却需要很多新的知识。你可以把托福当成一个契机,通过这个契机去了解、学习你一直缺失的东西。你应该抱着真正学好英语的目的去准备托福,而不是给自己折腾一堆看似华丽,收效甚微的技巧,最终,你不仅能获得很好的成绩,还能真正地提高外语能力。当你学好了英语,同人党可以去汤不热,fanfiction.net上刷同人;关心社会的男女青年,可以读到更多不同的意见;不买东西会死党,可以畅通无阻地海淘各种好看的东西;电影爱好者,可以不等字幕组就看自己喜欢的片子……墙很高,外语很难,但是,你还是要学。只有这样,你的世界才不会被局限在某个地方,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世界是平的,你才有说走就走的勇气。(最后放一张我最近很喜欢的一张图吧!)
我英语不厉害,但是对学英语,我有点我觉得正确的想法。1.不要用汉语思维来学英语,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有一天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代表你的英语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很多人看英文文章,是在脑海里把英文文章翻译为汉语,再去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阅读速度无法提升的一个原因。举个例子,比如看到comet,会想到这个词的汉语是彗星,而不是想到哈雷彗星呐或者脑海中浮现彗星的样子。看到动词副词或者看一整句话时,更是这样,只是机械地过滤成汉语,没有单从英文方面理解这个词和这句话的意思。2.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毕竟是个工具,永远不要以考试为目的学英语,考试的分数只是你学习英语的副产品。要树立一个学英语的目的,比如为了可以和外国人交流、可以读懂外文文献、可以写一手漂亮的英文文章、可以把到洋妞等等,但不要把某项英语考试作为你的目的。如果你正在复习准备某项英语考试,也要有这种理念,可能对应试方面有所侧重,但是英语的应用性还应该是第一位的。要考虑到目前你的这种复习策略能否对你英语的应用性水平有长远意义的提高,如果没有,就不要这样复习。3.想通过看美剧的方法学英文,有点不现实,除非你是个冷血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能克制住不关心剧情只关注学英文。稍微好一点的方法是看英文纪录片的方式学英文,纪录片的故事性不是那么强,有助于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学英文的点上。关于具体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太多了。具体还是要看哪一种方法最适合,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其实说来说去老一辈的大师早就说了,对于好书看精看熟,多看英文小说,英语新闻报纸,语法要熟。
语法俱乐部看懂看烂8遍以上,赖世雄的发音彻底掌握。中文怎么学?母语环境当然重要,为毛有些人英语学的那么好?有些人中文为毛那么好?因为爱看书,随便一个文青看书都超过100本吧,写日记有些人一写就10多年吧,有些人自己写文章写小说x万字吧。
到底哪种方法好,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语言就是一种模仿,注意写的好的人,语言是一种技能多用多写,多观察。背单词结合篇章语境。熟练是必须的。我学第二外语没别人学的好,就是因为别人听录音不断听不断模仿,课文不断读熟到脱口而出。学习的时候总结规律,注意记忆曲线,这是学什么都需要的。语言不熟,写作和口语都很困难的。比如写东西老是翻来覆去那个词汇,阅读认识的单词用不上就是你不熟啊!母语环境其实就是大量重复一些表达,你不用熟读和背就能轻松熟悉很多东西么?学外语没那么轻松,过了第一关基本交流阅读关,离英语好距离还有很远。
每个人要求不同,就像有的人中文能用就行,有的人希望自己普通话标准,表达准确,有文采。下功夫是必须的,只是有的人因为喜爱语言下功夫不觉得多苦,有的人不那么喜欢就觉得苦。比如,按照记忆效果,每天读同一文章3次,每次3到5遍,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有些人就会觉得苦。其实还远远不够,我喜欢一篇散文youth,第一句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it is a state of mind。因为我只背过一次,不算熟背,只是读过20遍左右,能熟的也就2句。我昨天看蔡元培的怎么读书(亚马逊的免费kindle书),我发现以前中文好的人不也就是熟读么?其中有个人说她祖父让她每篇文章读400遍,有的时候一天读50遍100遍,结果她长大后对小时候的文章历历在目。
很多人追求轻松学英语,轻松愉悦固然好,比如看几百英文小说词汇啊考试肯定没问题。若以工具论当然就足够了,要学好,好的判断请参照评价别人中文好的标准,熟读和苦功夫不可少。
很多人一直在寻找捷径,却忘了努力,努力了却不总结规律不思考不查漏补缺看看方法对不对。还有,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足够努力,其实…很不够。例如好身材怎么来?注意饮食,运动。为什么那么多人找那些不靠谱的方法,因为懒,怕吃苦。方法就很简单啊,可是苦啊!我学第二外语的时候都快难哭了,单词记不住,后面慢慢好些就是看得多了。好皮肤怎么来?运动,饮食,早睡早起。但是一个早睡就有多困难T_T。
方法好的情况下学不好就是懒和没有思考总结。我身边的人,学不好英语要么方法不对要么不够努力。好多人辛苦分享学习方法,其实没多大用,真正需要推广的是如何治懒病。
当然,有些努力的是方法不对。曾经辅导一个学生,学校老师上课分析各种语法点,单词不领读或者只读一遍不怎么放录音,这语言怎么学好?语音是帮助记忆的,一定要会读,而且要读文章。背呢,他就结结巴巴地背,没用的。要熟背,比如 Jack is reading a book. jack背错没关系,但是要记得read a book这个搭配,还有如果背错成they are 也没关系,语法没错,另外得记得进行时因为时态要对否则意思不一样。另外要默写。
很多人鼓吹背诵无用,为什么语言开始阶段我按老师背,考试很轻松考高分呢?因为背诵是为了让不自觉的人达到熟练程度,但是蔡元培那本书里有一个人提到她小时候记忆力好只要5遍就记住了,她祖父要她读几百遍,为什么?因为要她熟练和内化。所以背只是熟练和内化的目的,我们不必一丝不苟去背。比如我们学一篇中文散文,如果我们觉得也只是有个别段落比较好,就背段落可以了,其他的熟悉熟悉。再比如非常小众地名和普通的人名,我觉得无所谓熟练我就不背。再比如背新概念,因为我已经不是初级阶段了,里面很多东西熟悉了,而且有些文章是讲故事,故事内容没啥可记的,关键是表达那么我就熟读不用背。但是有的文章属于有思想有内容有表达我就会背。
所以熟背挺好的,就是灵活对待文章,只要背段落就背段落,只要背句子就背句子,只要背词语就背词语。但是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比如我学第二外语背或者熟读达到脱口而出的境界是必须的。那个阶段连看书这种词汇都不熟你说不背能扎实基础么?当然人名和偏僻的地名还是可以不背。有些文章确实没意思,就是初学者课文,什么饮食健康啊什么什么食物啊特别枯燥,如果不背也没关系,可以熟读到脱口而出,这个好处是你不用死记住哪一句话在哪个位置,不用把它的篇章结构背下来。
有些人特别偏激,要么就觉得所有东西要背,要么就觉得什么都不要背。要么就觉得要把市面上的单词书都背下来,要么就觉得单词不用背。要么觉得所有的都要听写,要么就觉得所有听写段落句子都浪费时间。学习没有非黑即白,都是多种方法并用啊。
单词要背么?我中文有些字都写不对要练了你说要不要背?背单词和看文章结合挺好的。单词书尽管有时音标写错,但是大多数情况可以帮人纠音。因为有的时候懒得查单词,或者有些单词的音容易弄错,单词书可以帮助纠正。而且有的单词书涉及词根,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编排会帮助记忆。只在语境里记单词有时候未必会总结。
大家也要学会分辨,有人说word power不好,我…这本书和webster builder都是英专必备。因为当你英语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知道用英文解释单词和词根多么好,而不是中文词根就给你一个中文意思。它里面的音标是方便世界各国的人去对照的,我个人猜测是因为好和其他字母语言体系的音标区分,并且标注发音位置。它之所以鼓吹效果,是因为激励鼓励学习者。里面的单词是根据1个词根扩展,为了分析对比用是有难度,但很有用,很多单词都属于表达细节和确切含义的单词。比如,我们说小女孩今天去买了一盆花,但是英文很多时候要表达确切,要说小女孩今天去买了一盆月季,是什么样的月季?有2朵灿烂盛开的大红色花朵,还有一朵花含苞待放。那个书上说到医生的时候,有牙医,内科,心脏科医生,妇科,儿科,这是有难度但是也是表达需要的词。一般来说,母语国家的英语学习书要好过非母语国家很多书,毕竟是人家母语,资源是不能比的。比如大多数外国人写中文学习的书,能和我们国家的人比么?对于词的语境,使用场合,细微差别,举例的地道,他们几岁学中文啊,我们胎教都是中文好吧ヽ(ー_ー )ノ 学东西总规律是差不多的,打好基础和多练,无论游泳,数学,中文,英语。
一不小心写这么多T_T~突然觉得自己太过于瞎操心了,毕竟知易行难。我曾经劝学生看语法书看至少5遍,结果人家一遍也没看过去。而且知乎明明那么多英文学习的问题,楼主应该问的确切点。
一定要有徹底的崇洋媚外的覺悟。其它都是技術細節。(比如說,兩個中國人之間講英文會不會覺得很彆扭?那就訓練到讓自己覺得不彆扭。)
四级通过以后,作为普通人的你,需要花1000个小时考托福,然后1000个小时考G。这1000个小时是这么计算的,如果你今天偷懒没有看英语,那么就扣一个小时。等你攒满1000个小时,托福至少过100,G也能进90%。当然有无穷多的牛人三个月一个月三个星期一个星期三天分分钟裸考托福115+,作为学渣的你就不要看这种帖子伤士气了。他们的天赋和运气都在你无法企及的高度,虽然他们总是很无辜的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至于GT都考了高分来了美国,你的英文依然是一坨SHIT,而且永远都是。美国高中毕业生平均词汇量6W-8W,你翻烂红宝书拼凑了2W的词汇量,这也就是你这辈子的极限,除非你跟一个美国人认真谈一场恋爱。等她用无穷无尽的爱心和耐心向你解释她5岁看的动画片,18岁听的歌,以及中间发生的一切,你的英文才算是,可以正常的同美国人交流。而更普遍的情况是,他们讲的笑话,你永远,永远,永远都听不懂。幸好,这似乎不影响你在美国的生活。所有生活必须的语言,你都熟极而流;而所有那些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更精致的语言,都与你无关。你就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而且没有眼镜可以戴。所以你实在忍不住要去和一帮中国人在一起鬼混,因为那重获光明的感觉太好了,好的无可替代。所以楼主,学好英语是为了什么?如果要来美国,2000小时就够了;如果要阅读专业文献,现在就可以开始;如果要写英文邮件,现在也可以开始;如果要跟老外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现在依然可以开始;如果你试图不用字幕看美国肥皂剧,我相信你已经开始了。可是,如果不是这些生活必须的东西,如果你要领略E文小说诗歌的美妙,或者你要和一帮中国人相互吹捧或者装B,那么我实在不知道多少个小时才够。毕竟我们只原装了一个中文操作系统,以后装的英文版或者其他语言,都是虚拟机。××××××××××××××××××××××××××××××××××××××××××××××××××××××××××××××××××××××楼下同学给了一个好玩的链接,可以用来自虐:我想做了这个自虐链接的同学,都会明白,我们的英语再好,或者再坏,在美国人的眼里都是”speak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说难听点,只是我们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罢了。××××××××××××××××××××××××××××××××××××××××××××××××××××××××××××××××××××××(有人问美国高中生真认识这么多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延伸阅读:而对大学生,可以参考根据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 Robert H. Seashore
和同事花了7年时间的研究结果
An average student recognized* (or correctly guessed) about 60,000
common words, 1,500 rare words, 95,000 derivatives, compounds, etc.
Total average vocabulary: 156,000 of Funk & Wagnalls' 450,000 words.
普通(美国)大学生可以识别60000个普通词,1500个稀有词,95000个衍生词,复合词;总词汇量是15万6000个。)*********************************************************************************************************出国以后为了聊天,我们经常用到这个词典,里面有500W个词/短语,基本上只有年轻人才懂的,每次查这个词典都查的我哈哈大笑。
学英语只有一种招就是:背文章如果有第二招的话就是:坚持下去这是我大二英语精读教授传授的秘籍,英语学习无他,你一天背一篇200字左右的英语文章,俩年坚持下来你的英语和老外一样好。背单词,看美剧,看英语书,都是辅助作用,你不大篇大篇背文章,你脑子里没有一定的文章记忆量的话,英语不会有什么显著提高的,学出来的东西不成体系。这招对我,以及对其他很多同学有效。上面的答案每一个有用的,方法和道理太多或者方法太华丽没有什么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有时候最有效。要是想学好英语,上面那些长文章就别看了,没用。背文章去吧。腹有诗书气自华,脑袋里有大篇文章的积淀才能在用的时候发挥出来。如何你平时就学的碎片式的英语,发挥出来也是碎片的。
占坑。我来给你们测试一下在美国短暂呆三个月(基本不接触华人圈子,舍友工作全是美国人)是否有效。准备回去就考toefl一点点补充答案,更新到十月考T为止。==========================================================去美国东北部,答主情况:高中英语极烂,属于不及格,高考英语零分(你懂得)。四六级好像算是过了。Toefl和GRE都上了一堆课但是上课的时候基本在解方程。平时看不少英文的docs以及paper但是从小到大从不背单词。去年在美利坚短暂呆过几天但是有一堆同学,此次独立生活。六月30号抵达美利坚===========================================================七月六号先更新第一周的情况来之前我觉得我至少应该活的很滋润,后来我发现我想多了。下了飞机,发现第一个问题是,想买杯咖啡,不知道怎么发音。。。然后问我要不要cream没有反应过了,只能说okok,还有每次问我什么size都没有反应过来。进入暂住的inn,问我有没有reserve,当时完全反应不过来。买各种东西,比如刮胡膏吧,多少钱,four thirty(4.30),我第一反应是430美元,你他喵的在逗我?以至于第一天在大街上找t-mobile或者att找了一天因为听路都只能听懂一半(真心的),到最后就嘴里默念:我不要脸我脸皮厚我怕谁。被金发妹纸ruby带到工作环境和金发妹纸短暂聊天,几乎都在查字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绝对是:wait a moment ,I forget the word.和金发妹纸讨论生物,物理balalala的时候发现很多专业词汇(比如linear不可能不认识吧)但是发音就会错。于是就厚颜无耻的问how to pronounce金发妹纸人超好,给我办了HMS Library的通行证,还让我把亚马逊买的东西可以直接寄到她家(刚到的时候住的inn)然后问路。。。My iPhone lose power,can u show me where is xxx on Google Map(iOS 8费电真快)。吃东西,菜谱几乎一个字不认识。。我勒个去的。麦当劳的老墨把10:30发音到ten dirty鬼能听懂啊好不容易找到了住的地方定了下来,几个舍友的情况,一个是上夜班的上班族,一个是MIT的ME PhD(好像还有几个Master,目前在做自由职业),印度血统,一个是snipper 从伊拉克战场退役两年,目前在读Health什么的MD。先是和上班族Paul聊了聊当地的风土人情,总体还算顺畅(虽然会时不时有道),然后听snipper讲(吹)自己打仗的故事,他每次一描述武器的时候我就完全不懂了(答主好歹也是十几年的铁杆军迷呃),和冷艳高贵的Doctor印度人聊天的时候(Doctor没有印度口音),因为聊了很多代码,工程技术,robotics什么的,也是一语速快就完全崩溃了。呆了一周以后总算可以一口气完成在麦当劳点菜了,四处大写的标语也快认识了,刚来的时候极其不适应大写,比如GREATEST都认不出来。现在的情况是走哪聊到哪,感觉能好一点了。不过美国舍友之间对话只能听懂一半(昨天snipper在给另一个舍友将自己打仗的时候记者被射杀还有误伤平民的故事什么的只能听懂一半,一头雾水,还有snipper和doctor在讨论妹纸什么的。。。都是一半)。虽然有语言障碍但是和周围人都聊得来,尤其是和华裔,lab有一个数学家是新加坡华裔,虽然不会说汉语,但是为什么我感觉和他说英语就那么顺畅呢。昨天经过深入交流snipper已经表示自己不仅可以在1000yard外直取敌人首脑,自己还有很多金发大胸女朋友,作为朋友他要教导我如何追女生。所以么。。。。。。其实交流还是可以的总体感觉是大部分单词都是听的时候反应不过来而且不适应语速,说话的时候极易说成中文语序,不过呆了一阵子以后至少每次不会下意识的把英语转化为中文了。。。just think in English...而且呆了这几天以后听coursera和看美剧已经明显顺畅了。。。感觉一个环境主要是提供了一种不得不用英语的压力吧,对于答主这种随心所欲的,环境得逼迫着你做什么事情才行。答主从没有认真练过口语,现在不得不如此了。===============================================准备把手上的一些代码交工以后开始正经背背单词吧,当然,先背菜单。。。。。。
匿了。----------------------7.5-------------------答主个人情况暂时不介绍了。首先,题主要明确你到底要变成哪一类英语很好的人。是口语+听力好还是一支笔走天下或者是全刷型。在很多人心中笔试比较容易刷高分,这句话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对的。当下英文考试重头戏在阅读理解,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无非就是单词+句子结构。单词方面我没什么好说的,拿着背就是。切记一天五十个这种方法是作大死!我高二那段时间作业多成狗第一遍过雅思单词也是一个星期过完了吧。最好不要指望一遍背下来,多重复多运用才是最佳方案。句子结构方面,我默认题主已经对组成句子的各种成分有一定了解了。在做阅读的时候用笔把每个句子的各类成分用不同标识标出来,虽然会有点慢,但是坚持下去多做几次,养成习惯后会觉得如行云流水。以上是我能提供的对于阅读方面的提分方法。笔试第二重头戏:写作。写作方面呢,要提高水平也没什么特别技巧,多读多看多谢。简单粗暴一点:多抄。这是我爹考博时候的心得,抄多了要用的时候自然不会觉得书到用时放恨少。平时不愿意记句式或者背短语就抄吧,一天一篇就够了,当然,前提是你得在看懂之后再抄。到口语听力板块了。其实口语和听力是一起的,至少根据我个人经历来说。听力怎么提高呢?我身边的人基本觉得我没练过听力,上课发呆听力课写作业……这特么不是因为我不用听这些吗!我当然,会有练听力的时候。大家看电影美剧基本都是在泛听,而我这个神经病这个时候是在精听。曾经老师给我们放美剧放松,结果放完之后突然问到其中一个词,在全场默然的情况下我默默接了上来……包括在电影院看电影,如果身边有人一定会听到我对翻译的吐槽或者赞赏。还有就是基本不会有人知道我在家看CNN新闻报道的习惯。或者TED视频无字幕版。我还有一电脑科学美国人60秒音频哼哼哼!好了到口语了。为什么把它放在最后…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如果你是追求发音的准确程度请多模仿,中国人发音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发音部位在口腔前部,简称中式。如果是英式的话大家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发音腔体的后靠,练过英音应该都知道。其实美式也是一样的,腔体也在后面。至于日式印度音韩式……对不起臣妾做不到TAT如果你要追求流畅度,我只能告诉你,你必须学会用英文思考。简单来说就是脑子里不能有中文转化这个中间过程,否则你速度分分钟慢下来。这个要怎么做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可能因为我接触英语比较早所以一直以来好像都不需要进行中文转化。推荐一个方法叫自言自语。就是走在路上自己跟自己对话,不过声音别太大,容易被人当神经病。至于口语教材,我小学时候上过英语三百句进步美语走遍美国这一系列,可以推荐一下吧。说几个小点吧。1.吐词务必清晰。清晰和语速没有矛盾,请参见科学美国人60s2.发音口型尽量到位。3.语音语调请多模仿。4.永远不要排斥使用英语的机会。---------------------7.6--------------------我反对纯粹砸时间的方案。砸时间有用吗?当然有用。但是如果我们能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提高我们为什么不去做?我向题主保证以上方法用不了多少时间,最主要的还是看你背单词的速度。很多人有个观念误区就是:英语好的人是靠努力刷才刷上来的,数理化好的人才是智商高。对此我只能说,你真没见过什么大神。很明确地说:纯粹是笔试好的人,或许是砸了时间。但是笔试口语听力都好的人,别想了人家或许几年根本就没学过英语。摆正对待这门学科的态度很重要。总把它看作不聪明的人专属,活该你学不好。以上。
找同事里的外国人聊天,我也是这么干的,后来说话就不结巴了
对楼主的心态表示十分理解,但,我是来泼冷水的。“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你目前是英语渣,那么你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能不能坚持把英语学下去啊!不要看那些长篇大论励志故事,除了让你情绪高昂一针之外没其他好处,因为每个人的基础、环境、心性都不同。知乎有很多英语的学习方法,例如你可以去
的主页看看。先把自己的基础提起来,再考虑熟练、优秀、很厉害诸如此类的级别!如果你连最基础的音标都没学好(至少不出现严重的错误),谈个毛线"很厉害"啊!我大学六级500多分,后来发觉也不过如此,所以我目前正在老老实实地学美语音标、学美式发音,脑子想的最多的是练好发音,而不是神马"很厉害"。在此之前,为了养成"学英语"这个习惯,我硬是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把Harry Potter英文原著小说看完。
截至此刻有130个回答,粗略一看,相信其中有大量可行的方法。在没有一一读完的情况下,想说点别的。前几天还和闺蜜讨论学好英语的秘诀,其实就四个字而已:内心纯净很多人学习英语,为了高分,为了被人仰望,为了奖学金,为了出国,为了比那个嘲笑过自己的人强……我并不是在说这些不纯,这些目的本来就无可厚非,而是我相信这些并不能带你走向英语的顶峰。能驱动你到达的,唯有纯粹的热爱。不在乎别人指点自己有些变态的方法,不把别人的嫉妒攻击放在心上,分数和奖项证书带来的所谓荣誉无足轻重,听说读写的能力才是硬道理。认真走路的时候,会忘记真实的目标在那里,持续而明确的发力本身,就带来抵达。
根据自己的经历回答一下,也算是对自己英语学习的一个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其他英语学习不好的朋友。首先讲讲自己的历程:在初中开始学英语,初中三年绝对是英语渣,怎么讲呢,我的数理化很好,但是我长期是第三名,原因是第一第二两位美女学霸的英语一般都在90分以上(百分制),而我几乎都是刚刚及格,数理化我最多比人家多20分,一门英语足够让我完蛋。甚至到高考的时候,我物理、数学都几乎都没怎么错的,但是英语不好。那么我现在什么水平,不敢妄称很厉害,因为厉害无法准确的定义,但至少是够我工作生活用了,而且周围的同事朋友,还有留学回来的,老外都夸奖我英语还不错(也有可能人家只是恭维自己而已,汗!),但我实际上从来没有出过国。具体来讲:1)我基本能和老外面对面用英语顺利交流;2)曾经用英语给等巴基斯坦、委内瑞拉外国学员上课;3)在对外交流、谈判时担任实时口译。下面说说我如何转变的,以及自己总结的一些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误区。1 学英语不是为了任何的考试、升学,学英语是为了交流,为了学习另一种文化中值得借鉴的优点很多人讲学英语没用,也有人被英语折磨的痛苦的度过学习时代,现在回头看,我觉得很多人学英语的动机不明确。最好的方法是学校里开几门外语,你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选择一个。你可能因为喜欢看机器猫,然后去学日语;可能因为喜欢苏菲玛索学习法语;可能因为喜欢看美国大片去学英语。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你都是因为要用某一门语言采取学些的。比较可悲的是,由于我们没有这样的教育资源,所以统一教授英语,于是,大量的人对学这么外语没有任何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自然很难获得好的学些效果。任何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都是可悲、可惜和错误的,只有生活才是唯一和真正的目的,不仅英语,其它学科也一样。2 不要试图像学习物理那样,凭借自己的智商,不付出时间而学好英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像我一样的理科生,物理数学很好。学好物理之类的知识的秘诀在于你只要真正理解了各种概念和其中的逻辑联系,一般的考试对你来讲知识体力劳动而已,所有的考题不过是去掉不同的已知量求解某个关联的量而已。当然,您也别拿奥赛题和我抬杠,那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是总是有很强的规律性。但是,这样的方法对学习英语是完全无效的,因为英语这样的语言学科,虽然也总结出来语法作为语言的规律,但你根本不可能只靠学好语法就学好一名语言。回想起来,我在中学阶段英语学不好,主要是吃了这方面的亏。比如说,三角函数的几十个诱导公式,只需要记住很少几个,其它都可以方便的推导出来,于是我也用这样的方法学英语,然后就悲剧了。你怎么可能只记住几个词根,然后就能利用某个规律掌握所有的词汇?你就是上帝也做不到。3 学习英语或者说任何一门语言,必须首先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资源人大脑中管理语言的部分是在1岁左右逐步发育的,这段时间,由于不断地母语的刺激,大脑中慢慢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所以,一直有观点认为,不同种族人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很大程度是由于母语影响造成的。举例来说,汉语不够精确,这一点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一旦语言功能发育之后,母语就已经内化成你大脑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再像掌握母语那样去学习一门外语,反而母语会成为你学习新语言的最重要的障碍。既然学习母语,在父母每天都和自己的孩子不断地说话的情况下,宝贝也至少要一岁以后才能咿呀蹦出来简单的词;那么学习一门陌生的,几乎没有语言环境的语言,怎么可能像那些不良出版商所宣称的:“学单词不用记,60天掌握XXX”等等骗人的鬼话。所以说,一定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特别在初期,必须用大量的听说读写,强化对基本语言材料的掌握,所以发音规则,基础单词总是学英语绕不开的,这谁也帮不了你。我大概是高二才认知到这一点,可惜有些晚。对于中学生,如果英语不好,自习时要先学习英语,保证投入足够的时间资源。4 不要迷信某种方法,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学习英语的这20多年,不知道买过看过多少书,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么几类:1)上来就说是某种绝技,可以快速提高英语水平:骗子,赶紧扔了;2)英语教材:比如新概念之类的,其实都差不多,有一套足够了,千万别换来换去;3)应试的书籍:对于应付考试是有效果的,但是请回到第1个观点,其实对于真正学好英语没什么用。5 一些对我自己有用的方法第三点已经谈了,投入时间是必要条件,但是学习总会有规律可总结的,方法能够让你提高效率,但绝对不能让您不劳而获,对于英语尤其是这样。对我有用的一些经验总结:1)逆向法:我是大二是接触到得,当时第一次考四级,很受打击,因为我整个的中学时代和大学时代,记忆中还没有课程没有一次考试通过。这次失败,激励我必须彻底改变,了解到逆向法之后,我用一个暑假,没回家,听写VOA的慢速英语。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听写时,短短几分钟,我反复听了几十遍才勉强写下来,一对照原文,错误百出。逆向法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慢”比“快”更重要。后来的人生经验我写成了这个回答:2)尽量少用电子词典:实际上,学英语要多给自己找麻烦,查词典的过程本身就是强化记忆的过程,如果用电子词典,白白浪费了机会;3)要努力创造语言环境:比如我现在是要开车上班,一定会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以后很难专门去学习,保持水平要靠日常的使用。7 真正要学好外语,离不开文化记住单词,掌握语法,甚至交流已经完全没问题,我认为才是第一步,学外语还是要学习外国文化,了解文化的差异,启发自己的思维,帮助知己突破思维局限。这一点很难,尤其是中国人多内向,要调整自己的个性,大胆的讲英语,不要怕讲错。体验文化差异上,由于我没有国外生活经验,所以体会不深,感觉自己还远没有到这个层次。以上,供大家参考。
1、重返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英语或者新概念教材,一步一个脚印,重新系统学习英语,即为从单词-句子-句型-语法,听-学说-读(输入)-写-主动说(输出)2、加上楼上给的那些花里胡哨的你感兴趣的方式为学习增添娱乐性,我是通过听歌研究英语歌词3、坚持,背后是由第二点作为支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万能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