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怎么治疗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GB )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GB )发布日期:访问次数:
本标准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技术、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禽类饲养、经营和禽类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l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18936&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国办发[2004U2号]
&《国际动物卫生法典》200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中的高致病力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
3.2 疫点& epidemic spot&&&
患病禽类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禽类所在的禽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3.3 疫区& epidemic area
以疫点为中心,半径3km范围内区域。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
3.4 受威胁区& affected area
疫区外延5km范围内的区域。
4.1 流行特点
& 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鸽、孔雀等多种禽类均易感。
本病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其传染源主要为病禽和带毒禽鸟(包括水禽和候鸟)。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和精液等,而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
4.2 诊断方法
见GB/T18936。
4.3 临床诊断指标
4.3.1 急性发病死亡,急性死亡病例有时未见明显病变。
4.3.2 脚鳞出血。
4.3.3 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和脸部水肿。
4.3.4 鸭鹅等水禽可见神经和腹泻症状,有时可见角膜炎症,甚至失明。
4.4 病理诊断指标
4.4.1 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
4.4.2 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广泛充血、出血;腺胃粘液增多,可见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之间交界处粘膜可见带状出血。&
4.4.3 输卵管的中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卵泡充血、出血、萎缩、破裂,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
4.4.4 脑部出现坏死灶、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管套、神经胶质灶、血管增生等病变,胰腺和心肌组织局灶性坏死。
4.5 血清学诊断指标
4.5.1 H5或H7的血凝抑制(H1)效价达到24及以上。
4.5.2 禽流感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阳性(水禽除外)。
4.5.3 禽流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
4.6 病原学诊断指标
4.6.1 1-15或1-17亚型病毒分离阳性,病毒在缺乏胰蛋白酶的敏感细胞上能够生长,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对血凝素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测定结果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分离株基因序列相符。
4.6.2 特异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分子生物学方法试验诊断阳性。
4.6.3  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1VPl)大于1.2。
4.7 结果判定
4.7.1 临床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符合临床诊断指标4.3.1,且至少有临床诊断指标4.3.2、4.3.3、4.3.4之一的,或至少有病理诊断指标4.4.1、4.4.2、4.4.3、4.4.4之一的。
4.7.2 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
非免疫禽符合结果判定4.7.1,且符合血清学诊断指标4.5.1、4.5.2或/和4.5.3之一的;免疫禽符合结果判定4.7.1,且能排除鸡新城疫和中毒性疾病的。
4.7.3 确诊
符合结果判定4.7.2,且至少符合病原学诊断指标4.6.1、4.6.2、4.6.3之一的;或符合结果判定4.7.1,且符合4.6.1、4.6.2、4.6.3之一的。
5 疫情报告
5.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疑似本病的禽类,都应当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5.2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6 疫情处理
6.1 一旦出现可疑疫情,经农业部或省级认定的专家组进行现场临床诊断初步判定后,立即采取隔离封锁等控制措施;经省级实验室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阳性,可基本确诊,立即采取扑杀等强制性措施。同时要及时将病料送国家参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和定型鉴定。
6.2 疫情必须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国家参考实验室和区域性(省级)
禽流感专业实验室进行确诊。
6.3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6.3.1 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6.3.1.1 扑杀所有的禽只,并对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6.3.1.2 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6.3.1.3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6.3.2 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6.3.2.1 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
6.3.2.2 按规定扑杀疫区内的禽类。
6.3.2.3 关闭活禽及禽类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活禽进出和易感禽类产品运出。
6.3.2.4 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6.3.2.5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6.3.3 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6.3.3.1 对所有易感禽类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6.3.3.2 对禽类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6.4 疫区的封锁及解除封锁
6.4.1 封锁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做出决定,发布封锁令。
6.4.2 封锁的解除
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有关场所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最后一只禽只扑杀21天后,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后,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当地人民政府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
疫区解除封锁后,要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经6个月的监管如未发现新的病例,即
可宣布该次疫情被扑灭。
6.5.1 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疫区内所有的禽只进行扑杀。
6.5.2 扑杀活禽方法:
6.5.2.1 窒息
先将待扑杀禽只装入袋中,置人密封车或其他密封容器,通入二氧化碳窒息致死;或将禽只装入密封袋中,通入二氧化碳窒息致死。
6.5.2.2 扭颈
扑杀量较小时采用。根据禽只大小,一只手握住头部,另一只手握住体部,朝相反方向扭转拉伸。
6.5.2.3 其他
也可根据本地情况,采用其他能避免病原扩散的致死方法。
6.6 无害化处理
6.6.1 对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包括禽肉、蛋:精液、羽、绒、内脏、骨、血等)按照GBl6548执行;对于禽类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等物品均需通过焚烧、密封堆积发酵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6.6.2 禽类尸体需要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须有明显标志,并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6.7 处理记录
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
7 预防与控制
7.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控制水平
饲养、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饲养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控制人员、车辆、相关物品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
鸡和水禽禁止混养,养鸡场与水禽饲养场应相互间隔3km以上,且不得共用同一水源。
养禽场要有良好的防止禽鸟(包括水禽)进入饲养区的设施,并有健全的灭鼠灭虫设施和措施。
7.2 加强消毒,做好基础防疫工作
各饲养场、屠宰厂(场)、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等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7.3.1 组织实施单位
由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实施。
7.3.2 监测方法
未经免疫区域:以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为主(包括琼脂扩散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结合病原分离和毒型鉴定、毒力鉴定进行监测。
免疫区域:以病原学监测为主,结合血清学监测。
7.3.3 监测对象
以鸡、火鸡、鸭、鹅等为主,也包括鹌鹑、雉鸡、鹧鸪、鸵鸟、鸽、孔雀和候鸟等易感禽类。
7.3.4 监测环节与措施
7.3.4.1 产地监测:对所有养禽场均可采用病原学监测方法进行监测。
对所有原种、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养禽场,有出口任务的养禽场,商品代养禽场每年要进行两次监测;散养禽不定期抽检。
采样比例:每群采10只禽的咽喉部或泄殖腔的棉拭子样,放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为一个样品,用于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
对于未经免疫的养禽场以血清学监测为主。
有出口任务养禽场的监测,每批次按照0.5%的比例采样;每批次数量超过10万只的,按0.1%的比例采样;其他所有养禽场每半年至少监测一次。父母代以上种禽场,每批次(群)按照0.5%的比例进行监测;商品代养禽场,每批次(群)按照0.1%的比例进行监测。散养禽不定期抽检。
每批次(群)监测数量不得少于20份。
7.3.4.2 流通环节的监测:对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厂(场)、异地调入的活禽和禽产品进行不定期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
7.3.5 监测结果处理
监测结果要及时汇总,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上报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发现病原学阳性和非免疫禽血清学阳性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和处理。
监测中发现因使用未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禽流感疫苗而造成血清学阳性禽群,一律按发生禽流感疫情处理。
7.3.6 免疫
在发生疫情时,对受威胁区内的所有易感禽只进行紧急免疫。
所用疫苗必须是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使用的禽流感疫苗,由省级畜牧兽医站统一组织供应。
7.3.7 引种检疫
国内异地引人种禽及精液、种蛋时,应当先到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且检疫合格。引入的种禽必须隔离饲养21天以上,并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从国外引入种禽及精液、种蛋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 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标准
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8.1 有定期、快速的动物疫情报告记录。
8.2 在过去3年内没有发生过高致病性禽流感;在过去6个月内,没有接种过禽流感疫苗;停止免疫接种后,没有引进接种过禽流感疫苗的禽类。
8.3 在该区有有效的监测体系和监测区,过去3年内实施疫病监测,未检出H5、H7病原,H5、H7禽流感HI试验阴性。
8.4 所有的报告、监测记录等有关材料准确、详实、齐全。
8.5 若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在采取扑杀措施及血清学监测的情况下,最后一只病禽扑杀后6个月;或采取扑杀措施、血清学监测及紧急免疫情况下,最后一只免疫禽屠宰后6个月,经实施有效的疫情监测和血清学检测确认,符合8.1、8.2、8.3、8.4要求后,方可重新申请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
2008 — 2009 版权所有 :常德市畜牧兽医水产局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转载主办:常德市畜牧兽医水产局 电话:2  地址:常德市朗州南路394号 Email:技术支持:南京大汉网络有限公司 湖南子软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IE5.5,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十问_禽流感预防小知识_贵阳网
&&&&&&>&&&&&正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十问
来源:贵阳网&&
摘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一种新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发病前多有病死禽及其排泄物的接触史。
一、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一种新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发病前多有病死禽及其排泄物的接触史。
二、流感和禽流感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流感和禽流感就像近亲,人类流感病毒主要为H1~H3。流感病毒容易变异,多数流感病毒容易感染禽类、猪、马等动物,可以通过不断感染人和动物的过程进行“杂交”,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亚型。禽流感病毒也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其中H5与H7为高致病亚型。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染源有哪些?
答:主要有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及携带病毒的野禽。
四、禽流感是如何传染给人的?
答:直接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吸入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中的病毒颗粒,是人类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五、禽流感可以通过病人传染给他人吗?
答:目前只发现经禽类传染给人的病例,没有证据表明人与人之间能相互传染。
六、哪些人容易感染禽流感?
答:由于人和禽之间种属的不同,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不敏感。从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但其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从事禽类养殖、加工、销售及疫点处置、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及禽流感病毒感染性材料检验人员为感染禽流感的高危人群。
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有什么表现?
答:起病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有发热(体温大多>39℃)、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重者发展为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衰竭,病死率高。
八、防治禽流感的关键是什么?
答: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是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当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全身酸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九、能打疫苗预防禽流感吗?
答:不能,目前还没有人用的禽流感疫苗。流感疫苗不能预防禽流感,但是可以减少被接种者同时感染流感和禽流感的机会,从而减少两种病毒在人体内进行重组,出现新亚型在人间大流行的机会。
十、平时生活中要如何预防禽流感?
答:㈠尽量避免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儿童更应该注意。
㈡吃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烹饪加工做到生熟分开,接触禽、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㈢购买经过检疫、加工的禽肉制品,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
㈣若有发热等感冒样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去医院就诊,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㈤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膳食平衡,不吸烟、不酗酒;勤洗手;室内经常开窗通风。
责任编辑:彭钥嘉
(记者 彭芳蓉)近日,第二届贵州无码音乐节暨贵州原创音乐...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在贵 ...据了解,截至2014年末,我省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8.17...据了解,假期前两天,黄果树匝道收站进出口流量在11000辆...昨天,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作出部署,要求全国公安交管部门 ...
近日因为穿着问题频频被黑的邓紫棋,又被网友批长得太矮 ...离2015年结束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但文化领域的变化已令人 ...据香港媒体报道,艺人宣萱及陈玉莲等,昨日于中环出席“ ...10月4日上午,张嘉倪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拥抱玫瑰花束的照...10月1日,汤唯与老公韩国导演金泰勇两人出席完“第20届釜...
1-3,切尔西又输了,联赛8轮过后拿到8分,这与上赛季的冠...距NBA新赛季开幕还有24天时间,腾讯体育推出《新赛季倒计...北京时间10月3日晚22点,2015-16赛季英超第8轮,曼城(数 ...2015第28届长沙男篮亚锦赛决赛,中国男篮以78-67战胜菲律...曼联在今年夏天曾经苦追贝尔,可是皇马拒绝出售威尔士天 ...
前不久刚出炉的2015福布斯模特高薪榜中,有三位霉霉帮的 ...导语:近期的时装周现场又成了女星们造型的“灾难场”。 ...纹身对于男人的诱惑越来越大,尤其是性感、张狂的花臂纹 ...导语:荧光橙色这种跳跃突出的颜色,在感觉冷飕飕,深沉 ...而“S女王”布蕾克·莱弗利去年底也当了母亲。“S女王” ...
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关键词来总结。[]
各地假日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昨日全省共接待游客3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1.70%;旅游总收入24.46亿元,同比增长22.40%。其中,...[]广东惊现高致病性禽流感 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本文导读:
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如何预防?昨天,广东佛冈县惊现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政府已经采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封锁令,对进出疫区的人员、车辆要进行严格消毒。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
&  昨日,广东冈县现莲溪村被封锁了,进出人员与车辆都要进行消毒。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还要进行消毒工作呢?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莲溪村{竹坝(土名)碧泉山庄的罗志强鸡场有鸡只非正常,8月12日检测结果为H5N6亚型高致病性。在确认疑似H5亚型禽流感后,佛冈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处置该事件的指挥部,并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启动佛冈县重大动物疫情(IV)四级响应,迅速将疑似疫点及相邻2个家禽养殖场的家禽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置、对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同时对全县的禽类养殖进行排除并加强对全县禽类的免疫。对疑似疫点养殖场有关人员进行人体医学监测,没有发现有人感染的情况;对疑似疫点周边养殖场的禽类进行抽样监测,没有检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前日,佛冈县政府发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封锁令,同时决定对疫区内13个禽鸟养殖场38110只禽鸟全部做扑杀处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彻底消毒,疫区内禽类及其产品禁止移动,进出疫区的人员、车辆要进行严格消毒。
  延伸阅读: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日常生活中怎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保持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包括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加工生的禽类及制品后,生活用具要高温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彻底洗手。
  4.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当戴上口罩,立即到就医。就诊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游玩或与禽类接触史,并在医生指导下和用药。(责任编辑:陈加勇)
新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全称禽类,是由禽甲型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人的。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致、、多脏器功能,以及Reye等多种而致人死亡。我国日开始实施的新《》已将列入进行管理,并规定按的预防措施处理。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症状,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
(一)发病原因
首次发生在意大利,那年是1878年,当时人们称之为鸡瘟。直到1900年才首次发现一种叫做滤过性病毒的其,也称为真性鸡瘟。到了1955年才经血清学证实为(avian influenza virus)。
1.禽流感病毒的形状及
为分节段单股负链。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甲(A)型流感病毒属,常见形状为球形,平均为100nm,直径80~120nm,有。而新分离的或不多的病毒多为丝状体,长短不一,长可达4000nm。
2.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
根据其外膜(HA)和(NA)的不同,禽流感病毒有许多亚型。目前已从禽类鉴定出15个HA亚型(H1~H15),9个NA亚型(N1~N9)。
(1)在这些亚型当中,值得指出的是H5和H7亚型,这两种亚型可引起禽类重症的,对禽类具有高度的致病力。
(2)其次为H9和H4亚型。人们一直认为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并无,那是因为人流感的每次均与H1~H3和N1、N2相关。历史上多次暴发的禽流感,但并未见有关禽流感病毒人类的报道,比如最为严重的1983年国和1995年墨西哥的两次大暴发。一般来说,要致导感染,对于特定,病毒需要特定来制造表面,以便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成功。虽然说不同病毒分别感染不同的生物,越过界限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人与动物接触频繁,则毒株发生的概率变高,有可能感染人类。在1997年5月香港1例死于不明原因的多脏器功能的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1株甲型,并于同年8月经荷兰国家流感中心以及美国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先后鉴定为H5N1禽流感病毒。这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人类感染甲型禽流感病毒H5N1。之后相继有H9N2(1999年香港)和H7N7(2003年荷兰)亚型感染人类的报道。2003年12月和2004年底东南亚地区相继爆发禽流感在禽类中流行,据报告泰国及越南还出现了病毒传染给人的病例。亚洲已有44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32人死亡,并从越南患者获得病毒表面基因片段证实与H5N1亚型相同。这种种迹象暗示着H5N1亚型感染者病情重,高。
3.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和
禽流感病毒不仅其外膜HA结合中心部位的可能会改变其特异性,而且禽流感病毒亚型多,分布广,强,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并且变异也非常快。禽流感病毒主要有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和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这两种变异方式,这点与其它甲型流感病毒一样。近来通过分析香港1997年分离的18株禽流感病毒H5N1以及1999年分离的H9N2,结果是其并未进行,即禽流感病毒能直接传给人类,因为发现其中均不含有人类及猪等哺乳动物的基因片断。全球流感大流行的条件是,感染了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在人体中发生,获得人体基因片断并具备对人类细胞的亲嗜性。
4.禽流感病毒的稳定性
(1)禽流感病毒对多种制剂敏感。像常用如氧化剂、、月桂、卤素(如和碘剂)等容易将其。对、、等有机溶剂均敏感。
(2)除此之外,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56℃加热30 min,60℃加热10 min,65~70℃加热数分钟或煮沸(100℃)2min可使该病毒灭活。
(3)其传染性也可由阳光直射40~48h或用直接照射直接破坏。
(4)而在自然条件下,某些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因而具有极大的。例如,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更有甚者,此病毒对于的抵抗力也非常强,有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于-20℃或下可长期存活。
(二)发病机制
对1997年香港6例死亡病例中的2例和2003年荷兰1例死亡进行后发现,其与伴通气类似,不仅肺脏和,切面暗红色、坚硬,呈囊性、灶性和性实变,而且有严重的弥漫性损害,并伴有间隔。
香港的2例死亡患者检查还显示,和系统以反应性噬为主要特征,大量铁颗粒在组织细胞中沉积,体内多处可见扩大、灶性伴噬现象。脾有轻度的扩大伴。另外还有广泛中心坏死及,血液中可溶性受体、IL-6、γ水平升高。推测病毒的在,病毒在呼吸道复制后,通过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导致水平的急剧升高。这些都提示禽流感H5N1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人流感病毒H1~H3亚型感染不同。由于目前资料有限,发病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在荷兰患者的身上发现一些形状大,有大,粗糙的和明显的的非典型细胞,如肺组织可见再生,非典型肺上皮细胞和细胞零星分布在间隔和壁。
用组化方法检查3例患者肺组织不仅未找到,也未发现。
目前并没有确定的期限。目前估计在7天以内,一般为1~3天。
重症患者可能会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根据、及结果,排除其他后,可以作出的诊断。
在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密切接触过人患者或者有流行医学史。
患者采用甲型和H亚型检测阳性者、有相关临床表现或者有流行病学史。
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或采用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或有相关临床表现或者有流行病学史,并且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抗有4倍或以上升高者。
H5N1者多呈急性起病,通常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和。
部分患者可有、、、稀等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出现的症状为、、、、、、、及Reye等多种,严重者可致死亡。特别注意的是,若治疗中若体温持续超过39℃,需警惕重症倾向。
一般说来,H7N7者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可出现炎,少数患者伴有温和的。H9N2感染者仅引起一例过性的症状,尚无死亡病例报道。
1.外周血象及象
不仅骨髓检查显示活跃,而且有反应性伴性吞噬现象。
取患者,采用法(或法)检测甲型抗原(NP)及H亚型抗原。还可用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最近Lau等用一种依赖序列(NASBA)对H5及H7进行快速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致病和非禽流感病毒。
3.病毒分离
禽流感病毒一般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吸出物或呼吸道)中分离。
(1)如果要用、或检测抗禽流感病毒,那么得采集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如前后有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为回顾性诊断的参考指标。
(2)如果显示单侧或双侧,则是重症患者,少数患者伴。
  (1)正常、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如果有白细胞总数及下降,那一般是重症患者多。
临床上应注意与、、、、、、、、、等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举流感和肠道病毒感染为例,说明一下的区别:
(1)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可达39~40℃,伴,一般持续2~3天;全身重,如、、、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轻微,常有,少数有、等;少数有、、、、等。有少数患者以症状为主要表现。
(2)肠道病毒感染:如果是 ,则可引起等下呼吸道感染。68型可引起和。
多数轻症病例预后良好,且不留。但是也不排除某些病病情发展较快,恶化严重,如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及Reye等多种,可导致死亡。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般表现为,感紧束,吸气费力、,常伴有、不安,两肺广泛间质,可伴扩张,反应或有少量。
(2)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现来首先常为或肾或肺的,经过一段近似稳定期,继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心血管、肺、脑和肾的功能障碍大多表现比较明显,而肝、胃肠和系统等的功能障碍,至较重时才有明显的临床。
有一个例子是,1997年香港18例病人中有8例为轻度,4例出现重症肺炎,给予支持后最终痊愈。6例病人监护后仍死于各种并发症。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吸烟,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
2、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营养。
(1)发现时,人们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对等食物应彻底煮熟,不吃生的或半熟的动物食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2)对于可以试用口服抗药物如、奥塞米韦等进行预防。
(1)收治患者的和病房做好,防止患者及污染院内环境及医疗用品。
(2)医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接触患者应戴、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每一种疫苗都有其局限性和作用范围。
(1)目前的甲型H1N1、H3N2以及乙型不能预防H5N1、H7N7以及H9N2。
(2)而H9N2疫苗目前已进行了人体Ⅰ期,初步认为有一定的安全性和。
本病的治疗原则大体和流行相同,主要是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1)为防止病情恶化和的进一步扩散,应该及时有效地做好病人的隔离,让病人一个更合适的环境来治疗。
(2)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
2、对症支持治疗
(1)如无特殊,只是一般,一般可以参考使用下列三种药物:缓解药、药、。
(2)患者应该注意多休息,多饮水,进清淡饮食,适当补充营养及。
(3)值得注意的是,以免引起Reye,儿童避免使用等类药物。
3、营养支持治疗
(1)营养支持治疗具体要根据病人的整体营养状况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说,要综合参考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血电解质、、含量。适当地给予液体、、或进行。
(2)的患者可选用和类药物治疗。
(3)重症患者要记录每天的出入量以及监测,并注意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
(4)特别注意的是,对老年人或并发的儿童,应注意防止的发生。
4、加强血氧监测和支持治疗
(1)住院重症患者应加强和血的监测,有者应给予氧疗。
(2)必要时应使用通气治疗。
(1)使用抗病毒治疗的前提条件是:应在发病48h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2)常用的抗病毒治疗药有: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来复制,同时减弱病毒的致病力。
药品名称:奥塞米韦(),商品名。
功效:对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良好。
用法用量:
成人剂量150 mg/d,儿童剂量3mg/(kg.d),均分2次口服,疗程5天。
预防的给药方案是75mg/d,,疗程7天以上,在源的2天内开始服药。
作用原理:主要通过干扰病毒M2离子通道活性来抑制流感病毒株的复制,表明对禽流感病毒有效。
药品:金刚烷胺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100~200mg/d,儿童5mg/(kg.d),分2次口服,疗程5天。
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和,约有14%患者出现;副作用包括、、和等;另外还可能致畸。
出自A+医学百科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