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潜意识识是否与意识共用一个人的身体?

第十一节&&关于意识和潜意识
第十一节&&关于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和潜意识,在佛学,以及心理学或者人们的理解中,常常不同。比如,人能思考的意识,你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你要用意识考虑一下等等。在本书,意识和潜意识有比较特别的定义,具体如下:
人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个途径,对外界一切环境和现象、观念的分辨和识别,我们叫作意识。它是我们对外境认识的基本途径。比如绿与黄,低音与高音,清香与浓香,酸味与麻味,身体感到凉或热,加减乘除等。它本身没有感情色彩与倾向,仅仅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
不同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以及环境的理解、言行思考等都不一样。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深层的性格和习气的不同,它带有惯性或者说延续性,我们把深层带惯性的性格和习气,叫潜意识。比如同一个东西,有人认为它好看,有人认为难看;有人认为好听,有人认为难听;有人认为好闻,有人认为难闻;有人认为可口,有人认为难吃;有人认为难受,有人认为刺激……进一步,有人认为某个观点对,有个认为某个观点错;有人认为这个人是好人,有人认为这个人是坏人。这些判断的根源,可能在于人们性格和习气的不同。
潜意识真实地存在,但本身没有形象。它通过意识这个平台进行运作,通过身体表达,或者语言说出来。我们之所以认为有我,主要原因之一,是潜意识这个后台老板,一直在指挥着前台。好像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气全改光了,这个“自我”便不存在了。六道的习气,都是我们潜意识里造出来的。
意识是个工具,本身没有判断能力。比如我们失去理智,糊里糊涂做坏事的时候,意识也能思考,能运作,并不会变成傻呆呆的一个人,停止运行,此时意识在帮助我们“作恶”。突然,我们一用心,发现不对,立即清醒过来,采取补救措施,这时我们一样能思考,能做事,这时意识在帮我们“行善”。
了解这个,对认识自己有帮助,先简要介绍一下。有人把这些叫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我写本书,是希望没有佛学基础的人都能读懂,故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描述。
第十章&&迈入解脱之门
第一节&&给师父挑刺
再次回到禅宗师父的QQ群里。
一天,一位师兄在群里发一个链接。说,这个人讲法不错。师父的群里是禁止发链接的,当然迎来的是一阵批判。我也有批判之心,认为这个师兄不守规矩。
我有一个优点,就是别人极力推荐的法门,如果不了解,不会排斥。我想这么用心地推荐,一定有他自己的感受,决定去看看。我当时觉得这位禅宗师父最牛了,还没有看到过比他讲得更究竟的出家师父。
打开土豆网的视频,我看到这位讲法的人,叫空海。是一位居士。居士也来讲法,给我第一感觉就比出家人低一等。我看到他的相貌也不如一般法师那样庄严慈祥,眼神很犀利,颧骨略有点高。
根据我往昔的经验,这样的人做事可能会刁钻刻薄,毫不留情,性格上会喜打好斗,追究到底,极少具有同情心,很像某位“打假斗士”。当然,这一类人,也有优点,那就是面子思想强,喜欢较真,绝不允许自己犯错误,至少不可以让你挑出毛病来,交给他的事他一定会拼命完成。搞研究可以比较深入,绝不会搞迷信。如果说这个人是天道的再来人,应该是多慧少福型。如果是证道再来人,应该是罗汉而非菩萨。
当然,这只是我当时的直观推断,后来的事实接触,发现以貌取人,偏差很远,空海师父本人非常慈悲,身心柔软,让我很惭愧。
因为推荐的人说这个人的证量很高,很厉害。我当时是带着挑剔的心去看的。我想,居然还有比我师父更厉害的人存在?我看到这个人讲空,用手在桌子周围绕了一圈,说,这就是空,你们看见了没?又说,你能看见东西,但你与东西之间的距离,这是空,看到没?因为是空,所以容纳有的存在。
我当时想,这下找到这个人的毛病了。空是一个多么玄妙,多么复杂的概念啊,是佛学的最高境界了。这个人居然会把空间当成空,显然是讲错了。还说他有多大的本事呢。我到禅宗群里问师父,我说一个人把空讲成空间,这样讲对不对呢?师父说,如果简单地把空讲成空间,肯定是不对的。但你要注意,一定是你听错了,出来讲法的人,不会犯你这种低级错误。你再回去认真听一听。
我决定再回去看几集,看能不能挑出新的毛病来……
第二节&&缘起甚深点醒梦中人
我很认真地看这位叫空海的老师讲法,这个讲法的视频内容叫《阿含解脱道次第》。我想,师父说我找错了,我一定要找个真正讲错的地方看看,本来准备找毛病的,怎么可以轻易罢休呢?
尽管我很仔细找,发现基本挑不出他的毛病来。我发现他讲法非常严谨,基本上只讲实证的部分。他说,我没有证到的,不讲;假话,不讲;自己不能做到的,也不讲。我被他的认真和真诚所感动,觉得他像一个非常无奈的人,在给大家表决心,生怕大家不愿意相信,于是向大家保证他讲的都是真的,绝非一般的迷信或者信仰。像他这样用真心,站在低位,发自肺腑地给大家讲话的人,我是第一次遇到。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可以帮我证道,但他却是我一直寻找的那种老师,那就是只讲实证,破除一切迷信。我知道,要证道,必须破除一切的迷雾,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实证。就像走路,我必须要保证自己每一步走的是一条坚实的路,而不是脚下有陷阱和沼泽。我宁愿自己走得慢一点,也要稳一点,不希望自己走偏了,迷失了。人生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来修行,如果最终修偏了,无法证道,那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有一天,我打开土豆网的视频,听他讲,缘起甚深,甚深及甚深。当下犹如醍醐灌顶,一瞬间好像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不由自主地静下来静观。我观到一朵花,正静静地开。它也和我一样,来自无比久远的古代。没有它的母亲,怎么会有它,没有它的的祖母,怎么会有它的母亲?因为数不清的因缘,它今天化作鲜花与我们相见。而我也是因为从古至今的代代相传,才有了今天活着的我。其实从无比远古的古代,它已经种下了今天和我们相见的因缘,以法界众生的名义。我们身边的哪一件物品,不都是这样呢?即使我手握着的鼠标“兄弟”,也是这样,我看到它对我微微地笑。它也来自无比久远的古代,经历无数艰苦磨难,经过无数因缘,变成今天的样子,和我静静地呆在一起。观到这些,我感到震惊!
天啦,我观到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来自法界,来自难以测量的久远的起点,然后不断演绎,变化,再经由数不清的因缘,化成今天的模样,和我们相见!哪怕垃圾袋里的一块垃圾,天上飞的一只小鸟,无一例外。
我原以为,自己与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关系,我便是我。没有想到,只要稍稍深入观察便会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一切,居然有那么多难得可贵的因缘,才会相聚,我们都是法界之子,本来如此平等,亲如兄弟。
我记住了这个关键词:缘起,佛陀说的三法印之一。
第三节&&缘起的秘密——&一切东西并不实际存在
我们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它不是单独而真实地存在。就如大海中的一个海浪,它是由前浪、后浪和下面的海水这些因缘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暂时的现象,而不是独立的一个东西,它是一个因缘的组合体,既是临时的,又不是单独而实际存在的。
通常人们认为某个东西的确存在,便在大脑中树立起了存在的观念,而当这个观念中的“存在”有消失的危险的时候,人们便会难受,因为冲破了他的观念。一切的东西必将消失,因为波浪一直在变化之中,所以,认为有固定存在的观念,必然招来痛苦。解析这个好像在生活中没有实际意义,但这是苦海的源头,灭苦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世间的一切,就如搭积木,可以翻新出若干数不清的花样,但没有一个是固定的。都是积木之间,相互组合,便成了一个临时的形状。不久,这个形状又不存在了,下一个想法出来的时候,新的形状又产生了。
整个世界,就是一张大的因缘网。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渔网,人们常常只看到其中一个网眼,却没有注意到,这一个网眼,并不可能独立存在,它是因为有周围网眼的存在,而显示出自己的存在,它的每一个边,都同时也是其他网眼共用的边。这种存在其实是一种错觉,它表达的本质是周围与之有关系的因缘集合体,而不是说单独有这么一个网眼。
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人,一切生物,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等等,都如这张渔网中的一个网眼,它展示出来的是一个因缘的集合,而没有单独的存在。众多的因缘合和,便会生成人们认为的一个“事物”。巨石千年不坏,人则能走能说,这主要是不同的因缘形成。从形成的因缘这个本质上讲,石头和人并没有不同。
就如饭,首先,有人能吃它才能叫饭;其次要有煮的人,不煮不成饭;第三,要有米或者相关原材料,才可以煮;第四,要有水才能做成饭,只有米还不行;第五,要有火或者温度才能做,生米不会自动变熟的。这些因缘组合起来,便产生了一个东西,人们把它叫作饭。实际上,它只是因缘网中的一个网眼而已。比如,吃了饭最终一定会上洗手间,上洗手间这件事,也是由无数的因缘组成的,吃东西便是其中一个因缘,它就如组成网眼的四条边中的一条边。
1、从构成上观因缘
上面说了,一切万物,都是由因缘环环相扣临时组合而成,没有一个是单独的存在。每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是因缘集合的表达。一切“实有”的东西,背后并无实有,它不过在表达因缘的集合。
比如龙卷风,它看上去是存在的,并且很厉害。但实际上,它是受周围气流的支持而出现的。如果没有空气,没有温度、气压等变化,它便无法形成。它其实并不独立存在,只是在表达这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组合。就如一座大山,它是受山底部土石的托起,才显示出大山,没有托的东西,它便不能形成为山。又如十楼,那是因为有下面九楼的存在,它才存在。
2、从关系上观因缘
人们认为实际存在的东西,有些是因为对比而“产生”的,并不是真正的存在。其实它们也是一体,并不是分开的。比如,没有学生便没有老师;没有员工,便没有董事长;没有黑便没有白,没有坏人便没有好人;没有孩子,就没有父亲;没有平民,就没有伟人的存在;没有无明众生,就没有觉醒者的存在。
3、从发展中观因缘。
比如我们考上大学,那是因为有前面的苦读。没有读书,就没有考上大学这回事。有脚下这条路,那是因为有身后的路。世间所有的路都相互交织在一起,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一条与一切断绝联系的单独的路,如果有,那也不叫路,因为不是用来行走的。死是因为老,老是因为生,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便走向死亡。
这世间就是这样一个无边无际的因缘之网。人人都是一个因缘的组合体。比如,他的习气,人际关系,与东西的关系,以及地水火风等等,相互交织,便如搭积木一般,堆出了他这么一个外在形象。这个形象其实是假的,因缘才是真,而因缘本身则如波浪,在不断变化之中。
人们难以观到这一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把因缘网主观地用观念进行切割,分开,比如这是你的,那是我的,这是好,那是坏等等;二是用观念把东西恒定,比如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固定的存在,并且不易坏烂。而这两点与实相是违背的。
观到缘起,有助于体证无常与无我,淡化对世间东西的抓取之心,也有助于灭苦。就如你几十年来,一直紧握拳头。如果有一天你弄明白了,这样一直紧握并没有任何益处的时候,便会自然地松开。
有位网友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留言说,你说的这些都容易理解,可是,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看不开啊。我回复说:
曾记得一个城市的小伙子,说这一生坚决与农民工绝缘,我怎么也想不出来,他如何断绝。他的祖辈很可能是农民,血液里都是农民的血源;衣服可能是农民工小姑娘做的,喝的水是农民工扛的,米是农民工种的,下水道是农民工清理的,开的车子也是农民工组装的,房子是农民工修的。难道,他准备到山林里当一个原始人?对不起,那片山林也属于某个农民的,哈哈。
第四节&&快乐的发动机
深观缘起之后,我快乐无比。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出了一个情况,好像自己的胸口心轮位置,安装了一个快乐的发动机,无缘无故地快乐感从那里散发出来。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快乐啊,那不是你做了好事,或者被人表扬后的快乐,这种快乐是能明显感受到的,像一股泉水,从胸口直往外冒,能明显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世间还有这样的事情,真是不可思议啊。这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我自然乐在其中。
走在外面的路上,我像泡在快乐的海洋里,觉得道路,石头,泥土,花草树木,都与我亲如兄妹。我多想趴在大地上,静静地享受这一切快乐啊。我觉得,我看到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个人或物,都与我有甚深的因缘,这可不是推理,而是法界的实相啊。我们天天忙着组装自我,却没有看到这美妙的一切。
这样的快乐,持续了大约一周左右。我有些害怕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对我会不会造成伤害,于是四处寻找答案。一天,我听到一位法师讲法,他说,天道之乐是非常快乐的,但是,我们不能贪着,贪着的话,福报享完,最终会掉下来。我隐隐约约觉得,这种无苦之乐,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天道之境呢?是不是我修行已经到天道了呢?如果是,我得要小心,停下来,不能贪着其中,否则会迷失了。
于是,我不断地告诫自己,要停下来,停下来,切莫修错了路子掉下去了。我开始有意识用意念去控制这种快乐,并且去观这种快乐。我观到,这个快乐,其实也是一种负担。只有清静无为,不苦不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大约三四天左右,这个快乐在我强制打压下,停了下来。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这个境界到底是不是天界之乐,至今我也不知道答案。
第五节&&师父在说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到,这位讲师空海,早已出家了,大家叫他空海法师,是台湾人。
与我当时直觉比较接近的是,他的确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坚决拒绝一切迷信。他远远比我想象的要慈悲,也没有架子。他为了求到正法,几十年寻寻觅觅,不断寻找,只要听说有证道的名师高僧,他都去亲自参访学习。他希望用生命去还原佛陀最真实的解脱离苦之道。几经艰难困苦,甚至生命受到威胁,他没有退步,有一天,他静悟的时候,终于明白了佛陀所讲的法是什么。
他看到世间,大部分人还在迷信或信仰中沉浮,走在无法证道的沼泽地里。于是深入经藏,从佛陀最早的教法里,整理出一套任何人可修,可证的实修之道,取名为《阿含解脱道次第》。这是一个立足于原始佛法,融会贯通大乘与小乘的综合实修教法,也是一套能直接帮助人悟道、证果的实修方法。通过修习,已有不少人亲证佛法。他说,身体力行悟道、证果,为法作见证,自己亲自去证明佛陀所言不虚,这是最大的供养。
他形容说,这是一条古仙人的修行之道,可惜被几千年的云烟埋藏了。他一定要让这条安全,高效,实用,最接近佛陀本怀的教法,再次展示在人间。他认为,修行分为方便道与究竟道,我们传方便的同时,不可忘了究竟。如果以方便为究竟,那便是舍本求末了!他主张不分大乘和小乘,真理只有一个,我们直接探寻真理就好了。真理是超越时空,超越宗派的。如果过分地强调宗派,宗派的光芒,将会挡住真理的光辉,让众生无法见到正法。
他极少讲神通,也很少讲大家无法实证的玄妙的东西。他说,要按佛陀的告诫来,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学佛人,一定要亲自见法,每一个东西,要自己可修,可证,可达,而不是听某个人讲得有道理,或者其他原因而相信,轻信权威或轻信经典,容易让我们迷失,佛在《葛拉玛经》中也专门提到这一点。他认为,证道就在这一生,这一世,而不是三大阿僧祗劫。证道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是神秘而玄虚的。佛陀说过,悟性好,七日可以证初果,那么,现代人,如果精进学佛,心态归零,严格按《阿含解脱道次第》学习,一年之内证初果完全可能。
他说,学佛就是断烦恼。证道之路的十个结断尽,烦恼断尽,则证到四果,永出轮回。烦恼的根源,是因为“我”和“我所”。因为自己生活在种种框框里,以及自我的抓取中,故烦恼与痛苦不断。这些说起来容易,断起来难。一般人只能看到外在的粗重的结缚,无法看到细微的部分。极细微的结缚,则需要深入修行才可以见到。
原来学佛的过程,就是断烦恼的过程啊,弄了这么久,我才明白这个事。我原来以为,证道过程一定要有啥神通,能飞行变化呢。知道这样可以出轮回了,这可是我苦苦追寻的啊。我心里非常高兴。
我进而了解到,人可以修行六大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和漏尽通。前五通是佛法与外道共有的神通,最后一通是佛法独有的,这是出轮回的关键,是心法。如果修到断尽烦恼了,则得漏尽通。只有漏尽通的,叫慧解脱阿罗汉,如果有六大神通的,叫俱解脱阿罗汉或大阿罗汉。我听到空海师父在逐一讲解每一个果位的证道方法和步骤,他也讲到了四果阿罗汉的境界。我推测,他应该是慧解脱阿罗汉了吧,因为他说过,自己没有证到的不讲。
听了他的讲法,我信心百倍,学佛不需要再打哑谜和猜了。我高兴地看到,前面有一条坚定的,可修,可证的路。寻找这条路,我已经找了太久了!
我再次想起了那句话:只要你有求真求证的决心,一定会遇到善知识。是不是我的这个决心,指引我一步一步走到这里呢。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录像的讲稿,有专门的书,是上下集两本,也叫《阿含解脱道次第》。我不太愿意久看视频,毕竟一直要呆在电脑面前很不方便。我从淘宝上面买来书,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我把书当镜子,一边看,一边观察自己有哪些结缚需要解除。我把《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等很多学佛书籍,先放到一边,集中精力来啃这套实修指南。
我的每一天,法喜充满,就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我觉得自己以前像一辆自行车,后轮被抬离了地面,虽然在飞快地旋转,但证道之路并没有真正的前行。天天“空”来“空”去,看似道理很高深,却未真正前行一步。现在像轮胎触了地,虽然慢一点,但每一步的进步,都可以看得见!
感恩法界,让我又遇到了一位好师父!
第六节&&实证“出离心”
那段时间,我就像当年刚到东方希望一样,每天都投入到如饥似渴的学习中。因为实修实证的教法难以见到,我非常珍惜。
有一天。我观到了人们的行为,大多没有意义。无非都为了“财色名食睡”在奔忙,而所谓“得到”的东西,往往又如肥皂泡一样容易破灭,很少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们把幻觉当成真实,破了,不甘心,又继续去抓新的东西。虽然到死的时候,连一把土也带不走,但人们不甘心,都在一直不停在抓取,以为那样可以带来幸福。可是,无论抓多少东西,新的欲望又在前面等着你。我感觉人们就这样张开双臂,在空气中扑腾,希望抓一样东西永远在自己的怀里,但什么东西都无法真正地得到。记得文强在死前讲了一句话:以前以为可以得到很多,死时才明白,睁眼只需一碗饭,倒下只需三尺床。
我静静地观察,观察人们在反复地做着无用功,在自己编织的梦幻泡影里沉浮。有人以为房子很重要,有人以为车子很重要,有人以为名利很重要,有人认为女人很重要……很少有人停下来,静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做的事是不是真的有意义,观察生命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我感到人们都好像被催眠了,都如行尸走肉般,看似清醒,却十分麻木地在行走。每个人都被社会的风气、环境以及自己的习气挟持了,无奈地东飘西荡,无可奈何,却不知不觉。就拿房子来说,不过是一个栖身的地方,十几年前大家都还明白这个道理。几经扭曲之后,居然成了谈婚论嫁的法码,或者一个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并且还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我看到人们的心灵,在物化中堕落,在浮躁中盲目地游走。
观到这些,我对世间的一切都不再有兴趣。我发誓,今生不再为追逐名利而活着。曾经希望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计划,从此改变。只要能维持基本生计即可,我要用一生来修行证道,探索生命的意义。
我好像又回到十几年前那一次的感受。觉得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一切都是人们在瞎折腾。但理智又告诉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就会柳暗花明。每天都过得那样平淡无味,味同嚼蜡,实在是单调极了。我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样的境界,以前的经验告诉我,一定要先稳住。
后来,我听一位法师讲法,才明白这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境界。人修行到一定阶段后,会遇到类似于空白的境界,什么感受也没有,其极无聊,非常空洞。他说,这个时候,要有耐心呆下去,要明白这是一个过程。他说的是禅定之间的过程,我想现实修行之中,原理也是一样。
再后来,我才明白,当我对世间的一切真的都不感兴趣的那一刻,就是修行发出了真实的出离心。出离心是修行的基础。没有实证出离心,证道只是一句空话。人间的欲都没有魄力离开,天界之欲更没可能,出三界就别指望了。
一般说来,修行需要证三心,从前到后为:出离心,菩提心,清静心。从概念上很难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可以实证的境界。
修菩萨道需要发菩提心。有人说自己发的是菩提心,如果没有真实地发出离心,而发的菩提心,基本是虚假的,概念的,自己幻想的,不是真实的。这就如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一样,高楼一定是建立在地基之上的。
这就如我前面写到的刘永行先生,他虽身价很高,但却不会因赚钱而高兴,亏钱而心痛,他只把钱尽全力地物尽其用,当成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他的观点“我们的收获:在其中,随其后,随之而来”。让结果随缘,不强求。
染。不是逃离社会,而是一直很清醒,不被财色名利所粘染
并不是每一个实证出离心的人,都会一心去读经念佛或者打坐参禅。他们往往会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利益世间,像水珠滚过荷叶,不粘不染,用儿童玩益智游戏般的心态投入工作。这是自然而然的,不是造作的,更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比如一个人善于管理企业,他可能把企业建成一个积极向上诚信正气的团队,并把这种文化广泛传播,这不是那种“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流于宣传的企业文化,而是真正的企业精髓。又如王凤仪先生,他悟道以后,因为悟出了“查病”的方法,便四处游走,一边给人们查病,一边讲因果和出三界的解脱之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发现善知识居然在各行各业,以自己的方式来利益世间,并不一定都是出家身。所以,别以为手里捧着佛经的才是善知识或菩萨。
出离,不是逃离,也非离开,而是不著不染。而是明白生命的实相以后,清醒地活出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不再糊涂地过日子。
第七节&&被扭曲了的“实相”
缘起,无常,无我,苦集灭道等这些基本知识,是我通过空海师父的《阿含解脱道次第》学习的,通过跟他的学习,我参悟明白了上面所写的内容。我知道了一切皆不可住,随时要注意观心,看到自己细微处的各种框框和抓取,要时时开发明觉等。所有的框框和规矩,其实都是抓取,最后都会成为烦恼之源。
后面的妙明真心部分,我是跟觉普师学习后参悟到的。那是一个偶然的机缘,觉普师说,六祖坛经中的故事,那个静下来等待之中,不思善不思恶的,“主人公”是谁?她这么一点,我就明白了。觉普师的传承是净土宗的,别以为净土宗的只会念佛啊!此事下一章详说。
人们喜欢随便下结论,认为这是真的,那是假的。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大部分时候,所下的结论都有所偏离。所以,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说到:“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意思是,切莫要相信你的观点,你的观点是不可靠的,除非你证得了阿罗汉果,那时你的观点才可信。不是吓你,真的是这样。
一、因为分别执着而“产生”的不同世界
人们因为有好坏,是非,对错的取舍,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都认为自己抓的那一部分是对的。这就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
人们把自己喜欢的事物的优点放大,把自己反感的事物的缺点放大,然后看到的,是一个哈哈镜般的扭曲世界。你如果想证明一个人是好人,可以找很多理由。如果一个跟他有仇的人想证明他是坏人,一样也可以有很多理由。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常常不知不觉。
每个人的世界,都由不同的东西组装而成,包括自己喜欢的东西,人物,观念等等。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划一个圈,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用意识“涂上可爱的颜色”,把这个圈起来的地盘,叫作“自我”。很显然,对于世界来说,这就是井底之蛙般的偏见,是。
我们学佛要实证,没有证实的,既不要相信,也要不反对,不下结论,等待有一天看清楚了,再下结论。这个简单不过的观念,随便一想便知道是对的,但大部分人都难以接受。还告诉我,信佛就是要信,拼了命也要信了再说。殊不知这一信,如果永不求证,这一生都难以见道了。因为太多的乌云挡住了太阳。
二、因为身体而“产生”的不同世界
不同的身体形态,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
比如鱼儿看到江河是家,会游泳的人看到江河是游乐场,不会游泳的人看到江河是危险地。书中说,饿鬼看到江河是火海,仙女看到江河是琉璃世界。狗看到屎是面包,人看到屎是不净物。
又如,人眼和动物的眼睛,看到的视力范围不一样,人眼所见,不到可见光的1/10。嗅到的东西范围也不一样,听到的范围也不一样。有些动物能看到的图像,听到的声音,人类无法通过肉身去知晓。
不同的众生,所看,所感,所知,都不一样。这就如盲人摸象,每个众生只能摸到靠近自己的那一块,然后把象描绘成他所摸到的那一点的样子。这样对不对,你说呢?
三、世界其实是大脑中的幻相
我们刚走进一个屋子里,感觉比较暗。一会儿之后,感觉亮了起来。屋子的亮度本身没有变,是我们的大脑在“自动计算”,让屋子“亮”了起来。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大脑看到的不是实相。
其次,我们在梦中也能清楚地“看”到东西,形象都非常鲜明,而我们并不需要睁开眼睛,这说明,大脑中的图像并不依赖于我们的眼睛而存在。注意这个和想象有所不同,梦中的“看”,可是真正的“看”喔。
我们看东西是通过眼睛,传给视神经,再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注意,我们不是用眼睛在看,是用大脑那个黑暗的地方在“看”。那个地方与外面的环境并没有直接联系,这说明,这个图像并不是直接显示的,而是通过计算的,不是实相。计算编译,就有了造假的可能,全靠程序的发挥了。明白这个原理,你便知道梦境和幻觉其实很正常。又如我们拍自己眼睛一下,会有冒金星的感觉,并不是真有一个金星在眼前,而是这个动作被大脑翻译成了闪光的金星。
四、因为思维习惯产生的不同世界
因为人们的思维习惯,喜欢给一个东西“定性”。网上流传着一个小雕塑,有人说它像鸭子,有人说它像兔子。其实它就是一个雕塑,既像鸭子又像兔子,就是逗你玩的。甚至说,像什么,也是人们自己发生的联想,它本身就是一团东西,什么都不是。人们喜欢发生联想,这也是执取的一种方式。
又如,网上有一个既向左转,又向右转的黑白剪影图,自己可以百度一下“左转右转图”,注意是在旋转着“动”的那个。有人说在向左转,有人说在向右转。后来有人发明了看它向左转和向右转的方法。同样一个图,为什么人们会下出不同的结论呢?这也说明大脑看到的不是实相,而是它的分析和计算。
写这么多,并不是让你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而是说,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以为你看到了世界的实相。实相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留有一份余地,我们才能看到更加广阔、更加真实的世界。我想,这或许是佛陀告诫我们“”的目的吧。
第八节&&谈谈打坐
我在修解脱道之前,基本不打坐。因为我听六祖讲,外不住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如果自己能外不住相,内不动心就可以了。我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功夫,平常自己的行持能把握好,也不会逾矩。所以,觉得打坐不过是行持功夫不好的人才会干。加之当时禅宗师父要求,基本功没有过关之前,不要急于打坐。他对这方面的开示极少。要学解脱道,要求能止,能观,则要求打坐了。
一位师父说过,打坐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要打坐。君不见各个佛菩萨相,大部分都是打坐的状态。修止观,大部分也是在打坐之中进行的。
打坐的具体方法在下一节中讲。
坐了几天之后,我才明白以前的观念是错的。坐与不坐,对于修行而言,是一个根本的分水岭。如果你打坐几天皆全无收获,一定是方法有误。
举个例子,就如一个场地上,有六个跑车(六根)在快速地开动,你便是其中的一个,你要看到整个场地,以及其他几个跑车的样子,非常难。因为都在运动中。打坐就如你站在高处,让这些车子统统地停下来,静静地看这些车子,所有情况,一目了然。
如果一瓶水中,装了几粒芝麻。你不断地晃动瓶子,要看芝麻和瓶子里的水,难以看清。如果停止晃动,让水静下来,一切皆一目了然。
打坐与不打坐的差别,就在这里。
打坐时,可以试着让自己静下来,什么也不要想。注意,不要用意念控制自己什么也不要想,因为这个控制的意念,其实也是一念。要点是全然地放松,彻底地放松。然后观察,作为一个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
这时会冒出两种念头来。
一种是无缘无故地开始想东西,自己好像都控制不住。这种叫妄念,平常人们就是被这样的东西带着走,禅宗讲的“认贼为子”,就是这个。比如走到一个水果店前,突然想吃水果。呆了两分钟以后,发现又不想吃了,于是没买,离开了。如果没有呆那两分钟,可能就去买了。人们平常就是这样被妄念催眠,而不知不觉。也没有静下来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非要不可。
还有一种念头,它不是你想的,是无缘无故地冒出来,与当下的生活也没有直接联系的,凭空跑了出来,这个叫杂念。杂念有时也会干扰我们的生活。
妄念就如洪水,如果我们稍没有站稳,就容易被冲跑,所以大部分人,其实一直漂浮在妄念里,但自己并不知道。这个刚开始很难观到,要有耐心,静静地观,便可以观到。妄念因习气生成,一直跟着妄念跑,“梦幻世界”就开始编织,轮回的根就种下了。
杂念就如你行进途中,看到路边有风景,便停下来欣赏,而忘了赶路这件事。
有些人说,我啥也观不到啊,内心一片清静,没有念头啊。这其实不是真的没有念头。真的没有念头,需要很深的定力功夫才行。开始修的人觉得没有念头,那是因为自己的心太粗重,还没有观到念头,念头是很细微的东西,一闪而过,比闪电还快很多,并且了无痕迹。就如一个布满老茧的手,对环境不敏感,而一双婴儿的手,稍有冷暖便能感知。
不要去阻止或者打压念头,你就静静地作为一个观察者,随便它自由地发展。也不要跟着妄念跑了。很多时候,跟着妄念跑很远,自己都不知道,感觉蛮舒服的呀。一般说来,你一旦发现它是一个妄念,它就立即消失了。
打坐开始就观这个念头,非常有帮助,这是一个修行的硬功夫,也是必须过的一关。
第九节&&打坐注意事项
问打坐的师兄比较多,故我专门再写一节,如何打坐。七支坐法原文来自网络,我作了修改。
一、七支坐法
打坐的姿势,在佛教是指七支坐法,“支”者可以讲做支撑点,也可以讲做重点。
如何结呢?很简单!两个手掌心向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手大姆指轻轻的相抵触,很自然地放在脚的上面,肚脐的下面,不要悬空。你功夫不够悬空久了会累,功夫够的人悬空没关系,因为他气走上来后,手不会累。我们手印一结,外在的干扰都对你没有影响,这是正定手印。你到佛殿里面看正中间的佛像都是结这个手印,那就是释迦牟尼佛。
盘脚的方式是打坐的基本,有三个姿势——散盘、单盘、双盘。
散盘是两个脚自然交叉即可。单盘是指一个脚放在另一个脚上。双盘指两脚交叉往上放,靠近大腿部位,都离地。具体图片可以自己百度查。
刚开始学的人脚很硬很痛,要多用功,多磨练!先散盘,再用单盘再改用双盘。常训练痛感会减轻。
有人认为双盘很重要,当然能双盘是好事,不能双盘对开智慧而言不会有明显影响。比如南传原始佛法里,大部分佛像是散盘或者单盘。汉地北传佛教对双盘讲究一些。
3.&腰脊支:
腰脊支也是很重要的部位,当气诱发起来的时候,假设坐姿由侧面看过来是呈现S型,上身会是笔直的,腰部位的腰脊骨是要挺起的。如果坐得弯腰驼背,后腰部位是呈平平的,自己先弯腰后,再摸摸看是否平平的。如果腰部挺起来后,是不是往前挺成了S型,本来腰脊椎就是S型的,坐挺只是让它现出来而已。
4.肩胛支:
肩胛支是在肩膀与背后饭匙骨部份的重点,两肩膀往后拉张后,胸部自然就挺出来,然后饭匙骨就会稍微往后拉凸。姿势摆好后就要放松。
5.&头颈支:
气从背脊上来,会经后脑至头顶百会穴,要让气能从下方至头顶,头颈支要摆好。方法是下鄂微收,有力压到颈外侧两颈动脉处,如此头颈支架构起来的话,要有叁股力量产生:一股是在后脑勺,一股是在下颚,一股是在后颈椎基部,这三道力量要相称。
头颈支姿势摆好后,观想头顶百会处往正下方来,经过体中腔到肛门要成一条直线。如果头是仰的,这条直线太往前端了,划到你前面去了,如此会怎么样呢?气上不去头部,气会聚集在后脑勺处,终造成昏沉。如果头压太低的话,这条直线就划到身后去了,这也不对的;正确的线条是要在“正中”的。
打坐时眼睛有两种用功方式:一个是把眼睛闭起来,这个较简单易行,刚开始学的人心较乱,那个人动、那个在制造声音……好烦。刚开始修的人都是受不了外境的干扰,所以眼睛闭起来较好。眼闭起来有一个好处,是眼不见为净,但也有一个坏处,是黑的,初学的人有时候心不健康,怕怕的,怕黑暗。
另一种方法是学佛像的三分眼,眯眯的看,眼微微的三分开张,看正前方1.5公尺的地方。这个方法较不会使你胡思乱想的。如果眼睛打开,你的眼识会意识到光,前面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些东西,但不要很用心去看,要视而不见。
舌头卷起来是准备架桥,舌头卷起来后顶住上颚,上颚顶有曲浪痕处,舌头卷起来就顶住那里。这样是会很累,还会流口水,流口水没关系,感觉有口水就吞下去,唾液里面有很多的淀粉,它的功用是用来消化吃进去的淀粉,所以胃肠不好的,就可以借这个机会慢慢的让胃肠消化系统变好,觉得口水多了就吞下去。
二、打坐其他注意事项
打坐一般说来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修慧,一种是修定。“外道”专注于修定,定功好,可以出一些神通。学佛人,更偏重于修慧,修定是顺带。很多学佛书,把定译作“静虑”,这就与那种纯修定的目的区分开来。静虑表示有“心”的加入了。当然,静虑的前提是,你要有最基本的定的功夫,比如能止,然后能观。什么是能止呢?就是能不主动去思维,放松,让念头不生,不是打压念头,如果有妄念和杂念,要能清楚地看到。可以花一段时间,专门修止。修止功夫有了以后,可以修观。最初的观就是观自己的妄念和杂念。打坐中的观相对容易,生活中的观很难。我们先在打坐之中要观出来。打坐之中都观不出来,在生活中你更观不出来了。
举一个例子,我们群里有位叫左手剑的师兄,被大家推荐为管理员。一位师兄说,你成了管理员,该改名字了吧。我说,慧剑斩烦恼,很好,不用改啊。那位师兄说,管理员前面加上地名,方便大家了解一些。我这才看到,自己刚才打妄想了,以为别人认为那个剑字,用在解脱道的管理员身上影响不好。妄想真是无处不在啊,防不胜防。
修慧的,开始重点在妄念、杂念上下功夫,练习止。这些都能观得清清楚楚的时候,可以再观生活中的人和事。一般说来,练止,练观,需要几个月,急于求成效果不好。观人和事,则需要进一步的功夫,有点像禅宗说的“参一参”。深入进去,还有观“身受心法”等,这些具体的操作,在《阿含解脱道次第》中都有详细的大篇幅讲解,本文不再详叙。
修定的,重点在禅定的深入,气脉的打通等等。后面会有四禅八定等。
修慧的,不一定深入修定,但一定要有能止的功夫,即最低有即将进入初禅的能力。如果你有兴趣,继续深入禅定,也不是坏事。
一般初学者,刚坐下来,定不住心,浮想联翩,一是可以练习静坐中的动中禅。二是可以念佛,三是可以持咒,四是可以数呼吸。除了动中禅之外,后面几个,都是用一念代万念,摄心之用,需要数数字,默数,从一至十,再从一至十,不一定出声。这样的目的是防止自己被妄心带走了都不知道,如果你数数超过了11,肯定被妄心带走了。有人说,数数是没必要,我自己心理清醒着呢。功夫非常深的人除外,大部分人还是有必要的,谁敢保证自己不被妄念带走呢,如果不信,数半小时试试,真的都不会超过10么?
有些人说,打坐这事儿不能自学。怕入魔。只要注意一件事即可避免。即如果打坐期间,听到声音,看到图像,无论是佛菩萨,还是鬼怪妖魔,无论说什么话,一律不要理,不必当真,不迎不拒。不贪不求不执着,不理不采不动念,便不会入魔。为什么看见佛菩萨也会入魔呢,因为魔可以化现一切形象,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不理。
打坐前,要和旁边的人打招呼,不可以在你身边大声吵闹,也不可以大声地叫你。不可以拍打你的身体。或者突然开门弄出大的响声。这些都容易让人受惊而生病。万行上师曾遇到这样一次惊吓,后来遇到他的上师才治愈。一般人打坐受到惊吓,不要立即起坐,立即放松,回到前面的状态下,观想把念头统统收回体内,意守下丹田,温养一会儿便可。也有人说,可以深吸气,然后深呼气,观想把惊吓之气吐出去,这个我没有试过,有兴趣可以自己试。
关于念头守在哪里,大部分人推荐意守下丹田。如果女性例假期间,意守中丹田。守念头要轻妙,念头太重,太执着,不能放松入定;太轻容易跟妄想跑掉。这就如调琴,太紧会难听,太松不出声,适当的时候会刚刚好。
有人说,我的脑子就是静不下来,乱七八糟的事一大堆。这时可以试试“死想观”。观想自己已死,埋入地下三米。不能动,也不能想,如果想想问题,就告诉自己,这会儿是死人,死人哪里能想问题呢?如果想动,就告诉自己,这会儿是死人,死人怎么会动呢?我练过一段时间,感觉不错,对降服杂念有一定帮助。坐在那里傻傻的,真的不想不动,像一个死人,便算是成了。据说这个不能长期修,否则会厌世,修好便停。我试过,很有效。
每次打坐的时间,初学者可以半小时。依次增加,一般一小时为宜,两小时或者以上,看自己的喜欢而定。注意不要在打坐时,专门乱想东西,像做白日梦一样,那样打坐无效。
如果散盘打坐,尾椎骨下面最好垫一个一寸左右的垫子,这样可以坐得更稳。
有些人打坐时在修观想,比如观想虚空,观想自己放光等。这些是一些修行方法,与本文写的止观和修慧,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恒定地观想一个不变的东西,比如一幅佛相,则属于修止,用一念代万念的修法。
打坐过程中,身体可能出现一些情况,比如凉,热,麻,胀,痛等等。出现这些情况时不要害怕,是身体在自动调整,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坏。一些重症病人,医生特别强调的请遵医嘱。
第十节&&深观无常
“无常,无我,缘起”是佛说的三法印。法印,就是宇宙间的真理。
所谓无常,是指任何东西都没有一个真正固定不变的形态和成分。人们认为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形态主要是因为某些东西变化很细微,造成的错觉。在物理学上,有一个测不准原理。当测量追求高精的时候,科学家居然发现任何东西的尺寸都是测不准的。它本来一直在变化之中,怎么会有一个“准”呢。
整个宇宙,其实就像一个能量的海洋,一直在流动之中。密度大的东西,或固体的东西,人们误以为没有流动,如果静心去参悟,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不流动的东西,只是快慢不同。如果有足够的高温,大部分物质将会显出流体的本质。
1、意识无常
我们的意识也是流动的。每一秒,大脑内新的思想在增加,旧的内容在遗忘。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不断组装新的意识然后存入大脑。这些信息可能来自环境,或其他人,或者各种书,或者对旧信息的加工计算。
前文提到过的打坐也会观到,我们的大脑里,极少有消停的时候。我们意识的海洋里,就如风吹黄沙,旧的去了,新的又来。所以,一个人的观念也会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表面上看,好像人有固定的观念,长期观察,会发现人的观念一直在衍化,增减变化之中,从未固定,除非证到阿罗汉了。
2、物体的无常
任何在人们看来是实有的东西,其实都在无常变化之中,这个比较细微,需细细品味。
一切东西,都如肥皂泡,从生,到大,到准备破裂,然后破掉。或许你会说,我一个手机,用了一年都没有变化啊。那么,你用十年看看,会变吗?十年之后,新旧之别,一目了然。然后问自己,这是一天之内变成的吗?显然不是。这说明东西的确是每天都在变化之中,并没有不变的事。
3、世事的无常
世间的一切事情,也在无常的变化之中。比如一个人开始上班,总有一天会退休。这个上班至退休的过程,就是变化过程。
又如一个人升职,表面上看是升职,背后在升职以前,一定有一些因缘,才会出现升职这么一个现象。职务再高,最终也会停下来。从高职务到停下来的过程,就是变化的过程。
人间之事,就是在各种因缘组合之后,进行各种变化,没有永远铁板钉钉,不会变化的事情。人们常叹息世事无常,却很少去观无常背后的种种因缘。
无常即是常,因缘决定现象。
4、身体的无常
我们身体每时每刻也在变化之中。从小到大,变化巨大,这也不是一天变化的,而是每天都在变,才会有这个结果。据科学家们的统计,人体内的细胞,每秒死亡达数万之多。一秒钟之后的身体,与一秒钟之前的身体,已经判若两人,只是人们不知不觉。
5、假名安立
说到无常,但在无常的某些阶段,人们可以拿来用。并以这一阶段为“常”。可用的这一段时间,人们就给它取个名字,这就是“假名安立”。
变化从来没有停止,就如大海中的波涛。我们看见几个自己喜欢的波涛,便给它取个名字,而没有注意到它本来在变化之中。并且在它之前往前无限延伸,没有起点,往后无限延伸,没有终点……
(本段可以作观想用,一切的现象界的事物,都在生住异灭,像波浪一样连成一片在变化,往前无限远,没有起点;往后无限远,没有终点。这其实是实相,只是因为我们住相的习惯而看不清这一点。)
给东西取个名字只是人们使用方便而设,但人们的意识里往往把无常当成常,把幻当成真。
例如一碗豆浆。在没有磨之前,人们把它叫豆子,磨了,煮在锅里,人们把它叫豆浆,端过来,不小心弄倒在地上了,不能喝了,人们把它叫脏水。这其实是一个东西的衍化过程,但人们往往只承认对自己有益的那一部分,不容易从整体去看全局。
又如我们到山上搞活动,折了两段竹枝,如果拿它吃饭,我们便叫它筷子;拿它夹东西,我们便叫它夹子;拿它敲鼓,我们便叫它鼓槌……而它只是两段竹枝,并且一直在细微的变化之中。
我们要跳出来,不要当这个当局者,局限在固有的概念里,用寻找宇宙真理的决心,作为一个旁观者,跳出一切的概念,跳出传统的思维,用求真求证的心,观察这些实相。这很不容易,但静下心来,还是可以观到。
宇宙间并没有一个恒定不变的道理和逻辑。住在道理和逻辑里的师兄,快快醒来。所以,《金刚经》说:“
或许你会说,我知道世间的东西如何用即可,研究这么高深没有意义。对于一般人,是没有必要研究这么高深,但作为修行人,要了悟宇宙的真理实相,要破除“我”见,必须深观无常。没有观透无常,“我见”便无法破除,内心深处的抓取和执着,便不愿意放下。因为潜意识里,会去抓一个“常”。
6、追肥皂泡的人
无常法印告诉我们,一切都在流动变化之中。整个世间的变化,就如泥石流,或许速度不太快,但一直都在变化中。
人们习惯为自己喜欢的某件事而兴奋,为不喜欢的某件事而痛苦。事实上,不管你喜欢还是痛苦,这些事件最终都会变化,并且一刻也不曾停息。这种全方位的所有事物的不断变化,与人们希望种种“美好”事物不变化的内心期望,发生了冲突,这个固定的期望和观念越多、越牢固,变化时受到的冲击也越大。人们无边无际的苦海也在这些数不清的条条框框和观念之中建立了起来。
比如有人吹一个肥皂泡,一个小孩子就跳起来高兴一下。一会儿它破灭了,这个小孩子便不高兴。一会儿又吹一个,小孩子又跳起来高兴,一会儿又破了,他便又伤心。而大自然是个伟大的魔术师,她一直在不断地吹着各种泡泡,这些泡泡最后也都一一破灭。这个小孩子就一直在高兴与难受之中跳跃或者痛苦。并且为了稳住这个泡泡伤透脑筋,几十年如一日,成了这个泡泡的奴隶。因为他太“忙碌”,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天天这样的跳跃对自己生命是否有真正的意义。
这个小孩子一迷失便是几十年,这个小孩子就是还未觉醒的人们!
我们需要探寻生命真正的意义,提升心灵的品质,而不是天天被习气和环境带着像无头苍蝇一样东奔西撞。我们需要清醒过来,认认真真地看清世界的实相,而不是成为境界的奴隶,或者成了难以醒来的,天天追逐肥皂泡的人。
第十一节&&体悟“无我”
常听人说,你这样,不是“无我”嘛。或者有人认为,无私地做好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就是“无我”了。好像有我与无我,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事实上不是这样,无我是法界的实相,人人本身都是无我的,只是基本上都认为有一个恒常不变的,可以主宰的自我的存在。因为这个观点违背了事实,所以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是人们的痛苦之源。本文将详细解读,为什么“无我”是法界的实相。
或许有人说,管它有我无我,只要生活得快活就好。但作为修行的人而言,必须要观到这个实相,否则内心的深处,自我的框框与捆绑将无法破除,无法证道。
初学者,可能看起来有点绕脑子,要有耐心,一边看,一边悟,反复看,总有一天会看明白。这需要打破以前固有的传统的框框,心态归零,放下一切成见,用求真求证的决心,才可以观到。破我见很难,真正自己参破了,在修行上就入门了。所以在这方面,值得你慢慢下功夫。
1、从肉身观无我
我们的肉身,之前在世界上并不存在,因为因缘合和,在母亲的身体里有了这样一个种子。这个种子不断地长大,成为一个大人。以后,人又会死去,最终化作一堆泥石。
前面写了,科学家也研究发现,我们每一秒,身体都有数万细胞在出生和死亡。所以,这个肉身,并不是恒常不变的,一直在变化之中。这个变化,并不受我们的控制。人人皆想不老,可最终都要回归法界。
所以,我们长大以后,常常觉得小时候那个人,不是自己,怎么看都不像。怎么会长成那样,怎么会做那样的事。
如果肉身是我,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控制和把握,可是,我们的心跳,呼吸,以及血液循环等,都在各司其职,并不完全听我的指挥。我不想它生病,可它还是可能生病。这说明肉身与我之间,不是一回事。
我们在说话时,或者运动中,会发现有口误,或者手误。如果身体是我,自然不会出现这些失误,应该是一体的。这说明身体也不是我。
又如一些催眠师,把人催眠以后,人可能会做一些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这个身体便成了催眠师可以利用的工具。如果肉身是我,那么,我不会违背自己的利益去做事,也不会让身体成为他人的工具。人可以催眠,这已经是事实。建议大家百度一下《看穿读心术之四&神奇催眠术》看看,很有意思。一些观心功夫深的修行人,或许难以被催眠。
再如,一个人如果减肥,身上少了一些肉,这个人本身并没有什么缺失。即使他不幸失去了躯体的某一部分,也仅仅是感到不方便,但他的“我”并不因此变得少了一部分。这说明肉身与“我”并不是同一件事。
2、从“我所”观无我
我所,就是我的。包括我的东西,我的观念。人们都有这样的固定观念,这个东西是我的,我的观点是这样。这些都是“我所”。
前文讲了,一切事物,就如大海中的浪花,本身都是在流动变化之中。前后延续,不曾断链。缘起甚深,相互交错,比蜘蛛网还复杂。
有人坚决地以为这个恋人是他的,可不知道背后已变了心,几天之后就分手。
有人以为自行车是他的,可骑去买东西,结果被人偷了。
有人在网上同情某个网友,认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是对的。结果发现自己的善良被人愚弄了,那是网络水军炒作的结果。
有人认为这个房子是他的,可一场生意风波,房子被抵押还债了。
有人认为母亲是我的,这个变不了。可斗转星移,母亲作古了,也不见了。
如果静心观察,我们发现自己只是拿“波浪”中的某一段下结论,并且这一段本身还在变化之中。这就如在流沙之上建房屋,本身就站不住脚。
3、从“四大”去观无我
所谓四大,是指“地、水、火、风”。
第一,说说地界,可以理解为“干物质”。比如我们的骨头,肉,毛发,指甲等。它们从哪里来呢?从食物中来。食物从哪里来呢,从大地中来。换句话说,我们身体就是从大地经过一些因缘,幻化而来。为什么大地幻化的不是泥土石头,而是变成了骨肉了呢?这属于法界的因缘,法界是个伟大的魔术师啊。总之,身体的干物质来自于大地,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身体从大地中来,最后回到大地中去,我们与泥土和石头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法界的伟大,让我们能展示出与泥石不同的分工与妙用。
我们与大地,通过衣食住用相连,从未分开。就如上面一瓶水,经过有色的滤纸,一滴一滴慢慢地往下滴,滴的过程中,水被纸染了颜色。滴到下面一个杯子里。我们能因为滴得慢,加上水也变了颜色,就不承认下一杯水其实从上一杯水中来吗?我们虽然看到表面不同,但要明白它的本质还是水。所以,身体的本质,其实就是大地,人与大地之间,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这需要细微地深观。
第二,说说水界。我们身体的各种体液也直接来自于地球。每天喝进去水,然后又排放水,身体的水与地球,本来相连。
我们的空气中,充满着水份,我们皮肤的水与空气中的水,直接相连,从未隔断。我们呼吸中的水,与空气中的水,也本来是连在一起的,没有边界。
第三,说说火界。火界是指温度,本质是讲太阳。地球上一切生物的能源,都来自太阳。我们身体的温度,一直与空气温度相连。即使穿了厚厚的衣服,还是间接地相连,从本质上讲,是直接相连的,从未隔断。
第三,说说风界。我们的呼吸与空气中的气,直接相连。从口中吸入或呼出的气,与空气中的气,从未间断。如果间断几分钟供氧,这个躯体就会有生命危险。即使风吹向我们的皮肤,也会入肉中,不然不会有冷热风的受觉了。风与水、火一样,与我们身体完全相连,没有分割的界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众生,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与大自然相连。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共有的家。所以,从构成上讲,也没有一个可以完全独立的,可以分开的自我。如果一定要找血缘,我们与法界本来一体,是大自然之子,法界之子。
4、从“受想行识”等观无我
第一,从“受”观无我。比如我们的手痛,这个痛的受是我吗?如果是我,我应该可以让它不痛,为什么它不听话呢?为什么我想身体快乐,它并不快乐,想它痛苦,它并不痛苦,它不听我的话呢?又如,一个胖女孩很贪吃,明明知道吃不好,会再增胖,但就是管不住舌头,喜欢那种快乐的感觉。为什么我和舌头会有不同的意见呢?这说明受不是我。
第二,从“想”观无我。佛经中的想,是指“记忆和认识”。对世界的认知。比如我们想到酸梅,脑子便会出来它的形象和味道,便会流口水。从“无常”观我们已经观到,任何的物体,本来是相连的,不是孤立的,并且它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脑中的想,则是建立在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之中,无论物体本身,还是意识和潜意识,它们都在不断地变化,没有固定的形象。就如小时候我们吃某样水果觉得香得沁人心脾,但长大以后,只能吃出它的一点甜味了,“想”也在不断生灭变异之中,想也不是我。
第三,从“行”观无我。佛教中此处的行,是指。比较通俗地讲,就是按照一个人潜意识,做出的或善或恶或无记等的判断。后文会谈到,这个潜意都是假的,造作的,它做的判断自然不真。
顺便谈谈善恶。假若我们站在非洲大草原边上,能看见动物们相互残杀。假若我们看到狮子杀野狗,野狗杀野猫,野猫杀老鼠——请问它们之间,谁是善,谁是恶呢?我们可以看到现象,却无法下定善恶的结论,这是因为身不在其中。返观一下人类,我们之所以有善恶之念,那不过是站在有利于自己的立场上下结论,这显然不是宇宙的实相。
对于未解脱的人来讲,善恶还是有的,还是要注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便法虽是方便,还是有用。不要既未解脱,又不分善恶,那就麻烦了。
第四,从“意识”观无我。一是从无常观我们就了解到,意识刹那变化,没有恒常,不是恒常之我。再者,如果我们打坐,静心就会发现,即使全然放松,什么也不想,还会有杂念和妄念跑出来。我们已经成了一个观察者,这些念头从哪里来?这些念头是我吗?如果是我,我明明没有想,怎么会有它们的存在?
同时我们也发现,人犯糊涂的时候,意识也帮着做糊涂事,而不是停止运作;人清醒以后,意识继续帮助清醒这边做事,这说明它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没有自己独立的立场。
第五,从“潜意识”观无我。有人可能想,你说的那些的确都不是我,我的潜意识可能是我。但我有性格和习气吧,我好像时时都是受自己的性格和习气来指导的。说话做事,统统都受它的指挥。我们的每一次行动,都是一次选择,大部分的选择,都由我做事方式和风格来决定,这次肯定不会错了。
可是,性格和习气都是可以改变的。我自己就改了几次性格。任何人都可以改掉性格和习气,只要你愿意。比如戒烟,戒酒,学说普通话,不随地吐痰,不要面子等。既然性格和习气是可以改的,甚至可能改完,让它消失,那么,这个潜意识,或者叫性格或习气,是我的观点自然不成立。
5、观无我的意义
我们能亲自观出“缘起,无常,无我”这三法印,非常重要。观,是指静观法界的实相,而不是思维和推理或者背文章。所以,修行中有打坐,修止,修观。可以顺着“缘起——无常——无我”的顺序来观,最后观到无我的实相。观到无我重要到什么程度呢?一个人的我慢,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分水岭。观到无我以前,往往以我慢来断除我慢,是作意的,往往会把“能忍让”、“性格柔和”、“富有爱心”、“谦虚”等当成无我。就如人站在箱子里面,怎么举也没办法把箱子举起来。观到以后,虽然也可能有作意的,但真实地断除我慢已经开始。因为那个“自我”的根已经被砍断,没有再疯长的力量了。就如两棵树,看上去一模一样,如果一个树的根已经砍断,那么,这个树便走向死亡,而另一棵树,则可能越活越茂盛。见到“无我”,便如这个断了根的树,一切的自我表演,失去了动力。虽然还有累生以来的习气的余势,展示出我慢的苗头,但其根本已经指向自我的消失。这在我们的修行中,至关重要。
而没有观到“无我”前,无论你如何修,如何断除无我,那个狡猾的自我,都会贼心不死,深深地伪装起来,自己都难以发现,但明眼人还是能看出来。因为不甘心,所以细微深处的根,难以断除。观到“无我”的人,发现自己一切的我慢,会真心地生起惭愧心;没有观到“无我”的人,如果别人点到他深处的自我,他往往不以为然,认为这个事太小,不重要。
为什么观到“无我”的人,会发自内心愿意断除我慢呢?因为他真正明白,我执与我慢等,就如把大石头从河里搬到山上,再从山上又扔到河里——做的是无用功,没有意义。而没有观到无我的人,则会说,谁说没意义啊,意义大着呢,我在锻炼身体啊,他喜欢找个理由来说服“自我”。
并不是说以慢断慢不好,以慢断慢,就如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没有见到无我以前,必不可少的实修功夫,也是我们明觉开发的过程。这就如砍树根之前的清理枝叶。如果玻璃窗外面是风光,在我们不知道如何推开玻璃窗以前,好好把它擦干净,也是有帮助的。只是要知道这个还是方便法,未达根本。
如果你能自己静下来,亲自把“缘起,无常和无我”内容都清楚地观出来,能从随便一件事中,都能观到,而不是背理论,这样便从内心深处,完全认同了现象界“无我”这个法界的本质。这时,你便是破了身见,相当于人们说的“开悟”,再破疑结和戒禁取结,即证初果,按大乘的标准即是初地菩萨。
简要地说来,破身见可以分为三层:一层是破肉身为我的执着,破贪吃、贪睡、贪色等肉身方面的“享受”;二层是破意识为我的执着,破对推理、逻辑、经典、道理等方面的依赖;三是破潜意识为我的执着,破一切的习气,同时破对信仰、“真理”的执着,彻底地扔掉一切相,完全回到“当下的如实观”。王凤仪善人说,“性界清没有脾气,心界清没有私欲,身界清没有不良嗜好”,在我看来,他的性界就是指潜意识和习气;他的心界就是指自我的分别和执着,他的身界就是指肉身的执着。
再次提醒,是自己真实地参悟到,不是背理论背出来的。因为参悟的才会从根本上认同,并同意放下抓取。如果从道理上知道,那还住在逻辑里,不会真正放下自我抓取。人们容易把懂了道理当成自己参悟明白了,这容易误导自己。
观到无我以后,粗重的我执、我慢以及对他人的伤害之心,将开始消失。但身心还不够柔软。潜意识的根里,还有“我观到了,你没观到”,“我已经了悟真理了”,“我快要解脱了,很高兴”,虽然观到了无我,但还是有个细微的我在表演,这看似很矛盾,事实上它的确会存在。这是因为与他人的对比产生的,即真正的平等心还没有建立的缘故。如果能观到与一切众生本来平等,这样惭愧心将会生起,欲贪、嗔恨和对立将极大地消除。你的身体和心灵将会发生明显变化,肉身将开始变柔软,与外界对抗的力量开始淡化;你的性格将变柔和,不再愿意与人在语言和行为上产生冲突。
体证无我,就如水滴入海,放下一切的抓取,全然地与大海一起起伏,全然地信任法界,自我抓取彻底消失,并时时处处随顺因缘,这说来容易,做来难啊。因为众生一直住在相上,希望抓个东西当作自己,这个抓的东西,挡在了道上,故无法见到实相。
比如有人认为自己是学佛的人,应该如何如何才对,这个自我的界定其实就是一个身见的框框,抓着任何框框不放,都说明没有破身见。又如有的人,认为身体不是自己,要放下这个执着,于是随便伤害身体,以为可以不受挂碍地伤害身体是破了身见,其实也不是,破身见是破的“自我”内心一切框框的执着,而不是破身体的形象,微妙之处岔道多,要多加提防。破身见也不是说什么事都可以乱做,而是要观到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框框没有。这需要很细微的功夫,说来容易,参破需要用心大花一番苦心。多少修行人,修一生都卡在这里无法突破,所以你花点功夫在这里是值得的。
第十二节&&关于“体证无我”
最近看黄师兄赠送的光盘,二十集的连续剧《百年虚云》,对“无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记录如下。
如果我们只在文字上解析无我,还是徒增知见,并无益处,因为那是“用我在解析无我”;如果我们只通过参悟观到无我,那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见而不可及。如果不愿意去实证,这些解析或参悟,对修行并无益处,可能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甚至可能成为修行的障碍。
实相的无我可以观出来,而体证的无我,则必须是一点一滴地做出来。虽然都是无我二字,但却相差千万里。观到的无我,就如弄明白了去远方的路线,实证无我,就如一步一步开始走,直到目的地。看似一回事,实是两回事。只有为实修、实证作准备的参悟才是有益的,如果仅仅以参悟到无我为荣,那已经走偏路了。就比如孝敬父母,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出来,而不是分析和思维出来。
试举《百年虚云》中的几例,供参考。
他常常把自己当成空气,让所有的境界毫无阻碍地穿流而过。
当别人说他德高望重,顶礼他,或者拜他为师的时候,他常说,这都是我佛的功德,要以佛为师,我算不得什么。
当他又救了很多人,人们来感谢他时,他还是那句话,不要感谢我,感谢佛菩萨,是他们的慈悲,我算不得什么。
有一次,在鸡足山,另一个法师的弟子惹了祸,这位法师对虚云不满,弟子也想嫁祸于虚云,于是向官军说,是虚云的弟子。虚云当着官军的面,问两位弟子,犯了什么错,愿意忏悔不?两位如实讲解了犯错的原因,并答应同意忏悔,今后不再犯。虚云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因此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弟子,自己愿意代弟子受罚。
很多次,在百姓生命危急的时刻,他都冲到最前面,为大家争取平安而竭尽全力,根本无视自己的性命。他只思考如何做是对大众有益的,而从来不思考因为这样选择会给自己带来任何恶劣的结果。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片云,自我完全消失,剩下的只有大众的利益和安危。
我们学佛,闻思也罢,参悟也罢,最终都是为了行,为了融入世间。如何“无我”行,虚云法师以身示范,为我们作了榜样。
学佛人,当常生惭愧心,惭愧心是修行的第一步。常知自己的不足,从当下的点滴做起,实实在在修行。千万不要拿知见当资本,以饶舌为本事,以思维替代修行。说千言,不如行一步。如何行呢?简单地讲,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二元对立中走出来,从人我是非中走出来,从眼睛盯着别人转向时时照见自己:照见自己的障碍,照见自己的污垢,照见自己的“我是、我能与我慢”,直到把自我照成毫无障碍的虚空……此剧土豆网上有视频,推荐大家观看。
第十三节&&蜜蜂与蚂蚁的启示
&&&&1、蜂王,是蜂群中唯一雌性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蜂,蜂王分泌蜂王物质,通过工蜂在蜂巢中传递,使其能够知道本群的蜂王是否存在。如果蜂王不在,经过几十分钟,蜂群中工作秩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蜂王个体大,专司生育产卵。
&&&&2、雄蜂,是单倍体,在蜂群中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尾。当外界蜜源稀少的时候,工蜂就把雄蜂从蜂巢赶出。因为雄蜂不能自己采集,也不能自卫,离开蜂群后,很快就会死亡。
&&&&3、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比蜂王小,担负着全群内外的各项工作,而且随日龄不同有一定分工。
&&&&1.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又称蚁王,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生殖器官发达。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
&&&&3.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没有生殖能力,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
&&&&4.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从蜜蜂与蚂蚁看出,它们每一个小个体并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它们的整个群体,相当于人类的身体。每一个个体,相当于人类的某个器官,或负责指挥,或负责生育,或负责采食,或负责防卫。这是法界的奥妙。
人类是把各个器官通过肌肉和骨骼组合在一起,这是因为种群的不同。不要以为生命的形态,只有这种单一的形式。同时,人体内的细胞和器官也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和独立的运作模式,比如心脏不需要你的指挥便会自己跳动。白细胞不需要你的指挥便去自己杀病毒等等。我们的身体是由许多这样的众生因缘和合而生。
第十四节&&苦集灭道概说
佛陀初转法轮,说四谛法,即苦集灭道。四圣谛是佛法的基础,简单直接地讲清了苦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方法。限于篇幅,仅作简要说明。建议读者参考《阿含解脱道次第》,上面有非常深入的讲解。
苦:是指六道之中,所有造作的本质是苦。即使在天道之中有乐受,那也是临时的,就如我们挑担子,临时歇息一下,纵观下来苦的本质没有改变,比如都有生老病死等等。
集,是造成各种苦的因。比较简单地讲,所有的苦,都是因为种种抓取,以及自己编织的框框,比如条件、规定、要求、期许等构成的,这些框框形成个人的执着,以为有某个固定的形态,这与法界的三法印违背,特别是与无常、无我法印相违背,结果自然常常与你的抓取的期望不同,苦因此而产生。
灭,是指一个人放下所有抓取之后,苦海即消失,烦恼即断尽,证入涅槃,永闭生死门,不再轮回。
道,是指让框框和抓取放下的各种方法,简单说来,是三十七道品。放掉粗的抓取,细的抓取以及极细微的全部抓取的过程。这个放下抓取,不是逃离世间,也不是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做,而是扮演好自己当下的角色,让一切都随顺因缘,不执着,不挂碍,让一切随之而来,又随缘而去。
第十五节&&第一次坐公交车与破身见
我是大山里长大的人,从小就没见过公共汽车,更不要说坐了。天天都是走路,自己一脚一脚地走在地上,感到非常地稳。
后来考学,到正直区,返回我们乡,老师安排我们坐公共汽车,那个激动啊。去的时候30公里路是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过去的。
同时看到这个车,我心里也很害怕。这个车我第一次见,从来没有坐过,不知道效果如何。上去以后,车动了大约二十米,我立即天旋地转,感到自己不能控制了,头一下就晕了。我们几个同学立即大叫,让司机停下来,我们马上下车,清醒一下。
我一直想让自己的脚控制身体,但今天自己的身体居然被别的东西带着晃动,内心极为不安,觉得没有一点安全感,不能把握了。我想,如果自己能把握,又能被车带着走,那该多好啊。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自己不坐车,永远用走路的方式。
没有办法,我们最后还是上车了,走路的实在感,与坐车时自己无法把握的感觉,在大脑中猛烈地冲突。我多么希望自己一直能稳稳地用脚去把握好一切啊。但是,如果我要远行办事,这一切又不能与现实相融。
这是个真事,却让我想起今天人们的修行方式。
这个走路,相当于我们目前很多人用意识修行的方式。这个坐车,就相当于我们有一天,需要超越意识,离一切相的修行方式。
你用脚走路,是没有办法体验到在车上的感受的。所以,只走路不坐车的人,所描绘的坐车的感受不可信。在文字上推敲,在逻辑上分析,在形式上捉摸修行,就如某个人一直在地上走着路,从未坐过车,但他不停地分析和判断坐车的人,该是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走路这个形式,类似于我们的“身见”。如果我们放下了“必须用脚掌走路的方式才安全”这个观念,坐上了车,并且学会如何安然地没有任何冲突和挂碍地坐在车上,完全适应,类似于“破了身见”。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
“老病死”苦海行成的原因及过程
&&&&老病死形成的原因&&&&&&&&&&&&&&&&&&&&&&&&&&&&老病死形成的过程
<img WIDTH="254" HEIGHT="648"
ALT="第十一节&&关于意识和潜意识"
TITLE="第十一节&&关于意识和潜意识" /><img WIDTH="252" HEIGHT="541"
ALT="第十一节&&关于意识和潜意识"
TITLE="第十一节&&关于意识和潜意识" />
<img WIDTH="319" HEIGHT="95"
ALT="第十一节&&关于意识和潜意识"
TITLE="第十一节&&关于意识和潜意识" />
(右侧图,上一个框中的黑字体表示是形成下一个框内容的主要原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体潜意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