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数学行程问题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巧用比例解行程问题》习题
广大小学生朋友,精品学习网提供了巧用比例解行程问题习题,希望对大家学好语文有所帮助!
巧用比例解行程问题习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等。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只轮船同时从甲、乙两港相对开出,客船每小时行42千米,货船的速度是客船的5/6。两只轮船在离甲、乙两港中点7千米处相遇,甲、乙两港间的距离是多少?
3、客车由甲城到乙城需行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需行15小时,两车同时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间的距离。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甲车行1小时距B地340千米,乙车行1小时距A地36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4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3:5,乙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
6、甲、乙两个城市相距若干千米,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60千米,货车与客车速度比是9:11。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5,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的路程的比是3:2。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甲车行全长需8小时,乙车每小时56千米,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4,这时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相关信息:您现在的位置:
小学五年级数学名师教学:“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方法
日来源:233网校
行程问题很多题目的文字叙述比较其他题目要普遍的长一些,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讲,去理解题意也就增加了难度。因而多数孩子都不愿读长题,这样首先从心理上就对题目产生了厌倦感和恐惧感。那么势必造成对题目理解的不够,分析的不透澈。这就是因为孩子在做题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而做行程问题最重要的前提恰恰是要把题意理解透澈,把过程分析清楚,把这前期工作做好了后,后面解题的过程也就会变得简单了。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变化最多的一个专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
这三个量是: 路程(s)、速度(v)、时间(t)
三个关系:1. 简单行程: 路程 = 速度 & 时间
2. 相遇问题: 路程和 = 速度和 & 时间
3. 追击问题: 路程差 = 速度差 & 时间
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
例1: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
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
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
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扫码体验掌上课堂
扫码体验掌上课堂
扫码体验掌上课堂
版权所有&2013 长沙二三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30-22:30 法定节假日:8:30-17:30 统一客服热线: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复习_小学数学试题_初中数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复习
&&&热&&&&&★★★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复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9:05:05
&速度=路程÷时间
&根据题目的内容,需要解答的各种问题,可将行程问题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行船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等。这里我们来讨论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或人,同
时或不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越走越接近,经过一定时间相遇。我们先看一个具体问题。
【例l】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问两城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解答】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55+45=100千米。
& 由于经过3小时相遇,所以两城之间的距离就是甲、乙两车3小时共走的路程。
&&& 甲、乙速度和:55+45=100(千米)
&&& 两城之间距离:100×3=300(千米)
&&& 答:两城之间相距300千米。
解答相遇问题必须紧紧抓住“速度和”这个关键条件。主要数量关系是:
&&&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 速度和-个速度=另一个速度
&&& 两个物体同时、同地相背而行的情形,数量关系与相遇问题的基本相同。
&【例2】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0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90千米?
& 【解答】两车在相距4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距离逐渐缩短,在相遇前某一时刻两车相距90千米,这时两车共行的路程应为450-90千米。
&&& 需要注意的是当两车相遇后继续行驶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又从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时刻,两车再一次相距90千米。
这时两车共行的路程为450+90千米。
&&& (450-90)+(40+50)=4(小时)
&&& (450+90)÷(40+50)=6(小时)
&&& 答:两车在出发后4小时相距90千米,在出发后6小时再一次相距90千米。
& &【例3】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77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1千米,乙车先出发2小时后,甲车才出发。甲车行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
&& 【解答】甲、乙两车出发时间有先有后,乙车先出发2小时,这段时间甲车没有行驶,那么乙车这2小时所行的路程不是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路程,所以要先求出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和,才是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时间。
&&& 乙车先行驶路程:41×2=82(千米)
&&& 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路程:&&& 、
&&& 770-82=688(千米)
&&& 甲、乙两车速度和:45+41=86(千米)
&&& 甲车行的时间:688+86=8(小时)
&&& 答:甲车行8小时后与乙车相遇。
【例4】李明和王亮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李明每小时行18千米,王亮每小时行16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问全程长多少千米?
【解答】:根据题意,画个草图,能帮助我们找出数量关系。
&&& 依题意作行程草图如下:
&&& 李明走了全程的一半多3千米,王亮走了全程的一半少3千米,李明比王亮实际多走了3×2=6(千米)。由已知李明每小时比王亮多走18―16=2(千米),那么多少小时李明比王亮多行6千米呢?需要6+2=3(小时),这就是两人的相遇时间,有了相遇时
间,全程就容易求出了。
&& 相遇时李明比王亮多行的路程:
&&& 3×2=6(千米)
&&& 李明比王亮每小时多行的路程:
&&& 18-16=2(千米)
&&& 两人相遇时间:6+2=3(小时)
&&& 全程:(18+16)×3=102(千米)
&&& 答:全程长102千米。
【例5】两地相距900米,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走,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100米,当乙到达目标后,立即返回,与甲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多少分钟?
【解答】甲、乙二人开始是同向行走,乙走得快,先到达目标。当乙返回时运动的方向变成了同时相对而行,把相同方向行走时乙用的时间和返回时相对而行的时间相加,就是共
同经过的时间。
&&& 乙到达目标时所用时间:900+100=9(分钟)
&&& 甲9分钟走的路程:80×9=720(米)
&&& 甲距目标还有:900―720=180(米)
&&& 相遇时间:180+(100+80)=1(分钟)
&&& 共用时间:9+1=10(分钟)
&&& 答: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10分钟。
【例6】一个圆形操场跑道的周长是500米,两个学生同时同地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66米,乙每分钟走59米。经过几分钟才能相遇?
【解答】 500÷(66+59)=500÷125=4分钟
【例7】两列火车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城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42千米,5小时后,甲、乙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
【解答】 480-(40+42)×5=480-410=70千米
&【例8】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前进,甲、乙两车各自到达B、A两地后,立即按原路原速返回。两车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共用6小时.求A、B两地的距离。
& 【解答】甲、乙两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共同行完一个
AB间的路程,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前进,各自到B、A两地后,又共同行完一个AB间的路程。当甲、乙两车第二次相遇时,又共同行完一个AB间的路程。因此,甲、乙两车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共行3个AB间的路程。
&&& 甲、乙速度和:42+45=87(千米)
&&& 3个AB间路程:87×6=522(千米)
&&& A、B相距:522÷3=174(千米)
&&& 答:A、B两地相距174千米。
&【例9】志强和蓝利亚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20千米。志强每小时走6千米,蓝利亚每小时走4千米。蓝利亚带着一只小狗,狗每小时走10千米。这只狗同蓝利亚一道出发碰到志强的时候,它就掉头朝蓝利亚这边走,碰到蓝利亚时又朝志强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问这只小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 【解答】要求狗走的路程,由于狗在两人之间要跑多少个来回,每一次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这些量无法确知,所以不可能把每次狗与两人相遇走的路程分别求出再相加。仔细分析
整个过程,抓住其中不变的关系:不论狗在两人之间跑了多少个来回,狗走的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等于两人相遇所用的时间。所以,只要求出两人相遇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狗所走的路程。这样,问题就转化为求志强与蓝利亚两人相遇时间的问题。
&&& 相遇时间:20÷(6+4)=2(小时)
&&& 狗共跑路程:10×2=20(千米)
&&& 答:这只狗一共跑了20千米。
1.&&&& 两列货车从相距450千米的两个城市相向开出,甲货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同时行驶4小时后,还相差多少千米没有相遇?
答案:138千米
2.&&&& 甲乙两列客车同时由相距680千米的两地相对出发,甲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经过8小时后相遇。问乙列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43千米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9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7千米,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36千米。求两城之间的路程
答案:1728千米
4.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两人相遇时乙比甲少行3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答】两人行驶的时间为3÷(5-4)=3小时
所以两地相距(5+4)×3=27千米
试题录入:hcl2008&&&&责任编辑:hcl&
上一篇试题: 下一篇试题: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三年级数学兴趣题:行程问题
姓名:&&&&&&&&&&&&&&&&&得分:
&1、&&李红早晨7点从家出发去学校,她走了2分钟后发现忘带语文书了,她立刻回家拿了书又立即往学校赶,这样她到校时是7点20分。如果她每分钟走80米,李红家离学校有多远?& 2、&&一辆货车从甲城往乙城运货,每小时行42千米,预计6小时到达。但行到一半时,由于机器出了故障,用了1小时进行修理,如果仍要求在预计时间到达乙地,余下的路程必须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辆卡车上午10时从南京出发开往浙江,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下午1时到达,但实际晚点2小时。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明明家离学校有200米,他走了4分钟,如果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明明走了12分钟。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5、&&小李骑摩托车以每分钟650米的速度从甲村到乙村去办事,他骑出5分钟后,因忘记带东西立即返回去拿,然后又立即出发去乙村,这样他一共用了25分钟才到达乙村。两个村相距有多少米?& 6、&&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下午1时可以到达。开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多用2小时,如果汽车每小时行5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张青平时都用每分钟66米的速度从家出发去上学,这样他10分钟就能到学校。有一天他走到一半时,遇到一个熟人讲了2分钟话,如果他仍要按时到校,余下的路程每分钟要走多少米?& 8、&&小明和小红的家在同一条大街的两头。如果小明每分钟走40米,小红每分钟走30米,他们两人约好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远?& 9、一列客车和一列火车分别从两座城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火车每小时行35千米,经过8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求:两座城市相距多远?& 10、一架飞机以每小时420千米的速度从A城出发,飞向B城。一小时后,另一架飞机以每小时小时460千米的速度从B城飞往A城,经过3小时遇到从A城飞来的飞机。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11、小红和小明从相距15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走55米,小明每分钟比小红多行15米。经过10分钟后,两人相遇了吗?& 12、敌舰在我军舰前面以每分钟120米的速度逃跑,我军舰以每分钟180米的速度在后面追,20分钟后追上敌舰。问:一开始敌舰在我军舰前多少米?& 13、敌舰在我军舰前1500米处逃跑,我军舰在后面追。敌舰每分钟行150米,我军舰每分钟行180米,多少分钟才能追上?& 14、小丽和小张都从东村往西村走,小丽用每分钟120米的速度先走了5分钟后,小张才用每分钟150的速度出发,结果两人同时到达。东西两村相距多远?& 15、小红和小明都从甲村到乙村去办事,小红以每分120米的速度先走了一会,小明以每分140米的速度在后面追,用5分钟就追上了。小红先走了多少米?& 16、甲飞机每小时飞行400千米,乙飞机每小时飞行430千米。它们同时从A城飞往B城,4小时后它们相隔多少千米?& 17、一辆卡车在一辆轿车前52千米处以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开往甲地。这辆轿车每小时行40千米,多少小时后才能追上卡车?& 22、夜行军时,甲队同学由于帮助受伤的同学,落在了乙队同学后面150米,乙队同学仍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老师要求甲队同学以每分钟110米的速度跑步追及,几分钟可以追上乙队?& 2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4小时后,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结果同时到达。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24、上海路小学有一个300米的环形跑道。洋洋和宁宁同时从起跑线起跑,洋洋每秒跑6米,宁宁每秒跑4米,多少秒后洋洋能追上宁宁?这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点击关键词在7C教育资源网搜索更多关于的教学资源]
■文章录入:admin_qqs&&&&责任编辑:admin_qqs&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2013年国考数学运算考题之行程问题复习指南
核心提示:资深公务员招录考试研究和培训机构——博大弘仕对历年来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试卷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发现无论是在出现频率、失分率等各个方面,行程问题都是榜上有名的。
数学运算类考题一直是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最不容易被打败的拦路虎,而行程问题更是其中的急先锋。根据资深公务员招录考试研究和培训机构——博大弘仕对历年来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试卷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发现无论是在出现频率、失分率等各个方面,行程问题都是榜上有名的。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国考中,行程问题又会如何进行考察呢?今天博大弘仕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老师将会根据前三年行程问题的考查方式,来对行程问题进行一个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在接下类的复习中更好的进行行程问题的复习。
行程问题在考试中主要包括三大题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要解答这三类问题需要首先了解三大题型的基本公式,其基本公式为:
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击时间;
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上述公式就是行程问题中最常见的几个公式,那么在以前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又是如何进行考察的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前几年的试题。
【2012国考】甲乙两人计划从A地步行去B地,乙早上7:00出发,匀速步行前往,甲因事耽搁,9:00才出发。为了追上乙,甲决定跑步前进,跑步的速度是乙步行速度的2.5倍,但每跑半小时都需要休息半小时,那么甲什么时候才能追上乙?
A.10:20&B.12:10&C.14:30&D.16:10
【解析】本题属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设乙步行的速度为1千米/小时,那么甲跑步的速度为2.5千米/小时,又因为甲每跑半小时休息半小时,所以甲一小时实际跑2.5÷2=1.25千米。甲出发时,甲乙相距1×2=2千米,甲每小时比乙多走1.25-1=0.25千米。5小时后甲追及了0.25×5=1.25千米,还有0.75千米,之后的半小时甲的速度为2.5米/小时,乙的速度为1千米每小时,所以0.75千米需要0.25÷(2.5-1)=0.5小时。所以甲需要5.5小时就可以追上乙,此时为14:30。故,正确答案为C。
【2012国考】一只装有动力桨的船,其单靠人工划船顺流而下的速度是水速的3倍。现该船靠人工划动从A地顺流到达B地,原路返回时只开足动力桨行驶,用时比来时少2/5。问船在静水中开足动力浆行驶的速度是人工划船速度的多少倍?
A.2&B.3&C.4&D.5
【解析】本题属于流水行船问题,设水速为1。根据题意,单靠人工划时顺流而下的速度为3,所以在静水中人工划船的速度为3-1=2。又已知逆流时开动力浆返回的时间和顺流人工划船的时间之比为3:5,那么速度之比为5:3,因此逆流时开动力浆的速度为5,那么静水中开动力浆的速度为5+1=6。所以静水中,开动力浆的速度是人工划船速度的6÷2=3倍,故,正确答案为B。
2012年国考中,行程问题考察的两道题分别属于追及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追及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追及时间和速度差,流水行船问题的关键是明确何时是顺水何时是逆水。再来看2011年国考的试题。
【2011国考】甲、乙两人在长30米的泳池内游泳,甲每分钟游37.5米,乙每分钟游52.5米,两人同时分别从泳池的两端出发,触壁后原路返回,如是往返。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则从出发开始计算的1分50秒内两人共相遇了多少次?
A.2&B.3&C.4&D.5
【解析】本题属于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泳池长30米,甲乙的速度和为90米/分钟。所以1分50秒,两人游了90×11/6=165米,相当于165÷30=5……15,有5个全程。画图可知:
第一次相遇时,两人共走了1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共走了3个全程,第3次相遇时,共走了5个全程。余下的15米,肯定不够甲乙再一次相遇,所以1分50秒,甲乙相遇了3次。故,正确答案为B。
【2011国考】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骑车慢50%。如果他骑车从A城去B城,再步行返回A城共需要2小时。问小王跑步从A城到B城需要多少分钟?
A.45&B.48&C.56&D.60
【解析】方法一:本题属于行程问题,可以使用特殊值法解决。设步行速度为1米/小时,那么跑步速度为2米/小时,骑车速度为4米/小时。假设AB之间的距离为S米,S/4+S/1=2小时,可得S=8/5米,那么可得S/2=8/5×1/2=0.8小时=48分钟。故,正确答案为B。
方法二:根据题意可知步行、跑步、骑车的速度比为1:2:4,所以相同距离所需时间比为4:2:1。那么设从A城到B城所用时间分别为a、2a、4a,由a+4a=120,解得a=24分钟,所以跑步需要24×2=48分钟。故,正确答案为B。
2011年国考中,行程问题也考察了2题,其中一题属于多次相遇问题,另一题涉及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多次相遇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AB两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次相遇时,AB两车行驶的总路程等于甲乙两地路程的1倍,第二次相遇时,行驶总路程等于甲乙两地路程的3倍,第三次相遇是5倍,以此类推,都是奇数倍。
第一次超过时,快车行驶路程比慢车多1倍的甲乙距离,第二次超过时,快车行驶路程比慢车多3倍的甲乙距离,第三次超过时,快车行驶路程比慢车多5倍的甲乙距离,以此类推,快车比慢车多的都是奇数倍的甲乙全长。
2、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每次相遇时,AB两车行驶总路程等于甲乙路程的2、4、6、8……倍。都是偶数倍。
每次超过时,快车行驶路程比慢车行驶距离多偶数倍的甲乙全长。
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下:速度相同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反比;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正比。
在2010年国考中行程问题考察的也是流水行船问题,不过侧重于考察的是对于流水行船问题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试题如下:
【2010国考】某旅游部门规划一条从甲景点到乙景点的旅游线路,经测试,旅游船从甲到乙顺水匀速行驶需3小时;从乙返回甲逆水匀速行驶需4小时。假设水流速度恒定,甲乙之间的距离为y公里,旅游船在静水中匀速行驶y公里需要x小时,则x满足的方程为:
【解析】本题属于流水行船问题,假设总路程为1,那么1/x&可以表示船速。根据基本公式: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所以,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到:,变形之后,只有D答案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纵观近三年来的国家公务员招考试题,行程问题出现频率都较高,其中常考的是流水行船问题,其次是追及与相遇问题。同时行程问题的考察也不仅限于三种题型的考察,也出现了新的考察方式(如多次相遇问题)。但不管是何种考察方式,利用的始终还是行程问题的基本知识点: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同学们在复习行程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行程问题中三大基础概念的意义,并学会在实际试题中去分析三大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在分析过程中尝试使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辅助自己进行分析。
总之,想要做好行程问题,首先要将行程问题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透彻;然后通过学习练习学会去如何分析三大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才能通过大量习题来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教育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