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有帕金森,但是不是家族遗传,家里几辈都没有,全家就她一个有,这样的情况心脏病会不会遗传传给我。

&&相关文章
[ 15:05:13] [ 11:26:17] [ 13:25:30] [ 18:09:46] [ 09:05:08]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银湖南路135号
&&邮编:241001&&电话:
版权所有 .唐都医院“4S”新模式让帕金森少年重返社会-第四军医大学新闻网
当前位置:
唐都医院“4S”新模式让帕金森少年重返社会
日 11:14&&&&作者:&&&&发布单位:唐都医院&&&&发布范围:公开&&&&阅读:
年仅20岁的焦飞却是一个有着11年帕金森病史的“老病号”,颤抖的双手、萎缩的肌肉、僵硬的肢体使他不得不远离社会,终日蜷缩在家里。4月9日,在第15个“世界帕金森日”即将到来之际,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4S”新模式,成功为“帕金森少年”焦飞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帮助其彻底摆脱病痛的困扰,重返社会。
&&&&“帕金森少年”焦飞9岁的时候开始出现手抖的症状,刚开始吃药的时候病情还能得到较好控制,但是长期服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疗效减退情况。后来,焦飞帕金森症状进一步加重,无法长时间站立或坐下,身体变得更加僵硬,行动也更加迟缓。来到唐都医院后,神经外科王学廉副主任对其病情进行了认真评估,他表示,帕金森病多发于中老年人,9岁发病在国内外都非常罕见,患者症状非常典型,如果不及时手术,药物并发症的痛苦甚至会超过疾病本身。
&&&&在相关检查完善的情况下,王学廉副主任以最快速度为焦飞进行了手术。首先,安装立体定向头架,通过头颅磁共振扫描,在高分辨磁共振图像下,确定手术所需要的神经核团和苍白球及丘脑底核,并计算出手术所需要的头架三维坐标。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验证靶点的准确性,因此患者是在局部麻醉也就是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手术。随着刺激电极的插入,可以清楚地看到焦飞肌张力和肢体灵活度都有明显改善,术中效果满意。随后,王学廉副主任又为焦飞植入了刺激发生器。5个半个小时后,手术圆满成功。
&&&&王学廉副主任表示,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普遍应用的毁损手术虽然术后效果良好,但是3-8年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复发,脑起搏器技术的引进,解决了毁损手术的缺点,可以长期无损害地治疗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可其他非运动症状及手术不能解决的运动障碍依然困扰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不高。唐都医院神经外科“4S”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核心,积极关注患者情绪(spirit)、精确调整药物(shifting drug)、适时高精度定向手术(surgery)和专业康复训练(specialt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相配合,不仅彻底改善患者的身体症状,也进一步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焦飞术后,康复医师会为其进行专业的康复锻炼,精神心理测评师会定期监测其精神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焦飞重拾信心,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据悉,唐都医院1997年在国内率先采用微电极导向技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弥补了以往单纯影像学定位的缺陷,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立了“微电极边界定位法”,定位精确度较原有微电极技术显著提高,荣获1999年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年来,先后为来自美国、印尼、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5000余名帕金森患者解除病痛折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中心病例组。(刘永平 岳丽颖)
来源:中国军网4月11日
唐都医院“4S”疗法造福帕金森患者
在“4·11”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4S”疗法,于4月9日成功为一位有11年帕金森病史的患者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帮助其彻底摆脱病痛困扰。据介绍,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积极关注患者情绪(spirit)、精确调整药物(shifting drug)、适时高精度定向手术(surgery)和专业康复训练(specialt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相配合的“4S”治疗模式,不仅帮患者解除了身体上的病痛,还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刘永平、岳丽颖)
来源:解放军报4月11日4版
“4S”新模式让帕金森少年重返社会
&本报讯&(刘永平&岳丽颖&记者张强)年仅20岁的焦飞是一个有着11年帕金森病史的“老病号”,颤抖的双手、萎缩的肌肉、僵硬的肢体使他终日蜷缩在家里。4月9日,在第15个“世界帕金森日”到来之际,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4S”新模式,成功为“帕金森少年”焦飞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帮助其彻底摆脱病痛的困扰,重返社会。
据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学廉介绍,帕金森病多发于中老年人,9岁发病在国内外都非常罕见,患者症状非常典型,如果不及时手术,药物并发症的痛苦甚至会超过疾病本身。但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术后其他非运动症状及手术不能解决的运动障碍依然困扰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不高。该院神经外科“4S”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核心,积极关注患者情绪(spirit)、精确调整药物(shifting&drug)、适时高精度定向手术(surgery)和专业康复训练(specialty&rehabilitation&training)相配合,不仅彻底改善患者的身体症状,也进一步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焦飞术后,康复医师会为其进行专业的康复锻炼,精神心理测评师会定期监测其精神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焦飞重拾信心,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来源:科技日报4月11日3版
唐都医院为一罕见帕金森少年患者成功手术
本报讯  (记者& 卓九成& 齐小英& 通讯员& 刘永平& 岳丽颖)4月9日,在第15个“世界帕金森日”到来之际,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免费为已有11年帕金森病史、年仅20岁的罕见帕金森少年患者焦飞实施手术成功,为他安装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脑起搏器。
  焦飞家住河南省三门峡市农村,9岁时患上了帕金森病,开始出现手抖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病情越来越重,生活不能自理。
  唐都医院去年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采取关注患者情绪(spirit)、精确调整药物(shifting drug)、适时高精度定向手术(surgery)和专业康复训练(specialt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的4S治疗帕金森病新模式,免费为焦飞治病。手术进行5个多小时后,神经外科副主任王学廉对外宣布:已成功为焦飞安装上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脑起搏器。
  王主任介绍说,唐都医院自1997年以来,已先后为来自美国、印尼、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5000余名帕金森患者解除病痛折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中心病例组。
来源:陕西日报4月12日2版
兄弟俩10岁前患上帕金森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记者昨日采访了一个因患帕金森病而饱受折磨和痛苦的家庭,兄弟俩10岁前均患上了帕金森。图为弟弟焦飞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感激。 本报记者 阮班慧摄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记者昨日采访了一个因为帕金森疾病而饱受折磨和痛苦的家庭,大儿子7岁开始手抖发病,如今喝一碗稀饭要耗时1个多小时,一年四季睡觉不脱衣袜,小儿子9岁开始患病,因腿脚不利索摔骨折,不愿意拖累父母曾想自杀,要把遗体捐给医院……
大儿子患病18年,小儿子患病11年,为了治病,父母倾家荡产四处求医。母亲省吃俭用,自己的饭不放菜、油和盐。父亲跑到煤窑当矿工,推一辆矿车挣1元钱,一天工作12个小时,去年底左腰部被砸伤不能再下煤窑。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学廉说,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我国目前大约有500万帕金森病患者,兄弟俩在7-9岁之间患病的情况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比较罕见。
大儿子& 一碗稀饭要喝1小时一年四季睡觉不脱衣
昨日,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里,记者见到了来自河南三门峡的焦民朝和他的小儿子焦飞,今年50岁的焦民朝含泪向记者讲述了一家人的遭遇。他说,大儿子7岁时出现手抖症状,刚开始他们怀疑是缺钙,后来越来越严重,医生说大儿子患了帕金森病,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症状:震颤,在安静的时候出现手或脚抖动;僵直,肢体在活动时僵硬并感到费力,动作笨拙,转体和翻身等动作困难;运动迟缓,想运动的时候不能立即实现,扣衣服、拉拉链等精细动作完成比较困难,写字也是越来越小;姿势反射障碍,身体重心前倾,不能保持平衡,像个小老头。
焦民朝说:“大儿子吃饭的时候很费力,吃饭不会端碗,等大人把稀饭碗放在桌子上后,他拿勺子舀着喝,因为手抖,这一碗稀饭他能喝1个多小时才能喝完,如果是一碗面的话,他根本吃不上,手拿着筷子抖得无法夹住面条。一年四季晚上睡觉大儿子基本不脱衣服不脱袜子,不是不想脱,而是因为他的身体僵直的根本没办法脱,一年不换内衣,冬天冷了加件外套,夏天热了把外套脱掉,担心时间久了会起痱子,我们只能经常把毛巾伸进他的衣服内给他擦一下身体。晚上睡觉时,孩子不会翻身,他母亲一个晚上要给他翻几次身。上厕所也很痛苦,大便一次得两个小时……”
小儿子& 腿脚不便走路摔骨折 要自杀捐赠遗体给医院
让焦民朝伤心欲绝的是,11年前,二儿子焦飞也和大儿子一样患了帕金森病。9岁的时候,焦飞开始出现手抖的症状,害怕别人笑话,他将颤抖的双手偷偷藏起来;11岁的时候,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因为腿脚不利索摔倒了,手骨骨折,此后的日子里,他早上在家里吃饭,中午不下楼就在教室吃一包方便面,下午让同学帮忙带饭吃;高二那年,颤抖的双手、萎缩的肌肉、僵硬的肢体等帕金森症状进一步加重,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校园,回到家中。
&&& 焦飞在日记中写道:“我家地很少,一年收获的庄稼只够半年吃,无固定收入。父母忙完活,到处打工,没有停下来歇息的时候。回想我的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爸爸经常不在家,常年在外面打工,出苦力,干天底下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哥哥因为有病,上到小学二年级就不得不辍学在家,天天喝药。我的童年记忆里,爸爸妈妈把我撇在家里,背着哥哥去看病。我一做完作业,就盼望爸妈回来,我很希望爸妈带着痊愈的哥哥回来。”“18年了,爸爸妈妈太累了,天天打听治病的消息,一次次由希望转为失望,不知道受了多少打击,是我和哥哥把他们拖累了。我不想再让爸爸妈妈受到伤害了,我不想活了,那天,我拧开农药瓶,想一死了之,然后把我的遗体捐给医院,希望医生拿我做实验,给患有帕金森疾病的人们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但是被亲人发现,我自杀失败了。”
随后的日子里,焦飞不想再让父母担心自己做傻事,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康复锻炼,手拿砖头做运动,在台阶上试着跳上来跳下去。他还努力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同样患有帕金森病的哥哥。只是每天下午3点以后,药效达到最低值,身体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不堪,坚强的焦飞只能强忍着尽量不活动。“我不甘心这样被击倒,看到同龄人一个个上了高中、大学,我非常羡慕,我想考大学,孝敬父母,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 昨日,焦飞看到主治医生和医院负责人时,用嘶哑的声音哭泣着说(因为处于患病中期,他言语表达不是很清楚):“谢谢你们,我希望治好病后,能孝敬父母……”说到激动处他甚至向医生下跪,在场采访的不少记者也开始哽咽起来。
父母&&& 为省钱吃饭不放油当矿工被砸伤腰
&&& 大儿子患病18年,小儿子患病11年,去了三门峡、郑州、武汉、北京等地治疗,花了大约20万元。这让焦民朝、李少荣夫妇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如今大儿子的病情越来越重,生活不能自理,李少荣每天在家照顾他。为了给儿子治病,李少荣省吃俭用,自己的饭不放菜,不放油,也不放盐,只是下点干面条吃。“孩子的病让我很受打击,我不知哭过了多少回。但是哭归哭,我给自己说,你千万要挺住,你一倒下,娃就没有希望了,所以我一直强忍着干活。”
&&& 焦民朝为了多赚几个买药钱,跑到煤窑去当矿工,钻在煤窑洞内,一天工作12个小时,推一辆矿车能挣1元钱,他就一次推两辆车,一天推70-80辆,经常是热得满头大汗,累得直不起腰来。“一天赚70-80元,大儿子的1瓶药就得95元钱啊。”焦民朝说:“去年腊月煤窑出事故了,我的左腰部被砸伤,我当时想着自己这下完了,腿肯定掉了吧,吓得我半天不敢摸腿,我多希望自己能活着养活儿子啊,好在后来腿没事,不过腰部受伤比较严重,直接被抠出了很长很深很宽的一道‘槽子’,到医院治疗后,没能出去打工,一直在家养伤到现在。前段时间,在网上查到唐都医院可以治疗这个病,我抱着一丝希望带着焦飞来到这里。”
医生&&& 兄弟俩患帕金森病属家族遗传所致
主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学廉说,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肌肉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及平衡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致残性强,预后差。我国目前大约有500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少年帕金森患者0.7%。帕金森病一般在50岁以后发病,兄弟俩在7-9岁之间患病的情况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比较罕见。
王学廉说,目前帕金森病的具体病因仍不清楚,科学研究提示与年龄老化、家族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污染的接触等因素有关。其中,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杀虫剂、农药、重金属等,可能损伤大脑的神经元。此外,长期焦虑、抑郁、工作紧张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焦飞兄弟俩的病属于家族遗传所致,受其奶奶的影响。
王学廉说:“我们唐都医院今天准备给焦飞进行手术治疗,大约需要两三个小时。将采取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核心,关注患者情绪、精确调整药物、适时调整药物、适时高精度定向手术和专业康复训练相配合的帕金森‘4S’治疗新模式,手术方式主要是脑起搏器治疗,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首席记者 姬娜 实习生 杨晶)
来源:三秦都市报4月9日头版、7版
等到康复后我要考大学
帕金森患者焦飞昨成功手术 将告别11年病痛史
&& “帕金森病让兄弟两人饱受痛苦,哥哥喝碗稀饭1小时,弟弟曾想自杀……”此文经本报昨日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打来热线询问焦飞的手术情况。昨日上午,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取“4S”新模式,为焦飞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成功安装了脑起搏器,焦飞将告别11年的辛酸病痛史,他说康复后自己的愿望是考大学。
将告别11年病痛史
&&& 10时30分,焦飞被推进了手术室。4个半小时后,手术圆满成功。
&&& 王学廉副主任表示,整个手术过程中,焦飞状态良好,一个月后,待颅内电极周围水肿完全消退后,就可启动脑起搏器,随时根据病情调整脑深部电极的电流、电压、频率及电极位置等多个因素,调节神经核团的麻痹程度和麻痹范围,改善以前的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同时,再辅以积极的心理和身体康复治疗,焦飞完全可以和普通人一样过上正常的生活。
康复后打算考大学
&&& 谈起以后的打算,焦飞说:“现在最重要的是配合医生治疗,等康复后,我要考大学,孝敬父母,照顾哥哥,尽自己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焦飞的父亲也憧憬着未来:“等焦飞好了后,我们全家人要好好庆贺一下,让他妈妈也吃一顿有菜、有油、有盐的米饭菜,买件新衣服。大儿子的病因为时间太长,曾在别的医院做过手术但没有做好,我们要好好照顾他。焦飞和我打工赚钱还债后,在老家盖个瓦房,希望他将来像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刘永平 岳丽颖 首席记者 姬娜记者 阮班慧)
帕金森病让兄弟两人饱受痛苦 后续
来源:三秦都市报4月10日5版
20岁小伙患帕金森病11年 手术治疗有望恢复健康
本报讯(通讯员刘永平 岳丽颖 记者薛雯)一个年仅20岁的小伙却有11年帕金森病史,过着远离社会的生活。昨日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机,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了手术的他,有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 小伙名叫焦飞,来自河南三门峡。9岁时出现手抖症状。高二那年,由于颤抖、僵硬等帕金森症状加重,焦飞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校园。11年来,焦飞每天都要进行康复锻炼,为了彻底治愈,前些天焦飞来到唐都医院求诊。
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副主任表示,焦飞的帕金森症状非常典型,长期的药物治疗让他对帕金森类药物敏感性显著降低,手术治疗是唯一方法。昨日上午,焦飞接受了手术治疗。王学廉表示,一个月后,待颅内电极周围水肿完全消退后,就可启动脑起搏器,调节神经核团的麻痹程度和麻痹范围,改善以前的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同时,再辅以积极的心理和身体康复治疗,焦飞完全可以和普通人一样过上正常的生活。
来源:西安晚报4月10日4版
昨日是第15个帕金森病日,全国约500万人正遭受该病折磨。专家呼吁,家庭和全社会应该携起手来——
制服“沉默杀手”帕金森
唐都医院专家表示:帕金森不是致命疾病 合理治疗一般不影响寿命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为“帕金森”少年焦飞手术
专家为患者安装立体定向头架
年仅20岁的焦飞是一个有着11年帕金森病史的“老病号”,颤抖的双手、萎缩的肌肉、僵硬的肢体使他不得不远离社会,终日蜷缩在家里。在第15个“世界帕金森日”来临之际,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伸出了援助之手,将帮助焦飞彻底摆脱帕金森症状的困扰,使其重返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专家表示,我们应该关注帕金森病及其患者,让他们重拾信心,享受美好生活。
不要贴&&老年病的专属标签
以往常认为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病,其实,近年来,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及长期精神压力,都可能会导致帕金森症状的出现。专家表示,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500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少年帕金森患者占0.7%。我国患病人数占到全球帕金森患者总人数的一半,并且近年来患病人数仍在不断上升,每年新增患者10万人,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专家指出,家庭和全社会应该携起手来,给帕金森病患者更多关爱和帮助。
唐都医院专家分析,焦飞的帕金森症状非常典型,9岁发病在国内外都非常罕见。在门诊我们经常能见到四五十岁的中年帕金森病患者,这些患者往往生活压力比较大,自我要求也高,所以患病后比老年患者更加痛苦。
帕金森病一旦发病,其症状将会伴随患者一生,因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除了药物和手术疗法,还需要辅助康复或心理治疗。所以,帕金森病的治疗不能仅依靠医务人员,家庭和全社会应该携起手来,给帕金森病患者更多关爱和帮助,这样才能筑起他们生活的希望。
不致命&&合理用药减轻病症
由于不了解,让很多人对帕金森产生了恐惧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常崇旺提醒,患者不必太焦虑,因为帕金森不是致命疾病,合理治疗后一般不影响寿命。但他同时强调,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合理治疗,则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出现各种并发症。据介绍,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预防或者治愈帕金森的方法,但是帕金森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外科手术、康复等综合治疗得到较好的改善。
比较起来,好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由于帕金森的病程漫长,患者需长期用药延缓病情发展,患者可遵从医嘱进行用药,切不可随意加大或缩小剂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学廉介绍说,患者用药一定要遵循剂量滴定、细水长流,不要求全效的用药原则。一般帕金森的常用药有美多巴、安坦、金刚烷胺等药物。在早期对症用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患者往往在3-5年内对于同一种类同一剂量的药物产生耐药性,这时就需要加大剂量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常有患者为了追求短期效果盲目加大剂量导致发病时服药无效的情况,或盲目减少剂量引起病情加重。
王学廉主任提醒,帕金森病是不能治愈的,千万不要相信可以根治该病的虚假宣传。以免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随意改变药物的种类或剂量。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不要自己任意改变药物种类,否则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护心灵&&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随着对帕金森病病理分期和临床病例的总结,专家逐渐意识到,帕金森病单一的治疗模式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目前的帕金森病治疗模式只能改善症状而无法治愈,但是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涵盖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功能神经外科、医学电生理、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因此,注重各个学科的结合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
“患者的精神状态直接会影响他30%的症状,一般如果某天病人情绪比较好,手抖、肌肉僵直、动作迟缓等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但是若情绪低落会让症状明显加重,因此,对于病人的心灵呵护至关重要。”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常崇旺谈到,帕金森病人需要终身服药,在漫长的用药过程中,多数患者会产生情绪低落、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甚至过半数的患者患有抑郁症。所以,家人的支持与抚慰是病人的一剂良药。家人可给予病人更多的心理支持,可以主动帮助他们排解抑郁苦闷的情绪,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鼓励病人勇敢的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与患者聊天、谈心,让他们体会到家人和社会的关怀,家人还可以鼓励病情较稳定患者多与人沟通,参加社会活动,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
常崇旺强调说,患者自身心理暗示也非常重要,患者不要背过多包袱,只要及早合理治疗,还是可以缓解症状。患者可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乐观的面对生活。 记者 闫鑫 王少薇
来源:西安晚报4月12日20版
唐都医院为一罕见帕金森病例患者手术治疗
金号网消息(FM101.8陕广新闻记者赵文彬): 20岁的河南省三门峡患者焦飞,11年前就患上了帕金森病,颤抖的双手、萎缩的肌肉、僵硬的肢体和说话不清,让他苦不堪言。在4月8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确定4月9号实施手术,为焦飞解除11年来的病痛折磨,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鉴于患者家庭困难,医院决定手术费用全免。
4月11号是第15个“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也叫运动障碍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肌肉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平衡障碍等为主要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我国大约有500万帕金森患者,而少年患此病率仅为0.7%。焦飞在9岁时就患上了帕金森症,这在国内外都非常罕见。(陕西新闻广播供稿)
来源:金号网4月9日
世界罕见:两兄弟同患帕金森 医院捐赠20万仪器
西部网讯 (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记者张斌)提起帕金森,您也许会觉得这是种老年人才会患的病,然而就是这种在青壮年中罕见的疾病,却降临在河南一对亲兄弟身上。
&&&&这对情绪激动的父子,来自河南三门峡,儿子焦飞虽然今年只有20岁,但却是一个有着11年帕金森病史的老病号,本该是玩乐的年龄,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身体不断颤抖,而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哥哥也是帕金森患者,发病的时候也才只有7岁。
&&&&西安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学廉:50岁以下我们称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它只占整个病人的百分之十,像这种20岁以前发病的只占到千分之七,非常少见。
&&&&患者:晚上睡觉特别痛苦,难受的时候心里在想,只要现在能让我舒服一点,马上让我死我都愿意,感觉特别痛苦。
&&&&在焦飞九岁的时候开始出现手抖的症状,年幼的他对此充满了恐惧,可是病痛并没有因为他的害怕而减轻,在他高二那年,颤抖、僵硬等帕金森症状进一步加重,以至于只能离开校园回到家里,照顾同样患有帕金森病的哥哥,兄弟俩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身体就像灌了铅一样动弹不得。但这些对于坚强的兄弟两来说都不可怕,唯独有一件事,这么多年来只要一想到焦飞兄弟俩就会觉得非常心痛。
&&&&患者:听到我妈说要为我卖肾,我就哭了……
&&&&焦飞的父亲:孩子觉得老人把他养活这么大,去卖肾,他心里难受的很。别的和他一样大的孩子出去打工挣钱,他一想到他妈妈卖肾给他治病,他心里的那种滋味任何人都能想到。
经过检查焦飞的哥哥已经丧失了治疗可能,而唐都医院决定免费为焦飞的大脑安装价值20万元的脑起搏器。焦飞父子几次感激的跪倒在地,所以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来源:西部网4月8日
中央电视台7套《军事报道》4月11日、陕西电视台1套《第一新闻》4月8日、陕西电视台2套《都市快报》4月8日、9日、《都市热线》4月8日、陕西电视台8套《天天追踪》4月9日、西安电视台1套《直播西安》4月8日、西安电视台2套《西安零距离》4月8日、《好好生活》4月9日、西安教育台《eTV新闻》4月8日、9日均进行了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当前第1页
版权所有: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本站由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宣传处制作
电话:029-E-mail:xinwenwa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病会不会遗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