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雌雄花分别生长在植株的什么位置?形态有何差异?

特用玉米的特殊栽培技术 建阳市农业信息网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特用玉米的特殊栽培技术
中国玉米&&曹广才、黄长玲&&日&
&&&&(一)甜玉米及栽培技术&&&&1.甜玉米的类型&&&&(1)普通甜玉米&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一种甜玉米,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当作餐桌上的蔬菜来种植和食用的。这种甜玉米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受单隐性甜一1基因(Sul)控制。乳熟期含糖量在10%左右,比普通玉米高1倍,蔗糖和还原糖各占一半。普通甜玉米的另一个特点是,籽粒中含有约24%的水溶性多糖,这种碳水化合物的分子量比较小,可溶于水中。而淀粉含量只占35%,比普通玉米减少一半。它含有的蛋白质、油分和各种维生素也多。普通甜玉米主要用来加工各种类型和风味的罐头食品,也可作为鲜玉米食用。这种甜玉米不耐贮存,要求严格掌握采收期,并应当天采收当天上市出售或加工,因为收后贮存过程中,糖分会向淀粉转化,使果皮变厚,含糖量下降。作为食品,衡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适口风味、甜度、果皮柔嫩性,其果穗长度要求在16厘米以上,籽粒大而具光泽、粒色一致,粒行排列整齐,结实好。&&&&(2)超甜玉米&超甜玉米是对普通甜玉米而言的。这种玉米乳熟期的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1倍,在授粉后20~25天,籽粒含糖量可达到20%~24%。这种甜玉米受单隐性凹陷一2基因(Sh2)控制,糖分主要是蔗糖和还原糖,水溶性多糖含量很少,这与普通甜玉米有很大的不同。其籽粒淀粉含量减少到&18%~20%,粒重只有普通玉米的&1/3。超甜玉米与普通甜玉米相比,具有甜、脆、香的突出特点,但因水溶性多糖太少,不具备普通甜玉米的糯性。在鲜穗玉米市场上,超甜玉米的竞争力后来居上,主要用于鲜食,并用来加工速冻甜玉米。一般来说,这种超甜玉米不用来加工罐头食品。在品质上特别强调果皮要薄、柔嫩性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在市场上的超甜玉米有两种类型,在遗传上一种是受凹陷一2基因控制,另一种则是受脆弱一2基因(bt2)控制的,后者有时又称甜脆玉米。这在生产上很重要,不能将两种超甜玉米种在一起,否则相互串花其籽粒就不甜了。&&&&(3)加强甜玉米&这是一种新类型甜玉米,从遗传上讲,这种甜玉米是在普通甜玉米的背景上又引入1个加甜基因而成的,是双隐性的(sulse)。它的特点是兼有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的优点,在乳熟期既有高的含糖量,又有高比例的水溶性多糖。因此,加强甜玉米可用来加工各种罐头食品,又可作鲜玉米食用或速冻加工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加强甜玉米杂交种显得格外珍贵。&&&&世界上种植和食用甜玉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36年诺误斯·达林育成第一个名为“达林早熟”品种,1924年琼斯育成第一个白粒“Redgreen”甜玉米单交种并进入商品生产,1959年培育出第一个超甜玉米杂交种佛罗里达永甜(Sh2Sh2/Sh2Sh28h2),70年代末又相继投放甜脆型甜玉米(bt1bt1/bt1bt1bt1和bt2bt2/bt2bt2bt2)与加强甜玉米(sulsesulse/sulsesulsesulse)。由于甜玉米富含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又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现已广泛食用,除了鲜穗上市外主要用于加工罐头食品或速冻食品。甜玉米生产发展迅速,如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甜玉米生产大约每5年增长1倍,1960年生产量为0.227亿千克,1970年达到0.54亿千克,1975年、1982年分别为0.906亿千克、1.72亿千克,90年代达到3.5亿~4.0亿千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每年栽培甜(笋)玉米面积大约96万公顷。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和中国(包括中国台湾省)种植面积较大,栽培仍以标准甜玉米为主。&&&&我国甜玉米研究开始较早,但生产上推广应用较迟,近十年发展速度较快。1968年以后相继育成了北京白砂糖、甜玉&2号、2002、甜单&1号、淮甜&6号、甜玉&1号等甜玉米品种,并对其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应用于生产并有一定数量出口,远销香港、日本和东南亚。但市场需求量不稳定,曾一度萎缩。目前我国已有一批甜玉米新杂交种,青穗已出口港、澳地区,罐头已打入国际市场,如能不断开拓销路,改善生产环节,甜玉米在我国必将有更大的发展。&&&&2.甜玉米栽培特点&&&&(1)甜玉米籽粒瘦批,顶土能力差,普通玉米籽粒成熟时一般含淀粉15%左右,糖分含量1.4%左右;而普通甜玉米,如甜玉1号淀粉含量为45.2%,超甜玉米仅有30%左右。因此,甜玉米籽粒瘦秕,发芽顶上差,幼苗弱小。&&&&(2)甜玉米籽粒乳熟期含糖量最高,适宜采收期短,普通甜玉米以授粉后20天左右即乳熟期糖分含量最高,以后则迅速下降。甜玉米收获鲜穗嫩粒,适宜采收期应特别注意,应于籽粒含糖量最高时采收。&&&&(3)甜玉米串粉后含糖量降低,同类型的甜玉米花粉授粉才能保持籽粒高的含糖量。假如与普通玉米串了粉,当季籽粒糖分含量立即下降,商品价值降低。&&&&(4)病虫害重。甜玉米植株糖分含量高,易招害虫为害。并且与其它类型玉米比较最易感穗粒腐病。&&&&3.甜玉米栽培技术&&&&甜玉米和普通玉米比较,生长发育特性、生产目的不完全一样,要获得优质高产,应重点注意以下各项关键技术。&&&&(1)选择对路品种&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的,应选用超甜玉米品种;以作罐头制品为主的,则应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并按厂家要求的果穗大小、重量选择合格品种。并注意早、中、晚熟期搭配,不断为市场和加工厂提供原料。&&&&(2)严格隔离,防止串粉&甜玉米甜性受隐性基因控制,如果普通玉米或者不同类型的甜玉米串粉,就会产生花粉直感现象,变成了普通玉米,失去甜味。因此甜玉米要与其它玉米严格隔离种植,一般要相隔300米以上。如果空间距离不易安排,也可利用村庄、树林、山丘等障碍物进行隔离,亦可采用错期播种,一般春播要间隔30天以上,夏播间隔20天以上即可。在播种时,还要严防少量普通玉米种子混入,如果甜玉米中混入普通玉米,普通玉米长势强,花粉量大,若不及时去除,甜玉米质量就会大大下降,甚至不能作甜玉米销售。&&&&(3)适时播种、精细播种&甜玉米属于蔬菜作物,淡季收获上市,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根据市场和气候条件来确定播种期很重要。如黄淮流域可于3月底或4月初进行地膜覆盖种植,可提早上市。亦可实行分期播种,延长市场供应时间。对于做罐头用的甜玉米,应根据工厂的加工能力和工厂不同时期的需要量,合理安排好播种时间。&&&&甜玉米发芽需要的最适温度为32~36℃,在春季温度低时,发芽所需天数增加,发芽率也低;温度高时,发芽所需天数减少,发芽率也高。一般地温13℃时,需18~20天发芽,15~18℃时需8~10天,20℃时只需5~6天。一般认为气温稳定通过13℃,5厘米地温达到11℃以上即可播种。甜玉米发芽快慢还和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当温度一定,在最适水分范围内,土壤水分多时发芽快。&&&&(4)科学用肥、抓苗攻穗&据研究,一般生产条件下,甜玉米每666.7平方米施入纯氮8~9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氧化钾7~8千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要注意基肥、追肥的比例。有机肥、磷肥和钾肥宜全部用作基肥,但氮素肥料作基肥多了容易引起烧种,通常只能将全部施氮量的50%用作基肥,且要注意种肥隔离。追肥的时间,应根据甜玉米的需肥规律分两期进行,一次在拔节前,有7~8片叶时,另一次在抽雄前10天左右,追肥各利用余下的50%,这样可以促使茎秆粗壮,穗大产量高。&&&&(5)加强管理,及时防治病虫&适时间苗、定苗。间苗的作用是避免苗与苗相互拥挤,从而促进个体发育壮实。定苗实际上是最后一次间苗,它对密度、壮苗都有影响,一般4~5片叶时间苗,6~7片叶时定苗,公顷6株为宜。&&&&中耕除草及培土。中耕除草具有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分和改善营养状况的作用,中耕除草时应掌握浅一深一浅的原则,第一次在4~5片叶时进行浅中耕,一般为3厘米;7~8片叶时深中耕10厘米左右,拔节以后浅中耕3厘米,一般从拔节到抽雄前,结合中耕除草轻培土2~3次,以增强抗倒能力。&&&&适时打杈。甜玉米比普通玉米更易产生分叉,为了促使主茎穗长成大穗,提高商品质量,在一定的密度条件下,需要打叉,打叉后不仅使养分集中供给主茎穗,而且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提高产量、产值。打叉的时间不宜迟,第一次在开始长出分叉时进行,7~8天以后再打一次,以除早、除小、不伤主茎为原则。&&&&及时防治病虫。甜玉米较其他玉米更易感病虫害,极易招致玉米螟、金龟子、蚜虫等害虫为害,后期穗粒腐病特别重。甜玉米的果穗受害后,严重影响商品质量和售价。因此,对甜玉米的病虫害应作到防重于治和治早、治小、治了。首先要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其次在生长过程中注意防治。甜玉米苗期的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和蝼蛄,严重发生时甜玉米严重缺株,幼苗生长不整齐。防治地老虎,应掌握在幼虫二龄盛期,可用80%敌敌畏1500倍液沿玉米行喷施。甜玉米心叶期和穗期的主要虫害是玉米螟,幼虫蛀入茎秆危害,造成茎秆或雄穗折断,钻入果穗危害籽粒,会大大降低商品性,一般可在小喇叭口期至大喇叭口期防治一至多次。为了防止残毒,甜玉米授粉后尽量用生物农药防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决不能用残留期长的剧毒农药。&&&&(6)保证品质,适时收获&甜玉米的收获时期与普通玉米截然不同。除了制种留作种子用的甜玉米要到籽粒完熟期收获外,做罐头、速冻和鲜果穗上市的甜玉米,都应在最适“食味”期(乳熟前期)采收。因为甜玉米籽粒含糖量在授粉后乳熟期最多,收获过早,含糖量少,果穗小,粒色浅,乳质少,风味差;收获过晚,虽然果穗较大,产量高,但含糖量降低,淀粉含量增加,果皮硬,渣滓多,风味降低。收获时期较难掌握,一般在授粉后20~28天是甜度最高时期,但是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甜玉米品种不同,适宜的采收时间也不一样。须依据不同品种而定,不同地点采收期也不一样。在上海,普通甜玉米以籽粒含水量为65%~67%、授粉后23天采收为宜,在江苏淮阴等地,以授粉后17~21天采收为宜。超甜玉米在河南郑州等地,以授粉后20~25天采收较合适。播期不同,适宜采收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春播的甜玉米采收期在授粉后17~22天,秋播的在20~26天收获为宜。另外,普通甜玉米采收后含糖量迅速下降,每日糖分下降1.8%左右。因此,普通甜玉米采收后要及时加工处理,以不超过3小时为宜,超甜玉米采收后糖分下降比普通甜玉米慢,最好不超过6小时。&&&&判断甜玉米采收适期的方法有:&&&&含水率法&经常用含水率来判断甜玉米的采收期,这是因为含水率与甜玉米的食味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甜玉米利用类型不同,其适宜采收期对籽粒中含水率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整粒罐头、整粒冷冻、粉末用的含水率为73%~76%;奶油型罐头的含水率为68%~73%;带芯冷冻、青穗上市含水率为68%~72%。&&&&果皮强度法&果皮的强度可以用穿孔法测定,以确定适宜采收期。果皮强度在授粉后不断增加,最佳质量果皮强度,整粒甜玉米为240~280克,奶油型为280~290克。&&&&有效积温法&有效积温与甜玉米籽粒发育进程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普通甜玉米的适宜采收期在吐丝后的有效积温达270度·日,而超甜玉米适宜的采收期是在吐丝后的有效积温达290~350度·日时。&&&&生产实践中比较方便的方法是,计算吐丝后的天数和有效积温,再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决定其采收期。如津鲜一号的适收期,灌浆有效积温指标为247.7度·日,外观形态是花柱干呈褐色,苞叶上的叶脉间距因果穗籽粒发育而撑开,叶色发“干”,此时采收可具有最佳品质状态。&&&&&(二)糯玉米及栽培特点&&&&糯玉米(Waxy&corn)是美国玉米引入我国后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的特殊玉米变异类型。据考察:糯质玉米起源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一带,于1760年以前形成。也就是说,种植糯玉米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于糯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较好的适口性,较高的粘滞性和消化率,加温处理后具有较高的膨胀力和透明性,因此,糯质玉米具有广泛的用途。果穗可作鲜食、罐藏加工,籽粒可加工成糯玉米面粉、作饲料和工业原料。&&&&&在我国,南北方都有糯玉米种植,并形成了许多地方品种,特别是在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山区,常年种植面积较大,用来代替糯米粉制作各种粘食,我国有名的农家品种有半仙糯、多穗白、黄糯玉米、宜良糯、历域粘、顺宁粘玉米、吉林黄粘苞米等。不同地域对鲜食要求的糯玉米类型有一定差异:一般在南方如长江流域一带喜欢白色糯玉米,而北方则黄色、白色均可,收干籽粒要求高产并淀粉含量高。近年,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及加工业的发展,糯玉米生产由长期零星种植逐渐发展为大中城市附近农村相对集中种植。糯玉米品种类型也越来越多,不但有纯黄色、纯白色的,而且有黄白色、纯紫色,还有黄、白、紫相间的彩色糯玉米。生产上主要应用的品种有:中糯1号,白糯1号、2号,苏玉(糯)l号,渝糯l号、2号,垦粘1号,春糯1号、2号,鲁糯1号等。&&&&糯玉米的栽培技术应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具体制定,来达到增加鲜果穗和籽粒产量,保证鲜果穗品质,满足市场加工或鲜食需要。糯玉米与普通玉米比较,其栽培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糯玉米品种较多,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的杂交种较好,有的地方品种品质特别好,也可选用种植。品种类型上注意市场习惯要求,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延长供给时间,满足市场和加工厂的需要。&&&&2.隔离种植,保持糯性品质&&&&糯质玉米基因属于胚乳性状的隐性突变体。当糯玉米和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玉米杂交时,会由于串粉而产生花粉直感现象,致使当代所结的种子失去糯性,变成普通玉米品质。因此,种植糯玉米时,必须隔离种植。空间隔离要求种植糯玉米田块周围200米不种植与其同期播种的其他类型玉米品种。如果空间隔离有困难,也可利用高秆作物、围墙等自然屏障隔离。另外,也可利用花期隔离法,将糯玉米与其他玉米分期播种,使开花期相隔半月以上。&&&&3.多期播种,前伸后延,均衡上市&&&&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要,作加工原料的,可进行春播、夏播和秋播,作鲜果穗煮食的,尽量能赶在水果淡季或较早供给市场,这样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糯玉米种植应根据市场需求,遵循多期播种、前伸后延、均衡上市的原则安排播期。&&&&首期播种除了大棚种植以外,应采用双膜栽培技术,力争早上市。糯玉米播种的初始温度为气温稳定通过12℃。采用苗床棚架薄膜营养钵育苗,可以使播种期比露地提前10~15天。薄膜育苗的具体技术可参照特用玉米高效栽培技术。&&&&首期种植的糯玉米在薄膜育苗的基础上,大田移栽再覆盖地膜一般可提高土温3~10℃,能有效地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壮苗早发,确保早上市。地膜覆盖后采取宽窄行种植,覆盖双行。既能保温节约地膜,又能增加种植密度。覆盖时间掌握在移栽前3~5天,以充分利用光能,增加移栽时地温,缩短缓苗期。&&&&首期播种以后,按照市场的需求,每隔7~10天再播种一批,最迟播期只要能保证采收期气温在18℃以上即可。一般江、浙、沪地区最后一批播期可掌握在7月底至8月上旬,上市时间为10月下旬。&&&&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省市种植玉米的时间长于北方,如广东、广西等南部以南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玉米,因此可以采取冬季在南方种植,到北方销售的南菜北调方式。&&&&4.合理密植,协调单株和群体关系&&&&合理密植就是在合理的前提下增加种植密度,保证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的矛盾得到协调,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光、热、水、气和养分,充分发挥品种的最大增产潜力。&&&&合理的种植密度与糯玉米品种、肥水和气候条件有关。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单株生产能力强,应适当稀植;反之,植株矮小的早熟品种应适当密植。在肥力较高的情况下可适当密些;肥力较差的情况下,为保证单株有足够的土壤养分和水分应适当稀植。在低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短日照可促进品种的生长发育,使其茎秆变矮,生育提前,因而可以适当密些;零星种植者通风透光较好,应比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地块要适当密些。糯玉米的种植密度还与品种和用途有关。高秆、大穗品种宜稀,一般为4株/公顷,适于采收嫩玉米。如果是低秆、小穗紧凑品种种植宜密,一般在6株/公顷,这样可确保果穗大小均匀一致,增加商品性,提高鲜果穗产量。如果和大豆、蔬菜等作物间套种,可采用宽窄行、大小垄种植,密度因套种作物而定。如整穗加工作罐藏,则应根据厂家要求的果穗大小,摸索出较好的种植密度,生产出符合标准大小的果穗销售。&&&&5.&科学施肥,提高产量,保证品质&&&&糯玉米的施肥技术应坚持增施有机肥,均衡施用氮、磷、钾肥,早施前期肥的原则。&&&&施用有机肥除了一般玉米种植所具有的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玉米早发稳长的功能外,还能提高糯玉米鲜果穗的鲜香甜粘的优良品质。&&&&有机肥作基肥施用一般每公顷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厩肥3千克为宜。施用方法应根据基肥数量而定,数量充足时,可采用铺施而后耕翻入土。数量少时,可集中施于播种沟内,这样较为经济而且效果好。&&&&追肥应以速效肥为主,提倡粪肥和化肥结合使用,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期进行,作到看苗施肥。追肥数量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定。如对苏玉(糯)1号吸肥特性的研究表明,春播公顷产干籽粒59.5千克范围内,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要吸收2.24千克氮、0.85千克五氧化二磷和1.61千克氧化钾。根据磷钾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不易流失的特点,其种肥应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总施肥量视土壤状况和肥料种类而确定,一般公顷施纯氮300~375千克,五氧化二磷150千克,氧化钾225~300千克。&&&&多数糯玉米种子与普通玉米种子比,千粒重较低,因而幼苗较弱,前期长势不及普通玉米杂交种强,一般熟期都比较早。因此要特别注重基苗肥的施用,一般基苗肥的比例为70%,穗肥比例为30%。&&&&对收籽粒的糯玉米可适量追施粒肥,一般要求施用硫酸铵125千克/公顷或尿素150千克/公顷,可明显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籽粒重量。&&&&6.及时去小分蘖和多余雌穗,加强人工辅助授粉&&&&在拔节后期应及时摘除第一分枝以下的脚叶和无效分蘖,减少水分和营养消耗,促进茎秆粗壮,防止倒伏,增加产量。&&&&玉米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的,着生于茎秆中上部的叶腋间,受精后即成为果穗。一般除茎秆顶部的4~5个节不能形成腋芽外,其他叶腋中都能形成腋芽。但不是所有的腋芽都能发育成雌穗。糯玉米由于遗传改良时间短常会出现多穗现象。如苏玉(糯)1号一般能发育成两个果穗,但是偶而在温光肥水条件特别优越时,会出现3~5个腋芽发育成雌穗的现象。如果听任3~5个雌穗自由生长,则每个果穗都很小,失去商品性。因此,为了确保第1、2果穗的正常生长,必须去掉其余雌穗。&&&&在可能的条件下,散粉后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使穗结满粒,减少秃顶。在吐丝、散粉期间,如遇到高温、刮风、下雨等不利气候条件,会使授粉不良,出现秃顶缺粒。人工辅助授粉是一项较好的补救性措施,能明显提高商品质量。授粉方法和时间可参见前面第二部分。&&&&7.适期采收,保鲜运输,丰产高效&&&&籽粒磨面的,要待籽粒完全成熟后收获;利用鲜果穗的,要在乳熟末或蜡熟初采收。不同的品种最适采收期有差别,主要由“食味”来决定,最佳食味期即是最适采收期,一般春播灌浆期气温在30℃左右,采收期以授粉后25~28天为宜,秋播灌浆期气温20℃左右,采收期以授粉后35天左右为宜。过早采收糯性不够,过迟采收缺乏鲜香甜味,只有最适采收期,籽粒嫩、皮薄、渣滓少、味香甜、口感好。&&&&&(三)笋玉米及栽培特点&&&&笋玉米约20年前起源于我国台湾省,它是在玉米雌穗刚刚开始抽丝时(娃娃玉米)进行采收,再把苞叶和花柱全部剥掉,剩下笋尖,长约10厘米,宽约1.2厘米,没有鼓粒的幼嫩雌穗部分。笋玉米有两种生产形式,第一种是青穗和娃娃玉米相结合,植株留顶穗以长成甜青穗(或籽粒),下部穗吐丝前后2~3天的幼穗采收上市或作罐头;第二种是所有的幼穗均采收上市或作罐头。笋玉米是一种适于腌制泡菜或鲜笋爆炒以及制成罐头为主的鲜美食品。这种食品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人体所需氨基酸比较平衡,既清脆可口,又别具风味,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素、无胆固醇的优质高档蔬菜。笋玉米是幼穗柔软,食用纤维丰富的一类多穗(甜)玉米类型,一般笋玉米包括三种基因型,即Sh2Sh2,su1su1和普通多穗玉米类型。&&&&由于笋玉米的采收期很早,所以与其他玉米相比栽培管理时间较短,要抓住拔节期的关键管理环节。重点在“促”和“控”&的协调上,在拿好苗的基础上,既要促早发,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又要防止营养过多,生长过旺,造成幼穗过大。&&&&1.精细整地,分期播种&&&&笋玉米一般没有大田玉米发芽顶土能力强,特别是有些淀粉含量少的种子,发芽、顶上能力更弱。故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要求土壤足墒、深耕、细耙,南方最好作畦种植,土壤不能太湿和太干。播种深度在5厘米左右。春播可覆盖种植,夏播越早越好。&&&&因笋玉米主要作加工原料用,所以播种数量和播种时间除依据气候条件外,还应依据加工厂的加工能力,采用分期播种的方式种植。&&&&2.合理密植&&&&笋玉米专用品种一般是耐密植的,对于满幅种植,每公顷的密度为75000株左右,若单行或双行套种,则株距可以加大。由于笋玉米是收获未经授粉的幼穗,不存在群体过小、花粉不足的问题,所以非常适合间作套种。现在不少地区都是以套种为主,如湖北省五三农场,每年数千公顷的笋玉米都是采用套种方式。&&&&3.更精细的肥水管理&&&&玉米的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多种矿质营养。按需要量可分为大量元素如氮、磷、钾,微量元素如硼、铜、锌、锰、钼等,这些元素各有其不同的生理作用,缺乏其中一种,都会引起代谢失调。由于要收获笋形好、尺寸标准的玉米笋,笋玉米雌穗的发育条件较之其他玉米更严格,在肥水上稍有不足或不均衡,就会导致畸形笋。缺氮则笋小而短,缺磷时,雌穗发育不完全,弯曲畸形。所以,应及时施肥,补充营养元素。氮磷配合一般按2:1的比例,华北北部和东北土壤一般不缺钾,原则上可以不施用钾肥。由于笋玉米生长期较短,如果一次按量施足底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75~525千克,即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样,水分的不正常供应也是导致畸形笋的原因之一。玉米苗期较耐旱,到孕穗期需水量大增,尤其是抽雄前后的需水临界期,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供玉米笋正常发育。&&&&4.施用微肥,减少畸形笋&&&&在各种微量元素中,硼对玉米笋的发育最为重要。硼影响着玉米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产物在体内的运转速度。玉米早期缺硼时,幼叶展开困难,叶组织遭到破坏,叶片脉间组织变薄,呈白色透明的条纹状,根部变粗变脆,根尖细胞木质化。花期缺硼,则雄穗不易抽出,雄花退化萎缩,雌穗退化,畸形,靠近茎秆一面的果穗容易皱缩。缺硼对雌穗的影响,对玉米笋来说是致命的,幼穗畸形,达不到制罐工艺标准,降低种植效益。硼肥的施用要适量,缺硼地块,每公顷用硼砂克或硼酸750克,兑水千克,均匀地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另外微量元素铜的缺乏,则表现在植株生长慢或停止生长,尖端死亡后形成丛生,叶色灰黄或红黄,有白色斑点,致使果穗发育不良,出现畸形笋。玉米的缺少微量元素与否,可以根据其表现出的异常特征,看苗诊断,及时补救。但施用微肥应注意:不能超量,叶面喷施水点要小而均匀;施用时间选择早晨或傍晚,防止“烧”苗。&&&&5.及时去雄&&&&笋玉米的采收一般是雌穗抽丝前后几天,不需要授粉受精,其雄穗就失去其作用。而且雄穗消耗养分,影响下部叶片的通风透光,所以应及时去雄。&&&&抽去雄穗宜在雄穗刚刚露出时进行,双手齐动,一只手握住雄穗,另一只手握住玉米植株,以免拔雄时带走叶片,把拔出的雄穗带出田间,不能随拔随丢,以免影响田间通风。玉米笋种植密度较大,拔雄后会明显地改善通风透光状况,而且减少花粉发育对养分的消耗,可提早玉米笋的发育,使采笋期提前2~3天。&&&&6.及时采笋&&&&一般玉米笋品种在花柱伸出1~3厘米时即可采收,以后每隔1~2天采一次笋,7~10天内可把笋全部采完。但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在栽培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按往年经验推算日期,具体采收仍需到田间抽样剥笋检查。一般笋长约8~13厘米,是适宜的采收期。但玻璃瓶装和听装的规格有较大差异,具体采收标准要按罐头厂原料标准和品种特性而定。采收过晚,则笋形过大,影响外观,内在品质、口感也变差。一旦受精,籽粒会在一天内鼓起,穗轴质地发硬。采收过早,笋小、易碎、产量低,且缺少甜味,风味不佳。采笋时的方法是双手进行,一手扶茎秆,一手尽量靠雌穗基部握紧,连同苞叶从叶鞘一侧完整掰下,操作过程要干脆利落,防止穗苞扭曲,致使笋条在苞叶内折断,并以不伤茎叶为好。但也有采笋是不顾及茎叶损伤的做法,例如,湖北省五三农场罐头厂笋玉米原料基地的采笋经验是:一个笋成熟后,从其所在的茎节折断。如此每采一个笋,折断一节,使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大大改善。尽管从理论上讲这种大幅度的营养体损伤于下面果穗的发育不利,但实践表明这种做法对笋形和产量并无太大影响,尤其在棉花行间套种玉米笋,用这种方法采收第一笋后,玉米对棉花的荫蔽障碍基本消除,有利于提高综合效益。&&&&对于采笋与收青穗(或收籽粒)的双重利用的玉米而言,采笋时应特别注意不撕坏叶片或伤及茎秆,否则将严重影响留下独穗的进一步生长发育而导致减产。如果笋穗包在叶鞘内的部分较多,可用小刀划破叶鞘从一侧取出。收获的笋应及时送到合同工厂进行加工。&&&&笋玉米雄穗抽出时应立即去掉雄花,防止授粉导致籽粒不齐,影响质量。为保持笋穗鲜嫩,罐头质量好要求早晨采摘,然后去苞皮,上午送收购点,中午运到工厂,当天加工,不得过夜。最佳采摘的标志是雌穗开始吐丝,笋穗上半部稍离开植株为宜。采摘的玉米笋长度为8~10厘米,每支重量为5~7克。采笋时既要保持笋穗完整,又要尽量不弄断叶片,以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下部果穗的发育。&&&&&(四)爆裂玉米及栽培特点&&&&1.爆裂玉米的生育特点&&&&爆裂玉米籽粒中蛋白质、钙质及铁质的含量分别为普通玉米的125%、150%和165%,为瘦牛肉的67%、100%和110%,并富含营养纤维、磷脂、维生素A、B1、E及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等成分。爆裂玉米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营养零食,以其特有的魁力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进入人们生活中。第一个应用于商业生产的爆裂玉米杂交种是1934年明尼苏达实验站发放的“Minhybrid&250”。&&&&爆裂玉米根据籽粒型分为米粒型和珍珠型两种:米粒型粒长而细,带有刺状顶端,突尖如稻状顶;珍珠型籽粒较细小,籽粒呈圆形,顶端光滑明亮,犹如珍珠一样,一般以米粒型较多,植株较小,分枝较多。&&&&我国爆裂玉米科研与生产起步较晚。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展较快,到目前为止,全国已育成一批爆裂玉米新品种,代表性的有黄玫瑰、黄金花、沈爆1号、沈爆2号等。全国爆裂玉米总产量约2000万千克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爆裂玉米胚乳几乎全部由角质胚乳组成,角质胚乳越多,爆裂能力越强,籽粒中角质胚乳的含量遗传上受隐性多基因控制。影响爆裂特性的因素除遗传因素外,主要还有籽粒含水量,破损程度,籽粒成熟度和温度。爆裂特性的最适宜含水量因品种而异,一般认为13.5%~15.0%的籽粒含水量能产生最大的膨胀倍数。籽粒破损后爆裂特性几乎消失,籽粒成熟度差,尤其遇早霜危害,灌浆不充分,膨胀倍数明显降低。此外,膨化加工机械也影响爆裂特性。据研究膨化的最适温度为190~195℃,温度低时,爆花率低,米花小,温度高时,爆花率高,米花大而无核。因此,凡是影响爆裂特性的因素,栽培和加工上都应特别注意。&&&&2.主要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品种&&&&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爆裂玉米主要来自综合群体单交种及一般商品种的再繁。而美国主要用单交种和三交种。由于米粒太小,原有的农家种已很少用作商品销售。因此,选用品种应尽量选用杂交种。具体要求:①千粒重一般要在130克以上;②膨爆率不低于95%;③膨爆倍数不低于25倍;④爆花形状以蝶形最好;⑤抗主要病虫及干旱;③产量水平不低于普通玉米的1/2为好。其它性状,如壳皮厚、风味、柔嫩性、颜色、粒形等也应考虑。&&&&(2)选地隔离&&&&爆裂在遗传上是受隐性多基因控制的,为此,在生产上要进行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离。采用空间隔离法,一般要求隔离200米以上;采用时间隔离法,春播要求错期40天以上,夏播错期30天以上。此外,还可采用种植其它高杆作物(宽50米以上)或林带、房屋等自然屏障进行隔离。&&&&(3)精整土地,施足基肥&&&&爆裂玉米籽粒较小,出苗较弱,对播种质量要求较高,且生育期较长,对养分需求量高。为此,要重视基肥的施用,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和少部分速效氮肥,有机肥每公顷施用量不少于2千克,数量多时将50%~60%的有机肥铺施,余下的与氮、磷、钾化肥混合后施入播种沟内集中施用,注意种、肥要隔离;有机肥数量少时,全部与化肥混拌,集中施入,土地耕翻后要精细整地,耙平耙匀。&&&&(4)分期播种,协调花期&&&&爆裂玉米的果穗较小。一株多穗,叶片挺拔,近年来,据烟台市农科所试验,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公顷&5株。&&&&分期播种,协调花期。爆裂玉米因遗传因素及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易产生雌雄花脱节现象,雌穗遇不良的自然条件,吐丝时间要比雄穗抽雄晚20天左右,为保证爆裂玉米的正常授粉结实,提高籽粒产量,种植过程中可采用分期播种的方式,即在同一地中先播下80%种子,余下20%可等15天左右再播一次,以此协调花期。另外,还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5)合理密植,加强管理&&&&爆裂玉米具有多穗性、叶挺拔、分蘖多、每株可结多个穗的特点,但穗粒较少,其千粒重较低,一般100~160克。因此要获得高产应合理密植。据烟台市农科所试验,其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5株。&&&&在苗期,加强匀苗补苗,保证苗全、苗壮。由于爆裂玉米苗期易产生大量分蘖,这种分蘖,只会消耗养分和水分,而不能或极少结实,故生产上无意义。为使养分集中供应主穗,同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必须去分蘖。去分蘖应及时,一见长出,就要彻底去除,不留侧芽,而且要多次进行。&&&&进入拔节期后,植株长到10~11片叶时,每公顷追标准化肥180千克左右,吐丝前后吸肥最多,可在抽雄前10天左右,每公顷追标准化肥300千克左右。一般追肥离植株16厘米远处,开沟条施,每次追肥后遇干旱,要立即浇水。&&&&(6)适时采收&&&&一般当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时,即为完熟期,可进行收获。收获过早,籽粒成熟度差,膨胀倍数降低;收获过晚,在田间有时会产生零星的自然爆裂现象。收获晾晒中注意避免损伤种皮和胚乳,保证籽粒的完整性。因最佳爆裂水分为13%,要防止过度暴晒。&&&&&(五)青贮玉米及栽培特点&&&&1.国内外青贮玉米生产概况&&&&青贮玉米是用做制作青贮饲料的专用品种,其特点是植株高大,茎叶繁茂,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每公顷产量多在5万~6万千克。在欧、美许多国家中,玉米青贮饲料早已成为肉牛育肥的强化饲料。美国青贮玉米播种面积已达355万公顷,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2%以上。法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144万公顷,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以上,在全国28.6万个农场中,有36%的农场制作玉米青贮饲料。匈牙利全国每年制作青贮饲料700万吨,其中85%以上是玉米青贮饲料。俄罗斯青贮饲料中有80%是由玉米加工而成,在粗饲料和多汁饲料的日粮组成中,玉米青贮饲料占40%的饲料单位。&&&&青贮玉米不仅在冬季气候较寒冷的国家广泛应用,而在气候温暖的西欧和北欧等一些国家也受到欢迎。意大利青贮玉米的面积已发展到50万公顷,年制作青饲料1500万吨,占各种饲料总量的18%。荷兰用于种植青贮玉米的土地已达到17.7公顷,占各类饲料总量的30%以上。&&&&日本奶牛和肉牛饲养业过去是以青饲料为主,近年来逐渐改变为常年利用青贮饲料,主要原因是青贮玉米产量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玉米青贮饲料年产量达630万吨,其次是全年饲料和养分稳定平衡供给,有利于家畜产品的增产。青贮玉米机械化程度高,集中调制,常年喂用,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养牛业的经济效益。&&&&1954年我国研究出利用玉米籽粒收获后的秸秆进行青(黄)贮,在全国“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为我国草食家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青贮玉米多年来一直在国营种畜场、奶牛场和养羊场里种植,已成为冬春家畜不可缺少的重要饲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形势的好转,许多牛、羊饲养专业户也纷纷种植玉米,制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2.青贮玉米栽培技术&&&&(1)选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生产上应用的青贮玉米品种或杂交种有龙牧3号、吉青7号、吉单4011、白鹤、科多4号、科多8号等。这些品种每公顷产量多在5万~6万千克以上,特别是科多8号杂交青饲玉米品种在上海、天津、山东等地产量超过&75000千克/公顷。具有很好的丰产性和抗性,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各种耕地都能种植。&&&&(2)合理密植,施足底肥&&&&青饲玉米多数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常有分蘖,但主要是收获营养体,因此,要获得高产需注意密植,一般每公顷保苗60000株以上较好。&&&&为了保证生长充足,应施足底肥,每公顷施50千克标准氮肥,追肥也应及时,前重后轻。&&&&(3)适期收获,保证青贮质量&&&&据研究,青贮玉米的适宜收获时期,在籽粒乳熟、乳熟至蜡熟、蜡熟3个阶段收割,按相同方法调制成青贮饲料,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期。但在实际生产中调制青贮需一定的时间,可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进行。一般公顷鲜重可达5万~6万千克,结实率在95%,穗重(带苞叶鲜重)应占鲜重40%以上,保证青贮质量,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六)优质蛋白玉米及栽培特点&&&&1.优质蛋白玉米的生理生化特点&&&&优质蛋白玉米籽粒蛋白质的品质、籽粒形态结构、灌浆过程等与普通玉米比较具有不同的生理生化特点。&&&&(1)优质蛋白玉米品质&&&&研究表明,优质蛋白玉米中的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每100克蛋白质中含赖氨酸4~5克、精氨酸含量高30%~50%,并且游离状态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在某些遗传背景中可高出3~5倍。优质蛋白玉米蛋白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胚乳中,对胚、果皮、种皮、根冠基本无影响。用02突变体转育的自交系和组配的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蛋白质水平与普通玉米比较变化不大,但蛋白质中醇溶蛋白减少,谷蛋白增加,蛋白质品质大为提高。&&&&(2)灌浆过程的特点&&&&植物生理学研究证明:普通玉米生长发育正常,籽粒中淀粉含量较高一般占68%。若要提高蛋白质含量、总氮量、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降低其醇溶蛋白的比例,则将影响生长后期的正常发育,提前终止灌浆,减少淀粉的形成。优质蛋白玉米籽粒形成的早期阶段,蛋白质合成速度缓慢,而且转移茎秆中碳水化合物的能力也比较差。巴乌曼1977年对优质蛋白玉米及其同型种普通玉米定期测定干物质积累,分析蛋白质组分(见表44),结果发现不同的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干物质积累的速度均比同型普通杂交种缓慢,授粉42天后,积累速度更为减慢,穗重明显减轻。其原因主要是优质蛋白玉米的醇溶蛋白合成非常缓慢,并提前终止。据Tsac.C.Y的研究,即使在施足氮肥的条件下,优质蛋白玉米在授粉后38天就终止了醇溶蛋白的积累,而普通玉米要在授粉后55天才终止积累这种蛋白。因而,导致优质蛋白玉米淀粉含量减少,粒重减轻,成熟延迟。&&&&沙得克和威尔逊等&1970年报道,用放射性&C14标记的赖氨酸,在授粉后&20天注入R808+/+R808&O2/O2&同型系中,至成熟前优质蛋白玉米胚乳中标记物全部以赖氨酸形式存在于易溶蛋白质和氮提出物中,而普通玉米(+/+)则有30%的标记氨基酸转变为醇溶蛋白的脯氨酸。&&&&中国农业大学许启凤等,1982年进行了优质蛋白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赖氨酸、亮氨酸含量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胚中的蛋白质、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差异不明显。差异主要反映在胚乳中,优质蛋白玉米中的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亮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低。在授粉后10~20天内,优质蛋白玉米的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上升很快,20天后达到最高点,然后有一个下降过程。25~30天以后,赖氨酸含量又上升,而亮氨酸一直下降,与普通玉米相比形成高赖氨酸、低亮氨酸的特点。普通玉米的赖氨酸含量,在籽粒成熟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各个时期基本上停留在25克/100克蛋白质以下,而亮氨酸则一直增加,成熟后亮氨酸含量达赖氨酸含量的5.2倍(见表4-5和4-6)。用茚三酮光电比色法测定三种杂交种籽粒胚乳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授粉后30天,胚乳的颜色反应,“C103/O2×330/O2”为6级,相当于游离氨基酸含量5.0克/100克蛋白质;“二南24/O2×金O2/O2”为&4级,相当于&3.0克/100克蛋白质;京杂&6号为&2级,相当于&2.0克/100克蛋白质。这说明赖氨酸含量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也高,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3)籽粒性状&&&&前一阶段我国试验、试种的优质蛋白玉米,除引种墨西哥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优质蛋白玉米改良群体(QPM)外,其他的籽粒都是粉质(又称软质),密度低、不透明、表面无光泽,在籽粒性状方面,粉质优质蛋白玉米与普通玉米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据麦茨等人对玉米籽粒特性的研究结果:优质蛋白玉米胚乳质地为粉质,而普通玉米为硬质;蛋白体大小,优质蛋白玉米为0.1微米,普通玉米为2.0微米,普通玉米比优质蛋白玉米大20倍。优质蛋白玉米胚乳细胞间隙大,质地软,结构疏松,易于压碎。新疆农垦科学院农业所研究结果,优质蛋白玉米籽粒干重比普通玉米低,体积比普通玉米略大,籽粒密度则普通玉米大于优质蛋白玉米。据中国农业大学许启凤等人的研究,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容量,各个时期中普通玉米明显高于优质蛋白玉米,供试材料中普通玉米百粒重比优质蛋白玉米高10.24~11.25克,容重高0.6%~10.4%。&&&&优质蛋白玉米籽粒中,亲水性强的非醇溶性蛋白(谷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高。因此,含水量比普通玉米增加&1.52%。含水量因地区气候条件而有所差异,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收获后,优质蛋白玉米脱水速度比普通玉米较快。&&&&后期穗粒腐病是优质蛋白玉米容易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全国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优质蛋白玉米对不同病害的抗性,因各点发病的条件不同而呈现差别,但可以初步看出,各组合对斑病均表现有不同的抗性。&&&&近年,通过改善籽粒胚乳的物理性状,使之从软质变为半硬质,而不降低高赖氨酸含量并保持一定籽粒产量水平,先后选育出一批半硬、硬质胚乳的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如鲁单203、新玉7号、成单201、长单58、中单3850以及新育成的中单9409、中单3710等。半硬质胚乳和硬质胚乳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的育成,较好地解决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矛盾,实现了高产与优质的统一,展示着我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和生产利用的广阔前景。&&&&2.优质蛋白玉米的栽培技术要求&&&&根据优质蛋白玉米的特点,为了提高产量和保证质量,栽培上除了要抓好一般的高产栽培技术之外,还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优质蛋白玉米是由O2隐性单基因转育的,如接受普通玉米花粉,其赖氨酸的含量就会变成与普通玉米一样,因此生产上凡是种优质蛋白玉米的地块,应与普通玉米隔开,防止串粉,这是保证优质蛋白玉米质量的关键措施。为了便于隔离,最好是连片种植,这样即使隔离条件稍差些,对总体质量影响也不会太大。隔离的方式可采用空间隔离、时间隔离或自然屏障隔离。&&&&(2)抓好一播全苗&&&&因为优质蛋白玉米种子松软,出土能力比普通玉米稍差些。播种前应精选种子,除去破碎粒、小粒。应用速保利拌种(使用方法参见其使用说明)可防止真菌所引起的病害(如丝黑穗病等)。播种期的确定比普通玉米要求严格些,直播一般应掌握在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最适春播期的偏后时段、土壤干湿适度时下种为宜。在春季干旱地区,必须灌好底水、施足底肥。同时,因种子发芽进行呼吸作用和酶活动时都需要氧气,并且优质蛋白玉米种子内含油量较多,呼吸作用强,对氧的需求量较高,若土壤水分过多,或土壤板结,或播种过深,都会影响氧气的供给,而不利发芽。要求播种前要精细整地,做到耕层土壤疏松、上虚下实,播种深度不宜过深,以3~5厘米为宜,土壤湿度不宜过大,保证出苗迅速、出苗率高、出苗整齐,利于培育壮苗。出苗后的田间管理同普通玉米。&&&&为了确保全苗、培育壮苗、节约用种,在南方提倡采用盖膜育苗移栽的办法,这样能适当提前播种,增加本田积温,有利于培育壮苗,增强抗倒能力,提高玉米产量。&&&&(3)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要根据土、肥、水条件、品种特性及田间管理水平来确定。原则是:土质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块应适当稀植;土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和育苗移植地块,可适当密植。密度与品种关系十分密切。种植中单&9409密度为&4株/公顷,种植鲁玉13、成单&201密度以52500株/公顷左右为宜。&&&&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各地经验证明,一定的密度采用一定的种植方式。如种植密度在每公顷52500株左右条件下,采用单株等行距净作玉米种植方式,能充分发挥植株个体的生产潜力,减少弱苗、空秆,易获得高产。一般行距80厘米左右,株距26~30厘米,由于行、株距都较大,营养面积分布较好,株间透光条件好,特别是生长后期,高产所需的透光条件能够得到保证。在地肥、密度较高的(52500株/公顷以上)情况下,或与其它矮秆作物间作的条件下,采用宽窄行种植,容易获得高产。一般采用宽行1米左右、窄行60厘米、窝距40厘米、双株密植较为适宜,虽然宽窄行株间营养面积分布不均匀,但宽行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群体均衡生长,窄行有利于保持一定的种植密度。&&&&(4)加强田间管理&&&&优质蛋白玉米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抓苗、攻穗,严防缺水、脱肥,争取穗大粒多。具体措施是:适时追肥,中耕培土,防治病虫。&&&&①适时追肥,重施早施穗肥&&&&每公顷产6000千克以上的需施纯氮187.5千克以上,并应注意配合施用磷、钾肥。追肥分苗肥、拔节肥、穗肥和粒肥4期施用,关键是重施早施攻穗肥、增施粒肥。&&&&早追肥促壮苗,偏施肥争齐苗。优质蛋白玉米籽粒密度较小,苗偏弱,故应早管。定苗后,或移栽缓苗后,要及时追肥,追肥以人畜粪为主,兑水泼苗,用量应占总用肥量的10%左右,个别弱苗要偏肥管理,做到苗壮、苗齐。&&&&拔节肥。在拔节始期施用,以人畜肥加化肥施用为好,施肥量占总用量的20%左右。此时正是优质蛋白玉米茎叶旺盛生长、雄穗开始分化的时期,追肥为雄穗分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穗分化顺利进行。&&&&地力好、底肥足、苗壮的地块,可适当迟施追肥;肥薄、肥少、苗弱的地块,则应早追。重施、早施攻穗肥。在抽雄前10~15天,即大喇叭口期追肥,这时正值雌穗小花分化,决定着果穗大小和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需肥最多的时刻。同时,重施这次肥料还会使上部节间增长和叶片增大,改善受光条件,增强光合作用,使抽穗后叶面积和光合作用达到最高峰,保证后期有充足的有机养分运送到果穗中去,对保证穗大粒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攻穗肥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迟效性农家肥料,用肥量占总肥量的40%以上。施后中耕上大行。&&&&增施粒肥。一般在雌穗花柱开始抽出时看玉米生长情况施用。由于“O2”基因在灌浆时有提前终止醇溶蛋白积累的生理特点,随着醇溶蛋白的提前终止,茎秆运往籽粒的蔗糖也将大为减少,使籽粒中干物质积累量少,千粒重降低,因此,在抽丝前对一些生长差的地块增施部分速效氮肥作粒肥,最大限度满足籽粒灌浆时对养分的需要,可以保证优质蛋白玉米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一般每公顷以施尿素75千克左右为宜。&&&&②中耕培土&&&&苗期应进行浅中期,使土壤通透性良好、保温、保墒。铲除杂草,以利培育壮苗。拔节时应结合追肥进行深中耕,并浅培土,一般耕深6~8厘米,这样能促使新根大量发生,纵深发展。大喇叭口期追肥后中耕上大行,能促使气生根早日入土,防止植株倒伏,同时,培土还有利于雨季防涝。&&&&③及时防治病虫&&&&苗期应注意防治土蚕,做到不缺窝。拔节时一出现大螟危害则用吹喃丹防治,控制其继续危害。大喇叭口期用呋喃丹点心,防治玉米螟。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为防病创造良好条件。&&&&玉米纹枯病发生时,应在发病初期及时剥除基部感病叶鞘,有条件的地方亦可用井冈霉素液喷,这样可使病情明显减轻。&&&&(5)收晒好,贮藏好&&&&优质蛋白玉米成熟时,果穗籽粒含水量略高于普通玉米,要注意及时收晒,以防霉烂。应选择晴天收获,收后连续晒2~3天太阳,果穗基本晒干后,即可脱粒,脱粒后再晒1~2天太阳,水分降到12%以下时,即可入仓贮藏。还应经常检查、翻晒。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贮藏前进行药剂熏蒸,以防止仓库害虫危害。&&&&&(七)高油玉米及栽培特点&&&&1.高油玉米的特性&&&&高油玉米是人工创造的一种高附加值玉米(VEC)新类型。普通玉米平均含油量只有4.0%,而高油玉米的含油量是8.0%左右。玉米油分85%以上集中在种胚部分,所以高油玉米籽粒具有一个明显的较大胚面。高油玉米在籽粒品质方面,不仅大大提高了含油量和总能量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而在蛋白质的组成中,高油玉米的10种限制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等均高于普通玉米(表4-7、表4-8)。除籽粒优质外,该品种还具有秸秆优质的特征,在籽粒生理成熟时,其茎叶秸秆仍然保持碧绿多汁,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和其他营养成分(表4-9),可作青饲或青贮,是草食动物的良好饲料。&&&&2.高油玉米的栽培特点&&&&(1)选用稳产而含油适度的生态保护型品种&&&&研究证明,籽粒含油量越高,产量越低,但含油量在8%以内,对产量并无太大影响。我国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高油玉米杂交种,如农大高油1号、6号、高油115、吉油1号、春油1号、3号等,含油都超过8%,但产量均与常规对照种接近或略高。但大部分高油玉米杂交种推广缓慢。唯高油115&产量较高,活秆成熟,农户可从籽粒销售和秸秆养殖利用中获得双重效益,因而减少秸秆焚烧,避免空气污染,是一个具优质兼环保型的新品种,可大力推广应用类似的高油玉米品种。&&&&(2)通过花粉直感效应提高玉米含油量&&&&据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研究,普通玉米杂交种自交,籽粒的含油量(所用8个杂交种的平均值)为54%,普通玉米授高油玉米的花粉,含油量为7.8%,提高了2.4个百分点,而产量并不降低。应用此法应注意:&&&&①田间布局。如同玉米制种一样,普通玉米与高油玉米按一定的比例相间种植。因为是用高油玉米作父本,所以比例的大小,应根据高油玉米花粉量的大小来确定。一般4:1或3:1,基本能保证有足够花粉。&&&&②要保证花期相遇。对于花期差异较大的品种要通过错开播期等方法调节花期,使能正常授粉,使普通玉米的吐丝期与高油玉米的散粉期相一致。&&&&③及时彻底除雄。方法与制种相同,即当普通玉米雄穗开始抽出时,于清晨下田,拔去雄穗并带出田间。以保证普通玉米全部授上高油玉米的花粉。&&&&④两种玉米种子混合播种。如果利用雄性不育的普通玉米作母本,在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花期完全一致下,则可采取两种玉米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播种的方法。此技术称为普及常规玉米高油化的三利用技术,即,利用细胞质雄花不育单交种与高油玉米授粉者混种,实现再杂交和雄性不育的增产作用,进而利用油分基因的花粉直感效应,提高含油量,改进品质,这样把杂交、雄性不育、高油品质三项技术都利用上。一系列试验表明:此技术在父本含油量比母本每高&10%,可使授粉当代母本含油量增加&0.4%,因此,利用含油量8%的高油玉米给不育普通玉米杂交种授粉,在粒重与产量大致不变的情况下,可使含油量提高50%~90%。&&&&(3)增施花粒肥,注意后期防虫&&&&据研究,高油玉米籽粒饱满度与含油量关系较大,并且中间籽粒含油量较高。因此,高油玉米栽培管理除按普通玉米做好各项技术管理外,重点注意增施花粒肥,使后期不早衰,籽粒灌浆充分,增加穗尖籽粒重量。同时由于品质较好,持绿性延长,虫害较重,应注意虫害防治。&&&&&(八)高淀粉玉米及其种植&&&&普通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为65%左右,高淀粉玉米是指淀粉含量在75%以上的专用玉米。玉米籽粒中淀粉分两种类型: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普通玉米的淀粉一般是28%的直链淀粉和72%的支链淀粉,糯玉米籽粒中的淀粉约100%为支链淀粉,高直链淀粉玉米籽粒中有高达60%以上的直链淀粉和不到40%的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在工业上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具有特殊用途。在保健食品方面,直链淀粉可作为低脂肪、低热量食物添加物,其水解产物可替代食品中的脂肪。用直链淀粉取代聚苯乙烯生产可降解塑料,具有极好的透明度、柔韧性、抗张强度、水不溶性,对解决白色污染、保护环境具有深远意义。&&&&高淀粉玉米种植的品种较少,目前主要有长单26、长单374、哲单20、哲单14等。籽粒淀粉含量比普通玉米高,达到75%以上,但普遍含水量偏高,产量水平偏低,且在不同地区产量表现不稳定,应特别注意先试种,后推广,并与加工企业相结合,按合同生产,才能获得较好效益。&&&&高直链淀粉控制基因是隐性遗传,生产上也需要隔离。后期施肥特别是氮肥不能过多,因为后期施氮过多,可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籽粒含油量,但降低了淀粉含量,若减少籽粒灌浆期的氮素供应,则更多的光合产物用于合成淀粉。
&相关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