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衙前镇坎山镇和衙前镇,有没有好一点的服装厂?具体在什么位置?

新旧程度:
交易方式:
收起 - 所有分类
只看含图的
ihpone6 & 64G &转让急需现金5500 &有意加qq,价格可协商
(26天前)线下交易
【每周送金币帖】
超级版主:版主:您的位置:首页 &
& 瓜沥镇地图
浙江省首富村——航民村基本概况:全村现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344户、1079人,可耕土地800亩、山林200亩、精养鱼塘126亩。1979年,以6万元农业积累开始创办工业企业。随着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1997年8月,组建了浙江航民集团,现控股、全资、参股工商企业21家,拥有总资产26亿元,职工1.2万人。集团控股的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8月成功上市。全村形成了以纺织、印染、热电、建材、冶炼、饰品等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以宾馆、商场和房地产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布局;以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2005年,实现销售产值30亿元,综合经济效益3.4亿元。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村庄建设达到了城镇化水平,文化、教育、卫生及各项福利事业日趋完善。全村从幼儿到大学实行免费教育,上大学享受奖学金;统一推行村民养老金和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村民、职工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进村入户。2005年,职工人均收入15000元,村民人均收入17000元。村党委和村委一班人在村书记朱重庆同志带领下,做到理思路、议大事、谋大局、重长远、想未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带领全村村民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引导航民村阔步迈向现代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省模范集体、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绿化村和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民主法治村”等称号,村党委二度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名字来历:萧山东部有座航坞山。相传很久以前,钱塘江流经航坞山归入大海,越王勾践修筑都城,曾采石于此,江边设有停泊船只的船坞。“航民”的先民聚居在航坞山旁,故得名航民村。当时,航坞山上有一盏日夜闪光的航标灯,指引着在翻腾的江潮上航行的船只,也指引着航民村从贫穷走向富裕。如今的航民村犹如一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航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正奋力搏击,乘风破浪,闪放着璀璨的光彩。航民村辖浙江最大规模的村级集团企业——浙江航民集团,在强有力的经济后盾支持下,经过二十余年的规划建设,村庄建设达到了城镇化水平,文化教育卫生及各项福利事业蒸蒸日上。村民生活水平质量显著提高,群众素质也日益提升,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了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尚,率先跨入了全国富裕村行列。历史沿革:解放前,航民人主要以打鱼为生,当时的航民村穷得远近闻名,俗称“三只半米淘箩,三十六根讨饭棒”。解放后,航民人仅靠400多亩种粮地维持生活,到1978年,全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为148元,仍然是一个“倒挂户多、缺粮户多”的贫困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航民村抓住机遇,凭胆识和勤奋去开拓、去创造。1979年12月,航民人以仅有的6万元集体积累资金,在万分艰苦的环境下,购买国营印染厂淘汰的旧设备,买了12口大水缸作染缸,创办了第一个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百万富翁”并没有使航民村的干部群众陶醉,而是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航民人把85%的税后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大厂带小厂,老厂带新厂。随着印染规模的扩大,先后办起染料厂,纺丝厂,热电厂,成为全国知名的以印染为主,织布、染料、热电配套发展的印染基地。随着村办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二、三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90年代后,航民人先后办起了商场、星级宾馆、医院、农场、养殖场等。航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着力提高文化素质,先后建起了文化中心、幼儿园、小学校。航民村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所做,江泽民、李瑞环、乔石、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来此视察,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接见了村党委书记朱重庆。航民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乡村特色:航民村成功地走出了农村工业化致富的路子。1979年以6万元集体积累创建的第一家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到1982年利润突破百万元,航民成为当时萧山第一个“百万富翁村”。此后采用母鸡下蛋的办法,大厂带小厂,老厂带新厂,走出去,请进来,成功地办起一个又一个企业。随着印染规模的扩大,染料供应日趋紧张,村里下自己办了一个染料厂。染料问题解决了,纺织化纤原料又非常紧缺,又上马了一家纺丝厂。依托印染主业带动,前后延伸,配套发展,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以印染为主,纺织、染料、热电相配套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工业化的基础上,航民村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适应村级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原来的承包到户,家家有地,人人种田,过渡到土地归总、规模经营,专门成立了农场和畜禽养殖场。全村23个农业工人,依靠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耕作着700多亩土地,管理着120亩鱼塘,还饲养禽畜、鸵鸟,种梨、种桃等。农业工人人均生产粮食4万斤,人均农业产值4万元。全村村民享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老年村民享有退休金、养老金。全村液化气、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普及,户户住上庭园式楼房和别墅。集体经济温暖家家户户,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发展。随着村民转变身份务工经商的人日渐增多,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87年,村民主动要求村里收回承包责任地,村里顺应民意,发挥集体经济力量大的优势,建设起机械化农场和养殖场,仅用23人,就对700亩耕地进行了集约化粮食生产经营;仅用20,就对养殖场进行了科学化生产管理。这样,全村1033人口中,当农民的只有43人,全部由村里发工资,其所生产出来的粮食、蔬菜、禽蛋和水产品,全部交集体,村里再按各户人口以内部价供应给村民,剩余的则投向市场。航民村就这样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奔上了既富又稳的共同致富发展大道。航民村干部走访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步子,如今,航民的村容村貌建设已达到现代城镇化水平,文化、教育、卫生和其它福利事业日趋完善。全村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费用都由集体经费支付;统一推行了村民养老金和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村民、职工人人享有医疗保健条件;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早已进村入户。在分配体制上,航民村既坚持了共同富裕的方向,又不搞平均主义,营造出一个“充分就业+按劳、按股分配+社会福利”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实现了“全村没有困难户,家家都是富裕户”的发展目标。航民村先后被省和中央授予“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村镇建设文明村”等称号,村和公司党委数度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坚持巩固发展集体经济,是航民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村庄小康建设全面推进的根本保证。航民村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村庄建设、村民社会福利保障、科教文化、生活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小康建设全面推进,根源在于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现实使干部群众认识到,如果不壮大集体经济,航民村就不会有现在的面貌,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不可能家家都是富裕户。1999年在坚持集体资产控股地位和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构建村民、职工、经营者与企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根据村民意愿,提出了集体控股、量化股权的产权改革方案。把全村的股权进一步明晰,由村集体控股56%,量化44%给村民、职工和管理技术人员。每年按资分红,把原来集体资产看似“天上的月亮”,天天看得见,就是摸不着,转化为照亮每家每户的“温暖阳光”。“充分就业+按劳按资分配+社会福利”,让村民觉得搞集体经济有出息,有奔头,也让人感到依靠集体有前途、有保障。集体经济能够发展壮大,与领导班子及其主要成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密不可分。航民村的带头人朱重庆是航民村发展中的关键人物,在进行产权改革时他坚持自己同其他职工和村民同样量化股权,分红加工资奖金收入不及厂长、经理和销售人员一半。他稳健低调,严于律己,他爱人一直干着出纳员,他一贯不讲排场、摆阔气,一直坐普通轿车。他先后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中国第二届杰出青年、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曾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航民村控股的浙江省最大的村级企业集团,注册资本32518万元,地处美丽富饶的钱塘江南岸,位于著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市萧山区东部,距沪杭甬高速公路瓜沥出口处500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8公里。航民村热电公司航民集团控股的航民股份已经于2004年8月份上市发行。航民集团积极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非织造布项目生产效益快速增长,电解铜产销两旺,中外合资的黄金饰品加工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在杭州城里人们谈论的拉闸限电问题,在这里不存在。他们为自己生产配套的热电公司年发电1.7亿度,成为杭州重点骨干企业,浙江省行业最大规模工业企业,浙江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航民的主业纺织印染业的装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产品质量与国际主流市场接轨,1/4的产品销往国外,日生产能力达到1500公里,可以铺到北京天安门,号称“航民印染,一日千里”,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印染企业。由于印染以及与其配套的热电等项目都是有污染的,航民村为此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重视环境治理,热电厂实行集中供热,拆除分散在各厂的小锅炉,关停水泥厂立窑,净化大气环境;建造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是同行业规模最大的。浙江省第一个村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近日竣工投产,这个工厂是由杭州萧山区航民村出资6000万元建成的,日处理污水能力达6万吨。一个村拿出如此巨资建环保项目,这在中国农村实属罕见。历史上航民村靠印染起家,迄今已经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印染基地,年印染布匹的总量达到4.2亿米。在经过20多年的大建厂房、大搞基建之后,航民村又开始了另一番特殊的建设,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项目在航民村出现,如非织造布、印染科研中心等。污水处理厂建成不久,村民们发现,所有的印染污水经过处理之后,臭味没有了,流出的水变清了。乡村建设:航民村地处长江三角洲钱塘江南岸,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辖下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304户共l079人,地域面积2平方公里。多年来,航民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不断创新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有效地推动全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的成功路子。2007年,全村实现销售产值45.63亿元,利润2.16亿元,上交国家税收达1.7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2万元。先后荣获了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首届魅力新农村”和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十大特色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村”等光荣称号。一、始终坚持发展要务,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航民村的立村之本。多年来,航民村与时俱进,把握机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工业。航民村一直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村里的重点企业航民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21家,总资产达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控股的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成功在国内A股市场实现上市,目前已发展成为市值2l亿元的国内纺织印染龙头企业,公司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l7.3亿元。在航民集团的龙头带动下,现在的航民村已成为以印染为主,纺织、染料、热电相配套的现代印染生产项目集聚区,生产技术和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四分之一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每天印染各种布匹达l50余万米,印染成品从村里往北可以铺到北京,被誉为“航民印染,一日千里”,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品印染基地之一。二是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航民村提出“强工、兴商、稳农”的发展策略,在坚持工业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经济转型。航民村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标准农田改造,分片建立了3个农场,以机械化大生产来解放农业劳动力,目前只需用30个管理人员就将全村700多亩耕地、200亩山林和l20亩鱼塘全部管了起来。航民村还充分发挥地处杭州市郊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商场、星级宾馆、房地产,以及银行、物流、仓储等生活和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村的经济结构逐渐由工业“一轮驱动”,向二、三产业“两轮驱动转变”。二、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不断推进社会和谐。实现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是航民村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航民村通过大力实施“三个提高”,让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一是提高村民收入。通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航民村将集体资产按一定的比例量化到村民、职工和管理技术人员,使农民从单纯的劳动者转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资产所有者,创造出一个“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社会福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分配模式。目前每个村民家庭单是享受股份分红平均每年都有三、四万元。二是提高福利水平。航民村统一推行了村民养老金和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村民和职工人人都享有一份医疗保险,村民愿意在本村就业的100%安排就业。航民集团还投入过亿元,补贴村民建成了拥有300多套整齐划一的别墅新村。村还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免费对村民和外来员工开放,建造了职工公寓2.7万平方米,使外来员工安居乐业。三是提高村民素质。航民村积极推进12年义务教育,村民的子女从幼儿到高中教育全部实行免费。对考上大学的学生一次性给予l万元奖学金,并每年给予报销学费8000元,每月给予200元生活补助。村还成立教育基金会和开办职工业余学校,并与浙江丝绸工学院、东华大学进行合作,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鼓励村民深造学习,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农民一产业工人”的角色转换。现在的航民村,真正实现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群众生活安然,整个村没有发生一例上访事件,村民人人都有一种幸福感,呈现出一派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三、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是航民村的成事之基,谋事之道。航民村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航民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坚持选好配强两委领导班子。航民村每一届村级领导班子都实行民主选举,干部的工作成效由村民评议,接受村民的监督,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搭建科学合理的治理架构。村党委主要负责政治上的领导和引导;村委会负责管理村的公共事务和社会各项事业;航民集团在村党委的领导下负责处理经济事务,三者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形成了齐心合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干净干事的工作制度。凡涉及股权量化、福利保障、股金分红等重大事项的研究,一律由村民集体讨论决定。村所有领导班子成员要求做到“三个不准”。即不准接受群众的吃请;不准在经营中拿回扣;不准过问家属的工作安排。航民集团成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规定董事会主要由党员及外部专业人士出任,对航民股份等20多家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监事会主要由村委、村民代表出任,以监督企业的经营。近30年来航民村没有一个干部因村民不满而下台,为航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历史人物任伯年:任伯年,名颐,字伯年,号小楼,浙江萧山瓜沥镇人,祖籍山服,后辄署名山服任伯年。劝承家学,其后得任熊(一八二三一一八五七)推介,师承任熏(一八三五一一八九三),画艺益进。卖画海上,声誉赫然,是为上海画派重要创始人,影响深选。任氏擅长花鸟及人物,画法工意俱佳,有独特个人风格。花鸟远绍宋人双法而加以变化,赋色浓厚却见明快生动。人物颇近陈洪续(一五九八一一六五二)、黄慎(一六八七一一七六八后)。画历史人物,民间及风俗人情,造型奇古,线描劲健。尤长于肖像画,能巧妙捕捉人物感情神态,间作山水,书法亦参画意。任伯年纪念碑位于瓜沥镇航坞公园内。先生之作“用古人之新意,以我法造天地”将个人审美理想、艺术追求和时代需求有机结合,形成明快、温馨、清新之画风,兼具率真、机变之意趣,画面别具丘壑,气象万千。成为晚清画坛振衰起弊、继往开来的重要代表之一。先生绘画艺术,垂范后世,是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日,为纪念任伯年先生诞辰160周年,由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发起,由萧山瓜沥镇人民政府承办,萧山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美协和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纪念任伯年先生诞辰160周年暨“四任画派”学术研讨会在瓜沥镇隆重举行,并在瓜沥航坞公园树立了纪念碑。任伯年先生诞生在萧山,是萧山文化名人当中的一座丰碑,是萧山厚重的文化底蕴的体现,更值得瓜沥人民骄傲。汪辉祖: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瓜沥大义村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中进士,五十二年为湖南宁远县知县,五十六年(1791)署道州牧,一月后再调善化令,后因足部患疾休官回乡。汪辉祖家境贫困,父早亡,为养生母和继母,二十岁就开始幕僚(师爷〉生活,他好学不惚,精明干炼,博览群书,尤对法家学说钻研甚深。乾隆中期,东南沿海各省发现使用&宽水钱&甚多,朝迁怀疑有人私铸,下令严查,闽、浙总督严继善委托汪辉祖聋办此案。汪查明&宽水钱&系日本钱币,由商船带入,非民间私铸,避免了一场冤案。严继善对汪大加赞赏,感慨地说:&做官治事不能不用读书人&。汪在任宁远知县期内,关心民间疾苦,鼓励发展生产,教化民风,崇尚节俭,兴修水利,创办学院:处理民间纠纷和诉讼案件,力主审慎公允,深得民心,有&廉明听正&之称当其回乡经宁远时,人们夹道相送,有人送至长沙仍依依不舍。汪辉祖返回故里后,定居县城苏家潭,乾隆五十八年应如主持修复萧山西江塘,其因主事得力,工程坚固,却耗资又少,同时,还上书朝迁要求减萧山牧地的赋税等,此举做了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善事。其后,汪辉祖悉心著述,著作有《元史本证》、《史姓韵偏》、《九史同姓名录》、《二十四史同姓名录》、《二千四史希姓录》、《辽重元三史同姓名录》等,尤以《学治臆谈》、《佐治药言》、《病塌梦痕录》行世甚广,颇为流传。后卒于嘉庆十二年,享年78岁。汪辉祖在清朝以&一代名幕&而誉天下,绍兴师爷因此而得名。汪一生所解疑难杂案甚多,深得百姓爱戴。汪的六世孙汪谦()为著名绘画家,1894年曾为慈禧太后作画,所画&九老图&为其代表作品,太后曾赐书&寿&字和&协气祥和&匾。并到欧亚五国游学,画技甚精,享&皇朝第一画家&之誉。并出版画集《六法大观》、《醉八仙墨稿》、《画谱》等,亦广为世人传颂。现在医学界有“世界级心血管大师”著称的汪忠铺博士为汪的摘系传孙。沈云英:沈云英(),女,明代女将,瓜沥镇长巷村人,自幼饱读经史,尤喜看宋朝胡国安的《春秋战》,更爱习武,善骑射,虽是裙钗女,却与众不同,出身武职世家,资兼文武。明崇祯十六年(1643),其父沈至绪(武进士出身),时为湖南道州守备,沈云英待父左右。时值张献忠起兵作乱,进攻道州,势甚狂,兵临城下。沈至绪领兵守卫,两军相争阵前,沈守备不敌战死沙场。沈云英闻讯后,束发披甲,领兵数十骑,英勇杀敌,直趋义军营寨,拼力夺因为父尸,并大败义兵,奋勇不减男子,白领其父旧部继续与张献忠部坚持战斗,逐解道州之危。后湖南巡抚把此事上奏朝延,明朝延发诏赠沈至绪为昭武将军,力日沈云英为游击将军,明令率父旧部守卫道州。不久,由于张、李(张献忠、李自成)联合义兵势盛,战争更加激烈,沈云英夫贾万策又战死阵前,女将悲痛欲绝,只得受诏扶父夫两灵枢回乡安葬,料理后事。回乡后在长巷家祠内办起了私学,亲自讲学,训练族中子女,习武学文,激励后人爱国,培养有用之人才。后明朝自张献忠、李白成一闹一闯后元气大伤,加上洪承畴、吴三桂叛明投清,引清兵入三海关,兵进如潮,势如破竹。时隔不久明清大战,最后决战于钱塘江两岸,再由胸怀二心的马士英、方国安二奸作梗,成败在此一举的划江之战,以清胜明败而告终。女将军报国无门,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秋忧郁而死,乡民八方举哀,后葬于今衙前境内水搬山上(长巷村属地)。&将军讲学处&石匾今还留存于长巷沈氏宗祠内。乡人为纪念这位巾中国先烈,解放前后昭东一带曾以&云英乡&命名。为了纪念这位巾帽英雄,中国京剧团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她本人一生的传奇故事,编演了京剧《沈云英》,该剧己在2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播出。该剧的上演播出,对这位女将军的爱国、报国精神进行了传颂,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保护文物,现长巷村委己同区文物部门取得联系,准备修建将军坟墓。修建后能使更多的后人知晓家乡的历史,更好地激励后人传承发扬爱国、敬业的精神。建置沿革瓜沥这一地名最早记录于明嘉靖《萧山县志》,而志中提及此名的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据清代毛奇龄《湘湖水利志》载:南朝宋时郭原平曾向瓜沥贩瓜,以其地产瓜故名。《湘湖水利志》提及的瓜沥湖,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萧山县志》亦载:“瓜沥湖在县东四十五里。”瓜沥自然镇建于抵御海潮的北海塘上。镇的兴旺始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钱塘江改从中小门入海,塘外涨沙,海涂逐步扩大,倚塘建市,开展商贸交易,故瓜沥镇又称瓜沥塘头。1951年为如意、运西、航坞、昭东、团结、瓜沥6个乡和瓜沥镇;1957年并为友谊、昭东2乡和瓜沥镇;1958年为红旗和坎山公社部分;1959年红旗公社改为瓜沥公社;1961年设立六里桥、昭东、大园3个公社和瓜沥镇;1969年为瓜沥公社和靖江公社部分及瓜沥镇;1971年为瓜沥、昭东、大园3公社和瓜沥镇;1984年3个公社改为乡;1992年5月瓜沥、大园、昭东3乡并入瓜沥镇,并设立3个办事处。全面发展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依法、有序、平稳地实施了村规模调整工作,全镇建制村从27个减少到23个,村域平均面积由1.47平方公里扩大到1.73平方公里,有效整合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拓宽了发展空间,基本实现了“布局调优、规模调大、实力调强”的目标。同时,圆满完成了23个村和5个社区的村(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镇三小教学综合楼和镇幼儿园食堂综合楼工程。学校多媒体教学逐步推进,信息化步伐加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中考重点和普高上线621人,升学率继续名列全区前茅。特困学生得到社会资助,积极努力让外来民工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继续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着力把好结婚登记关、准生证发放关和孕前检查关,逐步实现计生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管理。2005年全镇共出生婴儿622人,长效措施落实率、育龄妇女综合措施落实率和计划生育符合率均符合上级下达的指标。非法收养继续得到依法清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继续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继续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建卫生服务站3个。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新建无害化三格式户厕1073座,改造546座,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重视关心老年人健康,为全镇6799名参加新农医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体检率达88.21%。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明显。积极拓展文明创建领域,申报并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镇。认真做好省级文明村、市区级文明村、星级文明社区的申报工作;5个杭州市级文明村通过复评验收。积极推进生态村建设,5个村被列为生态建设试点村。不断加大文化村创建力度,3个村创建成为区级文化村,实现了镇区级文化村零的突破。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等事业继续发展。承办了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第七轮比赛。继续广泛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瓜沥镇工业形成了轻纺印染、信息技术、环保材料、轻工机械、建筑建材、家用电器等六大行业结构。农业形成了淡水养殖、城郊型农业、围垦特色农业和多种经营四大特色产业块。第三产业形成了农产品、小商品、副食品、摩托车、涤纶丝、水果等六大批发零售市场。镇区内形成了工业园区、教育园区、市场园区、生活居住等四大园区。瓜沥镇先后进入了全国和浙江省的百强乡镇、省级文明镇、省卫生镇、教育强镇、绿化先进镇、杭州市小康镇、杭州市标志性教育强镇、省东海文化明珠工程。还被列为浙江省中心镇、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尤其是誉为全省“首富村”的航民村,江泽民等分别亲临视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随着杭州大都市发展战略的确立,瓜沥已被列为杭州大都市六大组团之一。历史性的机遇给瓜沥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全镇上下正信心百倍地向“创新世纪浙江名镇,建现代化瓜沥新城”目标迈进。经济建设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亿元,工业总值313.11亿元,总财政收入8.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11.08亿元。工业经济呈稳健发展态势:过去的三年,是瓜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三年,是化解挑战、排难而进的三年,是夯实基础、蓄势待发的三年。三年来,瓜沥镇以推动转型升级为主抓手,经济质量实现新提高。全镇年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44.5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5.51亿元,财政总收入由三年前的4.9亿元增加到目前的8.44亿元,工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264.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13.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由三年前的183.11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11.08亿元,分别增长24.7%、32.7%、18.5%、15.3%。综合实力连续在全区保持“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的地位。——骨干企业经济总量逐年壮大。2010年,航民集团、华瑞集团等50家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产值170.07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4.3%。完成销售产值164.97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产值的54.3%。实现利润12.92亿元,占全部工业利润的76.9%。——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瓜沥镇实现新产品产值39.08亿元,增长25.4%,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8%。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步伐加快。目前,全镇拥有区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13个,浙江省名牌4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3只。2010年,瓜沥镇被授予“中国花边之乡”称号。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现代农业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瓜沥镇实现农业产值3.79亿元,增长10%。跃腾水产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腾鸿农业、明朗农业、不二家食品等三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明朗休闲农业获评市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不二家食品入选世博会指定食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区各镇首位。2010年,瓜沥镇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8.34亿元,实现增加值10.8亿元,增长20.4%,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区各镇首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房产销售势头强劲,餐饮娱乐、商贸批发等行业加快发展,航坞山旅游开发持续升温,农贸市场、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扎实推进。地方特色“塘头”的由来:相传数百年前,钱塘江还从赭山(现萧山区南阳街道)入口,经过坎山,沿航坞山向东南方奔去,大概是为了使其与“南海”相对应吧,当地人称此江为“北海”。江南那条拦海大堤,人们就称作“北海塘”了。那时,北海塘边,有个不大的村子,村民们以种瓜为生。但可恨的浪潮在航坞山东西横冲直撞,隔两三天冲坏大堤,侵吞瓜田。村民们为保瓜田,只得经常挑泥修堤。年深日久,瓜田旁掘出了一个很大的湖潭,大堤才得以保住。从此,人们用湖水灌溉瓜田,甜瓜长得个个大得像枕头,香味扑鼻,甜水沥沥。而瓜田沥出的水流入湖中,仿佛也沾上了甜瓜的香味,湖水清澈,鲜甜可口。随后,人们给此湖起名为“瓜沥湖’,意为该湖的水是甜瓜汁沥出流入而成,那条从瓜沥湖取泥修筑的大堤,也被人们称作“瓜沥塘”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这里的甜瓜个大味美,名声远处扬。外地客商和行贩纷乱纷纷赶来,村民们在北海塘和瓜沥塘交界处,建起了一条街道,开设饭店茶馆,商店客栈,招揽宾客。人们把东面与北海塘相接的叫“北海塘头”,西面和瓜沥塘相连的一端叫“瓜沥塘头”。由于北海塘头与街道连接处呈一弯头,故人们随后便称此地为塘弯头了,而“瓜沥塘头”这一叫法一直延续到今。瓜沥花边:“萧山花边”,亦称“萧山万缕丝”,又名“万里斯”,浙江著名传统手工艺品,因产于萧山区而得名。萧山花边是直接用线编结挑绣花边,在欧洲中世纪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抽纱刺绣,与我国民间抽纱技艺交融,花边工艺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塘头瓷雕:瓷盘雕刻又叫瓷雕或刻瓷。就是在烧制好的瓷器上雕刻出花鸟鱼虫、人物山水,那专门在瓷盘上雕刻的就叫瓷盘雕刻了。塘头,就是萧山的瓜沥,地方上也把瓜沥叫塘头。塘头瓷雕,顾名思义,就是塘头人的瓷雕产。据有关资料说,瓷雕的功夫其实源于文人在瓷器上作画,早在晋朝时候便产生了。而在四川,则以清末时达到鼎盛,随后就转入民间。刻瓷,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在瓷器上的特殊工艺品。这门艺术是我国率先发展起来在淄博。至于这项工艺什么时候传到江南,传到浙江还没有找到记载,但我们萧山有一位叫郑春祥的退休工人,在退休以后迷上了瓷雕。瓷雕集国画、书法、油画、雕刻于一体,需要胆大心细,作者用锋利的刻刀在坚硬、易碎的瓷器上一点点刻出人像、花鸟、山水,让画面逼真立体,而瓷器本身却无一点损失甚至裂缝,这是一项令人叫绝的工艺。郑春祥1945年出生,是瓜沥镇人,从小就对书画、雕塑感兴趣,8岁时创作的加彩泥雕《两半球》在六一儿童节上获二等奖。后来,他的哥哥考上了上海医学院,他在去上海时参观了一些书画展后,对书画有了兴趣,哥哥送给他一套《怎样画山水》的美术书,从此开始学画。他的山水画也曾进入文化馆展出。1995年,他从报上看到邵国文先生的一尊齐白石肖像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家》的称号。也是从报上见到一只清光绪年间的一只雕刻瓷碗,让他萌发了在瓷盘上试着刻制名人、伟人像的念头。他先是在塑料盘上雕刻,等手法熟练后,再转入瓷盘,经过了多次的失败,刻碎了许多瓷盘后,总算掌握了手法,进入雕刻伟人像的创作。刻伟人像光看图片和照片不行,太死板,为了让作品生动,他就看电视上出现的伟人形象,如:在纪念宋庆龄诞辰100周年时,为了雕刻好宋庆龄,他就连续看纪念宋庆龄的专题片,让这位伟大的女性在自己的脑海里活起来,然后才动刀。他先后刻了:毛泽东、邓小平、宋庆龄、江泽民、周恩来等十几幅伟人像后,开始将家乡的山水刻上瓷盘,要把家乡的山水刻上瓷盘,先要画好草图,于是,他就去写生。为了把家乡的“航坞胜景”展现在瓷盘上,他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去写生,经过多次修改后定稿,才动刀雕刻。这幅家乡山水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1999年郑春祥退休后,就一头钻进了瓷雕而一发不可收,为了让雕刻的作品有地方特色,他开始对准萧山的名人和英雄,他雕刻了画家任伯年、企业家徐传化和英雄张叶良等。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和钻研,郑春祥的瓷雕在家乡小有名气,瓜沥镇政府让他把这种出自本土的瓷雕,叫为“塘头瓷雕”。现在郑春祥的瓷雕作品有:马、兰花、人物等近百年,每件作品用树根雕做底座,让作品更具神韵。镇政府打算为他办一个瓷雕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具有特色的民间工艺。郑春祥说:“艺海无涯,情系民间”今年,他打算创作“瓜沥新貌”“地方名医”等作品。目前,他把全国主要城市的市徽刻上瓷盘,参加七艺节。航坞听梵:航坞山上的白龙寺,白龙寺,坐北朝南,三进神殿,为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所建,现存寺内庙碑《白龙寺重建碑记》记载:“大宋熙宁间,龙光法师云游此山,见岭上有白龙呈现,遂结茅其上,募创寺宇,供奉观音大士以及白龙像,因此白龙寺名焉。”白龙寺几经沧桑,时毁时建,现存后殿是明代建筑,最后一次修建为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正殿内有“暗龙湫”(又称龙井、隐泉),活水清冽,常年不干,堪称一奇。寺后有一白龙潭,潭水旱涝不枯不溢。到庙里来顶礼膜拜者,多借签筒、签书,求子求学求婚姻,求财谋事问病延寿消灾之类。香客曰:求此庙之签可预告凶吉祸福,甚是灵验。现在,白龙寺的“航坞听梵”已被列为与“湘湖云影”齐名的“萧山十景”之一。若想体验一种静穆,那就去航坞山上的白龙寺。僧人唱经的时候,随着众人盘膝而坐,遁空一切听经,寻求的是一份内心的宁静。梵语虽无惊世之句,但却有包罗万象的人生哲理,教人旷达行善,达到忘我的境界。透过心灵的安定和净化,能跃入一个宽广的心灵世界,并发现真正的自己。梵音如海,心想着一个世界的时候,这世界也越发地使人能够感受着幸福与安乐了。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2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坎山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