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呕吐曾几个不来、肚内涨疼、有时作呕吐、胃口不佳

自学针灸资料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z背诵{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z背诵{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 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 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 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 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 肓之原气海。 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共有 6 个, 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 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 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 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 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 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 委阳; 膀胱:委中; 胃:足三里; 胆:阳 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 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 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 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 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 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 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 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 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 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 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 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 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 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 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 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 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窦氏八穴。 窦氏八穴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 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 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 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 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着), 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 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 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 膊、小肠、膀胱部疾患; 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 肩、缺盆、胸膈部疾患; 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 (合谷 曲池 三里 阳陵 内关 三阴 交) 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 痹症 七、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 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 关元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 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 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 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内关 消化系统: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经系统:风池、率谷 免疫系统:大椎、足三里、合谷 十、常用配穴 手颤:少海 五指不伸:中渚 指痛:少商 臂痹:肩k 吐血:尺泽 流涎:地仓 男蛊女孕:涌泉 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 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 头面病:曲池、合谷 鼻渊:合谷、太冲 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 心肾不交:神门、太溪 心力衰竭:内关、膻中 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 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 针疗法》。 十一、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痛(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 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十二、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 十四、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s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十五、 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 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按压穴位处胀痛感比非穴位处明显。胃痛特效指针疗法 至阳或灵台以指代针治疗急性胃痉挛有特 效, 短侧 3~5 秒, 长侧 3~5 分钟必能止痛, 从未失手,这是我的小小经验。至阳穴在第 7 胸椎突下凹陷中,灵台在第 6 胸椎突下凹 陷中。本人用至阳配内关治疗心区不适的很好,一次见 效,3 次可改变症状。至阳穴的针感要到胸区,内 关的针感到胸部放射最佳。或在至阳周围找到条索 斜刺更效。顶点,即是百会穴。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 防饮食过量。攒竹穴―――缓和眼睛的疲劳和浮肿。 攒竹穴 眉头下方凹陷之处即是。眼睛疲劳以及头 痛,都会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肿。此穴位可以 缓和不适。太阳穴―――消除眼睛疲劳、浮肿。眼 太阳穴 睛与眉毛间的侧面,向后约 1 横指处,快接 近发际处。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承泣穴―――眼袋松弛。 位于眼球正下 承泣穴 方,约在眼廓骨附近。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 袋容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 而防止眼袋松弛。现代白领女性“热爱”针灸减肥----追求 形体美是人们永恒的话题。 尤其是在竞争激 烈的现代社会中, 白领女性为了在竞争中更 有优势,非常重视保持良好的形象。因此, 女性不仅在健身行列里担任了主角, 也成为 针灸减肥的绝对消费主力。球后穴―――提高小肠的机能。 眼尾正 球后穴 下方,脸颊头下处。能调整小肠机能,帮助 吸收。针灸使你脸部苗条在颜面针灸中, 藉由刺激脸部及耳部 的穴位,让疲劳、浮肿的脸恢复活力。 你只需每天 1 次,每次 1 个小时,2 个 星期后,就会看到效果。但要注意,一开始 做时慢慢来, 适应以后, 甚至可以一边敷面, 一边做针灸运动。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 眼 迎香穴 球正下方,鼻翼的旁边即是。此穴位不仅可 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 肩膀酸痛。针灸美容的分类和原则----针灸美容, 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 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消除影响容 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患, 进而达到强身 健体、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目的。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 沿脸部 颊车穴 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即为 此穴位。 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 所造成的肥胖。地仓穴―――抑制食欲。嘴角旁约 地仓穴 0.5cm 处即是。胃部如果持续处于高温状 态,就会促进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 胃温、抑制食欲。百会穴―――预防过量饮食、便秘。左 百会穴 右两耳洞向上升, 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承浆穴―――消除胸部浮肿。 下唇与下 承浆穴 颚的正中间凹陷处即是。 它能控制荷尔蒙的 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预防脸部松弛。天突穴―――促进水分的排除。 位于喉 天突穴 斜下方肌肤的内侧。它能刺激甲状腺,促进 新陈代谢,去除脸部多余的水分。按摩紧致你的胖胖脸----胖嘟嘟的圆 脸,特令许多女士烦恼。脸上的骨胳架构我 们无法改变, 但脸颊内的皮下脂肪却可以根 据穴道的按摩,以搓揉方式消除。现在先教 你一招胖脸紧缩按摩法, 让你的胖脸不留遗 憾!而且还能预防皱纹呢!针炙美容刺炙方法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针灸美容的主要方法,凡是 能刺灸的腧穴,均可用毫针进行针刺。 (一)常用毫针针具 临床采用的毫针,以不锈钢针为多,粗 细以 28~32 号、长短以 1~3 寸规格的毫 针最为常用。针具的长短、粗细应根据患者 形体的胖瘦、穴位的深浅选择,还要根据不 同病情、体质及年龄加以调整。一般头面、 胸背部应用较细的短毫针, 如做面部美容时 应选用“美容针”;四肢、腹部可用偏粗的较 长毫针。 使用毫针还需经常检查针尖是否有钩, 以及针身和针柄结合部是否有断裂, 确信无 误后方可使用。 (二)针刺体位 选择体位的原则是有利正确的定位选穴 和便于顺利进行操作,既要舒适又能持久。 常用美容针灸的体位有三种坐位和三种卧 位。如头、颜面和颈前、肩臂部分腧穴可选 择仰靠坐位;后头、肩背部的腧穴可选择俯 伏坐位;面颊、耳前后等处的腧穴可选择侧 伏坐位;身体前面腧穴宜选择仰卧位;身体 后面腧穴宜选择俯卧位; 侧身部腧穴宜选择 侧卧位。对于初诊、体虚及精神紧张的就诊 者,应尽量采用卧位。 (三)进针方法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 按压所刺部 位或辅助针身的手称为“押手”。押手的作用 是固定腧穴位置, 或使针身有所依附及减轻 进针时的疼痛感,达到无痛进针。常用的进 针方法有如下几种。 1.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拇、食指夹持针柄或针体,中指 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指端紧靠穴位,当拇、 食指向下用力进针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 刺入,直刺入所需的深度。此法多用于较短 的毫针。 2.双手进针法 以双手配合,协同进针。常用的进针手 法又分为以下几种。 (1)夹持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捏 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手拇、食指夹持 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 在接近穴位皮肤时, 双手配合,迅速将针刺入并达到一定深度。 此法多用于长针的进针。 (2)指切进针法 用押手拇指或食指尖 按压在腧穴旁,针尖靠近指甲刺入腧穴。此 法多用于短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将 所刺腧穴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 易于进针。此法适用于皮肤松弛 的部位, 特别是腹部腧穴的进针。 (4)提捏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将 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 右手持针从提起部的 上端进针。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特 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5) 管针进针法 将针预先插入用玻璃、 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 3 分左右的小针 管内,置于穴位皮肤上,押手压紧针管,刺 手食指或中指对准针柄一弹, 使针尖迅速入 刺皮肤, 然后将针管退出, 再将针刺入穴内。 此法进针不痛,适宜于儿童和惧针者。 (四)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l. 针刺角度 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体与皮肤表面所 构成的夹角, 其大小应根据所刺部位和治疗 要求的不同而分为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 (1)直刺 将针体垂直,与腧穴的皮肤 表面呈 90 度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全身多数 腧穴,浅刺与深刺均可。 (2)斜刺 将针体与腧穴的皮肤表面约 呈 45 度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 宜深刺的腧穴,如需避开血管、肌腱和脏器 时也可用此法。 (3)横刺 将针体与腧穴的皮肤表面约 呈 15 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头面、胸背及 皮肉浅薄处,施行透刺法(指一针两穴或两 穴以上)时亦可用此法。 2. 针刺方向 针刺方向主要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 分布部位和针刺所要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 况而定。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需将针 尖朝向病变部位。 因此针刺方向与针刺角度 是密不可分的。 一般头面部腧穴多采用横刺 法;颈项,咽喉部腧穴多采用斜刺法;胸胁 部腧穴多采用横刺法; 腹部腧穴多采用直刺 法;腰部腧穴多采用斜刺或直刺法;四肢部 腧穴多采用直刺法。口疮散 药物组成:段珍珠(或珍珠 粉) 10g 白矾 50 (视情况加减) 五 青黛 8 儿茶 10 倍子 20 制法:白矾熬 五倍子冷却后加珍珠粉。青黛。儿茶 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外用 加减:也可加 少许明雄黄。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加制 霉菌素 疗效:敝人用 此方十余年确有神效 少白头及面部瘀斑验方 魏以伦 少白头和面部瘀斑是较为常见的 由血液色素变化引起的慢性疾患。本 病多见于青少年,男女均可发生。 笔者临床 60 余载,曾用乌发化斑 丸(自拟)治疗本病,效果颇为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方药:地黄、何首乌、墨旱莲、 黑芝麻、黑豆、胡桃肉各 30 克,女贞 子 15 克,西当归、杭白芍、黑玄参、 枸杞子、杭菊花、霜桑叶、白蒺藜各 13 克,藏红花、粉丹皮各 10 克。 2.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 丸,如川楝子大。 3. 服法:每日服两次,每次两丸。 如服汤剂,可隔日服 1 剂。 4. 禁忌:忌食辣椒、酒类及其它 刺激性食物。 5. 此 方 治 疗 斑 秃 和 脱 发 亦 有 良 效。特效胃药--胃灵散 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 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 切胃肠疾病。根治率 98%以上。无毒无 任何副作用。 已在临床应用中治好无数患者,实乃 天下奇珍! 配方:乌贼骨 150 克、制元胡 50 克、 黄氏 50 克、鸡内金 150 克、制白术 50 克、猪苓 50 克、乌梅 50 克、大黄 5 克。 如果胃寒或胃凉者加 良姜20-5 0克。(视各人体质酌加) 服法:饭前1小时服用,一天3次, 每次用开水服用5-10 克, 严重者可以 每次加服 云南白药一粒。3--5 天见 效, 一般 1--2 副药可以根治。根治率 98% 。无任何毒负作用。 注意:良姜不是生姜,良姜药性极热, 胃寒者不能一次加50克,可先加2 5克试服较为安全.不然有反效果!针灸绝密配方1.大椎、曲池、合谷 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六淫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 病。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 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 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 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 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无汗恶寒, 则可补大椎以发表。 对疟疾寒热, 能调和营卫。 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2.合谷、曲池、外关 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 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 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 脉,故能清热散邪。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 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3.合谷、复溜 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 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 止; 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 泻复溜玄府不固, 故而汗出。 4.百会、水沟、风府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 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 之功。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 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穴具 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 之功。 风府为足太阳经、 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 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三穴相伍,能是关 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肩k、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 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k卧针能疏通,曲 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 之证皆可治之。 6.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 疾患。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阳陵 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 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7.曲池、阳陵泉 功能:舒筋利节,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胁疼痛,热结肠胃之腹 胀便浊。 方义: 曲池、 阳陵泉居肘膝之处, 皆属大关节, 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阳陵泉又 能舒筋利节, 泄肝胆清里, 是方功能宣通下降, 又能分浊泻火,肝肺气郁胸胁作痛,或热结肠 中及胃,腹胀便浊,借之清利疏泄。 8.曲池、三阴交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妇女经闭,崩漏带下,积聚毒疮,诸般 肿痛,S热厥。 方义:曲池性游走通导,善清热搜风,三阴交 为三阴经之会,属肝脾肾之枢纽,为治疗血分 要穴。两穴配伍,则血分之瘀滞、热毒自清。 9.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食少 纳呆、形瘦身弱、或呕或泻, 腿脚麻木、 疼痛。 方义: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乃虚 损治疗不可缺少。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 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又阳 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胫麻木疼痛时作, 一以振阳,一以和阴,则有舒筋理痹之功。 10.阳陵泉、足三里 功能:调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 肝胃不和之症, 如吞酸口苦, 泄泻呕吐, 下肢痿痹。 方义: 阳陵泉为胆经合穴, 泻之以肃清净之府, 平肝火之上逆,胆府清疏,胆汁入胃,化食消 滞;三里为胃府合穴,泻三里,以导胃中之浊 气,使其浊阴得降,清阳自生,两穴配伍,对 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阳陵泉为全身之筋 会,大有舒筋利节,搜风祛湿之力;足三里有 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诸痹、膝关 节痛、筋挛历节、痿L脚气。 11.合谷、太冲 功能:宣导气血,镇肝熄风 主治:癫痫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儿惊风, 中风昏迷、口禁不开等。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原穴,为阳主气;太冲属 足厥阴原穴,为阴主血,两穴皆为气血通行之 关,故为治气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丰隆、阳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方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太阴, 其性通降, 阳陵泉为胆之合穴, 亦有沉降之能, 二穴同用有承气之功,而无承气之峻猛,治大 便秘结,甚为稳妥。 13.气海、天枢(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补肾壮阳,导滞清浊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奔豚、疝瘕、 遗精阳萎、小便不利、妇女月经诸疾。 方义:气海为任脉之要穴,是本经脉气所发, 生气之海, 气血所会, 呼吸之根本, 藏精之府, 故为下焦之要穴。针宜补法,犹如釜底添薪, 蒸蒸不衰。天枢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传话 糟粕,清导浊气,为其所长。两穴配伍,具有 振奋下焦阳气,清浊导滞,非常适应于下焦积 寒与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湿健脾,升阳益胃 主治: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脘腹胀痛,积聚 或停痰,停食,宿饮,痞块,霍乱等症。 方义:中脘为君,统治六腑之疾。虚证,用补 法者,以壮胃气,散其寒邪,调畅中气。泻中 脘者,以疏其滞,胃气降,脾气升, 津液上潮, 呕吐等证自除。取三里为臣,为其有升阳益胃 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泻三里,为其能降 浊导滞,而佐中脘以利运行,二穴相合为君臣 之方,临床确有殊功。 15.内关、三阴交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治阴虚劳损之症,如骨蒸盗汗、干咳、 失血、梦遗、经闭等。 方义:内关清心胸,利达三焦,三阴交滋阴养 血,交济心肾,此法确有交济坎离之功。 16.鱼际、太溪 功能:滋肾清肺 主治:虚劳骨蒸、咳嗽、咯血。 方义:鱼际清肺火,太溪滋肾阴,上清下滋, 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虚劳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功能:调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香,湿热 壅滞,秽浊滞于中焦,宿食停饮,腹胀噫秽。 方义:合谷为大肠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为 胃经之合穴,补之益气升清,泻之通阳降浊。 二穴皆属阳明,一手一足,上下相应,肠胃并 调,若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则补 三里,应合谷以升下陷之阳,俾胃气充足而饮 食自进。若湿热壅塞,浊滞中焦,这样则蓄食 停饮, 腹胀噫哕, 则泻三里, 引大肠合谷下行, 以导浊降逆,中气自然和畅。 18.劳宫、足三里 功能:清泻心胃之火,开胸降逆 主治:伤寒结胸,痞闷胀满,噫气吞酸,呕吐 干哕,烦倦嗜卧。 方义:劳宫属心包络,性清善降,能开七情郁 结,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热,导火下行;配足三 里,从中焦迫降邪热,上清下降,确为神妙。 19、大椎、内关 功能:调气行水,驱饮降逆 主治:胸膈满闷,喘咳气逆,痰多,胸膈积水 等症。 方义:饮为水邪,停于胸脘之间,上逆则肺涨 满, 胸闷咳喘气逆之症作, 然停水总责乎三焦, 因它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体腔油 膜,运行水津道路,津液蒸发是由三焦下属膀 胱,这样则决渎通畅,水无停留之患。大椎属 督脉,手足三阳之会,调太阳之气,阳气通行 则水自利,且性能宽胸降气。内关穴乃是手厥 阴心主之络, 别走手少阳, 宣心阳而且退群阴, 利油膜而通淤塞则决渎畅,饮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阳、合谷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阴阳明热邪内蟠,上结咽喉,咽喉肿 胀疼痛。儿科内热上攻烁肺,外感交攻,咳嗽 喘逆发烧。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井穴,其性能宣泻肺热。 商阳在指端,为手阳明井穴,能利气泄热。二 穴点刺出血,有和里清荥之效。合谷为手阳明 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本方对小儿发热、咳嗽、乳蛾、痄腮等症, 见效甚捷。 ) 21、隐白、中脘 功能:健脾补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阳不振,肚腹胀满, 泄泻, 中气不足, 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妇女月经不调,经血崩 漏,赤、白带下等症。 方义:隐白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此经脉根于 隐白,上结于太仓(中脘) ,有补益脾胃,调 理气血之宫。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腑 之所会。隐白与中脘相伍,既有经络联系,又 有脏腑表里相合之关系。故有健脾益胃,补中 益气,消食化饮,升清降浊之效能。 22、大敦、关元 功能:舒肝温经,调理下焦,驱寒湿,回厥逆 主治:各种疝气,妇人阴挺, 腹痛下坠, 癫痫, 遗尿,大便不通。 方义:大敦为足厥阴之井穴,属木。肝主筋, 前阴为宗筋所聚。足厥阴肝经,环绕阴器上行 抵少腹,挟胃,属肝而络于胆。故能舒肝,补 肝,暖肝,疏理三焦气机。关元为任脉和三阴 经之交会穴, 又为小肠之募穴, 为元气之关藏, 补能填精益肾,温暖下元。二穴相伍,舒理厥 阴之气机,暖肾温经,驱逐下焦寒湿,升阳益 气。故疝气等症得愈。 (此法治疝气,效果显 着。 ) 23、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 等。 方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 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 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 之三阴交会穴, 乃是三阴之枢纽, 故二穴相合, 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益阴而下行。傅青主 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 而得调理, 血虚而得补益, 胎儿安能不下。 (临 床配合补关元、泻足三里,下死胎及效。 ) 24、俞府、云门 功能:肃肺降逆、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闷热、呼吸急促、呕 吐纳呆。 方义:云门属手太阴,俞府属足少阴,二穴虽 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经脉行路不同,手太阴肺 经从胸走手,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走手者, 宣通于上, 走足者, 敛降于下。 咳喘气促之证, 其表在肺, 其本在肾, 肺肾同病。 肺受邪则咳, 肾虚不纳, 则气不归根而逆上为喘, 故取云门,宣通肺气,畅胸降逆,取俞府补肾纳气,敛冲 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强安冲降逆之力,顺 阳经气,助云门宣降,俞府敛纳。 25、气海、关元、中极、子宫 功能:养血调经,培补真元, 补命门,暖子宫, 调经带,育子嗣 主治:子宫虚寒,胞门闭塞,久不成孕,阴缩 阳痿,腹痛胀满,转胞。 方义: 四穴同属任脉, 中极之下为胞宫, 其任、 冲、督脉,均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任脉由 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冲脉由 会阴而行于肾经,故为一元三歧。气海者,生 气之海,元气由存。关元者,男子藏精,女子 蓄血。中极者,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穴,为 胞宫之门户。子宫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 气海,以益下元;关元,填充精血,中极,调 经启闭;子宫,为直取治其标。协同上穴,共 行养血调经,培元暖宫之效。 26、神阙、气海、天枢、水分 功能:暖脐散寒,回阳益气 主治:下元虚寒,脐腹冷痛, 霍乱吐泻, 中风, 中痰,痰厥,小儿慢惊风。 方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花穴。神阙为任脉 穴,能通脏回阳救急。天枢为足阳明胃经,大 肠之募, 化糟粕, 分离清浊。 气海为元气之海, 补肾回阳。水分为任脉之穴,健脾利湿,分利 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泻 ,温中救 逆之功。加天突、中脘,以降气除痰而治呕。 27、尺泽、委中 功能:清血毒、散秽邪 主治:霍乱心烦瞀乱,上吐下泻,腹痛,泻痢 等。 方义:尺泽是手少阴肺经之合穴,五行属水, 络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阳膀胱 经合穴,五行属土。暑热之邪,首犯太阳,故 刺出血, 可治时疫邪毒。 两穴位置, 一肘一膝, 乃大血脉所在处,故能刺出血。风、寒、暑、 湿、燥、火六淫及山岚瘴气等疫疠之邪,首犯 太阳, 传之太阴, 故刺两经之合穴, 使毒血出。 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呕;少冲、中冲,宁 心安神;如加百会,醒脑开窍;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胀、寒邪 凝滞,痞块,遗尿,目疾,乳痈,心悸,虚烦 手指麻木 ,癫狂,脏躁,中风,阳明热盛, 虚劳赢瘦,形体衰弱等。 方义:脏腑及肢节,皆赖气血以为营养,有胃 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出 入之海,主消纳,胃气盛则纳谷自畅,营养则 能自周,否则脏气失养,而生气绝。足三里属 于胃之合穴,经气之枢纽,能壮人身之元阳, 又能补气血之亏损,如寒气积聚症瘕,其功能 温而且能化,湿浊弥漫肿胀,能燥能消,可与 中药补中升阳之方并美。 29、三阴交 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利湿导滞、疏经 调气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溏泻、 黄疸、消渴、眩晕、失眠、阳痿、滑精、疝气、 遗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肿、阴部肿痛、高 血压、症瘕、痛经、闭经、崩漏、带下、月经 不调、瘫痪、脚气等。孕妇禁针。 方义: 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穴, 应用极为广泛, 为治疗肠胃、生殖、泌尿系统和妇科疾病的主 穴,亦为下肢病的常用穴。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启闭开窍 定位:前正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 缘之间的微凹处。 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失语。 方义:穴位在任脉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够 治疗咽喉局部的病症。 31、十三鬼穴 组成: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 颊车、承浆、 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 功能: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 主治:癫狂 方义: &十三鬼穴&是主治癫、 狂症的重要穴位, 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 迨至唐代孙思邈 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 共计十五穴。这些腧穴,已成为历代医家主治 癫、狂症的主要处方。其中取人中、风府、上 星、后溪诸穴,以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 取手厥阴经之原穴大陵、经穴间使,以泻心包 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 取手、 足阳明经之曲池、 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取手、足太阴经之井穴少商、隐白,以清肺健脾而化 痰浊;更取任脉之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 海而滋阴降火。独取舌下中缝(舌者心之苗) , 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如此诸穴合用,共奏开 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之效。故癫、狂 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辄获良效. 32、大陵 功能:调气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义:根据&下病上取&,&交经缪刺&,的原理, 治疗足跟痛疗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调气通经,舒筋活络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之原穴,中渚属手少阳之 输穴,两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够治疗局部 的病变。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调肠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滞疼痛,霍乱转筋 等症。 方义: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其经线由脊 背而下行,膀胱和肾相表里,故能和调肠腹, 理下焦之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 经线由胸腹而下行,与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 之滞气。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调肠胃。胃肠 和,热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 筋脉得养,转筋即复,瘀化滞消,气血调畅, 其疼痛自止。 35、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 等。 方义:至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 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 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 足之三阴交会穴,亦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 合, 能理气养血, 宣通下焦气机, 益阴而下行。 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 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 36、环跳、风市、阳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风除湿、蠲痹除痛、舒筋 利节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痛,麻木不仁, 筋缩,痉挛,痿废等下肢疾患。 方义: 环跳为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经膀胱之会 穴,用以蠲痹祛风除湿;风市,搜风利湿,二 穴均为治疗下肢痿痹等症之要穴。阳陵泉,是 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周身筋之会,故为舒筋活 络,通利关节之要穴,亦是治疗肝胆疾患之常 用穴之一。三穴相配,确有起痿荡痹之功效。 对于腰、胁、下肢各症,大有将帅之魄,无可 而不胜也。一般来说,针感是一种深部感觉,有的定位 明确,有的定位不甚明确。其性质多为酸、 胀、重、麻、触电感,其中最常见的是酸、 胀两种。临床上可单纯一种,也可见几种感 觉混合出现。 另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针感如 抽动感、蚁行感、热感、凉感等。针感性质 的多样性似乎与针刺部位的不同或被兴奋 的感受结构的种类不同有一定关系。显增加, 这可能与提插捻转时易刺中正中神 经有关。与此相反,在合谷穴行提插捻转手 法时,麻感反而减少,而酸感的出现率明显 增加。除合谷穴外,印堂、外膝眼、昆仑等 穴在提插捻转时, 酸感的出现率也不同程度 的增加,这可能表明:提插捻转所产生的机 械刺激比较容易产生酸的感觉。 针灸时的疼痛感,在一定情况下,也是得气 的一种局部感觉。例如临床上救治昏迷、休 克等病人时,往往针刺人中、中冲、涌泉、 十二井穴、十宣等,这些穴位针刺时的反应 均以痛感为主。 针感与疗效的关系: 不同的针感对不同的疾 病具有不同的效果,如治疗休克、脑部疾患 引起的昏迷症,刺痛感的效果最好;神经麻 痹症,以触电感的疗效较显着;疼痛症以酸 胀感较为理想; 慢性病酸麻感比其它的针感 见效快;虚寒病以热感最为满意;实热症以 冷感最舒服。如果使其产生上述的感觉,与 穴位和手法操作有一定的关系。人体实验表明,用毫针直刺印堂穴,针感为 胀为主; 直刺外膝眼穴, 针感以酸、 胀为主; 而直刺合谷、内关、昆仑三个穴位可出现多 种针感。 用直接刺激经手术暴露的各种组织 的方法,从病人的感觉反应得知:虽然刺激 穴区的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和骨膜等各 种组织都可引起酸、胀、重、麻等多种形式 的感觉, 但刺激不同组织所引起的各种感觉 所出现的频次不一样;刺激神经干、较多引 起麻感,刺激肌肉、肌腱、骨膜多引起酸胀 感,而刺激血管则多引起痛感。 由于不同穴位之间上述各种组织结构的复 杂程度不同, 而刺激不同组织所产生的各种 针感的出现率也不同, 这可能是决定不同穴 位之间甚至同一穴位不同深度间针感性质 有所差别的内在因素之一。刺激的方法不 同,针感的性质也不相同,在同一穴位(内 关穴)手法运针的针感多为酸胀感;电针刺 激则多为麻感。又如同一神经干,用眼科镊 子碰时产生麻的感觉, 而用针刺时产生酸的 感觉,手术刀分离它的鞘膜时产生麻的感 觉,手搓它时又产生重的感觉。 运针手法不同,针感性质亦异,如在内关行 提插捻转手法时麻感的出现率较直刺时明.针 灸 特 色 的 思 针 考黄鼎坚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3) )针灸是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巨大的 作用,是医学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也 是我们引以为荣、感到自豪的。然而 在学习及应用上曾有两种说法:一是 “简单易学”之“易”论,甚至认为 只要能将针扎进去便是; 二是强调 “入 门容易,成家难” (近代针灸学家朱链 氏言) ,正如我国第一部医着《黄帝内 经》中的《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指 出的: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 。从 我们的学习和经历中深刻体会到,后 论是比较认真、实际、严肃而正确的。 面对新世纪,如何认识针灸特色, 把握特色,弘扬特色,来迎接国际化, 满足人类防病治病及健康长寿的要 求,值得我们深思。 1 针灸医学特色的认识 1.1 针灸是一门独特而完整的学术体 系 针灸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 重要学科,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及医 学家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和发 展起来的一种应用医学。我国现存最 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基本上 奠定了针灸学的学术体系。针灸学以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其基石,以经络、 腧穴学作为其基本理论,以经穴诊察、 针法灸法、针灸治疗作为其诊疗手段, 以实验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使 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以其独 特的理论、独特的诊断、独特的治法、 独特的治疗手段、独特的治疗途径, 又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学术体系。简 而要之,针灸学是“理、诊、法、方、 穴、术”的集合。 1.1.1 有理论指导的针灸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方 式,发展规律、运行轨迹,只有尊重 规律,才能充分发展。针灸亦有其特 定的内涵、发展规律。 针灸临床是实践性最强的科学, 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它是以中医基础 理论为指导,尤以充分认识脏腑理论 为基础,以经络学说为核心。针灸是 刺激特定部位,以调节气血、激发其 本身器官的功能来达到扶正祛邪,以 求“阴平阳秘”“以平为期” 、 。针灸要 做到辨证、辨经、辨病诊治,就必然 要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理论的指 导。懂得脏腑经络理论,方能用得灵 活,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如治一例子宫内膜炎刮除术后的 病人,症见小腹拘痛伴阴道流血,已用 10 天抗生素、 消炎止痛药并服中药, 来诊时因痛而蜷缩,即针承浆、大敦, 并灸隐白。留针 40 分钟,痛止。隔日 1 次, 3 次而愈。病在下取之上,以 任脉之承浆为君穴,治“小腹急痛” , 辅以大敦(肝经),隐白(脾经)止痛、 止血,故能取速效。又如治面瘫时取 对侧合谷穴,乃因大肠经在面部的循 行交叉而致。 临床医生如能做到气至病所,常 能立竿见影。再如治一例胆囊炎切除 术后绞痛患者,针足窍阴后针感到胁 部,痛立止。这正体现了“经络所通, 主治所及” 。 历史证明,理论的突破往往带来 临床实践的飞跃。目前,国内外都在 研究经络、腧穴及针灸的作用机制, 这必将促进针灸的现代化。 1.1.2 有诊断可据的针灸 针灸除了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诊 断、狭义的中医诊断之外,亦有经穴 诊断可以依据。 针灸学是以经络腧穴为理论,以 针灸为手段的学科。经络辨证是针灸 辨证取穴的重要法则,循经取穴是取 穴的基本规律。如仅借助于现代医学 的诊断和狭义中医诊断,都难以达到 上述要求,显然还需要经络腧穴的诊 察以臻完善。早在《灵枢?五色篇》 就指出:面部有五脏六腑的定位区。 通过观察相应的区域,就能了解内在 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近年来,针 灸诊断得到速猛的发展,如穴位诊断 的研究,耳穴诊断的研究,手诊的研 究,目诊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得到应用。 针灸诊断不仅诊已病,而且善诊 未病。 《黄帝内经》早就阐述了“有诸 内者,必形诸外” “视其外应,而知 , 其内”的思想,这种天人相应的思想 正是针灸诊断的理论基础。经络是人 体运行气血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 总称。直行的主干为经,细小的分支 为络。它们纵横交错分布于全身,把 人体脏腑和各种组织器官紧密地联系 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具 有联络脏腑和肢节,运行气血营养周 身,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保卫机体 的作用。经络即能将外邪由体表传注 于内脏,亦能将内脏的病变反应于体 表。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 于体表的部位。故此,医者可通过视、 触、测(声、光、电等)等手段来发 现经络腧穴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疾 病,明了病位、病证、病经、病性、 病势。此外,经穴诊断对“未病”的 诊断,这是其它医学所不能比拟的。 目前,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从总体上 来说还是处于诊断已病的水平阶段, 也就是说这个诊断技术再先进,也只 是诊断出那些已成形的病,对于未病, 对于尚未成形的病,现代的诊断还无 能为力。而经络作为信息的传输通道, 能将人体的点滴信息反映于体表和经 穴,通过经穴诊察,就能探知已病和 未病。 当然,提倡经络腧穴诊察,并不 是要排斥其它诊断法。作为一个临床 针灸医师,必须作到多种诊断法的掌 握,要善于利用各种诊断法的长处。 既要充分采用凝聚着现代科技文明成 果的生化检测、影像诊断等,亦要充 分使用舌脉等四诊,更要充分利用经 穴诊断。如此,方能做到辨经、辨证、 辨病等。 1.1.3 有法则可循的针灸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针灸学是 直接与病人打交道,与病、痛、生、 死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治疗有治则、 治法。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 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 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 用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用以指 导治疗方法的总则,为原则,为总。 治法为具体实施的要领,是治则的具 体化,为点。如肝旺脾虚,其治则为 泻实补虚,其治法为抑肝扶土。 治则:补虚泻实,以平为期。虚 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素问?三部九候论》云: ”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素问?针 ” 解篇》 “宛陈者除之”《灵枢?九针十 。 二原》云: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 则泄之,宛陈者除之,邪胜则虚之” 。 《灵枢?经脉》云: “盛则泻之,虚则 补之,热者疾之,寒者留之,陷下则 灸之, 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 《素问? 至 真要大论篇》云: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 之,以平为期。 ”这些经典都阐明了针 灸的治则。对于虚证的用补法,对于 实证的用泻法,不虚不实的用导气法。 1.1.4 有处方规范的针灸 处方是根据治则治法而确定治疗 内容、手段、治疗方案的凭据。既是 临床治疗的记载,也是医者的水平考 试。南京肖少卿教授 87 年提出“理、 法、方、穴、针” 。认为药方有君臣佐 使,针方也有主次之分,有主穴、配 穴。此说,为处方的规范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拟改为“理、法、方、穴、 术”似更为妥当。 针灸文献多,可谓汗牛充栋,但 针灸处方书少。且不少针灸处方缺少 必要的格式,或内容简单、表述不清; 或书写混乱、主次不明、上下前后脱 节;或为穴位的堆砌;或为治法的堆 砌,难以重复,难以推广。因此,针 灸的处方必须规范化,以利于完整记 录操作过程,利于临床操作,利于他 人学习借鉴,利于科学研究。 格式:治法,选穴(主穴、辅穴) , 刺灸法(针灸手段,补泻技巧,其它 刺灸手法、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 刺激量,留针时间,针灸频次,疗程 等) ,配用方法等。 治法主要针对病、证、经、位而 言。 处方有主穴、辅穴之分,穴有左 右、单双之别。选穴有循经、辨证、 局部、近部、按时和辨病选穴等,配 穴有按部配穴(上下、前后、左右、 三部配穴) ,按经配穴(本经、表里经、 同名经、子母经、交会经配穴)等。 穴位定位是按国际标准还是特殊取 穴。 针灸手段有针法(毫针、指针、 电针、三棱针、火针、挑针、皮肤针、 梅花针、激光针、微波针、美容针、 小针刀等) ,灸法(艾条灸、艾炷灸、 药线灸、灯火灸、香烟灸、温和灸、 化脓灸、隔物灸等) ,穴位给药(穴位 注射、穴位敷贴、穴位透皮给药等) , 穴位埋藏(埋线、埋药、埋器官等) , 拔罐法,经络疗法(刮痧等)等。 补泻有迎随补泻、徐疾补泻、提 插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导气 法。以及生成数,复式补泻(烧山火、 透天凉等) 。 其它刺灸法: 《灵枢?官针》记载 有 26 种刺法。如适应九种病变的“九 刺” :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 刺,大泻刺,毛刺,巨刺,淬刺;适 应十二经病变的“十二刺” :偶刺,报 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 刺,短刺,浮刺,阴刺,傍针刺,赞 刺;适应五脏病变的“五刺” :半刺, 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而后 代的发展就更多。 针刺的方向与补泻及治疗病种有 关。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不同的病 须针向不同的方向,以达气至病所, 如刺风池可据病情不同,或朝眼、或 朝咽,或朝鼻,或透风府。 针刺的角度与治疗部位、穴位特 性、治疗病种及治法相关。胸背部应 斜刺,皮肉浅薄处可平刺,肌肉丰满 者可直刺;一些特殊穴位有特定的刺 法,如风府应向下刺;平刺可通过皮 部起作用。 针刺的深度不同,其针感和适应 证也有所差异。如针次s穴,针浅层 者,针感为局部酸胀,可治局部风湿 痹痛;刺中层者,针感向下,侧重下 肢病痛;刺深层者,则以妇科及生殖 泌尿疾病为主。 刺激量和病人体质,季节,病性及疾病相关。由于机体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不同,加之患者的体质、年 龄、病情、病程、腧穴部位、耐受度、 初诊复诊等具体情况的差异,医者必 须采用相应刺激量的针刺手法,才能 有效地调整人体功能,促进机体恢复 正常。 留针时间与治法、病性及年龄相 关。针刺按内经一般留针约 28 分钟左 右。皮内针应留针时间长,慢性、顽 固性、痉挛性疾病亦可长时间留针, 小儿则不留针。留针者也应标明是否 间歇行针。 针灸频次与疾病、治法相关。病 急、病重的可一日一次,及至一日数 次;如有人做过研究,头针一日数次 者优于一日一次。慢性病、巩固疗效 者及防病者可数日一次,一周一次, 甚至一月一次。埋线应一周一次,耳 穴压豆可依气候数日一换。 疗程可依病情而定,感冒者短, 中风偏枯者长。 针灸处方尚应标明除主要治疗方 法外,是否还配用他法。 以上主要以毫针治疗而举例,其 它疗法可仿此。 1.1.5 有穴位标准的针灸 在针灸临床上,要遵循世界卫生 组织制定的穴位标准,以利于学习、 科研及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要用 穴而不泥穴。可以充分利用穴位的方 向性(针刺不同的方向可以产生不同 的效果,治疗不同的病) ,深浅性(亦 名层次性。针刺不同的深度可以产生 不同的效果,治疗不同的病) ,多点性 (针刺穴位不同的点可以产生不同的 效果,治疗不同的病) ,此外,还应充 分利用穴位的特殊性,如特定穴,双 向性。 特定穴的作用:特定穴分为五输 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郄穴、 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为 临床主要使用的腧穴,各具有特殊的 作用,临床巧妙用之,可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穴位的双向作用:穴位具有双向 的调节作用。如针承浆、列缺即可治 遗尿、亦可治癃闭;天枢既用于治便 秘又治腹泻。 1.1.6 有技巧考究的针灸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 学。针灸治疗是使用针或灸来操作, 在临床上也就尤其讲究操作技巧,即 针灸术式。针灸的目的一是要达到良 好的效果,治愈疾病,这就要求有良 好的针感,尽可能气至病所。二是要 尽可能舒适,要易接受,这就要求我 们治疗中要做到无痛或少痛,要减少 不适感。如理想的针感就应来得缓慢 而绵长,而非爆发。 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这些方面。 就要在针灸的各个环节都严格要求。 如毫针刺法的治神、进针、补泻(包 括导气) 、调气、刺激量、留针、出针 等都要非常讲究,而非针下去就完事。 艾灸亦如此。 针灸常常给人简单易学的感觉, 针灸操作也似乎简单易行,这体现了 针灸的一个简便的特点。但这正如我 们上面所分析的,针灸是一门讲究 “理、诊、法、方、穴、术”的科学, 是系统、完整、独特的学术体系。 探索更大适应疾病谱的变化和满 足人们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需要。 我们既要选用传统针灸,又可采用现 代针灸及无创伤针灸。同时,遵循循 证医学,分析总结经验,进行科学研 究,找出有效治疗各种病证的科学规 律和方案。 1.2 针灸是一门以疗法命名的综合应 用医学 针灸学强调疗法的特色,以治疗 手段命名,并约定俗成。以针或灸为 主,属于自然疗法,效果显着,毒副 作用少,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 的一门综合性科目。 1.2.1 自然疗法自然疗法泛指凡是人为的利用各 种自然条件与因素的医疗手段的方 法。针灸是用针或用灸,不用药或少 用药,无药物的毒副作用。作用的手 段是针刺或灸灼,作用的点是经络和 腧穴,作用的物质是气血和阴阳。显 然,针灸属于自然疗法。这明显有别 于西医的以化学合成药物、手术为主 的疗法。故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 睐。 1.2.2 应用范围广 针灸治疗的病症广及临床各科病 症,并非一些人的眼中的治痛、治瘫 几种病证。仅在七十年代联合国卫生 组织向世界推荐的针灸有效病证就有 包括各系统的 43 种。 据最近统计资料, 有关部门将 1980 年至 2000 年 100 余 种针灸、中医、西医杂志公开发表的 针灸论文 5451 篇,总病例 673778 例, 按照三个标准(每种病有 40 篇以上的 完整临床资料,有明确的针灸治疗方 法,有可靠的临床治疗效果) ,从而确 定了 54 种针灸治疗的临床常见病。这 包涵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 4 种;消 化系疾病 4 种;泌尿生殖系疾病 5 种; 内分泌及代谢系疾病 2 种;神经及精 神系疾病 9 种;运动系疾病 8 种;皮 肤科疾病 5 种;妇产科病 4 种;儿科 病 3 种;五官科 6 种;传染病 2 种; 其它病:戒烟及恶性肿瘤的放疗后不 良反应和癌症疼痛。天津的博士也提 出了针灸的疾病谱,虽有不少值得商 榷之处,但也给我们不少启示。 根据针灸医学, “经络所通,主治 所及”的理论,针灸作用的点即是经 络和腧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 路, “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 ,纵 横交错分布于全身,把人体脏腑和各 种组织器官紧密地联系起来。经络是 枢纽、是通道、是信使。因此,针灸 能治疗外经病,内府病。细分为三大 类疾病: (1)肢节:五体(皮、肉、 脉、筋、骨) 、五官九窍; (2)经络; (3)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腑。针 灸直接作用的靶点是经穴,这也就决 定了针灸在疾病治疗中所起的主次作 用。对于经络病,针灸为主;对于外 周及内脏疾病,针灸或起主要作用, 或起辅助作用。事实上,在临床实践 中及文献所载中,针灸的治疗也是极 其广泛的。故此,虽不能说针灸包治 百病,但也不能说针灸不能治百病。 1.2.3 针灸诊治未病 针灸诊治未病,这是针灸的又一 大特色。这也是我们目前所忽略的地 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 “是 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 铸锥,不亦晚乎!《灵枢》又云: ” “上 工守神,下工守形” 。张仲景也在《金 匮要略方论》的开首就指出: “上工不 治已病治未病” 。 针灸学独特的经络腧穴理论,奠 定了针灸在诊治未病方面的优势。针 灸治疗未病古已有之,但现代仅在某 些方面做过研究,应用尚少。针灸治 未病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治已有病但 未发作,针灸以防之;一是完全意义 上的未病,包括现在所提的亚健康状 态。针对前者的工作做得较多,如三 伏天穴位敷药防治哮喘,灸绝骨、足 三里防中风等。针灸治未病的方法也 应有几种,一是针对反应点采取相应 治疗;一是针对体质采取相应治疗; 一是针对相应疾病采取相应治疗,如 灸大椎、神阙防感冒;一是整体治疗。 如“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 1.2.4 效果显着,安全、毒副作用少 针灸以调整经络为主,直接作用 于人体的传输通道,对众多疾病疗效 显着,深受患者欢迎。 “是药三分毒” ,这充分说明了药 物治疗尤其化学合成药物的双重作 用。药物就象一把双刃剑,既为人们 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不可避免 地带来许多毒副作用。而针灸作用的 工具是针或灸,作用的点是经络和腧穴,以激发人体的功能,调整人体机 能状态的为主,故其治疗安全、毒副 作用少。 值得一题的是,尽管针灸学是以 治疗手段命名的,但现代的发展已使 其远远突破了针或灸的界限。通过以 上的分析,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 管是针、灸,药物敷贴,声、光、电, 或是其它的手段,只要它的作用点是 经络或腧穴,应用经络腧穴理论,它 就属于针灸疗法。 1.3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 针灸医学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华 大地,如今在世界各地兴起,成为世 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针灸学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世界都在揭 示它,在研究它。针灸学在其发展过 程中,不断地吸收了哲学及其它自然 科学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 的衍化,传统针灸医学也在不断地发 展。一方面深入发掘了古代针灸医学 的学术宝库,一方面继承老中医的宝 贵学术经验,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科学 技术、理论及手段对传统针灸医学体 系作了全新的阐发与探索,从而大大 地拓展了传统针灸医学的学术视野与 临床范围。使针灸学成为世界独树一 帜的医学体系。 目前,应用针灸的国家和地区更 为广泛,已达 100 多个。同时,在针 灸原理研究方面,不仅是我国十五计 划的重点攻关课题之一,也成为世界 关注的焦点。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如 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不惜重金成立 科研、教育机构,加紧研究。 2 针灸学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走向二十一世纪,新技术、新理 论不断涌现,现代医学模式随着时代 的发展也在转变,人们需要更好的医 疗卫生保健。针灸界面对新形势下的 变化,需要正视目前面对的困难,迎 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需要解决以下 几方面的矛盾,如人们渴望自然疗法 与针灸发展滞后(表现在针灸的经验 化、个体化;病种的萎缩、市场的缩 小;针灸原理尚未揭开;现代化、产 业化、市场化不够)的矛盾;针灸医 学发展与针灸人综合素质(中西医理 论水平;临床思维、实践能力;科研 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的矛盾。 2.1 学科发展的必然 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针灸学也 一样,理论的深化、原理的阐述、临 床疗效的提高,需要针灸学的发展。 不可否认,针灸界在前进的道路上现 在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 外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针灸的特色优 势。医疗改革以及医疗竞争的加剧, 使针灸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海外市 场的开拓,针灸的现代化,针灸的系 统化,针灸的产业化,针灸人才的培 养,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 当今存在的针灸市场的萎缩,针灸治 疗病种的减少,值得我们深思,需要 认真面对,加以解决。 2.2 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代, 即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和整 体医学时代。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指导 医学发展的模式,在经验医学时代为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实验医学时代为 生物医学模式,而整体医学时代为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当今医学的 特点是处在实验医学向整体医学时代 过渡,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过渡,两个时代、两种模 式并存。 1977 年恩格尔(G.L.Engel) 自 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来, 对促进整体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 力的提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 变,社会竞争的加剧及生活节奏的加 快和心身应激的增强,“现代病”“文 、 明病”“富贵病” 、 、心身性疾病的发病 率也逐年递增,改变着疾病谱,而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建立在生物医学模式 基础上的现代医学,只重视人体的微 观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忽视了精神 与躯体平衡、心理与生理平衡、自然 生态与社会环境的平衡,只依靠机体 参量的偏离正常来诊治疾病,而忽视 了社会、心理、自然环境适应不良的 变量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巨大影响, 忽视了人的个体差异。因此人们不得 不对生理医学模式进行重新思考和进 行新的认识。医学的现代化,不能狭隘 地理解为医疗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 而是应把生物医学与社会医学、自然 医学(包括地理、气候、天文、环境、 时间)、心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结合起来, 以适应人类卫生健康的需要。中医针 灸医学强调天人合一,将人纳入大自 然与大宇宙中来看待。注重整体观, 辨证观、恒动平衡观,重视社会、地 理、气候、天文、环境、时间、心理 对人体的影响及个体差异。针灸学的 这种整体医学模式、自然疗法特性, 正是现代医学在新技术革命中追求的 目标,这也是针灸学所独具的基本特 点和优势。面对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针灸界应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的要求,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并与引进多学科来研究针灸学,使其 更系统、更完善。 2.3 医学交流的需要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掀起了“针 灸热” ,此起彼伏,方兴未艾。国外学 习和使用针灸的热情日渐高涨。针灸 已率先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一 部分。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学 术方面的交流,更应加强语言上的沟 通。诚然,提高针灸界的外语交际能 力是急不可待的事。 3 直面机遇和挑战,弘扬特色和优势 3.1 注重针灸人才的培养 针灸特色的弘扬需要人来实施, 针灸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3.1.1 针灸人的素质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针灸人才 不仅要具备中医针灸诊治知识的本 领,而且要具备西医诊治知识的本领, 现代科研思维、方法及能力和外语能 力。中医、针灸是一个系统的科学, 是一个涉及临床各科的学科。但我们 的教材不够系统,不够完善,我们的 讲授就更不够系统,不够完善。这导 致针灸人才的“内功”不够。针灸是 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一定的临床 实践锻炼。针灸要发展,要创新,就 需要科研。针灸要交流,就需要外语 能力。这些都需要加强。 3.1.2 针灸人才的全和专 纵观当今,我们的针灸人才的培 养目的不是很明确,既不全也不专。 针灸治疗广泛,涉及到临床各科,需 要针灸师掌握到各种的知识。但人的 精力总是有限的,且受到现在培养方 式的制约,我们不可能面面都精通, 这又要求我们在全之外,必须专。全 与专,是辨证的关系。作为针灸学的 全,应建立在专的基础上。 3.1.3 继承与创新 今天的传统是前人的创新,未来 的传统则有赖于今天的创新。继承与 创新是辨证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 源泉,针灸的文献汗牛充栋,老中医 经验凝聚着多年的心血,这亟待我们 的总结、归纳、分析,继承。认真地 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并学习古现代针 灸文献是针灸学术进步的原动力,只 有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才能攀 上新的高峰。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没 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针灸学正是通过 一代又一代的创造才培植成今天枝繁 叶茂的大树。我们应当努力创造针灸 的新理论、新疗法、新技术。 3.2 针灸应用的拓展 目前,针灸的应用还是比较狭窄, 病种也在萎缩。针灸应加强与他科的 联系和学习,拓展应用范围。针灸应 用不仅要应用于诊治已病,更要加强 诊治未病的研究;不仅要应用于针灸起主要作用的疾病,也要应用于针灸 能起辅助作用的疾病如肿瘤。针灸不 仅可以用于人,亦可以用于动物。如 芬兰在 2002 年举办了国际性的兽医针 灸培训班。 3.3 针灸的现代化 针灸的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应 不断汲取现代的科学技术成果来武 装、揭示针灸作用原理的奥秘,充分 针灸的特色和优势。针灸现代化其主 要内容应有针灸理论的现代化,针灸 诊治的现代化及标准化,针灸作用机 制的研究, 针灸器械的开发与应用, 针灸新疗法、新技术的研究等。针灸 的现代化不是西化,不是用现代医学 来解释,来同化针灸。避免过度崇古, 走向玄化、神化,亦要避免过度西化, 丢掉中医针灸的特色。 3.3.1 针灸学术理论体系的现代化 基础理论是任何学科的基础,解 决针灸学术理论问题是针灸现代化的 前提。针灸理论应更系统,更完善。 应充分吸收现代文明的成果,如经络 的实质的认识、研究;如中医全息论 的研究,就可以解决许多以前不能明 了的问题,不仅能解释许多针灸学中 特殊的穴位即耳穴、 手穴、 足穴等, 而 且能把它们归纳于针灸理论中。 3.3.2 针灸临床诊断体系的现代化 针灸诊断体系属于中医临床诊断 体系的内容。主要基于整体观, “有诸 于内必形于外”的传统诊断思维和方 法。具体的手段是望、闻、问、切四 诊。其体现了宏观性和整体性特点,也 存在模糊性和主观性的不足。因此既 要借现代科技完善中医四诊内容,弥 补不足。如实验室检测、影像检查等, 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诊断,达到疾 病的诊断定性、定量等。同时也要对 针灸学中应有的诊断技术进一步研 究,配合声、光、电等,如通过经络 穴位变化以辨经、辨病、辨证,并做 出进一步的定性定量研究。 3.3.3 针灸治疗技术的现代化 针灸治疗技术是中医治疗技术中 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之一。提高疗效 是其基本目的,易于接受是其基本要 求。既要挖掘传统治疗方法,如火针、 梅花针、浮针等;还要与现代医学结 合,如穴位注射、穴位透皮给药等; 也要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与电针等; 亦要探索无创伤针灸,如激光针等。 力图寻找更多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及 合宜的治疗方案。 3.3.4 针灸诊疗标准的现代化 针灸的诊断和疗效的标准化是针 灸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现代 化的主要部分。建立现代中医针灸诊 疗标准的评价体系,目的在于用科学 的标准规范中医针灸的诊疗体系,更 好地评估中医针灸诊疗的科学性和客 观性,利于针灸的理论和临床研究, 更好地发挥针灸的特色和优势。 3.3.5 针灸科研研究的现代化 针灸的科研研究要充分遵循循证 医学及 WHO 所制定的针灸临床研究规 范。实验针灸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针 灸学已从经验医学时代进入实验医学 时代。实验针灸学将与传统针灸学结 合进入现代整体医学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实现针灸学术理论体系的现代化, 更为重要的是创立具有中医针灸特色 的实验科学体系。中医针灸的实验体 系不能单纯借助现代医学实验方法, 必须体现中医针灸的特色,将宏观与 微观、辨病与辨证有机的结合,在宏观 与微观、整体与局部层次上掌握机体 的生理病理机制,建立诊断的客观标 准,并阐明治法方术的作用机制。此 外,多学科的研究将能更深入揭示针 灸的实质。 3.4 规范针灸市场 在特殊的时期, “一把草, 一根针” 对缺医少药起到一定的作用。现今, 社会在进步,文化水平得到更大普及, 医学人才包括中医针灸专业学生不断 充实医疗队伍。必须按整体素质来规 范、来要求针灸队伍。不能允许那些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流给针灸带来 负面影响。要严格实行针灸水平考评 考核制度,确保质量,加强管理,规 范市场。 3.5 重视针灸的市场化、产业化 针灸源于中华,正走向世界。与 国际社会学习、应用针灸的热潮相比, 针灸在国内的市场却在萎缩,治疗的 病种却在减少,更谈不上产业化。只 要从根本上正视、重视针灸的价值地 位和作用,把针灸市场化、产业化提 上议事日程,才能可能促进针灸的更 大发展。发展针灸的市场化、产业化 是针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包你三个小时记住十二个急症的针灸 处方? 处方? 足三里。 1、晕厥――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 晕厥――水沟 ―― ? 口诀: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 冲醒。 冲醒。 ? 内关。 2、虚脱――素胶 水沟 内关。? 虚脱――素胶 ―― 口诀:虚脱要速(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关水沟。 3、抽搐――百会 印堂 人中 合谷 太 抽搐――百会 ―― 冲 。?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 引发抽搐。 引发抽搐。?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 水沟 太冲 中风闭证――十二井穴 ―― 丰隆。 丰隆。? 口诀: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 隆一声倒地所致。 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 神阙(隔姜灸)。 中风脱证――关元 神阙(隔姜灸) ―― 汗出配阴郄(xì 复溜, (xì) 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 阴交。 阴交。? 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6、痛经――(实证)中极、次s、地 痛经――(实证)中极、次s、 ―― 。(虚症 虚症) 机。(虚症)气海 关元 足三里 三阴 交 。?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 低级(地机)食品。 s)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 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 )。? 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内脏绞痛? 内脏绞痛? (1)心绞痛――心俞 厥阴俞 内关 心绞痛――心俞 ―― 膻中。 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 感觉应越好。 感觉应越好。? 急性胆囊炎、 胆石症――胆俞 肝 (2) 急性胆囊炎、 胆石症――胆俞 ―― 胆囊穴。 俞 日月 期门 阳陵泉 胆囊穴。?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 门自通,扬名( 全靠这。 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 鸠 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 ―― 阳陵泉。 尾透日月 胆囊穴 中脘 阳陵泉。? 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 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 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 三焦俞 关元 肾绞痛――肾俞 ―― 三阴交。 阴陵泉 三阴交。? 口: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 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 三叫三应肾即愈。 三叫三应肾即愈。? 颊车。 8、牙痛――合谷 下关 颊车。? 牙痛――合谷 ――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高热――大椎 ―― 合谷。 合谷。? 口诀: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 是宣发热气。 边?是宣发热气。?10、血管性头痛? 10、血管性头痛? (1)外感头痛――百会 太阳 风池 外感头痛――百会 ―― 合谷。 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 让我头痛啊! 会)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 A、肝阳头痛――百会 风池 太冲 太 肝阳头痛――百会 ―― 溪 。? 口诀: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 拜会太宗( ),大怒 肝阳直线上亢。 大怒, 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肾虚头痛―― ――百会 B、肾虚头痛――百会 肾俞 脾俞 足 三里。 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 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血虚头痛―― ――百会 C 、血虚头痛――百会 心俞 脾俞 足 三里。 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 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 太阳 丰隆 阴 痰浊头痛――头维 ―― 陵泉。 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 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 合谷 血海 淤血头痛――阿是穴 ―― 三阴交。 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 三股阴气交会(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 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伤――肾俞 委中。 11、急性腰扭伤――肾俞 腰眼 委中。 ―― ?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 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12、呕吐――中脘 足三里。 12、呕吐――中脘 内关 足三里。? ―― 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高树中教授的临床经验 高树中, 1962 年出生, 男, 山东省临朐县人。 1985 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 士学位, 1992 年获针灸专业硕士学位。 现为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院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针灸 学会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医外治杂 志》《针灸临床国际杂志》《陕西中医药研 、 、 究》杂志编委。 笔者临证近二十年来,宗扁鹊“医之所 病病道少”和孙思邈“针灸而不药,药不针 灸,皆非良医”之训,当针则针,当灸则灸, 当药则药,且每针药并用以祛疾,内外合治 以疗病,临床疗效满意,今不揣浅陋,介绍 数病的治疗经验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俗称“面瘫” ,古人多以风痰阻络立论, 常用牵正散治疗,但临证用之,疗效并不令 人满意。现代医学根据面神经的发病部位, 将其分为颅外型与颅内型(后者有同侧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 有的还兼有听觉过敏 和泪腺分泌异常),一般颅外型容易恢复, 对颅内型病人,西医多主张加用激素治疗, 我个人的经验体会是: 西医书中所言此病发 病一周内不能针灸纯属“本本主义” ,并无 临床依据,误人不浅,最应破除;只要针药 得当,完全可以不用激素治疗,加用激素治 疗,反而会延长痊愈时间。对本病的辨证治 疗, 第一要辨经络脏腑, 第二要辨外感内伤。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 “中于面则下阳 明,中于颊则下少阳,中于项则下太阳。 ” 颅外型面瘫多属外邪客犯经络, 只有口眼歪 斜者为邪客阳明, 兼有耳后疼痛者为邪犯阳 明少阳二经。颅内型面瘫情况较为复杂,只 有味觉减退或消失者(临床发现,部分病人 是双侧味觉减退或消失)证属外邪已由胃经 影响到胃腑,因为舌能知味全赖舌苔,而舌苔乃胃气熏蒸而成, 《内经》 “邪之所凑, 曰: 其气必虚” ,证之临床,此类病人多属胃气 素虚而复感外邪者。 颅内型兼有听觉过敏或 泪腺分泌异常者证属外感内伤相兼为病, 证 之临床, 此类病人发病前除有感受外邪的病 史外,多在发病前数天有生气发怒的病史, 实属外邪兼肝胆郁火为患, 这是因为少阳胆 经入耳中,厥阴肝经“从目系,下颊里,环 唇内”的缘故。根据以上认识,针药结合治 疗本病,疗效明显提高,治疗发病在一周之 内者,一般 10 天左右即可痊愈,经治数十 例至今尚未见不愈者。针灸基本处方是:阳 白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四白透颧 liao 骨、 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翳风,合谷(取 双侧),余穴均取患侧,留针 30min,可加 TDP 照射,每日 1 次,翳风针后可加用艾条 灸 20min~30min。有味觉改变者必加足三 里,有耳后疼痛或听觉过敏者必加阳陵泉, 有泪腺分泌异常者必加太冲。 颅内型者应配 合中药内服,以杨粟山《寒温条辨》升降散 合小柴胡汤加双花、连翘、公英、蜈蚣、防 风、荆芥;面瘫用升降散治疗,是已故恩师 张殿民教授的独到经验, 其中大黄宜用酒大 黄,用量 6g~9g,以大便每日畅行 1 次~2 次为度。 2.牙痛 我对牙痛的认识与治疗经历了以下几 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到牙痛有火牙、虫牙 (即龋齿)之分,许多书籍认为,针灸对火牙 疼痛有较好效果,常有针入痛止之效,常用 穴位有下关、颊车、合谷,被称为牙痛三要 穴。风火牙痛,可针翳风,单用即有良效, 胃火牙痛,宜针内庭,虚火牙痛必加太溪, 而对龋齿牙痛针灸疗效则不理想;此外,因 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 足阳明胃经入上齿 中, 所以下牙痛可针合谷、 三间等大肠经穴, 上牙痛可针内庭等胃经穴; 至于三焦郁火引 起的牙痛,可针“耳门丝竹空,住牙痛于片 刻” 。第二阶段受叶天士“龈为胃之络,齿 为骨之余”的启发,认识到治疗牙痛还应分 清是牙龈痛还是牙齿痛,前者应治胃,后者 应治肾;前者针取牙痛三要穴加内庭,药用 清胃散;后者针取太溪、大杼(齿为骨之余, 骨会大杼),药用玉女煎(必用生地),可针可 药,皆可应手取效。同时认识到,古代书籍 中尚有许多宝贵经验待发掘, 如治一牙痛病 人,针之不效,用《惠直堂经验方》所载之 “哭来笑去散”(川芎、雄黄、乳香、没药、 生石膏各 6g,火硝 15g)研末吹鼻牙痛立止; 十年前我自己患龋齿牙痛, 遍用上穴针之不 效,后用古书记载的睡前阳溪穴贴大蒜,晨 起揭去,使之起泡的天灸疗法一次即愈,后 用数人多效, 方知龋齿不是针药适应症的说 法不确。第三阶段,发现了一个治疗牙痛的 特效穴位DD偏历穴。据《灵枢?经脉》记 载:手阳明络脉遍历齿中,偏历为手阳明大 肠经络穴, “龋”为其主病之一,近年来受 此启发,发现牙痛病人偏历穴处多条索状 物,且压痛明显,试治各种牙痛病人,尤其 是龋齿病人,以双手拇指按压偏历穴,用力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皆能疼痛立止;若按揉 后再行针刺,其效更佳。至此益信《灵枢? 九针十二原》所说: “言病不可治者,未得 其术也”诚属至理名言。此外,还治疗近十 例每入暮时分(酉时,17 时~19 时)牙痛病 人,只针太溪一穴,疼痛前半小时针之,留 针 2h,皆一次疼止。此因酉时属肾经主时,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 “病时间时 甚者取之输”故也。明此理,凡酉时病症(已 经治疗酉时腹痛、酉时头痛、酉时痹痛等病 人数十例),针太溪皆得痊愈。 3.麦粒肿 一般多在太阳、耳尖用三棱针点刺放 血,有一定效果。我遵循中医经络理论,凡 上眼睑发病者病在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肩 胛区足太阳经循行部位可见数个到数十个 小红点, 可用三棱针挑刺出血, 以血变为度; 下眼睑发病者病在足阳明胃经, 可在足中趾 趾腹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血变为度。用此 法治疗麦粒肿一般 1 次~2 次即愈,不必用 药。 4.鼻炎 针灸可取鼻通、迎香、印堂、通天、合 谷,过敏性鼻炎可加飞扬;此外,我发现凡 鼻炎病人, 第五颈椎有明显压痛或有条索状物, 常用斑蝥研末贴于此穴, 4h~6h 取下发 泡,10d 贴 1 次,连贴 3 次为 1 疗程。如此 针药并用常收佳效。 5.复发性口腔溃疡 外治方法有二:一是用吴茱萸 10g,研 末,醋调成膏状,贴双足心涌泉穴,伤湿止 痛膏或胶布固定, 1d~2d 换药 1 次; 二是用 细辛 3g,研末,醋调成膏状,贴于神阙穴, 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2d~3d 换药 1 次。 内服中药可用 《金匮要略》 甘草泻心汤加减, (《伤寒论》《金匮要略》均有甘草泻心汤, 、 一用炙甘草,一用生甘草,此其区别)药用 生甘草 10g,人参 6g,炮姜 3g,肉桂 3g, 黄芩 6g,黄连 9g,公英 15g,水煎服,连服 20 付~30 付,也可用生黄芪 30g,黄连 9g, 水煎服,或研末口服,每服 3g,每日服 2 次~3 次。 6.落枕 宜分经论治。 疼痛部位和压痛点在后项 部者,病在督脉或太阳经,可针取双侧后溪 穴,随咳进针,同时令患者活动颈项部;疼 痛部位或压痛点在颈项一侧者,病在少阳 经,可针取同侧悬钟穴,随咳进针,同时令 患者活动颈项部。此法的关键有二:一是随 咳进针,此法见于窦默《针经指南》 ,其作 用既可转移病人注意力,减轻进针时的疼 痛,预防晕针,又可宣散经络气血,提高临 床疗效;二是进针后一定要活动颈项部,否 则疗效不佳。应用上法一般 1 次~2 次即可 缓解, 若配合颈项部位的推拿或刮痧、 拔罐, 疗效会更好,不必用药。 7.肩周炎 我对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经过了以下 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肩周炎又称“漏肩风” ,以疼 痛和活动障碍为主,为外感风寒之症,针灸 常取肩三针等局部穴位为主,再加 TDP 照 射或拔罐, 中药内服则以祛风散寒止痛类中 药为主,但验之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第二阶段参考古今其它医家的经验, 配 合三间、条口透承山、阳陵泉等远端腧穴, 或运用全息理论取第二掌骨侧之肩穴, 随咳 进针,同时令患者活动肩部,临床疗效有了 明显提高,部分病人可有立杆见影之效,但 仍有部分病人疗效欠满意。 第三阶段是近年来通过苦读《内经》 , 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 又有了两点新的认 识与体会。经言: “年过四十,阴气自半。 ”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 ,多在五十岁左右发 病,实属肝肾阴血亏虚,筋失所养,又复感 风寒之邪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纯以实证 论治自然疗效欠佳,此新认识之一。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针灸治痹 之法, 《灵枢?周痹》也有论述: “刺痹者, 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血 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 之,其瘛结,转引而行之。 ”细读《灵枢》 , 始悟肩周炎之治法已详于“经脉篇” 。综合 《内经》所述,方知肩周炎之治首宜辨经, 次宜审穴。 当今临床许多针灸医生不分经络 而漫治之,无怪乎其效不佳,所谓“不明十 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此新认识之二。 根据以上体会, 我现在治疗肩周炎先以 针灸止其疼痛,其功能障碍治其标,继以中 药内服巩固疗效治其本,每能应手取效,方 知肩周炎决非难治之疾。 针灸方法是经络理 论与全息理论结合,只取一穴,若疼痛部位 在肩前侧为甚者,病在手太阴肺经循行线 上,针鱼肩穴(穴在鱼际穴下约 0 ? 5 寸, 第一掌骨侧赤白肉际, 按全息理论对应于肩 部穴处,可找到一针柄大小的条索状物,压 痛十分明显); 若疼痛部位以肩骨禺穴处为甚者, 病在 手阳阴大肠经循行线上, 可针三间穴处条缩 状物和压痛点(第二掌骨侧肩穴处); 若疼痛部位以肩后侧为甚者, 病在手太 阳小肠经循行线上, 可针后溪穴处条缩状物 和压痛点(第五掌骨侧肩穴处); 若以活动障碍为主者其病在筋, 可独取 筋会阳陵泉穴,多取对侧,压痛点多在阳陵 泉下 0 ? 5 寸左右稍后方。 取效的关键除随 咳进针和活动肩部外, 取穴准确和进针手法 也非常重要, 条缩状物和压痛点仅有针柄大 小,一定要扎准;进针手法宜先直刺(针柄 与掌骨侧成 90 度角)穿透条缩状物至掌骨,然后将针柄立起将针尖刺入条缩状物与掌 骨侧之间,此时针感最强。以上方法只要用 之得当,皆能针入痛缓或肩部活动立刻改 善,一般针 3 次~10 次即可。 针后若配合局部阿是穴针刺拔罐, 其效 更佳。针数次疼痛缓解后可加用中药内服, 药用山萸肉 30g~45g,酌配桑枝、桂枝、姜 黄、细辛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品,但配用 药物只 1 味~3 味即可,药量也不宜过大, 以免喧宾夺主,反而影响疗效。考山萸肉一 药, 《本经》言其主风寒湿痹,张锡纯《医 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补益之中大有条畅之 性” ,并创曲直汤治疗肝虚腿痛,即以山萸 肉为主药,证之临床,不论肩痛、腿痛,凡 属阴血不足、 筋失所养而痛者重用山萸肉皆 有良效针灸推拿诊所如何操作(经验谈) 针灸推拿诊所如何操作(经验谈) 本贴收到 12 朵 鲜花诊所如何操作经验总结(中医针灸推拿) 自己整理的诊所操作方法真言同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喜欢。 临床技巧: 病人中树立威信,腰腿痛,由于现在腰椎间 盘突出的病人很多, 在加上椎间盘的生理性 退变,你可以很直接的给病人下诊断,让其 进一步检查以印证你的诊断, 当然最后你也 把他的病治好了。这种病人就 是你的活广 告了。 独家经营, 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 剑走偏锋, 简单的制作一些膏药, 讲针推免费或只收半 价, 只收膏药钱, 让病人感觉你即体谅病人, 又有效果,让他觉得自己捡了便宜。反正你 得搞出点特色,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提高技术.提高疗效.严格消毒,严格尊守针 灸'推拿操做规程. 技术要好,不断的学习,不要怕花钱,多买 资料,多拜师访友,多学习一些技术,技术 长处和短处,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才能 够快出名。 参加各种学习班是有必要的, 要苦心钻研基 础知识,包括中医的基础理论和西医的解 剖、 生理、 病理等, 这样你才能很好的领会、 吸收、消化别人的东西,然后融会贯通,成 为自己的东西。 良好的医德,不要把钱看的太重,服务态度 要好,这样才能广聚病人,病人多了,积累 经验多了,技术提高,你出名了,有钱赚 初次开门诊的医生,一定一个项目(比如疼 痛),不要一挂牌就什么病都治(即使您有 那个能力也不行),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 求成,等到你把一个项目搞好以后,病人就 会以为你什么都行,什么病都会找您的,您 还愁英雄没用武之地吗?不出事就好, 出了 事就就等着吃官司吧 开诊所为的是啥.当然效益优先(冶病救人 双赢), 有基础有条件的再自己开诊, 比如诊所承包 科室几年,或者在医院干过数年年资较高, 这样具备有利条件了, 既有经验又有一定 患者群, 而且对整个医疗市场也有一定的了 解, 不是生搬硬闯, 失败的机率就小的多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和伙, 找个有经验的和伙 人。 单纯的针推诊所,赚钱只靠小小银针,和出 卖体力是万万不行,诊所营业面积有限的, 自己的体力是有限的,医治的病种是有限 的,你的设备是有限的, 赚点投机的,那就是药!呵呵,中草药是一 本万利呀(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赚钱虽然很重要,但是别忘了学习!学而时 习之, 不进则退, 在实践中摸索, 验证理论, 创造性发挥,赚钱不是目的,别赚黑心钱! 针推瓶颈,医疗范围过于狭窄, 申请执照时,追加几个科室,没有条件可先不开展,有条 件后逐渐追加,行医范围宽了,瓶颈也就解 除了。不过需要的投入(金钱和人员)就多 了,开支大了,又出现收支平衡的问题了, 一边干一边探索吧! 无事时和同行们多多交 流,会越干越好。 大凡富得冒油财大气粗的, 有几个是老老实 实遵纪守法赚的钱 那些名人和官僚,有几人 不干非法勾当 不闯红灯怎么能快,有车过来咱就让一让, 等你都跑过 去达到目的了,回头一看,那 边的人还在傻傻等待着绿灯亮呢, 为什么明 明有成功的捷径, 你却非要在那蜿蜒路上徘 徊?为什么明明有运输车, 你却非要肩挑背 扛?干吗不把自己解放出来? 人品,技术,社会关系是目前社会个体诊所 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三大基石,加上适当的营 销手段就能锦上添花!! 竞争的实力就是技术、专长、医德和口碑, 至于社会关系,很重要,但我们不能太大的 改变自身的社会关系网, 做好增长实力的功 夫就不错了。 医疗技术的经验, 什么样的病和病的程度容 易出事,需要自己多多掌握这方面的经验; 为人处事的经验,什么样的患者难答对,这 也是需要学习的经验。 实力是技术、专长、医德和口碑。如果实力 真行的话,实力就形成 针推门诊品牌,太 遥远了,我不敢想了。 刚开业时请中医学院的新生帮忙发宣传单 (上面可写明门诊地址, 尤其要申明你是正 规专业医生,不同于盲人按摩,是能够治病 的,不光是保健),刚开业几天甚至可以免 费治疗,拉人气嘛! 治疗前一定要告知病人治疗后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或症状, 给病人治疗前一定要仔细询 问病史, 特别是经治史,治疗过程中细心, 治疗结束要认真检查,比如针灸后,一定要 数数针取完没有? 效果永远是第一的. .目前的医疗体制永远有你开诊所的空间. 中医五千年的历史累积是无法靠行政的 或 法律的方式彻底请除的. 医院和大的门诊部.是有国家政策或保护伞 罩着,做什么都言正名顺.小门诊有证的还 好说,无证的就很难发展,做什么都不可以 正大光明的. 奉行的高质量的服务和较高的收费, 招兵买马,扩大 规模! 坚持定期搞义诊义治活动,扩大知名度.对 己.对人.对医疗都友好处! 不畏艰难.苦练基本功.厚积薄发! 必终归一的过程! 从医必精诚!一身硬功夫,好技术,挣钱是不成问题的。 水平提高学习---------疗效就出来 查体时心中有数, 把话说前边, 说他是啥病, 在检查,一般很准的,病人对你就信任,你 就可以大胆的治疗),说了这么多地球人都 知道 提高技术治好病,多做广告揽生意,不打招 牌没人管 针推专业基本上全是属于一对一的工作性 质。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医生的体力是有 限的。所以诊所效益会有一个极限值,当你 达到这个极限值后,很难再有突破。 针推门诊的好处,就是出名快。 普遍的问题。 经常见七八十仍在开药方的老 中医,见过七八十仍在做针灸推拿的前辈 吗?我个人倾向于转型, 即转向开方的老中 医,治疗病种不离针推适应症的大范围。 针灸在劳动技能培训出身的,也可做。 做事情讨巧,不是投机取巧,在保证治疗效 果的情况下,优化自己的资源,把自己最出 色的一面尽可能的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 你。认可你。 注重技术和环境,做到以上两点是可以做大 的。 技 术 过 硬 ------ 见 机 行 事 , 看 山 取 材 不吃窝边草--------这是护身符.周围的一 切人都不能得罪,小恩小惠,以取得大家的 维护和认同.试想:在 一个病人刚刚走进你 的病室的时候,外面就有人在说,又有替死 鬼上门来了,这对你有利吗?当然没 有. 其次,千万不要触犯当地卫生院的利小门诊如何正确处理经济与疗效之间的矛 盾,也就是说 如何使小门诊正常运转。 不记眼前,放眼未来,以技嬴人! 白猫黑猫逮着老鼠的就是好猫。 成功者为什么成功----一最基本技术好; 人缘好,公关,不论是卫生,工商,税务还 是手下员工, 病人能摆平,给戴个高帽子就是“以德服 人”。 过硬的针炙推拿知识,熟练的针炙推拿技巧,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严格按操作规程治疗,对没有把握的病人转 上级医院治疗. 选地合理,善与人沟通,多为病人解释,在 病人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在刚开业时难度较大,要有一定的资金,得 到大众的信任,小门诊就可以运转了。 坚信自己的能力.认真学习.好好待病人.一 定能干好.一定能发展壮大自已益,说实在话,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土地神 &也会帮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老师们都说我们这个专业是最有前途的, 问 题是要外语 技术全都到位 汗颜 我们的竞 争力就在外语上 哎 搞不懂 感觉以后路一 片茫然.......... 一专多能,以后会好得。 所谓的医疗风险最重要的在于自己对病况 的认识和患者的理解程度。如果,诊断没有 把握或诊断有把握治疗没把握的不要勉强, 可以试探性治疗,但不要深入。 提高技术治好病,多做广告揽生意,不打招 牌没人管。 当场见效的多收点。 没把握但是有效的也可 以多收点。如果是蒙的就少点吧,不出事就 行。 针灸针,消毒锅,牵引床,电针,罐,红外 线灯,理疗仪器以及理疗用的药液,等等。 患者的理解,你和当地卫生部门的关系,个 人的人脉。 名气,信誉,疗效。就像一个企业,在于你 敢不敢放手让他人去做, 他人对你的崇拜和 尊敬有多少。 用效果说话; 宣传 比如先在门诊附近的小区搞义诊 发 一些传单一定的名声之后再扩大宣传 做做 报纸广告之类 当你治好的病人达到一定的 数量的时候 他们就会成了你的活广告 用人机制。自己干,太累,太傻! 主动出击,寻找市场-------挖苦心思,寻 找方法,优质的服务--------“顾客是上 帝”-挽救了病人,也保护了自己。 舒适的诊疗环境-要充分发挥针、灸和推拿的作用,三者在临 床上结合起来, 门诊文书的工作,一本小小的纪录,有时候 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来正明你是无错的, 举证 倒置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利。 社区医疗放开,私人也可以申办,但是也要 有一个中医执业医师,才能开业一定要养成细心的习惯,不然容易出问题 一个正直,善良,品德高尚,特仁义的人,即 使医术一般,业务应该也不比别人差,医生 的名誉就象商品的品牌,名誉重于一切,好 的名声是无价的. 治病先 治心.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 年书.对病人要有爱心,有同情感,这样病人 才会相信你配合你,一句暖心良言,胜过十 服妙药. 手治病用嘴收钱.你过去花费的那些钱,自 己喊自己一百个好,抵不上别人讲你一个好. 掏烟者,有求与人;受烟者,有人求也.我们 要做生活中的受烟者. 针之针也,握针如握虎.推,用手推,实用心 治,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无定法. 吃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来月经时呕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