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北漂实习记,请问别有病的磊同学的联系方式有么?

栏目类: |
磊:北漂实习记12有病切勿乱投医
作者 :管理员
日期: 09:06
来北京这段时间,结识了不少北京的中医爱好者,其中有不少朋友是属于"久病成医”型的。为解决疾病痛苦,看遍了北京各大名老中医,吃中药吃到最后中药材基本都能认全了,有些小毛病自己都知道怎么开药方了。在交流时,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一个统一的结论,不是名老中医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在这群中医爱好者中,小雪的"诊疗之路”是最具代表性的。小雪是北京某外企的员工,常年伏案工作,患有腰间盘突出症,腰部还做过一次"小开窗手术”。然而,手术完后,腰突的问题还是未得到彻底解决,为此,小雪开始了漫漫求医路。
去年,小雪还曾专门请了两个月假来看病,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来挂号,各大医院都跑了个遍,看病时抱着巨大希望去,看完以后往往是失望而归。小雪告诉我说:"不少老中医根本就不把脉,多以问诊为主,边问边开药"。基本每五六分钟就结束了诊断,取了药回去吃了一段,也有一定效果,但一停药就复发。
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今年六月份,小雪开始跟随老师学习站桩和太极拳,通过两三个月的站桩和饮食调理,腰突改善明显,精神状态相比以前也好多了。从小雪的治病之路可以看出,不是医生给他治好的,而是她改变了错误的生活方式而自愈的。
有关【】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赞助商链接栏目类: |
磊:北漂实习记37春季如何防眼病
作者 :管理员
日期: 08:47
&&&&【 管理员】编者按:春季,万物生发,人也很容易得病。比如肝火旺易发怒,视物会模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磊通过张大妈的故事,给您说说春季养生的道理。
磊:北漂实习记37春季如何防眼病
惊蛰过后,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大地上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时候,一起来聊聊春季易出现的常见病及养生知识。
上周末休假,抽空回了趟家,邻居张大妈听我说回来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跑来让我给看看病。这下可把我给整懵了,啥病非要这么着急看?
张大妈今年47岁,中年发福,体态微胖。张大妈自诉,从去年春天开始,每到开春眼睛就发干、迎风流泪,视力和听力也下降了不少。夜晚入睡困难,多梦,心里感到焦躁,总无缘无故发火儿。
脉诊一番,左关、尺脉下沉,重取中空,右部尺部沉弱。自诉近两年,例假减少,干家务活时,经常干到腰部发酸、无力。诊断为肾精亏虚,肝血不足。
病理分析: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肝主生发,肝木旺于春季。在天地间的生发之气中,树木发芽开花,人体也要生发,心情会舒畅,各项机能也都会变得亢奋起来。肾水生肝木,肝木的生发,是要以肾水为支持的。所以,春天是肾水消耗得最厉害的季节。
  但是,中老年人由于先天精气消耗的差不多了,自然就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到了农历的四月,不少中年人极易出现疲倦、犯困等现象,肾精就好比灯里的油,不够用了,灯光开始变得昏暗。此时,人就容易觉得疲乏,春困过早地出现,表明肝血和气不充足了。
  肝开窍于目。肝阴亏虚,就会影响到眼睛了。眼睛长期得不到精血的滋养,就会造成两眼昏花、眩晕、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干涩等。这是春天中老年人常见的毛病,有毛病不可怕,它提示我们你该去解决毛病,也提示我们该养生了。为了防治上述情况,春天可以吃杞菊地黄丸,仍是肝肾同补,只不过作用略有差异。
有关【】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赞助商链接栏目类: |
磊:北漂实习记21-死也要葬在八宝山
作者 :管理员
日期: 08:48
  【 管理员】编者按:北漂一族的人太多了,但像主人公小朱这样,辞去公务员来京闯荡四面碰壁却仍喊出"死也要葬在八宝山"的好友豪言状语。
磊:北漂实习记21-死也要葬在八宝山
时间过的真快,来北京已经四个多月了,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在京的生活和工作。虽然身为"北漂族"中的一员,但我却很难描述其真实的状态,因为"北漂"这俩字的含义太复杂,我的文字表达水平是无法驾驭的。"北漂"这个词的背后,蕴藏了一大批人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活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从刚来北京时的不安与彷徨,到如今的安定适应,心里对北漂二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下面写几件发生在我宿舍中的故事,从中多少能反映出北漂一词背后的状态。
上周,宿舍搬来了一位新室友,我们都称呼他"小朱"。在集体宿舍居住,因为流动性较强,在作自我介绍时,一般只报姓,不说全名。
小朱,河北人,来京之前,曾在河北某县城法院任职,是一名普通公务员。11月初,小朱不顾家人反对,辞去了当地"铁饭碗"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在家人和亲朋看来,小朱辞去公务员跑到北京发展,是非常不成熟、不理智的行为,小朱的女友为了能挽留他,俩人还大吵了一架。
在跟小朱的一次聊天过程中,小朱道出了来京的目的。小朱,国内某名校法律系毕业,还没毕业,家人就花钱给打通了关系。小朱从小到大在父母眼中,一直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用他的话来说:"在家里只管学习,其他啥都不用管,一切父母都给包办好"。小朱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选专业时,遵照父母的要求选择了"吃香"的法律专业。
  大学毕业,小朱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在家人的帮助之下,顺利考取了当地公务员。小朱大学期间,遵循"找女朋友,就在老家找"的规定,在本地工作后,经亲戚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女友。在外人看来,小朱年轻有为,苦拼几年挣上大钱指日可待,这是个让人羡慕的活儿。
小朱告诉我说,在单位工作一年后,他就开始厌倦每天枯燥乏味的工作,以及体制内同事之间勾心斗角的关系。再看看大学时期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出国的比比皆是,自己整天窝在小县城里,过着混沌的日子,他反问自己"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长痛不如短痛,在各种众叛亲离的指责中,小朱扛着巨大压力离职开始了"北漂"。在体制内悠闲自在惯了,来到北京,小朱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找工作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屡屡碰壁,转投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小朱现在每天早出晚归,挎着包出去找工作,每晚回来后,还会与我们分享当天找工作的一切趣事。一周过后,屡屡受挫的小朱,激情和斗志被消磨了大半,晚上回来倒头便睡。室友们见状都不说话,对北漂人来说,这种情况早已司空见惯。
宿舍内小周和小李是"老北漂"了。某晚,宿舍群聊,小朱道出近期找工作被拒绝,碰壁的各种遭遇。小周和小李你一言我一语,轮流向小朱传授在找工作中如何识别骗子公司、如何提高被录用几率等等问题。小朱竖起耳朵听的特别专心,连连感谢两位"老漂",这些社会生存知识,书上是根本找不到的。我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感觉也好长见识好过瘾!
&&&& 上周六,小朱感冒了,浑身酸疼,没出去找工作。我对小朱的经历也颇感好奇,逮着这个机会跟他好好聊了聊。
我:小朱,你为啥放弃老家体面的"金饭碗"公务员的工作来北京干呢?北京多难混呀!
小朱:我家那边是个小地方,工作是安稳,但工资待遇低。在北京工作虽然累点,但每月能拿好几K,趁着年轻,多出来看看,长长见识,我也有梦想!一辈子窝在县城里,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北京必然是好!可是压力大、空气差,很多人都想逃离呢?你还往这跑........。
小朱:从小到大,我的人生就一直被父母规划着,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很没意思。看着大学同学过的生活,自己现在已经提前步入了退休节奏。我也有自己的梦想,趁着自己年轻,还是多出去闯闯!
&有关【】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赞助商链接栏目类: |
磊:北漂实习记28—中医如何辨病
作者 :管理员
日期: 07:48
  这个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我只能用实例说明一下。所有的中药方剂,其实都是针对"证"的,而不是针对病。
  遇到更年期的阿姨们总会问我:入睡困难、失眠该怎么办?然后旁边的阿姨就说,我吃那个啥"加味逍遥丸"效果特别好!结果,A阿姨吃了逍遥丸,失眠症状也大为减轻。BCDEF阿姨们,听说吃"加味逍遥丸"效果也都去买着吃,然后,有的吃效果好,有的却没效果。.....
  "失眠"只是病名,对应到证,有很多,肝不藏血只是其中一种证型。逍遥丸只治情绪不畅,不治失眠,肝气调达,没有郁结,失眠情况自然就会缓解。还有如心肾不交、心脾不交等病症,都需要归到证下面,再去开方用药。要是遇到根据病名开方的中医,基本是不靠谱的。
  还有不少同学问俺"青春痘"该怎么治?边说边指着脸部说,我看网上说的,这个位置长痘代表XX脏腑出现了问题,这个地方代表......。然后就告诉我说,我是不是哪里哪里出现了问题?是不是用XX药来治?遇到此种情况,俺一般四诊过后,在问问生活方式,是否有爱吃生冷寒凉瓜果的习惯,然后再细细讲解发病原因。有的起痘痘是湿热蕴结,有的则是肠胃有热.....。这些都需要去结合症状,去辩证。
  建议同学们,去看中医前,应当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其目的都是为了把病治好。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句话是有失公平的,其实大家目的都是一样,只是西医在方向上出了偏差。再则,中医不管用何种方法进行治疗,其目的无非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只不过承当了一个"帮助"的角色,正如你在爬山因为劳累体力不支时,医生在前面或者后面给你一个"力",而这个力,就是帮助。其实,病真正恢复靠的是身体自身的正气,假如身体亏虚,没了原料,调理起来是很困难的。医话道:"医生治病,不治命",养生就是养心,心态调达了,病自然也就祛了。
  至于中医中的望、闻、问、切,以及其他诊断法,徐老师曾写过的文章中都是他多年总结的干货。最近,我在学习研究脉诊,等水平差不多时,再来与各位同学分享心得!
有关【】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赞助商链接栏目类: |
磊:北漂实习记35-很多人是被病吓死的
作者 :管理员
日期: 07:36
  【 管理员】编者按:人们常说,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而现实的案例就摆在在前。春节期间,磊回老家探望亲戚,结果这事还真让他遇上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磊:北漂实习记35-很多人是被病吓死的
  去年年底,大伯因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猝死,去世时只有58岁。按照传统观点60岁称为"甲子",人能活到两个"甲子"120岁,算是尽享天年。若未活到一个甲子,则为夭折。若按中医角度判定,其猝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糖尿病晚期导致肝肾衰竭所致。
我姑父三年前,也患上了中度糖尿病,听到大伯因为糖尿病去世的消息后,姑父既悲伤又害怕。悲伤,是因为姑父和大伯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害怕是因为怕其步大伯的后尘。结果,由于过度悲伤、忧虑,导致血糖急剧飙升住院了。
放假回家,我到医院探望姑父,仅仅在医院住了五天,他的体重就锐减了12斤,两眼无神,跟入院前判若两人。住院期间,为了控制血糖,每天三顿饭只能吃些稀粥、面条。值班护士每天都会在不同时间段来采集血液,用来检测血糖。出院前,姑父的十根手指指肚干瘪并布满了针眼,不忍直视。出院后,医院给开了两大包药,夸张点形容,用扁担扛着都不为过。
过年期间,爱好美食的姑父犯了难,为了防止血糖再次飙升,滋腻、大肉类的食物指定是不能吃的。走亲访友时,看着满桌的美食却不敢动筷子,只能吃些素菜沾点肉汤就着。年后家宴,老爸劝姑父别多想,偶尔吃点没啥,我姑父道:"不是不敢吃,现在时代这么好,不想着多活几年嘛"。
除了饮食极为注意控制之外,每天饭前饭后,姑父都要测试血糖。如若发现饭后血糖偏高,就会惶恐不已,惴惴不安。原本是肉体上疾病,到现在却变成了心理疾病,这样下去,疾病的自愈力就会大大降低。
  古语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几千年来,时代在变,科学技术在变,但我们的身体没有变,我们的五脏六腑与几千年前的一模一样。
然而,在生活、饮食、穿着、学习、意识等各个领域都讲科学的前提下,我们也想让自己的身体"科学"起来,于是把健康交给科学的仪器,把日常生活交给科学家们的建议,一天8杯水,多少种多少粒的维生素,多少的矿物质、多少的碳水化合物……我们被科学牵着鼻子走,但我们健康吗?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为什么病种越来越多?为什么绝症越来越多?
  事实情况是,我们太相信科学这个"理"了,从而远离了中医这个"道"。然而中医理论中包含有生命的至善原理即最高原理,这个原理就是生生之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阴阳平衡,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西医注重看人体的器官、细胞、组织、数据、细菌这些静止的、个体的物质有天壤之别。但许多人走进指标数据这个误区,以为各种检查指标正常身体就是健康的,体检指标异常身体就是有病的。
  指标和数据它是死的,是静止的。但生命是动态的,气血是动态的,人每时每刻都受"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影响,一周前的检查结果不能说明一周后的身体状况。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 那么,人的健康状况又何不是因时因地改变的呢!?
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生一些小病或者大病,它们是我们身体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沟沟坎坎,正确的面对疾病,不要仇视、放大疾病。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年轻的患者,他们因患有一些很小的病,担心、抑郁,甚至恐惧,比如:胃部疼痛、头发早白、口臭等等,也就因为这点小病,而深感自卑,不愿意出门与人交往,整日呆在家里上网,封闭自己,有的甚至担心这些病是肿瘤的前兆。千万不要带着放大镜来看疾病,将一个很小的问题无限放大,这样人就会被某个格局限制住,疾病的治愈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在大学跟诊期间,曾经遇见过一个事例,直到现在我记得很清。有位患者被怀疑是肿瘤,做完检查以后,第二天来取片子。恰好坐诊的医生不在,就把CT片拿到别的科室帮忙看一下,有位年轻的医生看完后表情紧张道:"哎呀,你这个不好,是肺癌啊!这种情况一般只能活半年",患者听后当场晕了过去。
事后医院内的老大夫知道了此事后,严重批评了那位年轻大夫,老大夫道:"人生无常,你能确定你能活多长时间?你凭什么说人家只能活半年!你有什么资格给人判定生死期呢"?年轻医生听后低下了头。结果,才过俩月,被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就去世了。当被告知为罹患肿瘤的那一刻起,病人脑海里只有"我只能活半年"这句话,慢慢就会被这句话给击倒了。
  人的一生就好像爬一座山,总会遇到一些小沟小坎,迈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要站在沟边,不敢迈步,如果因此而停步不前,你的人生之路也将停滞不前。医生诊病也是如此,为患者解决疾苦,医生只是起到一个"帮助"的角色。健康不能交给任何人,只有自己爱惜身体,主宰身心才能长久安康!
【别有病网点评】
中医认为,思伤脾,恐伤肾。当人面对重大疾病时,思虑过度,必然导致无法进食,这就伤了脾;而过度的恐惧,则又伤了肾。肾为先天之本,而脾是后天之本,先天和后天之本,都伤了,你说这人还有救吗?所以,当人面临重大疾病时,首先不要被疾病吓倒,同时又要积极面对。即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
有关【】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