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精神病症状患者可以到银行借贷款吗?(四级精神病症状)

精神病患者救助在行动 - 石家庄都市网
&&&&& 今天是:
| & | && &
   |  |  |  |  |  |  |  |  |  | 
&--&&&-&-&-&-&-&-
精神病患者救助在行动
  日期:  编辑:sjzabc
  一根铁链拴住脚踝,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精神病人胡力(化名)的活动范围限于一间约6平方米的房屋内。“我也心疼孩子,知道正在受罪,可是没办法,他一出去就惹事。”胡力的母亲说。
  “他就像个不定时的炸弹,保不准什么时候就发疯。”村治保主任王力锋说,村里很多人都挨过打,但是精神病人肇事又没法惩罚,所以谁都拿他没办法。
  ■3米长的铁链挂着3把大锁
  9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鹿泉铜冶西任村,该村约1300人,对于胡力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我带你去,他家就在前边儿。”村民王大姐领着不满3岁的孩子在前面带路。“妈妈,害怕,不去。”孩子有些不情愿地向后躲闪着。“没事,他现在不在。”
  穿过狭窄的泥路小巷,再拐一个弯,就是胡力家的院子,门口拴着一只土狗,离得老远就吠叫不止。胡力家没有门,窗户上也没有玻璃。“他把能砸的都砸了,所以什么都没有。”王大姐指着院外角落处一堆变成碎片的木头说,“这不,门和窗户框都在这儿呢。”
  胡力家共分东西两间,一条长约3米的粗铁链从西屋的房梁上耸拉下来,上面挂着3把大铁锁。“已经换了好几根了,他会用钉子撬锁。”村治保主任王力锋说,大部分时间,胡力的双脚被铁链锁着,吃喝拉撒全在这儿解决。
  屋子不到6平方米,东侧墙壁上有几个用粉笔写的歪歪扭扭的字,此外有大片的刮痕,“应该是用指甲刮的。”王力锋说。
  ■老人忍不住开锁 一打开就出事
  “三儿原来不这样,还不是因为他得了病。”胡力的母亲耿老太太告诉记者,胡力年轻的时候患上了气管炎,致使身体虚弱,无法像其他兄弟一样下地干农活,也一直没有娶妻生子。“后来病情加重,他担心自己好不了,慢慢变得自闭。”大约在五年前,胡力突然就疯了。
  “时好时坏的,保不准什么时候就犯病。”胡力的大嫂聂景华说,家里已经把他锁了两年。“犯病的时候总惹祸,我妈只得把他锁起来,不然伤人了还要赔钱。”但因为老人心疼孩子,每看到胡力情绪相对稳定时,就忍不住把锁给打开,可往往一打开就出事儿。
  其实,胡力一家都很想把他送到大医院进行系统治疗。“没钱啊,治疗开销很大,我们根本负担不起。”耿老太太家是低保户,为了给胡力治病,一家子已经花了不少钱,但一直没什么效果。
  “除了锁着,还能怎样呢,放出去伤了人还得赔钱。”耿老太太说,即便儿子打自己,她还会每天给胡力送饭。“他是我儿子,我不能不管他。”
  ■他间隙性发作 派出所也没办法
  “大家见到他都只能躲着,为这件事,村里也比较头疼。”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会中介绍,胡力攻击性很强,村子里很多人都挨过他的打。
  “之前因为打人,他被派出所带走过好几回,可都是关上一会儿就放了。”村治保主任王力锋说,毕竟胡力患有精神病,即便是犯了法也不予以惩罚。“他就像个不定时的炸弹,保不准什么时候就发疯。”面对胡力的情况,村子里也感到无奈。
  而铜冶派出所一位张姓民警介绍,每次胡力被送到派出所,他们也仅是关上一晚。“毕竟当事人在肇事期间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所以只能把他再送回家。”
  监管现状
  家属消极处置 加锁或放任
  “像胡力这样的精神疾病患者,还有很多,他们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治疗,一把铁锁加在身上,或者流浪在社会上。”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科主任杜义敏介绍,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全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56万人。“精神病人的管理和治疗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另有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在全国所有精神病患者中,就诊人数仅在20%~30%之间。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住院治疗,每年需要数万元,加之精神病治疗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消耗,大多数家庭难以承担。”杜义敏介绍,所以很多患者家属采取消极态度,把精神病人关在家中或放任其流落社会。
  “精神病人发病期间伤人,所造成的损失应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河北北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立华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重性精神病人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监管,也没有相关救治经费。一旦肇事惹祸,公安部门会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鉴定。若确定当事人在肇事惹祸期间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将不负刑事责任,从而形成“事前没人管,事后也没人管”的局面。
  “出于患者权益或是公共安全的考虑,理应寻求一种合法又不失人性化的监管模式。”张立华说。
  石市措施
  各县(市)区都将有精神病医院或门诊
  近日,《石家庄市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出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网络。以石家庄市第八医院为基础,成立市精神卫生中心。“到2015年,争取每一个农村县(市)、区都有一所精神病医院,或在县级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病专科门诊,并设立康复病区。”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科主任杜义敏说,“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的乡镇(社区)2015年达到85%;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2015年达到80%。”
  “主要是对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出行进行指导,并定期做检查,掌握病人的恢复状况。”杜义敏介绍,“当病人发病时,医护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治疗措施。”
  “另外,针对石家庄市区,重性精神病人参与新农合,患者医疗费可报销70%。”
  最新动态
  国务院原则通过精神卫生法(草案)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
  草案的立法宗旨是:规范精神卫生服务,保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确保精神障碍患者不因贫困而得不到救治,确保有肇事肇祸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因疏于管理而伤害自身或危害社会与他人,确保无需住院治疗的公民不因程序或制度缺失而被强制收治。
  会议决定,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随着立法进程的推进与多项举措的出台,胡力与耿老太太的生活也迎来了曙光。■文/本报记者高菲
 稿件:河北青年报
【】【】【】
&&?相关内容:
&&?&(9/21)&&?&(9/21)&&?&(3/7)&&?&(8/24)&&?&(4/21)
&&最新推荐
&  “是我儿子打的,你们把他抓走吧!”18日中午,鹿泉市耿老太太的儿子突然精神病发作,对老太太大打出
&?&(9/21)&?&(9/19)&?&(9/15)&?&(9/9)&?&(9/8)&?&(9/6)&?&(9/2)&?&(9/1)&?&(8/31)&?&(8/30)
&&最新内容
&?&(9/21)&?&(9/21)&?&(9/21)&?&(9/20)&?&(9/20)&?&(9/20)&?&(9/20)&?&(9/20)&?&(9/20)&?&(9/20)
 |  |  |  |  | 
版权所有& & &&您当前的位置:&&&&&&
石家庄为750名重性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药物
【字号: |
  记者昨天(10月11日)从石家庄市第八医院获悉,即日起,该院将为全市24个县(市)区750名重性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药物。符合救助条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可获得一年的药物。医院目前已开通咨询电话:,接受患者家属咨询。
  据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石家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省精神防治机构日前下拨至市八院28余万元精神药物。这些药品将用于救助全市750名重性贫困精神病患者。市八院将利用市、县、乡、村四级精神病防治网络,及时将药物免费发放到贫困精神病患者手中,并通过四级网络监督病人每天按时按量吃药,定期检查,预防复发。
  市八院有关负责人说:&此次免费发药,旨在减轻贫困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使之达到&服药一人、温暖一家、感动一片、稳定一方&的康复服务目标。&据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庭大都存在&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问题,患者及其家属不仅面临较为沉重的经济压力,还要面对精神折磨。一位多年从事精神病治疗的专家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名普通精神病患者,如果仅靠门诊药物维持治疗,一年至少需花费万余元。如果是重性精神病患者或住院治疗,其费用每年至少需要十余万元。
  免费药品发放相关事宜
  此次免费药品发放对象条件:①诊断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②贫困精神病患者③签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药物治疗知情同意书纳入国家公共精神卫生管理的患者。
  根据安排,市第八医院将会把药品免费发放至各县(市)区精神防治机构。各县(市)区精神防治机构会对各乡镇(中心)卫生院下发免费发药通知。乡镇(中心)卫生院接到通知后,将在规定期限内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统计排查,并填写《免费发药患者信息统计表》(留档备查),将统计表复印件上报县(市)区精神防治机构。
  县(市)区精神防治机构将组织专家对上报的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在诊断复核医师栏签字。患者监护人领取免费发药申请单、药物治疗同意书填写、签字。同时,乡镇(中心)卫生院将患者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填写完整的免费发药申请单、药物治疗同意书交县(市)区精防机构审核,存档。同时,县(市)区精神防治机构将药品逐级发放到病人手中。
  对已经享受免费服药的患者,再次领取药物时,不再进行条件审核。(首席记者王凤伟)&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贫困,发放,药物,石家庄
稿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杨晓石家庄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可免费领取药物 共750个名额
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可免费领取药物
共有750个名额 符合条件赶紧报名申请
记者昨天从石家庄市第八医院获悉,即日起,该院将为全市24个县(市)区750名重性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药物。符合救助条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可获得一年的药物。医院目前已开通咨询电话:,接受患者家属咨询。
据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石家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省精神防治机构日前下拨至市八院28余万元精神药物。这些药品将用于救助全市750名重性贫困精神病患者。市八院将利用市、县、乡、村四级精神病防治网络,及时将药物免费发放到贫困精神病患者手中,并通过四级网络监督病人每天按时按量吃药,定期检查,预防复发。
市八院有关负责人说:“此次免费发药,旨在减轻贫困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使之达到‘服药一人、温暖一家、感动一片、稳定一方’的康复服务目标。”据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庭大都存在“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问题,患者及其家属不仅面临较为沉重的经济压力,还要面对精神折磨。一位多年从事精神病治疗的专家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名普通精神病患者,如果仅靠门诊药物维持治疗,一年至少需花费万余元。如果是重性精神病患者或住院治疗,其费用每年至少需要十余万元。
免费药品发放相关事宜
此次免费药品发放对象条件:①诊断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②贫困精神病患者③签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药物治疗知情同意书纳入国家公共精神卫生管理的患者。
根据安排,市第八医院将会把药品免费发放至各县(市)区精神防治机构。各县(市)区精神防治机构会对各乡镇(中心)卫生院下发免费发药通知。乡镇(中心)卫生院接到通知后,将在规定期限内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统计排查,并填写《免费发药患者信息统计表》(留档备查),将统计表复印件上报县(市)区精神防治机构。
县(市)区精神防治机构将组织专家对上报的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在诊断复核医师栏签字。患者监护人领取免费发药申请单、药物治疗同意书填写、签字。同时,乡镇(中心)卫生院将患者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填写完整的免费发药申请单、药物治疗同意书交县(市)区精防机构审核,存档。同时,县(市)区精神防治机构将药品逐级发放到病人手中。
对已经享受免费服药的患者,再次领取药物时,不再进行条件审核。(燕赵晚报首席记者王凤伟)
【责任编辑:孙婷】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或通过投稿邮箱:()提供新闻线索。
河北新闻网官方微博:西江都市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03版:都市城事
社区对精神病患者施援手
  本报讯(记者&岑汉成&通讯员&刘菲梅)12月11日早上,家住新华社区的钱先生晨练后,路过工厂一路时发现社区居民赵芳(化名)赤裸地躺在地面失去意识,看上去受伤不轻。他马上通知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先后拨通了110和120对该居民采取紧急治疗。社区主任刘菲梅说,赵芳患有四级精神病,是社区困难群众,出事后他们已经采取了各种方法对她进行救助,她的身体状况目前已经得到较好康复。  据悉,赵芳原来是橡胶厂职工,2000年下岗后工作家庭等因素深重地打击了她。在离婚并失去了儿子的抚养权之后,她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先后几次入院治疗,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多次企图自杀。“我们和警察已经好几次把她从楼顶上救下来,”社区工作人员说。但是据居民反映,赵芳在正常时候是一个勤奋善良的人,下岗之后她一直在努力打散工。“今年市民政局慈善爱心超市送了2袋爱心大米给她,她却把米送回到了社区;尽管家庭比较困难,但是她却跟社区说不需要继续申请低保了,要将这些给“更困难的人”。  医院经检查后,鉴定她伤及腰部,右脚粉碎性骨折,共花费医疗费677元。目前赵芳在抢救之下,神智已经逐步清醒。但是对于当天是怎么弄伤的,她始终不愿提及。从昭平赶来照顾她的母亲却有点犯愁,600多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不算是一笔大的治疗费。但是对于靠领抚恤金和低保金过活的两母女来说,却不好解决。居委会了解到赵芳的困难,除了寻求红会医院的治疗优惠,免去了200多元的医疗费用外,还为她申请了城乡医疗救助,先后共获约600元的资助,以解母女的燃眉之急。目前赵芳受到的外伤已经渐渐康复,但精神情况还不稳定。社区也正在努力联系医院,设法找到一个免费途径,对她进行精神治疗。
推荐使用屏幕分辨率为像素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