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课怎么上?

摘要:历史研究性学习能改变学生原有的历史学习方式。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笔者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适应农村中学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之路。
关键词: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必要性;开展方法
作者简介:孙永兵,任教于江苏省宿迁市洋河中学。
&&&&&&&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历史教学。作为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笔者和其他教师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的洗礼。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与实施,已成为教育战线上最为流行的、最时尚的话题。
&&&&&&&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问题,利用现代技术,如互联网、图书馆、社会实践调查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探讨、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有限,要想真正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所见到的,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在开展公开课或是参加课程竞赛时才会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而一般教学,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授课。特别是在农村中学。所以,作为一名一线的农村中学教师,笔者一直就想探索一条适应农村中学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之路。于是2009年底笔者申报了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农村初中历史课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并于2010年获准立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感悟也更加深刻。下面,笔者就把她学习探索的过程及感悟写出来,恳请专家们斧正、赐教。
&&&&&&& 一、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 课改之初,我们一线的历史教师在感受新课改带来的新奇、惊喜、烦恼与困惑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实践。一直用了很多年的教育教学理念一下子要改变很多教师接受不了。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的不断运用,逐渐感觉到新课改的许多理念非常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特别是研究性学习。
&&&&&&& 首先,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更新教学方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至今在许多学校中仍占主导地位,这种方式主要是以单向的教学为主,缺乏师生间必要的交流。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任务就是把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而学生则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要做的只是将教师传输过来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承袭。学生疲于应付,对学习没有兴趣。笔者对洋河中学两届的九年级学生做过调查:
&&&&&&& 作这一调查时,为了调查的真实性,笔者自己并未直接去调查,而是让这两个班的班主任帮助笔者发的调查表作的调查。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才经过两年多的历史学习,由于我们的一些传统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讨厌历史。这让我们这些一线的历史教师感到心中不是滋味,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完全可以说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革命,它使教学方法由便于教师的&教&转向便于学生的&学&,重点由&教法&转移到了&学法&之上,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实施&研究性学习&,也是学科本身的需要。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偏重于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记忆、吸收、消化,这只着眼于学生对一般历史知识和结论的掌握,而不利于学生在新情景下,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特定的历史现象,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因此,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历史,就得钻到史书所写的时代中去,当一次古人,要让学生去探寻历史的痕迹。只有在对详实的历史材料,切实存在的历史遗迹等做了亲手整理、亲眼目睹和亲自思考以后,他们才能确信历史的存在。由此,学生才可以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将相对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相对理性的认识。所以我们说,历史教学本身更需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 实施&研究性学习&,还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要在这个时代有立足之地,除了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更要有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精神。而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主要的学习类型还是填鸭式的。这种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在接受和记忆。教出来的学生,大多只会机械地接受、记忆,思想不敢也不可能有丝毫的逾轨,毫无创新意识,更不用说什么实践能力了。设置研究性学习,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也有了自如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实质上也是适应社会与时代,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 二、如何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 上面我们了解了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之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
&&&&&&& 首先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还需要从教师与学生双方面做起。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要扮演设计师、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角色。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枯燥,教师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地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有责任心的教师还会详细讲解知识点,而无责任心的教师一般就是划划重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就好。这样的教学教育方式早该淘汰了。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扮演的是活动设计师的角色,既要会设计又要会指导。虽然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设计、自行修习、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但由于目前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有一定的不足,所以他们往往设计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有可研究性的问题,所以这时就需要老师来为他们设计一些既能激发学生研究热情又能体现学科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都全身心地投入。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充分地备好课,并且在备课的同时一定要备好学生,否则是设计不出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的。
&&&&&&& 教师除了要做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外,还要当好一个组织者。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要求学生端坐在座位上,麻木地听课,只要学生不扰乱课堂纪律就天下太平,但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实在是太单一、太落后、太死板了,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而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组织的关系密切。其实,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很丰富的,关键看教师会不会组织,组织得好不好。除了运用比较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外,在历史课堂上我们还可以运用竞赛、辩论、演讲等方式开展教学。在实施这些教学方式之前,教师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创设出学习的氛围与意境来,让学生充分领会活动的意思,不至于乱场。例如,毕业班的教师在专题史复习时,都会准备《中日关系》这样一个专题。教师们也都会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处理当前的中日关系?&在这我们不妨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自由组织成方阵,为了增强凝聚力允许学生换座位。最终由各个方阵经过激烈辩论决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学生的辩论还显得稚嫩,他们的言辞还不够犀利,但从他们投入的表情以及收获的满足感可以让人感到,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当然了,上这样的课教师一定要组织好学生,组织好课堂,并提前预计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让人措手不及,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在无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 最后,教师还要在课堂中继续扮演参与者的角色。这里的参与有别与传统教学中的参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参与主要就是站在讲台上讲课,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参与则是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就比如上面提到的&我们如何处理当前的中日关系?&这一问题时教师就以加入其中的任意一方,去聆听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也可以适时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完全把自己融入这热火朝天的气氛中去,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当然,我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最后得出&既不能忘记历史,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又要放眼未来,与日本人民发展友好关系。&教师可以联系在日本近来发生的地震、海啸中中日人民相互帮助的事例进一步阐述。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师生之间通过这样的交流也可以增进感情,真可谓一举两得。
&&&&&&& 除了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外,我们还在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 我们可以就一些同学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如我们可以结合当前的利比亚战争及美、法等西方国家对其的干涉开展《世界需要和平》的研究性活动,旨在探讨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世界史的内容进行研究。虽然有些知识学生了解的并不十分透彻,但由于他们感兴趣,所以他们能非常主动地搜集资料,互相交流探讨,活动就能开展得很成功。
&&&&&&& 还比如,可以在假期到来之前,由教师为学生确定一些适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利用假期比较长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某些历史或现实的问题,比如在去年暑假时,笔者布置学生在假期回去调查当地主要的历史名胜与古迹,最好拍回照片,在开学时写出报告上交。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不只是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发黄的书本&,原来还这么有趣,还可以这样学。&
&&&&&&&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一线的教师可能在以后实践的过程中,依然会有阻碍,甚至会产生新的问题,但它所显现出来的各种优点,是不容抹杀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与倡导之下,研究性学习一定会越来越好,也一定能够真正走入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为之努力吧!
参考文献:
[1]王文丰,于春燕.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志刚.初中生不适合进行历史探究吗?[J].历史教学,2007(5).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洋河中学&&&&& 邮编: 223800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南昌李思思音乐工作室
当前位置:&&&
初中音乐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上传: 胡洪 &&&&更新时间: 8:51:08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策略。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知识经济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要求赋予素质教育崭新的、更深刻的涵义和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说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是开展教育改革以来最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改革,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以回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初次实施,如何在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探讨的热点。如何开展初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如何有效地解决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是很值得探究的。 一、改变学习方式,培养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初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它不同于研究型课程,较为开放,较为自由。初中音乐毕竟有其教学大纲、内容与要求。所以,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要以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去处理课堂教学,把探究的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注入式&,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种&权威&和&服从& 的关系。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音乐学科产生另类思想的大有人在,大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激发好奇心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采用&启发式&,激发兴趣;设置疑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好奇心,培养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兴趣。音乐学科的研究性问题常常可以从多方面来发掘。 ( 1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置疑、音乐名人佚事的介绍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同学们最喜欢什么音乐?谁是你最崇拜的音乐家或歌星?你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等等。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延伸,学生们往往会提出课本上没有的、更多更广的音乐话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音乐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兴趣。 (2)从学生年龄特点、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引出课题。如:校园民谣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影视主题音乐与生活、交响曲等等。 (3)从音乐学科本身的知识性来探究问题。如:音乐的调性、曲式与体裁,音乐的隐性标题等等,鼓励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4)从学科综合功能出发研讨问题。如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与生活、音乐、文学和历史、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未来、民歌与本土音乐等等。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积极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表现自我的特质,是十分有利于学生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只要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应由学生合作自主地置疑、设计、调查、探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导师、朋友和伙伴。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期,教师对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要阐述明确,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如何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如何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在音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但不要左右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心目中最信赖的朋友和伙伴。如:在我们研究通俗歌曲与艺术歌曲时,一些学生提出不喜欢听艺术歌曲,当时我并没有批评同学们,而是让他们了解什么是艺术歌曲,什么是艺术歌曲的内涵,让同学们自己设计有关通俗歌曲与艺术歌曲问题的调查问卷,走入社会去体会和锻炼,将搜集的数据和结果进行比较,自己从中得到判断和认知。在注重培养学生感受、想象、鉴赏、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同时,即时准确地进行鼓励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进行音乐研究性学习 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探究型合作学习。它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音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将是信息时代公民的生命,与他人的友好合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研究学习中应提倡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互相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和探究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们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能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每个学生必须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的关系。学生在自主的讨论和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自觉的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案、自主的、自觉的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形成探索生命奥秘的小集体。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目的是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要把自己视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 三、音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设计 1、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要设置选题情境,提出假设、提出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入门线索。例如,流行音乐对中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是为什么?当问及此问题时,90%的学生会回答:&因为流行、好听、易上口、具有时代感&等等。于是,我以&中学生眼中的流行音乐&为主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展开主题讨论。经过讨论确定了五个子课题,组成研讨小组: 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中学生为什么偏爱流行音乐? 学校和家长对中学生演唱流行歌曲的态度? 流行音乐都适合中学生吗? 中学生对作词、作曲家们的建议是:主题可以由学生单独或者几人合作自己选择和确定;也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如;k0206班的同学们是这样来选题的: (1)发动全班每个同学都写出自己最想了解和探究的问题; (2)由本班音乐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成员开会讨论从中选出本班研究性学习的候选主题;经过讨论选出了七个候选主题,包括:关于宗教音乐、关于湘剧、关于流行音乐、关于中国古典音乐、关于街头音乐、关于歌舞剧音乐、关于西方音乐; (3)全班同学对候选主题进行投票; (4)根据投票结果,决定本班研究主题为:关于西方音乐; (5)确定小课题、分组和确定研究性学习小组负责人。小课题包括:西方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西方音乐的分类(古典、现代)、西方乐器的种类及构成、西方音乐的特点、西方音乐在国际市场的价值。选题后,填写音乐研究性课题认定申请表,包括:申报人班级、申报人姓名、课题名称、研究的可行性等等。 2、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 由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的过程计划、必要的条件准备、时间表、 预期的研究结果、课题组成员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等等。如:&当代中学生音乐空间的探究&:确定研究课题;做出假设,拟定研究的过程计划和必要的条件准备:第一阶段:搜集资料&记录现象数据;第二阶段: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第三阶段:撰写研究报告;第四阶段:展示研究结果&&自我评价。课题组成员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搜集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做出问卷调查、处理和分析数据等。 3、探究和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方案 具体研究过程的活动包括:调查、观察、利用各种途径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到图书馆、互联网上进行文献检索与收集、资料(包括音像)、以及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方面。 4、音乐研究性学习的总结? 将上述进行综合归纳,将得到的相关结论和成果进行相互交流,接受相关专家和人们的评价与指导,以期获得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和经验。包括总结、结果分析与评价、交流、甚至答辩等活动。如撰写一篇新闻、完成一份报告、写一篇论文、创作一段音乐、一部音乐短剧等,进行有声有色的交流等。 三、 激励评价学生音乐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后一环,它决定着学生研究的方向和价值。所以,如何评价意义非常重大。评价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 第一:我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视形式上的评价,而轻总结性的评价;应重视对研究过程中,学生研究学习行为的积极性的评价,轻视在研究结束后进行过多的说教和评价,以不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活动。 第二:学生在音乐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也许是最直接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偏差时,老师应当有正确的指导,不要随意否定,应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解决问题才对; 第三:学生在音乐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和取得结果或总结时,指导教师要即时的给予鼓励、表扬和肯定。这样,能使学生保持独立持续探究的兴趣;能使每个学生都可积累亲自参与、探索研究的积极经验; 能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 有一件事让我感触颇深:一次在研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较难的问题,学生们都感到无从下手,我正准备自己讲解时,一位成绩一般的学生举手,他说:&让我来试一试。&要在以往,我也许会置之不理,因为我估计可能会回答不上来。然而,这回他跃跃欲试的眼神,让我毫不犹豫请他发言。结果出人意料,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于是我及时表扬了他,并带领其他同学给他以热烈掌声。经过这件事后,他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涨了。这件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欣赏、夸奖、鼓励,会给学生本人带来最大的快乐,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四、音乐研究性学习初探小结与思考 (一)音乐研究性学习中应该防止学生们不积极的参与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合作,使学生各自在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研究性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学生们不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合作学习的前提工作,精心筹备小组应具备的合作条件。首先,要科学分组。组内人员的实力配备要基本均等,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其二,是小组或组员合作任务的分工要明确。其三,要注重整体与个体的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成绩作为评价和鼓励的依据。让他们意识到小组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是一种&荣辱共存&的关系,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二)音乐研究性学习中应该防止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既不要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要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习过程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循循善诱。师生双方始终保持平等民主的关系,师生双方的活动都统一在共同体验探索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科学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学习方法,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将原有&权威&&服从&的关系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以形成有机的统一。 (三)音乐研究性学习中应该防止科学化与学科化的倾向 《课标》中阐述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她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觉。它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蕴藏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在学生共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在欣赏音乐、掌握音乐和了解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更多音乐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于公元前的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之间流动和遍及剧场和街市的&击&歌现象;在掌握了这些音乐学习知识同时,还联想到了文学,我国古时候吟诗也如同唱歌等。在探究通俗音乐种类这个问题时,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宽广,在掌握了西方通俗音乐种类的同时,又了解到了美国黑人的音乐特点。在赏析和研讨通俗音乐作品《阿姐鼓》时,学生不但了解了歌曲具有藏族传统民歌粗犷苍凉的音调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还了解到西藏宗教音乐的肃穆,神秘的旋律和西藏古老残酷的风俗。总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另外,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必须抛弃&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的狭隘模式,应以学生为起点,回归尊重学生本性的理念追求。一是要避免探究的内容狭窄化;二是要避免选题过分社会化、成人化;三是探究方法不要只注重遵循科学结论的程序和方法。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在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它以一种课程形态呈现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学科倾向化。教师应激活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时挖掘新的探究题材,随着研究活动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地做出调整和指导。 (四)音乐研究性学习中应该防止片面注重研究结果,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成功与否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每个学生积累的参与和探索研究的积极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研究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本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是建构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片面地强调研究的结果,而贬低研究的过程,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要避免这一现象,就必须使获得应用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本身成为学生课题探究的一部分,让学生掌握对课题的探寻研究方法,学会表达和倾听、学会互动和支持,在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研究方法的意义。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评价宗旨。使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和不断进步上。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有效课堂专题研修
简介: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新课标的标准下,做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高效性课堂是本次专题研修的目标
研修目标:
子标题一:
(专题简介:通过探讨学生对音乐课节奏学习的态度、兴趣及对教师的建议等,结合教师的教学主导思想,对节奏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分析,共同寻找有效评价教师&教&的形式与内容,从而进一步改进初中课堂教学质量。)&
(专题简介:音乐欣赏是中学阶段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极少发现有专门的研究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的系统学术文章,通过研修交流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音乐欣赏的探究,并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和指导。)
(专题简介:备课对于所有教师而言都是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也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本专题研究探讨的是在问题设计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和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热情与兴趣)
(专题简介:本专题旨在如何更好的将合唱艺术有效的带入常规课堂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究解决困惑的方法)
(专题简介:本专题旨在利用将信息技术进行音乐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为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音乐的教学效果做探索。)
温馨提示:
1、请参加研修的教师选择感兴趣的子专题,将自己的文章、课件或教育案例,上传到相关子专题栏目;
2、如果是子专题内容以外的其他文章、课件或教育案例,请上传到&研修资源&栏目;
3、欢迎大家积极设计和制作微课,并请按照微课上传方法上传;
4、欢迎大家积极参加论坛讨论,本工作室论坛讨论主题将会及时在&研修动态和交流&栏目公布;
5、研修结束时,请将研修总结上传到&研修总结&栏目。
6、李思思工作室研修QQ群号:<span style="color: #ff185&&&&&&
7、工作室负责人邮箱:
8、工作室YY交流频道网页地址:
9、李思思工作室YY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