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老中医失眠17年小偏方看方!

请懂中医的人帮忙看下此方
提问时间: 10:34:59|
基本信息:
病情描述:
方一:毛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鱼骨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砂仁6克神曲10克麦芽15克方二:党参15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炙甘草6克砂仁6克桔梗6克白扁豆10克莲子10克薏米仁15克淮山药20克陈皮10克半夏12克神曲10克麦芽15克黄柏6克黄芩6克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0263收到了:
病情分析:毛术,厚朴,陈皮,甘草,枳壳,砂仁都是调理胃部气机,鱼骨可以制酸止痛,黄连,黄芩清上中焦之热,神曲,麦芽健胃消食。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补益脾胃之气,加半夏,陈皮为六君子汤可以健脾祛湿,砂仁,桔梗调理气机,白扁豆、薏米健脾祛湿,莲子,淮山补益心脾,神曲,麦芽健胃消食,黄芩,黄柏清热。指导意见:两方都主要治疗的病症。方一偏于行气,主要治疗气机郁滞兼化热导致的胃痛,可以健胃理气清热止痛。方二健胃理气中偏于补益,治疗脾胃虚弱,胃口不好,胃满等疾病,可以健脾益气,兼可祛湿。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2045收到了:
病情分析:你好,综合看来2个方剂都是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指导意见:两个方剂同时兼有清的作用,方二为参苓白术散加减,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如果单纯用于脾胃虚弱,后者比前者要好。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7408收到了:
病情分析:主要都是治疗肠胃方面的具有理气消除胃胀等不适应症状指导意见:建议在饮食上不要吃油炸油腻的辛辣刺激物,以清淡为主多吃些祛湿排毒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黑木耳,用些菊花,枸杞泡水服用可以用些越鞠丸效果会好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2120收到了:
病情分析:方一治疗脾胃湿热气滞、伤食等。方二治疗脾虚、伤食、化热。指导意见:1、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方药。 2、保持心情舒畅,练达豁达乐观的心态和性格;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保证足够的睡眠;加强体育运动锻炼,早晨跑步晚上散步,劳逸结合,避免疲劳;不要吃辛辣肥腻煎炸生冷硬过咸过酸食物,不要暴饮暴食,饮食以八分饱为宜。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妇产科医生中医看病!十个大夫能开出不同的方子?
直奔主题,为什么说生病看中医,十个大夫都能开出不一样的药方呢?因为首先每一个中医他们的水平是绝对不一样的,而且他们每个人所考虑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还有诸多复杂的因素考虑得不一样,所以就不一样。其实一个真正的中医应该是灵活、细微、敏捷,而且中医还必须要必备的三个特点:
理论功底扎实,不仅是经典著作要通熟,而且要方药娴熟。这个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冰冻三尺”,绝不是一两天、一年两年可以“冻”出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临床经验要丰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是一年两年,不是十年八年可以积累起来的,看病的时间要长,地域要广泛,人群要广泛,病种要广泛。临床实践经验是日积月累出来的,即使这个病我从来没见过,我也可以根据理论去分辨。
思维敏捷。一个好中医应该思维反应敏捷,看病时的反应要特别快,耳朵、眼睛、鼻子都应该灵敏,望诊、闻诊一定要快,要敏捷。如果没有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反应,你要对一个病人作出一个诊断,作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诊断,那就不可能准而快。
如何做好一名中医?一个就是理论基础要绝对扎实,第二个是临床经验肯定要丰富,第三个是思维反应要敏捷、快速。具备这么三点,临床治病的效果肯定是稳定的。曾经考中榜医考的一位老师就讲过一个故事,自己曾经接诊过一位来自江苏的肺癌女性患者,之前专门去上海做了手术和化疗,躺在床上,咳嗽,胸痛,还有浮肿,头晕,头痛,两目视物不清,人不能动,吃饭也不行。后来老师为她开了药方服药一个月之后,第二次是自己走着进来的,第三次来甚至还会谈笑风生,精神好得很。往后每个月都会专程前来拿药,人家为什么大老远来?无非就是有好的疗效!
中药处方是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的中药方,也是药剂人员给病人按方配药的依据。医生开中药处方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疗效和生命安全。我们临床医生开中药处方时,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准确无误,要避免开中药处方时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纠正处方中的错误,保证中药处方的规范、合理、正确……
总之,中医的临床用药主要是通过中药处方来体现,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开出规范合格的中药处方,就可能保证和提高中药的疗效都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威专家授课一站式服务体系,让您一次通关无需再战!
当年不过,全额退费!权威专家授课一站式服务体系,让您一次通关无需再战!
今日搜狐热点(日月年生辈)
(素颜格格)
(酥饼仁kk)
第三方登录:咨询在线的老中医,帮忙看看方中
20:40&&&&&&浏览10881次
病情描述:不喝水,大便频繁并不成形,不能吃瓜果梨桃,吃完后腹泻,肚子不痛,没什么明显症状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您好,您的情况多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此药方有补脾功效,对您的症状有治疗缓解作用, 指导意见 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尽量少吃辛辣生冷食物,也可应用些中成药物调理,如人参归睥丸、附子理中丸等。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请分享您的就医经验,帮助和您一样正饱受此病折磨的患友,共同对抗疾病带来的挑战!
副主任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好! 查过便常规吗?有菌说明有肠炎。需要消炎治疗。如没有菌的感染,说明有肠易激综合症。这种情况,除要避免服用对肠道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外,还需要中药调理。以上方子可以吃吃看。总之只有中药治疗。服用西药时要慎重。
副主任医师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更多相关问答关注今日:2 | 主题:419665
微信扫一扫
【求助】跟着老中医抄方1个月后的几点困惑,望各位指教!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267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我在儿科上班8年了,刚升好主治。现在医院安排我和一位儿科老中医学习1年,就是每天跟着他抄方。老师他快70岁了,是我们市里看儿科中医的绝对老大,一个月下来,我不明白该怎么学了。一、老师上、下午各看50号病人,大部分是复诊病人,以咳嗽为主,很多人反复咳嗽数月,甚至1年两年的都有,连续吃中药3个月以上的小孩子大有人在。很多病人就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几味药,这种复诊的老病人,我病史没法问。就是首诊的病人,每个人只有几分钟的就诊时间,我摸脉一窍不通,看舌苔的机会也比较少了,自己问诊病人就更不可能了。这样,怎么让我辨证呢,老师也没时间教我。还有我感觉老师基本就是看舌、摸脉用药的,不太问病史的,这样看小孩子行吗?二、老师的用药和《中医儿科学》上的不一样,他好像是自创的一些方子和用药,但是让我舍弃本科教材的那套辨证用药的系统,我感觉就像在瘸子丢了拐杖的感觉,学习老师的用药,我感觉无从学起。现在烦死了,还有1年呢,我该这么学呢?希望各位前辈指教!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说说我当年的困惑吧。老师当年也是啥也不说,我也啥都不懂。而且手忙脚乱,往往一个病人还没问清楚,摸明白的时候,老师两三个病人都看下来了。那叫一个汗啊。我的方法就是,花时间。我把老师所有的病历都拍下来,买了录音笔录音,回家慢慢整理。就是这样,他半天看的病人,我要整理一个礼拜。整理到半年以后,就慢慢看出规律了。这时候,我又找了一些老师门派(孟河)的学者的书,一下子就看懂了不少。大概一年半以后,老师自己写的书,有时候也让我帮忙打印,思路就越来越清晰了。接下来就可以问老师一些问题了。我是在整理的时候,把问题就提出来,列一个问题的表,然后给老师看,老师也不一定能全解答,或者说解答的让我满意。但是还是能知道一些的。比如口苦,我往往想到的就是肝,老师说,要和睡眠不好的口苦区别开来。睡眠不好的口苦,不需要清肝或者疏肝。再往后就能自己依葫芦画瓢了。至于脉,哎,俺学的那叫一个苦啊,因为原来一点基础都木有。到一年以后才有点感觉的。我算了下,老师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每次30-40人,一周60,一年将近3000。任之堂说过,要摸到一万人,我觉得吧,5000人,才能有感觉。有点象联系英语听力,从一开始的完全听不懂,到慢慢听懂一两个单词。就是这么慢慢来的,一口吃不出胖子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电车一号 我在儿科上班8年了,刚升好主治。现在医院安排我和一位儿科老中医学习1年,就是每天跟着他抄方。老师他快70岁了,是我们市里看儿科中医的绝对老大,一个月下来,我不明白该怎么学了。一、老师上、下午各看50号病人,大部分是复诊病人,以咳嗽为主,很多人反复咳嗽数月,甚至1年两年的都有,连续吃中药3个月以上的小孩子大有人在。很多病人就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几味药,这种复诊的老病人,我病史没法问。就是首诊的病人,每个人只有几分钟的就诊时间,我摸脉一窍不通,看舌苔的机会也比较少了,自己问诊病人就更不可能了。这样,怎么让我辨证呢,老师也没时间教我。还有我感觉老师基本就是看舌、摸脉用药的,不太问病史的,这样看小孩子行吗?二、老师的用药和《中医儿科学》上的不一样,他好像是自创的一些方子和用药,但是让我舍弃本科教材的那套辨证用药的系统,我感觉就像在瘸子丢了拐杖的感觉,学习老师的用药,我感觉无从学起。现在烦死了,还有1年呢,我该这么学呢?希望各位前辈指教!
每天上下午各五十病人不少了,能到那个水平,要钱要名要成就感那样没有啊,好好滴把自己清空,认真揣摩,学习老中医的经验吧。
不要看教材的时候抱怨没名师跟,跟名师的时候抱怨教的和教材不一致。跟红医的时候抱怨不是明医,跟明医的时候又抱怨不是红医。人生苦短,抱怨来抱怨去,就老大徒伤悲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中医开方子也是要有依据的,不是凭空想象的辨证论治,比如麻黄汤症,对应伤寒论某条文,比如完带汤对应??《傅青主女科》白带下条文,阳和汤对应外科症治全生.清.王维德。。。。然后根据临床效果慢慢揣摩,用药由多到少的过程就是水平由低到高的过程,精益求精,一定要有依有据,别怕没依据,中医古籍有n多,依据要是中医临床家写的,不是像本草纲目那类李时珍是植物学家,临床开方子依据不能是中医内科,中医方剂学,当所有开出的方子都有依据时,真正可以叫出师,最后的目的是把伤寒论等经典处方拆开用,减味用,一味药两位变着剂量用,像张仲景的药方那样精简丝毫没有多余,老中医的方子先抄以后可以慢慢研究,别急,水到自然渠成,,,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药方看不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