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一款LG的手机,lgp880手机有哪些独特的风格设计?

查看: 1307|回复: 2
【美文赏析】设计 故事 -- 我,LG及Optimus 4X HD(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原文转自数字尾巴社区,作者:hydrodesign。
引言:收到数字尾巴大航海的手机LG Optimus 4X HD,一段往事被勾起,一通遐想被激发而出,结果多写了不少体验评测以外的文字。全文分三部分,Part I是我和LG的故事,Part II是LG手机的设计故事,Part III才是对大航海主角LG Optimus 4X HD(型号P880)的体验评测。
Part I Design Story
拍拍身上的黄土,捋了捋有些凌乱的头发,我望了一眼这栋建筑,深吸一口气。这是2002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我从石景山搭乘公交车,换两次线、下车后又走了几百米,终于来到了酒仙桥的这栋建筑门口。保安面无表情地看着休闲运动装扮、斜跨背包的我走了进去。向前台说明情况之后,一位戴眼镜的男子把我带上楼,并坐到一个小会议室里面。进门前透过另一扇玻璃门,我看到有一个头发染成金黄色的人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晃动。不一会,一位头发花白、笑容可掬的老先生走了过来,跟眼镜男一起隔着桌子坐在我的对面。
面试开始了。
大概1个小时之后,我走出这栋建筑,眯着眼看了看高悬半空却不甚刺眼的太阳,有一种淡淡的哀伤随着北京的尘土笼罩着我。
我在LG电子中国设计中心的这次面试,砸了。
此后的许多年,我很少回忆这段经历,但在这次面试中我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以及老先生的反问,时常从我脑子里蹦出来。其实前面我展示的学校成绩、设计作业、英语功底都不错,只是在老先生简单说明中国设计中心负责的工作之后,问我:“你对我们这里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地方?”我想了想,问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针对中国的消费者做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然后,老先生像被踩了尾巴似的,激动地说道:“我们LG的产品,在韩国做设计,全世界都能畅销。”并反问我:“你说说看,中国自己的企业做出过什么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我搜肠刮肚,哑口无言。眼镜男小声说了一句:“抽油烟机?”老先生白了眼镜男一眼:“那是你们中国自己才用的东西。”又强调了一番LG如何如何之后,老先生独自起身离去。
随后眼镜男跟我说了一些“回去等消息”之类的话语,送我出门。我在下楼前瞄了一眼办公室,看到老先生跟黄头发在说着什么。我不由自主地扬起手说了声Bye bye,又收获一双白眼。于是,出门之后,淡淡的哀伤随着北京的尘土笼罩着我。
后来我跟老师说起这件事,老师跳了起来:“你怎么不早说!那个眼镜男是我在北理工的同学,那个老先生来北理工做过好几次讲座,老先生是很好的一个人,我们很熟的!”我:“……”
从面试之后到现在我都时不时地想起老先生的观点和他的反问。我对老先生并没有什么情绪,他的观点代表了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自信,这种自信正是中国曾经失去、正在追求的。要想牛B就要有牛B的本钱,光羡慕嫉妒恨没用,更没必要通过言语强壮自己。踏实做事、积累足以支撑自信的实力才是正道。
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些事迹(类似后来NOKIA中国设计师出品的背剑武士手机),但是很可惜,设计公司、企业的生存的压力和眼光的短视QJ着所谓的设计师。电子产品的起源不是中国,从收音机、录音机、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到如今的手机,这些带着喇叭、按键、屏幕、电池和不同人机交互方式的机器带着陌生的样式侵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一直以来基本都在跟随、模仿甚至抄袭。但是反观同在亚洲的日本,索尼、松下这些企业一度引领潮流,即使在苹果革了智能手机的命之后他们仍然在外观、UI上做出自己的风格特色。韩国企业也试过这样,拿手机来说,三星、LG等企业一度带动了翻盖机的盛行,并且在外观造型、外壳和按键工艺上进行了创新,影响了众多品牌。而中国,那时候还没有山寨这个词,但是同样可以以此形容。作为&设计师&的我无奈着,即使想做些什么,也受制于企业局限性和自身文化底蕴、设计能力、影响力的缺失而无奈着。中国缺乏自己的工业设计大师,因为缺乏诞生大师的土壤。
我的郁闷在后来进入联想以后看到了一些希望(不久后我又离开并辗转到了深圳)。就是这些曾短暂共事、后来设计出奥运火炬、祥云笔记本的联想设计同行,怀着设计改变中国的理想在不断实践。尽管还有些牵强有些肤浅,但有了如今&中国创造&的大环境,有了度过初期的浮躁已越发沉心坚定的企业,有着设计师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迟早能出现有世界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大师,将包含中国文化的设计哲学传播到全球各地。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也会很难,尤其是在手机行业连圆角矩形都能成为专利的情况下。 时间到了2010年,时任LG中国设计分部负责人的廉日琇先生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替我回答了老先生的问题。
廉日琇先生,是LG电子中国设计中心总监,曾带领他的团队于2008年获得由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主办的创新盛典“最佳设计师团队”奖。
人民网:中国设计中心在整个LG设计中心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是否会特别针对中国市场做相关的研究设计?(内心OS:问的人不一样、答的人不一样,回答会不一样吗?)廉日琇:中国设计中心在LG电子整个设计团队来讲比重越来越大,重要性也越来越强。中国设计中心99年成立的时候,当时只做一些很基础性的工作,为我们在中国投资的一些工厂即将上市产品之前做一些设计方面的辅助性工作。但现在的工作已经完全超越了那样的阶段。我们自己真正来把握中国消费者特有的需求,因为中国人审美水准越来越高,我们也针对越来越高的中国消费者需求,做一些特别的设计。
人民网:中国设计中心有没有自己独立设计的产品?(内心OS:当初老先生告诉我这边只做一些本土化的包装、平面、推广等相关工作……)廉日琇:从集团整个设计大的方向来讲,有一些很战略性的手机是来自韩国总部,但也有不同,比如TD手机,因为TD只有中国才有。还有一些用户的界面,因为中国消费者对界面的特殊需求,所以在用户界面、用户体验方面都是我们这边来独立完成。……
人民网:廉部长来中国已有两年,在您看来,韩国与中国的消费者在产品需求上有何不同?(内心OS:老先生,您听见了吗?)廉日琇: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会跟同行的设计师进行交流,对消费者也会做一些调研。在中国和韩国最大的不同是,在首尔出一个设计,韩国其他地方的人基本都能认可(内心OS:不难理解,这是一句“明天全国有雨”就结束天气预报的地方)。在中国,我不得不考虑在各个地方人的喜好,因为中国地域太广,人们生活状态差异特别大。我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人不同的喜好。比如,我在北京设计的手机,上海人、新疆人会不会喜欢,等等。我觉得做设计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消费者最重视什么,这才是我们应该抓住的东西。
同时接受访问的还有时任LG电子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资深设计师金永浩,LG冰淇淋和棒棒糖手机便出自他手。在谈到中国设计中心时,金永浩说:“LG电子在海外有五大设计中心,中国是其中一个。而且中国是最大,人员最多的一个设计中心。一些手机完全在这里设计、生产、量产、销售,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也只有北京设计中心,所以我们这边也是人才**,水准也是相当高。韩国和中国的设计中心的职能分工,更多的是用户体验。比如在中东,我们上市了“麦加”,中东人特别虔诚,一天要做好几次祈祷,当时在手机里内置了一个程序,可以方便查找寺院的位置。当时这个手机在中东一上市非常受欢迎。包括在中国的手机设计,中文非常复杂,所以在中国到底是用按键式还是手写式,都是我们北京来完成。”……
看到这些话语,我可以心安了吗?如今的中国手机市场,已经到了让苹果都相当重视的程度了。每一家希望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的国际企业,或多或少都会考虑本土化的设计、研发和营销。LG电子对中国市场态度的转变说明了这一点。当然,手机行业更新换代的周期很短(除了某些持续畅销的机型),实际上能看到所谓本土化的外观设计并不多,更多是在功能、服务、体验等等这些“软”性层面的东西。而国内,不想光让外国人赚中国人的钱的企业越来越多(无语的是,有些企业赚国人的钱比赚外国人的钱还要狠)。竞争催生竞争力,其中魅族的工业设计和UI设计、小米的系统、联想的乐Phone UI都让我们看到国人自己的设计思考。这样的时代,精彩可期!
Part II Designed by LG
LG,Lucky Goldstar。LG,Life is Good。
LG宣称自己的Logo这是一张未来之脸,然而却有人发现了隐藏在背后的惊天大秘密。
这个Logo由3/4圆形解构成L、G,加上一点又构成一张后现代的脸,从图形上确实跟吃豆子有扯不清的关系。
好吧,我估计LG实际上是想表达其追求未来科技、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以手机为例,在iPhone发布之前的几年,LG确实有不少经典的手机在技术上、设计上引领了行业潮流,影响了我们的生活。LG做了哪些、如何做到,我有话要唠叨。
电子产品是人造物,每一件电子产品的背后,多少都蕴含着设计师和工程师的智慧心血,就看这些努力是不是跟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吻合,是不是能够打动你我的内心、引发共鸣。如果建立了良好的人机关系,也就容易接受缺点和不足。一种新的技术,如果仅靠新、奇而没能更好满足需求、建立人机关系,很难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为了构建这种人机关系,电子产品的造物者们有意识地把产品和自然、生活、情感中的元素联系起来,也就是依靠联想把人所共爱的物、景、情代入到新产品中。苹果的UI设计指引中明确指出,把控件、背景等做成人们熟知的实物样式更容易引发用户的共鸣。iPad上的Garage把这一指引实践到了极致,使用Garage的时候对应的乐器灵魂附体,iPad化身为钢琴、架子鼓、吉他……苹果的指引应用于设计的方方面面,iPhone的单指滚动、惯性滚动、双指缩放这样革命性的UI界面能够迅速被接受、赞扬,正是因为这种操作体验跟人的直觉相契合,很容易认知并形成习惯。所以1岁小孩都能学会用iPhone、iPad看照片也就不奇怪了。这是手机UI方面的应用,然而更早的时候,韩国的设计师们就已经把这个准则成功用在了手机的工业设计上,用设计来讲述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一碰就红的LG Chocolate
黑亮如巧克力,一碰就害羞,多好的一个联想点,把触控技术以拟人化的方式让消费者认知、接受。尽管一开始触控技术有灵敏度、误触等问题,但已经构建起来的人机关系保证了用户的认可。
鲜艳美味的LG Lollipop
同样的招数用在棒棒糖、冰淇淋等手机上,美味和色彩吸引了多少青春少女。不过这样的切入点受众有局限,更适合亚洲青年女性。要畅销全球,必须要找到受众面更广的元素,比如某位三星设计师在某次度假时在某家豪华酒店透过某扇窗户看到某条河里的——鹅卵石。鹅卵石很容易唤起用户童年探知自然的回忆,所以摩托、Palm、三星屡用不爽。看看现在的GS III,鹅卵石、水波纹,卓然天成……Palm Pre哭了。
透明按键手机LG Crystal
LG第一个成功推出透明按键手机,当时在2009年的展会上获得万众瞩目。从技术上来讲这是LG的一大步,却只在市场上走出一小步。事后诸葛认为,不符合使用习惯、着眼未来却不能联系过去、无法引发情感共鸣是其未能大卖的原因。
LG与时尚品牌的联姻诞生了Prada手机,着实在其针对的市场收获了一番。手机跟服装、汽车、手表等品牌结合的产品并不罕见,而LG Prada属于其中比较成功的。为何成功?我没有调查也就没有发言权,也许是合适的品牌、合适的价位吸引了合适的那些人。但这些人,不包括你我。
简单一数,LG手机着实有一些具备世界影响力的代表性产品,无论是在科技还是设计都有独到之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有一样的感想:LG手机针对女性细分市场的设计有一套!这一套引领了中国众多厂商的跟风,却从未被超越。然而我觉得更值得我们的企业思考的是:为何LG能够找到这些市场切入点、有能力实现、能够推而广之?
LG的科技实力、设计能力不可谓不强,几乎在印着LGLogo的每一类产品上,我们都能看到韩国设计师的巧思和匠心。这些设计智慧每每讲出一个故事,屡屡击中消费者的甜点。而Optimus 4X HD,这部带着一长串名字的LG在售四核旗舰手机,又有哪些精彩之处?
Part IIIDesign and Experience
LG P880有黑白两种颜色,我从数字尾巴大航海活动拿到的是白色联通定制版本。
LG P880正面是细长的矩形加小圆角,值得注意的是屏幕到四边的距离比较短,跟同是4.7”屏幕的HTC One X比起来,P880的宽度控制得更好,在单手打字、操作时的比One X更方便一点。
白色是一种情调,正面来看LG P880与苹果的产品搭配并无违和感。
背面是斜纹的白色塑料,质感不算优秀,但可以在抓握的时候提供一定的摩擦力,相比One X更不易滑落。
摄像头、闪光灯和LG Logo点缀在背壳上,金属和玻璃在纹路的衬托下质感更强。
韩国手机历来都在追求轻、薄,所以在材质的选择上一般都是用轻质的塑料,以及——电镀后的塑料。如果注意一下LG历年的手机产品,基本上使用金属材料的机型都卖得不算好,也许重量的控制仍然是LG要解决的一个课题。而巧克力、棒棒糖采用差异化的塑料,讨巧的颜色和工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女朋友就被诱惑买了一部,喜欢得不行。塑料的质感处理是一门学问,NOKIA的Lumia系列、SONY的新机海、HTC的One系列都采用了PC材料并对其大加宣扬,形成了金属质感之后的新风潮。LG的塑料,不算出彩。
LG P880的侧面倒是形成了特色。看看8.9mm的侧面,从前到后能看到白色塑料、电镀条1、锯齿形塑料、电镀条2、背壳一共5个层次,丰富得很。我们知道尺寸较厚的电子产品一般都会在侧面做分层设计,并且作出材质的区别,通过增加细节减弱视觉的厚度,避免单调傻愣的观感。而纤薄的机子本身已经有很好的视觉效果,通常不会在侧面做太多细节,过多的层次分隔可能会扰乱视觉。不过LG的加法处理得还算不错,在白色的统一下这些层次不算突兀;更妙的是两个电镀条之间是内凹的,手握的时候能起到更好的防滑效果。(其实两个电镀条中间的锯齿你一般是碰不到的。)
顶部是3.5mm耳机口、降噪麦克风和电源按键
底部是Micro USB接口、麦克风和开启背壳的凹槽。
左侧的一体式音量按键与中间的塑料是同样的纹理,和谐度相当高,以至于在一渡堂咖啡馆跟其他尾巴搞机的时候,有人把机子转了几圈之后问:按键在哪里?
说一说LG P880的这块屏幕。
使用纯触屏智能手机,基本就是面对着屏幕,屏幕已经成为手机“外观”的重要部分,尤其当你在使用的时候。好的屏幕让你觉察不出屏幕本身的存在,能专注于它所显示的内容。个人然为如果屏幕的像素密度够高(锐)、屏幕色彩够准确(准)、屏幕亮度足够高(亮)、屏幕反光足够小(透),那么就是一个好的屏幕。苹果的Retina、索尼的Bravia、NOKIA的 Clearback等等,都是着力改善以上的四点。LG的屏幕制造技术相当优秀,作为苹果iPhone、iPad、Macbook等产品Retina屏幕的供应商之一,LG在自己的旗舰手机上自然不会吝啬。
LG P880的待机界面,就像是一幅画。
的分辨率,IPS技术,LG的深厚技术功底,造就了印刷级别的显示效果。
文字锐利、色彩绚丽而又不夸张、过渡自然,这就是HD的魅力。
4.7寸的HD屏幕,像素密度达到313dpi,而正常使用距离下人眼无法分辨超过300dpi精度的像素(iPhone的Retina定义)。你想在LG P880屏幕上找出锯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横向对比一下几款具备优秀屏幕显示效果的手机,One X同样采用了LG的IPS高清屏幕(HTC冠以SLCD 2之名),锐利鲜艳但色彩偏黄比较严重;Galaxy S III的屏幕对比度和鲜艳度更高但有失真,P排列又使得文字的锯齿和色块的网格无所遁形;iPhone 4S的屏幕质素当然很好,不过尺寸太小,而且不同批次有的偏黄有的偏蓝;LG P880的屏幕清晰自然,但也有在显示大面积灰色的时候出现水平纹路的缺点(仔细看一下前一张图文字周边的空白)。难道LG用这横纹是为了更增加了“印刷品”的质感?
我在拿到LG P880之前,看了其他尾巴的体验文,对这款机子做加法的外观设计很不认同;拿到手机并体验一段时间之后,我的抗拒没有那么明显了。从可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比One X要好。我自己的One X用了没多久,就从手里滑落掉到水泥地面,屏幕立刻爬满了极具艺术感的蜘蛛网。P880的背壳和侧面基本能够保证不会因为手滑掉落。除此以外,我对P880的外观并没有太多感觉。
之前提到过的LG设计负责人金永浩说:“在06年我们集团提出‘感性设计’,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巧克力手机和Prada手机。到08年,口号又变成了以‘消费者洞察’为基础的设计,代表作就是棒棒糖,还有一款电视叫隐形边框电视,这两个是具有代表性的产品。2010年我们设计的口号是‘以顾客体验为中心’,就是一切东西要让消费者在使用时感觉快乐,今后我们的产品就是以用户使用的经验为重点的产品。”又是一个两年轮回,LG电子可有新的设计口号?起码在手机的设计上,我没有从这款四核旗舰身上找到一个能够引发市场热潮的差异化主旋律。在iPhone之后,LG这一阶段的设计哲学仍未成型,或者说还没有做出让消费者接受的效果。
LG P880使用Android ICS系统,并将其进行改造为Optimus UI 3.0。最大的特点就是屏幕解锁方式、图标可自定义这些增强个性化的设定。
锁屏界面,有四个App的快捷图标,可显示各种信息。
手指在锁屏界面任意位置按下并滑动,将出现以按下点为中心的圆形,同时可以从圆形中窥视解锁后的界面。放手后即解锁。
如果手指按下的地方是那四个App的图标,放手后即解锁并打开对应的App。
锁屏界面的四个App可以在设定中自己选择。同时还可选择不同的锁屏显示信息,比如时钟、日历、个人信息等。
LG P880本身可以提供四种风格的主题,个人认为适合女性的Mashmallow主题最得LG传承。
桌面的App图标在长按以后,可以点击图标右上角的小画笔进入图标设定界面,选择自己中意的图标样式,甚至自己创建图标。
这就是我自己觉得最赏心悦目的主屏界面。虽然我是男性,但Biz太过生硬,各种App原来的图标风格不一,把它们统一为样式柔和而颜色醒目的风格更耐看。
其他页面,非原生的widget控件有些不协调,而且搜索栏(百度)钉死在每一个页面的顶部。文件夹在输入名称的时候还可以选择颜色。
抽屉里的App们。可见不统一图标是多么违和的世界。
在抽屉里长按图标会出现小叉叉,点击即为删除应用。完事了点击右上角的勾勾即可。App图标会出现小叉叉,点击即为删除应用。完事了点击右上角的勾勾即可。
有一点要说一下,我个人对Android ICS之后的原生UI有一点非常反感,那就是界面底部的功能键黑条,白白占用了这么多显示面积,反而是手机的下巴空空如也。为了统一UI而做这样的设计,实在是脑残。所以我用One X之后首先就疯狂地寻找把这块面积夺回的方法。而韩国的手机厂商根本不吃这套,三星和LG的手机都保留了硬件上的三个功能键,不去占用屏幕空间。P880也不例外。
长按LG P880下方的Home键,出现多任务管理界面,同原生ICS一样,横向滑动即可关闭应用。赞一个,比One X脑残的多任务管理好(One X为了省电基本不给非原生应用后台运行的时间,退出后过一会再从多任务界面点击应用,会重新加载)。
设置界面,相比Sense UI同样界面里参差复杂的图标要清爽得多。
LG P880的UI可以着墨的不多,但有一点,在这块4.7寸的IPS高清屏幕上,一切的界面、图标、文字都有清晰透亮、鲜艳而又自然的效果加持。而且LG的UI设计虽然没有像HTC、三星大加宣扬,但我更认可它不夸张、不山寨、不Geek的内蕴。没事点亮屏幕看看图标看看图片,赏心悦目。
体 验现在人必谈体验。不说你就out了。所以,我怎能不说呢?undefined
体验就是你使用产品、实现需求的方式(姿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
中医说,每当你觉察到你身体的某个地方,就是那里有状况的时候。嗓子发炎时吞口水、吃东西都会难以下咽,但平时你何曾觉到这个入口?膝盖没伤没痛的话,你上楼梯会有感觉吗?不是尿急你会注意膀胱?当四肢筋骨内脏一切运转顺利时,你是轻松的、身若无物的,能够专注于工作、运动、美食、美景……一旦生病或运作不畅,那个部位就会从身体里跳出来提醒你的注意。
手机的体验也一样。当你熟悉了一部手机、使用了足够长的时间,很多时候用起来自然而然。要发短信,拿起手机、解锁、进入短信编写界面、打字、发送;收到微博提醒,解锁、下拉顶部菜单、进入微博界面、浏览或回复;看到美女美景,拿出手机、解锁进入相机界面、拍照、浏览或分享。但即使熟悉,你仍然会觉察到这样或那样的不便。
拿iPhone 4刷了一段时间微博,手硌得发痛。把Pre3放裤兜里,一走路大腿就顶得难受。用One X看了一会电子书,要单手关掉屏幕,靠,要换个手法把食指费劲地蹭到顶部;一按锁定键,NND,音量键动了,屏幕没关掉,反而翻了几页书——这俩按键怎么设计的?从口袋拿出9900点亮,晕,怎么是拍照界面?——关闭屏幕前又碰到那个突起的侧键了。拿N9看@水蓝月的天平的照片,怎么摸起来滑滑的皮肤()看上去是磨砂的?——P排列的屏幕伤不起啊!
没错,我喜爱的几款手机,或多或少都有令人无语的地方,时不时就跳出来提醒它们的存在,让挑剔的我经常觉察到这里那里的不爽。
如果手机一切顺手,你不会觉察到这些设计缺陷。当握、按、点、划、携带都没问题的时候,你不会体会到任何一处的突兀;更进一步,如果手机给你带来的是贴合、灵敏、流畅、爽快、悦目这样的体验,那就达到卓然天成的境界了。
但这样的手机不存在。也许根本不可能出现。
正如同想保持身体的绝对健康不现实,由于工作需要、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等的情况,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你没办法放弃现在拥有的、未来追求的,而去保证身体的健康无虞。完美的手机同样不可能存在,快速更新的技术和喜新厌旧的市场,众口难调的需求。个人又有个人的习惯喜好,适合你的未必适合他,你的不爽在别人身上未必出现。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审美、需求、习惯、交互方式就够阿弥陀佛了,不要最多人喜欢、但求最少人讨厌才能成为街机。
具体到LG P880的使用,哪些地方延续甚至改进了我的使用习惯,哪些地方又令我不爽?我从自己的重点使用需求出发,对几种应用的体验做一个简要评价。我有移动和联通的卡,为了充分体验,我主要用移动的主力卡。
用Gmail同步通讯录。进入拨打页面,输入手机号会有智能匹配的功能。点击提示联系人右方的下拉按键还可以选择其他智能匹配的联系人。
横向滑动可以切换栏目,也可以点击顶部的栏目标题。说实话,超过3.5寸的屏幕单手很难触碰到顶部的区域,Palm Pre的设计可以通过底部的手势区进行常规的前进、后退、多任务等操作,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P880的手机信号接收能力还算不错,但通话音质普通,音量大了有时有破音。我在使用P880在手机通话时,经常出现距离感应器不干活而导致打电话时亮屏的情况,甚至打着打着用脸把电话给挂了。也不排除是我骨骼清奇肉质突出的原因。
短信,我现在真心用得不多,使用也确实没什么好说的,可参见其他Android机型。
作为一部联通定制机,去除谷歌的原生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不刷ROM的话没办法通过Google Play下载应用。联通提供了窗口让你进入WO的世界,我装上联通卡简单体验了一下,还需优化啊。还好Android系统的软件商店太丰富了,Google Play不行还有豌豆荚、UC、网易……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P880上微信的显示、速度、推送都很不错,我给五星评价。
新浪微博原生App的滑动有一些卡顿,更新时还会假死,推送收到消息后从下拉栏进入,发呆一段时间才更新成功。这些缺点几乎出现在所有我用过的Android机型上,我猜这与硬件无关。
没话说,如此优秀素质的屏幕,看书是一种享受,翻页神马的流畅无阻。
新闻客户端我用到现在,Android机型基本只用网易云阅读。新闻源、图文排版、下载速度、浏览流畅性、定时下载等等都令我满意。
LG P880的拍照界面左侧有丰富的设置选项,不过拍出来的照片质量比较普通,对焦不够智能,弱光环境下效果不佳,真心觉得LG手机应该下一番功夫打磨一下这个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
放一些随意拍的照片,这些就是我平时喜欢拍照的场合,不过我的技术不太过硬,这些照片并不能完全反映P880的拍照能力。
确实拍得很烂,请轻点拍砖。。。
一个字:爽。细腻度、颜色准确性、色彩过渡都非常牛B。
短短几天的使用,我沉于体验却疏于记录。尽管少图少证据,但可以用下面的一个表格总结我对LG P880体验的真实评价。
回应Part III开头所说,熟悉一部手机之后,当你觉察到哪里,哪里就是有状况。LG P880是一部典型的Android手机,我很快就上手并使用熟练,并且持续自定义界面、聊天、看书、看图、拍照、刷微博、聊微信……最后,最让我觉察到的地方有:嘈杂的接听喇叭、遥远的顶部电源键、生硬的音量键、蛋疼的电脑拷贝、卡顿的微博、飞速下降的电源图标、在家里某个房间经常消失的WIFI信号……造成这些状况的不仅是手机本身,也有App的原因。
看起来不妙?我可以告诉你,iPhone 4S、One X的状况同样不少。我觉察不到接听喇叭的只有黑莓,随手能点亮屏幕的只有N9,WIFI接收能力强的要数出问题之前One X ,电源图标持久坚挺的只有黑莓9700,微博滑动最流畅的是Lumia 800……除非把这些优点集合到一起,否则根本就没有一部不存在缺陷的手机。
所以,最关键的是在Android日渐同质化的情况下,这个手机有没有打动你的地方,能否跟你建立起良好的人机关系,从而让你忽略它的缺点。就我而言,那块4.7寸720P的IPS屏幕击中了我的甜点。
本板块第888个帖子哈~~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3:47签到天数: 9 天[LV.3]偶尔看看II
感谢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进来看看!
今日推荐 /1
最新的科技评测资讯都在这!最新的科技评测资讯都在这!最新的科技评测资讯都在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gp880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