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2、3段思考:这是一只_____的鸭蛋,因为____(用文中相关语句回答)

查看: 17675|回复: 12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郑重推荐)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掩、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等词的读音、字形。学习运用“肃然起敬、囊萤映雪”两个成语。
   ⑵ 了解作者和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⑶ 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⑷ 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
   ⑴ 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
   ⑵ 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掌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⑶ 揣测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示手法,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同学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是妙笔,还是赘笔?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课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包括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诗词荟萃等,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2、朗读法:
    本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干体会得出。教师应指导同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风味来。好的朗读是课堂教学胜利的一半,文章的深意在朗读中自会出现。
  3、讨论点拨法。
  4、涵泳品味法。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展播,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创设教学氛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整体掌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交流)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二、资料展播,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民情
  多媒体播放各地端午风情画。
  同学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端午的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交流,然后各组推荐较有价值的资料全班交流,图片由实物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朗读或投影显示。
  教师也可酌情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内容如下:
  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女娲节、龙子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棕节、粽包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并有“小端阳”(五月初五)与“大端阳”(五月十五)之分。
  2、端午节的起源:
    普遍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纪念各族英雄人物的说法也较盛行,这里面包括替父报仇雪耻的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为操练水军而创设龙舟竞渡的越王勾践、威震西域的伏波将军马援、反对朱棣篡位的谏臣刘景、岁暮捉鬼的钟馗、忠于爱情的蛇仙白娘子等。另有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道教定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腊”,是日要香汤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3、端午节的礼俗、食俗: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后世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与食俗──诸如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船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浴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蛋和粽子;喝龟肉汤等。无不出自避兵鬼、驱魔疠、止病瘟、强身体之目的。
  4、端午节各地不同风俗:
    较流行的有龙舟竞渡,也叫赛龙船,传说是为了拯救落江的屈原。其他的活动还有插艾、贴符、挂图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抽查同学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⑴ 给加粗的字注音。
        腌  门楣  苋菜  城隍庙
      ⑵ 辨析形似字。
        籍:____________________
        藉: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释义并造句。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囊萤映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四位同学回答。
    明确:⑴ yān,méi,xiàn,huánɡ;
       ⑵ 籍(jí,籍贯),藉(jí,狼藉;jiè,慰藉);
       ⑶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地表示敬意。囊萤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2、同学大声读 课文,要求尽可能读出文章的风味、情趣。
  3、全班推选两位同学示范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4、教师范读第2段,同学跟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整体掌握文意
  1、提问:请概括文章各段的段意,就文章的思路,谈谈自身的看法。
    同学考虑,然后同桌之间交流看法,同学自由发言。
    明确:课文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第4段涉和端午的鸭蛋,着重写端午的“鸭蛋络子”。第5段写吃鸭蛋、玩蛋壳。第6段是补笔。
    文章的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课文先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有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然后介绍家乡的鸭蛋──高邮咸蛋,最后涉和正题,写端午的鸭蛋。
    教师根据同学分析板书:
    端午风俗  家乡鸭蛋  端午鸭蛋
  2、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同学仔细读第1段,教师提醒同学注意“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还有一个风俗……”这些提示性的句子。
    同学明确:作者家乡的端午共有七种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前五种较普遍,后两种较独特。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这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一个小小的鸭蛋凝聚着情趣、诗意和作者的满腔深情。
五、安排作业
  中秋节是我国的保守节日,请写一段文字介绍你们家乡中秋节有哪些保守习俗。模仿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以“家乡的中秋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为开头,100字左右。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让同学们说说幻灯片上显示的是哪个节日的活动、物品、诗句,并让同学们自由地说说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引出课题,并简介作者。讨论学习本文应达到的目标,确定学习的步骤。
二、整体感悟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讨论朗读方法,体会文章流露的思想感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播放幻灯片。明确此环节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重音、语调、语气和感情;认真听读,勾划出读得精彩和缺乏的词句,勾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体会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与同学朗读相结合。
  2、同学评议朗读情况。
    (说说老师和同学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为什么。渗透朗读方法指导。)
  3、体会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三、研读内容
  (掌握文章层次,研读文章内容。)
  1、引导同学发现文章的层次,发现文章内容与题目“端午的鸭蛋”的关系。播放幻灯片。
    (说端午→说鸭蛋→说端午的鸭蛋)
  2、让同学选择研读文章内容的方法:最好采用访谈或问答的形式。
    (教师提出几种方法,由同学选择。如编课本剧、自由阅读、记者访谈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形式。)
  3、划分各小组研读任务,分别准备:
    (第一小组研读第一局部,第二小组研读第二局部,第三小组研读第三局部。依据课文提出问题,作出回答。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扮演长者答记者问,假如遇到回答不出的问题可以向同学和老师求助,本组同学扮演记者提问。看看谁的问题提得有价值,谁的回答既忠实于课文,又灵活机智。)
  4、用访谈的形式各小组依次当众汇报研读情况。教师注意组织和引导,尽量放开。
  5、明确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教师再举其它例子,并启发同学谈谈对于我们写作的启发。
    (汪曾祺的散文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写人间草木,写四方食事,写学校师友,写平淡人生,写“一地鸡毛”,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启迪人们体验平凡生活的乐趣。启发我们注意体验生活,处处留心皆文章。)
四、品味语言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汪曾祺散文的风格。)
  1、播放幻灯片:
    显示汪曾祺对其散文语言风格的评价。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身在语言上的追求:①平淡而有味,②用适当的方言表示作品的地方特色,③有淡淡的幽默。)
  2、同学自读课文,找出例句来讨论上述风格。
    (如:①第四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小朋友自身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笨拙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②“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③第二节“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由,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其它句子由同学自由找。)
  3、品味文中其它精彩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蛋于是出了名。”“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和。”“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4、教师再举汪曾祺其它散文中的例子,引导同学整体掌握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激发同学阅读兴趣,搭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播放幻灯片。如写在树上掐花的片段“……爬在海棠树上,梅树上,碧桃树上,听她们在下面说‘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冒一点险,用一点力,总给办到……” 写树倒的片段“……我爬上堆近屋顶的芦柴上,听水从高处流下来,响极了,訇〈hōnɡ〉——,空心的老桑树倒了,葡萄架塌了,我的四近越来越黑了,雨点在我头上乱跳…… )
五、同学小结
六、探究实践
  播放幻灯片。
  1、比较阅读,阅读《端午日》(沈从文),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端午的风俗,体会其叙事特点和语言风格,与本文作比较。
  2、说一说以端午为题材的诗歌、民谣等。
  3、说一说(写一写)家乡节日的风俗习惯。
  4、谈一谈对待民俗的正确态度。
七、同学小结
八、课外导学
  播放幻灯片。
  1、阅读提示:
    阅读汪曾祺散文,争取从整体上掌握其散文风格,从中汲取营养。
  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到民间采风去。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九
一、欣赏配乐图片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的典型庆祝方式图片)让同学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节日和习俗?用轻音乐,为的是不破坏本课力图要营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放一张图片让同学说一张确实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说要热闹的多,但是实在不忍心这样的课一开始就这么吵喧嚷嚷!
二、生字词教学读读写写用用双基落实做到实处
三、默读课文感知
  问:课文包括哪三局部内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为下面的教学服务。)
  选择你感兴趣的那局部内容大声地朗读(尊重同学的朗读喜好,这样也许效果会好点。)
  问:这局部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情感?
  1、对同中存异的端午风俗的喜爱;
  2、思乡爱乡为故乡自豪;
  3、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课件用超级连接,可以随着同学的思路走,当同学说到一点的时候再追问一下,带动所有的同学考虑。把同学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发挥出来。提到1时问同学文章提到的一起的端午风俗是什么?他家乡特有的是什么?用图片展示。提到2时让同学找寻具体的句子读出情感并展示作者以思乡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提到3的时候让同学找出作者童年的痕迹,同时体验自身的生活。
  这个环节过后同学对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介绍作者的作品特点
  他善于江南,定居于北京。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绩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让同学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各有特点。
五、引用汪曾祺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品味课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点
  自然和家常的特点同学应该很快就可以体会到,文章的构思,笔法都很自然,文章的取材很家常语言也像聊家常,就是平淡这点可能同学很难苟同,那么就用一段话“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危襟正坐。只有充沛感受生活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和诗意,我们才算是真实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引导同学去领会去寻找让同学在课文寻找“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同时让同学去找寻自身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要告诉同学一种在平淡中寻找真情趣的生活态度。
六、汪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身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示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从而引导同学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找一找例子读一读比一比(把它替换成较一般的表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学会欣赏作家的语言。
七、配乐快速欣赏汪曾祺的散文片段在明白和领会了一点作者的生活态度,作品语言风格,和构思的方法后,静静地欣赏,我觉得这是最快乐的事情。何况选择的都是很有意思的作品,最后加以总结:作者的文章传达出了味外之味大家去读一读他的散文品一品这两个味
  我也是希望把散文教的平淡一点实在一点。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六、课外实践
  1、搜集有关描写宁波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涵乡土气息的文字。
  2、请你仿照课本4、5段的内容写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把你在保守节日中记忆犹新的一件趣事、一种美食写成200字左右的片段。
  板书:
【教学评价】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公开课教案。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同学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在文本阅读中,同学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归纳复述知识能力、诵读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鉴别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努力让同学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同学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艺术多种多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做更多的探索,使语文能力成为同学终生受益的法宝。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八
【教学内容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初一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是民俗文化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同学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单元所选的这些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意在让同学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体会中国民族文化的广博精深,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示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保守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学情分析】
  保守文化对当代中同学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保守文化的机会,并不知道自身民族的文化是多么广博精深,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保守文化。因此,面对保守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实际,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本篇课文,就是唤起同学对生活、对家乡、对自身民族的重新审视,并由此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操。
初二的同学一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同时,对了解到的事物有了自身的见解,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因此,只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教育情境,是可以引导、协助同学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同学的情况,我对本文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括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过程与方法】
  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身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同学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的习惯。通过对保守民俗的了解,培养同学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身对民俗的理解。
【教学资源和课前准备】
  运用多媒体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同学准备〗
  同学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关作者汪曾祺的资料,最好能阅读几篇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身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教师准备〗
  教师根据内容要求,制作相关的资料库和教学课件,设计教学情境和导学战略。
【设计理念】
  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语文教学应当体实际践性这一学科特点。同时语文学习又是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教学要鼓励同学带着自身的生活体验阅读文本,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教师要真正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尤其要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
【教学战略】
〖设计思路〗
  本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汪曾祺的文章,初中同学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干体会得出,因此,把加强朗读训练和品味语言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民风、民俗同学平时有所接触,但不够透彻深入,本文把教学难点放在如何调动同学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上。让同学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感情。
  教学方法的确定:首先采用文献法。课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其次运用朗读法。本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干体会得出。指导同学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风味来。接着通过讨论点拨法和涵泳品味法来深入体会本文语言平淡自然极富韵味的特点,以和所蕴含文化意蕴和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最后运用体验法和延伸拓展法提倡珍惜保守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同学身上,新课程规范提出要“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同学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所以同学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采用朗读读法、圈点勾画法,可采用讨论法、问答法,体验法,仿写法等。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问:先请大家看两句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楚乡遗俗你知道有哪些?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呢,我们就随着汪曾祺,这位有着浓浓乡情,带着芬芳乡土气息的作家去了解一下他们家乡的端午风俗,去看一看他们小时候在端午节吃什么,玩什么。
  板书课题: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其他同学边看边在文章中划出作者家乡——高邮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作者详写了哪几种风俗?为什么?
  3、为什么作者在接下去的两段中,不说油爆虾,而偏偏要说不起眼的小小的咸鸭蛋呢?请两个同学分别来朗读2、3两段,其余同学跟着他的朗读内容找一找为什么说鸭蛋的原因。
    请以“这是_____________的鸭蛋,因为_____________(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明确:
    如:① 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② 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③ 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④ 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⑤ 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⑥ 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⑦ 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
三、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身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 “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
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③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和乌了吧!
      ④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⑤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只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
  3、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身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示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你能在这两段文字中看出来吗?找出来,体会一下。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板书:故乡情结)
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3、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就像琦君之于春酒。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小朋友自身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装 挂 吃 玩)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小朋友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小朋友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小朋友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小朋友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小朋友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汪曾祺先生就是这样,善于在平淡生活中发现情趣,找寻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也是他散文的魅力所在。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并成为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出生活的真趣和生长的快乐。因为快乐无小事。
  4、让我们一起来把第四、五段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四、关注社会,体验生活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你回忆一下过去,你们有没有过过端午节,你们有没有企盼过端午节。我们宁波地区的端午节有吃些什么?
五、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保守的端午佳节。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保守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
  (根据上课了解到:同学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责韩国非法窃取,不道德,厚颜无耻,没有进行自我剖析和检讨。)
  同学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保守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和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保守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同学们都缄默了,现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当作键盘,用我们的纸当显示屏,充任一回网友,也来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
    同学写,同学交流。
    小结:看看我们自身,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再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保守文化。(板书:珍视保守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二句话: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文言词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如:“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和。”等等,它们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朗读时要读出从容中不乏诙谐、得意之态。
   ⑸ 口语:
     大文言的朗读──文中时时交叉朴素的“大文言”,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这有什么好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朗读时尤要注意语气语调。
     “造型”语的朗读,如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一个“吱”字就活灵活现地表示出来了。
   ⑹ 方言:
     “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
 19、教师小结:
    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口语化:短句,方言)
               }雅俗共赏。
    (文学性:文言、成语)
    让同学总结汪曾祺作品的风格,教师提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⑴ 选材。
   ⑵ 结构。
   ⑶ 语言。
   ⑷ 思想。
 20、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经典?
   ⑴ 独特的生活。
   ⑵ 丰富的思想。
   ⑶ 特色的语言。
   ⑷ 精当的结构
    以鲁迅(绍兴)、老舍(北京)、巴金(四川)等为例。
 21、教师小结:
    实际上,《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包括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不论一个人走多远,它都将是引导一个人的方向。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沛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和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生长的快乐。
 22、创意读写活动:
   ⑴ 假如你是高邮市长,你要举办“中国高邮•双黄鸭蛋文化节”,你怎样向大家推荐高邮的鸭蛋文化;
   ⑵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介绍你记忆中的美好端午节;
   ⑶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位长辈,请向小朋友们介绍端午节里的美食“十二红”;
   ⑷ 假如你是课文里面小朋友的一员,请说说你的“鸭蛋络子”;
   ⑸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介绍“写虎字”、放“黄烟子”的乐趣;
   ⑹ 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⑺ 假如你是一只充溢灵性的高邮鸭蛋,你怎样表示自身的个性。
 23、课内扩展:
    我手写我心:中国民间保守节日很多,想想生活中值得你难以忘怀的地方,将你的感触用美妙的文字出现出来。
 24、安排作业:
    比较阅读:汪曾祺《咸菜茨菇汤》
【教学反思】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七
【课文导读】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小朋友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小朋友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小朋友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身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和。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方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小朋友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小朋友自身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小朋友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小朋友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小朋友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一、字词注音
  汪曾祺qí系jì百索子倘tǎng若咂摸zā mo
  城隍huáng拧níng成小绳门楣méi用酒和huò
  苋菜xiàn籍贯jí硝药xiāo腌腊yān
  络子lào大襟jīn车胤yìn熏xūn五毒
  似的shì de   
二、词语解释
  端午:我国民间节日,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端,开始;午,午日。
  咂摸:方言,仔细区分(滋味)。情结:指深藏心底的感情。
  百索子:端午时系在小孩的手臂上或脖子上,风俗认为这样可以辟邪。
  五毒:指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
  符:道士所画的一钟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
  寄名:旧时幼童认僧尼为老师而不出家,或认他人作义家长以求短命。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堂屋:正房居中的一间。朱笔:红笔。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微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雄黄:一种矿物,橘黄色。中医用来做药。
  有不:相当于“有没有”。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硝药:硝石做的火药。名目:名称。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起敬:发生敬佩的心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浩瀚壮观的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现在常比喻人的阅历广,眼界就开阔,追求的目标就更高。
  称道:称誉。他乡:其他地方。
夹取以敬客:夹取(腌鸭蛋)来敬客人。以,连词,来。
  尤为:更是。
  络子:依照所装物体的形状,用线结成的网状的小袋子。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现在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大襟:纽扣在一侧的服装的前面局部。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利用萤火虫的光刻苦读书和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练囊:用一种白色的绢做成的口袋。练:白色的绢。
  薄罗:薄的丝织品。
生活的滋味,从一个鸭蛋开始──《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括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2、能力目标:
   ⑴ 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⑵ 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⑶ 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⑷ 体悟小品文中的经典。
  3、情感目标:
   ⑴ 培养同学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⑵ 激起同学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保守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
  解读文本,品味经典。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身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思路】
  说风俗──读文本──谈鸭蛋──品乡情──论作家──评经典──写真心
【公开课教案】
一、情境导入:说风俗
  1、请同学说说中国民间的保守节日:
    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
    屈原有哪些值得纪念的地方?
    (这些伟大人物的思想、追求、生平经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纪念屈原,能激起我们怎样的情感呢?
    (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2、既然端午节这么有意义,那么上虞的端午有什么风俗活动吗?
    (吃“五黄”:黄鳝、黄瓜、黄酒、黄桃、黄鱼。蛋黄、雄黄酒。挂艾草、点蚊香、喝雄黄酒。)
  3、你作为上虞的一员,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
  4、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大家都预习过,我问一下,这篇文章是谁写自身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
   (同学简要介绍汪曾祺)
  5、那么,汪曾祺的端午是怎么过的?都有哪些风俗活动?(七种)其中跟别处一样的风俗是什么?可能与别处一样的风俗是什么?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是什么?
  6、最与众不同的是吃“十二红”,你知道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比方: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
  7、既然希望“红红火火”,那么汪曾祺的家乡当时的经济条件怎么样?从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好象我们那个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8、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这么多的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
    (高邮鸭蛋:好、奇、名。)
  9、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充溢了什么感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自豪“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
    (对故乡的特产,对故乡、对生活的热爱)
 10、既然作者要写出自身故乡的特产,要写出自身对家乡的热爱,就要写好,但是,大家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感觉文章的结构比较不同。
(可能有同学说这是流水帐)
 11、文章开头的第一句是什么?文章最后的一段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写作文要求总分、总分总的结构,但是这篇文章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好象不沾边,他们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12、教师小结:
    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双黄鸭蛋──鸭蛋的特点──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
 13、这就像是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在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14、文章结构分析:
           端午的风俗 (铺垫背景)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前两个局部的统一)
 15、⑴ 为什么会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囊萤映雪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后来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不失去改变生活的渴望,他们胜利了吗?
    ⑵ 孙康、车胤和文中的“我”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⑶ 为什么文章否定了用鸭蛋壳装萤火虫照亮来读书的想法?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又是什么?
    (艰苦环境中仍不失改变生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自我解嘲,只要有了这种刻苦学习,热爱生活,改变生活的心意,又何必一定要在乎形式。)
 16、总结汪曾祺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身独特的感受。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写“端午的鸭蛋”变得水到渠成。
 17、像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结构,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出一例来吗?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18、除了结构上的闲适自由,汪曾祺语言也比较有特色。大家读了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感觉。
    请同学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
    口语(短句)、方言、文言、成语。
   ⑴ 感叹句:
    ①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② 还不就是个鸭蛋!
    ③ 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⑤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⑥ 有!
    ⑦ 好看极了!
   ⑵ 问句:
    ① 这就能辟邪吗?
    ②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③ 这有什么好看呢?
    ④ 这能行吗?
   ⑶ 短句:
     短句的朗读──文中短句非常多,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① 系百索子。
    ② 贴五毒。
    ③ 贴符。
    ④ 喝雄黄酒。
    ⑤ 出鸭。
   ⑷ 文言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端午的鸭蛋阅读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