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三国杀四大名马

道教四大名观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道教四大名观
道教四大名观指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南阳玄妙观陕西白云观北京南阳楼台观陕西
全真道派十方大制宫观之一位于北京始建于唐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并藏有大金玄都宝藏金末毁于火灾后又重建为太极殿赴雪山应成吉思汗聘回京后居太极宫元太祖因其道号长春子诏改太极殿为长春宫及羽化弟子等在长春宫东侧购建下院即今白云观并于观中构筑处顺堂安厝灵柩被奉为祖师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今存观宇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修有彩绘牌楼山门灵官殿 玉皇殿 老律堂 邱祖殿和殿等1957年成立的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就设在白云观
道教全真第一北京白云观位于北京外是道教全真三大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白云观也是文革中北京很少没被破坏的寺庙之一
白云观位于北京外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据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观内至今还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就是唐代的遗物金正隆五年 (1160年)天长观遭火灾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年)天长观又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 (号长春子)自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东归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弟子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楼台又焕然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七月邱处机仙逝于次年长春真人高徒尹志平在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元末连年争战长春观原有殿宇日渐衰圮明初以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
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殿
照壁 又称影壁位于观前正对牌楼壁上嵌有四个大字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其字体遒劲有力令人叹赏不绝
牌楼 原为棂星门是观中道士观星望气之所后来棂星门演变为牌楼已失去原来的观象作用此牌楼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四柱七层歇山式建筑
山门 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来白云观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讨个吉利观内共有小石猴三只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诚心寻找难以见到故有三猴不见面之说
窝风桥 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桥桥下并无水那么为什么要修建一座桥呢?据说由于北方风猛雨少观外原有座甘雨桥人们便在观内修了这座窝风桥两座桥象征风调雨顺之意
灵官殿 主祀道教护法神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2米比例适度造型精美红脸虬须怒目圆睁左手掐诀右手执鞭形象威猛其左边墙壁上为赵公明和马胜画像右边墙壁上为温琼和岳飞画像这就是道教的四大护法元帅
钟楼鼓楼 白云观的钟鼓楼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宫观的钟鼓楼截然相反其钟楼在西侧鼓楼在东侧据称元末长春观殿宇大都倾圮明初重建时以堂(今邱祖殿)为中心保留了原来的钟楼在钟楼之东新建鼓楼故形成了今日所见之格局
三官殿 奉祀天地水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殿 供奉三位财神中为春神青帝左为右为亦称封为正一龙虎真君统领招财进宝纳珍利市四神于是成为民间广泛供奉的即被民间广泛信仰管辖范围极广是一位全能之神只是其形象之一
玉皇殿 奉祀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8米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捧玉笏端坐龙椅神龛前及两边垂挂着许多幡条上面绣有许多颜色各异的篆体寿字一共是一百个故称为百寿幡左右两侧的六尊铜像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铸造他们即是玉帝阶前的四位天师和二侍童殿壁挂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帅二十八宿的绢丝工笔彩画共八幅均为明清时代佳作
救苦殿 奉祀救苦天尊骑九头狮子左手执甘露瓶右手执宝剑据说救苦天尊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大慈大悲
药王殿 奉祀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多种著作在和药物学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老律堂 原名七真殿供奉即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中座为左边依次为刘处玄谭处端右座依次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清代高道王常月曾奉旨在此主讲道法开坛传授戒律求戒弟子遍及大江南北道门玄风为之一振后世为纪念这一盛事便将七真殿改称老律堂即传授戒律之殿堂老律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道士们都要来到这里上殿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要在这里设坛举行斋醮法会
邱祖殿 奉祀始祖长春真人殿内正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而成此钵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传说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的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
殿 为二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高2米余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即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天帝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高约1.5米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
白云观西路有神特祠堂院八仙殿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殿等
神特 进入西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酷似骏马的铜兽走近细看其造型竟为骡身驴面马耳牛蹄因此很多人称它为四不象其实它的正名叫特传说它是一种神兽具有奇特的功能人哪儿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然后再摸摸它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
祠堂院 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堂上奉祀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坐像堂下埋藏其遗蜕堂内左右室墙壁上嵌有元赵孟頫书石刻为白云观之珍宝
八仙殿 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殿内奉祀蓝采和等八位道教仙人
吕祖殿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殿内奉祀祖师是八仙中影响最大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他周游天下化度世人或隐或显世莫能测
元君殿 奉祀道教中座为天仙圣母左座分别为催生娘娘和送子娘娘右座分别为眼光娘娘和过去妇女们最担心的就是不育难产产后又担心婴儿出天花闹眼疾夭折或落下残疾而这里的四位娘娘正好掌管这一切故而香火非常旺盛
文昌殿 奉祀掌管人间科名禄位的文昌帝君
殿 俗称六十甲子殿奉祀六子甲子神和斗姥元君六十甲子源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即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止一个周期刚好为六十年故名六十甲子意为六十年另起一甲子六十甲子神为六十位轮流值年掌管一年之事值年神又称神如某人出生在哪一年那么当年值班之神就是某人的本年神(本命)六十甲子神都各有名号如甲子年出生的人他的本命神就是金辨大将军相传本命神就可获其护佑百恶皆伏所行大吉
白云观东路有三星殿慈航殿真武殿和雷祖殿
三星殿清朝时为华祖殿奉祀 2000年重修后改为三星殿奉祀福禄寿三星真君神像
慈航殿清朝时为火祖殿奉祀火德真君 2000年重修后改为慈航殿奉祀慈航天尊佛教称为观音菩萨
真武殿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2000年重修奉祀真武大帝
雷祖殿建于明英宗正统三年 1438年所奉主神为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陪祀风雨雷电四位雷部天将殿内神像均为明代所铸铜像
白云观后院为一个清幽雅静的花园名云集园又称小蓬莱它是由 3个庭院连接而成游廊迂回假山环绕花木葱郁绿树成荫东有友鹤亭云华仙馆西有妙香亭退居楼
花园的中心为戒台和云集山房戒台为道教全真派传授三坛大戒 (中极戒和天仙戒)的坛场云集山房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所1989年白云观举行了建国以来首次全真派传戒仪典盛况空前
古老的白云观如今已成为首都北京的一大名胜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众香客游人每年春节的民俗庙会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白云观已成为人们了解与传统习俗的重要窗口
日白云观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又名大纯阳万寿宫
永乐宫是我国道教三大之一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是现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宫观它以及壁画艺术而驰名中外占地面积248000平方米地处山西省芮城县北郊的古魏城遗址上南临黄河北依条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距西安180公里距洛阳200公里
永乐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1358年竣工历时111年原建在西40华里的永乐镇建国初期由于修建三门峡水库原永乐镇处于规划区国家为保护这一珍贵民族遗产投资220万元于1959年至1964年原物原貌迁到新址保存永乐宫的搬迁是世界建筑史和文物史上一个的壮举日本的村山孚称永乐宫的搬迁不亚于埃及古代神壁的移筑1961年永乐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0年被评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2003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定为大中小学生教育基地2005年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点
永乐宫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在南北长1000米的中轴线上耸立着六座古建筑山门遇仙桥宫门无极段纯阳段重阳段西部为民俗博物馆服务区凉亭吕公祠王母娘娘殿东部为停车场商肆区午台长廊真武庙石牌坊及后园的园吕祖坟整个建筑布局显明主次有序
永乐宫现存元代壁画1005.28平方米分布在无极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段四座大殿内的精品以无极殿的朝元图为代表
无极之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巍峨壮观冠于全宫殿内金碧辉煌气势壮丽所绘的朝元图为我国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在402平方米的画面上描绘出朝元神286位8位主像3米以上玉女像1.9米以上画面按对称美的仪仗形势排列以青龙白虎为先导32位天帝君为后卫八位主神为领班展开浩大的朝拜仪式画面和协自然主次分明表情逼真色调优雅衣饰千变万化场面波澜壮阔气势雄伟郑振铎先生称赞是大规模的汉宫威仪展览大组织的人物画汇集
纯阳殿重阳殿是王重阳修道成仙的连环故事画这些画集人物山水园林宫殿道观古刹农舍茶肆于一体为我们研究唐宋金元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永乐宫的壁画艺术被著名戏剧家称为永乐三清铁画钩曹衣吴带兼刚柔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
搬迁后的永乐宫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葺扩建古老的建筑再次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如今的殿宇辉煌亭台参差楼阁巍峨廊榭典雅基本上形成集参观游乐住宿就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格局玄妙观位于南阳故城外西北角奉全真道清净派是四大之一行丛林清规属常庙道观内不收门徒往来黄冠羽士皆在此挂单 ?
玄妙观建庙久远明天启七年 1627 年重修庙宇碑记上古所建历汉唐宋其代远矣清嘉庆十八年 1813 年所树源流碑载稽厥观始创建东汉开始肇自我朝玄妙观原为老君堂堂内有泥牛古 古责 相传太上老君驾牛而来到此天明所骑之牛遂化作泥牛 . 泥牛古 古责 碑记载汉光武帝夜战失骑老君堂泥牛救驾处观内土丘隆起处即其遗迹
元至元中原文未详明前至元或后至年号按元太祖接见全真派道士邱处机事当为前至元期间即公元 1264 ~ 1294 年以老君堂址重建③取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语名之玄妙观以寓深奥之意唐朝道士成玄英解释即重玄之道所谓重玄之道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即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既不执著有又不执著于无进而对于不执著于有或无这种看法也不应执著不放这就是重玄之道亦即的精义④观者道教庙院之称谓源于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后人以至可观望故曰观道宫自此始⑤
明洪武三年 1370 年南阳卫首任指挥以元之旧城基用砖石建成周长六里二十七步的城墙深二丈二尺阔倍之的壕沟即故城城墙护墙河洪武四年 1371 年道士李云庵即城西北玄妙观旧址重建故有李云庵创建玄妙观之说⑥洪武十五年 1382 年设司于玄妙观由道人充任道纪司都记一职正统二年 1437 年另有一说是正统四年唐藩重修予以扩建玄妙观至此已颇具规模成为十大之一当时玄妙观为北京白云观属庙观内主持人选由北京指派以后嘉靖万历天启等年间屡有修葺 ?
明末清初南阳为中原主战场之一人民迭遭屠毒南阳城内外尸骸布地男女老幼仰伏坐倚之状填家塞巷无置足处城郭人民百不存一清初首任南阳总兵张应祥 氵莅 政之日城无……骷髅马蹄间觅玄妙观道士四人积稔之力……聚骨如山大将军观之前开万人圹……收众骨而瘗之⑦此亦是南阳之来历康熙年间避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讳改玄妙观为元妙观顺治乾隆咸丰等年间屡有增葺玄妙观鼎盛时期占地一百五十余亩庙宇房舍三百余间道众二百余人香火地七十七顷之多黄冠行住动数百人京师西南道观之最观内苍松翠柏蔽日观为羽流园亭之盛甲於一郡⑧
玄妙观坐北面南观内建筑沿中轴线分布两侧为配殿其他建筑位于配殿之外侧园林则分别位于观的西北东北两隅⑨
无央殿亦称无量殿寓意法海无边约位于现南人民公园北墙殿祀无量佛该佛是佛门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信徒往生故称接引佛道教称之为无量寿佛玄妙观以其接引众生而祀但因其是佛而非道故将其祀之观外 ?
无量殿建筑不用木料不置门扉不用梁柱檩椽整体建筑用砖石砌建而成所以又称无梁殿殿用砖石砌拱券门洞三个丹朱涂壁青瓦盖顶挑角裹檐脊用兽饰色调淡雅建筑形式古朴雅致
碑楼清朝光绪皇帝戊戌变法失败各项新法均被废弃唯废科举办学堂一项迫于时事不能废除各地遂兴办学堂之风玄妙观在南阳城北门大街今之工农路有房宅一处光绪卅年 1904 年经过修缮创建两等小学名为无宗学堂考取学生一百名高等四十名初等六十名按照清廷学部规定课程教学受到南阳缙绅们的赞赏河南巡抚和学部奏报朝廷因办学之功朝廷赐全真广学惠浃中州匾额两幅全真广学匾额于藏经阁落成后悬挂于藏经阁惠浃中州匾四字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有御印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于无量殿至山门间建一牌楼将惠浃中州匾额镶嵌其上牌楼背面嵌有南阳知府之撰述牌楼构造是四柱三间柱高达 4 米 涂朱红色支撑着三间高悬的危楼柱基置有高约 1 米 柱石柱石雕龙衔石鼓图案石端各有园雕俯仰卧侧姿态各不相同其造形栩栩如生匾额四周均镶嵌木雕花板是以透浮园雕诸手法雕刻的鸟兽花草和历史人物故事雕工细致雕板色彩华丽非常夺目 ?
牌楼位于现中央民国二十九年 1940 年被日寇飞机炸毁
山门为玄妙观之正门上嵌有玄妙观三个金色大字观额为明藩唐成王所题 , 门内塑神荼郁垒二神将守护山门故又称二神殿文化大革命以后山门曾一度修葺一新几年前被宛城区政府建办公楼拆除山门后边左右两侧是钟楼鼓楼二楼早已不存
四神殿祀值年月日辰四时值日功曹其职能是人间把要上达天庭的表文焚烧后由值日功曹将表呈递天庭殿已不存
殿玄妙观之正殿屋顶为单顶歇山式面阔进深三间柱子纵三横四排列祀诸神三清原指人天两界之间神仙所居之处即三清境上清太清亦名三天天禹余天大赤天三清是道教最高神祗即上清太清道德天尊此三神居住地方就是三清境道教宫观中大多设有三清殿常以手持之像居大殿神像中位其神诞日是 正月初一 民间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常以手持如意之像居之左侧位其神诞日为夏至日民间常在夏至日以为主神加以供奉道德天尊神像一般是白须白发老翁手持羽扇居之右侧位其神诞日为 农历二月十五日 道教以为教祖是日大多举办祝诞聚会或祝福寿诞道场道教把道人格化以天地道道德天尊为故有之说三清殿现存世改建为宛城区委小礼堂
玉皇殿玉皇殿分为中左右三殿中殿祀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中国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天上皇帝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通称玉皇大帝玉皇上帝简称玉皇玉帝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天庭的最高神是中国封建皇权在仙真世界的反映 ?
左殿为 关圣殿 殿祀关羽即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祀典汉寿亭侯庙老关帝庙条庙祀汉前将军关壮缪侯羽汉寿荆州属县亭侯爵也侯尝从汉昭烈帝到新野北败夏后 忄享 于叶南侯北伐襄樊南阳将侯音起兵于宛以许昌下震惊故宛属多见侯庙据粗略统计南阳城区及郊野关帝庙含武庙不下十余处因迎关羽不成古宛城惨遭屠城
右殿为 文昌殿 祀梓潼帝君 相传帝 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唐宋时屡封为英显王元延祐三年 1316 年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道家谓玉帝命梓潼帝君掌文昌府及人间功名禄位事因此梓潼帝君又称为 文昌帝 君即
玉皇殿今尚存
斗姥阁阁分两层上祀斗姥下祀祖师又称 祖师殿
斗姥为北斗七星之母北斗为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斗牛圭至危室壁斗姥是古代道教徒星宿信仰中幻化而来的一位女神在云南巍宝山顶斗姥阁里斗姥像三眼四头六臂六臂分别执有日月金印弓戟等显示其神通不凡头姥旁立有金童玉女道教将其塑造成泽被三界泽润众生的大神鼓吹人们只要虔诚奉侍斗姥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尽善尽美民间俗传 农历九月初八 一说初五为斗姥的圣诞在此前会在斗姥神殿举行相关的道教活动和民俗活动祭斗姥以应其诞辰冀其保佑斗姥阁于清雍正八年 1730 年落成阁内供奉之斗姥塑像是清内宫颁赐用檀香木雕成雕功细腻栩栩如生阁内悬挂之慈云法雨匾额亦清廷所赐
祖师殿祀真武大帝大帝为武当山之教主真武大帝又称文帝真如大帝荡魔天尊等在道教诸神中仅次于和玉帝是道教尊奉的大神之一大帝起源与古代星宿崇拜有关古时把恒星分为二十八群称二十八宿以其出没的中天时刻定四时战国时渐被分为四组分别以命名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北方辞楚补注卷五曰踏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刚开始及以后一段时间被道家吸收时跟青龙白虎朱雀一样仅是护法神之一宋代身份大升竟成了一位大神彻底脱离了动物形象由龟蛇变成了人形太平兴国六年 981 年封翊圣将军大中祥符七年 1014 年加号翊圣保德真君大中祥符年间为避圣祖讳改玄武为天禧二年 1018 年诏加真武为真武灵
君元大德七年 1303 年十二月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元天上帝明代是护国大神真武的画像及塑像皆为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执大帝并无利器后打听到有口七星宝剑能降妖伏魔专程商借并言明用毕自当面还不肯出借后因人情包围看在前辈份上早吕 217 年答允借剑并告之此剑天下无双我留剑鞘您如剑用毕只往空中一掷剑自己归本鞘勿劳亲自送归了玄武借到剑后发现果妙用无比便有心爽约欲长期留用又无法开口干脆整天握剑不放故其塑像手中握剑时间一长见剑不归往以天下妖魅甚多未收尽为由要继续借用吕洞宾知其耍花招又不好向前辈翻脸只得答应但仍然背着空剑鞘指望有朝一日玄武疏忽一旦释剑剑即自归但玄武刻意留神剑不离手这一借就借了一千多年
是北斗七星总称七宿之中有斗宿道家认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皆由北斗主事因此凡是祈求延生长寿都要祈求真武大帝另外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故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
农历三月初三 为真武大帝神诞之日各地真武庙都要奉祀祭典其中以最盛
斗姥阁为园形攒顶式建筑极尽工巧其建筑雄伟壮观高达数丈超出城垣十几里开外即可望见民国十九1930 年腊月初一早上大雾弥漫观内驻军不戒于火失火引发阁内存放的军火弹药顿时硝烟弥漫爆炸之声震动全城顷刻间斗姥阁化为无有
配殿左侧配殿早已全部拆除现为机关院内西侧通道原殿宇有 土地殿 殿内祀土地城隍古代民间称里社之神曰土地原始宗教中土地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个重要组成为了酬谢土地负载生养万物的功劳封土为社而祀之当时称统一王朝出现后帝王祭社稷出现了以大地为对象的崇拜这种地神叫后土而诸侯国采邑乡村里社祭祀的小神称社或以后叫土地
在土地神逐渐人格化的过程中各地土地先后有了各自的姓氏名讳东晋以后民间多将生前作善事或廉政的官吏奉为当地土地土地地位不高仅辖一村一里或一邻的范围但此神为民守土乐善好施受到人们的敬奉因其是由鬼魂充任又属地方官吏所以当人死后其家人必须先到土地那儿报案所以土地虽是小神但与当地人祸福生计息息相关人们还是教之畏之的
过去土地庙一般都供一男一女两个神像男的为白发老叟称女的为老妪称为土地奶
大年初一人们先拜祈求丰收传说 二月初二 是土地诞辰届时官府谒祭吏胥奉香火者各牲乐以献村农亦家户壶浆以祝神嫠当天爆竹之热烈隆重甚至超过春节可见百姓对的崇拜相当虔诚
又称城隍爷城隍老爷是古代城邑的守护神古代将称为隍管理护城河的神叫后由水庸演变而成逐渐成为城邑的职权范围相当于太守府城隍县主县城隍上古时代的常与社稷共存亡以后祭祀受时俗影响其神职渐渐加重诸如祈雨求晴招福后又兼管地方的赏善罚恶为冥府之地方冥官
后唐李从珂 934 年封城隍为王明洪武二年 1316 年朱元璋重新制定城隍的封号爵级并为城隍组织了一套官僚机构城隍庙都奉有凶神恶煞的判官手执刑具的鬼卒每处城隍庙都是森严恐怖如官府衙门一样朱元璋之所以大封城隍就是利用民间信仰以巩固他的统治他曾说朕立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城隍庙的建造吸引了广大下层百姓祭拜神灵另一方面众多的民间信仰者推波助澜使得拜神的声势和规模越来越大明代以后逐渐出现了集城隍信仰商品交易民间艺术表演于一体的城隍庙会
清康熙南阳府志记载旧加侯爵洪武三年复颁仪注凡新官到位必先斋戒谒神岁无常祭惟春秋二日合祭于风云雷雨清明中元孟冬朔日主祭于郡历坛水旱祈祷亦特设祭每朔望知府率僚属办香案 明清祀城隍甚虔诚城中人家初丧即来庙肃祭名为报庙或以事至庙明誓辄有应验民间岁祭以农历 三月十八日
殿祀七位真人即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
五老殿祀全真道南宗五祖石泰薛道光陈 木甫 白玉此五人是宋时道士后被尊为五祖
张祖殿 祀道教鼻祖之一的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
大斋堂道众就餐处因观内黄冠行住动辄数此处为之餐厅斋堂现存
玄妙观常住道士百人以上规矩粒米同餐故有大厨房厨房大锅大灶仅约一间房大小锅内可盛水数十担灶门开向另一间房屋中间被山墙阻挡烧火看不见锅台故名隔山灶饭食大众
清末道长姚祥瑞主持玄妙观时借口招待文武官员四方宾客另设小厨房罗列品种繁多其素酒席尤为出名传有玄妙观素菜食谱今南阳市一级厨师尹德明早年于观中
道院 道人休息之地
功德殿殿内竖历任地方长官功德碑
灵官殿祀灵官相传灵官姓王名普为护法之神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殿已不存
太公殿 又称二葛殿祀因葛玄三国时人被道徒称为太极大仙公故名太公殿其从孙侄孙从祀殿已不存
五帝殿 祀全真道北宗五祖亦称五祖殿有王玄甫刘操王重阳殿宇尚存
魏祖殿 祀东汉时会稽上虞人撰述有周易参同契是道家炼丹术的早期著作之一殿宇尚存
负责管理暂住僧道之所已拆除
武侯祠祀武乡侯诸葛亮尚存
藏经阁同治七年 1868 年九月建内藏清廷赐大藏道经阁内悬有清廷所赐全真广学匾额
据清同治时南阳知府傅寿彤所撰藏经阁记碑文咸丰十一年 1861 年二月捻军自唐入邓由邓旋渡淯水围南阳城四十余日玄妙观主持 王睿 率观内道人数百人协助清军护城西北隅使捻军终于未攻下南阳后襄阳驰援捻军西撤此后为长久计 王睿 倡仪修筑外城并积极参与筑砦同治二年 1863 年砦成砦呈梅萼状又称同治六年 1867 年五月前任南阳知府傅寿彤呈河南巡抚转奏朝廷请颁南阳元妙观道经全部以彰道人 王睿 守城之功朝庭准其奏章 王睿 十一月进京奉经南旋 . 清廷不欲道教流传已二百余年未印道经至此特赐南阳玄妙观同治七年 1868 年九月命工匠于观内建藏经阁以藏大藏道经
道经包括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全部正统道藏为唯一现存道教经书的总称明永乐四年 1406 年第四十三代主编邵以正校定付刊刊行于明正统十年 1445 年故名正统道藏全书共 5,305 卷按照三洞四辅分装 480 函函以编号从天字到英字万历三十五年 1607 年由第五十代张国祥辑成续藏称万历续道藏计 180 卷分装 32 函编号自杜字到缨字两部合共 5,485 卷 512 函该书内容十分庞杂除道教经书外还涉及诸子医学化学生物体育保健以及天文地理等大藏道经明代刻版藏于北京大光明殿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烧杀抢掠刻版亦被焚毁故经书成为绝版
民国初年西北军石友三的陆军第五军和杨虎城新编第十四师驻守南阳以及鄂豫陕绥靖公署督办刘镇华司令部和总部都设在玄妙观玄妙观常为驻军之所大藏道经也遭厄运有的经书被当兵的用戳的破烂不堪有的被用马刀剁成两截
民国三十二年 1943 年国民党高参谢质如以李宗仁名义运走玄妙观朱子纲目一部
民国三十四年 1945 年春侵华日军开辟豫西南鄂西北战场时南阳县政府派人将南阳县民众教育馆的图书和文物玄妙观的大藏道经运出南阳隐藏其中大藏道经运往镇平杏花山菩提寺抗战结束才又分别运回大藏道经重回玄妙观
南阳解放初期国民党匪特策划暴乱解放军第五十八军奉命进驻南阳剿匪军部驻玄妙观因扫盲写字纸张缺乏有的战士把大藏道经拆开将书页翻折订成写字练习本孔庆德军长发现后严厉批评制止还教育干部战士要保护文物典籍玄妙观于 1950 年将大藏道经交南阳市图书馆保存存放经书的 12 个书柜又宽又高因房屋紧张暂放府文庙大殿改为南阳市人民委员会小礼堂直到 1971 年南阳市图书馆搬入小关帝庙改为工人俱乐部经书随之转移存放文庙大殿期间因人多乱杂部分书柜被人撬开损失了一些书籍据说还有人在小礼堂开会期间去厕所时随手从经书中撕下几页当作手纸大藏道经全书失去云阳慎典四函另 昆 祖龙归等 80 函不全共失 273 卷现藏有 508 函共 5,212 卷 1989 年 12 月南阳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大藏道经移入新馆珍藏
1974 年经国家文物局鉴定经书为国家珍品全国现有三套其他两套分别藏于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玄妙观因有大藏道经而地位显赫名重一时不仅总揽了半个河南的道教大权同时也成为了政治军事重心
吕祖殿 祀唐末道士吕洞宾号纯阳子京川人其理论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炼丹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斩断贪嗔爱欲和烦恼对北宋道教教程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后人列为八仙之一据说曾于雪夜 足夫 坐于堂外信宿露处后人因就堂中建阁以祀故又有吕祖阁之称
位于功德殿后又名藕花榭原就有一些基础设施清光绪二十年 1894 年经方丈姚祥瑞重加修建前有五后园凿地为池池有五亩之广复以周廊环以曲栏池中植藕养鱼园中聚石为山上有浣香亭亭为藕花榭西有环翠精舍南有濠上石梁其下有月台横于水中后有茅草覆顶小亭名曰得月亭亭有对联一副上联四面青山开眼界下联一池明月澄心源园中景色宜人每逢荷花盛开多来此消暑如清河南巡抚于茆杯罢职居宛常来园中游曾作元妙观西北园记以志其盛其后清末南阳总兵谢老道民初南阳吴庆桐督办刘镇华等多乐游其中
五在园南堂前旧有桂花树五株每当之时这里便是赏玩桂花的地方五株桂花树现存一株堂已不存
2 宛南公园
民国二十二年 1933 年绥靖公署督办刘镇华创建位于观之东北隅入门为一木牌楼上书宛南公园四字迎门聚石为山层峦叠嶂山后凿池上置木桥桥北茅屋名为话桑麻轩轩前有花坛两座左右置石兽辟邪石兽是从城北汉汝南太守宗资墓前移来现存放轩后林木苍郁中设石桌座椅以供游人休憩园西为少怀小学其北为动物园古 古责 碑移于动物园墙下再向北为儿童乐园置有秋千滑梯橇板等设施其后为斗姥阁遗址阁基高约 一米 园东另有一院落 , 该院落大门砌成箭楼向公园一面上书河南地图院内一面上书意为西去潼关之道建园者在院内地上作河南地图砌瓦片作城池垒卵石为山脉以作滔滔黄河沟自西向东园内铺设铁路平汉陇海铁路十字交汇于园中其他如桥函河流公路标示分明每一地均用木牌标签种植有该地土特产并加注说明形象直观置身园中便可通览河南全境使人乐游其中
二战时期西北园与宛南公园均被日机炸毁
玄妙观内旧有水井一口名甘露井井水甘甜爽口惜已不存观内匾联已都不存碑碣现存有藏经阁记泥牛古 古责 碑存放市博物馆
五节日与习俗
玄妙观奉祀主要节日农历有
玉皇圣诞 正月初九日
三元节上元节~ 正月十五日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三清节冬至~
二月十五日~道德天尊
节天腊~ 正月初一日
地腊~ 五月初五日
~ 七月初七日
民岁腊~ 十月初一日
王侯腊~ 腊月初八日
邱祖处机诞日 正月十九日
清明节清明
洞宾诞日 四月十四日
九皇会 九月初九日
接玉皇圣驾日 腊月十五 日子时
王重阳始祖圣诞 腊月二十二日
玄妙观每年盛会两次一 正月十六日 届时城乡各处所扮装古事狮子龙灯旱船高跷等来观表演祭祀二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诞辰日道士作道场诵以作寿庆
每到 腊月初八日 玄妙观即施舍腊八粥当日用观内大厨房之隔山灶以大米小米黄豆芽萝卜等煮满一大锅用于施舍凡来者一人一碗
逢灾荒年景玄妙观开粥场赈济灾民南阳人称之吃舍饭
南阳玄妙观作为明清之季道教四大观之一规模庞大建筑壮观曾盛极一时可惜的是民国以来由于战争遭受了惨重的破坏解放后一直被政府机关占用道人遣散塑像被毁殿堂房舍大部份被拆除三百余间房舍剩约六分之一仅存的房舍除改作他用剩余的亦是岌岌可危亟待抢修位于陕西毗邻西安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历史上古楼观是中国道教的圣地盛唐时为国内著名的道观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在中国宗教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年函谷关总兵伊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终南山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洒洒五千言由伊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
后老子与伊喜结草阿福泉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发现后清凉山讲经楼观台炼丹铸享南山之寿是谓之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名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