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的意思》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钱塘湖春行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_百度知道
钱塘湖春行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咋才学15课早莺、新燕、乱花、浅草、、、、貌似是这些吧
其他类似问题
钱塘湖春行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早莺,新燕,春泥,浅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水面初平 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春泥 暖树 绝对正确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古诗词复习
&&&&&&&&&&&&&&&&&&&&&&
 v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古诗词复习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557&&&&更新时间:
|| |i|(48)| (0)
&&& 2002october&
&&&&&&&&&&&&&&& &&
1&&& && 2&&&&&&&&
|| |i|(58)| (0) &&&
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雪花给树披上了银装,仿佛突然刮起了强劲的东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在岑参的这首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这首诗中,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本诗描写塞外风光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此句内容上的作用是(展现了眼前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雪世界,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示例:此句以南方梨花的盛开来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不但给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视觉与嗅觉并用,,给人以馨香。比喻新颖奇特,脍炙人口,为千古咏雪名句。
十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作者所写的早春之景。示例:细雨蒙蒙,春草萌生,远远望去,草色淡远,走近一看,却什么也没有。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3、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C)
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 、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隐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4、此诗中写早春美景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请你作简要赏析。用“如酥”作比喻,形象描写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出芽,让人看到春雨的可贵。“遥看近却无”生动地写出了草因雨而绿,初始时不是一片惹眼的草绿,则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恰当地描绘了早春时节,大地回春的淡远清香,实在精彩极了。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6、请写出两句含草的诗句。(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请写出两句含春的诗句。(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8、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昌黎先生集》。本诗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十三、《观刈麦》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五月人倍忙”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其中直接描写劳动者辛苦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最能表现作者对劳动者同情的句子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唐代诗人白居易〈卖炭翁〉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他的〈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冷一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除本诗外,请再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该诗中,写出了劳动人民贫苦的根源是(家田输税尽)。
4、该诗中,作者表现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当你读到“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拾此充饥肠”这些句子时,心里想到了什么?心中是同情的,他们不是不知道天热,而是一心想抢收麦子,把炎热和饥饿都置之度外。老妇人为什么到别人家地里拾麦穗呢?她家的田地已经因为交纳租税卖光了。
5、请你对“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这几句话作简要分析。这几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看到的刈麦场景,并对刈麦者心理进行了刻画,将写事与心理完美统一,揭示农民为了多一点收入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十四、《钱塘湖春行》
1、从诗中(初)(早)(新)(才)等几个字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令是早春。
2、“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五句,一句一景,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繁花迷眼)草没马蹄。
3、色彩美是本诗的一个突出特点,除“绿杨阴”“白沙堤”外,你还能从本诗中读出那些色彩?碧水、白云、黄莺、紫燕、红艳的花、嫩绿的草。
4、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5、全诗最能体现“春行”这一主题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 诗中描绘的是早春景色,其中(初)(早)(渐)(新)(才)这五个字最能体现这一点。
7、我们从颔联和颈联可以体会出作者描绘了春天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
8、请你从“争”字入手,对“几处早莺争暖树”作简要赏析。“争”字充满形象感,用动态写出了初春的鸟儿唧唧喳喳飞来飞去争抢阳光的热闹场景,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9、在《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表现春天花草茂盛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换上春装的西湖春意昂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11、第三、四句,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十五、《雁门太守行》
1、“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3、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5、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十六、〈泊秦淮〉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的春态,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那些丰富的内容?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朦胧、凄冷。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听歌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担心国家前途的危机意识。
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七、《赤壁》
1、古人就有“怜香惜玉”之说,更有“英雄救美”之说,而这些说法在本诗中得以体现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用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如何?说明了局势的动荡以及国势的危亡。又将国势的危亡和国家的灭亡说成了“锁二乔”,这样能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感情,有更好的表达效果,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从哪一句诗中可以体现大战的激烈以及大战发生的年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杜牧在本诗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十八、《夜雨寄北》
1、首句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何艺术效果?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这样时空交错,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想象将来与友人欢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向友人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友人的情景。诗人的感情中,今日的愁苦里夹杂着团聚时的欢乐。
4、“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秋”字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点明了季节,同时也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5、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见面共话的期盼。
十九、《无题》
1、对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别离时的痛苦;
B、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像,抒发了凄凉之情;
C、尾联运用了典故,这是诗人借以安慰自己,表达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
D、作者写诗,其实不在写情,而是为表达被贬的痛苦与郁闷。
2、诗中一句用比喻手法,而且其中一字用了谐音,以表达情感的执着深切。这句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字是丝,以丝 谐思&& ,使之成千古名句。
3、在这句诗中,常用来形容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这首诗一般认为是感伤离别的爱情诗,其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从男女双方的角度表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关切。
5、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运用新奇的比喻和谐音,充分表现了思人之情深。现用来比喻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十、《相见欢》
1、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 ,时间是夜 晚,季节是秋天。诗中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俯视之景。
2、“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中比喻离愁纷繁难解;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纷繁的离愁比作千头万绪难理的麻丝,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
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是饱含辛酸、极其痛苦的伤心之语。
4、相见欢是词牌名,又名乌夜啼,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亡国哀思的感情。
5、你怎样理解末句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运用白描,没有明说离愁的滋味,却表达出“说不清,道不明”“欲说还休”的沉痛和辛酸之情,十分感人。
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惋,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 “思”谐音,以麻丝喻愁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惋之声;“”
文章录入:伍淑白&&&&责任编辑:伍淑白&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Copyright &
鄂ICP备号网站维护:竹溪县城关中学 周金奎
群号:Email: 电话: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有什么?_百度知道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有什么?
提问者采纳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王维 《青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刘禹锡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晴。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张祜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水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描写山水风光诗词名句(建议适当记忆一部分)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那可多了。王维和孟浩然,陶渊明,范成大等,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古诗词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诗中哪些词句表明他所描绘的是初春景象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诗中哪些词句表明他所描绘的是初春景象
《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赏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2.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3.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4.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5.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6.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7.暖树:向阳的树。  8.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9.没(mò):隐没。10.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赏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者介绍】见《卖炭翁》。【解题】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注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í)& 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译文】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简析】《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 “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云脚“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又可指器物的支撑,如椅脚、桌脚。还可指器物的下端,如山脚、墙脚。又可指残余的滓末,(现代汉语中有“下脚料”之类的词语)由此引申为末端。如日脚、雨脚,杜甫《羌村三首》:“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本诗“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的 “云脚”,指云层的最低处。初“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常指动作行为的第一次或发生后最初的那段时间。1.常用在动词前,有时用在形容词前,可译为“开始”“乍”,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本诗“水面初平云脚低”。(初:乍)2.用在动词前,表示事情是头一回这样做。如《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3.用在句子(或短语)开头,表示对往事的追溯。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初,亮自表后主”。4.表示“从来”“素来”一类意思。如《汉书·盖勋传》:“群臣初无是言也”。(初:素来,从来。)渐“渐”在古汉语里常用作副词,意思是“逐渐”,表示情况的逐渐变化或程度的逐渐加深。可译为“逐渐”“越来越”“渐渐”。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即用此义。“渐”用作动词时有“加剧” “疏导”“沾湿”等许多义项。如《书·顾命》:“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渐:加剧。)《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 (渐:疏导。)《诗·卫风·氓》:“淇水汤汤(shāngshāng),渐车帷裳。”(渐:沾湿。)
其他回答 (1)
钱 塘 湖 春 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早莺 新燕 春泥 暖树 乱花 浅草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塘湖春行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