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嘴的1@有人了解什么是坐骨神经痛痛怎么治不?麻烦给个好的资料,行吗?拜谢

      特此声明  本书是以小说体裁去化裁古今中医理论跟临床经验,目的是为了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中医药文化,以通俗易懂的小说笔法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能从零起点,零距离地接触中医,了解中医,感悟中医,热爱中医。  书中大量的故事跟医理分析,仅仅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天下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体质跟病情各有差异,所以请读者们如果发现书中案例跟自己的病症相似,切莫自己草率开方用药,应该仔细辨证,咨询当地的医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  内容简介(注:每一部学药记都一样)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线条,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是如何成长的过程,里面既有师徒间相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  本书以小说题材创作,使读者能够极富有趣味性地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读完,里面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极其富有老中医智慧,以及小徒弟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前言  中医来源于民间,最重还是要回归到大众生活中去。  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最广泛地传播中医,如何最轻松地学习中医,让人们在不费解,就像听故事那样富有趣味,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很多中医知识。这样也只有以小说的形式为体裁,便最容易让大众亲近中医,了解中医。  确定以小说来传播中医,让人们了解中医,那应该从哪里做起呢?  中医的发展在于传承,中医的传承在于师徒之间。于是便决定以爷孙俩又是师徒的关系作为主线,寓教于乐,去感悟中医药教材,普及中医常识。  大凡一个事物能够广泛深刻地为大众所接受,除了极富有智慧外,更要能够通俗易懂。  而中医本身就是极富有智慧之学,但如何能够让很多中医热爱者学习起中医来,就像看禅案,读故事,品小说那样零距离无障碍的进行下去?  我们就需要以医案为背景,去创作一个一个故事,这样人们学起中医来,就像品一杯杯香茶一样,回味无穷。又像捏一个个漂亮的珍珠一样,非常顺手,而事后回忆,却发现这所有的珍珠都被爷孙俩这条线给串起来。  于是读中医的教材就不再是苦读煎熬,而是在品味享受。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乐无穷,灵机满纸,法喜充满,不会因为山高海深的典籍而望洋兴叹,知难而退,反而像淘宝采金矿一样,越学越有味,越学越精进不退!  中医普及学堂  2014年春季
楼主发言:32次 发图:
子  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个老先生和一个小徒弟。  老先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这个小村子,本来大家都不知道他会医术,只是偶尔一两次街坊邻居得了伤风感冒或各类疑难杂病,老是缠绵不愈时,老先生总会建议他们去吃点什么药,或者自己上山采些草药,往往药到病除。  让村民不可思议的是,这老先生脾气很怪,从来不主动看病,病人找上他的门,他总是摇摇首,叫大家到镇上去找郎中。  而一旦这些村民们在镇上百治乏效时,确实没有办法了,老先生又会飘然而至,给点建议,把令人头疼的疾病,像扫灰尘那样扫到外面去了。  老先生带了一个小徒弟,小徒弟据说是村里的孤儿,老先生就收养了他。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你想要读书根本不大可能,但不知什么时候,老先生的茅舍里经常传出阵阵的读书声。  什么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什么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  什么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大家也听不懂,因为大家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除了得了疑难病,屡治不效,大家才会敲开老先生的茅舍,不然你要是随便敲门,必然会被老先生棒喝一顿。  村民对这古怪的老头,既敬又畏,敬是因为他能在村民危急的时候,出手相救,却从来不图回报;畏是畏他从来不给村民们面子,村民如果随意上门打搅了老先生的清静,老先生必定勃然大怒。  所以竹篱茅舍里头,就只有朗朗的清秀童子读书的声音,当然还有风声雨声,以及鸟雀在枝头上啼叫的声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杂音。  后来村里一位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跟大伙儿说,竹篱茅舍里传出来背书的声音,背的正是中医基础入门书——《药性赋》《医学三字经》,还有《药性歌括四百味》……  大家才恍然大悟,这老先生要把自己医道的衣钵传给小徒弟了。  直到有一天,小徒弟兴高采烈地对老先生说,爷爷,你要我背的第一百本书,我背完了,你说等我一背完,你就会跟我讲这书里头的故事,是不是啊?  老先生捋着胡须,微笑地点点头说,是这么说过,好,从明天开始,我就跟你讲这些书里头的故事,也难得你在这几年短短时间,就背下这么多东西,爷爷当年也比不上你啊,呵呵……
黄  ◎像伞一样把风寒挡出去的麻黄  一片阵雨过后,空气显得格外清新。  茅舍外面传来敲门声,小指月兴奋地放下手头的书本,从椅子上跳下来,小跑着去开门。  原来小指月想听爷爷讲故事,讲的是爷爷治病救人的故事,而且不单讲陈年旧事,还有当场号脉用药,把病人治好后,爷爷是怎么给小指月评讲的。  小指月最喜欢看到的是,这些痛苦的病人吃了爷爷配的药,病就好了,高高兴兴地送来鸡蛋或青菜。小指月不是图那些鸡蛋、青菜,而是他喜欢看到大家的笑脸,不喜欢看到大家病苦的样子。  他也想像爷爷那样,从药柜里抓几味药,就可以把乡亲们的病痛解除了。  所以从小到大,小指月对百子柜里头的每一味药都充满了无限的遐想,都非常好奇,而且认为这里面的东西一定很神奇。  门开后,一个大叔扶着他的妻子,这妇人头上包着一条头巾,而且还用一只手捂住头部。小指月把她领到诊桌前,老先生放下手头的一部古籍。  原本他都会拒绝这些病人的,但想到小指月已经背完那么多典籍了,是时候给他喂喂招,让他开开窍了。所以老先生开始不排斥大伙儿来看病了。  大叔比他妻子还着急地说,老先生,昨天我俩在庄稼地里干活,下了大雨,都被淋湿了,她回来就喊头痛,越痛越厉害,所以来麻烦您老人家了。  老先生先凝神静气,号号脉,点点头说,现在还怕冷吗?  这妇人痛苦地点了点头说,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舒服的地方,头也痛,好像痛到骨头深处去了。她还没说完,又呻吟了一声。  老先生叫她伸出舌头来,一看舌淡苔薄白,便说,小指月,这是啥脉象啊!  小指月也跟着爷爷摸了一遍,说,好像是浮脉。  老先生望了一下指月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是好像啊!  小指月这才知道自己又含糊了,爷爷最不喜欢别人马虎含糊。  指月马上肯定地说,是浮脉。  老先生又说,脉浮带紧,身体如同被绳索捆绑,头痛骨痛,又出不了汗,这该用什么呢?  小指月马上反应过来,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果断地说,麻黄!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还不赶快把麻黄汤写出来!  小指月笔走龙蛇,但字又非常工整,这也是老先生一手调教出来的。看病写方子,字要快,但又不能潦草。  如果写不快,必定会被爷爷责备,疾病是十万火急的事,不然怎么叫做疾病。你怎么能够耽搁时间呢?要分秒必争!而写方应该工工整整,写得潦潦草草,不是一个真正郎中的作风。  所以从背书到练毛笔字,爷爷没有不严格要求的,背书要吐字清晰,不能含含糊糊,毛笔字要清秀工整,不能潦潦草草。  病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一首漂亮的麻黄汤方(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就在一张泛黄的宣纸上铺展开来。  小指月问爷爷说,几剂啊?  老先生点点头说,治外感病如将,兵贵神速,一剂发其汗。  老先生从来都是这样,能用一剂药解决问题的,绝不开第二剂。  到了下午,这大叔就高高兴兴地提来一篮鸡蛋,千恩万谢地说,才喝第一碗身体就出汗了,头不痛了,也不怕风了,毛巾也取下来了。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这季节天无三日晴,雨湿多,到外面干活,别嫌麻烦,把蓑衣也带上。你妻子身体底子差,招不得风冷露雨,要多休息几天。  这大叔点点头,再次感谢后就回去了。  老先生随后便问小指月,为什么用麻黄汤来治疗风寒头痛呢?  指月想了想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老先生以前跟指月说,村民们干活出汗,又淋了雨,水气就会钻到毛孔里,使得毛孔关闭,发散不出去,所以不能出汗,头痛骨节痛。  我们就用麻黄汤帮身体皮肤发发汗,风寒就沿着毛孔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没错!麻黄乃肺经专药。肺主皮毛,皮毛闭郁,用麻黄可以直接打开肺气,开发腠理,把闭郁的风寒水湿宣发出去,身体像被绳索捆得紧紧的状态一下子就松开了。  你看,这麻黄像不像一把伞?  小指月看来看去,摇摇头说,爷爷,我看像小管子,不像伞啊!  老先生笑笑说,它的形状是中空的,中空善通表里气,但它的性格却是辛温善于发散的。所以它像一把往外打开的伞。  你看雨湿淋进身体来,立马用伞往外挡回去,使皮表布上一层“金钟罩”之气。这样毛窍通畅,雨湿进不来,头痛骨节痛、怕冷就通通好了。  小指月点了点头,爷爷总是喜欢用通俗的物象来比喻医理、药性,让指月听完后,永远都不会忘记。  所以指月每次跟爷爷看完病后,总会问爷爷,这些草药为什么能治病,是怎么治病的?爷爷总能够信手拈来,讲出一大堆让人心开疑解的道理来,这就是指月最喜欢听的中药世界里头的故事。
  ◎烟囱瓦片与麻黄  有一天,小指月正在烧火做饭,发现这次点火很奇怪,点着了,柴火烧出了烟,不从上面走,反而纷纷跑出来,搞得他只咳嗽,被烟熏得直皱眉头。  于是他便去问爷爷,今天灶炉怎么了?还没说完,又猛地咳了几下,气才顺了。  老先生笑着说,你搬张梯子,上去把烟囱通天口处的那片瓦拿走就行了。  小指月一知半解,不知道爷爷葫芦里卖什么药,怎么平白无故烟囱上面会用瓦片封起来,搞得烟都出不来,自己在下面点火,被烟呛得直咳嗽,像熏地鼠一样。  爷爷总是意有所指,小指月想到这里,便把咳嗽抛在脑后,兴奋地踩着梯子上去把遮盖在烟囱上的那片瓦拿走,再下来烧火,烟就很顺畅地排出去了,人也不呛了,饭也做得很香。  小指月边吃饭边在想,爷爷这次搞什么?但看到墙上贴着“食不语”三个字,便安心地吃饭。  原来老先生从小到大,吃饭都不说话,他也是这样教小指月的。吃饭不说话,说话不吃饭。如果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老先生必定会拿筷子敲小指月的头,让他看看上面写着什么。所以小指月从小就养成食不言的习惯。  好不容易等到吃完饭,没等爷爷开口,小指月就急忙地问,爷爷,你为什么把烟囱筒用瓦片封起来,呛得我只打咳嗽呢?  老先生哈哈大笑说,你昨天不是问麻黄、杏仁、甘草这三味药为什么能治咳嗽吗?我今天不都告诉你了。  小指月马上想起,昨天一个病人来复诊,原来咳嗽咳得很厉害,又加上天气一变冷,甚至边咳边喘,老先生只给他开了麻黄、杏仁、甘草这三味药。  而且麻黄是用蜂蜜炙过的。虽然说小指月早就懂得麻黄乃宣肺平喘的要药,是治疗肺气壅遏喘咳的特效药,但始终不明白这里头的道理。  小指月不满足于表面上的药物功效作用,他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才反复地追着老先生问,虽然他知道麻黄、杏仁、甘草可以治疗风寒咳嗽,但不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这个咳嗽,甚至气喘的病人,吃了止咳糖浆,咳得更厉害,而吃了爷爷的麻黄、杏仁、甘草三味药,咳嗽马上就消失了?  爷爷这时看出了小指月的疑惑,便说了两句话,你看止咳之药像不像瓦片,把烟往下压,通宣理肺的麻黄像不像你爬上梯子,把瓦片往外揭。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小指月和爷爷一起哈哈大笑。  指月终于明白爷爷的用心了,原来风寒闭阻毛孔,气机内外沟通失调,就像你用瓦片盖住烟囱筒一样,这该出的烟气废气出不来,积在里头人当然被呛得直咳嗽。这时你只需要通宣理肺,而不是去喝止咳平喘的药水,把肺盖打开,让风寒散出去,马上胸中气机一转,咳喘乃散。  爷爷不是教小指月去用什么药来止咳嗽,而是教小指月要懂得通过 沟通人体内外气机,使气机通畅无阻,其咳自止。  这个烟囱就像房子的气管,它是跟天地沟通气机的,如果被风寒或者瓦片封住了,这样内外不能很好地沟通,人在里面当然难受了。  难怪爷爷在最后告诉那病人说,以后要少吹风扇,少受风冷。原来这病人就是晚上睡觉喜欢当着风口,贪一时凉快,结果受了风寒,很容易就外束肌表,导致肺气壅遏,咳嗽不止。所以爷爷写了五个字,坐卧不当风,送给这个病人。  小指月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风寒束表是无形之气,把毛窍闭塞,而瓦片把烟囱筒封住,是拿有形的物体来比喻。  爷爷是想通过这个巧妙的生活现象,来指向医道这轮明月,如果说烟囱筒是手指的话,那么医道这轮明月,就通过这个手指被指出来。这也是老先生刚开始就给这小徒弟起名指月的道理。  指月指非月,非指不见月。
  好啊,加油!  
  三拗  
  第一时间赶来
  还是前排
  ◎麻黄解郁,妙在宣肺  有个村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大片的林木,想不到一场台风过来,把他四五年的心血通通毁掉了。  第二天,他看着满山横七竖八倒下的树木,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沮丧失望,无助悲伤,这些消极的情绪袭上来,让他觉得快要扛不住了。四五年的心血将要收成,全家仰仗的都是这些林木,现在被一场台风全毁了。他看到这种一片狼藉打的场景,自己体内的气机也转得一塌糊涂。  真是百病之速莫速于情志啊!情志一变,诸疾生焉。  从此他长时间抑郁,默默不能食,家里怎么劝他都劝不了,几个月下来没有露过笑脸,时常见到他唉声叹气。  他到镇上找了好几个医生,不是逍遥散,就是柴胡疏肝散,反复疏肝理气,但疏来疏去,他还是没能露出笑脸,还是沉郁在其中,不能自拔。  真是无情之草木,难以疗有情之疾病啊!他不得已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从这里请走了一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方子——麻黄汤。  他拿到镇上仁和堂去抓药,药房的掌柜早就认识他了。这掌柜还是镇上的一位名医,他一直对竹篱茅舍的老先生不太服气,凭什么别人治不好的病,一到他那里就治好了。  这个顽固的抑郁症,包括老掌柜在内的诸多名医都开方调理过,大家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甚至把治疗抑郁症最特效的经方都亮出来了——小柴胡汤或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救逆汤。最后,发现总是如同泥牛入海,不见任何波澜。  大家一致认为,情志病非草木所能医,心病还须心药治,除非上天让他重新拥有一大片林木,但这天上掉馅饼的事,谁都知道不可能。  掌柜看到这娟秀的字迹,知道是老先生的小徒弟所写,因为这些年来,老先生都很少再动笔了,处方都是小徒弟代写了。  方中仅仅四味药,麻黄、杏仁、桂枝、甘草。这村民抑郁几个月,既没有外感风寒,头疼身痛,又没有恶寒发热,咳喘,更没有身上水肿,凭什么用麻黄汤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掌柜也就不再纠结了,估计这方子也够呛。  想不到三天后,这村民高高兴兴地扛着锄头上山,居然重新开始耕耘起林地来。昔日的抑郁如同烟消云散,今朝的喜乐溢于言表。  村里的人虽然惊讶,但很快又归于平常,他们都知道这又是老先生手中的杰作。大家遥遥地望向半山腰的竹篱茅舍,不约而同地升起了一股高山仰止的敬佩感。这一片竹篱茅舍就是村民们身心的保护伞!  最纠结的不是别人,而是亲手抓药的麻黄汤的仁和堂老掌柜。这村民患病前后的反应,完全颠覆了老掌柜心目中无情草木难以治有情疾病的思想。  于是他马上登门造访,他先是向老先生鞠了一躬,小指月在旁边沏上了一壶热腾腾的绿茶。大家饮完一杯茶后,掌柜恭敬地向老先生行了个礼说,敢问老先生何以用麻黄汤治疗抑郁症?  老先生反问道,此人你摸过脉,脉象如何?  掌柜最清楚不过了,反复在他的药店抓药,他对这村民的脉象那是了然于胸。所以不假思索便说,双寸脉浮,双关脉弦硬、郁滞。  老先生又问道,此人汗出否?  掌柜当然知道了,“十问歌”里头,一问寒热二问汗,这个村民没有怕冷畏寒,他早就问过。生病期间,由于放弃了劳动,更是没怎么出过汗,甚至汗都出不来。  老先生笑了笑说,脉浮,汗不出者,首先该干什么?  指月马上应口答道,诸症当先解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掌柜一听,茅塞顿开,豁然大悟,一拍脑袋,我以为没有畏寒头疼身疼,就不能用麻黄汤。想不到老先生不是用麻黄来治风寒,而是用麻黄来解表治抑郁症。这真是打开了一扇治抑郁之门啊!似乎我阅览古籍无数,并无发现古籍中有此记载啊!老先生是如何知道用麻黄汤来治抑郁症的呢?  老先生哈哈一笑说,《黄帝内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故麻黄解郁,妙在宣肺!  掌柜听后心中再次开悟,一下子将他以前的重重疑云都拨开了,好个麻黄解郁,妙在宣肺!  宣肺就像打开窗户一样,不单把风寒赶出体外,更把郁闷之气排出体外,只要脉浮、无汗者,皆可用之,不必拘泥于畏寒、怕冷、头疼身疼。  老掌柜由衷地赞叹道,此言可以成为经典,可以发医者慧悟,老朽在此受教了!老掌柜再次拜谢而去。  小指月和爷爷相视而笑,这是他们每次把病人的疾病治好,每次把病人心中的疑团拨开后都会流露出来的表情。  他们不为回报,只管能不能把病治好,能不能把人们心中的疑团理顺。  小指月才想起爷爷不单是用麻黄汤帮这抑郁的村民解郁。他马上回想起当时那个场景,村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  其实爷爷早知道这村民的过去,于是领着他到竹篱茅舍的一个角落去看,看什么呢?看一张刚刚织好的,又大又漂亮的蜘蛛网。  老先生说,昨天刚下了大雨,把竹篱的蜘蛛网毁于一旦,蜘蛛没有寻死觅活,第二天马上重新振作,又结出了一张更更大更漂亮的蜘蛛网。  人不如蛛啊!老先生说完后,叹了一口气。  这村民听了,像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一样,身体震了震,好像清醒了些。  老先生提起笔,在蜡黄的宣纸上写下两句话:农夫应该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随后跟小指月说,脉浮,无汗,用什么方呢?  小指月答都没答,就把麻黄汤写了出来。  这个病前后没用一刻钟,就搞定了。可这一刻钟的时间,却让这村民想了三天三夜,感恩涕零,从此重振精神,继续耕山,不久居然种植了更广阔的丛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不是因为向大自然索取得多才幸福,而是因为他懂得不断地耕耘付出,不计收获,知足才能常乐,知道不断付出,才能幸福。  所以告别了往日的抑郁,他重新拿起锄头,站立在田边山脚,挥洒汗水,郁闷之气便通通随汗而解,随风而逝。
  ◎提壶揭盖与麻黄  攻城莫畏艰,攻书莫怕难。这是老先生耳提面命小指月读诵古籍最常用的一句话,今天小指月边读书,边打瞌睡。  突然闻到一股芳香的清茶味,马上醒过神来。又梦游周公了!有没有见到仲圣、药王呢?  爷爷边笑边问小指月,一边还在桌台上沏着那壶他最喜欢的功夫茶。  小指月伸了下懒腰,打了下呵欠,揉了揉迷蒙的双眼,振作振作精神,走到桌边跟爷爷说,医圣、药王没见到,都是些麻黄、杏仁。  我老在想,爷爷用麻黄汤治风寒感冒,又治肺郁咳嗽,还治抑郁症,怎么前几天还用麻黄汤来利尿治水肿,这个我想不明白。  爷爷笑了笑说,你还在想那个渔夫啊?小指月点点头说,没错!  那个渔夫有一天冒雨去捕鱼,辛劳了很长时间,一回到家,满身湿漉漉的,衣服也来不及换,马上就到市集上去卖鱼。卖完后回来,他就解不出小便,也不出汗,浑身上下畏寒怕冷,第二天偶尔解出小便也不多,小肚子胀得难受,手脚都开始肿起来,实在坚持不住才过来看病。  小指月边回忆边拿起茶壶,心不在焉,没注意自己按住了壶盖上面的通气孔,就往自己的茶杯里注水,想不到水一滴也倒不出来。  小指月明明看到爷爷往茶壶里加满了水,以前泡茶都很轻松地来着关公巡城、凤凰三点头,很快就把茶沏好了,可今天怎么千呼万唤,这茶壶里的水都不肯出来。  小指月一梦刚醒,口中正干渴,急着想要喝,爷爷明明往壶里倒水,怎么就沏不出茶水呢?  小指月这时才从回忆那个渔夫的水肿案例里回过神来,看着爷爷,百思不得其解。爷爷这时问小指月,茶壶里的水怎么倒不出来呢?  小指月愣了愣,想不明白。爷爷笑了笑,接过茶壶,露出通气孔,茶壶一倾,茶水就滴滴答答、源源不断地往茶杯里面注。  小指月一直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现象,今天爷爷做了一次这提壶揭盖倒茶水的动作,小指月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但又像被一层窗纸隔住,还没有捅破。  这时爷爷说,这壶盖就像人体的肺盖,肺为五脏华盖,这壶出水之处,就像人的膀胱尿道。现在我把上面肺盖按紧,让它闭塞,茶壶里面的水就下不来。通气孔通畅,这茶水就源源不断地流下来。  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你看这渔夫涉水淋雨,肺主皮毛的功能被雨湿所闭塞,所以畏寒无汗,脉浮紧。这种风寒湿一闭肺,就像壶盖上窍被按住堵塞了一样,下窍小便自然出不来,排不畅。  小便一旦排得不够顺畅,身体水液潴留就开始肿胀起来。这就是古人所说提壶揭盖之法,通过麻黄汤宣通肺气,启上窍,开下窍,通过宣肺使小便源源不断地出来,所以利水则肿消,水液就不会停留在身上肿胀了。  小指月哈哈大笑,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难怪爷爷只给他开了一剂麻黄汤,没用一味专门利尿通淋的药,把风寒松解开,小便就不受约束,排出顺畅了,水肿也就消了。  我刚开始老是在想,用什么药利尿消肿好,却没想到经典的“肺为水之上源”这句话,只有把肺气打开,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小指月想通后,还没有喝茶,精神就一振,这时他和爷爷同时会心一笑,举起茶杯来,慢慢地品尝着这壶令人清心开悟的智慧之茶。
  ◎麻黄拾珍  1、龚子夫经验 大汗痹症用大剂麻黄取效
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之说,几乎尽人皆知,“有汗不可用麻黄”,亦成为戒条。而大汗用重剂麻黄取效者亦有之,龚子夫老中医曾录江西名老中医姚荷生一医案,感触颇多。姚氏于抗战期间曾遇一四十余岁患者,男性,常近酒色,炎暑外出经商,中途步行,双足灼热难忍,于清溪中欣然洗濯,顷刻间脚痿不能任地,遂抬回家中,延姚诊治。见其榻前堆置毛巾甚多,频频拭汗,尤以下肢为甚,但双足不冷,亦不恶风,口微渴,脉尺沉稍欠流利。  姚老根据季节、病史判断其属于《内经》所谓“湿热不攘”“着则生痿躄”者无疑。但据大汗、脉尺沉以及患者的生活史,当兼有肾虚。以苓桂术甘汤合二妙散化气行湿兼清热而不碍正虚之法,自以为考虑周全,私心窃慰。谁知患者连服6剂,仅汗出稍减,足痿毫无起色。患者焦急难耐,欲请“草药郎中”诊治,但此医常以猛药治疗顽疾,又未敢轻易领教,故而拜托姚老主持判定。姚老自忖无能速效,半出虚心,半出好奇,不得不于另室窥之。  未几,草医果来,一见未及问病,即指患者脚曰:“你这是冒暑赶路,骤投冷水得的。”姚叹其诊断之神,闻其不但确有把握治愈,并刻期3天下床行走,更觉得有观其处方之必要。见其药用满纸,几达二十余味,反复玩味,似不出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法。另草药外敷未见写处方。患者见处方后,对麻黄用至2两深有顾虑。  草医有所察觉而申言:“照本意要用4两,你们害怕,今用2两绝不可少。”为此,患者坚称姚老如不做主,绝不进服。姚老根据现场见闻,再三考虑,该草医既然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用药又无原则性错误,况大汗用麻黄《千金方》早有先例,但恐万一大汗亡阳,嘱其预备参末,以防不测。  患者闻之,认为有备无患,立即进药,与此同时也敷了草药。服药后大汗顿减,下床行走,一如预言。姚老叹服之余,只有暂时归功于无法探询之外敷草药。  谁知不久,气候更加炎热,居室主人之姨妹,素业冒暑营生,突遇暴雨,两脚痿废,其子背负登门求诊于姚老。亦见其汗出淋漓。仑促之间,乃授前例而用之麻杏苡甘汤合三妙散(麻黄连根节用量仅24g)1剂,翌晨患者即能步行复诊,取效之速,超出前例。细思本例与前例比较,起病为短,但并未使用外敷草药,可见原以为归功于外敷草药,其实未必尽然。现在虽时隔四十余年,姚老对此仍念念不忘。  汗出有虚实之分、闭脱之异,凡表虚自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一切脱证的自汗,麻黄当在禁例。上述两个病例,凡遇暴热暴冷使人体经络、腠理骤然闭阻,以致邪正相搏过甚,内闭已极以致汗出淋漓,这种汗势出之较猛,通过大剂麻黄使经络腠理之闭阻得以疏通,从而汗出自止。或许有人问,闭证多无汗,何以反汗出?龚老认为闭证有轻重缓急之分,如属骤因剧烈刺激者多为重闭证。物极必反,内闭过其,正邪相搏,故反汗出。因此,辨证必须明病机,才能达到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目的。  指月按:大凡暴冷暴热会导致身体百脉闭塞,疼痛加重,所以这时速用麻黄,既走足太阳膀胱经,又善入肺,肺主治节,膀胱主表。这样打开皮毛肌表,与天地相通应,痹痛自安。故病人服药后,无汗者汗会出,汗多者,尿量也会增大。用这种发表通里之法,治疗腰痛,堪称一绝。  所以民间有草医郎中治疗急性腰扭伤或腰脚痹痛,行走不利,但用西药安乃近加中成药安胎丸,或者用感康加六味地黄丸,更或者用退热散加肾着汤,皆能应手取效。这里头虽然没有用麻黄,但发汗之理来解除身体痹痛的思路却是一致的。因为风寒湿为百病之因,痰饮瘀血乃病理转归,故《药性论》曰,麻黄善治顽痹,以其能开腠理。  《儒门事亲》载,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故临床常以麻黄为君与桂枝、秦艽、威灵仙、薏苡仁等药为伍,用于风湿痹症、类风湿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常获汗出痛减之效。此乃取麻黄疏通透达,使肌表经络之风寒湿随汗而解矣。
  我也在自学中医,很喜欢中医.以后会常来
  2、雷仕卓经验
曾亲见一处方,方中麻黄生用量达50g,询其曰该方为祖上所传,专治风寒湿痹,麻黄一药用量曾达100g之多,闻者咋舌,然其方确乎神效。  魏某,男,52岁。主诉下肢痿软,无力行走,多拄杖勉而行之,时感疼痛,尤以阴雨天为甚,病程缠绵达2年之久。该医者遂拟一方:麻黄50g,桂枝50g,血竭5g,白芷10g,制二乌各10g,川牛膝10g,熟地黄10g,制乳没各10g,黄芩10g,当归10g,威灵仙10g。每日1剂,研末吞服,早、晚各1次,服药10余剂后,患者即愈,现随访近1年,行走如常,疼痛全无,且工作多月。  麻黄生用发汗力强,医家一向慎之,然本方中麻黄不具发表的作用,而具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外科证治全生集》有“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无发表之功”之论,《金匮要略》中也载“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其诸多方中也常入麻黄,对于风寒湿痹所致疼痛,可明显提高止痛作用。就此方而论,麻黄性温能通,辛能散寒,故具温通经络、祛风散寒之功,对风湿痹阻所致疼痛,行之有效。  总之,方中不拘古法,大胆新奇,用麻黄50g,合用熟地黄10g,使麻黄失去发表之功,独奏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效。诸药合用,直达病所,共建奇效。  指月按:麻黄得熟地,一个顺其性,一个养其真,这样麻黄阳动,有熟地阴柔以助之,熟地滋润有麻黄通达以敷布之。可谓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阴得阳生,则泉源不绝。二者祛风邪能养阴液,通经络而不耗正气,可谓相得益彰。故曰,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
  2、雷仕卓经验 曾亲见一处方,方中麻黄生用量达50g,询其曰该方为祖上所传,专治风寒湿痹,麻黄一药用量曾达100g之多,闻者咋舌,然其方确乎神效。  魏某,男,52岁。主诉下肢痿软,无力行走,多拄杖勉而行之,时感疼痛,尤以阴雨天为甚,病程缠绵达2年之久。该医者遂拟一方:麻黄50g,桂枝50g,血竭5g,白芷10g,制二乌各10g,川牛膝10g,熟地黄10g,制乳没各10g,黄芩10g,当归10g,威灵仙10g。每日1剂,研末吞服,早、晚各1次,服药10余剂后,患者即愈,现随访近1年,行走如常,疼痛全无,且工作多月。  麻黄生用发汗力强,医家一向慎之,然本方中麻黄不具发表的作用,而具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外科证治全生集》有“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无发表之功”之论,《金匮要略》中也载“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其诸多方中也常入麻黄,对于风寒湿痹所致疼痛,可明显提高止痛作用。就此方而论,麻黄性温能通,辛能散寒,故具温通经络、祛风散寒之功,对风湿痹阻所致疼痛,行之有效。  总之,方中不拘古法,大胆新奇,用麻黄50g,合用熟地黄10g,使麻黄失去发表之功,独奏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效。诸药合用,直达病所,共建奇效。  指月按:麻黄得熟地,一个顺其性,一个养其真,这样麻黄阳动,有熟地阴柔以助之,熟地滋润有麻黄通达以敷布之。可谓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阴得阳生,则泉源不绝。二者祛风邪能养阴液,通经络而不耗正气,可谓相得益彰。故曰,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
你的书 哪里可以买到?当当上没有啊
  @tingyurumian 14楼
09:45:46  楼主
你的书 哪里可以买到?当当上没有啊  -----------------------------  跟师一日一得2之临证取象,当当网上刚上架,应该可以买到。  而小郎中学医记跟药性赋选讲,要到十月下旬才上市,请大家耐心等待。
除了跟师一日一得2之临证取象
还有什么书
都推荐一下
忙完这阵子 和你这个小郎中学医记
  3、于己百经验 治疗小儿遗尿,考虑患儿常有睡后不易叫醒而尿床的实际情况,同时受到麻黄汤兴阳不睡副作用、别称“还魂汤”的启发。所以治疗小儿遗尿时,在辨证处方的前提下,常常加入麻黄汤之主药麻黄10g,桂枝10g,以充心阳,健元神,往往能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  指月按:麻黄治遗尿,取其通阳化气,只要阳气宣通,神志轻灵,自然其尿不遗,因为遗尿一方面是膀胱气化不利,另一方面是神不御气。  用麻黄配桂枝,一方面可以助膀胱气化,使开合有度,其尿不遗,另一方面可以宣开心肺气机,使神能导气。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心神控制膀胱的能力,在有尿意时能够醒过来。
  @中医普及学堂
  4、李文旭经验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其余由此旁通,至于治疗尿失禁,方书少见。笔者的应用传自先父,先父传自其师,其师如此记述:“至若年老下元亏脱,小溲欲禁难止,参芪乃为君臣,桃红偶或佐之,盖气其必虚,血未必瘀也……添用麻黄,乃下人所授,非为开肺而设;更用龙齿,因他医得效,复以临证验之。其方可取,其理难窥,理固有理,未之知耳。临证屡见奇效,增损终成定方。”他的定方称制泉汤,有歌诀记述,其组成:人参益智同焦术,龙齿台乌与炙芪;更用升麻升且引,麻黄钱半有玄机。  指月按:尿失禁跟遗尿,是膀胱受损不同程度的表现,老年人阳气下陷,所以尿往往不容易控制住,所以要用人参、黄芪、白术、升麻升举阳气之品治其本,有补中益气的思路,因为《内经》说,中气不足,大小便就会控制不住。  同时在用乌药、益智缩泉丸的思路控其标,以缩其尿,最后龙齿能安神,麻黄通阳气化,皆可以加强神主导五脏的功能。因为神能导气,气能摄津液。这样神强气足,所以尿液开合有度,而不至于失控。
  5、《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指月按:麻黄空心走表,何以能破癥坚积聚?原来麻黄一方面能宣肺通气,另一方面还能活血化瘀,这点鲜为人知。  所以《外科证治全生集》里头用阳和汤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等各种积聚凝血之病,里面就用到麻黄来通透积聚。同时指出麻黄配合熟地大能畅通络脉,而不会发表大汗。这样五脏元真通畅,积聚自散。
  6、王琦经验
王氏早年见叶橘泉先生治风湿痹痛推崇五积散,云其散寒止痛效果极佳,乃缘于方中有麻黄。后王氏执教《伤寒论》讲麻黄汤,“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中之8个症状中痛症竟占其半。《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治外感寒湿,一身烦疼,对麻黄止痛认识更深。以后凡遇风寒痹痛、寒凝子痛等症尝予麻黄10g止痛,效果立显,但其时认识只在散寒温经止痛一层。  对麻黄入血分治顽痹是后来逐步认识的。唐《药性论》言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千金方》亦载其“治顽痹,四肢不仁”,金元《日华子诸家本草》云麻黄能“调血脉、开毛孔皮肤”,则从理论上作了解释,至此认识又深一层。  麻黄破血滞、化痰凝为认识之第三层,此乃王氏随江韵樵老中医诊治外科病症时所学。江老先生对阴疽、流注、鹤膝风尝用阳和汤,多获效机,言其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对麻黄之用所言极明:“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痰凝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麻黄在外科上的运用功不可没。  《外科正宗》七星剑汤治疗疔毒走黄,面肿如斗,神识昏愦(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脓毒败血症),确能逆流挽舟,江老对此亦治验颇多。此后对前贤用麻黄治外科病症愈加留意,如《刘涓子鬼遗方》常配麻黄治金疮折伤之证,《医学心悟》《疡科心得集》用麻黄膏治疗疥癣、风癞。《验方集》用麻黄治风疹肤痒等。  麻黄在妇科运用,历代医家亦多所论,如《神农本草经》谓本品“破癥坚结聚”,《本草纲目》言其治“产后血滞”等,皆从本品主血分立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因其用麻黄,历代注家多把本方解作“解表退黄”之剂,而《伤寒论》原文是“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显然与原意相悖,其产生曲解的原因是将麻黄视为解表专药而忽略了入血分的功能。  70年代,王氏随岳美中老先生临证,见其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慢性肾炎,思路独特,将其医案附后:姬某,男,45岁。患慢性肾炎,苔黄腻,脉大而数。8年前因湿疹后所得,现仍时出时没,尿检蛋白(+++),红细胞25~30/HP,管型(+),诊为湿毒内陷,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祛湿毒(麻黄6g,连翘12g,赤小豆24g,杏仁9g,甘草6g,生姜9g,桑白皮9g,大枣4枚),服4剂未有汗,麻黄加至9g,得微汗,服至10剂,湿疹得减,乃渐至消失,尿蛋白(++),红细胞1~15/HP。综上所述,麻黄除所熟知宣肺平喘之作用外,其蠲痹止痛、入血破滞之功亦当加以应用。  指月按:《内经》曰,诸窍易闭,又曰,阳气虚则九窍不利。这些孔窍闭郁,就会疼痛,所以可以用麻黄开窍以止痛,但前提是正气不能过虚。过虚则徒开无益。民间有个斩毒剑汤方,药物仅麻黄、紫花地丁、一枝篙三味,治疗疮毒疙瘩,屡有效验。既可外用,亦能内服,能迅速开表败毒,使疮毒从里到外瓦解开来。这是开表解毒法的代表。
  7、甄绍先经验
甄氏近年来在治疗湿温、鼓胀等病,属湿浊久羁不去者,常加麻黄,屡收桴鼓之功,从中略受启迪。如治一湿温病,男,38岁。经用西药十余日,病无转机,乃求诊于余。证属湿重于热,初以藿朴夏苓汤、栝蒌薤白半夏汤化裁,服药1周,热退身凉,病情缓解。但胸闷、脘痞、心悸不除,纳呆,大便干结,体倦肢怠,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润,脉濡缓,原方加麻黄6g,水煎服。用药2剂,诸症若失,嘱再进2剂,病告愈。  指月按:善治者治皮毛,麻黄既能上开皮毛,又可以下通水道,湿邪之去路,不外乎从窗户跟下水道两方面走。所以在治疗湿病里头,稍用麻黄通宣理肺,使水湿能下输膀胱,这样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其愈更速。
  8、肖国士经验 麻黄递增治寒翳
1968年春,肖氏遇一李姓老人,因患目翳前来门诊求治。自诉:20年前,在四川患过此病,经某医投大剂麻黄内服而速愈,深信麻黄治翳之功。看过几家医院,请求开麻黄都被拒绝,再次请求开麻黄内服。言词恳切,不可不信。经查看眼部,翳色深沉,白睛暗赤紫胀,且伴有畏冷、头痛、身痛、脉沉等症状,确为宜用麻黄发散之寒翳。  当即选四味大发散加当归尾、赤芍以活血;蝉蜕、木贼以退翳。投以常量,麻黄用9g。连服3剂,无不良反应。仍投前方麻黄增量到15g,又服3剂,仍无不良反应,自觉疼痛减轻,查看翳障较前缩小,白睛暗赤大减。仍投前方,麻黄增量到24g,连服2剂,患者自觉胸中有些不舒,头稍昏,但畏冷、头痛、身痛等症状已消失,翳障继续缩小,白睛暗赤基本消退。再减为常量,连服5剂。除黑睛留有薄翳外,其他症状全部消失。  指月按:人之年老,阳气不足,故《内经》曰,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泣涕俱出矣。所以老年人容易眼花耳鸣,鼻不闻香臭,嗅觉、味觉减退,上面七窍不灵,还有下面前后二阴二窍,容易有痰浊瘀血挡道,故出现前列腺增生,或肠道长息肉。  这眼睛就像汽车前面的玻璃,如果被寒湿气雾遮挡,就容易看不清前路,必须阳气充足,气雾得化,玻璃才会清稀。所以这四味大发散汤里头用麻黄,不单开毛窍,更开人体九窍,麻黄不仅能开毛孔,也能开鼻孔耳孔眼孔。  所以风寒湿蒙蔽,阳气不足的眼疾,往往少不了麻黄。唯有散其风寒湿,再配合当归、赤芍,使血脉流畅,蝉蜕、木贼草中空善通,这样眼睛才恢复得快。  四味大发散,原载《眼科奇书》,由麻黄、细辛、藁本、蔓荆子组成,可治眼目风寒目翳,更可广泛运用于治疗周身风寒湿闭表诸疾,非独治眼也。
  9、邓全四经验 麻黄有通便之功
邓氏在临床中体会到麻黄有通便之功,配伍他药可治疗便秘症。如治董某,男性,80岁。10年来大便秘结,每次服用西药果导才能缓解,近期服用多种中西药,效不显,食欲减退,脉大无力,舌红苔薄白水滑。药用:麻黄25g,白术20g,杏仁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服3剂大便通畅。每次便秘,投用此方即效。  白术、杏仁、甘草,三味药虽能治便秘,但在临床中不用麻黄只用这三味药,疗效不显著,有个别患者还出现胸闷感。特别是老年体虚,肺失宣降,气化不足,津液不能润大肠,泻下之药不可用。使用此方每能获效。邓氏长期用于临床,未见一例汗出不止,确为实践经验。  指月按:麻黄通便,病人应该是肺气闭郁的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闭郁则肠气不通,开其肺郁,肠腑自通。有个病人经常在空调房里工作,容易反复感冒,还有长期习惯性便秘,每每便秘厉害时,便买几包感冒药吃吃,便秘就好了。这样感冒冲剂,含有麻黄的,居然成了他的通便良药。说明表气闭郁的人,开表便是通里。同时麻黄不仅把肺肌表的汗水发出去,它更能由里向外把浊阴发出去,而通便也是一种发浊阴外出地方方式。
  10、吴兆祥经验 产后慎用麻黄小议
产妇麻黄不可轻用诚然也!产后气血亏耗,百节空虚,真元未复,不可见有寒热,不细详辨即投发散之剂——麻黄之属,致元气受损,汗出而寒热不退,变证四起,以致不救。  50年前,拙荆时年27岁。产后1周微感风邪,发热恶寒,身疼倦怠。时值吾兄弟二人均不在家,听其阿叔(训蒙出身,略知方药)给服麻黄桂枝等2剂,药后汗出淋漓而寒热不退,体倦头晕而动辄汗出,心烦不寐,渴不多饮。  吾侪归来后,目击此状,不胜惊骇,询问以往,始知麻黄表散之过也,遂与桂归芪芍等益气养血之剂,病势暂缓。继用养血温阳、益气培元月余未见好转,后又连连进药。但总因元气损伤太过,素体不甚强健,此愈彼起,病变百出,由虚而痨,而痨而衰,调理4年,终未能挽回为憾。  故以诗句而概括之:产后寒热体属虚,养血滋阴不可无。虽感风寒五积散,煎加苏叶并香附。速去麻黄并半夏,煎服一剂病成苏。  指月按:虽然《本草纲目》里头讲麻黄能治产后血滞,但如果正气内亏,切不可轻用发表,必须扶助正气,这样正气充足,自然能把邪气赶出体外。正气不足,正如人没有力量,饿得走不动了,连武器都扛不起来,怎么能够上场祛敌,即使有再先进的飞机、大炮,你也使用不了。  所以必须先养精蓄锐,勿犯虚虚之戒。先哲“产后元气未复,尚须调养百日而愈”的道理。故古人有产后禁汗、下、利小便之说。如《傅青主女科》中言:“至若中虚、外感、见三阳表证之多,似可汗也。在产后而用麻黄,则重竭其阳……。”
  楼主 你更的 我都在看 只是不常冒泡
楼主要坚持啊
等你书出来了 我把两本一起买。
  11、干祖望经验 1948年,一位名医用三钱麻黄,病人患者大汗而死,官司打到高等法院。事情经过是这样:病重无汗,医用八分,无效。加用一钱半,无效。不能不加到三钱,大汗而死。原来第一、二剂在某药堂抓的,他们用旧草席的草剪短冒充麻黄,第三剂在老店余天成堂,用的是真麻黄。因之处于目前假、冒、缺、劣的中药的危机下,思之不寒而栗。  宋?刘昌诗《芦蒲笔记》谈到作者父亲病喘,进麻黄而愈。明?邝露《赤雅》有南方人郁闷虚烦,下身凝冷,用以麻黄为主的药灸之法。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中有治龚首骧夫人头风,取麻黄、龟甲、藁本、甘草四味之汤,两剂病去的记载。“喉源性咳嗽”,中西医无此病名,但在临床上特多。余于1989年的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中医喉科学》讲义中第一次报道了此病,两年多来采用此说此方,施于临床者颇多。病因是浮邪失表,伏困肺经,故每病必用麻黄(肺与咽喉同系)。急性病用生,久病用炙。对邪久困于肺经的失音,亦然。  指月按:晚清“商圣”胡雪岩留下一首戒欺文。当时江南药行,恶性竞争,打价格战,孰不知在比价格的外壳上,私底下却是在比质量的下降。胡雪岩深明此理,乃提书“真不二价”(倒读“价二不真”),挂于药行,以此在药行竞争之中,不退反进,以良好的信义,深受民众欢迎。  当时虎骨紧缺,胡庆余堂的采办主管想为药行谋取暴利,以豹骨代替虎骨,以尽人臣之心。孰不知,真正为东家做事情,讲求的是信义,若弃信背义,而为东家图利,反陷东家于不义。  后来被东家胡雪岩知道,雪岩大怒,立马逐他出药行。并作戒欺文一首,以正商德,文曰:“凡百贸易,均著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势不以劣品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福。冥冥之中,为诸君之善,特余谋也。可为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  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岩对此始终坚信不疑。《论语》子曰:“人无信不立。”古人重信义至此,认为不讲信用,虽有方便可投机取利于当前,但隐含的祸患不止十倍百倍于现利。欺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福气啊!是在折服损福。所以戒欺文中,胡雪岩说信用不欺,不只是为我东家,冥冥之中也是为你们自己的前途打算啊!
枝  ◎桂枝亭的由来  小指月正托着腮帮子,听着爷爷在讲桂枝亭的故事。  爷爷先在纸上写了两排字:时来砒霜救人,运去桂枝丧命。可以把毒药变成救命灵丹,把良药变成杀人利刃,这是什么道理?  爷爷不仅跟小指月说,中医用药配伍的神奇,同时更跟指月讲,用药不好,必将造成难以挽回的伤亡。  这样小指月就懂得小小药方里头,一张小小的宣纸上面,任何一个毫厘的变化都不是小事。只听老先生缓缓道来。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富翁,他的小妾得了伤寒,便请当时名医金慎之治疗。金慎之一搭脉,又一问症由,知道这是外感风寒,体表亏虚,所以病人恶风,汗出,脉浮缓。于是便选用《伤寒论》的群方之首桂枝汤,由于这小妾素来体弱,身体不耐药力,所以金慎之只给他用了五分的桂枝。  这富翁拿到了方子,便到当地的药房配药,这张药单刚好是一个新来的学徒调配的,学徒看到五分的桂枝,却以为是五钱,大手大脚把药抓好。富翁拿回去后给小妾煎服了,想不到第二天,这小妾就一命呜呼。  小指月愣了一下,在他小小脑瓜里,从来没有听过桂枝可以杀人啊!爷爷知道指月的疑惑,便说,辨证不当,良药遂成利刃。用药精准,杀刀亦是衙刀 。  小指月想起以前背过的古训,承气入胃,阴盛则亡;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本来草草背过领悟不深的,现在听爷爷这么一讲,背上都出了冷汗。这用药和用刀没有什么区别啊!使得好可以把病垢刮下来,使不好却把人刮伤了。  小指月赶紧追问,接下来怎么样了?  爷爷知道自己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就是想叫指月在抓药时,要步步留神,不能分心他处。  就像吃饭时一分心可能连碗带筷都会掉到地上,碗碎了可以再买,可人死了却不能再生。所以小指月平时即使嘻嘻哈哈,想问题天马行空,可一旦进到药房却默不作声,严阵以待,如临大敌,如履薄冰。  爷爷为何让指月既能够养成王不留行般无所住滞的思维,也要让指月能够知道人在世上走,特别在医林之中,步步是法,寸寸有道,所以在这方面没少下功夫。纯粹天马行空,不细心谨慎,成不了大医家;纯粹老实干事,思想打不开,也成不了大医家。  然后爷爷继续讲下去。这富翁岂能善罢甘休。于是向当地衙门告状,名医金慎之只能被迫对薄公堂。他心中就想,自己名字叫金慎之、金慎之,就是提示自己一辈子行医要小心谨慎,我用药都是再三核对,反复思量,怎么会错呢?  于是就叫富翁把药渣拿回来,一盘查,发现桂枝数量远不止五分,最后终于查出是药房里新来的学徒配错了药,导致误伤人命。  最后药房完全承担富翁小妾全部的丧事费用。而且还在坟墓旁边建了一座亭,这个亭就叫桂枝亭,因为这件事就是因桂枝而起。  这不仅要让名医谨慎,更要让药房抓药的人谨慎。  爷爷指了指宣纸上的字,顿了顿继续讲道,金慎之因为这件事,差点锒铛入狱,于是感慨地写下一联:时来砒霜救人,运去桂枝丧命。  他曾经用过砒霜来救治肿瘤包块的患者,但怎么能想到自己手中的桂枝居然因为药童错误抓药,而导致病人丧命。所以金慎之从此更加谨慎,这也留给后人一个教训,药房就是一个慎之、慎之、反复慎之的地方。  药房无小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小的差错,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什么叫解肌  小指月以前学桂枝时,问爷爷什么叫做解肌?  爷爷笑了笑,跟小指月说,医道是体悟内证之学,你自己没吃过苹果,叫我怎么跟你说苹果的味道,你怎么听得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过不久你自己就会明白了。  这次小指月就有感触了。他睡在小竹床上,因为天气转热,就把被单撤掉了。贪凉爽是人们的一种天然习性,爷爷在旁边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只是笑了笑,自言自语地说,让这小家伙吃点苦头也无妨。  想不到第二天一起床,小指月的脖子都歪了,忙问爷爷,吹了一晚上的风,觉得很凉快,但脖子怎么动不了了,好像被绳子绑住一样,一动就痛?  爷爷笑笑说,不是跟你说过,睡觉要把被子盖好吗?睡到深夜,天气变冷,谁来帮你盖被子呢?这不又着凉了,以前着凉是流鼻涕,头痛,畏风怕冷,汗出,你用桂枝汤一剂就好了。现在加了一个颈僵,紧紧如绳绑,不舒服,你说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拍拍脑袋说,我明白了,脉浮缓,苔薄白,汗出颈僵,就用桂枝加葛根汤。  爷爷笑着说,那还不赶快去抓药熬药。  只抓了一剂,煎完后喝了一碗,他就赶紧爬到床上去,用被子一包,只露出个眼睛和鼻子,包得像一只熊一样。  随后他就慢慢感受到身子在出汗,他记得以前爷爷说,要慢慢出汗,不要出大汗,出到内衣基本有些湿透,马上换上干爽衣服就好了。  想不到这次也是一样,风寒是怎么进到身体里的,同样按照原路驱除,通过发汗解肌,一剂桂枝加葛根汤,只喝完一碗,脖子就像松绑了,能动了,也不痛了。这首汤好像帮你肌肉松绑一样,原本那种肌肉被风寒捆绑得僵硬的感觉,一下子就解放了。  爷爷走上前来问小指月说,指月啊,你能告诉爷爷什么叫解肌吗?  小指月笑笑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不好说,你吃过苹果,就知道苹果的味道了。爷孙俩相视哈哈大笑。
  ◎房劳当风肩臂痛  三分治七分养。  很多时候,慢性疑难杂病,医生难以越俎代庖,药物仅能尽到三分力,另外七分功,还得要靠养生保健,不然小小的肩臂痛都有可能让名医束手头痛。  这个壮汉,虽然形体壮,但肩周痹痛却有五六年了。刚开始吃药能够管上三两个月不发,后来只能管一个月,再后来只能管上一周,到现在吃药也不管用了。  镇上、县里的医生,寻找了遍,听到哪里有好医生就去,搞得一个小小的肩臂痛,让几十个大名鼎鼎的医生都认识他,都不好意思再给他开方用药了。  他这次实在没办法再干活了,两条肘臂痛得根本抬不起来,以前他可以把两大桶水都举起来,但现在居然举不起自己的两条手臂。于是垂着双臂来求诊。  他不是用手去敲门,而是用头。小指月听到这敲门声太大了,不知是病势危急,还是鲁莽之人所为呢?  一开门,看到这个壮汉,便不满地说,敲门也要礼貌点啊,给你这样一敲,这竹门都快掉下来了。  这壮汉惭愧地说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实在太难受了,两条胳膊就像被冰冻住一样,动都动不了,只好用头来敲门了。  小指月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冰冻肩,最厉害的肩周痹痛。于是把他领到诊台竹椅前坐下。  老先生还是读着他的古书,好像刚才那么大的敲门声,他都没有听到一样。小指月喊了一声爷爷,老先生才把书放下。转过身来,注视着这个壮汉。  壮汉想把手放在诊台上都显得有些困难,经过一番咬牙切齿的痛苦后,他才算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在诊台上面。  老先生问,怕不怕风?壮汉答,怕!  老先生又问,出不出汗?壮汉答,出!  老先生又对指月说,是什么脉呢?  指月摸了一下说,脉浮缓,还带一些迟,舌苔也薄白。  老先生说,那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说,还是桂枝加葛根汤!  老先生点点头说,那还不赶快把方子写出来。  还是不到片刻,方子就在一张微黄宣纸上铺展开了,这一笔娟秀的字,完全不像是一个小娃子写出来的,看起来少说也有一二十年的功底。  殊不知小指月在短短几年时间,练的字真不少于平常人几十年练的字。刚开始他不是用纸来练,而是用树叶蘸水写,真是:挥毫大泽龙蛇舞,采向深山柿叶空。  壮汉看了宣纸上就那几味药,不像寻常镇上那些医生大手笔,一开就是一二十味药,他就怀疑地说,我这病这么重,就这几味药,能治好吗?  老先生笑笑说,尿泡虽大无重量,秤砣虽小压千斤。药若对证一碗汤,药不对证满船装。  这壮汉听了觉得有道理,便点点头,但还是有些疑惑地说,老先生,我这病治了五六年,越治越重,哪里我都瞧过,就是吃药时管几天,不吃药时又犯了。你看我现在连活都干不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呢?你说这药真的能治好我的肩臂痛吗?我可是慕名而来啊!  老先生摇了摇头说,这药治不好你的病。  不单这壮汉大失所望,连小指月都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据他所见,爷爷从来没有说过药治不好病的啊?而且爷爷还教小指月读《黄帝内经》,里面有句话说,病非人体固有之物,然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既然爷爷说治不好,那为什么还开方呢?  这时爷爷才说,药治三分病,另外七分得靠你自己去养,你自己就能治好你自己的病,你为什么还来找医生呢?  这壮汉有点傻了,我能治病,我还来找你吗?我怎么能治好我自己的病呢?我连煎药都煎不了,还要叫人来代劳,门都敲不了,怎么能治好我的病呢?  这时爷爷才缓缓道来,药物只能治病的去路,不能治病的来源。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手臂痛最开始是怎么得的?你想一下,你第一次得病是怎么得的?  这壮汉想了一下,便说,那一年夏天,我和妻子同完房后,觉得胸中燥热,在睡觉时把所有窗户打开,把手放在窗台边上,吹风取爽,第二天起来手就有点僵,但不以为意,以后偶尔有些痛,也没去管它,可越到后面越严重,我才到处求医问药。  老先生又问,那你现在睡觉还开不开窗呢?  壮汉摇摇头说,不敢把窗开大了。  老先生又问,你睡觉时,手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被子外面呢?  壮汉不假思索地说,我睡觉从来没有把手放在被子里面过。  治病如同侦探在理乱麻,用药如同巧妇在解死结。  这时小指月露出了笑脸说,我明白了,爷爷。  老先生望着小指月说,你明白了什么呢?  小指月笑着说,记得那天我睡歪了脖子吗?就是睡觉忘了盖被,把窗打开来图个凉爽。这风寒之邪,伤人于无形啊!我以后再也不敢了。睡觉时我连手都不放在被单外面,就是怕招风受凉。  这大叔居然天不怕地不怕,无形的风寒可以把你搞得不能干活。  壮汉才清醒了过来,说,怎么以前没有医生跟我这样交代呢?  坐卧不当风,睡觉时手要缩进被单中。懂点养生的人都知道。你之所以反复肩背痛,就是反复撞南墙都不知道悔改啊!  小指月责怪他反应迟钝,不知道闻善则迁,闻过则改。  随后老先生便叫小指月在药单后面写上一行字:房事过后,精气外泄,气血内虚,不知养护,但图凉爽,开窗露肘,风邪乘虚而入,痹阻肩部经脉,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疏通经脉。  这壮汉一个月以后又来了,不过不是来看病,而是带另外的人过来。  他笑着说,感谢老先生良言相赠。老先生言语优胜于金石药物啊!我吃完药后,从此睡觉再也不露出手臂了,现在也没有手臂痛了。你说自己能够医治自己的病,我现在明白了。原来我是自作自受,是无知,是自己把自己搞出病来的。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李玉和经验
肢体麻木重用桂枝
顽痹中如出现肢体麻木不仁者,笔者常在治痹方中重用桂枝,其用量常为40g,并辅以白芍20g,其效甚捷,桂枝有横走四肢,散寒通瘀,温通经脉,调和营血的功效,使气血调畅,营卫通达,经脉得以濡养则麻木自除,其伍以白芍之理,使辛散不致伤阴,且具敛阴和营之义。  龚士澄经验 治四肢麻木
前贤有麻症属痰属虚,木症全属湿痰死血之说。我认为,无论何因?此二症皆与营卫滞而不行有关。如久坐久倚,压住一处,便觉麻木不能动,就是明证。桂枝横行手臂,温经通阳,又下行散下肢滞血。我们治各种病因的肢麻,经验是均须用桂枝。  一般选用桂枝尖和酒炒白芍为主药,脉微弱或弦大无力,久麻气虚者,加黄芪、生姜、大枣、当归、鸡血藤;脉沉滑,体肥胖,麻而酸重者属湿痰,加苍术、白术合二陈汤;手足十指(趾)麻甚,感觉减退者,属瘀血湿痰互滞经络,加二术、二陈汤外,再加桃仁、红花、苏木(血活痰易化);日间活动时麻木轻,夜间静卧时麻木重,并饮食减少者,属脾虚,即《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脾病而四肢不用”之证,是因“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的缘故。对脾虚麻木,我们的经验方是用桂枝尖、酒炒白芍、黄芪,合异功散,疗效比较显著。桂枝尖善达四肢末梢,治麻甚好。
  ◎被冻僵的小手  为什么桂枝汤能够通开经脉,让痹痛减轻呢?  小指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虽然知道颈肩痹痛因于风寒外束,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但为什么用这汤方?  小指月总喜欢探究用药背后的所以然,不搞清楚他就绝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他围着爷爷问了好几天。  爷爷跟他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要自己去尝,但小指月不管这一套,一定要爷爷说个所以然。  有时候三岁娃子问的为什么,可能让八十岁老翁都答不上来。显然小指月已经远不止三岁,但问的问题还是那样天真有趣,让老爷子也在琢磨如何用一种最形象的方式让小指月知道这个桂枝温通经脉治痹痛的道理。  没办法,爷爷只好想出个实验。于是叫小指月趁着大冷天,到井里打桶水,然后让这桶水在外面冻上一天。  小指月不知道爷爷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想到爷爷总是计谋百出,让人琢磨不透,也只好照办了。  第二天外面还刮着冷风,呼吸吐出的气都有些白,爷爷走到篱笆外面,一碰桶里的水,手马上缩回来。脸上露出了诡异的微笑,随口就叫,小指月,快过来啊!你不是说想知道桂枝是如何通经脉止痹痛的吗?爷爷今天要告诉你哦,你可要瞪大眼睛要听话哦,等会儿你就知道,而且终身难忘!  小指月一听很兴奋,这个想了好几天都想明白的道理,爷爷今天终于要告诉我了。爷爷太会卖关子了,早点告诉我不就成了,也不用我这几天老缠着问。  老先生把小指月叫过来后,跟小指月说,爷爷说的话,你可要听哦。  小指月点了点头。老先生接着说,你把手放到这桶水里,而且要把手泡过肘,等下就要揭晓答案了。  小指月一听,答案快要出来了,爷爷还没喊开始,他就把双手插到那桶水里,手才一插进去就马上后悔了,眼睛瞪得大大的,那表情显得不可思议,怎么这水这么凉,像是手放进冰窟窿里一样。但既然答应了爷爷,就要有始有终,可不能中途食言啊!  小指月最讨厌中途食言的人,所以他自己从不中途食言,食言而肥的事情,他想都没想过,于是开始咬紧牙关忍着。  爷爷好像若无其事,居然在旁边抽起旱烟来,看都不看小指月,在烟雾缭绕之中,像是飘飘欲仙,真是冰火两重天啊!一个被冻得咬紧牙关,手直打哆嗦,一个在旁边享受着温暖的旱烟,而且坐在石头上翘着二郎腿,在观赏着这清晨的美景。  小指月每一秒就像是在受刑一样,他几次想喊爷爷,又喊不出口,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大喊一声,爷爷!  老人家才慢条斯理地回过头来,假装浑然不觉地问,干什么啊,小指月,还没到时间呢?  小指月焦急地问,两条手冻得有点僵了,有点动不了了。  爷爷笑笑说,你想不想知道答案呢?你不想知道答案的话,那就算了吧。  一想到几天都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小指月怎么肯随便放弃,再次咬紧牙关,不敢做声。直到爷爷旱烟抽完,站了起来,才跟小指月说,好了好了,我们到屋里去说吧。  小指月把手从那桶冰水里伸出来时,还在打颤,两条手臂都动不了了,就像被冻成冰疙瘩一样硬梆梆的,他巴不得马上跑到屋里去烤烤火,喝碗热水。  想不到他最想干的事情,爷爷早就为他准备好了,一进到屋里,居然发现爷爷已经烧好了一个火盆。  小指月就像那天用头敲门进来的大汉一样,双手下垂,举都举不起来,赶紧跑到火盆旁烤起火来,说,真暖和啊,真舒服啊!  暖是暖了些,但手指头还有点不听使唤,甚至因为在冰冷的水里泡得太久,筋骨气血好像被冻僵一样,阵阵的痹痛从手上传来,虽然烤了火感到暖和,但痹痛还是没有消除。  这时爷爷端上一盆热腾腾的汤,小指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喝了起来。又辣又甜,真好喝!好像雪中送炭一样,这是什么汤呢?其实甜直接补他的气血,辣一下子把被寒冻的血脉肢节打通,把寒气赶出体外。  不到一刻钟,小指月借着热汤的力量,额上出了点小汗,僵硬痹痛的手开始灵活,而且疼痛居然也消失了。  小指月马上就想起那熟悉的汤药味,第一句就问爷爷说,爷爷,那应该是桂枝汤吧?  爷爷点了点头,温通经脉,止风寒痹痛第一方桂枝汤,名副其实,如假包换。小指月马上醒悟过来,一拍脑袋说,我知道答案了,爷爷,不用你说,我知道了,哈哈!  老先生这才点了点头,他喜欢看到小徒弟自己去体悟医道,而不喜欢给徒弟灌输各种条条框框,也不想用自己的语言去取代小徒弟的思维。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小徒弟能够独立思维,能够以自身的体会去印证医理医道。  这时小指月想起《黄帝内经》上面说的话,寒则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血气遇寒则凝,得温则行。寒主收引,不通则痛……  一切关于寒性收引,令血脉拘急不通,从而引起痹痛,可用温通经脉的汤方或方法,让经脉舒展,血脉重新恢复流通,从而达到止痹痛的目的。  这整个病理过程和医药作用过程,小指月在今天早上都彻底明白了一番,这胜过他读好多书,治好多病人,以及听爷爷讲好多故事。  因为从别人那里听来得来的未必是自己内证到的学问。只有自己切身体会,医道才能够有生命,才能够得心应手。  你如果不能得于心,没有自己的体悟,如何灵活运用桂枝汤于手中,去治疗各类寒性痹痛呢?
  ◎一灯能烛万年暗  桂枝能够杀邪恶鬼。这几天小指月都在想这个问题,哪里有什么邪恶鬼呢?如何用桂枝去杀呢?  但为什么那个病人吃完药后,就没有再梦到邪恶鬼呢?难不成爷爷会画符驱鬼,但为什么从来没跟我说呢?  原来前几天一个病人欢欢喜喜地过来说,上次吃了老先生的药,原来大半年经常梦到过世的亲人以及阴邪鬼怪,好像整个人都掉到冰窟窿里去了,经常被吓醒,而且醒来后心怦怦跳,两手按在心上缓不过气来,甚至冷汗淋漓。  就吃了老先生的两味药——桂枝与甘草,吃完五付后,再也没有梦到邪恶鬼,而且也不心慌了,也不用把手按在心上了。  小指月对于桂枝甘草汤治疗心下悸、欲得按者这样的病是了然于胸,但凭什么这两味药可以把梦里的鬼怪赶跑,他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这病人吃完药后原本手脚冰凉,整天不露笑脸,现在居然手脚热了起来,过来时还满面春风,怎么这前后差别这么大呢?  他缠着爷爷问,爷爷总是笑而不答。小指月再次问到,为何桂枝甘草汤可以治邪恶鬼。爷爷终于发话了,不可说,不可说。  越是不可说,小指月就越是不过瘾,越是不放过。便拉着爷爷的长袍,撒娇说,爷爷不说,我不放过爷爷。  老先生故作嗔怒,拿起手中旱烟筒,就在小指月的额头上敲了三下,说,今晚回去好好睡觉!  小指月马上呆住了,爷爷很少敲他脑袋的,怎么说话糊里糊涂的?难道爷爷老糊涂了,现在才是中午,怎么叫我今晚回去好好睡觉。  小指月刚要提醒爷爷,现在是中午不是晚上,但发现爷爷已经飘然回卧室了。小指月摸摸额头,好像明白了什么,眼睛转了一下,笑了笑,便各自忙去了。  是夜,屋里一片漆黑,屋外一轮明月,眼见着被乌云遮住,一阵清风过来,云朵移开,月光无比皎洁地洒在竹篱茅舍边上。让人想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境。四围一片蟋蟀的叫声,竹舍里显得更加幽静。  就在这时,正好三更,小指月从来没有这么早爬起来,他从床上爬起来,左看右看,周围没有发现有亮光。  他就疑惑,难道我想错了,然后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爷爷卧室门口,也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动静,难道爷爷睡着了,不会吧,爷爷明明暗示我今晚三更到他卧房门口啊!  于是指月忍不住好奇,便举起了手,敲了三下门。很自然地一盏灯在门内亮了起来,小指月心中一阵激动,他就知道爷爷没睡,果然有东西要传给我,于是小脑袋里马上盘旋着各种画面,这一定是不同凡响的降魔驱鬼招数,不然怎么会在深更半夜喊我悄悄到他屋里去传呢?  小指月还在想古代传的大法大道,都是袈裟遮围 ,法不传六耳,以心印心,爷爷有什么秘而不宣的绝技呢?我今天一定要擦亮眼睛探个究竟。  小指月正在胡思乱想之际,门咿呀一声开了。第一个迎上来的是爷爷手中托的那盏煤油灯。小指月掩饰不住心头的兴奋,刚要开口喊爷爷,想不到爷爷又把煤油灯的灯火一口气给吹灭了。  原本一片光明的卧室,一下子变得满室漆黑,昏不见人,随后爷爷顺手就把卧室门关上。小指月还没有反应过来,呆在那里不知所以。  在千分之一秒的瞬间刹那,在明暗交替的那一点,小指月脑中的疑团一下子破了。他笑了笑,带着满足的表情,慢慢地走回了自己的卧室,而且边走边小声地嘀咕,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一灯能烛万年暗。心主火!  当心火光明,暗室不再,心情一片愉悦开朗,大方积极。  当心火摇曳昏冥,四处就鬼影重重,漆黑阴暗,没事你都会胡思乱想。  当心火光明,周围都暖洋洋,四肢温和,不再怕冷。  当心火不明,四处都冷冰冰,身体都寒凉怕冷。  ……  所有的阴暗鬼梦都是起源于心脏阳火不够,不是鬼符可以祛除鬼梦,而是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助阳化气,令心脏动力加强,这样凡心阳能够普照到的地方,就断无生病怕冷之理。所以一息阳气一息命,一息寒气一息病。  小指月不单想通了治疗心阳虚梦恶鬼、手冰凉、心痹痛等常见病症,他更想通了一切阴成形的疾患,最终都可以通过阳化气来对治。  爷爷给他传的这盏灯,不是在传治恶鬼的符咒,也不是在传驱魔的汤方,而是在传千年医学道统,代代相承的阴阳之道。  唯制阳光可以消阴翳!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朱锡棋经验 《内经》云“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又云“阳中之阳心也”。这些所谓“太阳”“夏气”“阳中之阳”之说,泛指心脏中存在着一种阳热之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的一种热能。这种热能可以推动血液循环,脾胃运化,肾水温煦等功能。如若这种热能一旦障碍,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  例如,胸阳不振,阴寒之邪就会乘虚侵入,致使寒凝气滞、痹阻胸阳,出现胸闷气短,心痛彻背,甚则汗出肢冷,唇甲青紫,脉细欲绝等阳气衰竭的重症。治疗本症,朱老认为,应着重振奋心阳,鼓舞阳气,以温散阴寒凝滞之气血,当重用附子(9~30g)配桂枝。附子味大辛大热,入心、脾、肾三经,且走而不守,能助心阳通脉,散寒止痛。常用于厥逆亡阳,汗出肢冷,脉细欲绝,阳气将要亡失的危症。《内经》亦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风心”咳嗽、咳泡沫血痰,是因心阳不展,浊阴弥漫,使胸膺清旷之区顿成迷雾之乡,投以桂枝,扰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推为君药。临床上除舌光剥无津者不用外,只要舌面有津,舌质虽红,也可大胆使用。
  楼主 书 出了没呢
  @tingyurumian 35楼
09:28:31  楼主 书 出了没呢  -----------------------------  出了,近期我们中医普及学堂推出了四部中医普及读物。  小郎中学医记1、2  药性赋白话讲记  跟师一日一得2  这些新华书店跟网上都有得卖。
  ◎桂枝拾珍  1、孙伯扬经验
临证体验,瘀血与痰浊为患,单用活血则瘀难去,若配以化瘀、行瘀之品,方能痰血并除。所以痰浊瘀血用药必须活血化痰并用。如活血药中伍以僵蚕、白芥子之化痰散结、行痰通络,则可增强化瘀之功;又瘀血得寒则凝,遇温则行,因而行血药若与桂枝、白芥子合用,疗效更佳。  桂枝辛温,横行肢节,有温通经脉之效。白芥子辛温,功能利气豁痰、消肿散结,用于痰注肢体者有温通祛痰之功。固有能“治皮里膜外之痰’的称誉。  如一妇女“外伤性偏瘫”,初用益气化瘀之补阳还五汤,左侧肢体凉麻不用,肌肉萎缩之效甚微,后合入桂枝、白芥子各15g,连服1个月则渐收功效,患侧渐能活动而有力,手渐能提物,肌萎亦渐复。  又治一气虚血瘀夹痰浊痹阻经络案:男性,年近花甲突患中风偏瘫。左半身凉麻,下肢僵硬不利,需人搀扶或扶拐杖方能慢行数步,语言不利,口涎多,头晕不能转侧,舌紫暗,苔白腻,脉象弦滑无力。给予益气活血,温经化痰法,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入桂枝、白芥子。药用:生黄芪15g,当归10g,桂枝15g,白芥子15g,鸡血藤30g,赤芍15g,川芎10g,红花10g,地龙12g,牛膝10g,川续断15g,路路通15g。本方稍作如减,其中桂、芥不变,服药3个月,诸症明显好转,基本恢复正常。半年后复查,左半身凉麻消失,语言流利,且能慢跑1公里而无不适。笔者从多年实践中体会,桂、芥合用,对痰血阻络之病机病证,疗效显著。若对因虚致瘀而兼本病机者,二药伍以益气化瘀方中,亦多获良效。  指月按:痰瘀同源,合并则狼狈为奸,解散则孤立无援。所以治痰当活血行瘀,治瘀常佐以化痰利气。而桂枝善于温通血脉,白芥子气锐,长于豁痰散结,这样痰瘀交阻阻挡脉道的病理产物,能够被推宕开,身体就恢复得快。唯久病多虚,在祛邪的同时,要注意扶正。
  呵呵 我这就去买
那样才看得过瘾啊
  2、邹良材经验 阴虚型肝硬化腹水临床以阳行阴利小便。按阴阳互根的机制,阴虚患者可在养阴柔滋淡渗的基础上,略佐通阳药物,借助膀胱的气化作用达到“以阳行阴”的目的。主要药物为桂枝,用量在3g以内,加入煎剂中。正如近人曹炳章云:“凡润肝养血之药,一得桂枝,化阴滞而阳和。”  指月按:无阳则阴无以化,所以桂枝除了以阳行阴外,更善于条达木郁,使肝木不横逆,肝气得顺理。所以五苓散中用桂枝,气化条达行水湿。
  3、王乃成经验 王氏对药物应用十分精细,独具胆大心细和谨小慎微相结合之妙。如,桂枝,时而用2g,时而竟达50~100g。又如,红花一药,同用血证,就有三个症状三种用法。如产后血虚,应养血补血,用红花时只可少量用之;若产后恶露不下,须破血活血,红花用量须多用之;若产后下血不止,须止血,红花则须炒用。  1964年春3月,一老妇来诊,该患者发病2个月,自述左面颊连耳后耳下漫肿渐增大现已超过右面颊2倍,扪之石硬、微微作痛,皮色不变。先后服用中西药均无效果。观其舌淡苔白,脉弦,王氏诊为寒痰凝结肝胆经脉、此为阴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属痰凝日久气血阻滞不通,此阴霾之邪非温热不能散,王氏则用桂枝汤重用桂枝100g,参以皂角刺、柴胡、当归、南星等行气和血、化痰通络之品。3剂服后,老妇喜悦万分,因其面颊肿胀变软,按之可试弹性,照此方加减继服12剂而愈。处方:桂枝100g,白芍15g,炙甘草10g,当归15g,柴胡15g,白芥子15g,皂角刺50g,南星15g。  桂枝汤原为太阳表虚自汗而设,能内壮气血,祛邪达表。王氏则将其用治阴疽,其效神速,真乃辨证之精要也。盖面颊、耳下、耳后为肝胆胃诸经循行之位,局部漫肿、其色不变,且石硬而痛,一派寒疾凝聚之象。王氏认为此寒疾或发于内,或发于外,总为痰湿结于肝胆经络而发,寒主收引,故症见漫肿石硬而痛。恒用桂枝100g,桂枝辛甘温,取其大剂量用以温经通阳,调血脉,散寒逐瘀,而不在发散表邪,配皂角刺50g,以加强桂枝之通经之力;皂角刺活血散结,消肿,桂枝配皂角刺则经络中寒邪得散、痰湿得化、漫肿得解、瘀血得行,为方中主药。当归、白芍养血活血、调营阴,且白芍配柴胡入肝经直达病所,为辅药。南星、白芥子可散结化痰、消肿止痛,对痈疽痰核肿痛尤为擅长。  指月按:怪病多由痰瘀作祟,包块大都是阴成形的产物,特别是年老体衰,阳气不足,或久病多虚,阳不化气,那么痰浊瘀血便留滞不去。而桂枝能强大阳气,配皂角刺善于透刺痰瘀,使顽痰留瘀挡道能够开破出一条通路来。这样皂角刺在桂枝作用下,穿刺后劲更足,桂枝在皂角刺的带领下,更能够将阳气渗透到痰瘀包块里头,让它们气化消散。
  4、章次公经验 自有清中叶苏派学说盛行以后,桂枝之价值,遂无人能解。病属外感,既不敢用之解肌,病属内伤,更不敢用之以补中,不免有弃材之叹。余遇有麻黄汤证,惧病者疑麻黄之猛悍,辄以荆防代麻黄,而以桂枝佐之,亦效。盖桂枝本质原无发汗之能力,以其辛香窜散,故可助发汗药之作汗。  苏派医师,所以不敢用桂枝,其理由之可得而言者,不外“南方无真伤寒”,仲景之麻桂,仅可施于北方人,非江南体质柔弱者所能胜,故若辈一遇热病,无论伤寒、温病一列以大豆卷、连翘、桑菊应付之,于此而欲中医之不式微,难言之矣。近世药工剖切桂枝,必先以水浸三五日,是桂枝芳香之性已受损失。苏派医生之较高明者,知桂枝治寒饮,然量仅二三分,宁不可笑。自后世有“血家不宜桂枝”之说,内伤病乃视桂枝如蛇蝎,其实桂枝辛温,能使血液流行亢进,不宜于血证之属实热者固也。  至若虚劳羸弱,法当宗《素问》“劳者温之”之义,则桂枝正不妨与地黄、黄芪同用。考之仲景之“桂枝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千金方》之“炙甘草汤”,其所治均属虚劳不足,亡血失精者,古人又何尝屏弃之而不用。“血家忌桂枝”,此非桂枝之不良,乃后人用桂枝不得其法之过也。  日本东洞翁征桂枝,谓仅能治咳逆上气,其次身体疼痛,余以为不足尽其所长。吾人对于桂枝之信仰,当以邹澍之说为准。近世于寒湿痛风证,每以桂枝为行经药,与桑枝同,其意盖取以枝人肢之意。  指月按:血症要分虚实,虚劳者阳气不足,照样可用桂枝。强大阳气,则阳主固摄,其血自止。所以血家照样能用桂枝,若逢虚劳诸不足者,还必须用桂枝,毕竟心脏阳气不足是本,而出血只是标。通过桂枝能强心通阳,改善周身循环,从而使血气得固,其血自止。
  5、朱锡棋经验 朱老认为,人之有生,贵在气血流通。当心脏发生各种障碍或病变时,治之以畅通气血常显效。行气活血药不下几十味,朱老以丹参、益母草、赤芍、川芎为首选之药。因为四药不但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功效确凿可靠,而且药性平和,较少流弊。丹参以散结行瘀见长;赤芍、川芎以活血止痛为优;益母草一味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又能散风、降压、利水,故各种心脏病均可应用,惟剂量需至30g,少则效果不显。  朱老治心脏病善用桂枝。当心阳不展,浊阴弥漫,胸膺清旷之区顿成迷雾之乡,投以桂枝,犹似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历来多以舌红及血证为用桂枝之禁忌,但朱老却有独到之见,认为:舌红只要舌是上有津,具桂枝适应证者,照样可用。至于血证禁用桂枝,亦非一概而论。如“风湿性心脏病”肺郁血而致咳血者,用桂枝非但无害且有益。朱老说:“是症心功能障碍是本,肺郁血是标,咳血乃标中之标,故用桂枝改善循环障碍,能减轻郁血而起到止血作用。”当然,血热妄行之血证则禁用,否则真有“桂枝下咽,阳盛立毙”之虑。  朱老治“风湿性心脏病”,除选用上述四味,每加桂枝同用,并恒以桂枝、赤芍相配,意在各展其长而又相得益彰。若伴见慢性心衰证候,常选加茶树根、万年青根、葶苈子、泽泻、槟榔等药。茶树根、万年青根均有强心利尿作用,但万年青根在心率慢于60/分以下即不用,而茶树根则不论心率过速或过缓,都可应用。葶苈子、泽泻、槟榔,功能泄肺下气,利水消肿,对心力衰竭出现肺水肿征象常有改善作用。尤其葶苈子一味,作用颇佳,但过去多认为其药性峻烈,不可轻用,现证之临床,并非如此。肺与大肠相表里,用槟榔旨在破大肠气而助泻肺行水之功。心衰患者常因血流受阻,肝脏郁血,引起心源性肝肿大或肝硬化,对此朱老每在活血化瘀、益气强心的基础上,加配三棱、莪术消癥散积。关于两药性能,朱老推崇张锡纯之说,认为用治瘀血癥瘕,“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虽然此类患者多病程历久,形体羸瘦,但只要配伍恰当,用之并无流弊。盖“瘀血有所留藏,病久至羸,似乎不足,不知病本未除,还当治本。”张景岳之论,可资印证。  心脏病患者,常常是“本虚标实”。“标实”可有气滞、血瘀、痰浊种种,而“本虚”则以气虚为多。朱老补气喜用黄芪,谓其作用过于党参,而且善补胸中大气,大气壮旺,则气滞者行,血瘀者通,痰浊者化,此即“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之谓。然今药店配方之黄芪,枝细力薄,用量常须至15~30g,其功始显。  指月按:治病要治其来源跟去路,即中医所谓标本先后。风湿性心脏病,是心脏阳气不足在前,而痰水瘀血推动不了,停留身体在后。所以通过桂枝配合丹参、赤芍、川芎等强心活血,治其疾病来源。再用葶苈子、槟榔或益母草、泽泻或三棱、莪术,破除痰水瘀血,打开浊阴下行通道,治其疾病去路。这样来源阳气充足,心脏阳气日强,而痰饮瘀血去路通畅,心脏负担日减。这样风湿性心脏病就能逐渐减轻向愈。
苏  ◎一碗田螺紫苏汤  《木草纲目》谓紫苏能“解鱼蟹毒,安胎”。  竹篱茅舍周围无闲草,用得好都是宝。  有一天小指月和爷爷俩人各背着一个药篓,一大一小,到周围割紫苏去了。  爷爷边割边问小指月,这紫苏有什么作用啊?  小指月早就知道爷爷会随时提问,便不假思索地说,紫苏辛温,一能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二能行气宽中,治胸肺脾胃闷胀气滞;三还能解鱼蟹毒,对于吃太多鱼蟹引起中毒而导致腹痛吐泻的人,可以用它来解毒。  爷爷听了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沿着小山路一直走到山脚,有户农家经常到河里捉田螺,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换点油盐。  这位大叔的家人隔老远就看到竹篱茅舍的爷孙俩人悠闲地走着,左手拿着刀,右手拿着一把紫色叶子的东西,他们边走边聊。  这家的妇人马上迎上去,着急地叫道,老先生,老先生,慢走!我家男人昨天又吐又泻,现在还肚子痛,不知道怎么回事?  爷孙俩听了后,就放缓脚步,跟她到农舍里去看。只见一位大叔躺在床上,用手捂着肚子,眉头紧皱,看样子腹中痛得厉害,不然怎么如此强壮的一个大男人,居然难受得皱眉咬牙。  切完脉后,老先生就问,昨天肚子痛之前,他吃了什么?  这家人马上端出一大盆田螺,说,这几天抓了很多田螺,卖也卖不完,所以家里天天吃,昨天他吃了很多,吃完后肚子就胀,胀得受不了,又吐又泻,吐泻完后,人就蔫了,躺在床上,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老先生便问小指月说,为什么吐泻呢?  小指月寻思了一下说,吃了脏东西,或吃得太多,消化不了,就要通过吐泻来给邪以出路,这是身体在自救。  老先生又问,那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指着手中的紫苏说,办法不都在这手上了!  俩爷孙相视而笑,便把两大把紫苏交给了这家人,并让他们用一把去熬汤,这一把少说也有二三两,连梗带叶都可以用。  老先生又说,好吃不多吃,山珍海味吃太多了,人也病得快。海鲜、鱼肉、田螺、螃蟹,虽曰美味,总不如粗茶淡饭。以后要注意饭到七分饱,放开肚皮吃,只会吃出病来。说完爷孙俩便回竹篱茅舍去了。  第二天早上,一阵紫苏的香气把小指月从梦中唤醒,只见爷爷端着一碗紫苏田螺汤,放在桌上,这可是罕见的美味。  小指月一个鲤鱼打挺,就从床上跳下来,这可是不容易吃到的好东西啊!  但小指月马上警惕起来,他以为爷爷又要狡猾地捉弄他,于是便噘着小嘴说,爷爷我不吃,给你吃。  老先生愣了一下,然后又笑笑说,小指月,你向来都是好吃的争着吃,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礼貌让给爷爷吃呢?  小指月便说,想要知道梨子味道,就自己去尝。我昨天看到那位大叔痛得脸都发青了,我不再做试验了。这个教训从别人身上得来,总比自己去受苦要舒服。  爷爷听后哈哈大笑,说,原来你是怕尝药,怕以身试药试病。但这次不是叫你像那位大叔一样生病,这次是上好的紫苏田螺汤,今天早上那位大叔亲手送过来的田螺,用我们昨天采来的紫苏做的汤。  小指月眼珠子一亮,便问,那位大叔怎么样了?  爷爷笑道,还能怎么样,喝完紫苏汤后肚子就不痛了,昨天好好地睡了一觉,今天醒来龙精虎猛。  小指月露出了快乐的微笑说,那这个田螺汤吃了应该没事吧?  爷爷笑笑说,当然没事,那位大叔在做田螺汤时没有放些新鲜紫苏进去,而且是一下子放开肚皮当饭吃才会吃坏的。  你看,在做鱼蟹虾螺的时候,放进新鲜的紫苏叶,一可以调味辟秽,二可以芳香醒脾以开脾胃,三可以解毒,防止这些水产品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皮肤瘙痒出疹子。  所以表面上看是轻微的食物中毒,其实也是食物的一种过敏反应,你加进这紫苏叶,拌煮着吃,这方面的担忧就可以减免了。  只听一阵喝汤声,还有小指月的赞美声,真好喝,一碗田螺紫苏汤就被他吃完喝光了,显然还有些意犹未尽。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俞正求经验 俞氏曾用单味带梗紫苏抢救2例鱼胆中毒患者,效果颇佳。  1974年俞氏客居浏阳西乡葛家公社谭某家。某日下午4时许,邻居张某,男性,年40余,突发腹痛,继之昏迷。其母急请俞氏前往诊视。病者昏卧床榻,面色晦暗,四肢不温,气息微弱,脉细微如丝,至数模糊,床前地上有呕吐稀涎物一摊。询问病前所进何食?母曰:中午生产队分鱼,分得草鱼一尾,约2斤半。因病者素患眼疾,或谓鱼胆能医目疾,遂剖鱼取胆,尽食其汁,然后进午餐,稍后即发病如此。听其言,系鱼胆中毒无疑。偏僻山村,无处寻药,因思紫苏能解鱼蟹毒,命取干紫苏连梗1斤,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加糖、盐少许,至有甜咸味即可。先盛3碗,候稍凉即灌入1碗,旋吐,又灌1碗,复又吐,再灌,未吐。10余分钟后复煎紫苏,继灌汁2碗,但见患者大汗淋漓,精神顿振,面色转华,肌肤温热,小便清长。2小时后苏醒,自诉头晕、腹胀痛、四肢麻木胀痛,按脉细数。再取紫苏汁1碗,嘱其1小时后服。至晚间8时许,患者神识清醒,其脉稍数,诸症已减,即停紫苏汁,仅进糖盐水,并嘱加被安睡。次日如常。  上洪供销社经理爱人,买草鱼半斤1尾者12尾,尽收其胆,蒸熟后加油盐炒好,当晚食其约半。次日,急性呕吐,伴寒热头痛。遂送往公社医院,诊为急性胃炎。住院2日,其症加剧,出现黄疸。追问病史,乃知鱼胆中毒,急送往县中医院。经输液、护肝、强心,并结合中医清热利湿等治疗,仍无明显好转。见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巩膜黄染,时发呕吐,尿少,按脉细数、偶有间歇。即嘱煎紫苏1斤,加糖盐少许,2天分服。服后,汗出,呕吐止,精神好转,脉无间歇,尿量增多。后进参苓白术散加紫苏梗,调理治愈出院。  紫苏辛温气香,辛能透外,温能暖中。《中国药学大辞典》载紫苏为“杀一切鱼蟹毒之要药”。俞氏认为紫苏之所以能解鱼胆中毒,还可能与其气香开窍醒脑、气温益肾健脾有关,使肝脏得以护卫,正气得以恢复,毒物得以迅速排泄。又鱼胆苦寒气腥,紫苏辛温气香,用以治鱼胆中毒者恰是对证下药。
  通俗易懂,看着有趣,谢谢
  好帖  
  好帖,不错!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骨神经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