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甲基橙指示剂的配制作指示剂标定盐酸溶液为什么滴定至终点时要加热煮沸赶出二氧化碳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常用什么基准试剂标定_百度知道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常用什么基准试剂标定
提问者采纳
) 标定HCl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无水Na2CO3。 4.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L。因此。 二,平行测定三次:甲基红乙醇溶液(2g&#47,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盐酸溶液,mol/g称量瓶+ Na2CO3(倾样后)&#47,待标定,密封保存在干燥器中。 四。 ⑵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指示终点(国标法)准确称取基准物无水Na2CO30;mol&#47。 2.标定 ⑴用甲基橙指示液指示终点 以减量法称取预先烘干的无水碳酸钠0,终点由绿色变为暗红色.15~0。 三; mLV(空白)/L。 3.熟练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倾入预先盛有200mL水的试剂瓶中、试剂 1.HCl(密度1,应适当多取一点; mLc(HCl)&#47,然后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g &#47、数据记录 123称量瓶+ Na2CO3(倾样前)/L)按1+3体积比混合,加25mL水溶解.1mol/gV(HCl)&#47.19g&#47。 3.甲基橙指示液(1g/L相对平均偏差 七: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CO2↑以甲基橙作指示剂.2克(称准至0,并摇动以赶出CO2 ,读数并记录。在270~300℃烘至质量恒定.19g&#47.15~0.1 mol&#47,同时作空白。 六;2Na2CO3的摩尔质量;2Na2CO3)——1&#47,溶于50mL水中。 2.无水碳酸钠(基准物);
V(空白)——空白实验滴定时消耗HCl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L HCl溶液的配制 用量杯量取9mL浓盐酸,反应为;mL,平行测定三次,摇匀;gm(Na2CO3)&#47、计算公式 式中
c(HCl)——HCl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g ,再加甲基橙指示液1~2滴,用欲标定的0、实验内容 1.0;
m(Na2CO3)——Na2CO3基准物的质量;L);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时;
V(HCl)——滴定时消耗HCl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ol&#47,mL,同时作空白;L)与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47,在接近滴定终点时应剧烈摇动或最好把溶液加热至沸。读数并记录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一、实训目的 1.学习减量法称取基准物的方法,致使指示剂颜色变化不够敏锐;
M(1&#47,加10滴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0002克)置于250mL锥形瓶中。1g甲基橙溶于100mL水中,含量约37%;LHCl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注意事项 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时反应产生碳酸会使滴定突跃不明显、原理 市售盐酸试剂密度为1,其浓度约为12mol&#47。(考虑到浓HCl的挥发性.2克。浓盐酸易挥发,用HCl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LHCl溶液平均浓度&#47,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显橙色为终点;mol。因此,常将浓盐酸稀释成所需近似浓度,直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时即为终点;mL)。 五,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红色,加水稀释至1000mL,煮沸2min。 2.学习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的方法,冷却后再继续滴定,mL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通常用无水碳酸钠和重铬酸钾 无水碳酸钠价格便宜 易制取 但是易吸收空气中的水 而且分子质量小 容易引起较大误差重铬酸钾分子量大 误差小 但会失去结晶水 使滴定不准确通常选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标定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无水碳酸钠或者硼砂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用碳酸钠作基准物标定盐酸时,为什么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能用酚酞作指示剂吗?为什么?_百度知道
用碳酸钠作基准物标定盐酸时,为什么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能用酚酞作指示剂吗?为什么?
提问者采纳
根据反应方程,然后接着滴定,滴定的最终溶液是呈酸性的。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Na2CO3+2HCl=2NaCl+CO2+H2O,溶液逐渐由碱性过度到酸性,总之就是在酸性时候变色,甲基橙在碱性条件下 是黄色,滴定到终点时变成橙色,赶出二氧化碳,肯定是滴定到橙色再加热煮沸,这个现象比较好观察,但如果刚刚移到8。而这个滴定所需要的反应是,也就是碱性的时候酚酞就变色了.4,用甲基橙就是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的,而人眼对红色比敏感,但实际上反应没有结束,碳酸钠是碱,在反应突越范围之内碳酸钠以及碳酸氢钠是一个会水解的盐,用盐酸滴定时,酚酞变色了,易于观察,这时,ph值逐步向酸性移动,颜色由黄色过度到红色。不过标定盐酸时、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酚酞的变色区域应该貌似在ph=8-10左右,你们用甲基橙,甲基橙的变色区域大概为3,由于NaHCO3的水解能力比Na2CO3弱,但用的指示剂一般是 甲基红—溴甲酚绿 做指示剂:Na2CO3+HCl=NaHCO3+NaCl.1甲基橙遇酸变红,然后再接着滴定吧,滴定到玫瑰红的时候应该进行加热煮沸,遇碱变黄,冷却。 2,应该方法相似吧.1~4。所以只能用在酸性时候变色的指示计即甲基橙或红,用碳酸钠做基准物质
NaHCO3溶液pH=8.3,终点处酚酞近乎无色,原则上这样滴定也是可行的。但从人眼观测的角度而言,从红色到无色是个从深到浅的过程,人眼长时间注视深色溶液后,有一定的视觉残留,不易准确捕捉颜色变浅的那个瞬间,从而导致滴加过量。 一般滴定实验设计时都要尽量使终点颜色从浅到深,只有在特殊需要时才不得不从深到浅(例如测定水的碱度时,采用甲基橙-酚酞...
其他类似问题
甲基橙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实验室中可用盐酸滴定的方法测定Na2CO3或NaHCO3的含量.测定Na2CO..
实验室中可用盐酸滴定的方法测定Na2CO3或NaHCO3的含量.测定Na2CO3时,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逐滴加入盐酸至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Na2CO3完全转化为NaHCO3;测定NaHCO3时,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逐滴加入盐酸至溶液由黄色变橙色时NaHCO3完全转化为CO2逸出.(化学式量:Na2CO3-106,NaHCO3-84)(1)分别写出上述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2)某天然碱的化学式为xNa2CO3oNaHCO3o2H2O,为了测定其组成,取0.3320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使之溶解,加入几滴酚酞,用0.1000moloL-1的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消耗盐酸20.00mL;再向已变无色的溶液中加入几滴甲基橙,继续用该盐酸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橙色,又消耗盐酸30.00mL.①实验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锥形瓶、______.②该天然碱化学式中x=______.(3)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Na2CO3,假设产品中含有少量NaCl、NaHCO3杂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完成下表.限选试剂:0.1000moloL-1盐酸、稀硝酸、AgNO3溶液、酚酞、甲基橙、蒸馏水
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之溶解,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产品中含有NaCl.
步骤2:另取少量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之溶解,加入几滴酚酞,用0.1000moloL-1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记录消耗盐酸的体积V1.______,记录消耗盐酸的体积V2.
______,说明产品中含有NaHCO3.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广州一模
(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方程式分别是CO32-+H+=HCO3-、HCO3-+H+=CO2↑+H2O,故答案为:CO32-+H+=HCO3-;HCO3-+H+=CO2↑+H2O;(2)①溶解样品还需要玻璃棒玻璃棒;滴定是还需要酸式滴定管盛放盐酸,故答案为:玻璃棒、酸式滴定管;②两次消耗的盐酸分别是20ml和30ml,方程式分别是CO32-+H+=HCO3-、HCO3-+H+=CO2↑+H2O,因此根据方程式可知,样品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所以x=2,故答案为:2;(3)检验氯离子一般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现象是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如果含有碳酸氢钠,则第二次消耗的盐酸体积大于第一次消耗的盐酸体积,即V2>V1,故答案为:
步骤1:滴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加几滴AgNO3溶液
步骤2:再向已变无色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甲基橙,继续用该盐酸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实验室中可用盐酸滴定的方法测定Na2CO3或NaHCO3的含量.测定Na2CO..”主要考查你对&&碳酸钠,碳酸氢钠,测定物质组成、成分含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碳酸钠碳酸氢钠测定物质组成、成分含量
碳酸钠(Na2CO3):
(1)俗名:纯碱或苏打;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稳定;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防治等 (2)与H+反应:CO32-+2H+==CO2↑+H2O (3)与NaOH不反应 (4)与石灰水反应:CO32-+Ca2+==CaCO3↓ (5)与氯化钡反应:CO32-+Ba2+==BaCO3↓ (6)与CO2反应:CO32-+CO2+H2O==2HCO3- 碳酸钠的物理性质:
碳酸钠常温下为白色粉末或颗粒。溶于水和甘油,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强碱性,pH11.6。碳酸钠是一种强碱盐,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碳酸钠水解会产生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有一定的腐蚀性,能与酸进行复分解反应。稳定性 稳定性较强,但高温下也可分解,生成氧化钠和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并结成硬块。吸湿性很强,很容易结成硬块,在高温下也不分解。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有3种:Na2CO3·H2O、Na2CO3·7H2O和Na2CO3·10H2O。
碳酸钠的用途:
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用作食品工业发酵剂。Na2CO3、NaHCO3的性质比较:
Na2CO3、NaHCO3的鉴别:
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的比较:
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化学方程式不同。①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 2HCl+Na2CO3===2NaCl+CO2↑+H2O ②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 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 HCl+NaHCO3==NaCl+CO2↑+H2O(后来有气泡)[特别提醒] (1)Na2CO3和盐酸可以用互滴法鉴别。(2)滴加顺序不同,放出CO2的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像的归纳总结:
(1)向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 (2)向Na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 (3)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碳酸氢钠(NaHCO3):
(1)俗名:小苏打;细小白色晶体,溶解度小于Na2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发酵剂 (2)与H+反应:HCO3-+H+==CO2↑+H2O (3)与NaOH反应:HCO3-+OH-==CO32-+H2O (4)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 (5)与BaCl2和CO2不反应 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碳酸氢钠为白色晶体,或不透明单斜晶系细微结晶。比重2.15g。无臭、味咸,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微碱性,常温中性质稳定,受热易分解,在50℃以上迅速分解,在270℃时完全失去二氧化碳,在干燥空气中无变化,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溶解度:7.8g,18℃;16.0g,60℃。
碳酸氢钠的用途:
碳酸氢钠可直接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Na2CO3、NaHCO3的性质比较:
Na2CO3、NaHCO3的鉴别:
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的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像的归纳总结:
(1)向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 (2)向Na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 (3)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定量实验介绍:
燃烧法测定氨基酸的组成: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排除体系中的N2。 ②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O2,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N2。 ③读取N2体积时,应注意:量筒内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相持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④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N2+3Cu+3H2O(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m(H2O)]时,请用下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装置图:&①连接顺序为:bcacd ②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氨、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 ③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发现相似题
与“实验室中可用盐酸滴定的方法测定Na2CO3或NaHCO3的含量.测定Na2CO..”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5216125617244654933361370911377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基橙指示剂的配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