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4小时打破伤风超敏

破伤风疫苗的“冰火”两重天(图)
【摘要】“世界那么大,却没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这是近期微博的一个热门话题,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原料供应紧缺,价格近百元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以下简称“人破”)在医院常年告急,而另一种要求患者皮试的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马破”),一针才几元钱,却因有不良反应问题而几乎无人问津。
  &世界那么大,却没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这是近期微博的一个热门话题,有来自北京、重庆、成都、南京、杭州、扬州、黄山等城市的网友发出求药信息。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原料供应紧缺,价格近百元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以下简称&人破&)在医院常年告急,而另一种要求患者皮试的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马破&),一针才几元钱,却因有不良反应问题而几乎无人问津。
  国内一家&人破&生产企业的区域销售经理张先生对记者称,现在正规渠道&人破&一针难求,医院、社区诊所打不到,患者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购买,但支付的价格翻倍。
  一个供不应求&一个没人要
  据了解,目前用于注射的破伤风针剂主要包括&马破&和&人破&,其中&马破&是从马的血液中提取,注射前要做皮试;&人破&则直接从人体血浆中提取,不需皮试,可直接注射。
  知情人士李小姐告诉记者,1995年以前国内根本没有&人破&,患者受了伤打的都是&马破&。现在不少人担心&马破&会有不良反应就直接选择&人破&,这种心理造成现在&人破&紧缺。
  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对包括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在内的多种药物作出最高零售限价,一瓶250IU的&人破&限价82.6元。张先生表示,由于供求关系不平衡,现在&人破&的批发价也在160元以上,零售要200元。
  当记者以患者身份表示价格较高时,张先生表示,&这是救命的东西,有货就行,不能说贵不贵。&
  与一针难求的&人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市场遇冷的&马破&。记者了解到,一支&马破&在医院收费3.6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要2.69元,但这种疫苗目前在市场上却无人问津。因为没有销路,去年底,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还有一年半才过期的1700万支&马破&被全部销毁,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
  4月23日,记者以客户身份致电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营销咨询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已无&马破&销售,&最近两三年都没货&。当记者欲了解更多情况时,该人士表示可直接致电中生集团。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5家企业生产&马破&,其中4家为中生集团下属单位。
  国内某知名医学院临床学博士对记者解释,如果排除其他因素仅论过敏性,&马破&的潜在风险比&人破&高。
  &这种高风险的比例大约是10%,10个人中有1到2个人过敏。&李小姐表示,&人破&在临床上是&马破&的补充,只有超敏体质的人确实不能打&马破&,才会考虑打&人破&。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国内生物制品所生产的&马破&没有发生过一例过敏致死的病例。
  血浆难求&疫苗成本倒挂
  原料供应紧缺确实制约了&人破&的产量。公开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国家关闭了贵州的16个血浆站,导致血浆原料供应不足。更为严峻的现实情况是,据卫生部门统计,全国医疗市场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年基本需求为8000吨。2010年,全国年采浆量为4180吨,只相当于需求量的50%;2011年前三季度,采集单采血浆仅2909吨。
  伴随着原材料紧缺而来的是市场对&人破&的巨大需求,业内估算,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的市场容量约500万瓶(以250IU/瓶折算),缺口相当大。
  在这样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却有生产&人破&的企业退出。记者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登记信息发现,目前国内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的批准文号有18个,排除重合的企业名称,获得生产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生产资格的企业合计16家,而在2012年生产的企业有18家。
  张先生说,&人破&从原料采集到成品的周期是九个月,国家规定限价后企业几乎没有利润空间积极性大幅下降,做得越多亏得越严重,中间商还要承担运输、储存成本,卖给医院是&亏本买卖&。
  于是,大部分企业愿意追逐利润更高的&黑市&。张先生进一步透露,他所在的武汉只有几家大医院有&人破&存货,但只用于急救,患者可以在&黑市&购买后再到医院注射。
  随着&人破&价格在&黑市&不断走高,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大。&马破&过剩的背后同样隐藏着利益黑洞。广州一名来自疾控系统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破伤风针剂不属于一类疫苗,由医院自行采购。&马破&价格低,医院药价加成后得到的利润十分有限。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第七章超敏反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七章超敏反应
上传于||文档简介
&&第​七​章​超​敏​反​应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避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接种后的超敏反应--《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3年04期
避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接种后的超敏反应
【摘要】:正 Topaloglu等报道了1例加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的患者;在另1病例中,Read等发现加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后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已知破伤风抗毒素滴度与加强接种后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存在着相关性,并已有几个病例报告。通过测定血清中保护性抗毒素抗体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的加强接种。作者系用ELISA及TR-PIA法测定了5858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一173一例血清标本中的抗体,标本来自年龄在17~60岁由于各种原因施行手术的患者。作者的数据表明有很高的抗体浓度,特别在17一30岁的人群。假定保护性抗毒素水平为0 .llU/ml,则所有受检者中盯肠证明有足够的保护力,并且年龄在21~30岁的受检者中约30务的抗体浓度高于6 .3Iu/ml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祖述宪;;[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年01期
姜鸿发;;[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年02期
李发兴;;[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年02期
董联珠;;[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年03期
顾晨;;[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年03期
卫并元;;[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年03期
疗化新;李成明;;[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年04期
严庆惠;;[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年06期
唐孟光;[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1年04期
罗星照;;[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桂娟;;[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刘金英;;[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徐勤惠;张清华;荣康泰;;[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申庆祥;沈卫英;蒋俶;王健;;[A];第九次全国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袁俭道;;[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曲莉芝;顾为望;吴请红;;[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胡晞江;熊艳文;姚婷;索庆丽;;[A];第二届国际妇幼保健学术会议暨2006全国妇幼保健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苏彦萍;刘秀军;王宝兰;唐一清;;[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N];大众卫生报;2000年
慕白;[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严伟江;[N];中国国防报;2002年
本报记者 胡迎新;[N];健康时报;2004年
;[N];中国妇女报;2005年
黄显斌 谭文强;[N];大众科技报;2005年
刘国信;[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王贵仁;[N];河北科技报;2005年
姚蓝;[N];人民日报;2005年
谭文强;[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文韬;[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陈敏;[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刘军莉;[D];山东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为降低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时超敏反应的发生率,可采用下列哪种酶对抗毒素进行处理A.木瓜蛋白酶B.溶菌酶C.颗粒酶D.胃蛋白酶E.以上都不是
你可能感兴趣试题
1A.肝B.血浆C.血管内皮细胞D.小肠黏膜E.脂肪组织2A.伤寒疫苗B.百日咳疫苗C.流脑疫苗D.脊髓灰质炎疫苗E.霍乱疫苗3A.支原体或病毒感染常为诱因B.自身抗原多为自身的DNA、组蛋白等核成分C.自身抗体又称抗核抗体D.以面部蝶形红斑为典型特征E.好发于男性4A.牛璜胆酸B.鹅脱氧胆酸C.甘氨脱氧胆酸D.石胆酸E.甘氨胆酸5A.接种减毒活疫苗B.用丙种球蛋白紧急预防C.加强饮水、食品的卫生管理D.对公共场所进行空气消毒E.口服些中草药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破伤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