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思维和记忆退化,内心平静一个月后又周期性的发狂,难以克制。感情哪位八仙得道传高人指点一下,如何克服心

[转载]华玄子:《丹道要旨》
第一章  丹道溯源
第一节气功简史
一、远古至西周时期:
中国传统的养生气功在不立文字时已经出现了。上古人在同自然的抗争中,为了延续生命,医药没有发明和利用,在维命与生存的进程中,创立了一些用自身器官疗疾治病的医疗养生方法。动功推测为舞蹈和导引,呼吸主要是吐故纳新。据说黄帝和蚩尤部落作战时,蚩尤善雾,屡败黄帝。九天玄女(上古女仙)是黄帝之师,传黄帝兵法和养生之法,又造指南车。这样黄帝之师(军队)在大雾中不迷方向,加之用兵法调遣部署,击败蚩尤,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九天玄女之师又叫圣母元君,史传黄帝曾师承于九天玄女,问道于广成子(元始天尊十二代门徒之一),后道成,白昼飞天而仙去。今陕西黄陵乃其衣冠而矣。这一时期中国的养生之学散见于经、史、子、集四类古籍达一千五百多种;《黄帝内经》中是阴阳、经络、精、气、神学说,不但是中医理论的奠基,同时也是一本完整的气功养生学;《周易》是谈阴阳易理卦象的典籍,它不只是预测吉凶的卦爻之辞,仔细地推敲,也充满了养生哲理。后汉魏伯阳编撰了《周易参同契》,成为万古丹经王。这一时期,气功文字记载尽管甚少,但中国的气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应追溯五千余年前才较客观,当时练气功无名氏甚多。
二、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老子、宓子(关尹喜,号文始真人)、列子、庄子等为代表的思想家和养生家。他们把握自然规律,老子在其不朽巨著《道德经》中提出了“清静无为”的养生观和世界观。庄子在《逍遥游》中也多次阐述了“虚无自然”的养生哲理,只要深思细研列位先哲的经典巨著,你就会和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思思相连。缅怀先哲的博大胸襟,体味他们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操与聪明睿智。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也出现过杰出的养生家,如许福、刘安、刘向、河上公、魏伯阳等人。《周易参同契》的发表,标志着养生学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有炼丹的完整理论,但修炼崇尚的修炼方法还是“虚无自然”,《周易参同契》是假借爻象之论喻炼丹之理。这部书对人体元气运行轨迹作了描述,对中国古代元气学说作了严密的数学测描,对炼丹和养生修炼起着启迪作用,后世尊之为万古丹经王。
三、魏、晋和南北朝时期: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葛洪、陶弘景是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学家。葛洪的《抱朴子》一书是道家著名的经典著作。他阐述长生永恒的神仙存在和修炼内丹的步骤与方法,他注重胎息行气的吐纳法,认为药物可以辅助人体祛病延年。陶弘景是养生家和政治家两种身份,皇帝曾多次向他请教政事,世人誉之为“山中宰相”。他的著作《真灵位业图》、《真诰》列入《道藏》。陶弘景修炼的观点是“游心虚静,息虑无为”。他生活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度”,用行气、导引、药物等方法炼丹养生。
四、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养生家主要是孙思邈、司马承祯、张果老、吕洞宾等人。成就最大的要数孙思邈,他注重个人修养,编撰有《卫生歌》,提到清心寡欲,节欲断淫,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他在医学上贡献也大,《千金要方》一书是他的一生心血之作。司马承祯是玄宗时的道士,他的生平在正史和《神仙传》中都有记载,《天隐子》一书是他的不朽著作。吕祖和张果老都是宗教中传说人物,然而他们在正史中有记载,张果老在《唐书》中记载在山西中条山一带活动修炼。吕洞宾是民间传说功行普济神通广博的仙人,他一生著作颇多,多是修炼金丹之作。
五、后五代、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陈抟、张君房、张伯端、王重阳以及王重阳的弟子全真七子。陈抟老祖在西岳华山修道,通易理,晓龙蛰法,也就是卧功。他所著“无极图”阐明人类由无极——太极——四象——八卦——五行(金木水火土)再返本还元到无极的全过程。实质上是金丹大道修炼的公式图。张君房的《云笈七签》是《道藏》的雏形,他辑录了气功修炼中的胎息、坐忘、存想、节气、辟谷等方法。炼丹等的理论、步骤、方法已臻完备。王重阳创立了道、儒、释三教合一的全真派(教),他的七大弟子中,坐镇白云观的丘处机功德最大,果位极高,他不仅继承了王重阳的真谛,而且还冒杀身之祸劝说成吉思汗不要滥杀无辜。有关三教合一之说,有的以释为主,有的以儒为主。中国的传统养生家最原始的只信奉道家理论,当时佛教未传入中国,葛洪的观点是道家的理论中全包涵着儒家的观点。
笔者的《丹道要旨》是一家之言,养生的人信仰什么?这是个人的自由,然而信仰什么对法不二门的养生家至关重要,(因为要练元神),现把道、儒、释三家的特点归纳如下,供养生者参考。儒家是“百家争鸣”中以孔孟为代表的一个学派,重视人伦。汉代董仲舒把其推上独尊之位,历代儒家信徒最高宗旨是:克己复礼,修身齐家,安邦治国,成为达官显贵,只谈言行道德,不谈气功修炼,其宗三纲五常;释家是外来宗教,西汉时才由印度传入中国,他讲普渡众生,分大乘小乘,门派很多,修炼方法主要是悟性(佛即大彻大悟),即明心见性。把肉身叫作色身,他搞禅修悟性,(和道家讲性命双修是两回事),崇尚涅盘境界;道家注重长生久视,性命双修,法身纯阳,阳神证六通之境:即天眼通(各种功能眼汇集最高境界叫天眼),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各种神通法术达如意之境界),漏尽通(元精不漏,不坏金身)。道家具备儒家修身纲常之理,也具备外来佛教彻悟世界的特点,也能拯救人类,因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人们气功修炼中有的提出“三教合一”,有的说我是儒家气功,有的说我是佛家气功,只要弄通何谓道、儒、释三家的本性和特点,分清修身(人伦),禅修和性命双修的概念,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封神演义》是以道融佛,文殊、普贤、观音、燃灯、瞿留孙都是道家元始的门徒,而后归佛。《西游记》是以佛融道,沙僧、猪悟能都是天神,反之又去取佛经而成佛。笔者认为,修身养生炼丹道,最后有成就的应该尊重道家一家之言,修士自悟,我不欲强加于人。
六、明清时期:
明清时的主要修炼家有张三丰和曹还阳、伍冲虚(守阳)等丹士。张三丰颇通丹道,在道教圣地湖北省武当山潜心修道,创立了完整的丹道理论和方法,一生著作甚多,同时在长期修道炼丹的实践中,依据《道德经》的辩证理论,创立了内家拳。以太极拳十三式为代表的内家拳理论的创立(后又有八卦掌、形意拳),是中国武学史上的新纪元。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曲胜直,四两拨千斤,武学实质上是道家动功的组成部份。明万历年间,曹还阳真人传道于伍冲虚居士,伍冲虚居士和柳华阳的著作后人辑而为《伍柳仙踪》,他自注丹经,反对后人注释,自己提出了修道炼丹一整套九章理论。讲炼丹的关键是一神一炁而矣。神是指无思无虑之先天元神;炁是指无淫欲之念的先天元精所化之元气。讲水源清(先天状态)时所成丹为真丹,后天有为之作(谓水源浊)叫做幻丹。修真之士未得真传,后天有为执着之丹皆为幻丹。后人把伍冲虚真人和柳华阳合辑的《伍柳仙踪》尊称为伍柳丹道。
七、公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华夏神州曾出现过一股气功热,被誉之为人体生命科学。成千上万的中外善男信女们为了自身的健康,汇入这条气势磅礴的气功洪流中,大多数人只晓得的后天有为的体育锻炼,竟连古代养生炼丹为何事也不知晓,盲目地卷入进来。听一家之言,信一家之法,炼一家之功,一瞬间功法林立,门派繁杂,大师层出不穷(有的文化程度低,连人体构造也不晓得)。笔者认为,诸般功法尽管传功者把功法战鼓擂得震天响,都超不出一般的导引、吐纳、祛病强身的养生功法范畴(有些根本达不到养生之目的,编功者也不敢练),只是中下乘功法而矣,与高层次的先天金丹大道有天壤之别。传丹道着也是后天幻丹,未谙先天金丹大道之真谛。黄钟毁弃,瓦缶雷鸣,鱼目混珠。古丹经云:“道本一理,法分三元,天元、地元、人元是也。丹宗九品,准三成,初成、中成、上成是也。其三元丹经,分而言之;天元曰大丹,地元曰神丹,人元曰金丹……而天元大丹,性命双修之全体大用也。”修士应针对普及气功中的功理功法,先了解,后实践。古人云:“兼听者明,偏听者暗。”多读道书,多读有关人体健康的生理书籍,然后再选择性地去探讨试练,坠入深渊,谁人拔援?
第二节《丹道要旨》义原
《丹道要旨》的义原是什么呢?笔者在《修真道原》中对道的认识涉及了道是本原,道之规律,道化人类,道化万物,道化万事、道在转化,道可把握,道可修炼八个方面的论述,实质上也是《丹道要旨》的立论和义原。此乃一家之言,欲从广义的角度使人们对道的普遍性、规律性以及特殊性的有个认识,这里还需要简明扼要阐述之。所谓的普遍性就是道涉及哲学、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各个领域。道无处不在,道无处不有;所谓的规律性就是指道对千头万绪的万事万物有主宰和分解化合作用,这是指存在不以人的意志所左右的一种潜在规律所起的作用;所谓的特殊性是指道对纷纷芸芸自然界的万物和社会界的万事,千差万别,千头万绪,分门别类,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和解决。修道之士要从宏观上去认识道,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驾驭自然、社会和自己的能力。
《丹道要旨》是探索人体生命科学纲领性经典文献,是专门研究生命遗传基因的学问,是人类修炼大丹的总法则和总规律的指导性科学文献。它就象帝王所颁布圣旨那样权威、尊贵和重要,故曰《丹道要旨》。有人说《周易参同契》的问世,人类才开始炼丹。《参同契》是假借《周易》的爻象以论炼丹之意。其实金丹修炼(外丹和内丹)《道藏》中最早谈及“丹道”的应该是《灵宝度人上品妙经》和《道德经》。《道藏》中把元始天尊和道德天尊(老子)、灵宝天尊的言语称为道言,也就是道的化身。大多数修炼丹道和练气功者从未见过这本集大成的养生经典著作。他们只是道听途说,转借他人之口谬种伪传,笔者现敬录《道藏》中一段经典秘文:
“道言: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迥十挝,以召十方,始当诣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乘空而来,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太空。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一时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气朗清,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皆做碧玉,无有异色,众真侍座。”
这是《度人经》开卷之言,笔者不逐字逐句注释其意,只宏观地释义。只要细心体味意会其真谛,实质是一篇炼内丹的总纲概述。它阐述了筑基炼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与道合真)这四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只理解是元始天尊座坛作法是片面的。此段文字注释者甚多,笔者一孔之见,目的是推论丹道最早不是出自《周易参同契》。
二十年气功热中,不少所谓大师说其功是开天辟地以来功效之最。其实少见多怪,“观罢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只要是读过《道藏》中的重要典籍,你就会体味到养生学问的博大精深,养生哲理之奥秘。一个门派,一种功法,只不过是沧海与滴水之比,昆仑与土丘之比罢了。笔者再摘录一段《度人经》中谈功效的文字,以证上古真人养生之巨大功德效应。
元始天尊悬坐空浮于五色狮子之上,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说经二遍,盲者目明;说经三遍,喑者能言;说经四遍,跛疴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行;说经六遍,发白返黑,齿落更生;说经七遍,老者返壮,少者皆强;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度,咸得长生……。
中华传统典籍中谈,通过修炼锻炼人的身心发生质的变化,耳聋者聪(听到),口喑者复言,跛足者能行,痼疾者可复元,老者壮少者强,妇人善育,人可富贵金玉露形。有些宗教说人死可上天堂,《度人经》这十个功效除枯骨更生外,其他九种效应都可能实现,唯独枯骨更生是荒言无稽的。笔者认为,古人在探索人体生命科学中取得丰富的经验,他们说:“道不传匪人,道不传六耳”。尽管《道藏》中收录了大量养生经验资料,大都是藏头露尾,喻物代真(人体真器官和自然的药物),文字隐晦偏涩。今人不谙文言文者多,养生之道难遇明师真传,半途而废者多。现代科学领域克隆生命的出现,人类遗传基因秘码的破译,给人体生命科学以新的启示,使我们对人类未揭示的奥秘增加了信心和勇气。人类生长这个生命科学体系的课题,应通过养生炼丹去大胆尝试,不应该用反对伪科学的大棒去扼杀它。即使是博士、专家、教授、研究员,知识也是有限的,包罗万象全方位都知晓的科学家是不存在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那一门学科,装着去保卫科学,本身就是不科学之举。千古一愚,自命智者,岂不悲哉?
道教至尊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元者首也,始者第一也。元始天尊为道的第一天尊,《封神演义》上尊混元无极教主,也就是“无极”的代表。《道藏》的经典著作,把他的言行称作“道言”。即道的化身,有人说元始天尊是宗教传说人物,《度人经》为后人借其名而作,正史经典里罕见其迹,名山大川没有仙迹考证,有记载的文字很少。据推断,《度人经》所成的年代较《周易参同契》早。老子的《道德经》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他的作品是周代的,比汉代魏伯阳的早几百年。人们认为丹道起自汉代是不确切的。现辑录《道德经》一段话:“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复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命,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摘自归根章第十六》
对老子的这段话注释者甚多立意颇异,笔者认为:它告诫芸芸众生,要虚无自然,把握养生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归根复命。动物是这样,植物也是这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符合养生的自然规律就是天(自然),天乃道,只有把握养生规律才是“道乃久,没身不殆”,才能健康长寿。人的生命极限是多少?古人传说彭祖寿达八百余岁,现代科学推论一百余岁。老子的这段话没有说是修丹道,其实他的归根复命的理论观点,就是最早的丹道理论。人们一生很难理解领悟古代先哲和养生集大成著作《道德经》的真谛,俗话说:“错之一毫,失之千里”。好多人未通览过主要养生古籍(不可能全看),更没有身体力行的修炼经验,就挂起招牌,广招门徒,谬种流传,误人误已,使高尚的养生之学商品化、庸俗化。更有甚者误入歧途,加入邪教,造成莫大悲剧。人各有志,吾不勉强,奉劝智者要悟其中玄妙,还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养生功法和前人实践过的养生方法较为可靠些。
《丹道要旨》是撷取道家古代养生汇编《道藏》主要道法真谛编撰而成的。笔者吸取了《度人经》、《道德经》的内核,继承了吕祖丹道、三丰丹道、伍柳丹道和《大成捷要》的精华部分,经高道明师口授心传,集四十余年修丹道的实践,辑而成《丹道要旨》的。它分为筑基炼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四大步。每步又分九层天机,四步共计三十六层天机,乃道家三十六天之说也。三十六天是大罗天,也是修功者最高最上乘之境界。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养典籍中,丹道分内丹和外丹两个途径,内丹功是由外丹功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内丹的术语很多都是由外丹喻之的。比如外丹有鼎炉、药物、巽风、火候、烧炼、金丹等等之说;内丹也有鼎器、药物、河车、火候、封固、烹炼、温养、沐浴等过程,直至金丹成而为仙人。《丹道要旨》中大量篇幅都是涉及内丹修炼,分四大步三十六层次。既为《丹道要旨》。必须在介绍内丹的基础上,把外丹的修炼全过程也介绍给修炼者。外丹在春秋战国、秦汉时(西汉)已具有雏形。秦时已形成规模,东汉时魏伯阳老祖《周易参同契》的发表,外丹修炼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无知到可知。东晋葛洪老祖《抱朴子内篇》的问世,外丹已臻完备,他是继魏氏之后又一个外丹集大成者。
外丹是需要有客观的地理环境,昂贵的药物,复杂的修炼程序(配方之秘,火候之秘,鼎炉之巧),一般人是不易办到的。穷人衣食终生勤劳不得温饱,富人虽有钱而不修道。外丹是药物难得,修炼程序难知。世人骗人钱财者多,知大道者少;物欲享受者多,清心寡欲者少。故外丹得之也不是易事。现在进入高科技时代,化学学科进入无为而无所不为的上乘之境,无论从配方研制上(古人不讲化学成分和方程式,只知黑铅白汞简单阴阳属性),还是分解化合工序上,古人在科技水准极甚低下的状况下,是无法与高科技手段相比拟的。试观人类社会,古人曰:“道不传匪人,道不传六耳”。至使外丹功没有大的发展,使人误炼误食中毒而夭亡,贬及大丹。今人不信金丹大道,只信现代手段西医合成之药。至使癌症顽疾久治不克。道家秘方披露一、二于世,被人窃为己有,申请专利聚敛钱财之用,实非古人之原初旨,更是离经叛道之举。笔者希望,道家秘方之天机,合今化学之技巧,组合成上乘仙丹妙药,下可医人之病,上可了道成仙。完全可超越现代遗传基因密码(破译后人的寿数超120岁)之功效。外丹理论知晓者不多,实践者甚少。既为《丹道要旨》,“内丹”与“外丹”同等视之,一并介绍。望修者从理论上去探讨,实践上去修炼。
第二章《丹道要旨》的功理
古丹经曰:“道本一理,法分三元”。金丹本是“三元化生,混沌初开,一阳出现,一阳化三,三阳化九(九是老阳,阳至极也),九九成真”。真是指修成真人,纯阳不坏金刚之躯,与道合真,身即是道,道即是身。浩渺的大宇宙即是大道。人体也是大宇宙中的一个小天地也。故,人的一切活动行为即受大道制约,成功的行为就符合道,失败的行为就背离道这。道经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定,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修炼丹道的至理就是把人体后天的精气神返还到先天的精气神。先天状态用易理确切表示即为无极。《修真道原》是对大宇宙较为全面的认识,《丹道要旨》的功理是对人体小宇宙的认识。
第一节  人体是个小宇宙
《修真道原》中道化人类章专论人体是道所化,也是大自然的杰作。人类每时每刻都创造工程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方面的奇迹。人体,其构造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密灵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拟。
其一、从易理和道家的学说来探讨人类起源。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是指混沌的无极状态。茫茫宇宙处于蒙蒙胧胧的混元无极球体,打破鸿蒙进入太极是物质内部运动所导致的。由无极演化到太极阶段,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沉浊之气下凝为地。天为阳,地为阴,阴阳已判,生命产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宇宙万物起源的总法则。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导言中指出:“关于物种起源问题,如果一位生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说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么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适应……”。引证西方近代著名进化论者的观点,与二、三千年前我国古代哲学家相借鉴,不难看出老子的哲学观点,也是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观点,它早于西方二千多年,是唯物进化论的观点。宇宙间的生命,它们不断发生变化。大自然是宇宙永恒运动生化的自控中心,这个自控中心看起来无知无觉,无始无终,亘古不断,制约着宇宙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宇宙的物质纷纷芸芸,繁繁杂杂、宇宙的物质都经历了生生化化、毁毁灭灭、新陈代谢,淘汰选择的规律。人体也是阴阳相交,由胚胎到十月怀胎、出生、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平衡调节回归运化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进化的)。
其二、从西医学的角度看,大自然地表象形成了山川林木,江河湖海,地球内蕴藏着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人体有表皮肌肉和四肢骨骸,须眉头发;内脏有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八奇脉,十五别络和孙络。象征着大自然中的山林树木,江河湖海,沟渠阡陌。金、木、水、火、土象征着人体肝心脾肺肾。人体有大脑为中心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着人的意识思维全息,它和大自然神秘莫测的全息自控系统是沟通的,在《修真道原》中“道化人类”里涉及较多,恕不复述。
其三、从西医学的角度看,宇宙这庞大的自控系统是受大自然(道)的制约的,宇宙间永恒运动着的能量生化着万事万物。人体解剖学把人体组成分为九大系统工程,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系统等。各系统各有其工作程序,十分有机地按照一定的规律平衡协调地工作着,它和大自然一样是一个局部的小宇宙。试分析一下,人体主要器官的构造以及其主要器官的功能:
大脑——大脑是一个奇妙的神经指挥系统,它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1。5立方分米,但它的神经元和银河系恒星数目相近,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可储存107至1010比特信息,而人脑的信息容量可达1015比特。
心脏——心脏象是一部双重功能的水泵,通过压力使血液注入循环系统。一次完整的循环速度很快,连一分钟也不用。血液通过人体细胞来发挥作用,把氧气、水分、营养物输送给人体细胞,同时还可以清除细胞内的垃圾,使人体永远保持健康状态。
肺——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一个肺胞只有一粒米的十分之一,人肺共有三亿个肺胞。它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心脏和肺在极端放松的条件下,摄取的空气和血液是人体所需的10倍。
肠胃——消化系统主要是靠肠胃来完成的,它实际是一个复杂的原料加工厂,摄取营养,排弃糟粕,供人后天养分。
骨骼——人体骨骼坚实轻便,仅占人体重量百分之十八,人体共有206块骨头,由650条肌肉和100多个关节控制。全身骨头一半以上分布在手和脚上,人的腿和脚每平方厘米平均承受350公斤压力。手是人体构造的精华,是大脑的伺从,手脑并用,开创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人体的构造是按照大自然规律奇妙而又复杂地构成的。除内器官外,还有象外衣一样的皮肤。人体皮肤近2平方米,重2。9公斤,厚度不到1。5毫米,有汗孔200万个。皮肤起着保护内器官,调节人体温度的作用,它如同大地的地壳一样。人是万物之精华,自然界美的化身。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是道幻化的产物,人体应该返还给大自然,归根复命,修炼大道的过程就是与道合真的过程。
第二节  三才图与无极生化图
其一:三才图
浩渺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混混沌沌,窈窈溟溟,蒙蒙胧胧,恍恍惚惚。它不停地演化着,它不停地衍化着,一朝宇宙间混元无极状态被自我内部物质运动规律所打破,盘古破鸿蒙,两仪开辟阴阳已判,上为乾天纯阳之象,下为坤地纯阴之象,人居其间,乃半阴半阳之体。
人未出生时,是先天纯阳之态,太极为父母交媾,精卵结合,一阴一阳相交,产生新的生命体,半阴半阳。从出生到16岁,一直是阴阳平衡。此后情窦一开,淫欲难禁,元气(精)泄漏,阳气日损,阴气日增,到老死时,成为纯阴之体,生命随之终结。这是常人由生而大,由大而衰,由衰而病,由病而夭的全过程。仙道则反行之,禁情绝欲,保吾一身之三元(元精、元气、元神),使之通过逆上后三关,去掉纯阴之气,打破阴阳平衡太极之体,阴消阳长,精化为阳精,气化为阳炁,神化为阳神。由半阴半阳之凡夫俗子,成为体变纯阳,神证六通之境的仙人。
古今中外的人,尽管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在改变,一幅三才图阐明人一生行为轨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古人生性淳朴,今人物欲太重,了道成仙在今人是个难事。今人大都乖巧,自以为上士,聪明过人,闻大道弗信,闻大道反笑之,无常速至,怪病百出,只信后天医病,实为愚蠢小人,实为下等智商。修道还丹较易,炼己(修性)降龙最难,从图中看出:宇宙间的无极混元状态被打破,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曰纯阳;沉浊之气下凝为地,曰纯阴。天地交合(阴阳相交),精子(阳)卵(阴)交媾成人,人居其间,修炼丹道就是返本还元,一幅三才图,它才是宇宙之体,人类之根。(附图1)
其二、无极生化图:
七幅图(由上而下),第一幅指无极混元洪蒙世代,宇宙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混元球状的元气。物质内部运化,中国传说中的盘古破洪蒙。第二幅两仪成太极,阴阳已判,天地已立。第三幅四象成八卦(先有先天八卦)。第四幅是八卦分五行,显示了物质经过亿万年永恒地运动生化着,大地上的五大类物质形成,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它对应人体的肺、肝、肾、心、脾五大内脏器官。第五幅是指人体经过修炼,取坎中之真阳,填离中之真阴。人体由后天之体转化为先天之体。离卦变乾卦,坎卦变坤卦。第六幅是指经过长期丹道修炼,人由老变少,返老还童。第七幅图最后复归无极,成为纯阳之体。
无极生化图详尽地描述人类的产生由无极——太极——八卦——五行——太极——无极,归根复命,返还到先天元始状态。(附图2)
第三节 人体十二正经所通脏腑与穴位
修炼丹道者都要了解人体经络体系的构成与作用。西方医学有完整的解剖学,中医注重人体经络穴位运行分布及其功能。丹道功中真气在大小周天通时,经络穴位会随之全方位畅通。周身真气按照一定规律与轨迹运行(自然运行,非后天有为之作),人体经络穴位由于自身和外部原因,处于半通和半不通的状态,特别是微循环不佳。修道的过程,也是打通诸经络穴位的过程。故经络穴位分布与功能至关重要。现将十二正经布局与所通脏腑穴位简论如下:
十二正经总论歌
左右两手合阴阳    三阴三阳成六经
足也类推阳阴显    阴阳个三自有线
外连四肢与诸穴    内通五脏六腑经
若能晓得经穴理    祛病延年成神仙
十二经起止歌
肺起中府止少商,大肠商阳止迎香,胃起承泣终历兑,脾起隐白大包乡,心起极泉少冲止,小肠少泽止听宫,膀胱睛明止至阳,肾起涌泉腧府终。包终天池中冲止,三焦关冲止竹空,胆瞳子髎止窍阳,肝起大敦止期门。
十二经穴周流歌
中府为初注少商,少商少络注少阳。商阳复问迎向走,香接头维至库房。维下降兮趋厉兑,兑传隐白至胸乡。隐白上升达大包,大包仍读极泉场。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泽会听宫睛明分,睛明下造至阴强。至阴斜出涌泉底,泉穴还归腧府藏。腧府天池横终截,池出中冲心主强。中冲并与关冲合,关冲宛转丝竹傍。丝竹更贯瞳窌穴,瞳窌下入阴窍方。窍阴横亘大敦井,敦上期门肝脉当。期门厉遍还中府,经络周流仔细详。(附十二正经运行图3、4)
十二正经总穴名
其一、手太阴肺经:行臂内总穴,左右同起手大指端行三阳之上: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列缺、孔最、尺泽、侠白、天府。
其二、手厥阴心包络经:行臂内八穴。左右同起手中指端,行三阴之中:中冲、劳宫、大陵、内关、间使、郄门、曲泽、天泉。
其三、手太阴心经:行臂内九穴。左右同起小指内侧端,行三经之下:少冲、少府、神门、阴郄、通里、灵道、少海、青灵、极泉。
其四、手阳明大肠经:行臂外,凡十四穴,左右同起手食指端,行三阳之上: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三里、曲池、肘髎、五星、臂臑。
其五、手少阳三焦经:行臂外凡十二穴。左右起手无名指端,行三阳之中: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
其六、手太阳小肠经:行臂外凡十二穴。左右同起手无名指端,行三阳之下: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
其七、足厥阴肝经:行足踝内凡十二穴,左右同起足大指端,行三阴之前:大敦、行间、太冲、中冲、蠡沟、中都、膝关、曲泉、五里、阴廉。
其八、足太阴脾经:行足踝内十一穴。左右同起大指侧端行三阴之中: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基、阴陵泉、血海、箕门。
其九、足少阴肾经:行足踝内凡十穴。左右同起足心,行三阴之后:涌泉、然谷、太溪、大钟、照海、水泉、复溜、交信、筑宾、阳谷。
其十、足阳明胃经:行足踝外十五穴。左右同起足三指端,行三阳之前: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丰隆、下巨虚、条口、上巨虚、三里、犊鼻、梁丘、阴市、伏兔、髀关。
其十一、足少阳胆经:行足踝外凡十五穴。左右同起足四指端,行三阳之中:窍阴、侠溪、地五会、临泣、丘墟、悬钟、阳辅、光明、外丘、阳交、阳陵泉、阳关、中渎、环跳、风市。
其十二、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踝后凡十五穴。左右同起小指外侧端,行三阳之后:至阴、通谷、束骨、京骨、金门、申脉、仆参、昆仑、跗阳、飞阳、承山、承筋、合阳、委中、委阳、浮郄、殷门、承扶、会阳。
古人说:“直行的叫做经,由本经支出和他经相互联系为络”。
十五别络为:肺络列曲,大肠络偏历,胃络丰隆,脾络公孙,心络通里,小肠络支正,膀胱络飞阳,肾络大钟,心包络内关,三交络外关,胆络光明,肝络蠡沟,任脉络尾翳,督脉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
十二正经上述较繁杂,简述如下:
十二正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合手三阴三阳六数也。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合称足三阴三阳。十二正经,十五别络,孙络是循环系统的构成部分,它是人体运输养分,清除垃圾的交叉网站,它和自然界人类社会构成一个特殊体系。一是要在丹道运行时自然运行,切忌后天有为之执着,造成气滞,血管硬化,血压不正常,修士谨慎为之。
第四节  人体奇经八脉论
兵家讲:“以正为主,以奇为辅,奇正相协,克敌制胜”。如果说,人体十二正经对生长发育营养的供需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奇经入脉的开合是修炼道家丹道的必由之路。孙思邈真人多次指出,“何为神仙,阳神冲开人体奇经八脉,故为神仙”。从医学角度讲,人体十二正经受阻,就会疾病缠身;从道学的角度讲,奇经八脉贯通,标志着周天已形成。此时人体由量变到质变,身心发生质的变化。现把奇经八脉的总运行经歌和图论述如下:
甲 奇经八脉考
人体是个小宇宙,大地有沟渠,湖泽,人体有经络纵横。直行曰经,旁行曰络。经络的运行就是气血的运行。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十二经脉充足,奇经八脉才能畅通。
何谓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是也。
督脉起于会阴,循脊椎而上,为阳脉总纲;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总纲;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横于腰,壮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也;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而言;阳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古人曰:“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鼎炉”。
乙、奇经八脉行经行穴论
其一、任督脉运行穴位图解:任督脉人一身阴阳脉之总纲也,任行腹,总领诸阴之会,故为阴脉之海。督脉行于背,统诸阳之纲,故为阳脉之海。二脉皆起会阴。
任脉运行二十四穴图(附图5、6)。
督脉运行二十四穴图(附图7、8)
其二、任督二脉内景与天河同流图解:丹道的周天形成,任脉降阴退火,督脉升阳进火至关重要,乃丹道之总枢纽也。内景图与任督运行天河图,是丹道真气周天运行图,此图为修仙道者万古之秘笈。
任督二脉内景图(附图9)
任督二脉天河周流图(附图10)
其三、冲脉循行穴位论与图解
《内经》素问篇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于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冲脉循经图(附图11)
冲脉起于足阳明,并于足少阴腹气之街,侠脐中行,左右五分而上行,其经穴歌云:
冲侠脐上起横骨,大气四注肓俞同。
商石阴通幽门穴,至胸散而任流行。
冲脉穴图(附图12)
其四、带脉循经穴位论与图解
《内经》灵枢·脉别论:“足少阴之正。至 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二十八难》曰:“带脉者,起于季协,回身一周”。
带脉循经图(附图13)
带脉者,起于季协,属少阳带脉穴也。足少阳带脉穴,循经五枢等穴,其歌云:
带起少阳带脉穴,绕行五枢维道间;
京门之下居膠上,周回季协束当然。
带脉穴图(附图14)
其五、阳跷脉循经穴论与图解
《内经》灵枢·脉度篇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图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之阴,上循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想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二十八难》曰:“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风池”。
阳跷脉循经图(附图15)
阳跷之脉,起于足跟之中,上合三阳,外踝上行,从肋少阳居髎之穴循肩入颈頄,阳阴之肩髃,承泣等穴,属目内眦而会太阳也。其歌云:
阳跷脉起申仆阳,居髎肩髃巨骨乡;
臑俞地仓巨承泣,终于睛明一穴强。
阳跷脉行穴图(附图16)
其六、阴跷脉循经穴论与图解
阴跷之脉也起于跟中,由少阴别脉然谷之穴上行内踝,循阴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穴,也会于太阳也。其歌云:
阴跷也起于跟中,少阴之别内踝行;
上行阴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阴跷脉循行图(附图17)
阴跷脉行穴图解(附图18)
阴跷者,以其所行阴经足少阴之别脉也,起于足少阴肾经,足内踝前大骨下陷中然谷穴也。从交信穴上循阴股入阴而行,上循胸里入缺盆,入頄鼻旁目眦内外宛中睛明穴,合于太阳。此阴跷循行之经脉也。其歌云:
阴跷起于然谷穴,上海照海交信列;
三穴原本足少阴,足之太阳睛明接。
其七、阳维脉循行经穴论与图解
《二十八难》曰:“阳维阴维脉者,维络于身,溢畜不能环流灌溢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诸阴交也”。阳维循经歌云:
阳维脉起足太阳,外踝之下金门疆;
从螖背肩项面头,维络诸阳会督场。
阳维脉循经图(附图19)
阳维脉行穴图解
阳维之脉起于足太阳外踝之金门穴也,从螖骨背外肩胛项旁面上头后至哑门穴,维终诸阳,会于督脉也。
阳维脉行穴歌云:
阳维脉穴起金门,臑俞天髎肩井深;
本神阳白并临泣,正营脑空风池巡。
风府痖门此二穴,项后人发是其根;
修士悟得其穴理,真阳之气遍体运。
阳维脉行穴图(附图20)
其八、阴维脉循行经穴论与图解
阴维脉诸阴之交也,谓起足少阴肾经之足内踝后上端分中,故曰筑宾穴也,循腹至乳,上结喉,至廉泉穴,维络诸阴,会于任脉也。
阴维脉循经歌云:
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上行穴筑宾;
循腹至乳上结喉,此是阴维脉维阴。
阴维脉行经图解(附图21)
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也,自筑宾穴与足太阴交于少腹下,去腹中三寸半,府舍穴也。……又与任脉交于结喉一寸宛穴中,天突穴也。从天穴上行,在颔下结喉上中央舌本下,廉泉穴,此阴维脉气所发也。
阴维脉行穴歌云:
阴维之穴上筑宾,府舍大横腹哀循;
期门天突廉舌本,此是阴维脉维阴。
阴维脉穴图(附图22)
第五节  鼎炉丹田关窍简论
一、鼎炉丹田浅说
农夫种庄稼栽禾之土曰“田”。道家把炼外丹的器皿叫做“鼎”、“炉”。修炼内丹在人体的部位喻之为“丹田”。历来丹道家功法门派林立,众说纷纭,各自持自己一家之见。使修炼之士迷惑不解,误入歧途。今浅论其玄妙之机,供修士参悟。
《度人经》和《道德经》早就指明修炼大丹的方法与途经,后人不去参悟其中玄机奥妙罢了。西汉时期医家在其医学经典著作《难经》里说:“十二经脉者,皆系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提到“丹田热气”(指以脐为中心的小腹内)。晋代著名炼丹家、医学家葛洪老祖在《抱朴子》一书中把泥丸,绛宫,丹田,归结为上、中、下三丹田。从《抱朴子》问世以后,丹道家一直是“上田、中田、下田”三个丹田之说。
修炼外丹者需要外部实物鼎炉,健身成大道者一般只晓体内三个丹田之本原就行了。三个丹田所涉及的区域关窍也是十分玄妙。《道德经》上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中奥妙修者长期修炼实践才能真正体悟到,非文字语言可传之,必须经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三个丹田的位置所属区域在人体何处?分别论述如下:
上丹田——上丹田的位置在任脉线上两眉间(偏上一点)的玄关祖窍,入二寸为洞房,入三寸为泥丸宫,后对督脉线上的玉枕关。泥丸紫府是人的神经指挥系统,据现代医学论,人大脑的神经元数量相当于银河系恒星之数,比最高级的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息量还多。丹道家说的是先天之神藏身之府,又曰“性宫”。
中丹田——位置是两乳之间任脉线上的膻中穴之内,后对督脉线上中段的夹脊关,又称绛宫、黄中。中有士釜,是十月养胎之所,五行攒簇之地,心肾相交之处,圣胎炼成之宫。
下丹田的位置是“前对脐轮(又称神阙穴)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此即下丹田的位置也。它前通阳关,下通会阴,谷道,后通两肾连接督脉线上的尾闾,又称命宫,是先天之本元精所藏之地,医家叫此域曰“命门”。命门之火旺则人生,命门无火则人亡。
修炼金丹之士,须晓三田的位置与所通关窍与作用。三田推论各有作用。古丹经云:“下田是脐下肾间动气,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所藏,正气之根源,太子之府也。男以藏精,女子主月水,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也”。下田是元精之所藏,生命之根蒂,是生气之原,性命之主,阴阳之会,经络之根,脏腑之库,故曰“命宫”。中田在筑基炼炁之后,即行炼炁化神之功。中丹田乃五行攒簇,圣胎结成之后,中下两田化坤腹,十月胎圆之后,圣胎迁入上田之内。候阳神出壳之机,此段功夫以性宫为主。阳神出壳之后,行三年乳哺,九年面壁之功,故上田又称作“性宫”。吕洞宾老祖说:“鼎炉三迁,七返九还,大丹成就”。修真之士,不但要弄清“三田”所处位置与所通关窍,还必须弄清“三田”的相互关系与金丹修炼之作用。
二、关窍穴位异名浅说
浩如烟海的气功典籍中,同窍同穴同关之名,繁到一穴一窍一关几十个名字。炼丹道者因一穴一窍一关颇费周折也很不清楚,识不透其中的玄机,往往误入歧途,修功出现偏差。笔者现把丹道中常用的术语破译如下:
丹田分为三,上丹田叫上黄庭,离宫(藏三神之所),泥丸宫,脑海,天谷紫府,性宫;中丹田叫中黄庭,绛宫,土釜;下丹田叫下黄庭,命宫,气海,坎宫(藏元精之府)。
关窍——前三关曰:眉间的玄关、祖窍、天目;两乳间曰膻中、绛宫;脐眼为神阙、命宫、牝门。后三关:从下往上是脊椎骨曰尾闾关;上行和膻中对应的叫夹脊关;脑后两眉照正的叫玉枕关。
头顶正中心一穴为百会穴,昆仑穴,泥丸穴又称天门,乃法身纯阳之后,阳神出壳之处;下面肛门前,尿道后,一穴乃是会阴,是阴阳交会之所,真阴所藏之所,又称作地户;两脚心偏前下陷处曰涌泉;两足脚跟曰踵跟,乃真息之所。两手掌心处曰劳宫,两手掌背心曰外劳宫。
两目: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口为华池,气管为十二重楼,背后督脉为银河、黄河、漕道等。
上下鹊桥:上鹊桥是指口鼻间真气在周天运行时容易漏气的位置,只要炼丹时进入先天境界,舌舔上腭,形成飞丹,不必虑其漏气;下鹊桥是指谷道(肛门)和经道(生殖器),在周天运行时容易泄气,只要练功得法,不用后天提肛,其真气自然不泄而行,故曰下鹊桥。
人身中金丹二窍:上窍——两眉间的祖窍(上田)离宫内,外阳内阴(离卦)中藏元神、日、性、汞、龙、灵山等;下窍——脐轮下坎宫内(坎卦),外阴内阳,中藏元气,为命、铅、虎、气穴是也,又称坤炉、生门、密户,离坎相交,为性命会合,可超生死。
尾闾——在背后脊柱之尾端也。
夹脊——在脊柱之中间也。
玉枕——在脑后之正中也。
任脉——为前身之总脉,阴脉总领,起下齿,终会阴。
督脉——后身之总脉,起会阴,终上齿,阳脉之总领。
明堂——两眉之间。
重楼——在咽喉食道之段。
阳关——外肾之精道。
谷道——肛门之口。
三、玄秘直指
炼道者在修动功、吐纳、导引时自看道书,一目了然,照搬去炼,功效神速。炼丹道自看道书一生,盲修瞎练,甚至谬种流传(指气功杂志上错误稿件之言),害人害己。古人说:“道不传匪人”。有志修道者未遇明师,半途而废。使修士虚度年华,望洋兴叹,终生遗憾。现揭秘部分玄机奥妙。
所谓的鼎炉即丹田也,外形为鼎,丹田中心之处为炉。
所谓的性命,要知神即性也;气(元炁)即命也,尽性致命,也称出玄入牝,炼气归神(性命会合)乃修丹道之真谛也。
所谓铅汞,心即铅(元神),肾即汞(元精)也。
所谓采大药中药物,周天运行中任脉降,督脉升的周天运动过程即药物也。
所谓的橐籥,呼吸即橐籥也。
所谓的火候,进入胎息阶段即火候也。
所谓的阴阳,进火退火即阴阳也。
所谓的天地,鼎炉即天地也。
所谓的黄庭,其丹田即黄庭也。
第六节 修丹道的戒律
一、戒律与清规:
修丹道最忌:大怒、大醉、大淫。大怒的后果是不容易伏气,怒则伤肝,肝气不平和的人最不容易入静。大醉之后除伤脑神经外,练功所积累的元气损失殆尽。修炼丹道不是玄素之术(房中术),它主张节欲,戒欲更佳,特别是百日筑基阶段是禁行房事的。有的人筑基功接近成功,甚至大丹成就功德圆满时,不慎元精泄漏,称之谓炉灶倒塌,还得“而今迈步从头越”,再从筑基之功开始。传说丘长春真人曾四次倒炉灶(毁丹),四次从头练起,直到功成果满。
修道者讲功德:功是指炼丹修持的坚持永恒的时间,即功夫而言;德是指炼丹修持者应具备的品行与戒律。道家的戒律主要有五条:杀、盗、淫、荤、妄;和儒家仁、义、礼、智、信相对。杀生者乃大不仁也,道家讲众生平等,反对残暴杀生,提倡爱惜生灵,珍惜生命,有道之士不伤一草一木;盗者乃大不义也,道家讲济世利民,普度众生(《度人经》讲,扶正抑邪,不取不义之财);淫乃失礼也,淫是指乱性乱伦之性行为,在伦理范围的性行为也属于淫的概念,人知者丧德失礼,人不知者损失身体矣;荤者乃昏也,久食腥荤者使人的脑神经昏沉,修道者要求神清气爽,久食肉者造成人的智慧迟钝,冥顽不灵,气味怪臭;妄乃失信也,修道讲德,古人讲:“出家人不打逛语”就是这个意思。妄者失信,妄者失德,失德者无道,无道者何谈道德?伍冲虚真人把犯戒的修功者称为“盲僧妖道”。清规戒律枚举不胜,修道者要削繁就简,只要做到戒“杀、盗、淫、荤、妄”,知“仁、义、礼、智、信”足矣。
道经里有关清规戒律专论甚多,《太上感应篇》谈及百余条,使人繁而难记,使修道者无所适从。笔者以为清规戒律之目的是警示修者,炼己修真。“清者,清以洁其道;规者,规以范其众;戒者,戒以防其过;律者,律以量其罪”。
道教的礼仪和道家虚无自然的处身哲学截然不同。修道者要学习大道若虚,不拘小节的行为规范,主要是修心,不要被宗教礼节所羁绊,挂袒终生,只会烧香叩首,不知修炼三宝,终生遗憾。史载吕祖,济癫就是不拘小节而成大道的,修士自悟。
二、道不传匪人
修道导师择徒颇严,古人云:“道不传六耳,道不传匪人”。修炼丹道的条件除讲清规戒律外,对待“人”自身的道德标准和其它条件要求极其严格,严格到苛刻的地步了。难怪古人把修道称之谓“功德”与“道行”。
一般健身的动功、吐纳、桩功、按摩、导引之术可以普及,高级上乘的静功是不可以蛮修瞎练的。不遇明师真传,不经实践过的功法,标新立异,谬种流传,只会促寿而不能长寿。金丹天仙大道非常人所晓,伍冲虚真人把不懂丹道乱传伪功的称之“盲僧妖道”。伪功害人,大道隐蔽,上当受骗,甚至早夭。究竟哪些人不宜炼丹道呢?(常规功可炼)
1、凶险之人——此类人心地狠毒,口蜜腹剑,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祖上无功,本人无德,恶念顿生,恶习难改,不能卫道护法,专事人间恶事。
2、嫉妒之人——此类人争强好胜,心气不平,偏听偏信,愚昧无知,不习大道,不悟玄机,没有道器。
3、贪婪之人——此类人敛财聚资,梦寐致富,贪恋他人之财,即不喜助道,又不欲济人,反而会导致行窃为盗之举。
4、吝啬之人——此类人视一文钱而为金山,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挂碍不断,尘俗不抛,世情拖累,不堪入耳。
5、愤燥之人——此类人肝气过胜,脾气暴燥,一遇世事,不易平静,修炼大道,终不伏气,损气败德,与道无缘。
6、见异思迁之人——此类人口谈修道,朝令夕改,不闻大道,而易入旁门,一生能入数门,一生能寻多师,终而无成。
7、无恒志之人——此类人道心不坚,很难坚持修炼至终,一有进步沾沾自喜,一遇挫折则垂头丧气,很难脱破魔障,至半途而废。
8、恶习不改之人——此类人拜师学道时承允改恶从善,接受大道,岁月益长,恶习依旧,违规犯戒,终老朝三暮四,很难专一大道,无功也。
9、淫欲之人——此类人割不断情爱,贪恋女色,喜谈玄素(房中术),专研采战之术,实行淫欲之事,损身败德,大道难成,炉灶屡倒,金丹无望也。
10、道情缓之人——此类人空谈大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吾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不去真修实悟,口谈大道,而不行修道之事,终老无功也。
伍冲虚真人憎恨盲僧妖道误人之举,《天仙正理》中有段经典文字可以论以上十种人。曰:“盖学道本皆智士,而每人品不同,或以德胜而行道之心不专;或以志欲为仙而德不足;或以始勤而终则怠;或喜于谈笑而问道若勤其力行实悟全无有;或初一遇师家,以怀茶便问如何成黄芽,饮师家以怀酒便问如何到了手,轻视如俚言之笑谈,即笑谈之闻,认为得理;或以好胜务奇,而欲闻独异于己,称独胜于人,徒务知道而不行道;或有徒务博闻而唯自以为能士,如一宾友曰能这件,则亦曰我也能,遇一宾友能那件,则亦曰我也能,不论邪正是非,一概俱闻,实无学道行道之志;又或有狡诈医士,借谈道而涉猎却病小坐之功,遇富者用药无效,又恐他人夺其饭碗,传以坐功而却病为钩连擒拿之法耳,何有益学道之心;或本志不真学道,但借学道芳名,而行不道之事;或以口称学道知道行道,而心实不学不知不行者;或以父母妻子恩爱太重,道念亦重,然割修仙恩爱不能全舍,欲系恋恩爱又恐无常速到失却千万亿劫,难逢之道。此谓两持之心而亦两失之心也。无常速到道果得乎,恩爱在乎……”。
伍冲虚真人言简意赅,谈及大道修炼之不易,给各种伪道假道,无恒心修道之人一一画像,揭露其道貌岸然之伪装,是修道者的座右铭和警示牌。笔者不加注释翻译之,古之圣仙对门人后世学道之人用心何其苦也。
本节提到戒条五项,即杀、盗、淫、荤、妄;信条五项:即:仁、义、礼、智、信。修道之人要返朴归真,去繁就简,提纲挈领,高瓴建屋,抓纲治道,大道终成,注释经义,寻章摘句,屡背信条,元神不清,堪称愚夫,岂晓玄机大道哉。
又提及十种人不易成道,但不是绝对不能为之,夫人为万物之灵,自身为一小天地,修道的条件是具备的。人常说:“人人有个黄金鼎,家家自是药物店,金丹个个可修炼,长生金身随处见”。奉劝世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道近在咫尺间。
第三章  丹道要旨的心法
第一节  十字心法
太上无极功《丹道要旨》分为筑基炼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四大步骤。修炼《丹道要旨》所要求的“无极大丹”,这时身心将发生对应的四个阶段的变化。即:却病延年之果;返老还童之果;长生不死之果;纯阳归真之果(与道合真)。本文不谈具体炼丹方法,只谈炼丹道中涉及到的心法问题,
道家的功夫皆知有“站如松,坐如鈡,行如风,卧如弓”之说,这些其实是指桩功、静功、动功和睡功(静功范畴)。《丹道要旨》是太上无极功中的上乘修炼内丹的静功。它通过三调,即调心、调身、调息的三调,来达到外静内动,打通修炼者的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十五别络和身上的所有穴位,炼元精元气元神,身心升华,结成大丹的目的。道家说:“羽化飞升,得道成仙。”阳神已证六通之境(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文字阐述容易,修持此功甚难。从古至今修炼内丹者如牛毛之多,得道者如麟角之稀。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修炼者不得其心法,着空着相、走火入魔的缘故。近二十年的气功热浪中极少有体现先天大道者,有点功夫也只是“幻丹”作用,很快就会消失。而先天大道须经明师指教,循序渐进,进入先天境界才能成其大丹。
为避免炼丹者走入歧途,现把无极功中修炼丹道的“空、无、松、虚、静、定、悟、慧、圆、真”十字心法,介绍给广大修炼丹道者,以供诸位参考。
空——空乃空明无垠:修炼者也是普通人。人间有谚曰:“酒色财气四大物欲”,修炼者若看不破这尘俗中的物欲,那修真养性就只是空谈而已。这就告诉修持者要解决四个正确对待:一是对待食欲。修炼者要以清淡饮食为主,不食辛辣刺激食物和酒。辛辣刺激食物造成气浊,酒是应戒掉的,何况是酗酒过度,大怒大醉?这是有碍静功修炼的;二是性生活要有节制,筑基阶段尤其忌房事,筑基成功之后也不能房事过度。节欲养精是头等大事,否则是炼不成大丹的。三是财的问题,炼功者要具备四个条件:即法、侣、财、地。可见修炼者无财不行(日常生活要用,社会施舍要用)。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也是不可取的。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借炼气功之名,求敛资财之实,那只是一个商人,非修真养性道德之士的行为。四是气,气为万祸之源。有人为一句话,一件小事,争吵不休。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没有一点容人之量是不行的。要做到严于律已,宽于待人,忍天下人不能忍之事,容天下人不能容之物。在对待社会、工作、家庭、亲属子女、同志好友等,应顺乎自然,合乎情理。修丹道者要正确对待一切,万物皆空,万事皆空,诚心诚意,万缘俱断,洗心涤虑,对境忘情,也就是五蕴皆空,无有挂碍,心理永远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修炼者要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对待自己。
无——无乃无极生道:“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讲世界的本原问题。本功的观点:“万功源道,万法归无”。什么是道?古代的哲学家、被尊为道家始祖、三清之一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章就阐述什么是道。有关道的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门各派都有不同注释。笔者粗浅认为:“道是讲世界的本原和规律的学问,是万事万物的组合和主宰。它无形无象,用气功理解,道就是无极(用符号表示为“○”
)。它没有极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超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能转换公式。质能转换公式为E=mc2(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每秒30万千米),无极论的观点是超过相对论,假定无极论的公式为○=mcn,世界的变化将是无极状态,可以说进入一种不生不灭的世界。用现代科学手段暂时无法达到这一场境。相信人体科学和自然科学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即无极状态。或者叫“无极场”。修炼丹道要认准功法的真伪,讲究科学性、传统性、系统性。凡是合乎先天大道,非后天有为之执着,顺乎自然,内炼精气神(讲先天),外炼筋骨皮,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从有为入手,升华到先天无为之境,最后为无所不为之境。修炼者讲法不二门,不要见异思迁。有人学过几十种功法,参加过好多个学习班,最后气功没学成,只落得疾病缠身,精神失常,造成终身遗憾。认准世界是无极大道,“无”字是万功之源,在明师的指导下去大胆修炼吧。
松——松乃松极生虚:这里是指调身的过程,松是指身体在练功过程中保持自然舒松,在精神放松的前提下,身体的形态高度放松(如物理学中的失重感)。炼静功丹道的姿势一般为三个阶段,初级为散盘、中级为单盘、高级为双盘(又叫天盘,称作五心朝天),周身全方位高度放松。放松能促进入静,使气血畅行无阻。古人讲:“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坐忘、忘身、忘形、物我两忘)气行。”这就是松这个哲理。不着空,不着相,不僵不滞,身体的肌肉屈性和伸性对抗相对变弱调和,血管舒张,经络畅通,可以达到“凝神聚气,调息养神”之目的。久炼丹道者,可知松是入静的主要问题。
虚——虚乃虚怀若谷:“致虚极,守静笃”,虚是指炼丹道者心里要安静,精神内守,神不外驰,心里要安静。达到清虚其心,守神息虑。这里主要指断绝一切欲念,心平气和,意念专一,避免心浮气躁,要气沉丹田。在身虚心虚的状态里,也就是“虚无生自然”的先天境界中产生“虚无”之真境。炼功者心虚到海阔天空,一尘不染,心无一垢,虚怀若谷之境地。古丹经云:“此气大定,则不见其从何而伏始,亦不见其从何而代终也。无始无终,亘万古而无一息,与神俱虚俱静,斯谓之形神俱妙之静也。”这里伏气、入静都离不开虚。可见炼丹之士,不知致虚,则心不能安,神不能宁,气不能降,虚太重要了。
静——静乃静宁生元:这里讲后天返先天的过程。修丹之士,要真心诚意,寡欲断念,达到清静无为之真境。《清静经》曰:“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使能常迁其欲,而心自静。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不言而喻,清心寡欲,其气自然平和畅行,百念不起,方能抱元守一。坎离相交,归根复命,是筑基炼精的重要环节(取坎中真阳,即取阳爻‘―’,填离中的真阴;取离中之真阴,即取阴爻“‐‐”,填坎中真阳,这样坎离相交,变为乾坤两卦),后天八卦变先天八卦,人身由后天返为先天。筑基之后,身心发生变化。无思无虑,无念无欲,六根闭塞,一念不起,心如皓月,一尘不染,性定命注,进入混沌的胎息状态。口鼻呼吸全无,后天识神自隐(功夫不到此步,很难相信),正是采大药炼丹过关的大好时机。非静不能后天返先天,非静不能过关服食(运周天),非静不能成大丹。一切后天意识的丹,只是“幻丹”,因水源不清,皆要退堕。非丹道明师高士不能理解寂静的作用。
定——定乃定中神凝:定是丹道功的主宰,高度的松虚静中产生“定”力。炼内丹功不同于其他一般导引和动功。“顺者凡,逆者仙”,这是元精化元气,由督脉逆转通过三关降入丹田性命会合炼大丹。要内听、内思、内视、六根不漏(耳眼鼻舌身意为六根,后天感官),久而久之过渡到六根清静,再升华到六通之境。练功的过程中,由于定力不足,会产生幻听、幻视、幻觉,这是魔障的出现,不可当真。如果把魔境当做特异功能,那就大错特错了(有些人不懂断魔,错误地指导别人,产生走火入魔,造成悲剧,可笑可悲)。
虚静生定。炼丹者修炼丹成时,恶境良境常现。遇恶不惊,遇良不喜,心死神活(元神不动,定力极强),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久之性体老练,阳神出现。性光灵明,凝神入定,静养七日其丹自成矣。定力能克服一切恶习,产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恶从善,去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永远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炼丹的过程实际是修德的全过程,也是明心见性的过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坚持不懈,其功自成。何为动力?定力才是最关键的动力。
悟——悟乃悟觉生慧:即大彻大悟也。在高度静定中产生的效应,大脑的潜能空前开发。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对待世界,正确地认识人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具备改造客观世界能力。也具备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把握世界的总潮流、总趋势,把握人生的大方向、大宏图……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常人不具有的魄力和毅力。大彻大悟的人,道家称之为得道真人,他们能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丹道功中常讲“命要修,性要悟”。命功完成之后,也就是却病延年后,向性功过渡的过程中,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完全是悟性为指导,否则就不会成为大觉金仙的。
慧——慧乃慧能通灵:元神在修炼过程中,应通慧通灵,否则冥顽不灵是违背性功宗旨的。大丹炼成,丹光生慧,阴消阳长,九九归真,体变纯阳。古丹经中多处指出:“神满不思睡,气满不思食,精满不思淫”。又指出:“窥破世昧,斩断尘缘,阴尽阳纯,方能顿足生慧。”“定”到一定极限,慧的功能自然产生,大脑潜能开发,出现超常人的大智大慧。慧产生的效应,是科学家提高科研效果,是政治家可以做出正确的政治决策,是学生会提高学习效果,是工人可提高革新和工作效率,是运动员可提高运动成绩,是罪犯可改变心理状态(改恶从善心理)。慧产生的效应,无论从生理、生化、心理上都有重大变化。
高级的炼丹之士都懂得大丹生慧、慧光通灵这个道理。他们在采大药过程中掌握火候,不嫩不老,恰到好处。从六根闭塞,到六根震动,五蕴皆空,六通顿足,慧根一开,须有前知(产生预测、遥视、透视等功能)。但古人劝其门徒不可妄用其慧,应“韬光晦隐,慧而不用,慧乃愈生。妄用其慧,定招损毁。”特异功能在中国古籍中多有记载。近年来有人肯定,有人否定。笔者认为特异功能是存在的,但它不是永恒的(丹成者例外)。妄用其慧,很快就会消失了、退堕了。有些人为名利,稍有点慧光,就锋芒毕露,妄用妄传,仪器测试他时,什么功能也不存在了(加上身心紧张)。“韬光晦隐,大智若愚”是保存慧的方法,希望修士谨慎为之。
圆——圆乃圆觉成道:圆指功德圆满之境,是炼丹者证果阶段。十月胎圆之旨,大丹成就,阳神出壳之后,还需要继续修持,行三年乳哺之功。老子曰:“乳哺者,调养训练之谓也。阳神初出,圣体尚嫩,欲其慧光,凝结不散,必须调养,乃能坚固老成,法力广大无边,乃能神通变化……养成真空妙相之圣体也。”古往今来的丹士都注重“功满三千,德周八百”的实践锻磨,也就是功和行的统一。历史记载吕祖斩蛟,许旌阳锁蛟,葛洪老祖行医,孙思邈真人著《千金方》,陶弘景当皇帝的顾问(称山中宰相)。济世利民的修道的品德。“圆”又指命功已满,过渡到性功阶段。修炼者始终保持神清气爽,性体纯阳老练,以太虚这宅,大地山河,尽是我之床枕,举步千里,遍游万国,出有入无,通天彻地,入金无碍,分形散影,来去自如,匡扶正义。古人云:“恶念未除,丹道难炼,恶习恶念,化根剖底,防微杜渐,终成大道。”这就告诉炼丹者正人先正已,尽职工作,诚恳待人,对人忍让,不恶语伤人,要虚心待人,从谏如流,多做善事,心地善良,容天下不能容之人,忍天下不能忍之气,洗心涤虑,海阔天空,方能功满德圆。
真——真乃真人得道:“九九归一,乃纯阳归真”之意。古代浩瀚的丹功典籍,把世间的人分为五种:即众人、贤人、至人、圣人、真人。真人是超人,是尽善尽美之人。最早提出“真人”这个名词的是庄子。他称老子是莫大之真人哉。真人的原意是指道德高深莫测的完人。后世专指炼丹道有成就的丹士。真人无论众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都是臻至尽善尽美,他们的智慧可称为大彻大悟,大智大慧,未卜先知,有预测功能和诸多方面智慧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不生不灭,永劫不坏,寒暑不侵,百病不染的金刚不坏之躯。丹经上说的“形神俱妙”就是这个层次。
九九成真,九九归一,纯阳归真都是这个含义。
第二节  其他问题(断魔正修)
修炼丹道的核心是坚持正觉正念,断魔正修,方能功德圆满,修成正果。用现代术语就是必须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修真道原》里长篇累牍就是谈及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修真道原》摆脱了宗教的羁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探索世界,研究世界,探索研究人体生命科学——丹道功问题。修道者常提一个心法就是正觉正念,正觉正念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首先来源于正确的意识问题。正确的意识源于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个正确的意识(正念)不是源于宗教观念,它是来源于“道”。应该摆脱一家之言的狭隘的宗教推论,必须用道是世界的本原,总法则和总规律的观点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有些物质用现代科学仪器也很难探测到它的奥秘,必须用高度静定下的潜意识(先天元神)才能去认识它。修道者反对“不可知论”,坚持“可知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渐而对世界的认识,由渺茫到可知。随着你的修道功法的精进渐而对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由玄妙到知晓和把握,高级功法本身是与高科技相互沟通的。修道者的道术是什么?你的大脑修成阳神,可以在神俱六通之境无为而无所不为。人的大脑储存信息比世界上超级电脑储存的还多。把人体生命科学神秘面纱揭开,宗教迷信色彩外衣掰去。人类生活将充满着五彩缤纷的奇景,修者切勿陷入唯宗教主义的潭渊。
心法问题又是修道者的心理素质问题,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大脑思维状态下进行的。心理素质如何,实质上也是中医心理学范畴的治疗法。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持之以恒,特别是修炼丹道,不是简单的健身导引之术,立竿见影之快,而是日积月累,几十年如一日,按照一个重复的轨迹,不厌其烦地去做。有人幻想得一点“真诀妙法”和“真言法语”,一朝一夕,日新月异地突飞猛进。如果功夫效应较慢,就见异思迁,另换新法。炼过几种甚至几十种气功的人大有人在。然而身体仍旧有病,大道无缘问津,貌似博学多闻,其实什么功夫仅悉皮毛而已。修道者要法不二门开法门,重实不重虚。虚是指大道的功理,实是指大道的行持。否则终老无成。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永恒的决心,欲度彼岸,只好望洋兴叹。二是必成之信念是很重要的,古人称成功后的功德,三辈子皇帝,七世状元郎都有所不及,可见成道之不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大道可成。丹经上讲的“真人”是大丹功德圆满之后,三载哺乳,九年面壁,炼神还虚之后戴肉金仙,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已证六通之境)。现代人说这是谬论,然则修丹道进入此境者甚少。修者可在明师指导下,正确的修为,科学的修持。真者自真,伪者自伪,何需口舌之争,是非论理。丹道功是上乘的人体生命科学组成部分,炼的得法,自然而然发白返黑,齿落更生,步履轻盈,容衰返壮,壮者更青,青者还少。这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此诸般众目共睹。三是断魔正修,修丹道这峰巅无坦途可走,要忍天下人所不能忍之气,要舍天下人所不能舍之财,断天下人所不能断之欲,割天下人所不能割之爱,超天下人所不能超的生死关……。道书指出五难、八难、十难之类难事,其实都是对修炼道丹者心理素质的考验。练功中的幻境,生活中的困难,父母妻子儿女的拖累,社会世俗事的应付都是魔难。魔难越大越多,人的意志就越坚强。断魔的过程也是培养和造就、熔炼、陶冶人才的过程。古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现代人也讲:“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无希望中显有成。伍冲虚真人评论丘长春说:“突破魔难一次,功力倍增一次”。荀子在《劝学篇》中用蚯蚓和螃蟹作比喻,指出:“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二螯,非蛇坛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这里是指治学,修道比治学更深奥,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将被历史淘汰,望有志修真的居士们,再彻悟断魔正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去涵养心性,完成未了心愿,勇修大道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人得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